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评价艺术
2016-12-08 | 阅:  转:  |  分享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艺术

柳河县第九中学王伟

教师在对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进行正确评价,可以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鲜明有力的正面导向作用。青少年学生大都缺乏“自知”,却十分渴望从教师的评价中看到真实的“自我”。所以他们对教师给予自己的评价十分敏感和关注。得到教师的积极评价,能引起他们由衷的愉悦,能强化他们不断追求进步的潜意识(尤其是对后进生的积极评价),使他们看到自己的优势,增强自我激励、自我

鞭策、自我教育的能力,进而逐步形成健全健康的人格。相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失之公允全面,不仅会引起学生的不满甚至反感,也有违于评价的初衷,教师对学生准确客观的评价,是教师必备的教育能力之一。

一、评价要客观、公正。客观,是指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符合实际情况,没有或很少有教师的情感因素影响其中;公正,是指对学生的评价恰当适宜,不溢美,不掩过。渴望正面评价,是中小学学生的共同心理。他们常常把老师的鼓励性评价视为最具权威、最受鼓舞的精神褒奖。因此,教师对于学生的任何进步或点滴成绩,都要慷慨、及时、得体地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从中感受欢欣,意识到自身价值。他将倍受鼓舞,看到自我价值的闪光。而在对待消极评价上,中小学生则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他们都不愿接受公开场合下的批评。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做到客观、公正,评价?就失去了他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教师要充分注意教育对象的发展变化。从学生的现实表现出发,调整自己的评价,而不能囿于最初印象,用老眼光看人。教师应当以发展的、动态的眼光去评价学生,着眼于学生的一贯表现和发展变化。不能以学生的成绩好坏来评价学生。“一俊遮百丑”的这种评价对学生的成长十分有害。教师不能不切实际地过分肯定优秀生,也不能过度否定后进生,从而使两类学生都因教师的评价不当而形成不切实际的自我评价。

二、评价要?适度。无论是积极评价还是消极评价,都应有一定的“度”。评价不足或评价过度,都会使评价失去意义。消极评价达不到一定的度,会使学生认为“小事一桩无所谓”;消极评价超过一定的度,则容易使学生丧失信心、自暴自弃,还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积极评价不足,会使学生觉得教师认识肤浅或应付了事,从而挫伤学生积极性,失去积极评价应有的激励作用;积极评价过度,易滋长学生的自满情绪,甚至会导致学生自我宽容或唯我独尊心理的产生。

三、评价语言要富有感情色彩。教师学生始终要坚持爱的原则,引导学生平心静气地认识自己的言行错误,并勇于改正。教师既要以理明人,又要以情感人,赋理予情,念情论理,情理交融,学生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能“改其行”





















2









献花(0)
+1
(本文系王伟0123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