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14挑战中考数学压轴题(第七版精选)
2016-12-17 | 阅:  转:  |  分享 
  
第一部分函数图象中点的存在性问题



1.1因动点产生的相似三角形问题



例12013年上海市中考第24题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顶点为M的抛物线y=ax2+bx

图1



























满分解答

(1)如图2,过点A作AH⊥y轴,垂足为H.

在Rt△AOH中,AO=2,∠AOH=30°,

所以AH=1,OH=.所以A.

因为抛物线与x轴交于O、B(2,0)两点,

设y=,可得.图2

所以抛物线的表达式为.

(2)由,

得抛物线的顶点M的坐标为.所以.

所以∠BOM=30°.所以∠AOM=150°.

(3)由A、B(2,0)、M,

得,,.

所以∠ABO=30°,.

因此当点C在点B右侧时,∠ABC=∠AOM=150°.

△ABC与△AOM相似,存在两种情况:

①如图3,当时,.此时C(4,0).

②如图4,当时,.此时C(8,0).



图3图4



考点伸展

在本题情境下,如果△ABC与△BOM相似,求点C的坐标.

如图5,因为△BOM是30°底角的等腰三角形,∠ABO=30°,因此△ABC也是底角为30°的等腰三角形,AB=AC,根据对称性,点C的坐标为(-4,0).



图5







例22012年苏州市中考第29题



如图1,已知抛物线(b是实数且b>2)与x轴的正半轴分别交于点A、B(点A位于点B是左侧),与y轴的正半轴交于点C.

(1)点B的坐标为______,点C的坐标为__________(用含b的代数式表示);

(2)请你探索在第一象限内是否存在点P,使得四边形PCOB的面积等于2b,且△PBC是以点P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如果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请你进一步探索在第一象限内是否存在点Q,使得△QCO、△QOA和△QAB中的任意两个三角形均相似(全等可看作相似的特殊情况)?如果存在,求出点Q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图1





























满分解答

(1)B的坐标为(b,0),点C的坐标为(0,).

(2)如图2,过点P作PD⊥x轴,PE⊥y轴,垂足分别为D、E,那么△PDB≌△PEC.

因此PD=PE.设点P的坐标为(x,x).

如图3,联结OP.

所以S四边形PCOB=S△PCO+S△PBO==2b.

解得.所以点P的坐标为().

,得A(),OA=1.

①如图4,以OA、OC为邻边构造矩形OAQC,那么△OQC≌△QOA.

当,即时,△BQA∽△QOA.

所以.解得.所以符合题意的点Q为).

②如图5,以OC为直径的圆与直线x=1交于点Q,那么∠OQC=90°。

因此△OCQ∽△QOA.

当时,△BQA∽△QOA.此时∠OQB=90°.

所以C、Q、B三点共线.因此,即.解得.此时Q(1,4).



图4图5

考点伸展

第(3)题的思路是,A、C、O三点是确定的,B是x轴正半轴上待定的点,而∠QOA与∠QOC是互余的,那么我们自然想到三个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的情况.

这样,先根据△QOA与△QOC相似把点Q的位置确定下来,再根据两直角边对应成比例确定点B的位置.

如图中,圆与直线x=1的另一个交点会不会是符合题意的点Q呢?

如果符合题意的话,那么点B的位置距离点A很近,这与OB=4OC矛盾.



例32012年黄冈市中考模拟第25题



如图1,已知抛物线的方程C1:(m>0)与x轴交于点B、C,与y轴交于点E,且点B在点C的左侧.

(1)若抛物线C1过点M(2,2),求实数m的值;

(2)在(1)的条件下,求△BCE的面积;

(3)在(1)的条件下,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找一点H,使得BH+EH最小,求出点H的坐标;

(4)在第四象限内,抛物线C1上是否存在点F,使得以点B、C、F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CE相似?若存在,求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图1





















满分解答

(1)将M(2,2)代入,得.解得m=4.

(2)当m=4.所以C(4,0),E(0,2).

所以S△BCE=.

(3)如图2,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x=1,当H落在线段EC上时,BH+EH最小.

设对称轴与x轴的交点为P,那么.

因此.解得.所以点H的坐标为.

(4)①如图3,过点B作EC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F,过点F作FF′⊥x轴于F′.

由于∠BCE=∠FBC,所以当,即时,△BCE∽△FBC.

设点F的坐标为,由,得.

解得x=m+2.′(m+2,得.所以.

由,得.

整理,得0=16.′⊥x轴于F′,

由于∠EBC=∠CBF,所以,即时,△BCE∽△BFC.

在Rt△BFF′中,由FF′=BF′,得.

解得x=2m.′.所以BF′=2m+2,.

由,得.解得.

综合①、②,符合题意的m为.

考点伸展

第(4)题也可以这样求BF的长:在求得点F′、F的坐标后,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BF的长.









例42010年义乌市中考第24题



如图1,已知梯形OABC,抛物线分别过点O(0,0)、A(2,0)、B(6,3).

(1)直接写出抛物线的对称轴、解析式及顶点M的坐标;

(2)将图1中梯形OABC的上下底边所在的直线OA、CB以相同的速度同时向上平移,分别交抛物线于点O1、A1、C1、B1,得到如图2的梯形O1A1B1C1.设梯形O1A1B1C1的面积为S,A1、B1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用含S的代数式表示x2-x1,并求出当S=36时点A1的坐标;

(3)在图1中,设点D的坐标为(1,3),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着线段BC运动,动点Q从点D出发,以与点P相同的速度沿着线段DM运动.P、Q两点同时出发,当点Q到达点M时,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P、Q两点的运动时间为t,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得直线PQ、直线AB、x轴围成的三角形与直线PQ、直线AB、抛物线的对称轴围成的三角形相似?若存在,请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图1图2

























满分解答

(1)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解析式为,顶点为M(1,).

(2)梯形O1A1B1C1的面积,由此得到.由于,所以.整理,得.因此得到.

当S=36时,解得此时点A1的坐标为(6,3).

(3)设直线AB与PQ交于点G,直线AB与抛物线的对称轴交于点E,直线PQ与x轴交于点F,那么要探求相似的△GAF与△GQE,有一个公共角∠G.

在△GEQ中,∠GEQ是直线AB与抛物线对称轴的夹角,为定值.

在△GAF中,∠GAF是直线AB与x轴的夹角,也为定值,而且∠GEQ≠∠GAF.

因此只存在∠GQE=∠GAF的可能,△GQE∽△GAF.这时∠GAF=∠GQE=∠PQD.

由于,,所以.解得.







图3图4



考点伸展

第(3)题是否存在点G在x轴上方的情况?如图4,假如存在,说理过程相同,求得的t的值也是相同的.事实上,图3和图4都是假设存在的示意图,实际的图形更接近图3.



例52009年临沂市中考第26题



如图1,抛物线经过点A(4,0)、B(1,0)、C(0,-2)三点.

(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2)P是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过P作PM⊥x轴,垂足为M,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A、P、M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AC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在直线AC上方的抛物线是有一点D,使得△DCA的面积最大,求出点D的坐标.

,



图1









满分解答

(1)因为抛物线与x轴交于A(4,0)、B(1,0)两点,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代入点C的坐标(0,-2),解得.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2)设点P的坐标为.

①如图2,当点P在x轴上方时,1<x<4,,.

如果,那么.解得不合题意.

如果,那么.解得.

此时点P的坐标为(2,1).

②如图3,当点P在点A的右侧时,x>4,,.

解方程,得.此时点P的坐标为.

解方程,得不合题意.

③如图4,当点P在点B的左侧时,x<1,,.

解方程,得.此时点P的坐标为.

解方程,得.此时点P与点O重合,不合题意.

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为(2,1)或或.







图2图3图4

(3)如图5,过点D作x轴的垂线交AC于E.直线AC的解析式为.

设点D的横坐标为m,那么点D的坐标为,点E的坐标为.所以.

因此.

当时,△DCA的面积最大,此时点D的坐标为(2,1).





图5图6

考点伸展

第(3)题也可以这样解:

如图6,过D点构造矩形OAMN,那么△DCA的面积等于直角梯形CAMN的面积减去△CDN和△ADM的面积.

设点D的横坐标为(m,n),那么



由于,所以.

例62008年苏州市中考第29题







图1

满分解答

(1),,.

(2)由抛物线的解析式,得

点M的坐标为,点N的坐标为.

因此MN的中点D的坐标为(2,0),DN=3.

因为△AO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如果△DNE与△AOB相似,那么△DNE也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①如图2,如果DN为直角边,那么点E的坐标为E1(2,3)或E2(2,-3).

将E1(2,3)代入,求得.

此时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将E2(2,-3)代入,求得.

此时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②如果DN为斜边,那么点E的坐标为E3或E4.

将E3代入,求得.

此时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将E4代入,求得.

此时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图2图3

对于点E为E1(2,3)和E3,直线NE是相同的,∠ENP=45°.

又∠OBP=45°,∠P=∠P,所以△POB∽△PGN.

因此.

对于点E为E2(2,-3)和E4,直线NE是相同的.

此时点G在直线的右侧,.

又,所以.

考点伸展

在本题情景下,怎样计算PB的长?

如图3,作AF⊥AB交OP于F,那么△OBC≌△OAF,OF=OC=,PF=,

PA=,所以.



因动点产生的等腰三角形问题



例12013年上海市虹口区中考模拟第25题



如图1,在Rt△ABC中,∠A=90°,AB=6,AC=8,点D为边BC的中点,DE⊥BC交边AC于点E,点P为射线AB上的一动点,点Q为边AC上的一动点,且∠PDQ=90°.

(1)求ED、EC的长;

(2)若BP=2,求CQ的长;

(3)记线段PQ与线段DE的交点为F,若△PDF为等腰三角形,求BP的长.



图1备用图





































满分解答

(1)在Rt△ABC中,AB=6,AC=8,所以BC=10.

在Rt△CDE中,CD=5,所以,.

(2)如图2,过点D作DM⊥AB,DN⊥AC,垂足分别为M、N,那么DM、DN是

△ABC的两条中位线,DM=4,DN=3.

由∠PDQ=90°,∠MDN=90°,可得∠PDM=∠QDN.

因此△PDM∽△QDN.

所以.所以,.



图2图3图4

①如图3,当BP=2,P在BM上时,PM=1.

此时.所以.

②如图4,当BP=2,P在MB的延长线上时,PM=5.

此时.所以.

(3)如图5,如图2,在Rt△PDQ中,.

在Rt△ABC中,.所以∠QPD=C.

.所以.

②如图6,当QC=QD时,由,可得.

