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病中医快速诊治与保健手册暨斜圆针疗法新技术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医院郁金岗简介郁金岗,1990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 医本科,现任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医院骨伤科主任,主任医师。内蒙古中医药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专业委员会理 事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针刀专业委员会常委内蒙古骨质疏松学会理事主要成果论文十多篇专科制剂三种,颈椎病I号、颈椎病 II号、腰腿痛丸,由国家蒙药制剂中心生产。专利四项:1、具有治疗颈椎病的枕头;2、斜圆形针头的刃针;3、针灸一体的针灸针;4、具 有治疗颈性眩晕的药物。报纸报道:北方新报“内蒙古中医治痛领军人”的专题报道,内蒙商报、内蒙晨报、内蒙晚报、光明报等报纸都以不同形 式进行1/4版面的专题报道。呼和浩特电视台:人物栏目专题纪实报道疼痛病中医快速诊治与保健手册暨斜圆针疗法新技术这本手册突破 疼痛病传统诊断治疗模式,提出新的诊断理念和治疗新技术,使疼痛病从难治变为好治、从慢治变为快治!这本手册,让从事疼痛病的临床医师尤 其基层医生,在3分钟内明确诊断,3分钟内完成治疗,3次左右治好疼痛!这本手册,填补了疼痛病患者自我治疗和保健缺乏系统有效指导的空 白,让疼痛患者轻松明白病在哪里?用何种办法及器具自我治疗?怎么保健?疼痛病治疗现状疼痛病是临床上最多的五大疾病之一。疼痛患者 一块肌肉劳损或损伤而疼痛时,不会就诊;等发展成一组肌肉疼痛时,才来诊治。现在的诊疗模式是每一块肌肉损伤的诊断和治疗,与临床上的病 状是脱节的,无法切实指导临床医生诊治,造成医生无奈,患者迷茫。疼痛病诊断治疗必须实现可操作性,疼痛病患者自我治疗和自我保健必须实 现理论和实践的可依从性。本人结二十年中医疼痛病诊疗经验,并通过近五年的临床验证,提出“八区三级”疼痛病诊疗新理念,并在此理念指 导下:1、创立“斜圆针疗法”新技术,具有无痛、安全、速效的特点。2、总结疼痛病自我治疗,自我保健的简便易行的系统模式。“ 八区三级”体系八区:将颈肩腰腿痛病分为头枕病区、颈部病区、肩部病区、上肢病区、背部病区、腰部病区、臀部病区、下肢病区八个病区。 将每个区做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诊疗体,在已确定病区内I级、II级、III级发病穴点上进行检查、诊断,而不再进行一块、一块肌肉的检查、诊 断,是一种简便快捷的“有的放矢”的诊断方法。三级:每个病区内不细辩哪块肌肉病损,而是确立区I级穴点、II级穴点、III级穴点。I 级穴点为常见发病点,确定病损穴点,明确病损肌肉就明确了诊断,用“斜圆针疗法”治疗病损穴点,3次左右,即可治疗近50%的疼痛病,剩余 的,再在II、III级穴点上找病损穴点,如此可将90%的疼痛病解决。分三级穴点的一是受《科学性针刺疗法》的作者的影响,当然他的 分级和我的分级的原则是不同的。同时也是在近些年受到两个进修医师的提示,逐渐成形,又经过近些年的临床验证,最终确定了每个病区所有的I 级、II级、III级病穴点。疗效和以前的方法相比,相差无几,但诊断治疗的目的性明确,速度加快。下级医师易学易懂易操作,增强诊断治疗 的可复制性,为全面普及推广奠定了基础。因为分区分级,对自我治疗、自我保健的指导作用意义重大,比如:从农村牧区来的患者,开药后,我 给他扎一次,然后告诉他,回去就在我扎的地点拔罐、贴膏药,效果非常好,不好的一周后再来,再调整一次好了。总结本人及众多弟子近些年的 临床实践,验证近万名疼痛病患者,证明本诊断系统快捷、明确,斜圆针疗法速效、安全、无痛。具有确实可行的实用推广价值。斜圆针 疗法1、针具:针长2.5㎜(常用),针粗0.5㎜,形状如图:正面:???