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幽门螺杆菌——小不治,坏大事
2016-12-09 | 阅:  转:  |  分享 
  
幽门螺杆菌——小不治,坏大事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主要生活在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细菌。相关统计显示,我国居民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40-90%,平均59%;现症感染率为42-64%,平均55%。

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主要有口-口传播、粪-口传播、口腔牙菌斑寄生。随着年龄增长,人们接触它的机会越多,因此幽门螺杆菌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20-30岁人群为38%,70岁人群为78%。

细菌虽小,却不可轻视。幽门螺旋杆菌可能引起以下多种疾病:

1.各种胃炎:胃炎、十二指肠溃疡高制毒型幽门螺旋杆菌,通过分泌毒素和蛋白水解酶,来损伤十二指肠黏膜,进而引发炎症,甚至溃疡及穿孔。

2.口臭:幽门螺旋杆菌含有尿素酶,可以将尿素转变为氨,口臭就是氨的气味。

3.慢性胃、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高制毒型幽门螺旋杆菌所分泌的毒素,容易引发胃糜烂及胃溃疡。

4.胃癌:大量临床病例显示,感染高制毒型幽门螺旋杆菌的患者罹患胃癌的风险是未感染的十倍甚至几十倍。

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可以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

1.餐前便后洗手;

2.生吃瓜果蔬菜洗净;

3.卫生条件差、居住拥挤、儿童与家长同床睡觉都会导致细菌传播。

当出现以下症状,建议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

1.口臭: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患者口气会很重,口腔内会有明显的异味,并且这种异味很难清除。

2.上腹部饱胀、不适或疼痛:其疼痛程度不一,可能是微痛,也可以是钝痛等,或者仅有一点不适,很难察觉。

3.其它症状:如嗳气、反酸和食欲减退等,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







献花(0)
+1
(本文系沃顶健康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