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詞譜654秋色橫空》24首 白樸等
2017-01-22 | 阅:  转:  |  分享 
  
秋色橫空

調見《天籟集》。



秋色橫空雙調一百一字,前後段各十句,六平韻白樸

搖落秋冬。愛南枝迥絕,暖氣潛通。含章睡起宮妝褪,新妝淡淡豐容。冰蕤瘦,蠟蒂融。便自有、翛然林下風。肯羨蜂喧蝶鬧,豔紫妖紅。

○●○○●○○●●●●○○○○●●○○●○○●●○○○○●●●○●●●○○○●○●●○○●●●●○○

何處對花興濃。向藏春池館,透月簾櫳。一枝鄭重天涯信,腸斷驛使相逢。關山路,幾萬重。記昨夜、筠筒和淚封。料馬首幽香,先到夢中。

○●●○●○●○○○●●●○○●○●●○○●○●●●○○○○●●●○●●●○○○●○●●●○○○●●○

此調只有此詞,無別首可校。

















































秋色橫空(金末元初?元好問)

松液香凝。

澹幽姿一洗,若下宜城。

甘腴小苦中山賦,千古齒頰春生。

燈花喜,缸面清。

愛竹港、冰泉落枕聲。

恰值劉綱夫婦、此日丹成。

雲峰翠殿畫屏。

更晴樓水閣,樹擁烟橫。

留連光景中年,要歌管淘寫襟靈。

人間世,身外名。

笑朝馬晨鐘夢易驚。

且留看神仙,白晝地行。





秋色橫空(元?白樸)

(本名玉耳墜金環,秋色橫空蓋前人詞首句,遺山用以爲名)贈虞美人草

兒女情多。

甚千秋萬古,不易消磨。

拔山力盡英雄困,垓下尚擁兵戈。

含紅泪,顰翠峨,拌血污游魂逐太阿。

草也風流猶弄,舞態婆娑。

當時夜間楚歌。

嘆烏騅不逝,恨滿山河。

匆匆玉帳人東去,耿耿素志無他。

黃陵廟,湘水波。

記染竹成斑泣舜娥。

又豈止虞兮,無可奈何。





秋色橫空(元?白樸)

咏梅,順天張侯毛氏以太母命題索賦。

搖落初冬。

愛南枝迥絕,暖氣潜通。

含章睡起宮妝褪,新妝淡淡豐容。

冰蕤瘦,蠟蒂融。

便自有翛然林下風。

肯羨蜂喧蝶鬧,艶紫妖紅。

何處對花興濃。

向藏春池館,透月簾櫳。

一枝鄭重天涯信,腸斷驛使逢。

關山路,幾萬重。

記昨夜筠筒和泪封。

料馬首幽香,先到夢中。





秋色橫空[清]洪亮吉

晝永窗虛,嫩寒先把花朝做。幾番凝恨上重樓,樓又教人鎖。長自雨篩風簸。把春陰、當成功課。沉思往事,判盡浮名,換他真個。

寂寞深園,小桃也肯留人坐。細拈春夢寫春愁,夢又將人躲。知道枕衾孤臥。算風光、幾曾到我。年華誤盡,到了今番,更教難妥。





秋色橫空擬登三仙崬未果,載賦(近現代?周岸登)

楓落愁紅。

映蒼崖紺壁,氣肅初冬。

三山縹緲霞標外,呼吸帝座潜通。

鏘瑤佩,駕彩虹。

便把臂、雲將游太空。

俯視齊烟九點,萬古青濛。

誰共振衣杖筇。

仰高寒琌羽,動魄靈宮。

尋仙五岳歸來晚,驚見碧海芙蓉。

三青鳥,兩玉童。

奏廣樂、鈞天驂鳳龍。

縱意想飛騰,猶是夢中。





秋色橫空陳叔起以畫菊索題,菊蓋十人合作(近現代?周岸登)

誰貌霜容。

向鬘天藻國,闢此新封。

柴桑吏隱歸來晚,秋心爛漫籬東。

冰綃薄,石黛濃。

似十客、鬚眉將晋同。

一任天荒地老,甲子重逢。

休問義熙建隆。

吊華嚴賢劫,省識圖中。

一花一佛優曇在,應有色相難空。

廬陵令,抱蜀翁。

笑脫賊、生還非道窮。

試與問泉明,聊證素衷。





秋色橫空五更寒荒堂(2010)

秋意闌珊。正長空雁叫,永夜更殘,

關河又是重陽近,離人分外無眠。

千重水,萬里山。只換作、蕭疏黃葉天。

剩有東籬菊露,枉自翛然。

幽緒已沉斷弦,奈簾鈎新挂,曉月初彎。

老來日子蹉跎甚,襟抱付與斜欄。

盤蛇驛,倦客船。欲醉處、誰賒沽酒錢?

