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知识管理——21世纪的管理新风潮(PPT+76页
2017-01-21 | 阅:  转:  |  分享 
  
本章大綱第一節前言:知識管理——21世紀的管理新風潮第二節知識的主要意涵第三節知識的主要分類架構第四節知識的階層性:資料、資
訊、知識與智慧第五節知識管理的主要意涵與原因第六節組織在知識管理上存在的問題與危機第七節知識管理的主要目的與困難前言
:知識管理——21世紀的管理新風潮近年來不同的組織管理風潮知識管理策略的基本假設與邏輯知識管理的發展現況近年來不同的組織管
理風潮從20世紀後半期以後,在組織管理的領域內,出現了幾個重要的管理改革風潮,例如全面品質管理(TotalQualityM
anagement,TQM)、企業流程再造(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BPR)、波特的五力
分析(FiveForceAnalysis)、學習型組織(LearningOrganization)、組織精簡(Downsiz
ing)、顧客關係管理(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CRM)、平衡計分卡(Balanced
Scorecard,BSC)及六個標準差(SixSigma)等。知識管理策略的基本假設與邏輯知識管理的基本假設與邏輯組
織是由「人」所組成的,並由「人」來經營運作,「組織」只是一個抽象的名詞,本身並無經營的知識與能力。組織運作的好壞完全要視人的能力
表現而定,唯有靠員工優秀的策略、管理、決策執行、問題解決能力,才會有高績效的成功組織。「人」的能力與工作績效,主要靠其是否有優秀
的知識(Know-what、Know-why、Know-how)而定。圖1-1個人的知識能力與群組組織的績效知識管理策略的基
本假設與邏輯(續)知識管理實施的一些基本思考知識管理不是組織成功的「充分條件」知識管理在21世紀是組織成功的「必要條件」知
識管理的實施是個權變(Contingency)的思考,沒有絕對標準、最好的範本知識管理不可能單獨成功,要配合其他組織結構條件全
球化知識管理投資的成長情況圖1-2知識管理建置的調查圖知識的主要意涵知識儲存在「人類心智」中,要瞭解知識的定義與本質前,
必須先瞭解人類如何吸收、篩選、儲存及學習「知識」,亦即須先瞭解人類「心智模式」的運作。圖1-3人類資訊/知識的處理流程圖心智
模式主要的組成分子假設例如每個人對於政治、社會、經濟、市場、顧客的一些基本假設(Assumption),都不一定相同。因果關
係架構是指人類對於某個事件中各個因素間相互關係的認知模式。人類對於因果關係架構的認知,會產生下列三種指導作用:解釋能力預測能
力控制能力心智模式主要的組成分子(續)判斷是指人類對於一些現象的瞭解、比較與詮釋後,據此可以形成自己的意見與看法,並決定執
行的行為以制定決策的一種能力。經驗是指人類在累積過去參與、觀察或經歷的一些事件後,所得到的一些瞭解與認知,會透過過去經歷與現在
的情境相連結比對,來指導決策與行為。心智模式主要的組成分子(續1)經驗法則是指一些未經科學、邏輯驗證,或無法驗證但卻大都能有
效地達到「相當好」結果的一些程序、方法與法則。價值觀與規範是指人類在面臨抉擇時,會認為哪些目標、結果或價值對其人生而言,是最重
要的而願意執行的一個價值體系。信念指人類對於某些事情的發生、存在或價值具有完全、絕對的信心。知識的主要定義由於知識是一個非
常廣泛、複雜、抽象甚至模糊的概念,不同的人可以用不同的角度來定義。Wiig(1993)知識包括一些事實(Truth)、信念、
