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節氣24大寒詩》59首 元稹等
2017-01-22 | 阅:  转:  |  分享 
  
大寒詩



1大寒,2016-01-2015:27至2016-02-0409:46,此時太陽位於黃經300°。

2.大寒,二十四節氣之一。陽曆一月二十日或二十一日,一般是我國氣候最冷的時候。《逸周書?周月》:「冬三月中氣:小雪、冬至、大寒。」漢董仲舒《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小雪而物咸成,大寒而物畢藏。」

3.大寒,酷寒,極冷。《呂氏春秋?盡數》:「大寒、大熱、大燥、大濕、大風、大霖、大霧,七者動精則生害矣。」《新五代史?晉臣傳?吳巒》:「巒善撫士卒,會天大寒,裂其帷幄以衣士卒,士卒皆愛之。」





卷一五言古詩

卷二七言古詩

卷三五言律詩

卷四七言律詩

卷五七言絕句

































卷一五言古詩

001村居苦寒(唐?白居易)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紛紛。

竹柏皆凍死,況彼無衣民。

回觀村閭間,十室八九貧。

北風利如劒,布絮不蔽身。

唯燒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乃知大寒歲,農者尤苦辛。

顧我當此日,草堂深掩門。

褐裘覆絁被,坐臥有餘溫。

倖免飢凍苦,又無壠畝勤。

念彼深可媿,自問是何人。





002元次山居武昌之樊山(一作上)新春大雪以詩問之(唐?孟彥深)

江山十日雪,雪深江霧濃。

起來望樊山,但見羣玉峰。

林鶯卻不語,野獸翻有蹤。

山中應大寒,短褐何以完。

皓氣凝書帳,清著釣魚竿。

懷君欲進謁,谿滑渡舟難。





003答侯少府(唐?高適)

引用典故:羣賢推郤詵王粲

常日好讀書,晚年學垂綸。

漆園多喬木,睢水清粼粼。

詔書下柴門,天命敢逡巡。

赫赫三伏時,十日到咸秦。

褐衣不得見,黃綬翻在身。

吏道頓羈束,生涯難重陳。

北使經大寒,關山饒苦辛。

邊兵若芻狗,戰骨成埃塵。

行矣勿復言,歸歟傷我神。

如何燕趙陲,忽遇平生親。

開館納征騎,彈絃娛遠賓。

飄颻天地間,一別方茲晨。

東道有佳作,南朝無此人。

性靈出萬象,風骨超常倫。

吾黨謝王粲,羣賢推郤詵。

明時取秀才,落日過蒲津。

節苦名已富,祿微家轉貧。

相逢愧薄遊,撫己荷陶鈞。

心事正堪盡,離居寧太頻。

兩河歸路遙,二月芳草新。

柳接滹沱暗,鶯連渤海春。

誰謂行路難,猥當希代珍。

提握每終日,相思猶比鄰。

江海有扁舟,丘園有角巾。

君意定何適,我懷知所遵。

浮沈各異宜,老大貴全真。

莫作雲霄計,遑遑隨縉紳。





004讀書堂五首其五(宋?葉子強)

少長事壯厲,意氣彌九州。

鞭車踏長路,渠料能夷猶。

困此九折阪,嶔崎不容輈。

彼須匪所彊,此售寧或求。

猶有讀書心,大寒索衣裘。

賤嗜匪貴獻,一拂銷百愁。

寶此清浄退,相從賦歸休。

農圃雅所問,同一壑一丘。





005大寒步至東坡贈巢三(宋?蘇軾)

春雨如暗塵,春風吹倒人。

東坡數間屋,巢子誰與鄰。

空床斂敗絮,破灶鬱生薪。

相對不言寒,哀哉知我貧。

我有一瓢酒,獨飲良不仁。

未能赬我頰,聊復濡子唇。

故人千鍾祿,馭吏醉吐茵。

那知我與子,坐作寒螿呻。

努力莫怨天,我爾皆天民。

行看花柳動,共用無邊春。





006己卯冬大寒有感(宋?蘇舜欽)