料老杜當時,須也這般。





秋色橫空紫楓(2011)

黃染金秋。漸西風又起,北望高樓。

逐空解鈿銀簪落,淩煙閣女還愁。

荻花路,棹遠幽。暮倚近、重陽斜月鉤。

怨抑清歌午夜,細卷回眸。

遐步舊年問遊。去東籬花下,念盼君留。

舉杯永晝他年瘦,唯有蠟蒂淚輕流。

紅顏對,綠醑酬。夜複夜、涼襟牽醉羞。

一別更情懷,魂夢未休。





秋色橫空?在水一方--讀敏敏【七絕?在水一方】往事如煙(2012)

無覓春紅。

惜韶華漸褪,複恐匆匆。

黃昏杜宇催清淚,何堪細雨朦朧。

蒹葭萎,白露濃。

萬籟裏、寒山聞晚鐘。

故里蕭蕭寂寞,望斷飛鴻。

愁靨捲簾幾重。

待郎廊橋上,一解情衷。

夙緣意系千年傘,難斷隔世相逢。

含香袖,斂倦容。

切祈願、山花休負儂。

把幾許相思,留在夢中。





秋色橫空竹溪浣墨(2012)

孤鶩橫煙,越蒼霞隱沒,一影雲間。

琳琅歲月無痕遠,含秋素月無言。

幽荷淚,冷玉顏。瑟瑟處、疏桐鳴寂蟬。

菊傲東籬默立,扣指清寒。

秋滿玉觴靜端,邀清霜同飲,共醉風前。

掠眉薄露涼如水,愁點萬里塵寰。

幽庭月,照夜眠。凝遠黛、眸長何楚天?

有淚浣冰箋,雲雁夢邊。





秋色橫空夢佳人心照不宣(2012-11-12)

身影無蹤,恨離愁別緒,蟄伏深濃。

花前月下前朝事,依稀夢裏嬌容。

家山話,古刹鐘,削髮後、來回僧舍中。

露濕芒鞋幾度?姹紫嫣紅。

寥落異鄉晚風,有秋蟬傷逝,夜鳥橫空。

墓邊數點袈裟淚,蒸發九昊蒼穹。

青梅酒,竹馬童,在此際、猶存回憶盅。

想故里椿萱,依舊務農。





秋色橫空昆侖雪菊鵬程(2012)

昆嶺秋陽,照神山弱水,萬里熒煌。

瑤池聖母蟠桃宴,迎仙鳥語高昂。

霓裳豔,美露涼,鼓樂緊,難當冰菊香。

琥珀嫣紅古麗,隱去金妝。

遙記茂豐帝黃,恰衫澄冠褐,灑落非常。

夏隨五色馨風曳,冬采劍氣純長。

奇蓮放,瑞草揚,軟玉潤,同書華彩章。

慨趨鶩堂燕,王謝渺茫!





秋色橫空雪菊雪丫頭(2012)

秋色橫空,看橙霞止水,鏡映輝煌。

恬然雪域描璀璨,淩波細步激昂。

寒霜覆,冷露涼,峭壁酷,深風澎湃香。

綽約丰姿美態,玉詠金妝。

塵落澹出染黃,卻高山獨喜,地僻尋常。

晝間共釣斜暉脈,盈蕊錦綻綿長。

玲瓏舉,熱烈揚,燦爛秀,芳菲研墨章。

醉寰宇蒼穹,遼闊野茫。

簡釋:

崑崙山群嶺上空的秋陽,映照在這裏的眾多神山[注1]和弱水[注2],萬里河山[注3]沐浴著輝煌。王母娘娘[注4]在瑤池[注5]舉行著盛大的蟠桃盛會[注6],禮賓的青鳥[注7]大聲通報著前來賀壽的各路神仙。豔麗多姿的霓裳舞,醇美清涼的甘露[注8]和扣人心弦的鼓樂都比不上雪菊[注9]茶香。香郁的「古麗恰爾」(維吾爾語,意即花茶)湯呈現著琥珀般的嫣紅,掩去了雪菊花原有的金色[注10]。

