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众说纷纭的经络
2017-01-24 | 阅:  转:  |  分享 
  
众说纷纭的经络



千古之谜



早在两千年前的汉代,就有关于经脉的图谱。中医的经典文献《黄帝内经》中有不少篇幅论述经络。针灸是从古代延续到现代的一种医疗方法,是正走向世界的一种医疗方法、针灸的理论基础是经络。在许多人眼中,经络是早已为几千年来大量实践所证实的,似乎是不存在问题的客观事实。但是,现代解剖学,无论用多么先进的显微镜,也找不到与古典图谱一致的经脉。

究竟有没有经络?这是千古之谜。若有,经络是如何发现的?经络与现代科学关系如何?若没有,古典文献的14经脉图谱及相关论述是怎么回事?怎么解释针灸的疗效?这些都是至今没有得到统一认识的问题。

在科学界,尤其是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否定经络的观点似乎是主流。一种观点认为,经络是中国古代哲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是运用人天观的哲学观点在人体上虚拟出来的产物,是客观上不存在的,是科学实验永远无法证实的。除了将经络认为是一种哲学产物之外,科学界对经络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



血管、神经论



在生物学、医学,甚至中医领域内,相当普遍的一种观点认为,经络就是血管神经系统,是古代中医与现代医学对同一事物使用不同的名称。

古代中国解剖学不发达,中医文献中没有现代医学意义中的血管和神经系统。一些人研究中医文献后认为,古人描述经络的许多内容实际上是指血液循环系统及其作用。现在学术界已公认,古人的经络系统包括现代的血管系统。

中医文献中,没有神经,只有经络。神经系统是人体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忽视神经存在和其作用的医学理论绝不可能得到实践支持并流传至今。文献研究表明,古人经络的概念十分广泛,许多关于经络的描述实质上是与现代的神经作用相同。解剖学证实,经脉上的穴位往往是神经密集的地方。针灸麻醉、电针疗效等研究表明,不少经络现象可以用神经作用来解释。

认为经络就是血管、神经系统的这种观点也承认,还有很多经络现象目前难以用血管、神经作用来解释。但是他们认为,随着科学的发展,随着对大脑中枢神经作用认识的深化,用现代医学的观点,用神经作用的观点,是可以逐渐解释那些目前不能解释的经络现象的。



未知系统论



有一种观点认为,广义的经络系统包含血管、神经系统,可能还包含体液调节、淋巴系统等现代医学已经证实的一些系统。但是,他们认为,除了科学已经发现和证实的系统外,人体还存在一种现代科学未知的系统,这是经络特有的系统。狭义的经络通常指这种不同于血管、神经系统等的独特系统,它有如下特征:

独特的循行路线。古典文献标明有14条经脉线和经脉线上的穴位。未知系统论认为,这14条经脉线是不同于血管、神经系统的,是客观存在的尚未认识的,是经络的核心问题。

独特的经脉脏腑关系。每条经脉与相应脏腑有关,与该脏腑的生理病理相关,按相应脏腑命名,如心经、肺经、胆经、肠经、胃经等。经脉线与脏腑的关系是现代科学没有认识的。

独特的理论与医疗效果。经络理论认为,经脉是“气”的循行通道。“气”是什么,这是个未知问题。按阴阳平衡、虚实等不同于西医的理论,针灸对经脉刺激,可能取得现代医学难以解释的独特疗效。



推动来自国外



由于认识的分歧,持哲学论观点的人,认为不可能从实验科学角度研究经络。持血管、神经论的有些人,认为没有必要研究经络;有些人将经络研究等同于神经作用研究。持未知论的一些人并没有明确的指导思想,不知从何着手研究;有些人只着重于文献和疗效研究;有些人限于学科知识面和方法论等问题,很难取得重要进展。经络虽然是中国古代中医的精华,但对经络研究几次较大的推动力是来自国外。

一次是来自日本。日本人首先采用物理测量的办法,发现循经脉的皮肤电阻明显低于经脉以外的皮肤电阻,称经脉具有良导或低电阻特性。世界各国的学者都将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经络获得首次突破的荣誉归功日本人。我国和俄罗斯等国都相继重复验证了日本人的发现。循经皮肤电特性研究,曾是我国“七五”期间科技攻关计划经络项目中的课题,这项研究表明循经皮肤击穿电压比对照低。现在市场上销售的经络测定仪、经络治疗仪,大多数是在经脉的皮肤电特性基础上研制开发的。

另一次推动来自西欧的法国。法国人发现在某条经脉的穴位上注射同位素后,同位素示踪原子的运动或分布是循经脉的。这一发现又一次震惊以经络鼻祖自居的中国,我国立即派人去法国考察,并在国内开展重复验证研究。“七五”科技攻关计划经络项目的首席专家,就是采用同位素示踪原子的方法研究经脉,并取得重要进展。

在日本人、法国人的促进下,我国经络研究也取得一定进展,不仅是沿着外国人开拓的研究方向向纵深发展,而且独自开发了一些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突出的成就是,循经脉声特性的传导和测量的研究,即当向经脉上某穴位输入声信号时,循经脉可以检测到具有输入声信号特征的信号,如检测到相同的频率信号等,而在经脉外则检测不到。