觀點(Perspective)、觀念(Concept)、判斷(Judgement)、期望(Expectation)、方法論(Met
hodology)與實用知識(Know-how)等。此觀點較強調知識在心智模式內的組成分子。知識的主要定義(續)Beckman
(1997)知識是人類對資料及資訊的一種邏輯推理(Reason-ing),其可以提升人類的工作、決策、問題及解決學習的績效。此觀
點較強調知識的形成過程及其指導決策與行為的用途。Spek&Spijkervet(1997)知識包括一切人類認為是正確而且真
實的洞察力(Insight)、經驗與程序等,可以用來指導人類的思考、行為與溝通。此觀點較強調知識的篩選、驗證、認定過程(被證實為正
確及真實)與運用。知識的主要定義(續1)韋伯字典(Webster)知識是「存在於人類心智的一些事實及原則,必須是經過人類心智
的認知與學習而獲得,是一種對事實的瞭解、一種知覺、一種熟稔的程度」。此觀點強調知識的型態與形成過程(經過人類心智模式的認知與學習)
。Davenport&Prusak(1998)對知識的定義重點如下:知識的型態:知識是一個流動、動態的混合體,隨時隨著
刺激與學習而改變更新。知識的主要定義(續2)組成分子:組成分子包括經驗、價值觀、情境資訊(ContextualInforma
tion)與專業洞察力(ExpertInsight)。主要功能:其能提供一個參考架構來評估與整合新刺激所產生的資訊與經驗,形成
新的架構(學習)並可指導決策與行為。儲存主體:其由知者(Knower)的心智產生並且利用,在組織內不僅存在於文件與知識庫中,也存
在於例行的工作、流程、實務與文化中。此觀點較上述幾個定義更為完整,整合了知識的型態、組成分子、主要作用、儲存的主體等角度。表1-
2知識的主要特色表1-2知識的主要特色(續)表1-2知識的主要特色(續1)知識的主要分類架構抽象程度:理論知識v
s.實務知識可呈現的程度:內隱知識vs.外顯知識儲存的單位:員工個人知識vs.組織知識對現象的瞭解及利用的目的之角度來區分
表1-3知識的分類架構表1-3知識的分類架構(續)抽象程度:理論知識vs.實務知識理論知識:是指利用科學、客觀的方法來
蒐集資料證據,並加以歸納、分析及驗證後,所得到的一種概念性(Conceptual)的知識。如經濟學的供需理論等。實務知識:是指個
人經由對某一特定事件、工作上的實際經歷,由實做中學習到的一些工作上的Know-how、經驗法則、教訓、因果關係等,一種抽象化程度較
低(亦即沒有歸納成幾個簡單少數的概念)、詳細、複雜、內隱的知識。圖1-4理論知識與實務知識互動圖抽象程度:理論知識vs.實務
知識(續)歸納:是指知識工作者對於非常複雜、詳細、大量的實務資料,經「分類」及「歸納」出重要的概念,再簡化成幾個抽象程度較高的重
要因素,並描述及定義出其間的因果關係,而形成一個理論模式的過程。演繹:是指利用既存理論模式內的因果關係來作推斷、預測一個事件的因
果關係。至於理論知識與實務知識的特性與差別則亦可由表1-4來作分析。表1-4理論知識與實務知識的區別表1-4理論知識與實
務知識的區別(續)抽象程度:理論知識vs.實務知識(續1)兩者的互補與整合理論知識能演繹及指導實務知識,而實務知識則能利用歸
納或驗證以形成理論。同時運用比任一單方面的運用更有效。實務必須與理論模式整合對應、互相印證,有助於能夠更深入地瞭解知識。實務
知識較為生動(Vivid),但由於未經過驗證,可能無法適用於未來或其他情境,從理論模式中學習,往往比自行摸索更有效果。可呈現的程
度:內隱知識vs.外顯知識Polani的分類外顯知識:是指「可用文字、數字、圖形或其他象徵物(Symbol)清楚表達(如手冊、