遙想當年,昆侖雪菊茂盛于黃帝時期[注11],它身著金黃衫頭戴褐色冠,十分瀟灑。夏天,它和周圍的五色石[注12]的光彩一起在芳香的風中搖曳;冬天,它吸納著昆侖山這武俠殿堂[注13]上純淨綿長的靈氣。雪菊與綻放的昆侖雪蓮[注14]、輕揚的靈芝[注15]和溫潤的和田軟玉[注16],一起構成昆侖山光彩四射名聞遐邇的四寶。可歎的是,人們如堂上之燕[注17]對雪菊茶趨之若鶩,大肆山寨[注18],使昆侖雪菊蒙塵失去往日的榮耀[注19]。

注腳:

注1:崑崙山,又稱崑崙虛、昆侖丘或玉山。昆侖山有「萬水之源」的稱號。昆侖山脈貫穿三江源地區,是長江、黃河、瀾滄江三大河流的發源地,千萬年來一直哺育著中國民族,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發源地。昆侖山在中華民族文化史上,又有「萬山之祖」的顯赫地位,號稱中國第一神山。

注2:傳說昆侖山下有不能浮起羽毛的弱水。古時許多淺而湍急的河流不能用舟船而只能用皮筏過渡,古人認為是由於水羸弱而不能載舟,因此把這樣的河流稱之為弱水。山海經載的「」

注3:昆侖山西起帕米爾高原東部,橫貫新疆、西藏間,伸延至青海境內,全長約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寬130-200公里,西窄東寬總面積達50多萬平方公里。正如《山海經》中所描寫:昆侖「其光熊熊,其氣魄魄。」這是一種由高原特殊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造就的「大美」,蘊涵著自然造化的神奇創意,帶給人視覺的衝擊和心靈的震撼。

注4:昆侖山高聳入雲,成為古代中國和西部之間的天然屏障,被古人認為是世界的邊緣。昆侖山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的搖籃,相傳昆侖山的仙主是西王母,在《穆天子傳》中就有「穆王八駿渡赤水,昆侖瑤池會王母」的傳說。西王母人頭豹身,由三隻青鳥侍奉。後來的傳說又為西王母配上一位「東王公」,並演化成玉皇大帝的原型。

注5:古代傳說中昆侖山上的池名,為西王母所居。《史記·大宛列傳論》:「昆侖其高二千五百餘裏,日月所相避隱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瑤池。」《穆天子傳》卷三:「乙丑,天子觴西王母於瑤池之上。」在眾多古書中都有記載的「瑤池」,便是昆侖河源頭的黑海,這裏海拔4300米,湖水清瀛,鳥禽成群,野生動物出沒,氣象萬千。

注6:在民間傳說中,農曆三月初三是王母娘娘的聖誕,這一天,王母娘娘要在瑤池舉行盛大的蟠桃盛會,宴請上八洞、中八洞、下八洞及五湖四海的諸路神仙。

注7:青鳥,神話傳說中為西王母取食傳信的神鳥,如鳳凰般大小,喜水、冰,渾身通白,散發藍光。《山海經·西山經》:「又西二百二十裏,曰三危之山,三青鳥居之。」郭璞注:「三青鳥主為西王母取食者,別自棲息於此山也。」《藝文類聚》卷九一引舊題漢班固《漢武故事》:「七月七日,上(漢武帝)于承華殿齋,正中,忽有一青鳥從西方來,集殿前。上問東方朔,朔曰:‘此西王母欲來也。’有頃,王母至,有兩青鳥如烏,俠侍王母旁。」後遂以「青鳥」為信使的代稱。

注8:甘露,異名天酒,美露。味甘如蜜。天人所食。光明文句五曰:「甘露是諸天不死之藥,食者命長身安,力大體光。」注維摩經七:「什曰:諸天以種種名藥,著海中,以寶山摩之,令成甘露。食之得仙,名不死藥。生曰:天食為甘露味也,食之長壽,遂號為不死藥也。」位於昆侖河北岸的昆侖泉,是昆侖山中最大的不凍泉。形成昆侖六月映雪奇觀,水量大而穩定,傳說是西王母用來釀制瓊漿玉液的泉水。

