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周易_时代的四重世界认知模式及其沟通
2017-01-21 | 阅:  转:  |  分享 
  
《周易》时代的四重世界认知模式及其沟通X

□兰甲云陈戍国

一、四重世界的认知模式

《周易》经文大体成书于殷末西周之初,十翼则

大体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周易》本为卜筮之书,

与巫术有源远流长的复杂关系。《周易》是古人用来

处理天神、地祀、人鬼与人四者之间的变化沟通关系

的重要经典之一。

汉代的著名象数派易学家京房早就认识到《周

易》是处理天神、地祗、人鬼与人之间的经典,《京氏

易传》卷下云:“孔子曰:一世二世为地易,三世四世

为人易,五世六世为天易,游魂、归魂为鬼易”。京氏

认识到《周易》包含天、地、人、鬼四重世界,殊为难

得。

《周易》首乾卦,乾为天,次为坤卦,坤为地,可

见,《周易》十分重视天地之地位。《周易》每卦为六

爻,一二爻为地位,三四爻为人位,五六爻为天位。

其中地位之六二或九二为中位,占断语大多吉利,天

位之九五、六五为中位,占断语几乎皆为吉或利。而

人位之三、四两爻,远比不上天地位之二、五两爻。

我们考虑《周易》经文爻辞之吉凶,即可得出这个结

论。《系辞传》的作者亦早已认识到了这一点,其辞

曰:“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

惧,近也。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

也。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

也。其柔危,其刚胜邪?”《系辞传》认为地位之二爻

多誉,天位之五爻多功,而人位之四爻多惧,人位之

三爻多凶。总之,人位之三四两爻,不是多惧即是多

凶。

《周易》以阴阳为基础构建其体系,《庄子》曰:

“易以道阴阳”。《系辞传》亦曰:“一阴一阳之谓道。

在阴阳基础之上构建的“道”与天地之道是一致的不

违背的,即《系辞传》所谓“易与天地准”。明白易道

就能明白“幽明之故”,知道“死生之说”,并清楚“鬼

神之情状”。《系辞传》的作者认为易道与幽明、精

气、游魂、鬼神有密切关系,经文里也有与鬼神有关

的爻辞,如《巽》卦九二曰:“巽在床下,用史巫纷若,

吉”。其史巫之人,即通鬼神之人。《困》卦九五曰:

“劓刖,困于赤绂,乃徐有说,利用祭祀”。《周礼正

义》认为:“天神为祀,地祗为祭,人鬼为亨”。那么,

《困》卦九五的祭祀,即为举行祀天神祭地祗的礼典。

《困》卦之九二曰:“困于酒食,朱绂方来,利用享祀。

征凶,无咎”。“享”即享人鬼,祀即祀天神。此处之

“利用享祀”,即祭祀先祖先公等祖先神人鬼。《周易

学说》引李士珍解释此爻辞说:“坎为饮食,为鬼神,

兑为巫象,两卦卦象合而言之,即为巫觋祭祀鬼神之

象。”《睽》卦上九爻曰:“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

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这

一爻提到装载了一车鬼,此鬼即为人鬼。《彖》、《象》

传中亦有上帝、神的概念。如《观》卦《彖》辞说:“观

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

矣”。《豫》卦《象》辞说:“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

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由《周易》卦爻辞、十翼和其他可以反映这个时

代的史料可知:《周易》时代的世界具有四重性,或者

说有四重世界。一重为天界,或称天象界,其主宰者

为天神。当然,昊天上帝为最高天神之主宰,其他天

神还有日、月、星、辰等天神,司中、司命、风师、雨师

等天神,《楚辞》中还细分为大司命、少司命、云中君、

东君、东皇太一等天神。二重为地界,或称地理界,

其主宰者为地祗,社为土之神,稷为谷之神,五岳皆

有山神,河有河伯之神,其余诸山、林、川、泽皆有所

掌之地祗。三重为鬼界,即为人鬼之界。凡已故逝

去的亲人、祖先、先王先公、先贤先圣,皆为人鬼。四

重为人界。古人认为人有精气、游魂、体魄等。人死

之后,魂上升于天,可为神;魄下降于地,可为鬼。鬼

者归也,魄归于地也。

21

X作者简介:兰甲云,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博士生、副编审;