延川未撤警,夕烽照冰雪。

窮邊苦寒地,兵氣相躔結。

主將初臨戎,猛思風前發。

朝笳吹餘哀,疊鼓暮不絕。

淹留未見敵,愁端密如髮。

予聞古烈士,自誓立壯節。

丸泥封函關,長纓繫南越。

本爲朝廷羞,寧計身命活。

功名非與期,冊書豈磨滅。

然由在遇專,醜類易翦伐。

訓士無他才,賞罰在果決。

近聞邊方奏,中覆多沈沒。

罪者既稽誅,功者不見閱。

雖使頗牧生,勇智當坐竭。

或雲廟堂上,與彼勢相戛。

恐其立異勳,欻然自超拔。

不知百萬師,寒刮膚革裂。

關中閑誅斂,農產半匱竭。

我欲叫上帝,願帝下明罰。

早令黠虜亡,無爲生民孽。





007大寒(宋?陸遊)

大寒雪未消,閉戶不能出。

可憐切雲冠,局此容膝室。

吾車適已懸,吾馭久罷叱。

拂塵取一編,相對輒終日。

亡羊戒多岐,學道當致一。

信能宗闕裏,百氏端可黜。

爲山儻勿休,會見高崒嵂。

頹齡雖已迫,孺子有美質。





008示福孫並示喜曾(宋?陸遊)

北商久不通,梨棗罕登盤。

山舍惟有橘,瑣細如彈丸。

此外則柿栗,收拾猿鳥殘。

雖無龐翁話,兒孫亦團欒。

今歲雨雪晚,歲暮始大寒。

二稚乃可憐,不訴衣襦單。

地爐有微火,誦書到更闌。

我老多感慨,頼汝差自寬。





009回次媯川大寒(宋?鄭獬)

地風如狂兕,來自黑山旁。

坤維欲傾動,冷日青無光。

飛沙擊我面,積雪沾我裳。

豈無玉壺酒,飲之冰滿腸。

鳥獸不留跡,我行安可當。

雲中本漢土,幾年非我疆①。

元氣遂隳裂,老陰獨盛強。

東日拂滄海,此地埋寒霜。

況在窮臘後,墮指乃爲常。

安得天子澤,浩蕩漸窮荒。

掃去妖氛俗②,沐以楚蘭湯。

東風十萬家,畫樓春日長。

草踏錦靴緣,花入羅衣香。

行人卷雙袖,長歌歸故鄉。

按:①原作遭殺傷,據張本校改

②妖氛二字,原亦顯系避諱挖改。張本作妖氛祲





010大寒呈張太博(宋?鄭獬)

寒風怒蓬勃,排戶入吾室。

沙灰漲天黑,白日赤黃色。

捉衣擁肩坐,心脾寒憀慄。

須臾天氣變,陰黯如塗漆。

跳空雨雹飛,四走珠璣出。

數子方嘆驚,共怪天公逸。

先生攜書來,昂頤杖飛策。

乃召二三子,環坐與之席。

呼童令取酒,盤飣雜梨栗。

酒行寒氣除,春陽生四壁。

先生說大義,馳騖何纖悉。

洞徹人精神,兩耳飛霹靂。

老語植根節,九牛不可屈。

堯眉與舜目,緬若曾相識。

如當夜黑中,光耀見赤日。

退思聖賢業,所積在劘剔。

韋皮畫山龍,塊泥亦瓦礫。

人固有識智,非如物之植。

而不自刻苦,晝夜如刀尺。

年齒方壯健,男兒宜努力。

方今太平民,尚未獲蘇息。

誰能拱兩手,看人樹勳績。





011十月十八夜震澤風大作明日大雪異常又明日甲子日出大寒(元?張雨)

弱齡逃世網,一勇以求志。

折旋四十載,竟日坐有累。

大拙使為巧,小樸使為器。

用是役於人,夫豈足言智。

飄風皷具區,如我長噫氣。

追惟年運往,通夕遂忘寐。

聖人罕言命,天道殊難致。

委順待未來,餘日敢終棄。





012雪竹軒圖為彭彥明賦(元?淩雲翰)

