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退场效应”与“傻钱”
2016-12-30 | 阅:  转:  |  分享 
  
“退场效应”与“傻钱”作者:缥缈2007-06-0819:45:21

随着财政部宣布将印花税由现行的1‰调整为3‰,股市开始发生剧烈震荡。

对于资本市场,只要一个市场停止涨升,那么风险就是总体性的,最终必须影响到全球的所有证券市场。

在社会心理学上,有一个解释,我们称其为“退场效应”。

比如有很多人参加一个大型聚会,或者露天的晚餐,时间持续已经很久,但大家表面上仍然保持社交的礼仪,“谈兴甚浓”,谁都不好意思提议“先走”…….正在这时候,看见主人起身,这是,几乎所有的人都感到总算可以“结束”了,于是纷纷起身“告辞”,然后一哄而散……事后主人说,“其实我只是想去洗手间而已。”

事实上,对于股市,也有非常类似的“退场效应”,市场之所以发生短线风险,这就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如果大家都这么想了,那么退场就是必然的,只需要一件看上去非常不起眼的“小事”,就足以将其触发。

“退场效应”告诉我们,世上的事,都有两个理由,一个是大家都看得到的理由,另外一个才是真正的理由。

总的判断,表面上看,近期调整与震荡,其直接原因是印花税的上调,其实深层次原因还是股指整体虚涨,浮盈太多,而大批新多资金,获利丰厚。市场早就应该主动回调。

我们研究市场、研究政策,特别是对于宏观政策来说,可以说是对市场影响最大的、也是最经常要发生变化的。

但我们最近的某些政策的发布,颇有点“神出鬼没”的味道——一些“重大事项”的更改,比如印花税的发布方式,就给了市场一个猝不及防。

对此,我们的国家,特别是政府机构,更应当维护市场的大的环境;严格各项制度;在任何路段,前车“猛踩刹车”之前,必须“示意”一下后车,必须给个“信号”,防止后车“追尾”,发生重大交通事故。

可以这么说,以我们今天的技术条件,完全可以满足更高的信息管理。因为我们的市场是一个对于各方参与者,要求越来越严格的市场;其中包括信息发布。再重要的政策,也应当有一个提前量,否则,市场就会失去方向,失去节奏与步调,进而失去信心。

当然,市场总会有“突发事件”,但我们可以借鉴海外的经验,比如“9?11事件”发生后,华尔街以长期“休市”来应对……对此,我们也要有危机意识,也有必要建立相应的休市条款,建立安全机制、“熔断机制”——该休市时,必须休市,从而把不可预见的外界冲击所带来的市场波动,降至最小。

最后,以我个人的判断,5月29日的4336点,已经显示高位风险;后市能否再创新高,取决于政策面的走向,更取决于投资者的信心。

对此,我们有必要讨论一下资本市场的最本质、最重要的一个概念,这就是关于“傻钱”。

什么是“傻钱”?“傻钱”一词,出自华尔街,是指“不用还的钱”。具体而言,市场上的所有“股权投资者”,不分大小,都是“傻钱”。

首先,“傻钱”不仅仅代表狭义上的货币,而且代表着资本市场上的“交易资源”;其次,“傻钱”代表着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水平,如果一个市场中的“傻钱”曾经非常稀缺、将来也非常稀缺,那么这个市场根本不是市场,而是伪市场。其三,“傻钱”必须存在。如果证券市场上没有足够的“傻钱”,那么市场本身就会充当“傻钱”而发挥“傻钱”的作用,否则,这个“市场”就会死去。

仔细分析各种市场机制下的证券市场,都具有完全不同的“找钱”过程,但是我们可以发现,无论何种“机制”,都必须保护“傻钱”。

对此,最为“质朴”的“解释”就是,一个正常的资本市场,是时刻为着“傻钱”而生存、时刻为“傻钱”着想的市场——不仅考虑“傻钱们”需要什么,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傻钱们”不需要什么。事实上,为了找寻“傻钱”,资本市场可以做“任何事情”,其中包括各种大家闻所未闻的各种“傻事”。

好的股市究竟是什么样子?在我看来,好的股市说到底就是一句话:为“傻钱”而生存的股市,注重保护“傻钱”的股市,就是最好的股市。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