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笔迹学和笔迹看性格
2017-02-13 | 阅:  转:  |  分享 
  
笔迹学和笔迹看性格01【刘】?笔?迹真?经1.?左留边大小与内外倾性有密切关系。左留边相对较大者外向、热情、善交际、轻松愉快、健谈,一般乐观
向上。左留边相对较小者内向孤僻,不善交际,善于内省,思想感情较丰富。(在没有线格的白纸上书写的自然笔迹更容易判断。经统计男性左留边
平均8.5毫米,女性左留边平均11毫米。)?2.?行距大小与内外倾性也有明显的关系,行距较大著外倾,行距相对较小者内倾。?3.?左
留边大小与兴奋性有明显的关系。左留边大较大者轻松兴奋,随遇而安,对人对事热情而富有感情。左留边较小者则严肃、审慎、冷静、寡言、消极
而阴郁。?4.?字体大小与有恒性有明显关系。字体较大者有恒员责,做事尽职尽责。字体较小者则可能缺乏奉公守法精神,缺乏责任感。?5.
?左留边与独立性有关。左留边越大越缺乏独立性,通常依赖、随群、附和。左留边越小越具有独立性,能自立自强当机立断。?6.?字距大小与
独立性有密切联系。字距越大,独立性越强,能不受社会舆论的束缚,能自作主张,字距越小则独立性越差,缺乏主见、附合众议。?7.?对男性
来说,字体大小与忧虑性有密切联系。字体越大,越易忧虑抑郁,烦恼自忧。易患得失,易沮丧悲观。字体越小则越安祥沉着,有自信心。?8.?
对男性来说,有留边大小与敏感性有关。右留边越大越理智着重现实,自恃其力。右留边越小则越敏感,感情用事。?9.?字体大小与怀疑性有密
切联系,尤其对男性来说,字体越大越多疑、刚恢、固执己见,不信任别人,字体越小则越信赖随和,容易与人相处。?10.?字距大小与敢为性
有关。尤其对男性说,字距越大越冒险敢为,少有顾忌,字距愈小则愈畏缩退怯,缺乏信心。?11.?字距大小与忧虑有关。对男性来说,字距越
大越易忧虑烦恼,字距越小越有自信心。?12.?对女性来说,左留边大小与忧虑必表关。左留边越小越易沮丧悲观,自寻烦恼。左留边越大则越
易充满信心,有安全感。?13.?对女性言,字体大小与敢作性有关。但是字体越大反而内越是胆怯,字体越小反而有信心,敢作所为。?14.
?对女性而言,行距和字距的大小与聪慧性有关行为。行距和字距越大越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行距和字距越小则越聪明,富有才能,越善于抽象思维
。----------------1、?以下是20条从笔迹看性格的经验性结论,这些结论来自国外文摘或国内一些经验性材料,它们有一定
的参考价值,但没有科学根据或尚未找到科学根据。使用这些法则更应注意不可盲目全信。?书写错误多,缺笔画,拉字,表明此人有掩饰,不诚实
。??2、?字间距大表面似乎表示勇敢,实侧内心虚弱。??3、?书写速度快者思维敏捷,易怒,动作迅速,反应快。书写速度慢者温柔、最平
静,善于给别人造成好印象,缺乏主见。??4、?字体中的笔画圆弧多者情绪不稳定,脾气温和,从容不迫。??5、?字体中的?笔画棱角多者
情绪不稳定,脾气暴躁,急于求成。??6、?字体大,表明热情,锐气洋溢,有多方面的能力,但缺乏精益求精的态度。??7、?字体小,表明
注意力集中,办事周密,对文学、艺术有鉴赏力。??8、?字体向前倾斜者表明急功近利,喜欢探索。??9、?字体向后倾斜者表明具有反省式
的思维模式。??10、?字间距较大并显得松散者可能是一个喜欢直言诚实的人。??11、?笔画紧凑内聚者表明沉默谨慎,有些孤僻。??1
2、?字体工整,笔画齐全者墨守成规,做事有条理。??13、?字写得潦草者容易冲动,盲行草率,常会陷入难堪之中。??14、?书写时用
力较重者自负狂妄。??15、?书写时用力较轻者谦虚文雅。??16、?字行方向向上倾斜者有上进心,潜意识里有凌驾于人队之上的愿望。?
