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先天性脊柱裂脊髓脊膜膨出脊髓栓系最新治疗方法
2016-12-29 | 阅:  转:  |  分享 
  
脊柱裂脊髓脊膜膨出患儿脊柱裂是世界上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最高的严重出生缺陷,多伴有脊髓脊膜膨出,脊髓栓系,脂肪瘤等情况,容易造成患者大小便失禁、下肢瘫痪、知觉减退、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在接触很多脊柱裂患儿过程中,发现他们往往比正常人更懂得珍惜,只要有机会上学的,成绩基本都名列前茅。他们热爱生活,希望自己有一个能够自食其力的未来。由于社会给他们创造的生存条件并不完善,如今,他们其中还有很多无法方便地走出家门。出行难、入学难、就业难是脊柱裂患儿面临的普遍难题。临床上主要采取神经松解术、膀胱扩大术、埋入神经刺激器等治疗手段,但疗效均不理想。泌尿系感染和肾

功能衰竭,尿毒症是威胁患者生命的主要原因。传统治疗先天性脊柱裂脊髓脊膜膨出引起的大小便失禁,基本是对症处理,比如留置尿管、耻骨上膀胱造瘘、间歇性自家导尿等,这些方法均无法重建患儿膀胱的神经支配功能,不能使其实现自主大小便。如何让这些患儿自主大小便,成了世界医学界的难题。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经过15年研究,肖传国教授在国际上提出并证实了体神经运动纤维能再生并替代内脏神经节前纤维,从而形成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用于控制或恢复内脏器官功能,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大难题!

肖氏反射弧手术是外科领域里仅有的1项以中国人姓氏命名的手术原理。肖传国教授在论文使用的术语是“体神经-中枢神经--自主神经反射弧”或者“皮肤-中枢神经-膀胱反射通道”。肖氏反射弧手术融合泌尿外科、神经外科、脊柱外科、显微外科和神经生理等多学科知识原始创新,利用体神经的一部分,通过手术将其与支配膀胱的内脏自主神经吻合,形成一种新的神经反射排尿通路,完成大小便功能重建。经过大量的动韧形态学、电生理和尿动力实验研究显示:人工反射弧在脊髓连续性没有受损的情况下,仍可有效支配膀胱。肖传国教授和他的团队想出了解决的办法:将患者脑部至腿部的一段运动神经改道,与支配膀胱活动的内脏神经吻合,这样脑部发出的排尿信号就可传给膀胱,从而实现自控排便。

由于在理论和临床实践上的突出成就,肖传国教授的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吴阶平医学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并两次获得国际神经泌尿外科界重要奖项——JACKLAPIDES特等奖。对于肖氏反射弧手术的疗效评定,从有关论文来看,比较一致的标准是:1.恢复自主排尿的程度;2.尿流动力学指标的改善;3.能否不依赖导尿管。从1995年到2010年,肖传国教授进行反射弧手术2000例。在最大的一个样本是1500例患者中的500例得到随访,其效果值得肯定,学术界引用的是肖传国教授本人在国际专业期刊的两个大宗病例报道:92例脊髓损伤患者88%术后一年达到可控排尿和110例脊髓膨出患儿87%在术后一年可以成功完成可控排尿。

肖氏反射弧手术作为神经源性膀胱外科治疗的常规手术,收入2008年1月1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泌尿外科手术学》(第三版)。该教材由梅骅主编,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院士和吴阶平院士作序。

献花(0)
+1
(本文系卫生局委员...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