北風天大寒,平地雪三尺。

蕭然軒窓外,見此萬竿碧。

此君有高節,豈但密如簀。

類彼軒中人,相看共貞白。

誰歟作此畫,光景照凡席。

形神恍其間,那知故園隔。

豈無九節杖,亦有雙蠟屐。

清興如可乘,山陰訪陳跡。





014大寒後寫懷(明?區大相)

靡靡西頹光,何時燠寒灰。

槁木無生意,寧知春事回。

龍蛇蟄已深,松柏日見摧。

冰霜滿天地,欲往誰爲偕。

飄飄南雁逝,聲響一何哀。

我欲致此鳥,因之托中懷。

惜哉無羽翼,凝睇以徘徊。





015大寒(近現代?周作人)

時節近大寒,朝夕多風雪。

紀數過二九,寒氣何凜烈。

疾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短至日轉長,嚴冬餘三一。

屈指交春時,即在上元夕。

雖復有餘寒,未必妨啟蟄。

天地有盈虛,往復成季節。

農夫自了知,無待聖人說。





016冬日雜興其一(近現代?俞長源)

冬日雖雲寒,今歲地龜裂。

朔氣何稜稜,井里行人絕。

百草皆雲凋,空懷參天碧。

老農獨歡顏,謂此蒼昊恤。

歉荒幾陽秋,君子所腸裂。

來稔卜庾盈,蟲斯靖壤穴。

從知天地心,雖大寒亦熱。

室有鬥斛儲,高臥衡門雪。







卷二七言古詩

017鄰賣餠兒每五鼓未旦即遶街呼賣雖大寒烈風不廢而時略不少差也因爲作詩且有所警示秬秸(宋?張耒)

城頭月落霜如雪,樓頭五更聲欲絕。

捧盤出戶歌一聲,市樓東西人未行。

北風吹衣射我餠,不憂衣單憂餠冷。

業無高卑志當堅,男兒有求安得閒。





018大雪不宜干人(宋?李新)

漫瀰江天慁霏雪,市薪黃金粲環玦。

大寒叵堪出門戶,已麾中涓束漫謁。

著作千卷字不同,下希牧守上三公。

榻西有酒鵝兒色,鴻音讀書句成拍。

句成拍,不是平生等閑客。





019連日大寒夜坐復苦饑戲作短歌(宋?陸游)

翁饑不能具小餐,兒凍何由成複褌。

藏書充棟讀至老,固願少出蘇黎元。

念當萬事度可否,肯使一恨彌乾坤。

古來賢達多晚謬,千載遺笑綺與園。

老翁肝心等鐵石,他年骨朽此固存。

村沽雖薄亦取醉,起看江月傾金盆。





020壯士吟次唐人韻(宋?陸游)

士厭貧賤思起家,富貴何在髮已華。

不如爲國戍萬裏,大寒破肉風卷沙。

誓捐一死報天子,兜鍪如箕鎧如水。

男兒墮地射四方,安能山棲效園綺。

塞雲漠漠黃河深,涼州新城高十尋。

風餐露宿寧非苦,且試平生鐵石心。





021送劉羲仲檢討(宋?林敏修)

二年食貧兒女煎,大寒客居衣裏穿。

閉門窮巷氣不屈,誰問過午無炊煙。

腹中萬卷自得飽,冷熱不假世人憐。

思歸一日止舊隠,牆垣荊棘荒三椽。

青山不肯埋妙器,幅巾卻作康廬仙。

今年再渡江北船,旋買走馬趨日邊。

即今日月九天上,陛下旰食思求賢。

結交老蒼半臺閣,亨衢插翼看翩翩。

朱顔誰無起家念,壯志輸君先著鞭。

我今憔悴類蟠木,斧斤不到終天年。

病身無用聊自惜,對榻猶堪雨夜眠。





022用夾穀子括吳山晚眺韻十首其九(宋末元初?方回)

極目無窮六合寬,仰天如以渾儀觀。

日躔箕斗逢長至,月宿奎婁屆大寒。

肘後方多難卻老,杯中物到莫留殘。

來年七十身猶健,容膝歸歟亦易安。





023小除日早起戲作(明?伍瑞隆)