第三次推动是来自美籍华人。90年代初,国家科委制定“八五”期间发展基础研究的攀登计划。经络研究能否入选攀登计划,成为争论一分激烈的热点问题。尽管经络研究已经取得一系列的进展,但是学术界相当一部分有威望的专家认为,经络是不存在的,证实经络存在的一些研究是不严格的,不同意经络入选攀登计划。如果仅仅根据国内专家评选的意见,经络可能会落选。改变天平倾斜的是位曾获诺贝尔奖的美籍华人物理学家,他十分关注中国科学的发展,他认为中国要想在21世纪获得诺贝尔奖,有希望的领域是在经络研究方面获得突破。他的这一意见得到高层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从而经络项目能在意见纷争的情况下列入了攀登计划。

由于攀登计划经络项目研究的实施,我国经络研究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经络与“气”



1992年时,攀登计划经络项目向全国进行课题招标。我与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的李志超教授和中科院半导体所的张黄河工程师商量此事。李志超是七五科技攻关计划中经络物理课题组组长,张黄河是研制毫米波发生器的专家,他们都是气功研究的热心支持者和参与者。我们都认为气功研究和经络研究会互相促进,打算利用气功研究的优势开展经络研究。商定组成一个课题组,并向攀登计划提出课题申请。课题的名称是经络波导假说的实验验证。

我们认为经络是个未知系统,研究经络需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或者假说。古典文献讲,经脉是“气”的运行通道。有没有“气”?很多练气功的人,都可以感到“气”循经脉运行。一些用外气治病的事实表明,根据经络学说,将外气输入相应的经脉穴位时,治疗效果要远比在经脉外盲目输“气”的效果好得多。一些功能人声称,可以看到穴位或经脉。古人也讲经络发现与气功有关。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说:内景隧道(经络),惟返观者(练气功人)能照察之。许多事实表明,气功中的“气”和经络中运行的“气”或者针灸得“气”,不仅是名称相同而已,可能是本质相通的。

气功研究的大量实验表明,气功外气是客观存在的,可以检测到外气的电磁效应。可以进一步简化认为电磁波是“气”的组份或者效应。



经络波导假说实验就是要验证电磁波效应可以循经脉传导,从而证明经脉是客观存在的未知系统,证明经脉运行的“气”与电磁波相关。



毫米波与“气”



电磁波的频率范围很宽,在很多波段都检测到“气”的效应。我在与北京理工大学吴教授合作测抖药片过程中的电磁效应时,用8毫米辐射计测过气功外气。相信一些气功师的外气具有8毫米电磁波效应,或者可以简单认为8毫米波是外气的组份之一。张黄河是专门研究毫米波的专家。在他的帮助下,我们对毫米波有了更深的认识。

毫米波是波长为毫米量级的电磁波,它有两个显著特点。一个是非热效应。波长比它短的微米波是红外辐射。波长比它长的是厘米波和分米波,也就是通常的微波。红外辐射和微波通常都对生物组织产生很强的热效应。而波长介于其中的毫米波一般没有热效应。另一个特点是运距效应。按生物物理理论,毫米波穿透生物组织的深度不超过1毫米,其能量就绝大部分被吸收了。但是国内外实验研究发现,毫米波照射生物组织时具有远距效应,本该被吸收的能量没有被吸收,如照射兔子背部时,在距辐照点远远超过1毫米的一些内脏器官组织发生显著的生理生化变化。针对这样的现象,英国物理学家弗若里希提出相干振荡理论,即毫米波的频率与细胞或生物大分子固有频率相近,从而产生谐振将毫米波作用传到远处。

我们认为毫米波的远距作用与经络现象可能有一定联系。毫米波与细胞或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是细胞或生物分子通讯的一种新形式,是一种不同于神经内电脉冲的新作用。毫米波若是“气”的组份或者是“气”的效应,毫米波与生物组织的作用就可能是经络现象的物质基础之一。

在目前阶段,可以简化假设毫米波作用是“气”组份或效应。我们研制了针灸型毫米波辐射头,尖端尺寸约2毫米,从而能满足毫米波输出端对准穴位的要求。用针灸型毫米波辐射头在不接触皮肤的情况下,给穴位以毫米波刺激,模拟针刺,模拟输“气”。



穴位是敏感点



我们采用动态红外热象仪监视、记录在穴位点接受毫米波刺激前,刺激过程和刺激后循经脉皮肤的红外辐射或者温度变化,温度灵敏度是0.07℃。实验时,室温在25℃至28℃范围内,低于25℃,人会感觉冷,体温不能和室温达到热平衡;高于28℃,人会感觉热,也不能达到热平衡。室温波动不能超过0.5℃。通常记录刺激前对照态10分钟,刺激过程20分钟,刺激后对照态10分钟,因此要求在这40分钟内人体要保持固定姿势,不能晃动,否则图像模糊,无法进行图像处理。