書本、程式)的知識,即可定義、可擷取的知識,而且溝通容易。」內隱知識:是指「高度個人化,難以正式化,只可意會不能言傳,而且深植在
個人的經驗、判斷、聯想、創意、潛意識之心智模式內的知識。」可呈現的程度:內隱知識vs.外顯知識(續)Alavi&Leidn
er的分類認知的內隱:是指儲存在人類的心智模式內,難以外化表達的一些抽象觀念、判斷、直覺。技巧型內隱:是指要透過身體力行,不斷
地練習與訓練地由「實做中學習」,才能獲得的技能。表1-5內隱與外顯知識主要的特性差異表1-5內隱與外顯知識主要的特性差異(
續)圖1-5內隱與外顯知識的光譜示意圖儲存的單位:員工個人知識vs.組織知識Leonard-Barton(1995)的分
類員工個人知識:是指員工自己的知識,包含技能、經驗、習慣等,屬於員工可以帶走的東西。組織知識(內含於組織實體系統的知識):例如
組織內優秀的作業流程、資訊系統等,此為員工個人所無法帶走的知識。儲存的單位:員工個人知識vs.組織知識(續)Collins&
Blackler的分類內含於員工的觀念型知識(EmbrainedKnowledge)指內含於員工心智模式內的一些知覺能力、
概念性知識(ConceptualKnowledge)等。內含於員工的經驗型知識(EmbodiedKnowledge)也是屬
於員工的,主要是要透過「實做中學習」(LearningbyDoing)的訓練及練習來獲取。內含於組織文化的知識(Encult
uredKnowledge)日積月累所形成的組織文化、共識和價值觀,這些是組織員工帶不走並內含在組織裡。儲存的單位:員工個人
知識vs.組織知識(續1)內含於組織運作的知識(EmbeddedKnowledge)主要是指內含於組織例行作業流程內之分工、
協調與合作的知識,例如有效率的生產線、服務、IT架構。這種知識是經由組織不斷地學習、改進,所形成的集體知識。可編碼的知識(Enc
odedKnowledge)亦即可利用文字、符號等而寫出的知識。對現象的瞭解及利用的目的之角度來區分描述性的知識(Decl
arativeKnowledge)是指Know-what而言,即瞭解事件的概念、組成與結構的知識。程序性的知識(Proce
duralKnowledge)是指Know-how而言,即瞭解事件的執行程序、步驟、方法的知識。因果性的知識(Causal
Knowledge)是指Know-why而言,即瞭解事件發生的前因、後果等關係的知識。對現象的瞭解及利用的目的之角度來區分
(續)情境性的知識(ProceduralKnowledge)是指Know-when而言,即瞭解事件與背景或不同事件間互動關係
的知識。關係性的知識(RelationalKnowledge)是指Know-with而言,即瞭解事件與其他重要因素間關係的知
識。知識的階層性:資料、資訊、知識與智慧資料、資訊與知識的差別知識的階層性知識運用程度與價值貢獻的方格圖資料、資訊與知識
的差別資料是指對客觀事實或人、事、時、地、物的紀錄。資訊是指經過處理(如彙整、分類等)的資料,例如企業內部的許多日報表、月
報表、財務分析表等皆屬之,其資訊雖有潛力「改變使用者的行為」,但本身是客觀、被動、不具行動力的一種素材。資料、資訊與知識的差別(
續)知識是指資訊透過使用者心智模式的詮釋、思考、歸納等處理過程後,所產生一種能直接採取行動的能力。資訊與知識的主要區別如表1-
6所示。表1-6資訊與知識的主要區別表1-6資訊與知識的主要區別(續)表1-6資訊與知識的主要區別(續1)知識
的階層性知識偏向解決特定問題的法則、方法與程序等「外顯」的、操作性的知識;然而,智慧則偏向較為「內隱」、直覺的判斷,具有較知識更
