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四季的古天文观测对阴阳观念诞生的启迪——探索阴阳观念的起源(三)阴阳理论的萌芽就是古代先人在长期的天文科学实践中开始产生的。古代先人通过长 期以立杆测影为主要内容的天文观测实践,可以给阴阳学说领域里哪些哲学思想启迪呐?试做些分析。1“阴阳互存”观念。中国古代先人通过长期 立杆测影科学实践逐渐感悟到有立杆就会有阴影;反之有阴影就一定会有立杆存在,进而明确并牢固树立了有阳就有阴;有阴也就一定会有阳的哲学 意识,于是就产生“阴阳是相互依存”的观念。2“阴阳对立”观念。同样中国古代先人通过长期立杆测影天文科学实践观察,感悟到阴阳具有相互 比较而对立存在的属性:如表是实,影是虚;表是明,影是暗;表具有固定不变的形象,影是不断变动的形象等等,进而产生“阴阳具有相互对立” 属性的观念。3“阴阳互变”观念。中国远古先人是怎样认识到“阴可变阳,阳可变阴”这一大自然运动变化的客观规律的呢?远古先人通过每天测 量“表”的晷影长度变化中得知,太阳光投射到立表所产生的的光影有两种,即晷影和阳影。一年中,冬至日那一天的午时是“表”的晷影最长的一 天。从那天以后,表的晷影每日逐渐缩短一点,换个角度讲,也就是说表的阳影逐渐伸长一点,或者说显露出来一点。到了夏至日这一天的午时,是 表的晷影缩到最短,也就是表的阳影伸展到最长的一天。这就具体生动的显示出“阴可变阳”;过了夏至日那一天以后,表的阳影开始每日逐渐缩短 一点,也就是晷影逐渐伸长一点;到了冬至日这一天的午时,表的晷影又伸展到最长,晷影基本覆盖了阳影,这又具体生动的显示出“阳可变阴”。 “表”的太阳光影就是这样每年循环往复变化一次,也就显示了太阳的一个回归年的运行全过程。表的太阳光影这样每年循环往复变化,逐渐让远古 先人体会和认识到“阴可变阳,阳可变阴”是大自然的运动变化的基本客观规律,也就对阴阳理论产生新启迪。4“阴阳互有”观念。中国远古先 人是怎样认识到“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这一大自然运动变化的客观规律的呢?远古先人通过测量每天“表”的晷影的长度变化中得知,年复一年就 体现在表的晷影得伸伸缩缩,或者说体现在晷影运行轨迹上阳影的消消长长,这就明确显示了“阴中有阳”。到了夏至日这一天的午时,是表的晷影 缩到最短,但始终存在,这也明确显示了“阴中有阳”。此外,也通过长期的立杆测影这一天文科学观测实践所显示的“阴阳互变”自然现象,也可 从中领会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思想观念。为什么会出现夏至日这一天午时,阴影并没有完全消失,总是有一点点阴影存在的现象,是与我国所 处的地理位置有关。我国地处北温带,四季分明,中原地区的夏季,太阳并不是在正上方,而是有点偏南运行,也造成太阳光影运动轨迹线变化区域 较长,太阳光的阴影始终存在。所以逐渐让远古先人体会和认识到“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是大自然的运动变化的基本客观规律。加深了对自然变化 规律的理解和把握,为拓展阴阳理论的科学内涵打下了客观基础。5“阴爻”与“阳爻”的产生。“爻”是如何产生的有许多说法,基本上都是谈个 看法,或者下个结论,没有阐述理由。其实阴阳爻的产生也是中国古代先人在立杆测影的科学实践中产生的。中国古代算数,尤其是勾股定理的发展 水平比较高与天文学,尤其是立杆测影的计算有关,中国现存最早的算书《周髀算经》中有专章讲述测影如何计算。立杆测影的计算离不开计量杆的 高度,也离不开测量晷影的长度。可以想象,中国古人在天文科学测量实践中量量算算,比比划划,立杆的形象“│”,也就是阳爻符号显现出来了 、晷影的阴阳长短伸伸缩缩的形象“——”,也就是阴爻的符号显现出来了。长此以往,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固定下来。当人们需要表达哲学性的阴 阳观念时,立杆测影的所得图象就成为最方便、最易交流,最容易被大家接受哲学意义的阴阳意思符号。测影的立杆属“阳”,所以“-”定为阳爻的代表符号。测影的晷影属“阴”,所以“—”定为阴爻。谢如钢2016-8-13定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