所以QN=CN-CQ=(如图2所示).

此时.所以.

③不存在DP=DF的情况.这是因为∠DFP≥∠DQP>∠DPQ(如图5,图6



图5图6

考点伸展

如图6,当△CDQ是等腰三角形时,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可以得到△BDP也是等腰三角形,PB=PD.在△BDP中可以直接求解.

例22012年扬州市中考第27题



如图1,抛物线y=ax2+bx+c经过A(-1,0)、B(3,0)、C(0,3)三点,直线l是抛物线的对称轴.

(1)求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

(2)设点P是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当△PAC的周长最小时,求点P的坐标;

(3)在直线l上是否存在点M,使△MAC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图1

























满分解答

(1)因为抛物线与x轴交于A(-1,0)、B(3,0)两点,设y=a(x+1)(x-3),

代入点C(0,3),得-3a=3.解得a=-1.

所以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是y=-(x+1)(x-3)=-x2+2x+3.

(2)如图2,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x=1.

当点P落在线段BC上时,PA+PC最小,△PAC的周长最小.

设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轴的交点为H.

由,BO=CO,得PH=BH=2)、(1,)或(1,0).

考点伸展

第(3)题的解题过程是这样的:

设点M的坐标为(1,m).

在△MAC中,AC2=10,MC2=1+(m-3)2,MA2=4+m2.

①如图3,当MA=MC时,MA2=MC2.解方程4+m2=1+(m-3)2,得m=1.

此时点M的坐标为(1,1).

②如图4,当AM=AC时,AM2=AC2.解方程4+m2=10,得.

此时点M的坐标为(1,)或(1,).

③如图5,当CM=CA时,CM2=CA2.解方程1+(m-3)2=10,得m=0或6.

当M(1,6)时,M、A、C三点共线,所以此时符合条件的点M的坐标为(1,0).



图3图4图5

例32012年临沂市中考第26题



如图1,点A在x轴上,OA=4,将线段OA绕点O顺时针旋转120°至OB的位置.

(1)求点B的坐标;

(2)求经过A、O、B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3)在此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点P、O、B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图1

























满分解答

(1)如图2,过点B作BC⊥y轴,垂足为C.

在Rt△OBC中,∠BOC=30°,OB=4,所以BC=2,.

所以点B的坐标为.

(2)因为抛物线与x轴交于O、A(4,0),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x-4),

代入点B,.解得.

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3)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x=2,设点P的坐标为(2,y).

①当OP=OB=4时,OP2=16.所以4+y2=16.解得.

当P在时,B、O、P三点共线(如图2).

②当BP=BO=4时,BP2=16.所以.解得.

③当PB=PO时,PB2=PO2.所以.解得.

综合①、②、③,点P的坐标为,如图2所示.



图2图3

考点伸展

如图3,在本题中,设抛物线的顶点为D,那么△DOA与△OAB是两个相似的等腰三角形.

由,得抛物线的顶点为.

因此.所以∠DOA=30=0°.

例42011年盐城市中考第28题



如图1,已知一次函数y=-x+7与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A,且与x轴交于点B.

(1)求点A和点B的坐标;

y轴于点C,过点B作直线l//y轴.点P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OC—A的路线向点A运动同时线AO于点Q.当点到达点停止运动.以、、为顶点的三角形三角形得所以点A的坐标是(3,4).

令,得.所以点B的坐标是(7,0).

(2)①如图2,当P在OC上运动时,0≤t<4.由,得.整理,得.解得t=2或t=6(舍去).如图3,当P在CA上运动时,△APR的最大面积为6.

因此,当t=2时,以A、P、R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为8.



图2图3图4

②我们先讨论P在OC上运动时的情形,0≤t<4.

如图1,在△AOB中,,所以OB>AB.因此∠OAB>∠AOB>∠B.

如图4,点P由O向C运动的过程中,OP=BR=RQ,所以PQ//x轴.

因此∠AQP=45°保持不变,∠PAQ越来越大,所以只存在∠APQ=∠AQP的情况.

此时点A在PQ的垂直平分线上,OR=2CA=6.所以BR=1,t=1.

我们再来讨论P在CA上运动时的情形,4≤t<7.

在△APQ中,为定值,,.

如图5,当AP=AQ时,解方程,得.

如图6,当QP=QA时,点Q在PA的垂直平分线上,AP=2(OR-OP).解方程,得.

如7,当PA=PQ时,那么.因此.解方程,得.

综上所述,t=1或或5或时,△APQ是等腰三角形





图5图6图7



考点伸展

当P在CA上,QP=QA时,也可以用来求解.



例52010年南通市中考第27题



如图,形ABCD中,AB=,=,线段BC上点连结D,作E⊥DE,E与BA交于点设C=x,B=y()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要使△DEF为等腰三角形,m的值应为多少?



图,即.整理,得y关于x的函数关系为.

(2)如图2,当m=8时,.因此当x=4时,y取得最大值为2.

(3)若,那么.整理,得.解得x=2或x=6.要使△DEF为等腰三角形,只存在ED=EF的情况.因为△DCE∽△EBF,所以CE=BF,即x=y.将x=y=2代入,得m=6(如图3);将x=y=6代入,得m=2(如图4).





图2图3图4



考点伸展

本题中蕴涵着一般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例如:

由第(1)题得到,

那么不论m为何值,当x=4时,y都取得最大值.对应的几何意义是,不论AB边为多长,当E是BC的中点时,BF都取得最大值.第(2)题m=8是第(1)题一般性结论的一个特殊性.

再如,不论m为小于8的任何值,△DEF都可以成为等腰三角形,这是因为方程

总有一个根的.第(3)题是这个一般性结论的一个特殊性.



例62009年江西省中考第25题



如图1,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E是AB的中点,过点E作EF//BC交CD于点F,AB=4,BC=6,∠B=60°.

(1)求点E到BC的距离;

(2)点P为线段EF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PM⊥EF交BC于M,过M作MN//AB交折线ADC于N,连结PN,设EP=x.

①当点N在线段AD上时(如图2),△PMN的形状是否发生改变?若不变,求出△PMN的周长;若改变,请说明理由;

②当点N在线段DC上时(如图3),是否存在点P,使△PMN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图1图2图3





















































满分解答

(1)如图4,过点E作EG⊥BC于G.

在Rt△BEG中,,∠B=60°,

所以,.

所以点E到BC的距离为.

(2)因为AD//EF//BC,E是AB的中点,所以F是DC的中点.

因此EF是梯形ABCD的中位线,EF=4.

①如图4,当点N在线段AD上时,△PMN的形状不是否发生改变.

过点N作NH⊥EF于H,设PH与NM交于点Q.

在矩形EGMP中,EP=GM=x,PM=EG=.

在平行四边形BMQE中,BM=EQ=1+x.

所以BG=PQ=1.

因为PM与NH平行且相等,所以PH与NM互相平分,PH=2PQ=2.

在Rt△PNH中,NH=,PH=2,所以PN=.

在平行四边形ABMN中,MN=AB=4.

因此△PMN的周长为++4.



图4图5

②当点N在线段DC上时,△CMN恒为等边三角形.

如图5,当PM=PN时,△PMC与△PNC关于直线PC对称,点P在∠DCB的平分线上.

在Rt△PCM中,PM=,∠PCM=30°,所以MC=3.

此时M、P分别为BC、EF的中点,x=2.

如图6,当MP=MN时,MP=MN=MC=,x=GM=GC-MC=5-.

如图7,当NP=NM时,∠NMP=∠NPM=30°,所以∠PNM=120°.

又因为∠FNM=120°,所以P与F重合.

此时x=4.

综上所述,当x=2或4或5-时,△PMN为等腰三角形.



图6图7图8

考点伸展

第(2)②题求等腰三角形PMN可以这样解:

如图8,以B为原点,直线BC为x轴建立坐标系,设点M的坐标为(m,0),那么点P的坐标为(m,),MN=MC=6-m,点N的坐标为(,).

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

当PM=PN时,,解得或.此时.

当MP=MN时,,解得,此时.

当NP=NM时,,解得,此时.

















1.3因动点产生的直角三角形问题



例12013年山西省中考第26题



如图1,抛物线与x轴交于A、B两点(点B在点A的右侧),与y轴交于点C,连结BC,以BC为一边,点O为对称中心作菱形BDEC,点P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设点P的坐标为(m,0),过点P作x轴的垂线l交抛物线于点Q.

(1)求点A、B、C的坐标;

(2)当点P在线段OB上运动时,直线l分别交BD、BC于点M、N.试探究m为何值时,四边形CQMD是平行四边形,此时,请判断四边形CQBM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当点P在线段EB上运动时,是否存在点Q,使△BDQ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图1





























满分解答

(1)由,得A(-2,0),B(8,0),C(0,-4).

(2)直线DB的解析式为.

由点P的坐标为(m,0),可得,.

所以MQ=.

当MQ=DC=8时,四边形CQMD是平行四边形.

解方程,得m=4,或m=0(舍去).

此时点P是OB的中点,N是BC的中点,N(4,-2),Q(4,-6).

所以MN=NQ=4.所以BC与MQ互相平分.

所以四边形CQBM是平行四边形.



图2图3

(3)存在两个符合题意的点Q,分别是(-2,0),(6,-4).

考点伸展

第(3)题可以这样解:设点Q的坐标为.

①如图3,当∠DBQ=90°时,.所以.

解得x=6.此时Q(6,-4).

②如图4,当∠BDQ=90°时,.所以.

解得x=-2.此时Q(-2,0).



图3图4





例12012年广州市中考第24题



如图1,抛物线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

(1)求点A、B的坐标;

(2)设D为已知抛物线的对称轴上的任意一点,当△ACD的面积等于△ACB的面积时,求点D的坐标;

(3)若直线l过点E(4,0),M为直线l上的动点,当以A、B、M为顶点所作的直角三角形有且只有三个时,求直线l的解析式.



图1































满分解答

(1)由,

得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A(-4,0)、B(2,0).对称轴是直线x=-1.

(2)△ACD与△ACB有公共的底边AC,当△ACD的面积等于△ACB的面积时,点B、D到直线AC的距离相等.

过点B作AC的平行线交抛物线的对称轴于点D,在AC的另一侧有对应的点D′.

设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轴的交点为G,与AC交于点H.

由BD//AC,得∠DBG=∠CAO.所以.

所以,点D的坐标为.

因为AC//BD,AG=BG,所以HG=DG.

而D′H=DH,所以D′G=3DG.所以D′的坐标为.



图2图3

(3)过点A、B分别作x轴的垂线,这两条垂线与直线l总是有交点的,即2个点M.