深、更廣、更穩定的特性。例如心智模式內的價植觀、規範與信念等。圖1-6資料、資訊、知識與智慧的加值與階層性圖1-6資料、資
訊、知識與智慧的加值與階層性(續)圖1-7資料、資訊、知識與智慧的價值與內隱及獲取的困難程度知識運用程度與價值貢獻的方格圖
組織知識管理的終極目的在於:組織(或跨組織的策略聯盟)能具備高度的智慧,以快速有效地反應環境的各種變化,並精確地發現及掌握契機。
不同組織知識管理的成效可由圖1-8的方格圖來檢定。個人的資訊處理(A)群組的知識處理(B)組織的知識處理(C)跨組織價值網
路(ValueNetwork)的聯盟與智慧(D)圖1-8組織知識運用程度與價值貢獻的方格圖知識管理的主要意涵與原因知識
管理的定義Petrash(1996)認為知識管理是將適當的知識(RightKnowledge)在適當的時間(RightT
ime),給適當的人(RightPerson),使其能作出最佳的決策(BestDecision)。Wiig(1997)認
為知識管理是指組織有系統、明確地對其知識資產進行充分地探索(Explore)與運用(Exploit),以提升組織內知識相關工作的績
效,並達到報酬的極大化。知識管理的主要意涵與原因(續)Beckman(1997)認為知識管理是組織利用正式的管道獲取有用的
經驗、知識與專業能力,使其能幫組織創造新能力、提升績效、促進研發與強化顧客的價值。此定義強調知識管理的管理標的及對組織的目的。本
文作者對知識管理定義為:「組織為了提升存活能力與競爭優勢,對於存在組織內外部的個人、群組或團體內有價值的知識,進行有系統地定義、獲
取、儲存、分享移轉、利用與評估等工作謂之。」由這個定義可以瞭解到組織知識管理的標的、主要活動及目的。知識管理的促進力量、背景與
原因外部環境的壓力全球化、快訴、動態、激烈的市場競爭21世紀將是一個由知識掛帥的知識經濟體系圖1-921世紀外部環境的
變化知識管理的促進力量、背景與原因(續)競爭存活的需求知識的利用,以產生競爭上的差異化,並使對手難以模仿傳統的設備由於是較
明確的實體資產,加上全球化的結果,組織幾乎垂手可得,因此這部分較容易被對手所模仿。知識本身晦暗不明,深植於企業文化、領導與管理制
度之中,而難以瞭解與模仿。知識管理的促進力量、背景與原因(續1)有形資產就好像廚師在做菜時所需要的素材,差異之處就在廚師綜合選
用素材的「知識」不同。知識會影響企業契機之掌握、回應速度、產品上市時間等最重要的存活能力企業知識管理的績效最直接影響的企業績效
包括創新能力、掌握商機能力等。知識管理的促進力量、背景與原因(續2)在知識的本質與價值的經濟觀點方面知識利用的報酬率遞增知
識是企業日形重要智慧資本(IntellectualCapital)與無形資產(IntangibleAsset)的主要促進(En
abler)力量,且企業的價值大都是靠無形資產的貢獻,如圖1-10所示。圖1-10知識、智慧資本與企業價值表1-7組織知識
管理的主要問題表1-7組織知識管理的主要問題(續)表1-7組織知識管理的主要問題(續1)組織的缺乏知識面與知識管理的功能
組織缺乏相關知識的主要原因有下列四項:不確定性(Uncertainty):組織因為缺乏足夠的資訊或知識,而對於問題如何解決產生
不確定性。複雜性(Complexity):接收過多的資訊/知識,無法簡化、歸納成簡單有用的行為指導原則,例如資訊/知識超載(Ov
erload)使得員工由於獲取過多相關、重疊、矛盾、不一致的知識,反而更迷惑。模糊性:資訊的意義無法被解讀或認知時,模糊性因而產
生。組織的缺乏知識面與知識管理的功能(續)模稜兩可性(Equivocally):當對不同知識來源的詮釋產生相互矛盾或衝突時,則
