配色: 字号:
鼻烟
2016-12-06 | 阅:  转:  |  分享 
  
鼻烟

??近三十年来,由于外来力量的推动,有关中国鼻烟壶文化与制作工艺等方面的研究有了可贵的进展,虽然在文物学的断代研究方面尚存在诸多有待澄清的问题,但我们毕竟欣慰的看到:随着当前越来越多的公私收藏交流和面世,尤其是北京等周边地区考古出土实物的发现,使得之前因考古实物例证资料的匮乏而无从论证的研究,具有了进一步认识比较的凭据,然而,纵观中外文物艺术品,鼻烟壶这个体积最小的文化物质却凭借了特有的综合魄力条件,以含载着人类历史最为丰富的文化资讯越发折射出令人感动和璀璨的文化光辉。

??在探寻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各个历史阶段遗存的文化产品都有它特定的时代文化因素,这种历史文化因素从文物学的角度通常被表述为“时代特征”或“时代烙印”,这种认识的归纳主要源于在文物学研究中必然持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它也是标志着文物的文化使得性和文物真伪鉴别研究的基本科学态度,是建立在文物的内外气质与文化特征相统一的认识基础之上的。本文的撰写正是基于这以认识观点,是在依据历史文献和参照各类相关遗存实物的基础上进行的。

在我国,最早出现鼻烟和鼻烟壶的时代应在明万历至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据史料记载: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首次南巡时,在江宁(今南京)接见了西方的传教士毕嘉和汪儒望。二人把从西方带来的珍贵礼物献给康熙皇帝,其中就有鼻烟。而据清朝赵之谦(1829-1884年)《勇庐闲话》记载,早在此前83年的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汛海来广东,旋至京师,献方物,始通中国。另据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成出的《香祖笔记》记载:“近京师又有制为鼻烟者,云可明目,尤有辟疲之功。以玻璃为瓶贮之,瓶之形象种类不一,颜色亦具红、紫、白、黑、绿诸色。白如水晶,红如火,极可爱玩。或以象齿为匙,就鼻嗅之,还纳于瓶。皆内府制造,民间亦有仿之,终不及。”此书作者王士祯(1634-1711)系康熙朝大臣,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新城(今山东恒台)人,顺治十五年进士(1658),康熙朝官至刑部尚书,工诗词,与朱彝尊并称“北王南朱”。以王士祯所记的鼻烟与鼻烟壶一说显然是可靠的,而且,通过王士祯的介绍中得知,最早用于鼻烟壶制作的材料是各色玻璃。

??从上述例举不难推断,从清朝皇帝至臣下、庶民吸闻鼻烟的行为应源于西人的影响,或者说西方鼻烟文化对康熙之后中国鼻烟及鼻烟壶的制作影响是不可否认的,确定地说:源于印第安人的中国鼻烟壶文化,是在西方人士物种的推动影响下发展形成的。比如尤受清庭欢迎、产自西方的俗称大、小金花烟,被称之为洋瓷的珐琅器等。清宫现存留的画珐琅制品即有康熙五十五年(1716)其【一说康熙三十二年(1693)至三十五年(1696)】之后由法国格瑞佛弗雷任造办处珐琅作匠长大股东的指导下生产的。再如创烧于乾隆朝的金星玻璃鼻烟壶等。清代初期,西方文化在清庭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科技与文化方面,如西方的天文学、历法、军火制造、机械、地理学、建筑学、医学、音乐等,艺术方面尤以西方工艺美术品行和西洋绘画的影响最为突出,而清代后期,清庭受西方文化影响最深的领域是在思想领域。关于西洋文化对中国清代宫廷鼻烟壶的影响,正是在这种大的时代背景下滋生的必然产物。显然在整个中国鼻烟壶文化发展过程中,西洋工艺美术对中国宫廷鼻烟壶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这一点正于历史上最为兴盛的朝代形成因素契合。应该说,如果没有西洋文化与工艺美术的交流影响,那么,清代最伟大工艺美术品之一的中国的鼻烟壶艺术或许会暗淡许多。

鼻烟的来历:

???已有的研究认为,15世纪末,欧洲的探险者第二次在踏上美洲大陆后不久,便从当地土著人学会了吸食烟草;这个习俗并物产后被带回欧洲,欧洲的探险者们又通过非洲南部的好望角,经印度洋进入太平洋,来的了富饶美好的东方。他们先是把烟草带到了今属菲律宾的吕宋岛,然后又经日本至朝鲜并最终通过这两条途径传到了中国:一是由日本、朝鲜的中国东北,即后人称之为关东烟;另一条是由吕宋岛而传入中国的东南沿海一带。诚如明代末年张介宾《景岳全书》中所说的:“烟草自古未闻,近自我万历时出于闽、广之间,后自吴、楚地皆种之……”另有清方以智在《物理小识》中,称烟草为“淡巴故”,是闽万历年间传入我国福建的…。更有种种说法恕不分列,但它们都在说明同一事实,那就是明万历年间,中国有了烟草,之后不久鼻烟也渐渐传入了中国。

鼻烟的功效:

顾名思义,鼻烟不同于今天的卷烟,它是将炮制好的烟草加入花草等植物后碾成粉末状并配兑香料,再经过精细加工,后在蜡丸中密封陈华数年才能正式使用。鼻烟的颜色尤紫、老黄、嫩黄等多种颜色;伟大也可细分为酸、膻、糊、豆、甜五种味道,其中以辛酸为佳,往往辛酸之后,别有一种醇香的无穷回味。实际上,不同的人群、区域又往往按照之间的喜欢用不同的原料配制鼻烟。例如古代的法兰西拿破仑大帝也嗜好鼻烟,每月往往耗费数磅奶油、糖浆、罗望子树的果汁等辅料加工而成;我国的鼻烟以“飞烟”和“鸭头绿”为上,嗅之辛酸诱人。欧洲制作的鼻烟则以“大金花”和“小金花”最为著名。也是当时最受中国宫廷贵族欢迎的外来鼻烟,这些鼻烟为保证烟性和味道,一般采用密封的玻璃瓶状容器盛装。而鼻烟的价格也如现代的卷烟一样千差万别,这主要取决于消费者钱囊的等级,好的鼻烟每两价至数十两。普通百姓为有所乐,又能做到节俭开支,往往自己配制鼻烟以自足。

???美洲土著人发明了吸食以火点燃的烟草,是为达到缓解疲劳辛苦,人们之所以热衷鼻烟,想是鼻烟具有为所称道的特殊功效。具体的说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提神明目、祛病辟邪、舒筋活血、传达友善、增强和睦、祭祀神佛和祖先时的信物。

??说到鼻烟有提神醒目的作用,这可能是烟草本身具有的药理作用,人精神好了就自然增强了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即所谓的祛病辟邪、舒筋活血;而说到友善和睦的若干社会意义,那就是源于个人的主观意识与生理习惯上的理由了。

鼻烟的吸食方法:

??鼻烟与吸卷烟的方法大不相同。16世纪初,西班牙修道士帕尼在随哥伦布第二次到美洲探险时,亲眼目睹了美洲印第安人是怎样吸闻鼻烟的——先取吸管,一端放对烟沫上,另一端放在鼻孔边,然后用力往鼻子里吸食。这种吸闻鼻烟的方法,曾一度遍布美洲整个大陆。而中国的清代,据最早见到的史料记载,开始是以装药的小瓶盛装鼻烟,以拇指内侧略按瓶口,瓶身倒倾,而后把拇指肚上粘附的鼻烟连同拇指一同按住鼻孔,再用力吸闻。之后随着由瓶而成为鼻烟壶过程的演绎,吸食鼻烟的方法也有所发展,即一手用壶盖连同小勺,使用时用小勺舀取烟沫放在手指上或掌根一侧吸闻。而作为游牧民族骑在马上吸闻鼻烟,不仅可以祛寒疗疾,而且比用火吸烟更为方便科学。清朝定都北京至康熙朝中期后,吸闻鼻烟便在上至皇帝将相,下至庶民百姓中盛行起来。那时,鼻烟一般分为四个等级:一膻,即尽神,闻过之后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而酸,即知意,仅仅有那么一点仙意。三火果,一种较为普通的鼻烟,吸闻的感觉也较前二者逊色。四豆,最为地下,只是一种样子活而已,只有穷得揭不开锅的人才肯去吸闻的鼻烟。

有清代皇亲官吏。贵族吸用的鼻烟往往为进口的鼻烟,相关史料记载屡可得见,而我国自制的鼻烟为贵族所用是少量的,相应的史料记载也相应淡少。据记载,明朝末年我国有了专门进口鼻烟的商行,即广东的“天宝行”和“恰和行”,他们收买从西方运来的鼻烟壶,再分销到全国各地。此外,西方使臣不断向大清朝廷进献鼻烟更是不胜例举。