以AB为直径的⊙G如果与直线l相交,那么就有2个点M;如果圆与直线l相切,就只有1个点M了.

联结GM,那么GM⊥l.

在Rt△EGM中,GM=3,GE=5,所以EM=4.

在Rt△EM1A中,AE=8,,所以M1A=6.

所以点M1的坐标为(-4,6),过M1、E的直线l为.

根据对称性,直线l还可以是.

考点伸展

第(3)题中的直线l恰好经过点C,因此可以过点C、E求直线l的解析式.

在Rt△EGM中,GM=3,GE=5,所以EM=4.

在Rt△ECO中,CO=3,EO=4,所以CE=5.

因此三角形△EGM≌△ECO,∠GEM=∠CEO.所以直线CM过点C.



例32012年杭州市中考第22题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反比例函数与二次函数y=k(x2+x-1)的图象交于点A(1,k)和点B(-1,-k).

(1)当k=-2时,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要使反比例函数与二次函数都是y随x增大而增大,求k应满足的条件以及x的取值范围;

(3)设二次函数的图象的顶点为Q,当△ABQ是以AB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时,求k的值.













满分解答

(1)因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A(1,k),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

当k=-2时,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

(2)在反比例函数中,如果y随x增大而增大,那么k<0.

当k<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下,在对称轴左侧,y随x增大而增大.

抛物线y=k(x2+x+1)=的对称轴是直线.图1

所以当k<0且时,反比例函数与二次函数都是y随x增大而增大.

(3)抛物线的顶点Q的坐标是,A、BOQ=OA=OB时,△ABQ是以AB为直径的直角三角形.

由OQ2=OA2,得.

解得(如图2),(如图3).



图2图3

考点伸展

如图4,已知经过原点O的两条直线AB与CD分别与双曲线(k>0)设直线l1:y=k1x+b1与l2:y=k2x+b2,若l1⊥l2,垂足为H,则称直线l1与l2是点H的直角线.

(1)已知直线①;②;③;④和点C(0,2),则直线_______和_______是点C的直角线(填序号即可);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角梯形OABC的顶点A(3,0)、B(2,7)、C(0,7),P为线段OC上一点,设过B、P两点的直线为l1,过A、P两点的直线为l2,若l1与l2是点P的直角线,求直线l1与l2的解析式.



图1







答案

(1)直线①和③是点C的直角线.

(2)当∠APB=90°时,△BCP∽△POA.那么,即.解得OP=6或OP=1.

如图2,当OP=6时,l1:,l2:y=-2x+6.

如图3,当OP=1时,l1:y=3x+1,l2:.





图2图3

例52010年北京市中考第24题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分别为原点O和点A,点B(2,n)在这条抛物线上.

(1)求点B的坐标;

(2)点P在线段OA上,从点O出发向点A运动,过点P作x轴的垂线,与直线OB交于点E,延长PE到点D,使得ED=PE,以PD为斜边,在PD右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PCD(当点P运动时,点C、D也随之运动).

①当等腰直角三角形PCD的顶点C落在此抛物线上时,求OP的长;

②若点P从点O出发向点A作匀速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同时线段OA上另一个点Q从点A出发向点O作匀速运动,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当点Q到达点O时停止运动,点P也停止运动).过Q作x轴的垂线,与直线AB交于点F,延长QF到点M,使得FM=QF,以QM为斜边,在QM的左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QMN(当点Q运动时,点M、N也随之运动).若点P运动到t秒时,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分别有一条边恰好落在同一条直线上,求此刻t的值.



图1























满分解答

(1)因为抛物线经过原点,所以.解得,(舍去).因此.所以点B的坐标为(2,4).

(2)①如图4,设OP的长为t,那么PE=2t,EC=2t,点C的坐标为(3t,2t).当点C落在抛物线上时,.解得.

②如图1,当两条斜边PD与QM在同一条直线上时,点P、Q重合.此时3t=10.解得.

如图2,当两条直角边PC与MN在同一条直线上,△PQ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Q=PE.此时.解得.

如图3,当两条直角边DC与QN在同一条直线上,△PQ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Q=PD.此时.解得.





图1图2图3



考点伸展

在本题情境下,如果以PD为直径的圆E与以QM为直径的圆F相切,求t的值.

如图5,当P、Q重合时,两圆内切,.

如图6,当两圆外切时,.







图4图5图6

例62009年嘉兴市中考第24题

如图1,已知A、B是线段MN上的两点,,,.以A为中心顺时针旋转点M,以B为中心逆时针旋转点N,使M、N两点重合成一点C,构成△ABC,设.

(1)求x的取值范围;

(2)若△ABC为直角三角形,求x的值;

(3)探究:△ABC的最大面积?



图1



满分解答

(1)在△ABC中,,,解得.(2)若AC为斜边,则,即,无.

若AB为斜边,则,解得,满足.

若BC为斜边,则,解得,满足.

或.

(3)在△ABC中,作于D设,△ABC的面积为S,则.

若点D在线段AB上,则...,..,

所以().

当时(满足),取最大值,从而S取最大值.



图2图3

②如图3,若点D在线段MA上,则.

同理可得,().

易知此时.

综合得,△ABC的最大面积为.,

例如在图2中,由列方程....和x轴、y轴的交点分别为B、C,点A的坐标是(-2,0).

(1)试说明△ABC是等腰三角形;

(2)动点M从A出发沿x轴向点B运动,同时动点N从点B出发沿线段BC向点C运动,运动的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当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终点时,他们都停止运动.设M运动t秒时,△MON的面积为S.

①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

②设点M在线段OB上运动时,是否存在S=4的情形?若存在,求出对应的t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③在运动过程中,当△MON为直角三角形时,求t的值.



图1



满分解答

(1)直线与x轴的交点为B(3,0)、与y轴的交点C(0,4).Rt△BOC中,OB=3,OC=4,所以BC=5.点A的坐标是(-2,0),所以BA=5.因此BC=BA,所以△ABC是等腰三角形.

(2)①如图2,图3,过点N作NH⊥AB,垂足为H.在Rt△BNH中,BN=t,,所以.

如图2,当M在AO上时,OM=2-t,此时



定义域为0<t≤2.

如图3,当M在OB上时,OM=t-2,此时



定义域为2<t≤5.





图2图3

②把S=4代入,得.解得,(舍去负值).因此,当点M在线段OB上运动时,存在S=4的情形,此时.

③如图4,当∠OMN=90°时,在Rt△BNM中,BN=t,BM,,所以.解得.

如图5,当∠OMN=90°时,N与C重合,.不存在∠ONM=90°的可能.

所以,当或者时,△MON为直角三角形.





图4图5



考点伸展

在本题情景下,如果△MON的边与AC平行,求t的值.

如图6,当ON//AC时,t=3;如图7,当MN//AC时,t=2.5.







图6图7







例82008年河南省中考第23题



如图1,直线和x轴、y轴的交点分别为B、C,点A的坐标是(-2,0).

(1)试说明△ABC是等腰三角形;

(2)动点M从A出发沿x轴向点B运动,同时动点N从点B出发沿线段BC向点C运动,运动的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当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终点时,他们都停止运动.设M运动t秒时,△MON的面积为S.

①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

②设点M在线段OB上运动时,是否存在S=4的情形?若存在,求出对应的t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③在运动过程中,当△MON为直角三角形时,求t的值.



图1



















满分解答

(1)直线与x轴的交点为B(3,0)、与y轴的交点C(0,4).

Rt△BOC中,OB=3,OC=4,所以BC=5.

点A的坐标是(-2,0),所以BA=5.

因此BC=BA,所以△ABC是等腰三角形.

(2)①如图2,图3,过点N作NH⊥AB,垂足为H.

在Rt△BNH中,BN=t,,所以.

如图2,当M在AO上时,OM=2-t,此时

.定义域为0<t≤2.

如图3,当M在OB上时,OM=t-2,此时

.定义域为2<t≤5.



图2图3

②把S=4代入,得.

解得,(舍去负值).

因此,当点M在线段OB上运动时,存在S=4的情形,此时.

③如图4,当∠OMN=90°时,在Rt△BNM中,BN=t,BM,,

所以.解得.

如图5,当∠OMN=90°时,N与C重合,.

不存在∠ONM=90°的可能.

所以,当或者时,△MON为直角三角形.



图4图5

考点伸展

在本题情景下,如果△MON的边与AC平行,求t的值.

如图6,当ON//AC时,t=3;如图7,当MN//AC时,t=2.5.



图6图7







1.4因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问题



例12013年上海市松江区中考模拟第24题



如图1,已知抛物线y=-x2+bx+cy=-x2+bx+c解得,c=1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是.

(2)在Rt△BOC中,OC=4,BC=3,所以OB=5.

如图2,过点A作AH⊥OB,垂足为H.

在Rt△AOH中,OA=1,,



所以.图2

所以,.

在Rt△ABH中,.

(3)直线AB的解析式为.

设点M的坐标为,点N的坐标为,

那么.

当四边形MNCB是平行四边形时,MN=BC=3.

解方程(如图3).



图3图4

考点伸展

第(3)题如果改为:点M是抛物线上的一个点,直线MN平行于y轴交直线AB于N,如果M、N、B、C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点M的坐标.

那么求点M的坐标要考虑两种情况:MN=yM-yN或MN=yN-yM.

由yN-yM=4x-x2,解方程x2-4x=3,得(如图5),,,.



图5



例22012年福州市中考第21题



如图1,在Rt△ABC中,∠C=90°,AC=6,BC=8,动点P从点A开始沿边AC向点C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开始沿边CB向点B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过点P作PD//BC,交AB于点D,联结PQ.点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t≥0).

(1)直接用含t的代数式分别表示:QB=_______,PD=_______;

(2)是否存在t的值,使四边形PDBQ为菱形?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并探究如何改变点Q的速度(匀速运动),使四边形PDBQ在某一时刻为菱形,求点Q的速度;

(3)如图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求出线段PQ的中点M所经过的路径长.



图1图2





























满分解答

(1)QB=8-2t,PD=.

(2)如图3,作∠ABC的平分线交CA于P,过点P作PQ//AB交BC于Q,那么四边形PDBQ是菱形.

过点P作PE⊥AB,垂足为E,那么BE=BC=8.

在Rt△ABC中,AC=6,BC=8,所以AB=10.图,所以.

当PQ//AB时,,即.解得.

所以点Q的运动速度为.

(3)以C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

如图4,当t=0时,PQ的中点就是AC的中点E(3,0).

如图5,当t=4时,PQ的中点就是PB的中点F(1,4).

