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561233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以某桥工程为例的支架检算
2016-12-07 | 阅:  转:  |  分享 
  
一、工程概况

xx大桥北接线第四合同19号桥全长791.08m,其中上跨乍嘉苏高速公路的主桥为17+22+22+17m的等截面预应力连续箱梁,上跨xx大桥北岸连接线的为20+25+25+20m的等截面预应力连续箱梁,其余均为普通钢筋砼连续箱梁。全桥预应力现浇连续梁共计2联8孔,普通钢筋砼连续箱梁共计9联31孔。预应力现浇连续梁全部为单箱单室结构,箱梁高1.4m,顶板宽9.5m,底板宽5.5m,两侧悬臂长各为2m;普通钢筋砼连续箱梁除第六联外全部为单箱两室结构,箱梁高1.2m,顶板宽9.5m,底板宽5.5m,两侧悬臂长各为2m;第六联为变截面普通钢筋砼连续箱梁,为单箱两室结构,箱梁高1.2m。现浇连续箱梁横坡由顶板旋转而成,顶底板横坡同桥面,腹板保持垂直。箱梁纵向预应力束为15φj15.24高强度底松弛钢绞线(),锚具为OVM15-5,两端张拉,每束钢绞线的张拉控制力为585.8kN;OVM15-12,两端张拉,每束钢绞线的张拉控制力为2343.3kN。现浇连续梁混凝土采用C50号混凝土浇注,支座采用GPZ系列盆式支座。根据梁体施工工艺要求:①第三联上跨乍嘉苏高速公路的预应力现浇连续箱梁采用支墩加横梁预留门洞支架现浇;②除第三联外的现浇连续箱梁全部采用布架灵活、搭拆方便、承载力大的WDJ碗扣式多功能钢支架搭设满堂支架现浇。

二、满堂支架方案

2.1、支架设计的要求

2.1.1、支架结构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

2.1.2、支架在承重后期弹性和塑性变形应控制在15mm以内。

2.1.3、支架部分地基的沉降量控制在5mm以内,地基承载(压)力达200kPa。

2.1.4、支架顶面与梁底的高差应控制在理想值范围内,且应与预留拱度通盘考虑。

2.2、支架基础

按通过后满堂支架的设计方案,要求地基承载力大于200MPa,因此必须对地基作特殊处理。

2.2.1、将原地面腐植地表层上耕植土清除15cm,然后用挖掘机挖松50cm,用重型压路机或强夯分两层压实,底层压实度>80%,顶层压实度>85%。

2.2.2、按2%横向排水坡(桥中心两侧排水)填筑宕渣30cm,填筑分两层进行,每层压实厚度为15cm,用重型压路机压实,底层压实度>90%,顶层压实度>95%。

2.2.3、为了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流水软化支架的地基,浇筑厚5cm的C10细石混凝土封闭层。

2.2.4、地基处理完后,在支架搭设范围地基基础四周80~监理员

2.4、模板结构及支撑体系

2.4.1、外模结构

模板结构是否合适将直接影响梁体的外观,外模面板均采用厚为18mm的竹胶板,面板尺寸1.2m×2.4m,以适应立杆布置间距,面板直接钉在横桥向方木上,横桥向方木采用50×100mm方木,间距25cm;横向方木置于纵向100×160mm方木上,纵向方木间距应与立杆横向间距一致。在钉面板时,每块面板应从一端赶向另一端,以保证面板表面平整。腹板及翼板面板分别固定在竖向和横向50×100mm方木上,方木间距30cm。为保证箱梁底板倒角处砼线型顺畅,在竖向支撑内与腹板底部顺桥向布置一条100×160mm方木,方木钉在底模横桥向方木上,并与斜支撑顶紧。

2.4.2、内模结构

预应力连续箱梁内模均采用方木作骨架支撑,高压竹胶板作面板。由于箱梁内净空高度仅为90cm,内模骨架设计尽量少占净空,以利于箱梁底板混凝土的散料、振捣及内模的拆除。内模上、下面板骨架采用50×100mm方木,间距0.3m。上下模板间设四个100×100mm竖向方木托撑及四个斜向方木托撑,上、下方木间均用扒钉固定,通过顺桥向上、下方木形成内模空间骨架。



图1第三、九联箱梁横断面及支架图



图2第三、九联箱梁纵断面及支架图



图3普通钢筋砼现浇箱梁横断面及支架图

三、支架结构检算

根据图1的布置方案,采用WDJ碗扣式多功能钢支架,对其刚度、强度、稳定性必须进行检算。钢管的内径Ф40mm外径Ф47mm。

断面积

转动惯量

回转半径

截面模量



钢材弹性系数

钢材容许应力

3.1、一般载面箱身支架结构验算

3.1.1、荷载计算及荷载的组合

荷载计算单元分别以图3中计算单元1及计算单元2作为荷载计算单元。



图3第三、九联箱梁横断面及支架图

3.1.1.1、计算单元1

A、钢筋混凝土梁重:(钢筋混凝土梁重量按26kN/m3计算)

B、支架模板重

①模板重量:(内模未计)

(竹胶板重量按24.99kN/m3计算)

②方木重量:

(方木重量按8.33KN/m3计算)

③支架重量:

根据现场情况以8米高支架进行检算

(《路桥施工计算手册》说明2.4m立杆重量14.02kg、1.2m横杆重量5.12kg、0.9m横杆重量3.97kg及0.6m横杆重量2.82kg)

C、人员及机器重

(本荷载按1KN/m2取值)

D、振捣砼时产生的荷载

(对水平面模板为2.OKN/m2;对垂直面模板为4.0KN/m2,见《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E、倾倒混凝土时冲击产生的水平荷载