大寒以後未五日,凍氣全銷暖煙溢。

今年春事良不遲,小除巳見花滿枝。

山院沉沉曙光曉,主人獨坐見啼鳥。

啼鳥欲啼啼且飛,一聲一聲朝日輝。

入言禽鳥得氣早,主人貧病何當好。

十年牢落臥長林,感時恨別傷我心。

雖有同聲二三子,彼此飄零不堪數。

我聞三屍覽大荒,夜書人過奏帝傍。

吾生未完亦何缺,三屍爲我當何說。

二十七年君所知,上帝有問君莫欺。

自從搦管登秇苑,往往風雲在舒卷。

只今年來詩益豪,文章錯落北斗高。

何況善醉善癡復如此,世間能得幾男子。

三屍三屍夜上天,我也有是窮胡然。

大都乾坤妬不小,三屍不言我亦曉。

名傾一時士不喜,才高天下難爲理。

不過吾生當路窮,舉目萬事蕭瑟中。

我能落筆變譽毀,反覆陰陽亂神鬼。

如何對酒不高歌,其實造化能我何。

三屍不言我亦已,我有一說君惱死。





卷三五言律詩

024詠廿四氣詩大寒十二月中(唐?元稹)

臘酒自盈罇,金爐獸炭溫。

大寒宜近火,無事莫開門。

冬與春交替,星周月詎存?

明朝換新律,梅柳待陽春。





025予始到瓊衆謂海南自來無大寒今歲臘月連日風雨殆不異北地因成小詩記之(宋?李光)

海國冬常燠,陰霾忽滿山。

颼颼北風勁,凜凜凍雲頑。

蟋蟀已無語,芭蕉猶強顔。

江頭梅柳色,春色幾時還。





026大寒吟(宋?邵雍)

舊雪未及消,新雪又擁戶。

堦前凍銀牀,簷頭冰鍾乳。

清日無光輝,烈風正號怒。

人口各有舌,言語不能吐。





027詠雪(宋?徐積)

雪者陰之類,大寒之所爲。

於人無暖意,著物有消時。

萬草若相畏,孤松亦自持。

閒階不須掃,日照與風吹。





028山居大寒雪(明?張嗣綱)

山居逢歲臘,衣薄覺嚴寒。

折竹聲催聽,飛禽影斷看。

僮僕癡環戶,牛羊懶出欄。

最疑天氣極,指日轉春官①。

按:①以上《戈餘詩草》卷上





028大寒閉關三日(明?歐大任)

浮生萬事勞,仲蔚自蓬蒿。

門掩斜陽盡,山連朔吹高。

緇塵凋素鬢,鳥雀識綈袍。

已會沉冥理,何心更續騷。





029後嘉魚詩(甲子)其九(明末淸初?屈大均)

半在崧臺市,漁船買更鮮。

自烹香積外,相饋大寒前。

小用蔥花糝,輕將酒子煎。

雪兒能勸客,歌曲有餘妍。





030乙丑歲除作其一(明末淸初?屈大均)

年光微雨後,春發大寒初。

花片沾雲濕,松聲入水虛。

酒因慈母飲,詩為小兒書。

不記誰家臘,聞鶯識歲除。





031大寒其一(明末淸初?屈大均)

大寒偏易暖,寒向小寒時。

亦有空林雪,梅花似不知。

病煩春色早,貧恐水仙遲。

多謝萋萋草,穿冰已作絲。





032大寒其二(明末淸初?屈大均)

窮陰天外積,寒絕逼春來。

尚苦連朝霧,南風濕不開。

已新長至柳,重吐小年梅。

臘酒誰家早,鶯知為我催。





033大寒早行(宋?石介)

萬動皆休跡,五更獨鳴鞭。

星霜結淒色,風霰過長川。

草暖犬猶睡,河冰馬不前。

城牆多有穴,村屋半無煙。

餓虎寒猶吼,妖狐怪不眠。

山空亂猿叫,樹折一雞顛。

幾處爐爣①炭,何人坐有氊。

崎嶇轉行路,凜冽逼窮年。

腳指兩箇落,衫裳百孔穿。

噓唏鼻纔潤,僵直手難拳。

身固凍不死,志當窮且堅。

四方丈夫事,誰爲淚潺湲。

按:①原作爣爐,據石本、劍本乙





034大寒夜坐有感(宋?宋庠)