注9:昆侖雪菊又名「西域冰菊」。雪菊花瓣呈金黃色,球型花蕊呈棕色,每年八月盛開,花期短促,似曇花一現。由於這種蛇目菊小黃花生長在昆侖山3000米以上的冰峰峭崖中,被冠以「昆侖雪菊」的美稱。它是目前新疆惟一與雪蓮齊名,具有獨特功效的稀有高寒植物。

注10:神奇雪菊茶也被稱為「昆侖血菊」,因其金色的花朵經沸水沖泡後,湯汁自然呈現出猶如琥珀一般的絳紅色,淡稠適中、紅潤剔透,近似血液。

注11:昆侖山頂是黃帝的帝之下都,有開明獸守門。開明獸出處是《山海經·海內西經》:「昆侖南淵深三百仞。開明獸身大類虎而九首,皆人面,東向立昆侖上。」

注12:五色,指女媧在昆侖山所煉出補天用的五色石。傳說共工怒觸不周山,撞斷了支撐天地的大柱子,半邊天塌下來了,天上出現了一個巨大的窟窿,人類遭遇了滅頂之災。女媧在昆侖山眾水的源頭揀選了許多五色(紅、黃、灰、白、青)的石子,然後,到昆侖山的一塊斷崖下,架起一個半座山大的爐火,把五色石放進去。經過了七七四十九天的熔煉,五色石被煉成了七七四十九塊巨大的五色石。這七七四十九塊五色石已經不是普通的石頭,它不怕水火,而且還能夠升騰。石頭煉好後,女媧就雙手托起石頭,飛上天將它補在天塌陷的窟窿那裏。每補一塊,窟窿就縮小一塊。七七四十九天下來,天上的窟窿被五色石補好了。

注13:昆侖山作為主要中華武俠聖殿之一源遠流長。距黑海(即傳說中的「瑤池」)不遠處是傳說中的姜太公修煉五行大道四十載之地。回族武術以昆侖山為標誌,稱為「昆侖派」,與少林、武當、峨眉並稱為中華武術的四大流派。值得一提的是,金庸大俠的《倚天屠龍記》裏迴腸盪氣的明教(即唐初從波斯傳入中土的摩尼教(Manichaeism,漢語意譯明教))與六大派決戰于昆侖山光明頂,使昆侖武俠蜚聲一時,成為俠的文化形式中秘密教派的一個典型。

注14:奇蓮,雪蓮,又稱雪荷花,是多年生草本。只生長在天山南北坡、阿爾泰山和昆侖山雪線附近高寒冰磧地帶的懸崖峭壁上,產量極低。雪蓮從發芽到開花需要歷經五年,其種子在零攝氏度發芽,三至五攝氏度生長,幼苗能夠抵禦零下二十一攝氏度的低溫,實際的生長期卻不到兩個月。就在這短短的生長期裏,雪蓮憑藉著旺盛的生命力,植株高度能超過其他植物五到七倍。據傳,這雪中之蓮花,是瑤池王母到天池洗澡時由仙女們撒下來的。千百年來,雪蓮一直被新疆各族牧民看作聖潔的化身、愛情的象徵,敬稱為「聖人草」、「高山玫瑰」。飲過苞葉上的露珠水滴,則認為可以驅邪除病,延年益壽。一千多年前,唐朝邊塞詩人岑參為「西域奇花」的雪蓮,留下了「恥與眾草之為伍,何亭亭而獨芳!何不為人之所賞兮,深山窮谷委嚴霜?」的贊詠佳句。雪蓮確有通經活血的效果,是一種生長週期漫長、環境特殊、難以人工栽培的名貴中藥材。由於遭到過度採挖,雪蓮正瀕臨絕種。

注15:瑞草,靈芝草,即白娘子為救許仙在昆侖山所「盜」(其實是向南極仙翁求得的)的祥雲般熠熠發光的仙草。靈芝自古以來就被認為是吉祥、富貴、美好、長壽的象徵,有「仙草」、「瑞草」之稱,中華傳統醫學長期以來一直視為滋補強壯、固本扶正的珍貴中草藥。民間傳說靈芝有起死回生、長生不老之功效。