魅力四射的宫廷鼻烟壶:

玻璃鼻烟壶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许多受国人冷遇已久的古代文化产品渐渐受到关注,比如:扎根清代宫廷的鼻烟壶。由于研究的推动,越来越多的公私收藏交流也逐渐丰富和活跃。拓宽了原有单一官方有限的理论认知层面,为全面深入的探究鼻烟壶艺术与断代提供了更为详实的研究条件。据调研结果表明,三百年来,北京是世界上生产鼻烟壶时段最长、品种最多。使用鼻烟壶阶层最广、出土鼻烟壶最为集中、丰富的世界鼻烟壶之都。

据现有文献资料统计,清代官方生产玻璃材质的鼻烟壶约达四万件,是同时期其它材质鼻烟壶总量的三分之二。在北京故宫以及世界各博物馆、私人收藏家的鼻烟壶藏品中,玻璃质鼻烟壶为最多,颜色也最为丰富,这与受到皇帝的推崇以及材料本身优点有着密切关系。

??清代自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到末代皇帝溥仪,内务府造办处玻璃长从未停止过玻璃器皿的制造与生产。玻璃质鼻烟壶亦然。所不同的是,康雍乾时期造办处生产玻璃鼻烟壶最为精美,嘉庆之后渐渐衰落,这与国运大脉是一致的。而顺治朝玻璃质鼻烟壶和其它器皿因实物的匮乏而使得研究无从着落。笔者偶见筒形红色玻璃壶,底部可见“顺治年制”阴刻楷书款,造型简约饱满,色彩纯正透明,手感沉重。此为至今仅见的顺治时期玻璃质烟壶;它的确凿时代由于无从比较,研究亦受到了客观的限制。雍正是《清宫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所称《清档》)的启始源,直至宣统三年(1911年)。从《清档》记载得知:雍正朝在承继康熙朝单色玻璃、画珐琅玻璃、套玻璃、刻花玻璃、磨花玻璃、洒金玻璃等品种基础上又增创了描金玻璃。上述品种玻璃烟壶至今尤可得见。单色玻璃鼻烟壶的制作材料又以国产与进口料区分,国产料往往以吹制的工艺为常见,而进口料且多以磨砚制玉工艺制成,工艺复杂,造价高昂今不易见。而这些因素恰恰形成了对清以前玻璃制作工艺的继承与拓展的必要条件。雍正朝单色玻璃又有“涅玻璃”与“亮玻璃”的区分,即涅者不透明有脂光外溢,亮者透亮也,泛指透明体质玻璃。据《清档》记载,雍正一朝有单色玻璃三十种。如:红色、大红色、亮红色、绿色、深绿色、豆绿色、淡绿色、松绿色、假松石色、翠绿色、白色、月白色、亮白色、葡萄色、黄色、亮黄色、金黄色、橘黄色、酒黄色、蓝色、深蓝色、亮蓝色、天蓝色、雨过天晴色、紫青色、天晴色、金珀色、黑色、蜜蜡色、琥珀色等。上述三十种颜色玻璃质鼻烟壶传世品大部分有之。从北京出土品亦偶可得见。有学者据所见实物认为:“故宫以外世界各地收藏的清代单色玻璃器约不超过五百件。”或有一说:“康熙年间成功烧出的白、黄、红、紫等多种单色玻璃鼻烟壶仅见文献记载,而今已无实物遗存。”这一结论是否可信,尚有待进一步结合民间藏品调研论证。但应当肯定的说,康雍乾三朝玻璃制品尤其是创烧雍正朝的进口玻璃质烟壶的稀贵是等同人们孰知官、定、哥、钧、汝、元青花稀罕的。而清宫造办处生产的玻璃胎画珐琅鼻烟壶出现在不晚于康熙五十五年,玻璃胎画珐琅的成功又促进了金属胎和瓷胎的研制。随着康熙五十六年十二月皇太后的去逝,有学者认为:康熙画珐琅中的黑字款系康熙五十六年十二月之后到五十七年说造。康熙五十七年奏准武英殿珐琅作改归养心殿。目前已知的康熙朝玻璃胎画珐琅的实物仅现藏香港徐氏艺术馆的画珐琅小杯。杯体系用不透明白色涅玻璃制成,外壁有四个圆形开光分别绘有月季、牡丹、菊花、荷花四季花卉。开光外延绘团花纹,杯底署蓝色“康熙年制”楷书款,外为内细外粗的双栏框印章形。此杯为后修复残器,此前,所知最早的玻璃胎画珐琅实物是台北故宫收藏的雍正款绿地竹叶纹鼻烟壶。关于雍正朝玻璃胎画珐琅鼻烟壶的制做情况,《清档》中有详细记载,如:

雍正元年,正月初九日。怡亲王交红玻璃烧法琅式娄鼻烟壶一件。

雍正五年,珐琅作,闰三月。做得玻璃烧珐琅鼻烟壶十六个。

雍正留年,珐琅作,七月十二日。做得olive烧珐琅节节双喜烟壶一件。

??康熙朝玻璃制作工艺的另伟大创新就是套玻璃的烧制成功。所谓“套玻璃”俗称“套料”,是指由两种以上颜色玻璃套色雕裁成的器物。制作方法有二种:一是在单色玻璃胎上满罩与胎色不同的另色玻璃,之后在外层玻璃上雕琢花纹,一是用经加热半熔的色料棒直接在胎胚上塑作凸起花纹。套玻璃是玻璃成型工艺与雕刻塑绘相结合的创新产物,也是玻璃工艺史上的中国发明。可以想象,套玻璃工艺的创新最初源自康熙朝宫廷玻璃厂,经雍乾发展弘扬,而后扩展传播到民间。所憾的是,官方收藏的康熙朝套玻璃器实物迄今未有实例发现。《清档》中有对雍正朝制作套玻璃器的零星记载:

雍正三年,玉作,十一月二十八日,太监张进喜交葡萄色八角玻璃鼻烟壶一件。传旨:照样各色烧些来。钦此。于四年二月初十日做得套蓝螭虎鼻烟壶一对。

雍正四年,累丝作。九月二十三日,太监张玉柱交来套红玻璃人参罐一件。传旨:配金盖。钦此。于十月二十四日配得。

雍正五年,烧造玻璃厂。三月十三日,首领太监李久明、萨木哈持来涅黄套红玻璃小盅一件,五彩缠丝玻璃烟壶一件,涅黄玻璃鼻烟壶一件。奉谕:着交玻璃厂照样烧做。遵此。

??洒金玻璃创烧于康熙朝,传世五十七件制品均为皇家玻璃厂遵旨烧造。据文献记载,康熙朝洒金玻璃参照了阿富汗所产的青金石艺术效果,并在很短时间内就完全掌握了啥家玻璃的制作工艺(见图)。这种带有鲜明异域风情的洒金玻璃鼻烟壶,在当时之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也得到了民间更为广泛的喜爱和传承,从北京周边地区至今尤在生产和不断发现的出土品以及国内外私人收藏品鉴赏活动中即可得到验证。

??从现存的实物来看,乾隆朝几乎所有艺术物种的制作工艺水准豆得到超过前朝。尽管学术界就文化艺术品位问题对康雍乾三朝各持说法,这也是合乎自然法则的事;甚至笔者也认为康熙朝制物气象博大、趣味淳朴,雍正朝雍容华贵、力求典雅,而“品味”始终是一切工艺手段为之追求实现的终极目标。乾隆朝繁缛有余而朴厚优雅不足,表现在过分追求奢华,张扬工技。然而,在鼻烟壶的锐意求奇、创新方面确也功不可没,如依托金、铜、玻璃、瓷胎等材料所研创的宫廷珐琅彩鼻烟壶就是明证,再如创烧于乾隆六年(1741年)的金星玻璃制壶等。综上观点的例述,笔者认为审美趣味的差异与各朝帝王的人格修养于时代文化背景因素密切相关。纵观乾隆一朝,政局稳定,物质基础空前富足,而此刻安享悠闲的乾隆皇帝本人对中西文化的博爱和推崇,就自然成为推动清代工艺制物与文化审美奇迹时代的唯一情由了。

??单色玻璃、套玻璃、戗金玻璃、描金玻璃、搅玻璃、洒金星玻璃、金星玻璃、缠丝玻璃、磨花玻璃、雕刻玻璃、玻璃胎画珐琅等品种是研究乾隆时期和整个清代玻璃鼻烟壶最为重要的品类。据不完全统计,乾隆一朝制作的玻璃鼻烟壶的总量不少于三万件以上。其中尤为珍惜的如金星玻璃、戗金玻璃、描金玻璃、玻璃画珐琅等。这些在当时制作的数量就很少的鼻烟壶,现存的更是凤毛麟角。