?17、?字行方向向下滑者沮丧,消沉,丧失斗志。??18、?字的末笔带回钩者有自我中心的倾向和防御的本能。??19、?字的竖笔画拉
得很长且带锋或带钩者意志坚强,欲望强烈。??20、?连笔多且流畅者思维敏捷,智力水平高。http://www.360doc.com
/content/11/0601/21/5809481_121051706.shtml从笔迹看性格——字如其人http://www
.360doc.com/content/10/0815/17/1533880_46256468.shtml从字迹看性格http:/
/www.360doc.com/content/10/0818/14/2649972_46939134.shtml【笔迹学】字阵的
内在一致性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606/14/6237502_122022441.s
html笔迹心理分析法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1226/23/5223981_81616
458.shtml笔迹分析术_619457778的口袋_经验口袋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
0818/14/2649972_46936403.shtml笔迹学课堂整理资料http://www.360doc.com/cont
ent/08/1207/11/86377_2070350.shtml笔迹学----------------------?什么是笔迹
学?笔迹学(graphology)亦称“笔相学”,研究书写者的心理特性和心理状态变化的笔迹的学说。关于笔迹同人的精神品质联系的思
想渊源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等人,但到了19世纪后半期由法国天主教神甫米绍引入文学中。按照笔迹来诊断复杂的人格特征目前尚缺乏令人信服的
科学证实,不过笔迹对了解书写者的情绪状态和神经活动类型有参考价值。有时笔迹分析法应用于差异心理学、心理生理学和法制心理学中。例如,
精神分裂症者的笔迹往往别具一格,在风格上故意有所模仿,帮笔迹学在临床上有诊断意义。在犯罪侦察中,对案件有关文书、字迹进行比较检验,
研究书写者字迹特征,认定书写动作习惯的异同,可发现伪造品或确定其心理状态的某些变化,具有司法鉴定的意义。但要防止江湖骗子胡乱以字迹
评定人格、诊断疾病等不法行为。所谓笔迹学,是人们通过对个体笔迹不同书写规律的研究,反映书写者个性,心理和行为特征的一门交叉学科,
它是一门以研究人类文字笔迹特点和人的内在素质之间联系及客观规律的科学,与心理学、行为学、人才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法国著名作家小
仲马也说:“笔迹学是一门被高度使用的科学,因为它不必见面就可以了解一个人”。虽然笔迹特征千差万别,但仍然可以对应心理学上性格的划
分而表现出相应的意义,最直观的划分就是外向型和内向型性格,因为外向型性格的人活泼、开朗、健谈,把主要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在与他人的相互
交往中,心理能量是向外界开放的,所以他们的笔迹就显得流畅、舒展、字势活跃,末笔的方向向外,速度快。内向型性格的人恰恰相反,把精力和
注意力集中于自身的内部体验,喜欢探究分析自己的内心世界的人或事,安静,不善于交际,心理能量是向内心触及的,所以他的笔迹就显得拘谨,
结构紧密,字势收敛,末笔向内。作为管理者或是领导,务必要对你的下属的性格有个基本的了解,至少,性格从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他适应工作
的类别和适应社会的方式,违背了本身的心理动力系统,对健康是肯定不利的,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就曾说过:在人的整个一生中,他们应该做的,只