會產生模稜兩可的情況,讓人無所適從。表1-8組織缺乏相關知識的類型、原因與後果及知識管理的重點組織知識管理的主要目的知識管
理目的的層次架構第一層目的:有效的知識管理過程利用知識管理,有效地促進組織內外重要知識的蒐集、創造、儲存、分享與移轉等效率(E
fficiency)。第二層目的:有效的知識資源利用知識的利用(KnowledgeExploitation)知識的探索(K
nowledgeExploration)組織知識管理的主要目的(續)第三層目的:對個人工作、流程、決策績效的支援支援及提升
員工個人與群組在工作、決策、問題定義與解決的能力。支援組織作業流程與學習文化利用知識支援組織各作業流程效率:亦即「正確處理事
情的方法」(DotheThingRight(Best))效能(Effective):「做正確的事情」(DotheRig
htThing)組織知識管理的主要目的(續1)創新(Innovative):「做創新的事情」(DotheNewThin
g)促進組織學習的文化第四層的目的:對產出(Output)品質的支援利用知識提升產品/服務的內容與品質。利用知識加速產品/
服務上市的時間。利用知識精確掌握市場變化與顧客的需求。利用知識快速反應產品需求的變化。組織知識管理的主要目的(續2)第五層
的目的:對競爭優勢力的支援利用知識形成及強化難以模仿的核心能力。利用知識形成及強化組織掌握商機的能力。利用知識提升快速反應環
境變化的能力。利用知識來提升打擊競爭對手。第六層的目的:支援組織終極獲利圖1-13組織知識管理目的的層次架構圖組織管理知
識的主要困難知識的內隱性員工沒有動機貢獻自己的知識作分享知識的投資效益難衡量知識複雜且生命週期較短IT難支援儲存的忽視
本章總結組織由個人所組成,個人的能力受其擁有知識多寡的影響,因此知識是影響組織經營績效的最重要與根本的資源。知識管理(KM)
是21世紀組織經營成功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還必須依賴其他條件的配合。知識管理是個權變的觀念,只有最適合的知識管理策略,並
沒有所謂最佳的知識管理策略。人類的心智模式內儲存了個人的假設、因果關係架構、判斷、經驗、經驗法則、價值觀與規範、信念,其主導人類
對外來刺激的反應與行動。本章總結(續)知識具有隱性、行動導向、動態、主觀獨特、可複製再利用、不會磨損、力量、不完全競爭與無限延
展性等特色。知識依抽象程度,可分為理論知識與實務知識:前者是由歸納所產生的通則,可以推演且其適用範圍較廣;後者由「實做中學習」,
是指適用特定背景,屬內隱且不容易表達及移轉的知識而言。本章總結(續1)知識依可呈現程度,分為外顯知識與內隱知識:前者可訴諸文字
、圖形、手冊等,而清楚定義與擷取;後者深植在個人的心智模式內的直覺、聯想與判斷,且為難以表達的知識而言。若將兩者形成一個光譜,則可
以涵括許多不同的知識。知識依儲存的單位來分,可分為員工個人知識與組織知識:前者為員工個人所擁有的技能、經驗,是員工可以帶走的部分
;後者為內植於組織作業流程或文化內的集體知識,為員工無法帶走的部分。本章總結(續2)知識的階層性為資料、資訊、知識與智慧,後者
皆為前者的加值所形成,愈為後者的內隱程度愈高,而在獲取上亦愈困難,但價值也愈大。知識管理是組織為了存活,而對存在於內外部的重要知
識進行系統化的定義、獲取、創造、分享移轉、利用與評估的工作謂之。知識管理主要任務為解決組織缺乏知識的現象,包括解決不確定性、複雜
性、模糊性與模稜兩可性。本章總結(續3)知識管理的目的可分為六個層次架構:(1)有效的知識管理過程;(2)有效的知識資源利用;
(3)對個人工作、流程、決策績效的支援;(4)對產出品質的支援;(5)對競爭優勢力的支援;(6)支援組織終極獲利。沒有效率的經營