直线EF的解析式是y=-2x+6.

如图6,PQ的中点M的坐标可以表示为(,t).经验证,点M(,t)在直线EF上.

所以PQ的中点M的运动路径长就是线段EF的长,EF=.



图4图5图6

考点伸展

第(3)题求点M的运动路径还有一种通用的方法是设二次函数:

当t=2时,PQ的中点为(2,2).

设点M的运动路径的解析式为y=ax2+bx+c,代入E(3,0)、F(1,4)和(2,2),

得解得a=0,b=-2,c=6..因此.

所以点E的横坐标为.

将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y=-(x-1)2+4=.

所以点G的纵坐标为.于是得到.

因此.

所以当t=1时,△ACG面积的最大值为1或.

考点伸展

第(3)题的解题思路是这样的:

因为FE//QC,FE=QC,所以四边形FECQ是平行四边形.再构造点F关于PE轴对称的点H′,那么四边形EH′CQ也是平行四边形.

再根据FQ=CQ列关于t的方程,检验四边形FECQ是否为菱形,根据EQ=CQ列关于t的方程,检验四边形EH′CQ是否为菱形.

,,,.

如图2,当FQ=CQ时,FQ2=CQ2,因此.

整理,得.解得,(舍去).

如图3,当EQ=CQ时,EQ2=CQ2,因此.

整理,得..所以,(舍去).



图2图3



例42011年上海市中考第24题



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xOy(如图1),一次函数的图象与y轴交于点A,点M在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上,且MO=MA.二次函数

y=x2+bx+c的图象经过点A、M.

(1)求线段AM的长;

(2)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3)如果点B在y轴上,且位于点A下方,点C在上述二次函数的图象上,点D在一次函数的图象上,且四边形ABCD是菱形,求点C的坐标.





图1















































满分解答

(1)当x=0时,,所以点A的坐标为(0,3),OA=3.

如图2,因为MO=MA,所以点M在OA的垂直平分线上,点M的纵坐标为.将代入,得x=1.所以点M的坐标为.因此.

(2)因为抛物线y=x2+bx+c经过A(0,3)、M,所以解得,.所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3)如图3,设四边形ABCD为菱形,过点A作AE⊥CD,垂足为E.

在Rt△ADE中,设AE=4m,DE=3m,那么AD=5m.

因此点C的坐标可以表示为(4m,3-2m).将点C(4m,3-2m)代入,得.解得或者m=0(舍去).

因此点C的坐标为(2,2).





图2图3



考点伸展

如果第(3)题中,把“四边形ABCD是菱形”改为“以A、B、C、D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那么还存在另一种情况:

如图4,点C的坐标为.







图4

例52011年江西省中考第24题



将抛物线c1:沿x轴翻折,得到抛物线c2,如图1所示.

(1)请直接写出抛物线c2的表达式;

(2)现将抛物线c1向左平移m个单位长度,平移后得到新抛物线的顶点为M,与x轴的交点从左到右依次为A、B;将抛物线c2向右也平移m个单位长度,平移后得到新抛物线的顶点为N,与x轴的交点从左到右依次为D、E.

①当B、D是线段AE的三等分点时,求m的值;

②在平移过程中,是否存在以点A、N、E、M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矩形的情形?若存在,请求出此时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图1



























满分解答

(1)抛物线c2的表达式为.

(2)抛物线c1:与x轴的两个交点为(-1,0)、(1,0),顶点为.

抛物线c2:与x轴的两个交点也为(-1,0)、(1,0),顶点为.

抛物线c1向左平移m个单位长度后,顶点M的坐标为,与x轴的两个交点为、,AB=2.

抛物线c2向右平移m个单位长度后,顶点N的坐标为,与x轴的两个交点为、.所以AE=(1+m)-(-1-m)=2(1+m).

①B、D是线段AE的三等分点,存在两种情况:

情形一,如图2,B在D的左侧,此时,AE=6.所以2(1+m)=6.解得m=2.

情形二,如图3,B在D的右侧,此时,AE=3.所以2(1+m)=3.解得.







图2图3图4



②如果以点A、N、E、M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矩形,那么AE=MN=2OM.而OM2=m2+3,所以4(1+m)2=4(m2+3).解得m=1(如图4).



考点伸展

第(2)题②,探求矩形ANEM,也可以用几何说理的方法:

在等腰三角形ABM中,因为AB=2,AB边上的高为,所以△ABM是等边三角形.

同理△DEN是等边三角形.当四边形ANEM是矩形时,B、D两点重合.

因为起始位置时BD=2,所以平移的距离m=1.



例62010年山西省中考第26题



在直角梯形OABC中,CB//OA,∠COA=90°,CB=3,OA=6,BA=.分别以OA、OC边所在直线为x轴、y轴建立如图1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1)求点B的坐标;

(2)已知D、E分别为线段OC、OB上的点,OD=5,OE=2EB,直线DE交x轴于点F.求直线DE的解析式;

(3)点M是(2)中直线DE上的一个动点,在x轴上方的平面内是否存在另一点N,使以O、D、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请求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图1图2





































满分解答

(1)如图2,作BH⊥x轴,垂足为H,那么四边形BCOH为矩形,OH=CB=3.

在Rt△ABH中,AH=3,BA=,所以BH=6.因此点B的坐标为(3,6).

(2)因为OE=2EB,所以,,E(2,4).

设直线DE的解析式为y=kx+b,代入D(0,5),E(2,4),得解得,.所以直线DE的解析式为.

(3)由,知直线DE与x轴交于点F(10,0),OF=10,DF=.

①如图3,当DO为菱形的对角线时,MN与DO互相垂直平分,点M是DF的中点.此时点M的坐标为(5,),点N的坐标为(-5,).

②如图4,当DO、DN为菱形的邻边时,点N与点O关于点E对称,此时点N的坐标为(4,8).

③如图5,当DO、DM为菱形的邻边时,NO=5,延长MN交x轴于P.

由△NPO∽△DOF,得,即.解得,.此时点N的坐标为.







图3图4



考点伸展

如果第(3)题没有限定点N在x轴上方的平面内,那么菱形还有如图6的情形.







图5图6



例72009年江西省中考第24题



如图1,抛物线与x轴相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与y轴相交于点C,顶点为D.

(1)直接写出A、B、C三点的坐标和抛物线的对称轴;

(2)连结BC,与抛物线的对称轴交于点E,点P为线段BC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PF//DE交抛物线于点F,设点P的横坐标为m.

①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线段PF的长,并求出当m为何值时,四边形PEDF为平行四边形?

②设△BCF的面积为S,求S与m的函数关系.



图1



























满分解答

(1)A(-1,0),B(3,0),C(0,3).抛物线的对称轴是x=1.

(2)①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3.

把x=1代入y=-x+3,得y=2.所以点E的坐标为(1,2).

把x=1代入,得y=4.所以点D的坐标为(1,4).

因此DE=2.

因为PF//DE,点P的横坐标为m,设点P的坐标为,点F的坐标为,因此.

当四边形PEDF是平行四边形时,DE=FP.于是得到.解得,(与点E重合,舍去).

因此,当m=2时,四边形PEDF是平行四边形时.

②设直线PF与x轴交于点M,那么OM+BM=OB=3.因此





m的变化范围是0≤m≤3.





图2图3



考点伸展

在本题条件下,四边形PEDF可能是等腰梯形吗?如果可能,求m的值;如果不可能,请说明理由.

如图4,如果四边形PEDF是等腰梯形,那么DG=EH,因此.

于是.解得(与点CE重合,舍去),(与点E重合,舍去).

因此四边形PEDF不可能成为等腰梯形.







图4

1.5因动点产生的梯形问题



例12012年上海市松江区中考模拟第24题



已知直线y=3x-3分别与x轴、y轴交于点A,B,抛物线y=ax2+2x+c经过点A,B.

(1)求该抛物线的表达式,并写出该抛物线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2)记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l,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为C,若点D在轴的正半轴上,且四边形ABCD为梯形.

①求点D的坐标;

②将此抛物线向右平移,平移后抛物线的顶点为P,其对称轴与直线y=3x-3交于点E,若,求四边形BDEP的面积.

直线y=3x-3与x轴y轴y=ax2+2x+c解得

所以抛物线的表达式y=x2+2x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Cy=3x+C(-2,-3),可得b=3.

所以点D的坐标为(0,3).

②过点P作PH⊥y轴,垂足为H,那么∠PDH=∠DPE.

由,得.

而DH=7,所以PH=3.

因此点E的坐标为(3,6).

所以.



图2图3

.所以BD=3BC=6,OD=3.因此D(0,3).

例22012年衢州市中考第24题



如图1,把两个全等的Rt△AOB和Rt△COD方别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使直角边OB、OD在x轴上.已知点A(1,2),过A、C两点的直线分别交x轴、y轴于点E、F.抛物线y=ax2+bx+c经过O、A、C三点.

(1)求该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

(2)点P为线段OC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y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点M,交x轴于点N,问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使得四边形ABPM为等腰梯形?若存在,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若△AOB沿AC方向平移(点A始终在线段AC上,且不与点C重合),△AOB在平移的过程中与△COD重叠部分的面积记为S.试探究S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图1































满分解答

(1)将A(1,2)、O(0,0)、C(2,1)分别代入y=ax2+bx+c,

得解得,,.所以.

(2)如图2,过点P、M分别作梯形ABPM的高PP′、MM′,如果梯形ABPM是等腰梯形,那么AM′=BP′,因此yA-yM′=yP′-yB.

直线OC的解析式为,设点P的坐标为,那么.

解方程,得,.

x=2的几何意义是P与C重合,此时梯形不存在.所以.



图2图3

(3)如图3,△AOB与△COD重叠部分的形状是四边形EFGH,作EK⊥OD于K.

设点A′移动的水平距离为m,那么OG=1+m,GB′=m.

在Rt△OFG中,.所以.

在Rt△A′HG中,A′G=2-m,所以.

所以.

在Rt△OEK中,OK=2EK;在Rt△EHK中,EK=2HK;所以OK=4HK.

因此.所以.

所以.

于是.

因为0<m<1,所以当时,S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

考点伸展

第(3)题也可以这样来解:设点A′的横坐标为a.

由直线AC:y=-x+3,可得A′(a,-a+3).

由直线OC:,可得.

由直线OA:y=2x及A′(a,-a+3),可得直线O′A′:y=2x-3a+3,.

由直线OC和直线O′A′可求得交点E(2a-2,a-1).

