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周易》哲学_博大精深
2017-01-22 | 阅:  转:  |  分享 
  
《周易》哲学博大精深





本体诠释学是当今最具原创力的哲学体系,是最为重要的将《周易》哲学体系化的思想建构。《周易辨证》易经诠释学在清晰阐发经传本意的基础上,对《周易》的哲学思想进行了阐发。每一卦的诠释都先揭示卦所表达的天地自然之道,及该卦在自然之道中所处的时势,然后把这个道与时势,作为对人类社会的整体制约,从而决定人们应当怎样去行动。古人把这种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统一性,称作是天人感应,要人们去究天人之际。在屯卦,天地始生万物,时势艰难,犹如人类社会正从蛮荒向文明发展的开辟阶段,故要推举首领,分群立国,先把人组织起来,才能生存发展,所以象辞说君子要努力经营组织。显然,《周易》认为自然与社会是统一的,作者把人看作是万物之一,同万物一样受天地之道的支配。很自然地,社会规律应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自然规律是一切规律中最基本的规律。

易经是儒家、道家思想的共同源头。儒道两家在处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上有较大的区别,儒家主张济世,道家主张无为,而易经作为行动指南正是二者的统一。天道循环是自然常理,君子效法天道,就应当崇尚此理,不能违天逆常,要顺时适变。在阳刚生息之时要顺应,在阴柔生息之时也要顺应。这是为什么要"顺"的道理。但阴柔的生息确实又不利于君子,因此又不能消极顺应,还要加以制止。只不过制止的方式不是对抗性的,而是因势利导。这种顺应与道家的思想不同。道家是一切顺其自然,不要人为。而《易》的思想是既顺其自然,又作人为的努力,加以控制。阳刚生息时要推波助澜,阴柔生息时要"顺而止之",不是完全听其自然,也就是要把客观必然性与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不认识客观必然性,不顺强止,就是不明"天行";没有主观能动性,"顺而不止",就流于道家的"无为",完全成为"天行"的奴隶。《周易》的这种思想十分可贵。在认识世界方面《易》与老庄思想有一致的一面,在改造世界方面,《易》与老庄思想不尽相同。

"时"与"中"是《周易》里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周易》要求人们在道德修养上要符合"时"、"中"。中即孔子讲的中庸之道。所谓中庸,实际上指的是在天地自然之道的正中运行。所谓"时"是指与时势一致。天地自然的运动有它的时序,时序的不同阶段所形成的时势就不同,时势是随时序而变化的。人要顺应天道,就必须按照时势经常调整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言行与时势保持协调一致,简言之就是要顺时应变。人处在复杂多变的社会时势中,要识时务,随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不能墨守成规。能时能中,人的行为才符合天地自然之道,保持正确,从而趋吉避凶。

现代许多人对《周易》中的"命"有误解。《周易》里不时提到"命",对命的认识与今天的说法不尽相同。《周易》讲的命是与时位相关的一个范畴,即在天地造成的时势中所处的特定位置,这是一种客观条件的拘限,谁也不能超越。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去行动,就是顺应天命,即可获吉,绝不是让人们坐等好运的到来。不顾客观条件盲目行动,那是逆天命,逆天命就会遭凶。《周易》既反对盲动,又鼓励人们顺应规律去活动。知道自己所处的时势地位和应当活动的规律,这就是知天命。实际上,"命"是客观条件对人的限定,是自然与社会法则对人的制约。今天讲的命定论,不是《周易》的"命"的含义。中国有句古话,称作"知天命,尽人事",对待命运的态度是比较积极的。

"鬼神"也是被广泛误解的概念,通常鬼神被视为不可知的东西,其实《周易》所说的鬼神是可知的。精气凝聚起来就是物,精气游离出来就是变,鬼神就是事物的精气游离变化状态,也就是游魂。气是《周易》讲的阴阳二气,精是元气钟聚的具体化。《易》认为阳气赋予万物精,阴气使万物生出形体,从形体中游离出来的精气就是鬼神,这种变化在幽暗中进行,触见不及,所以才显得神秘。当人们揭示了阴阳运动的基本规律,这种神秘的变化,也可以了解,这是《周易》中的鬼神可知论。要而言之,鬼神主要是指大自然变化中的一种隐秘形态。《周易》确是有鬼神论,这是事实,不过《周易》讲的鬼神与后人讲的鬼神偶像不是一回事。

我国传统社会实行世袭制,儿子继承父亲的职位。父亲死后,儒家思想主张"慎终须尽三年礼,追远常怀一片心。""三年不改父之道"。《周易》不这样看,认为父辈把大业传下来,同时也会把积弊带来,儿子应当革除弊政,使父辈的基业能长久流传,这才是亡父最根本的愿望。如果沿习弊政,把大业中途葬送,反而不合亡父的遗愿。所以改革久安之弊,励精图治,锐意进取,正是蛊卦所说的"干父之蛊"。这不是儒家那种"三年无改"的愚忠之孝,而是领会了祖宗的根本愿望,积极地把它实现。由此可见,《周易》对忠孝的认识要比后代的儒家思想深刻得多。