模式與流程仍然繼續運用既存的流程、經驗法則、知識、技能已過時,且沒有人去更新缺乏學習知識管理要解決的問題問題徵兆問題協
調整合知識的矛盾,雙方產生衝突、不合作模稜兩可性溝通與分享知識的忽視與誤解,雙方無法交流分享模糊性過濾、篩選、整合知
識超載太多,產生困惑無法理出方案複雜性蒐集、儲存、傳遞與分析資訊與知識缺乏,無法解決問題不確定性知識管理的重點缺乏知識
的原因與後果缺乏知識的類型知識管理的實施知識有效地蒐集、創造、儲存、分享、移轉提升知識的利用與知識的探索提升個人、群組、
組織的工作績效提升產品/服務提供的有效性第一層目的:有效的知識管理過程競爭優勢的達成成長、營收、市場占有率、獲利率第二
層目的:有效的知識資源利用第三層目的:對個人工作、流程、決策績效的支援第四層目的:對產出品質的支援第五層目的:對競爭
優勢力的支援第六層目的:支援組織終極獲利對於資訊的研讀、瞭解、推理與分析由實務經驗、身體力行及不斷試誤中學習、累積形成的
過程能經由編碼利用正式的文字、圖表等有系統地傳播不容易文件化、記錄、傳遞與說明正式化程度可編碼呈現、可清楚說明、較客觀直
覺、想像力、創意或技巧,無法清楚說明、相當主觀本質外顯內隱特性可有效完成結構化的工作,如工作手冊對於突發性、新問題的預
測、發現與解決、創新重要運用可利用電子文件傳送,如E-mail、FTP,不需太豐富、複雜的人際互動需要豐富的溝通媒介,例如面
對面溝通或視訊會議才能傳遞媒介需求文件、資料庫、圖表、網頁等人類的心智儲存地點外顯內隱特性內隱知識創意、聯想音
樂作曲、藝術、繪畫CEO市場景氣的預測與判斷知識武功秘笈的知識游泳的技能專案的經驗教訓的知識內科醫師診斷的經驗知識知識
管理教科書的知識ISO的程序知識PC安裝手冊外顯知識存在許多非結構化、內隱的形式為結構化、外顯的形式結構程度隨時隨地
更新、改變,較動態相對較靜態狀態人類的心智模式經由學習、訓練、模仿、經驗、資訊刺激等多種方式獲得資料依需求來彙整、分類、過
濾獲取方式知識資訊特性人類作為詮釋問題、解決問題、制定決策及判斷的依據「有潛力」改變及協助人類的分析、決策支援功能
常常存在於特定的知者(Knower)沒有存在特定的所有者所有者有行動力、可直接應用被動、無行動力行動力主觀的詮釋、瞭解
與判斷顯現客觀的事實客觀程度知識資訊特性非數據化、非結構化、較不容易支援數據化、較為容易支援IT支援可作為詮釋、
瞭解資訊的意義是知識素材之一,可經由人的思考而刺激知識的產生相對關係知識資訊特性客觀事實與物件的紀錄彙整、篩選、分
類、計算加值過的資料,對使用者有意義、有改變使用者認知的潛力分析推理抽象化詮釋關係連結資料資訊加值加值
有行動力可馬上運用的一些模式、法則、程序能睿智及有效地整合、選擇與利用各種不同知識的內隱能力直覺、領悟信念價值觀
知識智慧加值價值內隱及獲取的困難程度資料資訊知識智慧ABCD智慧知識資訊資料個人群組
組織跨組織競爭與需求程度1970198019902000(年)產品品質產品多樣化服務需求行銷通路回應市場時
間產品再購率產品訂貨量產品生命週期知識分類企業潛力內隱知識外顯知識=Nonaka員工的觀念型知識員工的經驗
型知識內含於組織文化的知識內含於組織運作的知識可編碼的知識Blackler人力資本顧客資本組織資本智慧資本
有形資產無形資產財務性資產企業價值相同工作,每次績效都不同知識只單獨存在某處,別人無從得知常常重蹈覆轍員工無法
及時找到已存在的重要知識學到了經驗,但沒有分享沒有從失敗中學得教訓,失敗後馬上遺忘優秀的個人專業能力沒有分享知識傳播的失敗
重複投資開發已存在的知識所產生的浪費組織無法明確瞭解內部存在哪些知識知識定義的失敗知識管理要解決的問題問題徵兆問題愈
