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中国结其实是中国古老的爱情信物同心结
2016-12-09 | 阅:  转:  |  分享 
  
中国结其实是中国古老的爱情信物同心结

趙汗青



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中国结”,其实就是中国古老的爱情信物“同心结”。

自古以来,男女爱情的最高境界是心心相印;“同心结”正是因其形态是两股彩绳交相盘绕于“结”的中心,而被赋予了男女“永结同心”的含意,从而成了象征“恩深情长”之物。当然,在中国古代作品中,被用作象征诚挚爱情的物品,为数也不少。象相思子(红豆)、连理枝、并蒂莲、合欢树、比翼鸟、双鸳鸯、比目鱼等自然之物以及人工之物玉连环、连理杯、同心结。而最能代表相思情深、成双配对、彼此连合、永不离分之意的还是“同心结”。

相传南齐钱塘名妓苏小小所作的《西陵歌》应是“同心结”流传的开始,诗中这样写道:“我乘油壁车,郎乘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另外《玉台新咏》所收南朝梁武帝的《有所思》诗:也说到“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到了隋唐宋几代,同心结更是盛行一时。隋炀帝赐夫人金盒子,盒中装的就是数枚同心结。

由于这种“结”被人们赋予了“永结同心”的寓意,除去恋人之间做为爱情信物外,它还成了唐代婚仪上不可缺少之物。唐代大历年间的女诗人晁采(小字试莺),写有《子夜歌十八首》,第一首就说:“侬既剪云鬟,郎亦分丝发,觅向无人处,馆作同心结。”到了宋代,一些民间歌词对此也有有描绘,如《鹧鸪天》:“倾合卺,醉淋漓,同心结可倍相宜”;又《少年游》:“合卺杯深,少年相睹欢情切,罗带盘金缕,好把同心结。”

由于人们向往夫妻能够“永结同心”、“白头偕老”,故同心结成了爱情生活最好的象征。唐诗宋词中俯拾即是;象李白《捣衣篇》:“横垂宝幄同心结,半拂琼筵苏合香;琼筳宝幄连枝锦,灯烛荧荧照孤寝。”温庭筠的《更漏子》之四:“垂翠幕,结同心,待郎熏绣衾。”李商隐的《李夫人三首》之一:“一带不结心,两股方安髻”;冯延巳的《虞美人》:“不知今夜月眉弯,谁佩同心双结倚栏干?”韦庄《清平乐》:“罗带悔结同心,独凭朱栏思深”;宋末贾琼之妻韩希孟被元军俘,义不受辱,写诗与衣帛上和练裙带中投江而死。诗云:“初结合欢带,誓比日月炳;鸳鸯会双飞,比目原常并……。”温庭筠还有《织锦词》说:“鸳鸯艳锦初成匹,锦中百结皆同心”。顾况的《夫妇辞》中:“君恩既断绝,相见何年月,悔倾连理杯,虚结同心结。”则是一位弃妇悔恨自己与对方结过同心结的意思了。

同心结的编结,大部分采用的是彩色锦缎,不过也有用其他材料的。象刘禹锡的《杨柳枝词九首》之七:“御陌青门拂地垂,千条金缕万条丝,如今绾作同心结,将赠行人知不知?”又宋代李婴词上阙:“花深深,一钩罗袜行花阴,闲将柳带,试结同心”。有用草结的象薛涛《春望词》第二首:“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还有用苇杆扎成的同心结,象五代的牛峤《菩萨蛮》第二首下半阙:“窗寒天欲曙,犹结同心苣;啼粉涴罗衣,问郎何日归?”

元代以降,同心结在许多作品中仍有提及。如《词綜》载沈景高的《沁园春》:“时绾就同心羞自看”;李莱老《生查子》:“罗带馆同心,谁信愁千结?”……随后,同心结在民间广为流传,明代邝露的《赤雅》、清代檀萃的《说蛮》等书均有记载;在记述壮族歌圩活动时,就有女子送情人的礼物“五丝刺同心结、百钮鸳鸯囊”等。可见同心结在兄弟民族风俗中也很流行。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今天的男女定情之物虽然已用钻石、黄金替代了,但“同心结”却愈来愈被中国人看重。只是,它现在的名子叫“中国结”。

献花(0)
+1
(本文系创意空间678...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