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易_意示中华民族基本精神
2017-01-20 | 阅:  转:  |  分享 
  
2005年5月安阳工学院学报May2005

第2期(总第14期)JournalofAnyangInstituteofTechnologyNo.2(Gen.No.14)

3收稿日期:2004-10-20

作者简介:秦伦诗,男,哈尔滨易经科学研究所所长。

易———意示中华民族基本精神

秦伦诗

(哈尔滨易经科学研究所,哈尔滨150006)

摘要:《周易》包罗了天地万物和伦理纲常的各种道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周易》所蕴含的“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等内容,代表着中华民族奋斗拼搏、兼容并包的民族基本精神。《周易》作为一部占筮书,又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一

部奇书”。

关键词:《周易》;中华精神;卦象

中图分类号:B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28X(2005)02-0166-03

易学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科学之颠

峰,经典之经典,它是世界各民族智慧之结晶,是中

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

发展,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兴衰与存亡。传统文化的

复兴,也将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复兴。中华民族作为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

论在政治、经济还是科学文化领域里的发现、发明

和创造,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华民族取得的成

就之所以能够如此辉煌,就是因为中华民族拥有博

大精深、灿烂无比的传统文化。

翻开中华民族五千余年的历史长卷,展现出我

们伟大民族无比优秀的文明发展史和无数壮观的

可歌可泣的画面,这充分体现了我们民族的基本精

神。这个基本精神是我们民族延续发展的思想基

础和内在动力,这就是“中华精神”。这种精神,充分

体现在易学的两大命题上,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

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大传》)。

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现在儒家经典“六经”之

中。“六经”是由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

子阐述的,因而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孔子把《周易》

列为“六经”之首,认为它“广大悉备”,包罗了天地

万物和伦理纲常的各种道理,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文

化和历史,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故称之为“大

道之源”。排列在《周易》前面的乾、坤两卦,是统帅

其余62卦的总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是由乾卦和坤卦的

《象传》提出。

《象传》是儒家对《周易》的一种解释。它告诉

人们在某种特定的情况和处境下,应该抱有什么样

的态度,具备什么样的德性去处理问题。古代先哲

们认为,人生在天地之间,是天地的精华,应该与

“天地合其德”,应当体现出天地的德性和特点。天

地是自然界中两个最大的物象,天的德性是健运,

日月星辰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从不歇止而有规律

地运行。地的德性是顺从天性以博大的胸怀包容

万物,以丰富的养料哺育万物。正是由于天地的运

作,万物才获得勃发生机。所以,人们应当依照天

的刚强有为“自强不息”,依照地的兼容并包“厚德

载物”,这就是“象天法地”。

“自强不息”,就是永远努力向上,绝不停止,这

就是中华民族奋斗拼博的精神,表现出一种不向恶

势力造成的环境屈服的顽强生命力。

“厚德载物”,就是要有淳厚的德性,像大地那

样,有能够包容并养育万物那样博大的胸怀,此所

谓“有容乃大”,这正是产生中华民族具备兼容并包

精神的伟大源头。

正是因为“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的中华民

族基本精神,才使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生气勃勃,

可歌可泣,会令在后人值得骄傲和回顾的历史上,

充满了不断探索和发现,不断进步和发明,不断完

善和创新的伟大民族演变,才令中华民族在不断地

从分裂到统一的过程中,实现了从弱小到强大的文

明和进步。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涌现出很多永远值得后

人景仰和缅怀的优秀人物,他们典型地代表了中华

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和聪明才智。

·661·

例如:为了使人民衣食温饱,改善人民生存环境而

率领人民斗山治水的大禹;为了使人民顺时序、明

哲理而画八卦的伏羲;为了使人民承传记载而造文

字的先祖苍颉;为了使人民不要互相残杀而倡导仁

政的先师孔子;为了教人民广种五谷丰衣足食而尝

百草的神农氏;为了治病救人解人痛苦而著《本草

纲木》的药圣李时珍等等。也正是这些优秀人物的

存在,使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气度起到了深入教

化人民的历史作用,也使得中华民族的科学和文化

在世界上一度处于领先的地位。

《周易》从其产生到完善,加之儒家宗师孔子对

《周易》的研究和阐释,使它成为一部“齐家治国平

天下”的中华民族的奇书。《周易》是治国之策。正

是源于《周易》,使我国在长达数千年的封建社会发

展中,也曾经几度出现过盛世文明。例如,唐朝推

翻了隋朝的暴政后,一度出现了唐太宗时期的“贞

观之治”;清朝康熙和乾隆时期,都曾出现过太平盛

世。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国力强大,百姓安居,民

族团结,经济贸易和外交广泛开展使中华民族在世

界上威望日增。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有过很多磨难,也曾有过屈

辱挨打的时代,但是,中华民族从未甘心落后,从未

自暴自弃,始终坚持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努力向

上,争取独立自主,终于使自己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总结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我们可以十分清楚