河洛成冰候,關山欲雪天。

寒燈隨遠夢,殘曆卷流年。

杯共芳醪凍,簪依短髮偏。

毫釐九牛畔,頭角兩蝸前。

冶外金休躍,山阿溜或穿。

飄人誰怨瓦,使鬼尚須錢。

招隠芝巖路,盟真玉笈篇。

何當坐清潁,閒洗世中緣。





035歲寒知松柏(宋?黃庭堅)

松柏天生獨,青青貫四時。

心藏後凋節,歲有大寒知。

慘淡冰霜晚,輪囷澗壑姿。

或容螻蟻穴,未見斧斤遲。

搖落千秋靜,婆娑萬籟悲。

鄭公扶貞觀,已不見封彝。









卷四七言律詩

036和仲蒙夜坐(宋?文同)

宿鳥驚飛斷雁號,獨憑幽幾靜塵勞。

風鳴北戶霜威重,雲壓南山雪意高。

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須遣酒爭豪。

硯冰已合燈花老,猶對群書擁敝袍。





037與同舍遊浄明是日大寒予獨乘馬諸公以孟浩然相戲以其鄉人故也關丈有詩次韻(宋?王之望)

慘淡陰風暗廣川,衝寒直到白雲邊。

寒馿苦憶長安道,古寺深行小有天①。

峴首詩人窮入畫,孤山處士句堪傳。

疑君便是林君復,妙字清題故宛然②。

按:①自注:浄明有邊郎中詩雲:疏篁蔥蒨雲添潤,亂石玲瓏蘚借斑。小有洞從仇穴入,妙峰頂對德雲閒。同行者皆愛之。

②自注:浄明有子東詩。子東,臨安人也。







038梅花其一(宋?王銍)

孤高來處自天人,末(小集本作枝)上常先萬物新。

不有大寒風氣勢,難開小朵玉精神。

冰溪影鬭斜斜月,粉鏡粧成澹澹春。

直伴東風到青子,多情不逐雪成塵。





039大寒出江陵西門(宋?陸遊)

平明羸馬出西門,淡日寒雲久吐吞。

醉面衝風驚易醒,重裘藏手取微溫。

紛紛狐兔投深莽,點點牛羊散遠村。

不爲山川多感慨,歲窮遊子自消魂。





040遊慈雲(宋?陳著)

老懷不與世情便,纔說閒行興翼然。

微濕易乾沙軟路,大寒卻暖雪晴天。

未曾到寺香先妙,底用尋梅山自妍。

笑問松邊人立石,汝知今日是何年。





040雨中懷後村石塘之約爽矣(宋?林希逸)

好讀書多晝苦短,細行歷到歲其除。

無端竹雨蕭蕭下,可奈松風謖謖如。

更僕詩來幾滿篋,過門約在待安車。

大寒不出空回首,何日同觀濠上魚。





041和林治中雪詩五首其五(宋?鄭清之)

貙貗甝狒貊貛貔,獵騎漫山伏正奇。

瘃手草成熊舘賦,掩羣驅入兔罝①詩。

獸奔駭類淮淝口,狐媚讙摧虢國眉。

滕六倚渠真誤事,大寒不出是知時②。

按:①原作苴,據四庫本改

②自注:首句見《爾雅?釋獸》連文。





042田家即事(宋?趙蕃)

漫道詩書可起家,未知田舍足生涯。

不辭傴僂翁栽稻,能作紛耘婦剝麻。

口腹定繇勤力許,衣裘寧怕大寒加。

罔知耕稼求溫飽,行役雖勞莫重嗟。





043北歸回首謝庾嶺(宋?曾豐)

五羊一住閲三冬,諳盡人情與土風。

醫拙市空多藥物,肉平官又少庖工。

大寒氣候初中伏,稚子顔容七十翁。

天下豈無遊宦處,吾車不復指南中。





044冬行買酒炭自隨(宋?曾豐)

大寒已過臘來時,萬物那逃出入機。

木葉隨風無顧藉,溪流落石有依歸。

炎官後殿排霜氣,玉友前驅挫雪威。

寄與來鴻不須怨,離鄉作客未爲非。





045元沙院(宋?曾鞏)