侧面:2、特点:⑴因为头是圆的,不会损 伤神经、血管。⑵因为针头像斜形马蹄状,所以它对肌肉组织有一定离断功能,达到解张,解压、解除神经卡压的作用。3、针法:合谷刺 ,即爪形刺。4、深度:2.5㎜,突破深筋膜即可。5、功能:解除肌筋膜间室内高压,解除神经卡压。6、治疗:在经过压痛 检查后,认定为有病变的穴点上用斜圆针扇形针刺,效果要比用毫针好很多,且疗效巩固,而用针刀、刃针、钩针等针具患者痛苦,又有损伤神经、 血管的风险,一般基层医生都敬而远之。所以用斜圆针安全,痛苦小,又疗效快。7、斜圆形针头的刃针治疗颈肩腰腿痛的原理再论慢性软组织 损伤之病机——用“斜圆形针头刃针”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经验总结关键词:软组织损伤;病理机制;斜圆形针头刃针;减压中图分类号: R651.1+文献标识码:B本人自1994年学习针刀,一直用针刀治疗软组织损伤性疾病。两年前,一次患者要求针 刀治疗,因为没有消毒针刀,就用注射器的针头代替针刀对患者的病灶点进行治疗,竟然取得了非常满意的疗效。去年专门设计了注射器针头样针具 ——“斜圆形针头刃针”(不综合其他治疗方法)普遍用于颈、肩、臂、腰、臀、腿的疼痛疾病治疗,一般性疾病3-5次就能解除疼痛,而针的直 径降到0.5cm,疗效依然,治疗时不打麻药,患者也能欣然接受。自2005年至2007年我们采用“斜圆形针头的刃针”(不配合其他治疗 )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引起的颈、肩、臂、腰、臀、腿疼痛的患者近千例,取得非常满意的疗效,无一例事故出现。现将单用本针具治疗“腰椎间盘 突出症”的100例患者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00例中男67例,女33例;年龄17-68 岁;左侧60例,右侧36例,双侧4例,病史1d-15d,平均8.5d;有扭伤史15例,慢性劳损85例。1.2症状:腰伴腿 痛65例,单纯腿痛35例,疼痛达小腿者86例,未达者14例。1.3体征: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者80例,余阴。1.4 影像检查:所有病例都有CT助诊,不同程度的腰间盘膨出或突出。1.5诊断标准:以《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为准,排除合 并肿瘤、结核、强直性脊柱炎及其他严重内脏疾病。2治疗方法2.1用“斜圆形刃针”针刺,直径0.5cm。2.2 治疗点:①腰部、棘旁、横突尖及间、髂韧带、髂缘;②臀部骶缘、梨状肌、臀中;小肌、髂胫束、坐骨结节;③股骨内外髁、内收肌支点。 2.3针刺方法:①确定治疗点:用龙胆紫标记。②不需带手套及辅消毒巾,用棉签到粘碘伏在治疗点消毒2cm范围两遍。③在治疗点点刺 ,如有条索状需斜刺3针左右,如感觉滞涩紧张范围大需散刺5针左右。无需做加压分离,因本针具针头尖而不锐,所以针刺时神经血管自然逃逸或 滑过不会造成神经血管的损伤,但不可在针灸禁忌区域针刺。④隔日1次,1次为1疗程,3-5次。3治疗结果3.1疗效评 价: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分为治愈;疼痛消失,功能恢复;好转:疼痛减轻,活动功能基本恢复,劳累后自觉疼痛不适;未愈:疼痛无明 显减轻,活动受限。3.2疗效评定结果:本组100例,结果治愈86例,占86%;好转11例,占11%;未愈3例,占3%,总 有效率97%。在近两年的临床治疗中,本人一直在思考本针具的治疗原理,是“无菌性炎症”的病理机制,还是“粘连、瘢痕、挛缩、 堵塞”的病理因素,近来又对网络上“宣柳”之争认真分析,我认为两者都不能诠释本针具的治疗原理。一、如果依从宣老的无菌性炎症,本针 具只在压痛的病灶点(也就是针刀的治疗点)针刺,并没有行密集型针刺,更没有用艾条温热,应该不能解除无菌性的病理改变。二、如果按照朱 汉章老师提出的“粘连、瘢痕、挛缩、堵塞”。因本针具不能行切割、剥离针法,只能在病灶点行点刺,线刺和散刺,无法直接解除此四种病理因素 。