??嘉庆朝至宣统朝,综合国力的衰落是这一时期鼻烟壶发展走向没落的必然,此间的百余年间,鼻烟壶无论是在材料、品类、工艺水准、数量、造型等等方面均与前朝无法企及,尤其是宫廷画珐琅等外来物种好像一瞬间便销声匿迹了,这一点在《清档》中得到印证,即嘉庆十七年,为节省经费开支,应对时局,整个宫廷造办处各匠作匠师总计锐减了千人,仅保留了少数匠作维护宫廷的基本需求。

??综上所述,康熙朝是清代官制鼻烟壶的发端和奠定期,雍正朝在前朝鼻烟壶制作工艺品种上大力传承而不乏开拓之功,这一时期的鼻烟壶特点在审美上突出了正大与典雅。乾隆朝是有清一代鼻烟壶艺术最为繁盛的时期,西为中用、锐意创新、不计成本,更多的反映出以乾隆本人为代表的时代审美标准。嘉庆朝之后,国家命运决定了中国鼻烟壶艺术由繁盛必然走向衰落。这也是一切艺术发生和消亡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作者系北京大学文博学院教授)?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始于商代,成熟于东周,两晋和隋唐时书家辈出,达到巅峰。宋、元、明书法继以晋唐法度,不断创新。清代书家,崇尚北碑之学,也熔凝出新的风格。能在毫厘之大的壶内作书,又能够做到笔法不苟,点画清晰,还能在结体、布局方面别出心裁,独树一帜,而卓然自成一家,实属当代书法艺术之奇迹。

中国画讲究诗、书、画、印,四位一体才能算一件完整的作品,对一个中国画家来说,不懂书法意味着艺术前途是黑暗的。自决定从事内画艺术之初,就立志要把内书艺术进一步发扬广大,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艺术新天地。

自幼酷爱书法的聂磊(一丁),从小便随父亲练习书法,他的父亲在当地就是一位很有名气的书家,在家父严格的教导下开始从欧阳询的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练起,逐渐延伸到永字八法,欧阳询36法,黄自元92法。他在临摹学习过程中,不避寒暑,心摹手追,日日临池,坚持不懈,不敢有半点马虎,努力体悟楷书的精微与奥妙,从中领会欧体楷书笔法结构的真谛。即使在吃饭和上厕所间隙也不忘练悬腕悬肘,平时吃饭时把拿筷子都当做练习的机会。在此期间,他遍学欧阳询的《化度寺碑》、《皇甫君碑》以及《梦奠帖》、《卜商帖》、《张翰帖》等。聂磊(一丁)在长期的练习中,体悟到:书法以用笔为上,形者次之。楷书贵在静中求动,点画向背,纵横有象。如果说金文天真烂漫,浑然天成,还有之取法乎自然具象得话,那么,楷书更是取法乎自然得抽象和规范。为此,在学书之余,他的师法对象也不仅限于欧阳询一家,而是广集诸家。他还学王羲之的《兰亭序》,以得其空灵飘逸,高情远韵。学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以得其高古的庙堂之气,学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以得其秀劲灵动,醇厚自然之风。在进行内书创作时,对写字的重心与笔画的配合进行认真揣摩,努力掌握运笔的奥妙,力求运笔要圆润、挺拔,而避讳状如算子。在下笔时努力用好中锋,起笔处或尖而收笔处则圆。考虑到内画鼻烟壶的造型,在创作中认识到,向左向右略作弧形,笔画就会生动而有情致;点欲尖而圆,挑欲尖而锐,弯欲内方而外圆,钩半曲半直。运笔灵活多变,莫可限定。尤其是整篇字,要笔笔不同,而又协调一致,一行字写出来,错落有致,却又一直在一条线上,如是则行气自然贯串,望之如串串珍珠项链,神采飞扬。同时,他又深知,字外功的重要。他从学习哲学、古诗词、散文、音律、舞蹈等各个方面全方位照观书法,以揣摩和体会其中所蕴涵的人格魅力和思想才情。为此,他的一笔一画中深见其书法富有技巧和修养,看似信手写来,轻松优雅,实则是学养丰锤炼所得。