由E、F、G、H4个点的坐标,可得

例42011年义乌市中考第24题



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A(2,0)、C(0,12)两点,且对称轴为直线x=4,设顶点为点P,与x轴的另一交点为点B.

(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及顶点P的坐标;

(2)如图1,在直线y=2x上是否存在点D,使四边形OPBD为等腰梯形?若存在,求出点D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图2,点M是线段OP上的一个动点(O、P两点除外),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由点P向点O运动,过点M作直线MN//x轴,交PB于点N.将△PMN沿直线MN对折,得到△P1MN.在动点M的运动过程中,设△P1MN与梯形OMNB的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运动时间为t秒,求S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





图1图2



























满分解答

(1)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代入A(2,0)、C(0,12)两点,得解得

所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顶点P的坐标为(4,-4).

(2)由,知点B的坐标为(6,0).

假设在等腰梯形OPBD,那么DP=OB=6.设点D的坐标为(x,2x).

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解得或x=-2.

如图3,当x=-2时,四边形ODPB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当点D的坐标为(,)时,四边形OPBD为等腰梯形.





图3图4图5



(3)设△PMN与△POB的高分别为PH、PGPMH中,,.所以.

在Rt△PNH中,,.所以.

①如图4,当0<t≤2时,重叠部分的面积等于△PMN的面积.此时.

②如图5,当2<t<4时,重叠部分是梯形,面积等于△PMN的面积减去△P′DC的面积.由于,所以.

此时.



考点伸展

第(2)题最好的解题策略就是拿起尺、规画图:

方法一,按照对角线相等画圆.以P为圆心,OB长为半径画圆,与直线y=2x有两个交点,一个是等腰梯形的顶点,一个是平行四边形的顶点.

方法二,按照对边相等画圆.以B为圆心,OP长为半径画圆,与直线y=2x有两个交点,一个是等腰梯形的顶点,一个是平行四边形的顶点.

例52010年杭州市中考第24题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的解析式是y=,点C的坐标为(–4,0),平行四边形OABC的顶点A,B在抛物线上,AB与y轴交于点M,已知点Q(x,y)在抛物线上,点P(t,0)在x轴上

(1)写出点的坐标;(2)当四边形CMQP是梯形

①求t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

当梯形CMQP的底之比为12时,求

图1









满分解答

(1)因为AB=OC=4,代入y=得①如图2,过点Q作QH(x轴,设垂足为H,则HQ=y,HP=x–t.所以.整理,得.

如图3,当P与C重合时,,解方程,得.

如图4,当Q与B或A重合时,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此时,x=(2,且x((2



图2图3图4



②因为sin∠QPH=sin∠MCO,所以,即.

当时,.解方程,得(如图5).此时.

当时,.解方程,得.

如图6,当时,当时,



图5图6图7



考点伸展

本题情境下,以Q为圆心、QM为半径的动圆与x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呢?

设点Q的坐标为,那么.

而点Q到x轴的距离为.

因此圆Q的半径QM等于圆心Q到x轴的距离,圆Q与x轴相切.

例72009年广州市中考第25题



如图1,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0,-1),△ABC的面积为.

(1)求该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2)过y轴上的一点M(0,m)作y轴的垂线,若该垂线与△ABC的外接圆有公共点,求m的取值范围;

(3)在该二次函数的图象上是否存在点D,使以A、B、C、D为顶点的四边形为直角梯形?若存在,求出点D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图1

































满分解答

(1)因为OC=1,△ABC的面积为,所以AB=.

设点A的坐标为(a,0),那么点B的坐标为(a+,0).

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代入点C(0,-1),得.解得或.

因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中,,所以抛物线的对称轴在y轴右侧.因此点A、B的坐标分别为,.

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2)如图2,因为,,所以.因此△AOC∽△COB.所以△ABC是以AB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外接圆的直径为AB.

因此m的取值范围是≤m≤.







图2图3图4



(3)设点D的坐标为.

①如图3,过点A作BC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D,过点D作DE⊥x轴于E.

因为,所以.因此.解得.此时点D的坐标为.

过点B作AC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D,过点D作DF⊥x轴于F.因为,所以.因此.解得.此时点D的坐标为.

综上所述,当D的坐标为或时,以A、B、C、D为顶点的四边形为直角梯形.



考点伸展

第(3)题可以用代数的方法这样解:例如图3,先求得直线BC为,再根据AD//BC求得直线AD为,由直线AD和抛物线的解析式组成的方程组,得到点D的坐标.





1.6因动点产生的面积问题



例12013年苏州市中考第29题



如图1,已知抛物线(b、c是常数,且c<0)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与y轴的负半轴交于点C,点A的坐标为(-1,0).

(1)b=______,点B的横坐标为_______(上述结果均用含c的代数式表示);

(2)连结BC,过点A作直线AE//BC,与抛物线交于点E.点D是x轴上一点,坐标为(2,0),当C、D、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3)在(2)的条件下,点P是x轴下方的抛物线上的一动点,连结PB、PC.设△PBC的面积为S.

①求S的取值范围;

②若△PBC的面积S为正整数,则这样的△PBC共有_____个.



图1



































满分解答

(1)b=,点B的横坐标为-2c.

(2)由,设E.

过点E作EH⊥x轴于H.

由于OB=2OC,当AE//BC时,AH=2EH.

所以.因此.所以.

当C、D、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所以.

整理,得2c2+3c-2=0.解得c=-2或(舍去).

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3)①当P在BC下方时,过点P作x轴的垂线交BC于F.

直线BC的解析式为.

设,那么,.

所以S△PBC=S△PBF+S△PCF=.

因此当P在BC下方时,△PBC的最大值为4.

当P在BC上方时,因为S△ABC=5,所以S△PBC<5.

综上所述,0<S<5.

②若△PBC的面积S为正整数,则这样的△PBC共有11个.

考点伸展

点P沿抛物线从A经过C到达B的过程中,△PBC的面积为整数,依次为(5),4,3,2,1,(0),1,2,3,4,3,2,1,(0).

当P在BC下方,S=4时,点P在BC的中点的正下方,F是BC的中点.

例22012年菏泽市中考第21题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放置一直角三角板,其顶点为A(0,1)、B(2,0)、O(0,0),将此三角板绕原点O逆时针旋转90°,得到三角形A′B′O.

(1)一抛物线经过点A′、B′、B,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2)设点P是第一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是否存在点P,使四边形PB′A′B的面积是△A′B′O面积的4倍?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在(2)的条件下,试指出四边形PB′A′B是哪种形状的四边形?并写出它的两条性质.



图1

满分解答

(1)△AOB绕着原点O逆时针旋转90°,点A′、B′的坐标分别为(-1,0)、(0,2).

因为抛物线与x轴交于A′(-1,0)、B(2,0),设解析式为y=a(x+1)(x-2),

代入B′(0,2),得a=1.

所以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1)(x-2)=-x2+x+2.

(2)S△A′B′O=1.

如果S四边形PB′A′B=4S△A′B′O=4,那么S四边形PB′OB=3S△A′B′O=3.

如图2,作PD⊥OB,垂足为D.

设点P的坐标为(x,-x2+x+2).





所以.

解方程-x2+2x+2=3,得x1=x2=1.

所以点P的坐标为(1,2).



图2图3图4

(3)如图3,四边形PB′A′B是等腰梯形,它的性质有:等腰梯形的对角线相等;等腰梯形同以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经过两底中点的直线.

考点伸展

第(2)题求四边形PB′OB的面积,也可以如图4那样分割图形,这样运算过程更简单.





所以.

甚至我们可以更大胆地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直接得到点P:

作△A′OB′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的△BOE,那么点E的坐标为(1,2).

而矩形EB′OD与△A′OB′、△BOP是等底等高的,所以四边形EB′A′B的面积是△A′B′O面积的4倍.因此点E就是要探求的点P.

例32012年河南省中考第23题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与抛物线y=ax2+bx-3交于A、B两点,点A在x轴上,点B的纵坐标为3.点P是直线AB下方的抛物线上的一动点(不与点A、B重合),过点P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AB于点C,作PD⊥AB于点D.

(1)求a、b及sin∠ACP的值;

(2)设点P的横坐标为m.

①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线段PD的长,并求出线段PD长的最大值;

②连结PB,线段PC把△PDB分成两个三角形,是否存在适合的m的值,使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比为9∶10?若存在,直接写出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图1



























满分解答

(1)设直线与y轴交于点E,那么A.所以.

因为PC//EO,所以∠ACP=∠AEO.因此.

将A(-2,0)、B(4,3)分别代入y=ax2+bx-3,得

解得,.

(2)由,,

得.

所以.

所以PD的最大值为.

(3);

当S△PCD∶S△PCB=10∶9时,.



图2

考点伸展

第(3)题的思路是:△PCD与△PCB是同底边PC的两个三角形,面积比等于对应高DN与BM的比.

而,

BM=4-m.

①当S△PCD∶S△PCB=9∶10时,.解得.

②当S△PCD∶S△PCB=10∶9时,.解得.

例42011年南通市中考第28题



如图1,直线l经过点A(1,0),且与双曲线(x>0)交于点B(2,1).过点(p>1)作x轴的平行线分别交曲线(x>0)和(x<0)于M、N两点.

(1)求m的值及直线l的解析式;

(2)若点P在直线y=2上,求证:△PMB∽△PNA;

(3)是否存在实数p,使得S△AMN=4S△AMP?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p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图1























满分解答

(1)因为点B(2,1)在双曲线上,所以m=2.设直线l的解析式为,代入点A(1,0)和点B(2,1),得解得所以直线l的解析式为.

(2)由点(p>1)的坐标可知,点P在直线上x轴的上方.如图2,当y=2时,点P的坐标为(3,2).此时点M的坐标为(1,2),点N的坐标为(-1,2).

由P(3,2)、M(1,2)、B(2,1)三点的位置关系,可知△PM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由P(3,2)、N(-1,2)、A(1,0)三点的位置关系,可知△PNA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所以△PMB∽△PNA.



图2图3图4



(3)△AMN和△AMP是两个同高的三角形,底边MN和MP在同一条直线上.

当S△AMN=4S△AMP时,MN=4MP.

①如图3,当M在NP上时,xM-xN=4(xP-xM).因此.解得或(此时点P在x轴下方,舍去).此时.

②如图4,当M在NP的延长线上时,xM-xN=4(xM-xP).因此.解得或(此时点P在x轴下方,舍去).此时.



考点伸展

在本题情景下,△AMN能否成为直角三角形?

情形一,如图5,∠AMN=90°,此时点M的坐标为(1,2),点P的坐标为(3,2).

情形二,如图6,∠MAN=90°,此时斜边MN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不存在∠ANM=90°的情况.







