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你所追求的财务自由 背后凝结着千千万万的劳动!
2017-01-06 | 阅:  转:  |  分享 
  
如果财富是由资本和劳动合力创造的话,所谓财务自由就是由资本代替劳动参与财富的创造和分配,而资本来源要么是你之前辛勤劳动的积累,要么是别人财富
的转移(如父母资助或财产继承等)——别人的财富追根到底还是劳动,所以每一个财务自由的人背后,都凝结着千千万万辛勤的劳动。希望本文
能给你一些关于劳动和财富的思考。财富本质是人类劳动财富是什么?大家会不假思索的回答:黄金、房产、汽车、股票……甚至是美元、人民
币,简单的说就是钱,可以买到自己想要的任何东西,不管是吃的、用的,还是玩的(现在的货币并不完全等同于财富,而是国家机器强制下的财富
符合).在这些表象的背后,有一个共同点——都凝结着人类的劳动。黄金从矿山里开采出来,是人去开采的,付出的是人的劳动,而开采的机器
同样是由人生产出来的;房产、汽车莫非如此,公司的经营管理、业务开拓同样是人具体实施操作的。而美元、欧元、人民币等钞票则代表着你所
拥有的财富,更准确的说是你拥有的劳动数量——你为这个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以货币的形式计价出来并储存起来(货币的度量功能和贮藏功能)
.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一个劳动分工越来越细、劳动职业越来越专业化的过程。远古时代,人类用树皮枝叶遮体保暖,在山里猎取到什么动物就吃
什么,几乎没有交换过劳动。随着火的运用、石器工具的发明、过剩食物的出现、私有制的产生,开始出现了初级分工和商品(劳动)交换。再往
后随着技术的革新进步、专业分工更加精细、贫富分化的产生,人们已不仅仅满足商品物质的需求,还需要人的劳动服务——帝王将相的歌舞音乐、
平民百姓的看病就医。并且经济越发达,人们的商品和服务需求就越多,并日益的由物质满足向精神满足递进——物质的满足毕竟有上限,人不可能
一顿吃一吨食物,也不可能同时住五间房子,而休闲/文化/娱乐的需求则没有上限,并且商品可规模化/批量化/机器人来生产,可服务却不行。
所以,社会的财富都是由劳动创造的,要么表现为商品,要么表现为服务,而它的价格则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这就是为啥建筑工人的收入远高
于普通的都市白领。财富由劳动创造,那付出的劳动多得到的回报就多吗?不尽然,看劳动的稀缺性,看资本劳动的分配比例。创造财富和分配
财富如果一国/地区的一年财富总量用GDP表示的话,那就能得出一个公式:GDP=f(L,K)(其中L=劳动;K=资本)即财富是
由劳动和资本共同创造的,相应的创造出的财富就要在劳动和资本间进行分配,其原则大致遵循着稀缺性:落后国家的发展初期因资金缺乏所以收益
就高,如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甚至现在),发达国家因劳动力缺乏所以其工资就很高,如现在的欧美日韩。劳动又分为初级劳动、管理劳动、技术
性高的劳动,甚至企业家的劳动(统筹管理/资源调配等能力,这是最稀缺的资源,也因此收益最高),其收益分配的比例是逐级增高的,这也同样
符合稀缺性原则,所以那些看似忙碌却收入较低的穷忙族,其收入低的本质是那种劳动供应过量,不稀缺!可长期来看,资本的整体收益率一般大
于劳动的整体收益率,这也好理解:资本就像一个机器,日夜不歇,而提供劳动的人是有情绪的,其精力/时间总有个上限,从世界范围来看都是钱
赚钱容易,劳动赚钱稍难。我们大多数都是普通人(个别的是企业家和超级经理人),靠的是劳动收入,也因此基本上都会平淡一生。要想人生出
彩,最靠谱的方式是参与资本的分配,让资本的收益来弥补劳动收益的不足,而初始资本则来自于劳动收入的日积月累,累积到一定量后就可凭此负
债借入资本,来参与财富的分配。一旦资本达到一定规模,由量变引起质变,其收益就会呈几何性上升,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赚取人生的第一个10
0万很难,之后的100万就容易多了。财富是由劳动和资本(对资本的形成追根溯源还是来自于劳动)创造的,可其分配在不同的阶段则有巨大
的不同,甚至是不公平的。也因为初次分配的不合理,才有了国家通过税收/罚没的二次收入分配,去弥补低收入/受损的群体,尽量达到社会的和