好的知識愈不流傳員工為了工作安全感與升遷,不願分享知識協同合作只做表面而已知識的囤積重要內隱知識只掌握在幾個關鍵員工身上,
很容易喪失重要能力流失甚至流向對手因員工的離職而流失了重要的顧客、夥伴關係、最佳實務甚至利潤某些核心員工的流失損害了組織的整
合能力內隱知識的流失知識管理要解決的問題問題徵兆問題知識管理林東清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製作来自w
ww.3722.cn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知識管理林東清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製作来自www.3722.c
n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知識能力動機機會個人工作績效群組與組織績效$11,630$8,615$5,678$3,
561$2,037總數1,4561,034681427244內部資源970689454285163基礎
訓練1,3041,292843549330軟體$7,900$5,600$3,700$2,300$1,300
服務2003年2002年2001年2000年1999年(單位:佰萬美元)30%13%15%1%38%5%
40%35%30%25%20%15%10%0%已建置建置中評估中未考慮不考慮知覺篩選比對辨認決策
反應執行心智模式(長期記憶)經驗的回饋指導互動指導外界刺激知識隨著人類心智模式不斷地學習並隨時修正知識是動態的(
Dynamic)知識能直接指導人類的行動,有行動的知識才有價值知識是行動導向的(Action-oriented)知識儲存在
個人心智模式內,大都是隱性的,很難定義,亦難以模仿知識是隱性的(Tacit)說明知識的特色知識運用及分享的人再多,其價值亦
不會因此而減損知識不會磨損(Irreducible)透過適當的程序,好的知識可以經由複製移轉到其他的場所再利用知識可以複製再利用(ReplicableandReusable)同樣的現象,每個人的詮釋及瞭解都不會完全一樣知識是主觀獨特的(SubjectiveandUnique)說明知識的特色知識透過不斷地學習、交流及綜效的產生,可無限地延展,潛力無窮知識有無限延展性(Extension)由於知識的品質具差異性,所以不是「產品無差異性」的完全競爭市場知識是不完全競爭(ImperfectCompetition)有知識與能力,就具有主導資源、影響他人的力量知識就是力量(Power)說明知識的特色員工個人知識vs.組織知識儲存的單位內隱知識vs.外顯知識認知內隱技巧內隱可呈現的程度理論知識(TheoreticalKnowledge)vs.實務知識(PracticalKnowledge)抽象程度知識的類別分類準則描述性知識:Know-what程序性知識:Know-how因果性知識:Know-why情境性知識:Know-when關係性知識:Know-with現象的瞭解及利用的目的知識的類別分類準則理論知識實務知識歸納演繹抽象程度低,由許多工作細節、事件、感覺、過程、資料所組成抽象程度高、簡化、易瞭解記憶抽象程度適用在特定的背景下適用範圍大、可推演的通則適用範圍由實做中學習由許多案例歸納後,再由個人邏輯推演而成獲取方式內隱知識外顯知識可擷取性實務知識理論知識特性這部分的知識沒經過其他案例的驗證,只適用於本案例理論經過驗證、客觀且科學驗證性相當複雜、不容易表達與移轉容易瞭解、分享、移轉移轉性實務知識理論知識特性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