图5图6







例52010年广州市中考第25题



如图1,四边形OABC是矩形,点A、C的坐标分别为(3,0),(0,1).点D是线段BC上的动点(与端点B、C不重合),过点D作直线交折线OAB于点E.

(1)记△ODE的面积为S,求S与b的函数关系式;

(2)当点E在线段OA上时,若矩形OABC关于直线DE的对称图形为四边形O1A1B1C1,试探究四边形O1A1B1C1与矩形OABC的重叠部分的面积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出重叠部分的面积;若改变,请说明理由.





图1





























满分解答

(1)①如图2,当E在OA上时,由可知,点E的坐标为(2b,0),OE=2b.此时S=S△ODE=.

②如图3,当E在AB上时,把y=1代入可知,点D的坐标为(2b-2,1),CD=2b-2,BD=5-2b.把x=3代入可知,点E的坐标为,AE=,BE=.此时

S=S矩形OABC-S△OAE-S△BDE-S△OCD





(2)如图4,因为四边形O1A1B1C1与矩形OABC关于直线DE对称,因此DM=DN,那么重叠部分是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即四边形DMEN是菱形.

作DH⊥OA,垂足为H.由于CD=2b-2,OE=2b,所以EH=2.

设菱形DMEN的边长为m.在Rt△DEH中,DH=1,NH=2-m,DN=m,所以12+(2-m)2=m2.解得.所以重叠部分菱形DMEN的面积为.





图2图3图4



考点伸展

把本题中的矩形OABC绕着它的对称中心旋转,如果重叠部分的形状是菱形(如图5),那么这个菱形的最小面积为1,如图6所示;最大面积为,如图7所示.





图5图6图7



例62010年扬州市中考第28题



如图1,在△ABC中,∠C=90°,AC=3,BC=4,CD是斜边AB上的高,点E在斜边AB上,过点E作直线与△ABC的直角边相交于点F,设AE=x,△AEF的面积为y.

(1)求线段AD的长;

(2)若EF⊥AB,当点E在斜边AB上移动时,

①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②当x取何值时,y有最大值?并求出最大值.

(3)若点F在直角边AC上(点F与A、C不重合),点E在斜边AB上移动,试问,是否存在直线EF将△ABC的周长和面积同时平分?若存在直线EF,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直线EF,请说明理由.







图1备用图

































满分解答

(1)在Rt△ABC中,AC=3,BC=4,所以AB=5.在Rt△ACD中,.

(2)①如图2,当F在AC上时,.在Rt△AEF中,.所以.

如图3,当F在BC上时,.在Rt△BEF中,.所以.

②当时,的最大值为;

当时,的最大值为.

因此,当时,y的最大值为.







图2图3图4



(3)△ABC的周长等于12,面积等于6.

先假设EF平分△ABC的周长,那么AE=x,AF=6-x,x的变化范围为3<x≤5.因此.解方程,得.

因为在3≤x≤5范围内(如图4),因此存在直线EF将△ABC的周长和面积同时平分.



考点伸展

如果把第(3)题的条件“点F在直角边AC上”改为“点F在直角边BC上”,那么就不存在直线EF将△ABC的周长和面积同时平分.

先假设EF平分△ABC的周长,那么AE=x,BE=5-x,BF=x+1.

因此.

解方程.整理,得.此方程无实数根.



例72009年兰州市中考第29题



如图1,正方形ABCD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0,10),(8,4),点C在第一象限.动点P在正方形ABCD的边上,从点A出发沿A→B→C→D匀速运动,同时动点Q以相同速度在x轴上运动,当P点到D点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

(1)当P点在边AB上运动时,点Q的横坐标(长度单位)关于运动时间t(秒)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请写出点Q开始运动时的坐标及点P运动速度;

(2)求正方形边长及顶点C的坐标;

(3)在(1)中当t为何值时,△OPQ的面积最大,并求此时P点的坐标.

(4)如果点P、Q保持原速度速度不变,当点P沿A→B→C→D匀速运动时,OP与PQ能否相等,若能,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t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图1图2

































满分解答

(1)(1,0),点P每秒钟运动1个单位长度.

(2)过点B作BE⊥y轴于点E,过点C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BE于F,交x轴于H.

在Rt△ABE中,BE=8,AE=10-4=6,所以AB=10.由△ABE≌△BCF,知BF=AE=4,CF=BE=6.所以EF=8+6=14,CH=8+4=12.因此点C的坐标为(14,12).

(3)过点P作PM⊥y轴于M,PN⊥轴于N.因为PM//BE,所以,即.因此.于是.

设△OPQ的面积为(平方单位),那么,定义域为0≤≤10.

因为抛物线开口向下,对称轴为直线,所以当时,△OPQ的面积最大.此时P的坐标为(,).

(4)当或时,OP与PQ相等.







图3图4



考点伸展

附加题的一般思路是:点Q的横坐标是点P的横坐标的2倍.先求直线AB、BC、CD的解析式,根据直线的解析式设点P的坐标,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列方程PO=PQ.

附加题也可以这样解:

①如图4,在Rt△AMP中,设AM=3m,MP=4m,AP=5m,那么OQ=8m.根据AP、OQ的长列方程组解得.

②如图5,在Rt△GMP中,设GM=3m,MP=4m,GP=5m,那么OQ=8m.在Rt△GAD中,GD=7.5.根据GP、OQ的长列方程组解得.

③如图6,设MP=4m,那么OQ=8m.根据BP、OQ的长列方程组解得,但这时点P不在BC上.







图5图6

1.7因动点产生的相切问题



例12013年上海市杨浦区中考模拟第25题



如图1,的半径长为3,点是上一定点,点为上不同于点的动点

(1)当时,求的长;

(2)如果过点、,且点在直线上(如图2),设,,求关于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3)在(2)的条件下,当时(如图3),存在与相内切,同时与相外切,且,试求的半径的长,设OH=m,AH=2m,那么m2+(2m)2=32.

解得.所以.

(2)如图5,联结OQ、OP,那么△QPO、△OAP是等腰三角形.

又因为底角∠P公用,所以△QPO∽△OAP.

因此,即.

由此得到.定义域是0<x≤6.



图4图5

(3)如图6,联结OP,作OP的垂直平分线交AP于Q,垂足为D,那么QP、QO是⊙Q的半径.

在Rt△QPD中,,,因此.

如图7,设⊙M的半径为r.

由⊙M与⊙O内切,,可得圆心距OM=3-r.

由⊙M与⊙Q外切,,可得圆心距.

在Rt△QOM中,,OM=3-r,,由勾股定理,得

.解得.



图6图7图8

考点伸展

如图8,在第(3)题情景下,如果⊙M与⊙O、⊙Q都内切,那么⊙M的半径是多少?

同样的,设⊙M的半径为r.

由⊙M与⊙O内切,,可得圆心距OM=r-3.

由⊙M与⊙Q内切,,可得圆心距.

在Rt△QOM中,由勾股定理,得.解得r=9.



例22012年河北省中考第25题



如图1,A(-5,0),B(-3,0),点C在y轴的正半轴上,∠CBO=45°,CD//AB,∠CDA=90°.点P从点Q(4,0)出发,沿x轴向左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运动时间为t秒.

(1)求点C的坐标;

(2)当∠BCP=15°时,求t的值;

(3)以点P为圆心,PC为半径的⊙P随点P的运动而变化,当⊙P与四边形ABCD的边(或边所在的直线)相切时,求t的值.

图1







































答案(1)点C的坐标为(0,3).

(2)如图2,当P在B的右侧,∠BCP=15°时,∠PCO=30°,;

如图3,当P在B的左侧,∠BCP=15°时,∠CPO=30°,.



图2图3

(3)如图4,当⊙P与直线BC相切时,t=1;

如图5,当⊙P与直线DC相切时,t=4;

如图6,当⊙P与直线AD相切时,t=5.6.



图4图5图6

例32012年无锡市中考模拟第28题



如图1,菱形ABCD的边长为2厘米,∠DAB=60°.点P从A出发,以每秒厘米的速度沿AC向C作匀速运动;与此同时,点Q也从点A出发,以每秒1厘米的速度沿射线作匀速运动.当点P到达点C时,P、Q都停止运动.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

(1)当P异于A、C时,请说明PQ//BC;

(2)以P为圆心、PQ长为半径作圆,请问:在整个运动过程中,t为怎样的值时,⊙P与边BC分别有1个公共点和2个公共点?图一



































答案(1)因为,,所以.因此PQ//BC.

(2)如图2,由PQ=PH=,得.解得.

如图3,由PQ=PB,得等边三角形PBQ.所以Q是AB的中点,t=1.

如图4,由PQ=PC,得.解得.

如图5,当P、C重合时,t=2.

因此,当或1<t≤或t=2时,⊙P与边BC有1个公共点.

当<t≤1时,⊙P与边BC有2个公共点.



图2图3图4图5

1.8因动点产生的线段和差问题



例12013年天津市中考第25题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0),B(0,4),点E在OB上,且∠OAE=∠OBA.

(1)如图1,求点E的坐标;

(2)如图2,将△AEO沿x轴向右平移得到△AE′O′,连结A′B、BE′.

①设AA′=m,其中0<m<2,使用含m的式子表示A′B2+BE′2,并求出使A′B2+BE′2取得最小值时点E′的坐标;

②当A′B+BE′取得最小值时,求点E′的坐标(直接写出结果即可).



图1图2









































满分解答

(1)由∠OAE=∠OBA,∠AOE=∠BOA,得△AOE∽△BOA.

所以.因此.

解得OE=1.所以E(0,1).

(2)①如图3,在Rt△A′OB中,OB=4,OA′=2-m,所以A′B2=16+(2-m)2.

在Rt△BEE′中,BE=3,EE′=m,所以BE′2=9+m2.

所以A′B2+BE′2=16+(2-m)2+9+m2=2(m-1)2+27.

所以当m=1时,A′B2+BE′2取得最小值,最小值为27.

此时点A′是AO的中点,点E′向右平移了1个单位,所以E′(1,1).

②如图4,当A′B+BE′取得最小值时,求点E′的坐标为.



图3图4



考点伸展

第(2)②题这样解:如图4,过点B作y轴的垂线l,作点E′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E′′,

所以A′B+BE′=A′B+BE′′.

当A′、B、E′′三点共线时,A′B+BE′′取得最小值,最小值为线段A′E′′.

在Rt△A′O′E′′中,A′O′=2,O′E′′=7,所以A′E′′=.

当A′、B、E′′三点共线时,.所以.

解得.此时.