注16:軟玉,產于我國新疆和田的軟玉。《千字文》有「金生麗水,玉出昆岡」之說。昆岡玉指的就是和田玉。《新疆圖志》載,和田玉有「紺」(紅青)、黃、青、碧、玄(黑)、白數色”。和田白玉舉世罕見,玉質居世界軟玉之冠。西漢文學家東方朔的《海內十洲記》曾譽其為「白玉之精」。歷代進貢皇帝的新疆玉石,多取自這種和田白玉之最上品。由於這種白玉質地細膩,純潔渾白,色如羊脂,故又名羊脂玉。和田白玉被國人稱為國玉或宮廷玉。也被視為古代四大名玉之首。「和氏之璧」、「完壁歸趙」和「寧為玉碎不可瓦全」都與和田白玉有關。

注17:堂上之燕,又稱"燕雀處堂",為無遠見而受害之典。源于《孔叢子.論勢》:"燕雀處屋,子母相哺,煦煦焉其相樂也,自以為安矣。灶突決上,棟宇將焚,燕雀顏色不變,不知禍之將及己也。"

注18:自2009年首次亮相深圳茶博會一炮而紅後,昆侖雪菊在廣東、福建等地日漸走俏,由此也讓不少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機。於是新疆茶農紛紛將這種產自昆侖山高海拔地區的菊花品種引到平原地區進行人工種植。從昆侖山脈3000米海拔逐步向下,進而由南向北擴散,喀什、且末、庫爾勒、伊犁甚至在烏魯木齊的南山和昌吉州的吉木薩爾縣,人工種植的雪菊以成百上千畝的速度增加。據介紹,野生雪菊的花期是在每年8、9月份,一年一產,而人工種植的雪菊則可以做到一年多產。目前市場上銷售的雪菊除了原產地南疆和田地區(年產量不超過50噸)之外,絕大多數的來自以上所列舉的人工種植產區。不到一年時間,昆侖雪菊已從每斤萬元的黃金價暴跌至每斤百元以下的白菜價(筆者注:酷似1983年的長春君子蘭泡沫)。

注19:王謝,典自唐朝詩人劉禹錫憑弔東晉時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橋和南岸的烏衣巷的繁華鼎盛千古名作「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秋色橫空遊記小舟(2013)

秋色明妝,看層林生醉,添點金裳。

登高野菊通深徑,英姿搖曳風香。

斜橋下,水中央,掠過眼、煙雲飄一方。

更沒煙雲天際,又是高陽。

歸暮總關畫廊,正上弦輪月,待我西廂。

趁無酒處詩心動,年少意氣方剛。

輕拈句,筆斷腸,橫空染、山楓情韻長。

葉葉盡如燃,題寄沈郎。



秋色橫空謝意山海關(2014)

蓬蓽生輝,喜佳賓沓至,上客紛陪。

躬迎戶外三揖敬,升階必讓三回。

揚觶潔,酒饌東,罔貴賤、三光星象隨。

四座尊嚴盛德,俎豆施為。

初學未諳宋詞,藉良師開化,益友詮疑。

此番數載惟班斧,雕琢臧否均宜。

今排宴,謝意知,但暢飲、傾觥歌舞飛。

待再續文章,君共一杯。





秋色橫空·初秋夜色-踏雪尋梅(2014.8.19)

一抹殘雲,伴煙紗霧靄,寂寂寒塵。

西風欲遣花紅散,閒愁幾度黃昏。

便從此,蹙月輪,最苦是,蒼涯望遠人。

寂寞梧桐影黯,字裏珠痕。

更漏蜇聲斷魂。歎千山層阻,共飲離尊。

還思少歲蓬萊事,難拾舊日余溫。

風吹落,夢幾分,影伴我,無言解凝顰。

且三疊琴心,今古不聞。





秋色橫空觀園秋映賴景宣(2014.8.31)

金滿秋田。

照流連好景,如畫凝烟。

池波水淥平畦畛,陂堤繞盡畬含。

游鴨對,草舍間。

日影在、雞鳴繚檻干。

院裡聽織放促,軋舞梭喧。

芳徑碧巒野連。

遠銜迎郊頃,過遍窮觀。

葉蘭且對竹風綻,持絢意采盈歡。

流溪曲,照夕園。

桂雨繡、西風拂柳顏。

翠袖玉吹橫,白鷺湖邊。





秋色橫空訪賢韓信流金歲月(2014.10.26)