我们曾测试了两条经脉。一条是手阳明大肠经,刺激穴位是合谷,监视记录上肢和头部。另一条是足太阳膀胱经,刺激穴位是委中,只监视记录膀胱经在背部的一段。前后共进行了100余人次的实验,由于室温和人体姿势要求的条件太苛刻,约半数实验不合格。对基本合格的实验,采用数字减影技术对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即将受刺激后的某帧图像减去刺激前的对照图像,得出纯粹的变化点,再将变化点加到对照图像上,从而确定变化点的位置。对图像和相关的温度变化曲线分析,可有如下认识:

图像上显示的在人体周边的变化点是一种假象点,这是由于难以避免的微小晃动所引起的,这些点的温度曲线不是连续变化的。

除去假象点之外,温度变化点是与该经脉上穴位点。以及一些经脉交会穴位点十分吻合。这些点的温度变化曲线是连续的,是与毫米波刺激同步的,在刺激前基本为水平直线,刺激后同步上升,刺激停止后,同步下降。这些点的位置和其相应的温度变化曲线说明,毫米波刺激效应循经脉传导,穴位点是对这种刺激效应变化的敏感点。初步证实了经脉循行线的客观性,证实了毫米波刺激效应与“气”相关。

实验说明,循经脉穴位点,在刺激前的自然态与刺激后,都是不等温的,各点温度虽然不同,但变化趋势是相同的。

实验还说明,对同样的毫米波刺激,不同人的反应不同,个体差异很大;同一个人的不同的经脉反应不同,各经脉有差异;同一个人同一条经脉,在不同的时间反应也不同,有时间差异。

除了用动态红外热象仪研究毫米波刺激效应外,我们还与医院合作,进行了毫米波临床疗效研究。临床实践表明,用毫米波辐照穴位可治疗相应内脏疾病。如辐照内关和心俞穴,可治心脏病,可改变T波倒置的症状;辐照肾俞穴,可治多种肾病;辐照足三里,可治胃病;辐照大椎穴,可明显提高化疗病人白血球数目等。临床研究说明毫米波与“气”相似,可与脏腑发生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经络脏腑关系,证实了经络的中医理论和疗效。



经络研究与人体科学



如果经络研究能够揭开千古之谜的谜底,能够证实它是不同于血管、神经的未知系统,能够用现代科学的语言阐明“气”和经络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作用,那么必将极大地促进中医的现代化和科学化,将在中医和西医之间架起桥梁,将深化对生命本质的认识,有可能导致生物学革命。它在人类文明史上的作用,不会逊色于四大发明。

经络研究虽然重要,但是目前的水平与要达到的最终目标之间,要走的路还很长,问题与困难还很多。当前存在指导思想和方法论的问题。相当一部分经络研究者是血管、神经论者,他们并不相信经络是独特的未知系统。如何更科学、更严格地证明经络是一个独特的未知系统,仍是要解决的问题。有一部分经络研究者仍是在用解剖学的方法,把经络当作死物,当作组织结构来研究。如果经络是个活的结构,是功能系统,用解剖学的方法永远不可能取得突破。这如同要在微波通信站之间,企图发现电话线一样。从常规科学角度研究经络,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弱点。经络研究需要新的思想,新的方法,新的力量。

人体科学研究若与经络研究相结合,将会大大促进经络研究。人体科学的优势之一是相信“气”的客观存在,对“气”的认识要比常规科学更深刻。利用特异功能人和气功师的优势,将有助于证实经络是独特未知系统。人体科学研究都是将人与外界环境作为一个复杂的巨系统,不是重组织结构,而是重功能态。人体科学会给经络研究带来新思想、新方法、新活力。人体科学的优势可以弥补从常规科学角度研究经络的不足。

经络研究的进展,对“气”本质认识的深化,反过来也会促进气功研究,促进特异功能研究,促进整个人体科学的发展。气功、特异功能、中医三者之间存在本质相通的内在联系。

人体科学是个范围一分广泛的新的未知领域。在这个领域里,有几一种甚至上百种新的现象,每种现象都是那么神奇、那么吸引人。究竟选哪种现象研究作为人体科学的重点呢?在一个未知领域里,有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有波涛奔涌深不见底的大河,有泥泞的沼泽,有一望无际的沙漠,有人迹未到的原始森林,等等。突破口和进军路线的选择至关重要。笔者在人体科学领域里探索了10年,颇有些心得体会。如同在一个茂密的原始森林周边只采得些罕见的花草,而不是开通了一条进入森林的大路。又如同在悬崖峭壁底下凿下一两个向上攀登的凹坑,还不知峭壁有多高,更不知道从何处才能登上顶峰。

回顾10年研究历程,经络研究绘我以某种启示。这就是突破口不一定选在像抖药片这样最引人入股的悬崖峭壁前。在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河面前,河面最窄的地方也是水流最急的地方,在这样的地方不易架桥,靠渡船或游泳的方法,只能渡过少数人。突破口应选择在水流徐缓的地方架桥。经络研究就似乎是这样一个适合架桥的地方,这是现代科学和未知领域的中间地带,是离现代科学最近的地方。在这个地方架起桥,现代科学的大批人马和重型设备就可以通过经络这座桥梁,源源不断地开赴人体科学这个未知领域。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