谐稳定。所以,每一个想要财务自由的人,不仅要通过出售劳动换取财富,更应通过资本参与财富的分配。财富的能量守恒定律购买商品或服
务实际上就是在交换劳动,你用你的劳动在整个市场体系中换取你需要的东西,一增一减之间体现的是能量守恒定律。所以这个世界上,没有免费
的东西,也没有凭白无故的赚钱方式,要么你在付出劳动换取,要么有人在替你付出劳动——这相当于转移支付。于是你也就明白了:小白领点外卖
午餐的优惠(新注册客户甚至能做到1元钱吃份外卖)是因为有外卖公司的投资人在补贴烧钱;房东的房租来自于房客的工资收入支出;房产投资的
收益来自于后来接盘者的财富转移;艺术品/期货/邮票的投资收益同样由后来者来买单……每一个财务自由的人背后,都有一群人在辛苦劳动。
这听起来有些资本家榨取工人剩余价值的感觉,但这句话没有任何贬义,它是经济的实质反映,通过自己的智慧/勤奋/努力,当然还有运气,攒
够一笔资本,之后通过资本参与到社会的财富生产进而获取回报,这当然是一件有益社会的事。但不可能人人都去投资实现不用工作的财务自由(当
资本供应多劳动供应少时,资本价格就会降低而劳动价格上涨,这会增加劳动的供应),毕竟财富创造必须有劳动的参与。获取财富的方式无非两
种——自己劳动创造增量财富进而分配到自己那一份,这是整个社会都在鼓励的,因为财富是劳动创造的,只有劳动的人越来越多,整个社会的财富
蛋糕才会越来越大;另一种方式就是把别人的财富转移过来,如零和游戏的期货/艺术品/黄金/集邮/甚至房产投资等、非法的抢劫/偷盗、合法
的遗产继承/资产赠予等,它们都符合财富(劳动)的能量守恒定律。如果了解这一定律,我们也会稍微平和的看淡一切店铺关门、破产倒闭、骗
钱跑路,因为财富没有消失只是转移了,一些的亏损成就了一些人的盈利(当然不鼓励,这里有很多副作用,只用于客观观察),这就是硬币的两面
。国家政策就是激励劳动如果稍加观察,你会明显发现富裕的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德国/甚至发展中的中国等,都有一个
特性——国民勤劳(被动的或主动的)。而贫穷的国家大多失业率高企、国民慵懒、国家治理混乱,总之就是劳动不充分、劳动力在浪费,这有国民
本身的问题,也有国家管理激励的体制问题。社会财富由劳动创造,国家是否富强也就看劳动的使用数量和使用的充分程度,所以国家一切政策(
经济/法律/行政等)的目的就是要激励国民多劳动,创造更多的财富,当然还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国家激励劳动的方式在不同的时期是
有区别的。封建社会,君王只知道劳动创造财富(有形的物质财富),不知道交易会促进生产(有需求才有生产),所以一般是鼓励农耕抑制工商。
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国家意识到财富不仅包括实物商品,还包括无形的服务,在吸收封建社会的教训后对经济执行不管不问,这也就是早期奉行的
自由市场竞争的古典经济学原理(无为而的激励劳动和生产).直到1929年的世界大萧条,国家才意识到市场会有失灵的时候,于是国家开始
干预经济,防止经济的大起大落,并发展出了新的经济理论——凯恩斯主义,并影响至今。由此也就很好理解,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欧美
日的QE放水、中国的四万亿刺激计划政策出台的背后原因,除了社会稳定,更重要的是保持劳动就业。把视线拉回中国,审视这十余年的财政/
货币刺激政策——修高铁、建机场、批地铁、挖河流等,都是利用现有的劳动力去创造财富(本来经济下行后劳动力会失业闲置)。而这些年的房产
调控、股市调控、产权保护政策、以及时常提在口头的抑制资产泡沫、避免资金脱实向虚等等,其实质目的都是激励人们踏实劳动,去创造新增财富
。于是,能否激发国民辛勤劳动也就成了国家政策是否成功,国家管理能力是否先进的检验标准之一了。后记当我们知道了财富和劳动的关系后,也就对财务自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就明白实现财务自由不会是普遍性现象。是的,哪怕我们厌倦了工作也得工作(你不去劳动用什么去交换自己想要的商品和服务?),与其如此,找份自己喜爱的工作,并有着宽松融洽的工作氛围,饶有兴致的去做事,并从中体会到乐趣和成就感或许是最好的选择了。?来源:金融界
献花(0)
+1
(本文系众禧贷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