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交通运输标准化十三五规划
2017-01-25 | 阅:  转:  |  分享 
  






交通运输标准化“十三五”发展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二O一六年一月

前言

“十三五”是交通运输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交通运输发展必须坚持以“四个全面”为统领,贯彻落实“使交通真正成为发展先行官”要求,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高交通运输服务品质,提升行业治理能力和水平。为统筹推进行业标准化工作改革,完善标准体系,强化标准实施,全面提升交通运输标准化水平,制定本规划。

规划编制以国务院关于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精神为指导,依据《《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2020年)》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等,按照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总体部署,明确了“十三五”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提出了管理机制、强制性标准制修订、推荐性标准制修订、标准国际化、标准实施、计量体系建设、质量监督八个方面主要任务,指导“十三五”交通运输标准化工作。

目录

一、现状与形势 1

(一)发展基础 1

(二)形势要求 2

二、总体思路 4

(一)指导思想 4

(二)基本原则 4

(三)发展目标 5

三、重点任务 8

(一)管理制度机制建设 8

(二)强制性标准制修订 9

(三)推荐性标准制修订 10

(四)标准国际化 15

(五)标准实施 15

(六)计量体系建设 16

(七)工程、产品和服务质量监督 17

(八)标准化基础能力建设 18

四、保障措施 19

(一)加强规划实施组织领导 19

(二)完善协调推进机制 20

(三)建立多元化资金渠道 20

(四)加强标准化宣传 20

一、现状(一)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二五”期,交通运输标准化工作深入贯彻国家和行业标准化工作战略部署,在规范市场秩序,提升工程、产品和服务质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全面促进了交通运输业持续快速发展。

标准化管理体系基本建立。成立了交通运输部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指导交通运输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统筹协调衔接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标准和重大事项。构建了26个覆盖交通运输主要领域的标准化专业技术组织,凝聚了一大批从事标准化工作的人才队伍。制定了较为的铁路、公路、、民航和邮政领域的标准化管理制度,为交通运输标准化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技术标准体系完善。构建了较为完善的铁路、公路、、民航和邮政技术标准体系,发布了综合交通运输物流、信息化、工程建设、道路运输、等重点标准体系。在高速铁路、公路工程、城市客运、运输服务、邮政快递、安全应急、节能环保等领域,加大急需标准的制修订,现行有效标准达到00余项,满足了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质量保障体系得到加强。在工程建设资质管理、项目审查、质量监督、工程验收等环节,通过标准实施效果评估、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等手段,强化了现行有效标准实施。发布了重点监督管理产品目录,连续多年对道路沥青、公路护栏、ETC)设备、导航车载终端等重点产品开展了质量监督抽查。成立了,初步形成了行业计量量传溯源体系。

标准国际化工作得到推进。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等国际标准化活动,主持制定标准0余项。组织编译出版110余本交通运输标准规范外文版,并在海外工程项目使用,了交通运输标准“走出去”。组织编译出版《国外道路最新技术与标准规范译丛》,为国内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与规范提供了重要样本。

与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要求和行业发展需求交通运输标准化工作还存在不足。一是对行业标准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二是,综合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标准制修订急需加快。三是标准实施监督。四是标准化人才队伍能力和水平提高,经费保障。

(二)形势求

“十三五”期,交通运输重要战略机遇期,。

——深化交通运输改革,推进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发挥好标准的规制作用事中事后监管,。推动建立统一市场体系,保障公平竞争,需要发挥好标准的杠杆作用健全协调配套、开放透明的标准体系,。

——统筹铁路、公路、、民航以及邮政行业发展,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需要发挥好标准的衔接作用通过标准促进各种运输方式深度融合,推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在综合交通中的深度应用,发挥组合效率和整体优势。

——安全生产实现交通可持续发展,需要发挥好标准的门槛作用在规划、建设、运营、养护等环节严把准入关,标准升级,有效提高安全管理资源利用。

——促进交通运输质量发展,发挥好标准的支撑作用夯实标准、计量、认证检验检测等,提升工程、产品服务质量水平。

——提高交通运输服务水平,需要发挥好标准的作用标准优化运力结构完善服务配套设施,创新运输组织模式,延伸服务链条,全面提升交通运输供给能力和运行效率。

二、思路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统筹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完善政策制度,优化技术体系,强化实施监督,夯实质量基础,提升国际化水平,充分发挥标准化对交通运输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二)基本原则

改革引领。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突出政府在强制性、基础性、公益性标准的主体作用;对标准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放开搞活企业标准;强化社会监督,交通运输标准化新格局。

