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创口不敛
2017-01-24 | 阅:  转:  |  分享 
  
创口不敛借助中医有奇效□汪玮江西省上饶市中医院

不久前,我在外科门诊遇到一位糖尿病患者愁眉不展,原来他做了一个外科手术后,其它情况尚好,血糖也稳定,但引流口的创面20余天一直不能收敛愈合。



听完叙述,我建议他用中医治疗。查其伤口,色淡红肿不显,审其舌脉,舌淡苔薄,脉弱,考虑其为糖尿病患者,处方:炙黄芪、生黄芪各30克,玉米须15克,苍术10克,淮山药25克,当归10克,葛根15克,陈皮6克,天花粉15克,生甘草、炙甘草各6克。五日后患者欣喜告之,创面已基本愈合,连说想不到中医治疗外科病还有如此好的效果。



中医认为创口不敛,肉芽生长迟缓归于气血不足。方中大量使用黄芪,乃因黄芪味甘性温平,为益卫气扶卫阳之要药。考虑到糖尿病患者多阴虚,再配以他药以养阴以顾及糖尿病,药症合拍,确有佳效。

(中国中医药报)



湖北任之堂主人:生肌散

公布秘方,这是我用了十多年的生肌散,效果很好,公开给大家,欢迎各位拿秘方来比较效果高低!

人中白(炙)30g象皮(砂炒泡)50g乳香30g滑石粉30g血竭30g白芨30g,共研细末,撒于创口处

主治:一切伤口、溃疡,久不愈合,效神速!





绍奇谈医:创口不敛

痈疽溃后,或手术后创口久不愈合,脓汁或无,或有而清稀无臭,兼见神疲乏力,自汗出,口干,低热,脉细弱,舌淡,苔薄等种种虚象,这是因为痈疽本身就耗气耗血,手术也伤气血,何况平素气血不足者乎。所以我对创口不敛的患者,恒用大补气血之法,以大剂量黄芪(60~90g)为主药,配当归、党参、枸杞子,与血肉有情之品老母鸡一起炖汤,1日1剂,空腹多次分服,连用7~10天创口即可收敛,而且患者会感觉周身有力,精神复振。



《神农本草经》即载黄芪主“痈疽久败疮”,古方也有内补黄芪汤,出自《刘涓子鬼遗方》,薛民《外科发挥》曾引用之,方即十全大补汤去白术,加麦冬、远志、大枣、生姜。惜乎其方用量太小,如黄芪仅用一钱(3g),当归仅用五分(1.5g),大枣仅用1枚。揆度其用意,恐怕是因为痈疽溃后,脾胃功能又差,所以用小剂量,意在不伤胃气。但胃纳正常者,上述小剂量就无异杯水车薪了。对胃纳差的,我的经验是先调理脾胃,然后再用大剂量黄芪。



例如患者魏素花,女,78岁,住北京市白塔寺白塔巷中楼201室。有糖尿病史多年,因足丫瘙痒,搔破感染,伤口越来越大,足趾全部坏死,遂在武警总院作足趾切除。术后,感染仍不能控制,医生决定截肢,家属及患者本人均不愿意,乃来门诊。检见创口血水淋漓,溃烂延及整双脚,但口干,不思饮食,舌淡,苔薄腻,脉细数。



《千金要方》曾说“消渴病人常于大骨节间发痈疽而卒”,此其例证也。尤怡说“疡症以能食为要”,大剂参芪虽有敛疮收口之功,而胃纳极差者未可遽投。先拟养胃阴,化湿浊,俾胃苏能食为吉。药予石斛、北沙参、麦冬、玉竹、藿香、佩兰、鸡内金、陈皮、谷芽、扁豆、桑叶三服药后,口干减,能食知味,即改用芪归参杞汤,加银花、天花粉、白术、桔梗、远志、白芷,入鸡汤中炖服,1日1剂,至第4天伤口即开始愈合,从而免却了患者截肢之苦。



创口不敛患者,确多虚弱之人。如北京刘家窑石榴园小区赵小燕,男,55岁,身体素弱,因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在朝阳医院作气管切开术,术后病情缓解,但刀口历4周不愈合,呼吸时漏气,颇以为苦。我用大剂芪、归、参、杞,仅4天刀口即完全长拢。



又如裴新华,女,30余,留学伦敦,偶然发现右膝上方外侧有一拳头大包块,英国医生认为是恶性肉瘤,于是回北京在中医医院手术切除。术后,伤口不愈合,或表皮愈合,肌肉不愈合而又裂开,已3月。我用芪归参杞汤后,不到10天即完全愈合。患者体质素弱,婚后数年未孕,治疗期间竟意外地怀孕,但孕后胎萎不长,虽孕五月而腹部平坦如常人,此气血不足,不能充养胎儿,嘱再用原方炖鸡汤常吃,至期产一婴儿,重七斤半。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绍奇谈医专栏作者:何绍奇中医名家





八珍汤治乳腺炎久不收口

八珍汤出自《正体类要》,由当归、白芍、熟地黄、川芎、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组成。笔者在临床中以此方为主治疗乳腺炎久不收口,获效显著,介绍如下:



刘某,26岁,2011年3月7日初诊。50天前右乳乳腺炎行切开引流术,术后予抗感染等治疗,然刀口迁延至今未愈。查见切口处流淡白色清稀液,疮面色淡红。伴面色少华,肢体倦怠乏力,纳食不香,时常自汗等症状。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证属乳痈术后日久,气血两虚。治宜补益气血,生肌敛疮。方用八珍汤加味:当归15克,白芍30克,熟地黄30克,川芎10克,黄芪30克,党参30克,白术10克,茯苓12克,白及12克,炙甘草9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外用生肌散(炉甘石粉20克,煅石膏粉30克,混匀高压消毒),撒于疮面处,纱布包敷。服药8剂后疮口清稀脓液渗出极少,有红色新鲜肉芽组织生出,切口明显缩小,面色较前红润,纳食增加,自汗止,余症俱轻。上方略作加减,续服7剂后疮面愈合,诸症消失。



类证治裁》曰:“疮口久不敛者,气血两虚也。”《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脓水清稀口不敛,大补气血调卫荣。”本例乳痈术后近两个月,刀口迟迟不愈,时流清稀脓液,伴见面色少华、肢体乏力、纳差、自汗等症状,辨证属气血两虚、疮口失养所致,故用八珍汤益气养血。方中当归补血并能活血;白芍补血敛阴,缓急止痛;熟地黄质柔且润,滋阴养血;川芎通行气血;黄芪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疮生肌;党参补脾益胃,健运中气;白术补脾益气;茯苓健脾补中;白及收敛生肌;炙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服后使气血俱充,术口疮面得以荣养,因而较快愈合。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作者:马建国张向峰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