例22012年滨州市中考第24题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2+bx+c经过A(-2,-4)、O(0,0)、

B(2,0)三点.

(1)求抛物线y=ax2+bx+c的解析式;

(2)若点M是该抛物线对称轴上的一点,求AM+OM的最小值.



图1



















答案(1)。(2)AM+OM的最小值为.



图2图3

例32012年山西省中考第26题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x2+2x+3与x轴交于A、B两点,),Q3().

(3)设点B关于直线AC的对称点为B′,联结BB′交AC于F.

联结B′D,B′D与交AC的交点就是要探求的点M.

作B′E⊥x轴于E,那么△BB′E∽△BAF∽△CAO.

在Rt△BAF中,,AB=4,.

在Rt△BB′E中,,,,.

所以.所以点B′的坐标为.

因为点M在直线y=3x+3上,设点M的坐标为(x,3x+3).

由,得.所以.

解得.所以点M的坐标为.



图2图3

考点伸展

第(2)题的解题思路是这样的:

①如图4,当AP是平行四边形的边时,CQ//AP,所以点C、Q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点Q的坐标为(2,3).

②如图5,当AP是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时,点C、Q分居x轴两侧,C、Q到x轴的距离相等.

解方程-x2+2x+3=-3,得.所以点Q的坐标为()或().



图4图5

第二部分函数图象中点的存在性问题



2.1由比例线段产生的函数关系问题



例12013年宁波市中考第26题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点A的坐标为(0,4),点B的坐标为(4,0),点C的坐标为(-4,0),点P在射线AB上运动,连结CP与y轴交于点D,连结BD.过P、D、B三点作⊙Q,与y轴的另一个交点为E,延长DQ交⊙Q于F,连结EF、BF.

(1)求直线AB的函数解析式;

(2)当点P在线段AB(不包括A、B两点)上时.

①求证:∠BDE=∠ADP;

②设DE=x,DF=y,请求出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

(3)请你探究:点P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以B、D、F为顶点的直角三角形,满足两条直角边之比为2∶1?如果存在,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图1





























答案

(1)直线AB的函数解析式为y=-x+4.

(2)①如图2,∠BDE=∠CDE=∠ADP;

②如图3,∠ADP=∠DEP+∠DPE,如图4,∠BDE=∠DBP+∠A,

因为∠DEP=∠DBP,所以∠DPE=∠A=45°.

所以∠DFE=∠DPE=45°.因此△D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于是得到.



图2图3图4

(3)①如图5,当BD∶BF=2∶1时,P(2,2).思路如下:

由△DMB∽△BNF,知.

设OD=2m,FN=m,由DE=EF,可得2m+2=4-m.解得.

因此.再由直线CD与直线AB求得交点P(2,2).

②如图6,当BD∶BF=1∶2时,P(8,-4).思路同上.



图5图6



例22012年上海市徐汇区中考模拟第25题



在Rt△ABC中,∠C=90°,AC=6,,⊙B的半径长为1,⊙B交边CB于点P,点O是边AB上的动点.

(1)如图1,将⊙B绕点P旋转180°得到⊙M,请判断⊙M与直线AB的位置关系;

(2)如图2,在(1)的条件下,当△OMP是等腰三角形时,求OA的长;

(3)如图3,点N是边BC上的动点,如果以NB为半径的⊙N和以OA为半径的⊙O外切,设NB=y,OA=x,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及定义域.



图1图2图3





















满分解答

在Rt△ABC中,AC=6,,

所以AB=10,BC=8.

过点M作MD⊥AB,垂足为D.

在Rt△BMD中,BM=2,,所以.

因此MD>MP,⊙M与直线AB相离.图4

(2)①如图4,MO≥MD>MP,因此不存在MO=MP的情况.

②如图5,当PM=PO时,又因为PB=PO,因此△BOM是直角三角形.

在Rt△BOM中,BM=2,,所以.此时.

③如图6,当OM=OP时,设底边MP对应的高为OE.

在Rt△BOE中,BE=,,所以.此时.



图5图6

(3)如图7,过点N作NF⊥AB,垂足为F.联结ON.

当两圆外切时,半径和等于圆心距,所以ON=x+y.

在Rt△BNF中,BN=y,,,所以,.

在Rt△ONF中,,由勾股定理得ON2=OF2+NF2.

于是得到.

整理,得.定义域为0<x<5.



图7图8

考点伸展

第(2)题也可以这样思考:

如图8,在Rt△BMF中,BM=2,,.

在Rt△OMF中,OF=,所以.

在Rt△BPQ中,BP=1,,.

在Rt△OPQ中,OF=,所以.

①当MO=MP=1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②当PO=PM=1时,解方程,可得

③当OM=OP时,解方程,可得.

例32012年连云港市中考第26题



如图1,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点O为坐标原点.甲沿AO方向、乙沿BO方向均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行走,t小时后,甲到达M点,乙到达N点.

(1)请说明甲、乙两人到达点O前,MN与AB不可能平行;

(2)当t为何值时,△OMN∽△OBA?

(3)甲、乙两人之间的距离为MN的长.设s=MN2,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甲、乙两人之间距离的最小值.图1









































答案(1)当M、N都在O右侧时,,,

所以.因此MN与AB不平行.

(2)①如图2,当M、N都在O右侧时,∠OMN>∠B,不可能△OMN∽△OBA.

②如图3,当M在O左侧、N在O右侧时,∠MON>∠BOA,不可能△OMN∽△OBA.

③如图4,当M、N都在O左侧时,如果△OMN∽△OBA,那么.

所以.解得t=2.



图2图3图4

(3)①如图2,,,.



②如图3,,,.



③如图4,,,.



综合①、②、③,s



所以当t=1时,甲、乙两人的最小距离为12千米.

例42011年上海市中考第25题



在Rt△ABC中,∠ACB=90°,BC=30,AB=50.点P是AB边上任意一点,直线PE⊥AB,与边AC或BC相交于E.点M在线段AP上,点N在线段BP上,EM=EN,.

(1)如图1,当点E与点C重合时,求CM的长;

(2)如图2,当点E在边AC上时,点E不与点A、C重合,设AP=x,BN=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3)若△AME∽△ENB(△AME的顶点A、M、E分别与△ENB的顶点E、N、B对应),求AP的长.



图1图2备用图









































满分解答

(1)在Rt△ABC中,BC=30,AB=50,所以AC=40,,.

在Rt△ACP中,.

在Rt△CMP中,因为,所以.

(2)在Rt△AEP中,.

在Rt△EMP中,因为,所以.

因此,.

已知EM=EN,PE⊥AB,所以MP=NP.

于是.

定义域为0<x<32.

(3)①如图3,当E在AC上时,由,得.

解得x=AP=22.

②如图4,当E在BC上时,设BP=m,那么AP=50-m.

在Rt△BEP中,.

在Rt△EMP中,,.

所以,.

这时由,得.解得m=BP=8.所以AP=50-m=42.



图3图4图5

考点伸展

如果第(3)题没有条件“△AME的顶点A、M、E分别与△ENB的顶点E、N、B对应”,那么还存在图5所示的一种情况,∠EAM=∠EBN,此时PE垂直平分AB,AP=25.



2.2由面积产生的函数关系问题



例12013年菏泽市中考第21题



如图1,△ABC是以BC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点A、C分别是一次函数的图像与y轴、x轴的交点,点B在二次函数的图像上,且该二次函数图像上存在一点D使四边形ABCD能构成平行四边形.

(1)试求b、c的值,并写出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动点P从A到D,同时动点Q从C到A都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运动,问:

①当P运动到何处时,由PQ⊥AC?

②当P运动到何处时,四边形PDCQ的面积最小?此时四边形PDCQ的面积是多少?



图1





























满分解答

(1)由,得A(0,3),C(4,0).

由于B、C关于OA对称,所以B(-4,0),BC=8.

因为AD//BC,AD=BC,所以D(8,3).

将B(-4,0)、D(8,3)分别代入,得

解得,c=-3.所以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2)①设点P、Q运动的时间为t.

如图2,在△APQ中,AP=t,AQ=AC-CQ=5-t,cos∠PAQ=cos∠ACO=.

当PQ⊥AC时,.所以.解得.



图2图3

②如图3,过点Q作QH⊥AD,垂足为H.

由于S△APQ=,

S△ACD=,

所以S四边形PDCQ=S△ACD-S△APQ=.

所以当AP=时,四边形PDCQ的最小值是.

考点伸展

如果把第(2)①题改为“当P运动到何处时,△APQ是直角三角形?”

除了PQ⊥AC这种情况,还有QP⊥AD的情况.

这时,所以.解得(如图4所示).



图4

例22012年广东省中考第22题



如图1,抛物线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联结BC、AC.

(1)求AB和OC的长;

(2)点E从点A出发,沿x轴向点B运动(点E与点A、B不重合),过点E作BC的平行线交AC于点D.设AE的长为m,△ADE的面积为s,求s关于m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m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联结CE,求△CDE面积的最大值;此时,求出以点E为圆心,与BC相切的圆的面积(结果保留π).



图1



满分解答

(1)由,得A(-3,0)、B(6,0)、C(0,-9).

所以AB=9,OC=9.

(2)如图2,因为DE//CB,所以△ADE∽△ACB.

所以.

而,AE=m,

所以.

m的取值范围是0<m<9.



图2图3

(3)如图2,因为DE//CB,所以.

因为△CDE与△ADE是同高三角形,所以.

所以.

当时,△CDE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

此时E是AB的中点..

在Rt△BEH中,.

当⊙E与BC相切时,.所以.

考点伸展

在本题中,△CDE与△BEC能否相似?

如图2,虽然∠CED=∠BCE,但是∠B>∠BCA≥∠ECD,所以△CDE与△BEC不能相似.

例32012年河北省中考第26题



如图1,图2,在△ABC中,AB=13,BC=14,.

探究如图1,AH⊥BC于点H,则AH=_____,AC=______,△ABC的面积S△ABC=________.

拓展如图2,点D在AC上(可与点A、C重合),分别过点A、C作直线BD的垂线,垂足为E、F.设BD=x,AE=m,CF=n.(当点D与点A重合时,我们认为S△ABD=0)

(1)用含x,m或n的代数式表示S△ABD及S△CBD;

(2)求(m+n)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m+n)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3)对给定的一个x值,有时只能确定唯一的点D,指出这样的x的取值范围.

发现请你确定一条直线,使得A、B、C三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之和最小(不必写出过程),并写出这个最小值.



图1图2































图3图4

答案探究AH=12,AC=15,S△ABC=84.

