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普陀山 -- 聚缘佛国拜观音
2016-12-10 | 阅:  转:  |  分享 
  
普陀山--聚缘佛国拜观音





普陀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供奉的都是观音菩萨,有普济禅寺、法雨禅寺、慧济禅寺三座,还有禅院88座、茅蓬128座。每逢农历观音诞辰日(2月19日)、观音得道日(6月19日)、观音出家日(9月19日),四方善男信女聚缘佛国,诵经礼佛。





观音菩萨,梵文Avalokite?vara,又称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光世音菩萨等,乃“观察(世间民众的)声音”的菩萨。他相貌端庄慈祥,手持净瓶杨柳,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疾苦。当人们遇到灾难时,只要念其名号,便前往救度,故称观世音。





相传:“公元916年,有日本僧人慧谔,游五台山,见一观音像,庄严殊胜,心慕不已,欲请回日本供养。没料想船至普陀山时,海中涌出无数铁莲花,挡住去前路,整整三天三夜。慧谔惊而祷告曰:‘如圣像与日本众生无缘,当从所向,弟子随从所适,建寺供养。’祷毕舟行,至潮音洞边即停,慧谔捧大士像离舟登岸,时岸边渔民,听慧谔说明来意,大受感动。张氏渔翁献出住宅,让慧谔和尚供像安居。改名为‘不肯去观音院’而慧谔和尚,亦成为普陀山的开山始祖。





普济禅寺寺门前有一海印池。海印池原名“放生池”,是善男信女此放生的所在。海印池上有三座石桥,中间一座桥面平宽是供皇帝走的,接普济寺正门。左边一座是老百姓走的,而右边的石桥叫长寿桥,据说,人们从桥上一直走过可以长寿,但不要回头。回头则意味着有坎坷。



据说源于一个传说。相传当年雍正爷微服私访来到普济禅寺,天色已晚正门已闭。扣开司门时,有一小和尚对雍正皇帝说来者都要走侧门,就是皇帝来了也不例外。无耐雍正皇帝只好从侧门进寺借宿一晚。次日雍正起床一看,烧香的百姓都是从正门大门进出寺院,心中不悦。回京后下旨:普济禅寺的大门从此不许开了,除非皇帝来了才开正门。从此普济禅寺的大门就很少开了。



为庄严菩萨道场,弘扬大士圣德,乃广纳群言,普陀山佛教协会发起建造南海观音立像。建成后的普陀山南海观音立像,总高33米,其中佛像18米,莲台2米,台基13米。佛像顶现弥陀,左手托法轮,右手施无畏印,体现了观音菩萨“慧眼视众生,弘誓深如海之法身”。

献花(0)
+1
(本文系创意空间678...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