地看到《周易》的现实意义,那就是使得我们的民族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篇》)精

神。

从《周易》诞生以后的数千年来,古今的诸多学

者和专家通过对《周易》的学习和研究,无论是从中

国古代哲学和现代哲学领域,还是从历法、文学和

社会制度等方面,都受到很多教益和启迪。有的学

者强调它是一部哲学书,有的强调它是一部文学作

品,有的强调它是关于在天文地理的论述,也有的

强调说它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阶级斗争史,等等……

众说纷纭。我认为,正由于如此,恰恰反映了《周

易》包罗万象,是一部奇书。

从《周易》的著作结构、用词等多方面看,应当

说它是一部占筮书,而且这部占筮书有其特殊的含

义,其价值完全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宝书。先

贤圣人们俯察天地、造符号、划八卦,借隐语把人类

社会发展的规律,巧妙地构划出来了!幸亏它是一

部占筮书,才免遭秦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周

易》对人类的贡献也就逐渐被认识。我们民族有这

部宝书,这是我们民族的自豪和骄傲,我们应该重

视它。正如外国著名的学者说:将来是“易学转变

世界”。

《周易》是以什么形式来表现出占筮书的特点

呢?古人为什么把占筮放在如此重要的地位呢?

这是当时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所决定的。他

们要“象天法地”探索规律,以求得人类和自然界的

协和。它们首先认为人是万物之灵,是天地之造

化,所以说天地和宇宙是一个整体。它们之间是互

相运动着的,而且要不断地求得平衡,这种整体动

态的平衡的思想,也就是我们古人的天人合一的思

想,这使得他们在预测自然界与自己的关系中,必

然要将自然与人类分成两大部分,即所谓的阴和

阳。所以有了这种天人观的哲学思想,特定的占筮

方法也就是与之俱来了。

我们看“占筮”这两个字:从字形上看,“占”字

乃“卜”字头,“卜”乃除人之疑。古书曰“卜乃决

疑,不疑何卜也。”“卜”的下面为“口”字,传说乃是

摇卦用的卦筒。再看“筮”字,“筮”为竹字头,也就

是古时占卜用的蓍草。古人用它的茎占卜,很有灵

性。竹字的下面坐个巫字似乎像竹筒。从“巫”字

形来看,中间“工”字一边一个“卜”字。古彖字的

巫字则更加形象。

《周易》的内容,主要分为经、传两大部分。经

是由文字和符号两方面组成,传的部分是由孔子解

释经的部分中的十篇文章,即系辞(上、下)、象(上、

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十大传统称为十翼组

成。

到此,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先哲把这一客观世界

描绘成二个部分,以后又展现出四种排列,再则加

了一阴一阳后化为八种形态,赋于八种情理。这些

充分体现了古人的一种朴素的辨证的宇宙观,即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由八卦再

重叠组合,这就可以得到自叠的八个卦和互叠的五

十六个卦,共计为六十四个卦,那就是八八六十四

卦。每卦由阳“-”或阴“--”六个爻组成,共384

个爻数。这种方法表现出来的哲理,和老子“道生

·761·

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世界观相吻合。

古人通过占卜时变化无穷的卦变和爻变,将千变万

化的万物反映在六十四卦的变化之中。

几千年来的实践证明,用阴阳之道的理论所产

生出来穹天理、顺天命的道理,简单而朴实。我们

中华民族的后代子孙,一定要探索、继承、发扬这门

宝贵的文化遗产。

《周易》作为占筮工具被人们认识以后,人们不

可避免地用它的哲理,以及其它的表现形式,来探

求万事万物的变化。例在《周易》的基础上派生出

来纳甲筮法,即在一个卦的两边分别装上十二地支

和六亲来判断某个具体事物的吉凶趋势;有的从研

究天象中,又发现了以一个人的出生年、月、日、时

的天干、地支八字(四柱)可以判断一个人一生中的

福和祸,这叫子平八字,或是将天干、地支、八卦换

算成二十四山向,来判断阴阳吉凶这叫“风水学”;

有的按五行生克制化从一个人姓名中分析出吉凶

祸福;还有一些如制造一个命盘推测运气,叫做紫

微斗数,排出方向八门的叫做奇门遁甲;另有直接

从外貌判断出人的云奇叫做相学等等。这些学说

自成一体,又能经起实践推敲和验证,渐渐地就形

成了一种有自己个性和特色,自成一门体系的学

说,我们称它为“中华民族文化中的数术类”。

综上所述,要学好《周易》这部博大精深的著

作,只有开始就要明白先贤古贤古圣的哲理,掌握

其学习方法,然后在社会中不断实践,才能有所收

获。社会在变化,天道也在变化,当前摆在我们面

前的工作,就是怎么批判地吸收这些数术类的文化

遗产,那只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去粗取精,去伪

存真,为全人类造福。让《周易》这门传统文化中的

明珠永放异彩。

YijingScience,theBasicSpiritsoftheChineseNation

QINLun-shi

(HaerbinInstituteofYijingScience,Haerbin150006,China)

Abstract:TheBookofChangesincludesallkindsofreasonsaboutuniversalthings,andisthequintessenceofthetraditionalcultureof

theChinesenation.Somecontentsofthebookreflectthebasicspirits,tostruggleandgoalloutandembraceall,oftheChinesena2

tion.

KeyWords:TheBookofChanges;spiritsoftheChinesenation;divinatorysymbols

(责任编辑陈丽娟)

·861·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