突出重点。找准交通运输标准化工作的主攻方向和着力点,推进综合交通运输、安全应急、运输服务、工程建设与养护、信息化、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标准制修订,满足行业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

系统推进。加强标准与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的衔接,提高标准制定、实施与监督的系统性和协调性,加强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能力建设,全面提升行业标准化发展的整体效益。

开放融合。拓展交通运输标准化发展的国际视野,深化对外合作与交流。接轨先进标准,提高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着力推动特色优势领域技术和标准的国际化进程,提升交通运输行业国际影响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建成交通运输发展需要的标准化标准化理念深入普及,标准先进性、有效性和适用性显著增强,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能力显著,标准化人才队伍提高,国际标准化活动的参与度与影响力明显提升,标准化对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充分发挥。

——标准化机制。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标准制修订、实施监督和保障机制更加完善。

——标准制修订。在工程建设、安全应急、节能环保方面,完成重点强制性标准制修订0余项;基础通用、与强制性标准相配套的推荐性标准在综合交通运输、安全应急、运输服务、工程建设与养护、信息化、节能环保等领域,完成重点推荐性标准制修订800余项。

——计量体系。完成公路、计量技术规范60项,部门最高计量标准取得授权的数量30项。

——质量监督。公路水运工程质量监督规定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交通运输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工程产品和服务质量监督机制制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40项。——标准化基础能力。形成政府、企业、学会协会、科研机构等多方共建、协同推进的标准化工作平台和工作格局。

三、任务

(一)管理机制建设

研究制定标准化管理、实施监督及评估办法,完善标准制修订程序,建立标准审查责任制,规范标准化工作各环节管理。强化对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管理。探索建立标准化成果奖励制度,调动标准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成标准化信息平台,实现标准制修订过程的在线管理和信息共享。建立强制性标准实施情况统计分析报告制度。推动免费向社会公开公益类推荐性标准文本选择智能交通产业联盟、公路学会等相应能力的开展团体标准示范试点,探索团体标准制修订程序,及与国家、行业标准的衔接。交通运输鼓励企业制定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标准,建立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推进落实企业标准化主体责任()强制性标准制修订

组织开展现有强制性标准的梳理,对不再适用的予以废止,对不宜强制的转化为推荐性标准,对上升为强制性国家标准的行业标准适时转化。

标准应严格限定在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生态环境安全满足经济管理基本要求的范围内,充分的法律法规内容安全、健康和环保直接相关,可操作性和可验证性能保证强制执行效果工程质量强制性标准。制定公铁并行及交叉设施、公铁两用桥梁和隧道等综合交通运输复合通道相关技术标准。铁路工程、公路路线、工程设计规范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制定工程耐久性设计及施工强制要求,修订高速铁路验收技术规范。

安全应急强制性标准。修订液化气、码头安全作业规程。修订道路交通标志、导助航标志、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航行警告等标准。船型尺度标准制修订船员职业安全与健康相关标准潜水员、救生安全作业规程相关标准。邮政业安全生产。

节能环保强制性标准。水运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三)推荐性标准制修订

加强综合交通运输、应急、服务、建设与养护、信息化节能环保的推荐性标准制修订,支撑安全便捷、畅通高效、绿色智能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标准包括与强制性标准相配套国家推荐性标准能够满足行业重要产品、工程技术、服务和管理需求行业推荐性标准

综合交通运输领域。综合运输评价

重点领域一:综合交通运输

综合客货运枢纽:术语,通用技术要求,服务功能与规范,分类分级,导向标识标线,安全应急通用规则,换乘区域设施设备配置要求,转运设施设备配置要求等。

旅客联程运输:行李包裹事故代码,站名代码共享规则,服务流程规范,服务质量要求,客票及行李票样,电子客票等。

货物多式联运:多式联运规则,质量评价,

载运工具及换装设备:铁路联运半挂车标识,载货汽车、滚装船跳板技术要求,基于标准装载单元的多式联运专用载运装备和快速转运设备技术要求,多式联运可拆卸式货箱标识、尺寸设计要求及试验规程,驼背运输换装设备设施技术要求,半挂车专用滚装船设计规范等。

综合运输统计及评价:旅客联程运输及货物多式联运运量计算 安全应急领域。着力推进、运输、处置的标准制修订包括运营安全管理、、危险品、清障救援、海上救助打捞、溢油事故应急处置方面在役公路、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公路水运桥隧建设项目,港口危险货物罐区等领域的重大事故隐患标准。安全: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