陈戍国,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湖南长沙,410082。

四重世界的认知模式是从相对于人界的生存状

态的差异悬隔而言。比如天界,包括日月星辰风雨

雷电雪霜等天象,这些天体天象有形质形象形体可

言,而上帝,即昊天上帝,是为天界之主宰,是最高之

天神,天神则不是一般的普通人可以见到的了。天

神与一般的普通人的生存状态迥异。又如地界,包

括大地、社稷、河流、山岳、川泽等等,这些地理地貌

地况皆是可以见到可以触摸的有形有质之体,而地

祗之神,包括河伯山神社神稷神之类,也同样是一般

普通民众见不到的,他们的生存状态当然与一般民

众不同。人鬼界之鬼,当然与人的生存状态不一样。

综合起来看,古人心目中的四重世界基本上具

有阴阳两面性,或者说幽明两面性,《系辞传》所谓的

“幽明”之“幽”即指晚上,幽暗的世界,冥界,阴的世

界,看不见的世界。“幽明”之“明”,指白天,光明的

世界,生界,阳的世界,看得见的世界。天界亦具阴

阳两面性,阳性一面即日月星辰之形体,阴的一面即

其主宰之神灵。地界亦具阴阳两面性,山河大地为

阳性一面,其主宰之地祗为阴性一面。人界之阳性

一面为可见之人,人界之阴性一面为不可见之灵魂。

人死后之魂魄转化为鬼,即人鬼,不可见之阴性一面

也。鬼界比较特殊,与其他天界、地界、人界不同,鬼

界只有阴性一面。

四重世界,界划森严,鬼界之鬼不能随便进入人

界或进入天界,人界之人也不能随便进入天界、地界

或鬼界。

二、四重世界的沟通媒介及其方式

在古人的四重世界的认知模式中,人界之人,力

量是微弱的、渺小的,《易经》与《易传》都已明白指

出,代表人界之三四两爻,其结果或是多惧、或是多

凶,总之是情况不太妙。而代表天界之五六两爻,六

爻虽有凶有吉,五爻为中位之爻则基本全为吉利。

地界之代表为初爻、二爻,初爻虽有吉凶,但二爻之

吉爻远远多于凶爻。由此可见,人界之人,要想去凶

就吉,避凶去吉,就要效法二五之爻的天道、地道之

中正原则行事,才会“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周易》为我们展示了《周易》时代古代人们认识

到的三才之道,即天道、地道、人道等三才之道。人

道的吉凶与天道、地道(包括鬼道)有密切的关系。

也就是说,古人认为,人界之人,与天界、地界、鬼界

等其余三界之神、祗、鬼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当然,人的生存状态、生活质量的好坏除了决定

于人本身的力量而外,还取决于老天是否风调雨顺,

大地是否发生地震、火灾、洪水、泥石流、山崩等自然

地质灾害。在远古时代,人的本身的力量有限,生产

力低下,人在大自然面前显得多么渺小而又孤独无

助,人的认识能力有限。而当时的古人们构建出了

四重世界的认识模式,认识到天神、地祗、人鬼都可

以都有能力对人类施加重大影响,带来或福或祸、或

吉或凶的难以预见的后果。

为了利益起见,古人便有沟通天神、地祗、人鬼

的十分迫切的现实需要。上古时代的巫觋便作为人

与神灵鬼怪沟通交流的媒介十分兴盛起来。上古时

代的巫风经过了三个大的阶段,有两次变化。《国语

·楚语》有一段记载上古时代巫觋之风的材料,辞曰:

“古者民神不杂,民之精爽不携二者,而又能齐肃衷

正……如此,则民神降之。在男曰觋,在女曰巫……

及少觋之衰,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不可方物。夫人

作享,家为巫史”。这一段话说,在古代(少觋氏之

前),降神的任务是那些“精爽不二”、“齐肃衷正”之

巫与觋等专职神职人员,到了少觋氏德衰之后,九黎

乱德之后,民与神相混杂,人人都可以举行祭祀,家

家都有通神之巫史。也就是说,没有了专职的神职

人员,一般百姓都可以与天神地祗人鬼等相沟通。

这当然是巫风十分昌盛,十分泛滥了。观射父认为,

古代民神不混杂、有专职的巫觋等神职人员的时代,

“民是以能有忠信,神是以能有明德,异神异业,敬而

不渎,故神降之嘉生,民以物亨,祸灾不至,求用不

匮”。神灵才会降福,祸灾才会不出。而到了九黎乱

德之后,“民匮于祀”,“民渎齐盟”,“嘉生不降”,“祸

灾存臻”,老百姓穷于祭祀,他们轻慢神灵,结果神灵

不降福,灾祸频繁发生。观射父在这里论述了上古

时代巫风演变的两个阶段,一次变化。

到了颛顼时代,他又改变了制度,“乃命南正重

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

侵渎,是谓绝地天通”。颛顼命重主管天事祭祀迎降

神灵,命黎主管地事聚会百姓,恢复少白皋氏之前的

秩序,断绝地上的民与天上的神相沟通,即所谓的

“绝地天通”。当然,通神只能由那些专职的神职人

员去通。这种秩序一直延续下来,“以至于商周”,

“其在周,程伯休文其后也。”当宣王时,失其官守,而

为司马氏。观射父认为第二次变化在颛顼时代,这

个阶段一直延续到尧、舜时代、夏代、商代,以至于周

代。

到了周代,处理人界之人与天神、地祗、人鬼之

间复杂的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有专官专职处理,这种

处理方式和手段称作“吉礼”,或者“祭礼”。在古代

所有的吉凶军宾嘉等五大类礼典中,以吉礼或祭礼

最为重要最为根本。《周礼正义》云:“吉,善也。吉,

31

哲学·科学

41

湖南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

51

哲学·科学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