紅瘦秋崖。有蒼鷹眷顧,遍瓦新霜。

金枝曼舞拂羞葩,一弦美韻驚鴻。

幽篁萎,臘窘容。更有那、幡然潸

淚風。灌下鷓鴣嬉鬧,疏影飛紅。

臨水對吟暗香。向滄桑五柳,雪撚殘陽。

陌亭的盧垂蘭草,醪酒醉了使君。

關山度,展雄才。訪聖賢、隆中三拜矛。

亮馬首是瞻,青史流芳。

注:劉備三顧茅廬也是在秋冬季節,那橫空的秋色在大地渲染,怒放的梅花格外鮮豔!





秋色橫空秋思橫笛古渡(2014.10.26)

蘆蕩雲低。見霜風雁影,又到歸期。清溪落葉擁浮處,枯紅字字留題。

霞猶落,鶩且啼,蔓草裏、雙雙梳羽衣。更趁晴陽向暖,自是偎依。

入夢再尋紫霓。算窗前凝目,煙裹南陂。哪堪袖窄襟懷冷,箋斷怎理殘菊。

休提柳,莫問堤。已過去、琴弦和淚滴。豈舊曲重聽,輕淺老蕖。





秋色橫空龍鳳濕地暮秋漫題橫笛古渡(2014.11.2)

濕地尋蓮。悵蒼黃瑟瑟,水冷煙寒。橫橋寂寂亭欄外,菖蒲隱隱澄灣。

臨空徑,過畫幡。踏蔓草、塘清莖葉殘。不見蝶蹤燕影,悶悶愁添。

何處引來雀喧?有長廊留跡,鎖住春天。塔高歎煞觀光客,憑眺塞北晴川。

龍吟後,鳳翥間。盼展翼、江南時已闌。縱萬里雲遙,攜夢早還。





秋色橫空深秋陪詩友再游龍鳳濕地尋蓮留句橫笛古渡(2014.11.4)

楓葉霜欺。又秋風漸緊,雁影雲低。一池冷碧留殘處,根根瘦損羅衣。

菖蒲伴,柳月依。暗問那、多情隨葦畦。滿眼晴黃歷歷,幾樹寒啼。

濕鎖晚暉舊籬。念橋長廊淺,衰草淒迷。隱約簇簇香肌透,翻檢老藕芹泥。

濂溪待,浣女期。六月夢、亭亭迎暑曦。任數位吟席,搜句盡題。

注:1.廉溪,周敦頤,有《愛蓮說》文章名世。

2.浣女,傳說西施為六月荷花女神。

3.10月24日,一葉輕舟吟長、丹鳳朝陽舞吟席來大慶,梅子、濕地閑鶴、塞北春江和我陪同到龍鳳濕地,時已深秋。





秋色橫空游龍鳳濕地登觀光塔閑題橫笛古渡(2014.11.5)

癡戀深秋。便扶梯又上,百尺層樓。晴空萬里奔眸底,薄煙半掩平疇。

空濛葉,落寞鷗。俯看那、虹橋如月鉤。四野蒼蒼莽莽,意緒難收。

無事少說淡愁。向琉璃圖壁,鳥語搜求。此中便有空靈句,浮想塔頂欣留。

長焦景,瘦老頭。笑傲處、擎樽一放喉。吼百水齊驚,濕地更幽。

注:琉璃圖壁,觀光塔下有玻璃長廊,壁上掛滿攝影家拍攝的濕地各種鳥類照片。





秋色橫空日照彩雲-為河北省廊坊市第十二中學(原安次縣碼頭中學)校史作楊雨晨(2014.11.12)

秋色涵金,更花搖水畔,芳滿衣襟。詩書滿眼風雲在,琴聲漸入桃林。梧桐樹,鳳鳴吟。情眷眷,心瀾何乃深?牽手回眸漫道,月暖征塵。

憑甚百花繽紛?有寒門之夢,燭影紅心。莫說歲歲光陰逝,應鑄幾代精神。知來去,唱古今。繪願景,金鼙催六軍。看雨霽群峰,日照彩雲。

























7









献花(0)
+1
(本文系南靖草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