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16
2016-12-30 | 阅:  转:  |  分享 
  
正阳育才初中化学第二次月考试题2016-12可能用到时的相对原子质量:C:12H:1O:16K:39Cl:35.5一、选择
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1.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A.氧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于炼钢、航天B.金刚石是天然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切割大理石C.钛合金与人体“相容性”好,可用于制造
人造骨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实验室可用作干燥剂2.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B
.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
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3.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其中合理的是()A.水结成冰,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停止运动B.八
月桂花飘香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C.酒精挥发说明酒精分子的体积增大D.碳单质在不同条件下燃烧可生成一氧化碳,也可生成二氧化碳,说
明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4.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该物质()A.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B.一定是单质C.一定是纯净
物D.一定是化合物5.当CuO中混有少量炭粉时,提纯的方法是()A、在氧气流中加热B、在氢气流中加热C、加足量水过滤
D、隔绝空气加热6.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相符的是()①2Ca2+——2个钙离子②O2——2个氧原子③2H2O—
—2个水分子④2H——2个氢元素⑤2——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零A.①④⑤B.①③⑤C.②④D.②③7.人体缺碘会引起
甲状腺肿大,幼儿缺碘影响生长发育,造成思维迟钝。食盐中通常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KIO3),补充人体需要的碘元素。结合图中信息判断,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摄入越多越好B.碘离子(I-)的核外电子数为54C.碘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
26.9gD.碘元素属于金属元素8.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瓶CO2,观察CO2
的颜色为无色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CO2是否收集满C.将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证明CO2能与水反应,得到的溶液显酸
性D.将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可看到白色沉淀产生9.2015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提取的抗疟新药青蒿素(化学式C15H22O5
),是一种治疗疟疾的特效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青蒿素属于有机物B.青蒿素由42个原子构成C.青蒿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
为90∶11D.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210.下列图像表示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时间的
变化趋势,其中正确的是()1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如图关于水电解实验,若a试管气体为5mL,则b试管气体为10
mLB.在水的电解实验中与电源负极相连的导管中产生氢气C.常用肥皂水检验硬水和软水D.用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为加快该反应的速
率常加少量二氧化锰作催化剂12.现有16g某可燃物在密闭容器中完全燃烧后,测得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关于该可燃物
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B.一定是氧化物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
氧元素13.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用“”与“”代表A、B两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变化
B.反应前后物质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C.反应生成物1个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A2+3B2=2AB314.
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g)7.62.00.20反应后的质量(g)3.2X5.80.4A.丁一定是单质B.X=0.4
C.甲和乙是反应物D.反应中的甲、丙发生改变的质量比是11∶14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15.(4分
)水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请回答下列问题:(1)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用______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常用
______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2)电解水时,连接电源正极端和负极端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是x,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中
H2和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y,则x____(填“>”“<”或“=”)y。该实验可以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其理论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3分)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1)A、B、C中表示混合物的是____。(2)上述变化Ⅰ、Ⅱ和Ⅲ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该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
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粒子名称)。17.(5分)对物质进行归纳、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如图
是一位同学整理的有关CO2的知识网络图。物质①的化学式是________;物质②的组成元素有________种;物质③中的阳离子符
号是________;写出CO2转化为物质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⑤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
____价。18.(4分)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这四种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其中A为无色气体单质,B、C为氧化物
,且B为有毒气体,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D________。(2)写出由物质C转化为物质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____________。(3)写出物质C与过氧化钠(Na2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物质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______。三、简答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10分)19.(4分)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1)如图A,向收集满CO2气体的质地
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2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可观察到什么现象?由此可推知CO2具有什么性质?(2)如图B,向盛有二氧化
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投入几小块木炭,稍等片刻后可观察到什么现象?这说明木炭具有什么作用?20.(3分)氧气性质比较活泼,能支持燃烧。(
1)如何验证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中预先加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
或接触面积等因素有关,任举一例加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4分)根据右图实验回答:(1)写出实验中发生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至少写2个)(2)该实验探究的目的是什么?并说明对应的现象。(至少2条)四、综合应用题(10分)22.实验室开放日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气体制取和性质的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1)请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
称:b__________;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MnO2)混合物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
(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请写出上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该
反应中二氧化锰起____________作用。(2)如果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用装置C收集氧气,实验完毕后应先将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也可以制取
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方法制取氧气和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相比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用加热KClO3和MnO2混合物的方法制取O2,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变化如图所示,请计算:①制取O2的质量是________g;②原混合物中KCl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献花(0)
+1
(本文系徐华15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