(采用汽车泵取值3.0KN/m2)

前载组合:



计算单元1中单根立杆受力:

3.1.1.2、计算单元2

A、钢筋混凝土梁重:(钢筋混凝土梁重量按26kN/m3计算)

B、支架模板重

①模板重量:(内模未计)

(竹胶板重量按24.99kN/m3计算)

②方木重量:

(方木重量按8.33KN/m3计算)

③支架重量:

根据现场情况以10米高支架进行检算

(《路桥施工计算手册》说明2.4m立杆重量14.02kg、1.2m横杆重量5.12kg、0.9m横杆重量3.97kg及0.6m横杆重量2.82kg)

C、人员及机器重

(本荷载按1KN/m2取值)

D、振捣砼时产生的荷载

(对水平面模板为2.OkN/m2;对垂直面模板为4.0kN/m2)

E、倾倒混凝土时冲击产生的水平荷载

(采用汽车泵取值3.0KN/m2)

前载组合:



计算单元2中单根立杆受力:

由计算单元1、计算单元2及现浇连续箱梁结构计算得出以下结论:支架设计中计算单元1所在范围内模板支架受力最大,为本梁段范围内支架薄弱点。

3.1.2、立杆强度及稳定性验算

3.1.2.1、立杆强度验算







式中:安全系数;支架钢管设计抗压强度;钢管有效截面积;计算单元对立杆的压力。文章出自:监理员

参见《路桥施工计算手册》。

3.1.2.2、立杆稳定验算





,由《路桥施工计算手册》查得

结论:立杆满足强度及稳定性要求。

3.1.3、横向方木强度和刚度验算

支架中采用50×100mm横向方木,验算时按连续梁计算。

3.1.3.1、横向方木强度验算





式中:——方木设计抗弯强度,;

——方木截面抵抗矩;

——方木所受弯矩;

3.1.3.2、横向方木刚度验算





式中:——方木挠度;

结论:横向方木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

3.1.4、纵向方木强度和刚度验算

支架中采用100×160mm横向方木,验算时按连续梁计算。

3.1.4.1、纵向方木强度验算





式中:——方木设计抗弯强度,;

——方木截面抵抗矩;

——方木所受弯矩;

3.1.4.2、纵向方木刚度验算





式中:——方木挠度;

结论:纵向方木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

3.1.5、横杆稳定验算

横杆两端铰接,正常工作状态下水平推力为零,只在施工时承担部分施工荷载及自身重力,此处以1.2米横向杆进行验算。



按横杆正中受集中荷载这一最不利情况进行验算



横杆的容许弯矩





式中:——钢管设计抗弯强度,;

——钢管截面抵抗矩;

——钢管容许弯矩;

结论:横杆满足稳定性要求。

一般载面箱身模板支架结构设计满足施工规范要求。

3.2、中横梁支架结构验算

3.2.1、荷载计算及荷载的组合

荷载计算单元分别以图4中计算单元1及计算单元2作为荷载计算单元。



图4第三、九联箱梁横断面及支架图

3.2.1.1、计算单元1

A、钢筋混凝土梁重:(钢筋混凝土梁重量按26kN/m3计算)

B、支架模板重

①模板重量:

(竹胶板重量按24.99kN/m3计算)

②方木重量:

(方木重量按8.33KN/m3计算)

③支架重量:

根据现场情况以8米高支架进行检算

(《路桥施工计算手册》说明2.4m立杆重量14.02kg、1.2m横杆重量5.12kg、0.9m横杆重量3.97kg及0.6m横杆重量2.82kg)

C、人员及机器重

(本荷载按1KN/m2取值)

D、振捣砼时产生的荷载

(对水平面模板为2.OKN/m2;对垂直面模板为4.0KN/m2,见《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E、倾倒混凝土时冲击产生的水平荷载

(采用汽车泵取值3.0KN/m2)

前载组合:



计算单元1中单根立杆受力:

3.2.1.2、计算单元2

A、钢筋混凝土梁重:(钢筋混凝土梁重量按26kN/m3计算)

B、支架模板重

①模板重量:

(竹胶板重量按24.99kN/m3计算)

②方木重量:

(方木重量按8.33KN/m3计算)

③支架重量:

根据现场情况以10米高支架进行检算

(《路桥施工计算手册》说明2.4m立杆重量14.02kg、1.2m横杆重量5.12kg、0.9m横杆重量3.97kg及0.6m横杆重量2.82kg)

C、人员及机器重

(本荷载按1KN/m2取值)

D、振捣砼时产生的荷载

(对水平面模板为2.OkN/m2;对垂直面模板为4.0kN/m2)

E、倾倒混凝土时冲击产生的水平荷载

(采用汽车泵取值3.0KN/m2)

前载组合:



计算单元2中单根立杆受力:

由计算单元1、计算单元2及现浇连续箱梁结构计算得出以下结论:中横梁支架设计中计算单元2所在范围内模板支架受力最大,为本梁段范围内支架薄弱点;相对于一般段支架设计,中横梁支架更为可靠,由此,一般段支架满足要求时,中横梁支架更能满足要求。

3.3、基础承载力验算

支架立杆以35×35×15cmC25砼预制块为底座,基础应力为:



本桥普通混凝土连续梁断面平均自重小于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断面平均自重,普通混凝土连续梁模板、支架及支架基础处理同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模板、支架及支架基础处理完全一致,因此以上模板、支架及支架基础处理更能满足普通混凝土连续梁的施工。

结论:以上模板、支架及支架基础处理能满足19号桥现浇连续箱梁的施工要求。

























































献花(0)
+1
(本文系561233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