成就及荣誉

经过近十年的艰苦磨砺,终于将中国欧体字的间架结构惟妙惟肖的书于壶中,结构整齐而不板滞,紧密而不局促,用笔看似横平竖直,然略有倾斜,起、收笔干净利落,撇、捺圆润饱满。字字求生动,行行有活字。如虎踞龙盘之态,如苍鹰将展未展,如鸟之伧忙回首,刚健秀美,完全把内书艺术在鼻烟壶里完全体现了出来,把这种高难度,高技巧的艺术发挥到了极限,继清代内画名家马少宣之后把内书艺术推向了又一个高峰。

近年来,聂磊(一丁)书写的内书《千字文》大小仅有1毫米,难度之大,至今仍无人能企及,堪称内书之最,是现存内书作品中的稀世珍品。其他内书作品有《兰亭序》,《心经》,《岳阳楼记》,《百家姓》,《千字文》等,曾被称赞为“鬼斧神工,内书奇人”。其中内书小楷《千字文》获2007年“习三杯”内画大奖赛银奖。其草书《芙蓉楼送辛渐》获“草圣杯”全国书画大赛金奖,作品被载入其他作品还被载入《中国书画藏典》、《国际书法家全集》、《中国艺术家精品大典》等典集。并刊入《中华热土》、《人民画报》等报刊。其传略收入《世界名人录》、《世界人物辞海》、《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等。本人被授予“二十一世纪中国知名书画艺术家”、“当代中国华人书画艺术家”、“百名作品最具有收藏价值艺术家”、“中国当代书坛画苑中坚人物”等荣誉称号。在海内外收藏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受到众多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的广泛关注。

社会评价

江山代有人才出。内画如今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荣获联和国教科文组织“杰出手工艺品徽章”认证,历史赋予内画这一伟大的民族艺术既要继承而又必须发展的使命,有继承才有发展,发展了就是最好的继承。聂磊(一丁)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志存高远,功苦同铸、德艺双修,不断进行着内书艺术的探索!相信属于他的内书艺术天地会更加广阔。

活动年表

聂磊,字瑞之,号桃城居士,1974年生人。艺名:一丁,瑞之。自幼秉承家学,在父亲指导下习文练字,打下了扎实的传统书画功底。其内画曾得到王习三大师亲自指点传授,作品格调古雅,气韵生动。其壶内书法在内画史上是继清代马少宣之后崛起的又一位书法奇才,他的内书小楷《千字文》每个字大小只有一毫米左右,难度之大至今无人能够企及。其他作品在全国各项大赛中多次获大奖。

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鼻烟壶专业委员会会员,河北民间工艺美术家。

1996年作品在首届“北京旅游书画大赛”荣获一等奖

1997年作品被载入《中国书画藏典》

1998年作品被载入《中国书画家全集》

2001年被河北省轻工业厅评为河北民间工艺美术家

2003年作品被载入《中国艺术家精品大典》

2004年作品在首届“中国画·画家乡”全国书画大赛荣获二等奖

2007年草书《芙蓉楼送辛渐》获“草圣杯”全国书画大赛金奖,作品被载入《中国当代实力派书画家代表作典库》,并被组委会永久收藏。

2007年内书小楷《千字文》获“习三杯”内画大奖赛银奖。

2008年被授予“中国当代书坛画苑中坚人物”等荣誉称号

2009年被授予“百名作品最具有收藏价值艺术家”

2010年内书《心经》获“习三杯”内画大奖赛铜奖。

2010事迹被衡水市委宣传部载入《衡水文化名人》

2011年6件作品入选《冀派内画图典》

2011年部分作品入选《内画艺术》

近年来,一丁内画作品备受海内外收藏家青睐,而且价格在国内外收藏市场呈明显上升趋势,具有极高收藏潜力。

参考文献数目

1.《香祖笔记》康熙四十四年成书,王士祯

2.《勇庐闲话》清·赵之谦

3.《景岳全书》明·张介宾

4.《物理小识》清·方以智

5.《掌中珍玩鼻烟壶》张荣、张健著;地质出版社2002年出版

6.《鼻烟壶鉴赏与收藏》赵丽红编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设1996年出版

7.《鼻烟壶》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香港商务印书馆2003年出版

8.《中国鼻烟壶珍赏》耿宝昌、赵炳华、柯佐融等编著;三联书店出版

9.《故宫鼻烟壶》国立故宫博物馆;1991年出版

10.《清宫造办处各作成活计清档》

11.《清宫造办处玻璃器综述》张荣













































献花(0)
+1
(本文系三沢管理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