救助打捞。

溢油事故应急处置。 运输服务领域。服务、服务作业运输和服务质量的标准制修订,包括、、客货运输质量、设施与设备城市交通、人员培训服务投诉等

运输设施与设备货运标准化系列标准,。

汽车维修与后市场服务:

服务评价投诉 工程建设与养护领域。建设与养护推荐性标准是质量标准基础上,的规范、施工评价和工程定额标准。养护标准的制修订,包括养护,推动工程建设领域信用相关标准规范的制修订。

运营养护:,内河航道维护技术规范。

混凝土。

公路水运工程信用信用监理企业信用信用着力推进包括、交换、基础设施安全:。

交换:信息共享目录资源。

基础设施。

安全传感技术要求。

信息信用环保推荐性标准是环境保护和排放具有影响,节能环保强制性标准使用的管理产品标准。推进交通运输监测与评估、环保材料,以及能效和排放标准制修订。包括保护评价、监测、材料利用、能效、评价、污染排放方面。

与:

材料利用:

能效与排放:港口用能设备等级及评价方法 ()标准国际化

加强国际标准跟踪、评估以及中外标准差异性和等效性研究工作,加快转化适合我国国情的国际标准,提高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深入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培育和推动行业优势特色技术标准成为国际标准,提高我国在国际标准化工作中的影响力。大力推进自主研发标准走出去工作,组织重要铁路技术规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等的外文出版,结合海外工程承包、设备出口和对外援建推广中国标准。

()标准实施

完善标准实施推进机制。健全标准解释机制,做好重要标准释义。充分发挥政府在标准实施中的作用,通过产品质量认证、市场准入、工程验收管理等方式进标准实施鼓励行业协会、科研机构、标准编制以及相关标准化专业组织开展标准宣贯培训工作。落实标准审查责任制,规范复审程序与要求,强化对标准文本编写质量的评估。组织开展强制性标准和重要公益类推荐性标准实施情况检查开展标准实施效果。建标准评指标体系,形成稳定、长效评估机制。

()计量体系建设

完善交通运输专业量传溯源体系。加强交通运输专用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开展计量标准器具研制,重点研究动态测量、远程测试、无损检测、多参数集成测试等量传溯源方法。编制交通运输计量技术规范体系表,加强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

。计量管理目录

()工程、产品和服务质量监督

加强工程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管。修订公路水运工程质量监督规定和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执法完善工程质量安全督查机制。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和质量安全信用信息采集评价机制。加强工程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曝光制度建设和信息系统建设。

产品和服务质量监督。完善交通运输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修订行业重点监督管理产品目录,部省联动机制。重点产品监督抽查实施规范。开展服务质量监督抽查试点。检验检测能力。检验检测机构整合建设高水平的检验检测技术联盟,提高设施、设备和数据等资源利用效率。建立健全科学、公正、权威的第三方检验检测体系。支持检验检测机构研发和运用新技术、新装备改进检验检测手段,提高检验检测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行业重点监管产品的认证。完善自愿性认证制度,提高自愿性产品认证在设计、招投标、工程建设等活动中的采信度。着力开展节能减排产品等的认证工作。探索服务认证方法及模式,逐步开展服务认证。四、保障措施(一)加强

充分发挥交通运输部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对行业标准化工作的领导和统筹协调作用,理顺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化工作机制。部管国家局、部内相关司局以及各地区分工负责,组织和动员各方力量推进规划实施,发挥好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在推动标准实施监督和评估方面的作用,部加强对地方交通运输标准化工作的政策支持。做好相关专项规划与本规划的衔接,抓好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工程的责任分解和落实,并将本规划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纳入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年度计划,将规划实施情况纳入绩效考核。加强标准化工作制度建设和制修订计划安排。健全标准化统一管理和协调机制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确保规划落到实处。跟踪规划实施进展,适时开展规划实施效果评估,对规划进行调整、优化,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完善协调推进机制。

加强统筹协调,切实把研究、制定、宣传、实施、监督、创新和国际化作为标准化工作的有机整体,实行全过程管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强化对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业务指导。建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与科研机构的协同机制,大力推进科技研发与标准研制一体化

()建立多元化资金渠道

对交通运输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组织实施和监督等标准化工作及相关国际标准化工作经费,纳入部门预算予以保障;对推荐性地方标准相关工作经费,积极争取地方财政予以保障;对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探索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经费投入机制,鼓励、引导社会各界加大投入。

加强标准化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宣传和重大标准宣贯。充分利用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体,传播标准化知识,扩大标准的影响力。配合世界标准日、质量月等,积极开展标准化,























1













献花(0)
+1
(本文系常事范围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