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信息化领导力思考李强2017.01
2017-02-04 | 阅:  转:  |  分享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几点思考随着教育信息化工程的全面实施,很多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建设都已初具规模,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将学校现有人力、物力的投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育效益,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以及学校管理中的作用。校长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要不断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给学校的管理、决策、服务和评价等信息化领导力提出的新要求,关键是如何提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

一、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现状

1.校长对信息化领导力的认识不足。多数校长认为信息化领导力就是校长的办公效率和管理水平,以及把信息技术用到教学中去的能力,而对学校信息化发展的长远规划、资源分配,信息化给教师、学生、学校带来的巨大机会,能否充分利用信息化来促进学校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等,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往往只重“技术”,而对信息化条件下的工作对象、工作环境、工作方式的变化等“非技术”性因素却关注不够。

2.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低。目前,在学校推进信息化进程中,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低的问题表现得比较突出。首先,校长缺乏对学校信息化发展的决策力。由于自身的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原因,他们满足于原有的教育理念和领导方式,对教育信息化的前景和发展了解不够,对信息化缺乏科学的认识,很多校长保留着原有的、静止的思维模式,对信息技术所引发的学校管理的变革没有一个主动而敏锐的洞悉力,甚至是漠不关心。有些校长缺乏果断力,在遇到变革时顾虑重重,怕出差错、不愿改变,以致在学校信息化发展的机遇面前裹足不前,错失良机。有些校长甚至还凭借个人的“热情”与“经验”,不讲究科学的领导规范与策略,不能使整个学校建立起一个大家都认可,并愿为之共同奋斗的学校信息化发展的愿景,所以,在学校的信息化进程中,许多计划难以真正实施,不能领导学校向所规划的方向前进。

3.校长对团队信息化领导力的发挥不够。当前很多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主要表现为校长个人的领导能力,校长与其他领导、教师之间只是一种典型的“命令—执行”关系。但在学校的信息化发展进程中,校长的权力却主要表现为一种非法定的权力,其强制性是十分有限的。另外,一般情况下中小学的管理团队通常是由一个校长、一个或多个副校长以及一些中层领导组成,它是一个有机的团队,如果这个团队产生的权力失衡或者意见、见解不一致,则容易影响学校的正常运作和执行效率。经常会出现副手互相推委,不愿承担责任,不愿做决定,将所有的领导工作推给校长一个人,这样很大程度地限制了校长团队领导力的发挥,对学校的信息化发展和日常管理工作都不利。

二、提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思考

1.正确理解信息化领导力的内涵是提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前提。在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中,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已经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深层次应用。通过对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理解,校长应该扮演四个角色。即教育信息化素质的高层者,教育信息化的践行者,教育信息化的评估者,教育信息化的开拓者,

2.终身学习是提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核心。校长深邃的思想从实践中来,从学习中来,即从读、思、研、写中来。校长要适应时代潮流,唯有学习,才是唯一出路。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这是一种科学而有效的方法。因此,校长要树立终身学习观,通过学习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这样才能以深邃的思想引领教师高瞻远瞩,高屋建瓴,科学规划学校的发展愿景,促进学校的快速发展。

3.发挥个人及团队的影响力是提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关键。

一个好校长应该是一个睿智的学者,是老师们学习的典范。除此之外,校长更需要将人们团结起来,将个人的才能、创造力和精力投注到团队中,才能发挥最大作用。在信息化的实施过程中,绝大多数学校处于同一条起跑线上,绝大多数校长处于相同的一个发展平台,但因硬件、软件的不断变革,环境和条件的不断变化,促使校长一个人无法应付和应对所出现的新状况,这时,就必须让自己去发挥个人的魅力去带领一支优秀的团队,让这支团队在实施过程中去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帮助团队成员掌握教育信息化工作战略和方向,提高团队成员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胜任程度,使校长团队成员不偏离学校信息化发展的目标,以达到信息化的正常化开展。

总之,信息社会日新月异,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学校的校长,只有不断地学习、持续地变革,才能以超强的领导力引领和支撑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科学、健康、持续发展。



献花(0)
+1
(本文系李功随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