是在固有人格基础上,去最大限度地发展他的多样性,连贯性和和谐性,小心谨慎着不让它破裂为彼此分散,各行其是,相互冲突的系统。当年陈景
润去教他的书,肯定不会有后来的歌德巴赫猜想;鲁迅弃医从文,肯定也不完全是围观杀头的国人们的麻木的警醒,应该说他的骨子里本身就是个文
人性格,所以说,在“固有性格”的基础上发展,更容易取得成绩?总结笔迹学家雅曼把笔迹学研究的成果分为七个大类,它们分别是:1、书
写的压力反映了人精神和肉体的能量。2、笔画结构方式代表了书写人面对外部世界的态度。3、书写的大小是自我意识的反映。4、连笔程
度反映了思维与行为的协调性。5、字和字行的方向是人自主性及与社会关系的反映。6、书写速度与人的理解力的快慢有关。7、整篇文字
的布局反映书写人面对外部世界的态度与占有方式。8、通过笔迹,探索性格与心理健康,是一门年轻的学问。---------------
--??中国古代书法理论中的汉字笔迹学研究?中国古代书法理论与笔迹学存在联系吗?或许很多书法理论家都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笔迹学研究
者们也极少涉猎中国书法的历史。大量的分析研究结果证明,中国古代书法理论家们对汉字笔进学研究方面起到了出人意料的先导作用。?浩如烟海
的中国古代的书法理论文章,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笔迹研究。只不过贯穿其中的主线是其美学研究,书法理论家者们把注意力重点放在书法美
学的表现技法上。在笔迹与个性方面的建树只是其诸多研究的旁枝末叶。?古代书法理论家们凭其直觉感悟所提出的一些观点,正好是笔迹学研究的
基本原理和方法。这些非常值得汉字笔迹学的研究者们予以借鉴和充分运用。中国古代书法理论文章中很多论述与笔迹学密切相关。“书之为言散也
,意也,如也”,他们认为书法是书家们“达其情性,形其哀乐”渲泄情感的一种形式。只有充沛的感情活动,“喜怒、窘穷、化悲、偷佚、怨恨、
思暮……有动于心,才必欲发之于书”,“穷变态于是端,合情调于纸上”。书法家们的创作是其世界观、个性、气质、修养、情绪,随着笔墨的运
动,“迹化”为具有丰富线条构成的字。?这些理论文章中关于笔迹学研究方面的论述占居了大量的篇幅。“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他们把笔
迹视为和甄别个体的标准和工具。甚至“采用”了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有效地探讨了笔迹与个性、气质、情绪、甚至年龄等之间的关系,总结出了
不少具有代表性的原理和观点。虽然他们没有提出汉字笔迹学这一概念,许多论述也比较零星和单一,有些甚至是机械的,其中猜测和脆断的成分也
较多,而且使用的术语也过于含糊。虽然他们在笔迹上成就仅仅表现为一种直觉和经验,未能建立起一套笔迹研究的系统理论,并使其发展成为一门
独立的汉字笔迹学,但我们仍为古代书法理论家们所表现出的先知先觉而感动不已。中国古代的这些先哲们遗留下来的这些宝贵经验,无疑会为丰富
和发展日益兴起的汉字笔迹学研究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西方的笔迹学家们开始注意到中国的方块汉字。他们为汉字复杂
的结构、特殊的书写方法及丰富的线条所吸引,从对中国古代书法理论的探讨中,他们惊诧于中国古代书法理论家们在此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以及所取
得的成果。并从中获得了研究中国汉字笔迹的灵感。?本文目的在于,认真和系统地剖析古代书法理论文章中的有关观点,以证明其对于笔迹学研究
的适用性;探索古代书法理论中的笔迹分析和运用情况。希望以此揭开中国古代书法理论家们在汉字笔迹学研究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试图在形质(
笔迹)与性情(性格)之间建立起一个可供借鉴的对应关系。二?中国古代的笔迹学研究表现在哪些方面呢??首先,“字为心画”是中国古代书法
