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疟原虫生活史
2016-12-14 | 阅:  转:  |  分享 
  
疟原虫生活史[目的]掌握疟原虫生活史、形态、致病、诊断、防治原则及首选药物。熟悉间日疟原虫与恶性疟原虫的主要
区别点及疟疾流行特点。[重点难点]重点:实验诊断技术及防治原则难点:疟原虫生活史疟原虫(MalariaParasite
)是疟疾(Malaria)的病原体。疟疾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俗称“冷热病”、“打摆子”、“发疟子”、“脾寒”、“瘴气”等。疟疾
典型临床表现:周期性、规律性寒战、发热和出汗。疟疾是世界六大热带病和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对人类危害极大,非洲每年死于疟疾的儿童
约100万。疟疾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各国。在我国华南、华中,特别是云南和海南省病例较多。疟疾是我国重点防治寄生虫病之一。
[内容]寄生人体的四种疟原虫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vivax,P.v]三日疟原虫[P.Malariae,P.m
]恶性疟原虫[P.Falciparum,P.f]卵形疟原虫[P.Ovale,P.o]我国主要是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另
二种少见,近年偶见国外输入病例。GeographicDistribution生活史学习要点要点:1.感染阶段:子孢子2
.感染途径与方式:蚊虫叮咬;输血或经胎盘。3.致病阶段:红内期疟原虫4.寄生部位:肝细胞、红细胞5.媒介:雌性按蚊(为终宿主
)6.诊断阶段:红内期原虫LifeCycle生活史人疟原虫生活史,都需要人(中间宿主)和雌性按蚊(终宿主)做宿主,并经历
世代交替。1.在人体内发育肝细胞内为裂体增殖,称红细胞外期(红外期)在红细胞内发育包括红细胞内裂体增殖期(红内期)和配子体
形成。2.在蚊体内发育在蚊胃腔内进行有性生殖,即配子生殖期在蚊胃壁进行的无性生殖,即孢子增殖期红细胞外期(exo-
erythrocytic,stage)按蚊吸人血时,子孢子随唾液进入人体,约30分钟随血流侵入肝细胞。在肝细胞内,子孢子→滋
养体→裂体增殖→红外期裂殖体→裂殖子(约12000个)→肝细胞破裂→裂殖子散出→血窦,一部分裂殖子被吞噬,一部分则侵入红细胞内发
育。目前认为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的子孢子有:速发型和迟发型1-1红外期—肝细胞内裂殖体红内期(erythrocyti
c?stage)由肝细胞释放出的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内进行裂体增殖,称为红细胞内期(红内期)。包括滋养体和裂殖体两个阶段基本过程
:环状体→大滋养体→未成熟裂殖体→成熟裂殖体→裂殖子→健康红细胞,重复上述过程几次,部分裂殖子在红细胞内不再进行裂体增殖
,而发育为配子体红内期增殖周期:间日疟和卵形疟为48h/代;三日疟72h/代;恶性疟36-48h/代配子生殖—有性生殖♀
按蚊刺吸疟疾患者血液,疟原虫随血入蚊胃,仅♀♂配子体存活并继续进行配子生殖,而其它各期疟原虫均被消化。♂配子体形成♂配子(mal
egamete)或称小配子(microgamete)。♀配子体逸出RBC外,发育为不活动的圆形或椭圆形的♀配子(female
gamete)或称大配子雄配子形成(exflagellation)♂配子体几分钟内核分裂为4-8块,胞质亦向外伸出4-8条细丝
,核分别进入细丝内,称出丝现象,即♂配子形成细丝脱离母体,在蚊胃腔中游动,即♂配子(malegamete)或小配子(micro
gamete)动合子(ookinete)♀♂配子受精,形成圆球形的合子(zygote)。合子数小时后变为长形的香蕉状的能活
动的动合子(ookinete)。卵囊(oocyst)动合子穿过蚊胃壁,在胃弹性纤维膜下,虫体变圆并分泌囊壁形成球形的卵囊(oo
cyst),卵囊也称囊合子。孢子增殖卵囊逐渐长大并向蚊胃壁外突出囊内的核和胞质反复分裂进行孢子增殖,生成成千上万的子孢子
子孢子(sporozoite)形成呈梭形,10~15μm×1μm主动从卵囊壁钻出或因卵囊破裂后散出,随血淋巴钻入蚊体组织
只有到蚊唾腺内的子孢子才具有传染性雌性按蚊--终宿主--虫媒蚊唾液腺内含有疟原虫子孢子当雌蚊刺吸人血时,可随唾液进入人体雌性按蚊饱餐人血
献花(0)
+1
(本文系小猪哼哼kzs...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