三、宣老认为疼痛只有无菌性炎症刺激神经末梢才能产生,机械性压迫只能出现麻木或麻痹。但我们通过两年来的治疗经验,以及几百例的临 床治疗总结。“斜圆形针头刃针”能取得97%的总有效率和84%的治愈率,说明它确实是针对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有效治疗针具,但它对慢性软组 织的作用不同于针刀也不同于银质针,我们认为它只能起到减压、减张的作用。四、我曾经做过一个试验。将三个气球吹到同样大小,分别用0. 5mm的针刀、针灸针、本针具同时针刺,试验结果:针刀所刺气球放气最快,其次是本针具,而针灸针所刺的气球放气一会儿就停止放气,一直保 持充盈状态。本试验说明:针刀的作用就是切割、减压是自然;而针灸针只能起到对物质结构的挤压效果;而本针具对物质结构有一定程度离断作用 ,所以减压效果好,同样,本针具作用于人体时对皮肤、皮下组织、浅、深筋膜及骨骼附着处的韧带、肌肉都有一定程度的离断,达到良好的减压、 减张效果。本针具有良好的减压、减张效果,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又非常有效,因此,我们认为筋膜间室内高压才是慢性软组织损伤的主要病理机制 。五、人体筋膜不只是浅、筋膜,在肌纤维间存在细微的筋膜结构,其间就有细小的神经通过,筋膜间室高压将会压迫或牵拉神经产生疼痛,引发 肌痉挛,进而出现软组织的损害、脊柱畸形。正如董福慧老师在《皮神经卡压综合症》一书中所论“各种因素引起的筋膜间室内压力增高,如炎性渗 出,肌肉痉挛或筋膜挛缩,这种压力在引起肌肉发生缺血性挛缩之前就对各种神经末梢产生了病理性刺激,筋膜表面张力的增高和筋膜间室内压的增 高均可对分布于其表面或穿过其间的皮神经产生牵拉或压迫。我们通过这样一种假设来理解筋膜间室内高压造成的皮神经卡压:致密的筋膜表面形成 了一个封闭的系统,好像充满水或空气的气球,各种感觉神经纤维的末梢分布在这个气球的表面,当气球内的气体或液体增多,压力增大时,气球的 体积增大,表面张力也随之增大,分布在其表面的神经纤维末梢也被动受拉,产生了各种疼痛及感受异常。……目前,这种软组织张力性皮神经卡 压已经成为慢性劳损性疾病产生疼痛的主要病因。”我认为此理论不只适用于皮神经卡压,对局部慢性软组织损伤也同样适用。本针具在刺激病灶点 时,实际上对筋膜间室内高压的病变组织起到减压、减张的作用,压力和张力减除,局部软组织的末梢神经的卡压及牵拉也相应减除,疼痛自然消失 。通过近两年的临床实践,我认为慢性软组织损伤的主要病理机制就是筋膜间室内高压,而非“无菌性炎症”也不是“粘连、瘢痕、挛缩、堵塞”。 “无菌性炎症”只能是引起筋膜间室内高压的诸多因素之一,而“粘连、瘢痕、挛缩、堵塞”也只能是筋膜间室内高压的后期发展结果。综上所 述,本人认为慢性软组织的主要病理机制是筋膜间室内高压,解除了病变部位的筋膜间室内高压,就解除了神经末梢的卡压,神经卡压消失,其所支 配的肌肉、韧带筋膜的痉挛自然解除,疼痛消失,肌痉挛所造成的机体的各种病变特有征象自然恢复正常,反之,如果治疗不当,病情进一步恶化, 病变部位的组织发生病理变化,出现肌肉、筋膜、韧带的增生、肥厚、形成粘连、瘢痕、挛缩的后果。此时治疗就困难复杂了,就不是减压减张的问题了。具体简表如下:明确主要病理机制,对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医生在治疗才能有清晰的治疗意图、减少治疗时的盲目性,保障医生正确有效地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疾病。参考文献[1]朱汉章,针刀医学原理[M][2]宣蛰人,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M][3]董福慧,神经卡压综合症[M]疼痛病中医快速诊治与保健手册暨斜圆针疗法新技术这本手册是作者二十年中医疼痛病临床经验的结晶。掌握它,疼痛病的诊断简单化,治疗简单化,疗效且是快速化!拥有它,疼痛病患者自我治疗明朗化,保健明确化,而效果也是神奇化!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