理论中最为重要的观点。认为书写行为与人的大脑密切相关,笔迹是书写者大脑活动的综合反映。这是笔迹学需要解决的最根本的问题,即笔迹是否
能够反映书写者的个性,能否成为人类思维活动的一个载体,笔迹能否成为研究书写者心理个性的对象。?“字为心画”是周星莲提出的,他认为书
写即在登“字形”的同时即输入了“我心”。原文是这样的:“写有二义。《说文》:‘写,置物也’。《韵书》:‘写,输也’。置者,置物之形
:输者,输我之心,两义并不相悖,所以字为心画”。?“字为心画”中的“心”应是什么含义?它包括什么具体内容?我国最早的医学名著《黄帝
内经》,采纳百家之说,提出“心主神明”学说。《索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经问·调气论》及《宣明五气
篇》都认为“心钱神”。《灵枢·邪客篇》也指出:“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会也”。这就是说,心脏不仅是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统帅
和核心,而且是人体一切心理活动的统帅和核心。“心”除指心脏、心脏的功能外,还包括思维、思想、情感、意志、想象等由大脑机能产生的人的
种种心理活动。人们的书写活动是在大脑指挥下产生的有意识行为。人们执笔写字的时候,持笔的姿势、运笔的快慢、字体的敛散疏密,乃至手的活
动,无不受到及的指使.得“心”应“手”,笔迹是大脑活动的印记。书写时留下的一笔一画,实际上是书写者心理活动及性格、行为特征的反映。
?据书载,清朝书法家汪士慎晚年双目失明,不仅可以做狂草与八分书,还能画梅花。写出来的字比没有失明时还要妙。清代书法家金冬心评价说“
不盲于心”。这些正说明了书写行为是受制于大脑活动的。他们的眼睛虽然瞎了,但大脑还没有问题,作书绘画完全是在大脑的指使下完成的。如果
他们的大脑也有毛病缺乏正常思维活动的话,恐怕再灵巧的手,也难为“无米之炊”。?“势来不可止,势击不可遏”,是古代书法理论中又一个重
要观点。它来自于郑杓、刘有定的《衍极并注》,原文如下:“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立焉……放日‘势亚不可止,势
去不可遏’”。关于“势”的含义,《现代汉语词典》拉释为:一切事物力量所表现出来的趋向。就书写而言,运笔过程中存在的轻重、缓急、疏密
、敛散、曲直等等,它们的变化在整个篇章中,始终遵循着一个不变的定势,保持着一定的连贯性,不会随便受其他因素影响而改变。正是因为笔迹
具备这一特征,才能使“书”真正做到“如其人”,成为书写者气质、性格及情绪的表现形式。?中国古代书法理论还提出了“书如其人”这一观点
。如果说“书为心画”解决了“笔迹即脑迹”这一问题,即笔迹存在的心理及生理基础的活,那么“书如其人”则揭示了笔迹与书写者之间存在的客
观的必然的联系。?在古代书论中,关于“书如其人”的论述比比皆是,清代的刘照载最为直接,他说:“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
之曰如其人而已。”在他眼里笔迹简直跟一个人的肖像一样,不仅能反映一个人的气质、性格,连学问、才能及志向都能一目了然。?随着时间的推
移和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书法理论家们对“书如其人”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他们不仅观察到书写者与性情的必然联系,还将大量笔墨倾注到书写
者的个性特征上。在回答为什么不同的书写者笔迹不一样的这个问题时,大多数人都一致认为性格气质特征及个人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如“夫人之情
,刚柔殊禀,手之运合,乖合互形”。刘熙载在做出“字如其人”的论断后,紧接又在人与笔迹特征之间建立起了对应关系。他说:“贤哲之书温醇