卦的消息体现了阴阳轩轾是易经诠释学的基本思想之一。卦的消息变化是《周易》的内部组织规律。阴阳的消长都不是骤变,而是渐变。阴阳二气之中,阳气是创生的、主导的,阴气则是顺动的,终成的。阳气是活性的,具有生命力;阴气则是收敛、闭藏的。两者虽是构成宇宙不可或缺的对等因素,但作用并不相同。因此常常褒阳而贬阴,重阳而轻阴。二者不是平行关系,而是有轻重轩轾之别。吉凶祸福是由事物运动发展的阴阳轩轾规律决定的,这个规律就是事物都是在矛盾对立中不断发生变化,否极泰来、盛极而衰,万事万物各有自己当令用事的时势,时势一过,必然会走向自己的反面。《周易》作者认为卦中刚爻是主导、是人才、是君子,柔爻是顺从、是庸才、是小人。君子、人才不应当被埋没掩蔽,而应当出来治世。违背了这个基本法则,全社会都会受困。在困境中,君子能随时善处,受害则轻。小人怨天尤人,受害则重。

卦变时刚柔爻的推移极好地揭示了事物的对立统一。十二消息卦刚柔爻的推移极为直观地把阴阳的消长表现出来,把事物的对立统一运动作了形象化的图示,揭示出宇宙运动回环无端、往来不绝、永动不息的客观规律,提示人们在实践中要遵循宇宙运动的规律,永无止境地前进,并指导人们把握物极必反的规律。不为已盛,盛极知退;不欺弱小,新生可畏,始终把自己放在客观的位置上。值得注意的是,《周易》并不把乾坤,而是把泰否视为事物变化的转折点,是否极泰来,泰极否来。否泰是阴阳相对平衡的时期,这就提示人们,应当在矛盾双方相对平衡的时期,注意把握转化的契机。天翻地覆的运动,也就是根本上的转化,正是从这里开始。

人如何在消息盈虚造成的天时下进行正确的行为选择是《周易》的根本问题之一。拿遁卦来说,遁卦是退的时势,但退有退的作用。《系辞》里说"屈信(伸)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伸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只进不退未必是好事,进退是辨证统一的。"时"就是时势、运时,是客观规律发展而形成的独特环境条件,人要了解自己每时每刻所处的环境条件,据时而动。所以古人讲"识时务者为俊杰","时务"指的就是"时"。后人把这句话理解偏了,演生出不要立场、变节易德的意思,"识时务"原来没有这个意思。准确理解"识时",要与恒卦联系起来,人在社会活动中,既要守恒有常,又要随时而变,这是天道。如果违背天道,一时可能会得到便宜,但迟早要受到天道惩罚。遁卦强调随时而变的一个方面,要人从宜适变,知几知权,察微明道,随时而动。

"合二而一"是《周易》的基本规律之一。以损卦六三"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为例,象辞说"一人行,三则疑也"。意思是一人行走会得到友人,三人同行会产生猜疑。《系辞·下》解释这一句说:"天地因蕴,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意为天地阴阳二气的亲密交合,万物得以浓醇化育;男女精血交构,万物得以化生,此句正说的是阴阳之间的"致一",也就是达到一致,从哲学上讲就是同一性。对立双方有同一性,不能加入第三者,加入第三者就破坏了同一性。象辞说"三则疑也",指的就是加入第三者同一性就要破坏,相互猜忌。在《周易》的哲理中,"合二而一"是存在的,天地要合二而一,男女要合二而一,万事万物对立双方无不合二而一。

矛盾的绝对性可以通过对既济卦的诠释体现出来。从卦画上分析,经过乾坤的矛盾运动,直到第六十三卦才达到三个刚爻居刚位,三个柔爻居柔位,走向和谐统一。这在刚柔的推移中应当是最为理想的境界。然而就是在最为和谐的统一之中,三个柔爻的每一爻之下都乘着一个刚爻,这种柔上刚下的状态,并不符合刚上柔下的本然秩序,显示出在和谐统一中潜伏的矛盾,说明宇宙的运动不会到此结束。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完美统一,矛盾运动才是绝对的。从卦名上看,既济是一个大阶段循环的完成,是运动臻于完美的阶段,但这个完美并不是事物运动的终结,而只是运动变化相对的稳定,既济之后接着是未济,一个大的新周期正是在稳定中埋伏下重新变化的条件。卦辞明确指出"初吉终乱",正是要告诉人们,一个阶段的完成与统一就是下一个阶段矛盾运动的开始,正是矛盾的绝对性才造成世界变化运动的无限性。宇宙中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也没有绝对的完美,人类应该认识这种规律,使自己的行动永远保持与天道的一致性,向更加完美不断靠近。《周易》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矛盾绝对性",但已经包含了世界运动的这种规律,并把这种规律通过独到的表达方式描述了出来。

六十四卦向人们描述了一个大的运动周期,以后的运动还会按这种周期的方式出现,这样就概括了无穷永恒的哲理。但这不能看作是循环论,而是向人们揭示宇宙运动的周期性特征。宇宙的发展运动是无穷的,而运动方式却是周期性的,这与认为宇宙运动是呈螺旋式上升的规律异曲同工。有周期性就会形成螺旋,有无穷性就会上升。《周易》里讲"日新",在原轨迹上循环就不可能日新,因为循环论是有穷的,只是在原来的轨迹中循环。程颐说:"未穷则有生生之义",可见《周易》绝不是简单的循环论。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