昇山南下一峯高,上盡層軒未厭勞。

際海煙雲常慘淡,大寒松竹更蕭騷。

經臺日永銷香篆,談席風生落麈毛。

我亦有心從自得,琉璃瓶水照秋毫。





046錢湖草堂次仲靈韻(宋?釋惟晤)

雪滿西山春未歸,泉聲凍咽鳥聲稀。

靜觀眼境人間渺,驅逐詩魔天外飛。

一飽每將松作飯,大寒重換紙爲衣。

我憐詩是君家事,更約論心極細微。





047永樂沽酒(宋末元初?方回)

大寒豈可無杯酒,欲致多多恨未能。

楮幣破慳捐一券,瓦壺絕少約三升。

村沽太薄全如水,凍面微溫尚帶冰。

爨僕篙工莫相訝,向來曾有肉如陵。





048鄧叟時可大寒中見過,語餘曰:「餘今六十八歳矣,有一子在閩,三年無消息,顧貧且病,無所依倚,不能無求於世。」餘悲之,欲濟之,槖無一金。相對嘆息,追和蘇子贈扶風逆旅詩,載之簡軸,不以送叟(元末明初?危素)

鄧翁老耄食無糧,臥病愁多白髪長。

千里南閩無過燕,五更秋雨亂啼螿。

年來破屋塵生甑,歳莫空山雪似墻。

愧我相逢貧到骨,悲歌此曲意蒼茫。





049海外苦寒(明?成鷲)

漫說朱崕地軸偏,臘時依舊大寒天。

檳榔落盡風中實,榆莢拋殘雪後錢。

天外片雲虛白日,爐邊宿火度除年。

旁人冷暖休相問,自紉金銊綴水田。





050發南浦贈人(明?李夢陽)

大寒氷雨何紛紛,曉行日臨江吐雲。

得風舲舸故相逐,異港鳧鷗還自群。

浦南蓼洲春欲動,岸西雪山晴未分。

與君接席向杳靄,吟坐傳杯侵暮曛。





0581寄李九淵(明?陳獻章)

黃花開盡不持醪,更對黃花讀楚騷。

江閣影流西日轉,海鴻聲引北風髙。

大寒天地猶堪出,垂老筋骸總厭勞。

嗟我與君同甲子,鏡中誰讓長霜毛。





052答俞公臨沅州見寄(明?歐大任)

大寒江上路初分,消息勞將尺素聞。

吹笛故能陪漢將,楊舲猶自弔湘君。

洞庭曉色魚龍陣,沅浦春風雁鶩羣。

公子翩翩王粲賦,西來詩可寄從軍。





053雪中粉團(明?徐渭)

題注:張肅之剪送瓶中彌月尚鮮虢國淡掃及毬馬俱稱景

合蔕芳英弄大寒,風吹一月不能乾。

粉肥巳覺垂稍軟,雪厚仍煩掛斗團。

屬國節旄迷大漠,虢姨裘馬縞長安。

春姿一種嬌銀海,絕勝滇茶兢臘殷。









卷五七言絕句

054四不吟(邵康節)(宋?劉黻)

大寒風雨暑不出,公會坐廣醵不赴。

我奉遺體投遐荒,相爾室中胡不懼。





055連夕大寒示鄰士二首其一(宋?李光)

凍雲垂地北風顛,粧點江湖欲雪天。

我亦隨身有蓑笠,興來同上釣魚船。





056連夕大寒示鄰士二首其二(宋?李光)

紙帳蒲團度厄年,一菴聊可寄深禪。

隔窗要聽芭蕉雨,襆被須來對榻眠。





057留別興安唐叟元老推官其二(宋?鄒浩)

風前火烈逢真玉,雪後大寒見老松。

攜得此心歸北去,與君無處不相逢。





058次韻楊廷秀太和萬安道中所寄七首其三(宋?趙蕃)

舊說洛陽天地中,遂令北客病南風。

只今政教通南粵,亦有大寒桑樹紅。





059大寒雨(明?劉崧)

隂雨先晨作大寒,東歸道路恐難乾。

故園梅樹花開未,猶擬春前十日看。





































19









献花(0)
+1
(本文系南靖草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