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数学四年上4单元教学设计
2016-12-10 | 阅:  转:  |  分享 
  
单元教材分析

四单元月日——月日

课时数 课时 教学时间 第周——第周 教





求 1.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估算方法。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及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的简便写法。

2.理解积德变化规律。

3.知道速度的表示方法,理解路程、速度与实间的关系。知道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含义,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要点 1、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理解积的变化规律。

3、运用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3、积的变化规律

4、总价、路程问题















课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2、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理解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备注 一二、三、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自主探究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1、×56=237×24=

(2)屏幕出示例题:同学们对上节课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现在请同学们用你们的火眼金睛观察下列算式与前两道复习题相比,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

160×30=10×630=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板书课题)



1、教学例2(1)

(1)怎样才能计算出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自己试一试。

(2)组织讨论: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

(3)×30呢?

(2)组织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展示简便算法。

(3)引导思考:

a、竖式计算时,3和几对齐最简便?

b、十位上的3和十位上的0相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吗?

c、30=0,百位上我们可不可以直接写0,为什么?

(4)小结算法。



1、口算

300×20=410×30=400×3=23×4=

103×30=301×20=4×7+2=5×0+6=0×9=7×0+7=

2、笔算

350×60=305×60=

3、判断

(1)计算85×106时,十位上的8和十位上的0相乘这一步,积反正得0可以省略不写。()

(2)计算225×16时,积的末尾没有0.()

(3)×40=2600()



1、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

教材49页7题











































































课题 积的变化规律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

难点 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随之变化的规律。

在探索和发现规律的基础上,能更多地体验一般策略和方法,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引导发现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备注 一、二、探1、×2=6×20=6×200=

(2)20×4=10×4=5×4=

2、引导观察。

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3、组织学生汇报。

4、引出课题

通过观察两组算式,我们发现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不断变大或变小,积也不断变大或变小,那么积的变化与因数的变化有联系吗?它们的变化有规律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积的变化规律。(板书课题)



1、探索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不断变大,积的变化规律。出示第一组算式:

a、6×2=12

b、6×20=120

c、6×200=1200

(1)如果把a式作为标准,b式与a式比,因数和积各是怎样变化的?

(2)把c式与a式比一比,你还有什么新发现?

(3)你能结合以上的发现,总结规律吗?

2、探索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不断变小,积的变化规律。

出示第二组算式:

a、20×4=80

?b、10×4=40

c、5×4=20

(1)观察这一组算式,用刚才研究的方法,比一比,看一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2)我们刚才的发现,适用于所有的乘法算式吗?请同学们举例验证一下。

3、总结规律。

通过对两组乘法算式的观察比较,我们发现了积的变化规律,你能将发现的变化规律用一句话完整地概括出来吗?



1、填空

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变化,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5倍,积();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1/7,积();一个因数不变,要想使积扩大到原来的24倍,另一个因数()。

2、根据23×41=943,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234×10=2300×41=23×4100=230×41=

3、一盒彩笔的单价是26元,买5盒这样的彩笔多少钱?买30盒呢、60盒、300盒呢?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发现并运用了积的变化规律,希望同学们学以致用,体会学习数学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课题 单价、数量、总价问题 课型 练习 教学目标 1、×数量=总价”这个关系式的含义,并能应用关系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难点 理解“单价×数量=总价”这个关系式的含义。

应用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引导发现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建构模型,探究新知





























三、巩固练习,及时反馈











四、课堂总结 1、同学们注意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这么漂亮的气球你喜欢吗?如果你要买,你想买几个?如果气球3角钱,你一共要用多少钱?算一算。

2、教师巡视检查,组织学生汇报。

3、揭示课题。乘法应用题和我们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这类应用题的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来探究总价、路程问题。(板书课题)



1、教学“单价、数量、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

课件出示例4.

(1)想一想这两道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别是什么,并尝试解答。

(2)请同学们思考,这两道题的已知条件有什么共同点?所求问题有什么共同点?

(3)师:第一个条件告诉我们“每件商品的价钱”,叫做单价(板书单价);第二个条件告诉我们“买了多少”,叫做数量(板书:数量);一共用了多少钱,叫做总价(板书:总价)。

(4)总结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80×3=240(元)

(5)小结: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买商品的事,掌握了“单价×数量=总价”这个数量关系后,买东西时只要看商品的单价和我们买的数量,就可以用单价乘数量求出总价了。



1、每件商品的价钱叫(),买多少叫(),一共用多少钱叫(),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2、列式解答

(1)李好到商店买笔记本,笔记本的单价是3元,18元能买多少本?(2)李好到商店买笔记本,用18元买了6本笔记本,每本笔记本用多少元?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自由说一说。

课题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并用统一的符号写出一些交通工具的速度。2、通过解决简单行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难点 通过解决简单行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 实物展台、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与学生行为 备注 一、情景导入

二、初步探究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四、巩固练习1、出示例题情景:特快列车每小时行的路程是40千米。2、问: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信息?3、再出示:特快列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4、师说明:也可以这样写。5、让学生观察:哪种方法简便?怎样用复合单位来表示速度?6、汇报成果:可以用所走的路程/时间单位来表示速度。7、练习:让学生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集体讲评。出示例(1)、)小组讨论、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试着写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式。、小组派代表他们的: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发现: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便能求出第三个量。,全班讨论订正。五、总结交流,汇报收获。































献花(0)
+1
(本文系乐读doc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