,骏雄之书觉毅,畸士之书历落,才子之书秀颖”。?郑杓、刘有定在《衍极并注》中也说:“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令徐,徐者不可分疾”。宋
朝著名的书法家苏东坡,在他的书法论著《论书》中谈到君子小人的笔迹特征:“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不可欺
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不可乱也。”他认为君子除了长相不错,善于辞令外,还会写一手漂亮的字。无独有偶,清朝的朱和羹也有类似的言论:
“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严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诸外。”古代书法理论家们将君子小人、品高品下
与笔迹联系起来,在儒家思想影响占居主导地位的时期,这种分类方法十分普遍。?他们还将气质与笔迹特征之间建立了对应关系。儒家思想的鼻祖
孔子曾将人划分为狂、中行、狷三种类型,以此表示个体气质的差异:“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对此项穆在
仔细研究之后,居然找到了狂、狷、中行在笔迹上共同的特征:“人之所禀,上下不同,性赋相同,气习多异,不过中行,曰狂,曰狷而已。所以人
之于书,得心应手,千形万状,不过曰中和,曰肥,曰瘦而已”。他所建立的气质与笔迹的对应关系,请看下表:气质类型笔迹特征狂?肥中行中和
狷?瘦?通过研究表明,上述划分之间存在十分科学的对应关系。这种关联虽然十分简单,但已经为我们指明了一个研究生理特征与笔迹特征关系的
大致方向和路径。?在影响笔迹的因素这个问题上,大部分都认为“资事不一”、“人心不同”。如东治的赵登在《非草书》中说:“凡人各殊气血
,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心与手,可强为哉?”意思是说,人的个性差异必然会导致笔迹的不同,字的好坏关键在于自身的因
素,是不可强求的。项穆对此也有同样的论述:“人心不同,诚如其面,由中发外,书亦云然,所以染瀚之土,虽同法家,挥毫之际,各成体质”。
那些习练书法的人,由于自身的差异,即便是临写一家的贴子,写出的字也各有面貌。他还说:“盖闻德性根心,萃盎生色,得心应手,书亦云然。
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刘熙载也做出了这样的结论:“笔情墨性,皆以人之性情为本”。在此问题上,明代的书法家项穆的
研究则显得理智、犀利而又细致。(见下表)序号?笔迹特征?个性特征1?谨守拘敛杂怀2?纵逸度越典则3?速劲惊急无蕴4?迟重怯郁不飞5
?简收挺掘鲜遒6?严密紧实寡逸7?温润妍媚少节8?标险雕绘太奇9?雄伟固愧容夷10?婉畅又惭端厚11?庄质盖嫌鲁朴12?流美复过浮
华13?驶动似欠精华14?纤茂尚多散缓15?爽健涉兹剽勇16?稳熟缺彼新奇?他还从习练书法者的字贴选择、运笔特征及书写字体中总结出
人的性格特征<见下表>不同类型的练书者性格特征偏泥古体者?蹇纯之迂儒自用为家者?庸僻之俗吏任笔骤驰者?轻率而逾律临池犹豫者?矜持而
伤神专尚清劲者?枯峭而罕姿独工丰艳者?浓鲜而乏骨??气质与性格等个性特点,是形成不同书写风格的重要因素。而一时的心境即情绪的变化,
则会赋予笔迹不同的面貌。情绪作为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受到了古代书法家们的重视。蔡邑如此表述道:“书者,散也,任情恣肆,然后书
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大意是如果情绪不好,即使用再好的笔也写不出好字来。虞世南也表示:“字虽有质,迹本无为,禀阴阳而
动静,体万物以成形,达性通变,其常不主,故知出道玄妙,必资神遇”。其实这个“神遇”就是良好的心理状态而带来的创作灵感。他还有如下评
