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判断大盘涨跌的基本方法
2017-01-06 | 阅:  转:  |  分享 
  
判断大盘涨跌的基本方法

有些个股在上涨,有些却在下跌,这是为什么?人们总喜欢去关注大盘,大盘的涨跌真的与个股的关联度很大吗?逆势中操作的成功率是否非常小?怎么才能知道大盘到了相对安全的可操作区域,或者说风险期?板块之间的轮动与大盘有密切的关系吗?如何通过个股的涨跌去看大盘的波动,尤其是权重股的带动效应?要回答以上这一系列问题,只有学会了判断大盘才能一一解决。

股价涨跌的核心因素源于资金的推动效应。简单意义上说,有资金去买股价就能上涨。反之,如果缺乏资金的持续性介入,价格自然也就难以维持了。而相对于大盘的涨跌,就是整体资金的流动量比所决定的,如果市场整体的买盘大于卖盘的话,相对来说指数应该是上涨的,反之则亦然。

这是从市场大的群体容量所做的简单定位,实际过程中能够对指数涨跌起实质性作用的还是那些资金流比例相对较大者,因为市值大在指数成份里所占的比例就高,所以大盘股的涨跌在很大程度上往往能够左右指数走势。看盘过程中如果发现指数突然盘中大幅度上涨,这时候就需要去看看几大指标股的动向。像2007年9月份的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联通和宝钢股份等,看是不是它们中的部分个股在带动指数,之后再去对异动权重股的走势去做细节性的分析,看是一种战略性的行为还仅仅是盘中的冲动而已,这样就可以去预测大盘在这些品种的影响下究竟会怎么走,从而便可从容的去制定操作策略了。

同样的逻辑也可以引申性的去进行思考,既然大市值品种能够对指数的涨跌起到决定性作用,那么判断大盘的顶部与底部就可以用他们的走势去衡量了,当权重股中大多数品种的位置处于相对性高位或者说低位时,对应的便是股价在未来可能回落或者上涨,此时的市场整体走势也就面临着风险和所对应的机遇,那么与此相吻合的对应方法就孕育而出了。

不过这并非一概而论的,比如2007年初,当时的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的上涨把指数推向了2800点附近,后来曾逼近了3000点,从这两者的具体走势去分析,都属于加速主上升阶段,尤其是工商银行在短短的16个交易日上涨幅度超过了60%,涨得越快股价面临转势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这是一种定势,从这一角度去考虑工商银行股价面临见顶的可能性就非常之大了,既然是以他为代表的权重股把指数带向了接近3000点的位置,那么如果他要见顶下跌的话整体市场也是否面临着阶段性顶部?倘若以权重股对应指数的涨跌去预期确实是这样的,之后的指数也的确出现了相应的调整,从2900点下探到了2500点,但市场并没有出现中期性调整。

其实原因要说复杂也很简单,在关注主要权重股对指数的影响时,市场中大的板块效应一样是需要综合衡量的,当工商银行在2006年底的大幅度拉升扭转了市场理念向蓝筹转换时,“二八”现象孕育而出,在权重股单边拉升的日子里尽管指数在上涨,但个股的分化却演义得相当残酷,多数非主流品种出现了连续性的下跌,有些甚至于达到了暴跌的状况,这时候人们一定要明白,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也没有只跌不涨的个股,市场理念的转变达到了一种极致化境地的话,就必然会产生反向的运行模式。

主流权重股出现了加速上涨,顶部的随时到来应该是预期之中的事,而非主流个股的大幅度下跌同样是机会的出现,这就是说在权重板块即将见顶回落的同时那些非主流低价股很可能就意味着机会,股市当中的板块切换格局就是这样,一个是风险,一个是机遇,那么对于市场整体走势可能就存在着大的某种变数,因为要想形成完全的做空动力是需要整体合力的,主流股对指数有带动作用,可非主流的群体做多效应也是不能忽视的,这从很大程度上就复杂了对市场的单边判断性,所以保留式的边走边观察应该属于灵活的策略。

所以经过2007年2月27日的大跌后,大盘重新走出单边上涨行情也就难以让人们产生惊异性的质疑,后来的低价非主流股的连续翻倍效应同样给3000点位置增添了股市中的和谐色彩。因此,在对待大盘的问题上一定不能以指数而论指数,要从板块之间的互动性和差异性上多去权衡,这样判断的客观性就大大增强了。

有些个股在上涨,而有些却在下跌完全与所属的板块走势有关。人们热衷于关注大盘的重要原因在于大盘的涨跌与多数个股的涨跌是联动的,所以参照大盘的走势去操作个股是相对较为安全的,也能获得比较稳定的收益。在一轮下跌趋势中操作胜算的概率是非常的小。判断大盘是否到了相对安全的区域或者说高位风险区,要多关注影响指数较大的权重品种,看它们是属于低位还是高位,另外对其他走势处于极端化的板块整体力量也要多加考虑,之后再进行综合衡量,那样对大盘的把握就基本有大体的轮廓了,而并非一种人云亦云的主观性行为。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