拓展(1)S△ABD=,S△CBD=.

(2)由S△ABC=S△ABD+S△CBD,得.所以.

由于AC边上的高,所以x的取值范围是≤x≤14.

所以(m+n)的最大值为15,最小值为12.

(3)x的取值范围是x=或13<x14..



例42011年淮安市中考第28题



如图1,在Rt△ABC中,∠C=90°,AC=8,BC=6,点P在AB上,AP=2.点E、F同时从点P出发,分别沿PA、PB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B匀速运动,点E到达点A后立刻以原速度沿AB向点B运动,点F运动到点B时停止,点E也随之停止.在点E、F运动过程中,以EF为边作正方形EFGH,使它与△ABC在线段AB的同侧.设E、F运动的时间为t秒(t>0),正方形EFGH与△ABC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1)当t=1时,正方形EFGH的边长是________;当t=3时,正方形EFGH的边长是________;

(2)当1<t≤2时,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

(3)直接答出: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当t为何值时,S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图1





















满分解答

(1)当t=1时,EF=2;当t=3时,EF=4.

(2)①如图1,当时,.所以.

②如图2,当时,,,.

于是,



所以.

③如图3,当时,,,.

所以.



图2图3图4

(3)如图4,图5,图6,图7,重叠部分的最大面积是图6所示的六边形EFNDQN,S的最大值为,此时.



图5图6图7

考点伸展

第(2)题中t的临界时刻是这样求的:

如图8,当H落在AC上时,,,由,得.

如图9,当G落在AC上时,,,由,得.



图8图9



例52011年山西省中考第26题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是平行四边形.直线l经过O、C两点,点A的坐标为(8,0),点B的坐标为(11,4),动点P在线段OA上从O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点A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A→B→C的方向向点C运动,过点P作PM垂直于x轴,与折线O—C—B相交于点M.当P、Q两点中有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点P、Q运动的时间为t秒(t>0),△MPQ的面积为S.

(1)点C的坐标为____________,直线l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__;

(2)试求点Q与点M相遇前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相应的t的取值范围.

(3)试求题(2)中当t为何值时,S的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图1

































满分解答

(1)点C的坐标为(3,4),直线l的解析式为.

(2)①当M在OC上,Q在AB上时,.

在Rt△OPM中,OP=t,,所以.

在Rt△AQE中,AQ=2t,,所以.

于是.因此.

②当M在OC上,Q在BC上时,.

因为,所以.

因此.

③当M、Q相遇时,根据P、Q的路程和,解得.

因此当M、Q都在BC上,相遇前,,PM=4,.

所以.



图2图3图4

(3)①当时,.

因为抛物线开口向上,在对称轴右侧,S随t的增大而增大,

所以当时,S最大,最大值为.

②当时,.

因为抛物线开口向下,所以当时,S最大,最大值为.

③当时,.

因为S随t的增大而减小,所以当时,S最大,最大值为14.

综上所述,当时,S最大,最大值为.

考点伸展

第(2)题中,M、Q从相遇到运动结束,S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是怎样的?

此时,.因此.



图5



例62011年重庆市中考第26题



如图,矩形ABCD中,AB6,BC,点O是AB的中点,点P在AB的延长线上,且BP3.一动点E从O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OA匀速运动,到达A点后,立即以原速度沿AO返回;另一动点F从P点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射线PA匀速运动,点E、F同时出发,当两点相遇时停止运动,在点E、F的运动过程中,以EF为边作等边△EFG,使△EFG和矩形ABCD在射线PA的同侧.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t0).

(1)当等边△EFG的边FG恰好经过点C时,求运动时间t的值;

(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设等边△EFG和矩形ABCD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请直接写出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和相应的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3)设EG与矩形ABCD的对角线AC的交点为H,是否存在这样的t使△AOH是等腰三角形?若存,求出对应的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在RtABC中,,所以∠BAC=30°

如图2,当等边△EFG的边FG恰好经过点C时,在RtBCF中,∠=0°,BC=,运动时间重叠部分.

②如图4,当1≤t<3时,重叠部分.

③如图5,当3≤t<4时,重叠部分.

④如图6,当4≤t<6时,重叠部分.



图3图4图5

(3)等腰△AOH===△AOH中,∠A=30°为定值,AO=3为定值,AH是变化的.

△AEH的形状保持不变,AH=AE.当E由O向A运动时,AE=3-t;当E经A折返后,AE=t-3.=,得(如图7);

解,得(如图8).=.=AH=3AE.

解,得t=2(如图10);解,得t=4(如图11)..,

得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

因为AB=1,S△ABC=,所以a=±8.

②当△ABC的面积与△ABD的面积相等时,点C与点D到x轴的距离相等.

第一种情况:如图1,C、D重合,此时点D的坐标可以表示为,

将代入,得.

解得.



图1

第二种情况:如图2,图3,C、D在x轴两侧,此时点D的坐标可以表示为,

将代入,得.

解得.



图2图3

考点伸展

第(1)题也可以这样说理:

由于由,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

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上,而顶点在x轴下方,所以抛物线与x轴由两个交点;

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下,而顶点在x轴上方,所以抛物线与x轴由两个交点.

因此不论a与m为何值,该函数的图像与x轴总有两个公共点.

第(1)题也可以用根的判别式Δ说理:

由y=a(x-m)2-a(x-m)=a[x2-(2m+1)x+m2+m],

得>0.

因此不论a与m为何值,该函数的图像与x轴总有两个公共点.

这种方法是同学们最容易想到的,但是这种方法的运算量很大,一定要仔细.



中考第25题



已知抛物线yn=-(x-an)2+an(n为正整数,且0<a1<a2<…<an)与x轴的交点为An-1(bn-1,0)和An(bn,0).当n=1时,第1条抛物线y1=-(x-a1)2+a1与x轴的交点为A0(0,0)和A1(b1,0),其他依此类推

(1)求a、b的值及抛物线y2的解析式;

(2)抛物线y3的顶点坐标为(_____,_____);

依此类推第n条抛物线yn的顶点坐标为(_____,_____)(用含n的式子表示);

所有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满足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

(3)探究下列结论:

①若用An-1An表示第n条抛物线被x轴截得的线段的长,直接写出A0A1的值,并求出An-1An;

②是否存在经过点A(2,0)的直线和所有抛物线都相交,且被每一条抛物线截得的线段的长度都相等?若存在,直接写出直线的表达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备用图(仅供草稿使用)























满分解答

(1)将A0(0,0)代入y1=-(x-a1)2+a1,得-a12+a1=0.

所以符合题意的a1=1.

此时y1=-(x-1)2+1=-x(x-2).所以A1的坐标为(2,0),b1=2.

将A1(2,0)代入y2=-(x-a2)2+a2,得-(2-a2)2+a2=0.

所以符合题意的a2=4.

此时y2=-(x-4)2+4=-(x-2)(x-6).

(2)抛物线y3的顶点坐标为(9,9);

第n条抛物线yn的顶点坐标为(n2,n2);

所有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满足的函数关系式是y=x.

(3)①如图1,A0A1=2.

由第(2)题得到,第n条抛物线yn=-(x-an)2+an的顶点坐标为(n2,n2).

所以yn=-(x-n2)2+n2=n2-(x-n2)2=(n-x+n2)(n+x-n2).

所以第n条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An-1(n2-n,0)和An(n2+n,0).

所以An-1An=(n2+n)-(n2-n)=2n.

②如图1,直线y=x-2和所有抛物线都相交,且被每一条抛物线截得的线段的长度都相等.



图1

考点伸展

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这道题目的备用图怎么用.

第一步,由yn=-(x-an)2+an,得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an,an).顶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相等,而且已知an>0,因此先画出顶点所在的射线y=x(x>0).

第二步,计算出y1,画抛物线y1的顶点、与x轴的右交点.

第三步,计算出y2,画抛物线y2的顶点、与x轴的右交点.

3.2几何证明及通过几何计算进行说理问题



例12013年上海市黄浦区中考模拟第24题



已知二次函数y=-x2+bx+cy=-x2+bx+c解得

所以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x2+-x2+=.

所以点A的横坐标为.

因此正方形ABCD的面积等于.

②设OP与AB交于点F,那么.

所以.

又因为,

所以∠PAE=∠PDA.

又因为∠P公用,所以△PAD∽△PEA.



图1图2



考点伸展

事实上,对于矩形ABCD,总有结论△PAD∽△PEA.证明如下:

如图2,设点A的坐标为(x,-x2+-x2+x2.

所以.

又因为,

所以∠PAE=∠PDA.因此△PAD∽△PEA.

例22013年江西省中考第24题



某数学活动小组在作三角形的拓展图形,研究其性质时,经历了如下过程:

(1)操作发现:

在等腰△ABC中,AB=AC,分别以AB、AC为斜边,向△ABC的外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1所示,其中DF⊥AB于点F,EG⊥AC于点G,M是BC的中点,连结MD和ME,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即可).

①AF=AG=;②MD=ME;③整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④MD⊥ME.

(2)数学思考:

在任意△ABC中,分别以AB、AC为斜边,向△ABC的外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2所示,M是BC的中点,连结MD和ME,则MD与ME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给出证明过程;

(3)类比探究:

在任意△ABC中,仍分别以AB、AC为斜边,向△ABC的内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3所示,M是BC的中点,连结MD和ME,试判断△MDE的形状.答:_________.



图1

































满分解答

(1)填写序号①②③④.

(2)如图4,作DF⊥AB,EG⊥AC,垂足分别为F、G.

因为DF、EG分别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D和等腰直角三角形ACE斜边上的高,

所以F、G分别是AB、AC的中点.

又已知M是BC的中点,所以MF、MG是△ABC的中位线.

所以,,MF//AC,MG//AB.

所以∠BFM=∠BAC,∠MGC=∠BAC.

所以∠BFM=∠MGC.所以∠DFM=∠MGE.

因为DF、EG分别是直角三角形ABD和直角三角形ACE斜边上的中线,

所以,.

所以MF=EG,DF=NG.

所以△DFM≌△MGE.所以DM=ME.

(3)△M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图4图5

考点伸展

第(2)题和第(3)题证明△DFM≌△MGE的思路是相同的,不同的是证明∠DFM=∠MGE的过程有一些不同.

如图4,如图5,∠BFM=∠BAC=∠MGC.

如图4,∠DFM=90°+∠BFM,∠MGE=90°+∠MGC,所以∠DFM=∠MGE.

如图5,∠DFM=90°-∠BFM,∠MGE=90°-∠MGC,所以∠DFM=∠MGE.

































献花(0)
+1
(本文系pengxq书斋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