论:“字有态度,心之输也;心悟非心,合于妙也”。孙过庭对此也有同感:“一时而书,有乖有合,合则流媚,乖则疏雕。”对于情绪问题,陈绎
曾研究得十分透彻,他认为高兴、发怒、悲伤、快乐等不同情绪状态在笔迹中的表现也有差异。“喜怒哀乐,各有分数,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
而字险,哀则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情有轻重,则字之敛舒而险,亦有浅深,变化无穷”。?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人的面都表情、四肢动
作、神经的驰张程度,在书写时都。拿颜真卿来说,他为人忠厚,刚正不阿,其书法也就表现出深厚雄健的气势。而不同的心境,又促使他的书写产
生相应的变化。《多宝塔》及《颜家庙碑》的字迹就显得庄重。《争座位碑》、《祭任稿》则表现出一种激奋的心情。多宝塔祭侄稿颜家庙碑?中国
古代书法理论家们对笔迹与年龄的关系也做出了一些判断。项穆在《书法雅言》中这样说到:“书有老少,区别浅深,势虽异形,理则同体。所谓老
者,结构精密,体裁高古,岩岫耸峰,旌旗列阵是也。所谓少者,气体充和,标致雅秀,百般滋味,千种风流是也。老而不少,虽古拙峻伟,而鲜丰
藏秀丽之实。少而不老,虽婉畅纤妍,而乏沈着典实之意。试以人品喻之,谋猷谙练,学识宏深,必称黄发之彦。词气清亮,举动便利,恒数俊髦之
英。”“老乃书之美也,少则书之姿颜”。李煜也有论述:“壮岁书亦壮,犹嫖姚十八从军,初拥千骑,凭陵沙漠,而且无滴敌。春来书亦老,如诸
葛董戎,朱睿接敌,举板舆相随,以白羽麾军,不见其风骨,而毫素相适,笔无全锋。”这两段话基本上反映了笔迹与年龄之间的关系。即不同年龄
的书写者,在笔划的力度、结体的精密、笔法的老辣、运笔的沉着、布局的整齐等都有很大的区别。三?下面我们来探索一下中国古代书法理论家们
进行的笔迹分析及运用。?中国古代理论中有很多书法鉴赏方面的论述,颇具代表性的笔迹分析莫过于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中的一
段:“纸者阵也,笔者刀鞘也,墨者兵甲也,水研者城地也,本领者将军也,心意者副将也,结构者谋略也,笔者吉凶也,出入者号令也,屈折者杀
戮也”。这是早期笔迹分析的典例。?随着时间的推移,书法家们对笔迹的思考越来越具理性,分析的问题也更加具体。张怀谨的陈述颇有见地:“
臣闻形见曰象。书者,法象也…,观彼遗踪,悉其微旨,虽寂寞千载,若面奉微音”。他对书法的研究达到了只见其字,如晤其面的境界。?项穆是
一个高明的鉴赏专家,他说:“所谓有诸中必形诸外,观其相,可知其心”,“论书如论相,观书如现人,人品既殊,识见有异”,“若卷初展,邪
正得失,何手何代,明如亲睹”。包世臣的结论则更为直接明了:“书之形质如人之五官四体,书之性情如人之作止默语”。周星莲在《临池管见》
中也有记载:“余谓笔墨之间,本足觇人气象”。朱长文在其《续书断》中分析道:“世南貌儒谨,外若不胜衣,而学术渊博,议证持正,无少阿徇
,其中抗烈,不可夺也。故其为书,气秀色润,意和笔调,然而合含刚特,谨守法度,柔而莫续,如其为人”。还说:“杨凝式以书为心画,善于书
者,可以观而知之。故观《中兴颂》则闳伟发扬,状其功德之盛;观《家庙碑》,则庄重笃实,见夫承家之谨;观《仙坛记》,则秀颖超举,象志气
之妙;观《元资山铭》,则淳涵深厚,见其也之纯”。?朱和羹在《临池心得》中讲过一件具有神秘色彩的故事:有位叫李侍问的书家,自以为水平
高于大书法家董其昌,将自己的书法与董其昌的作品放在一起比高低。董前去看了以后说了句:“书果往,但有杀气”。结果不幸言中,过了不久这
个人就在战争中阵亡了。至于董其昌是怎么看出李侍问的字有杀气,凭什么预测了此人的死亡,并无细节描绘,也没有相关资料遗留下来,也就无从
考证。?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四个人都是习练王羲之书法取得成功的。周星莲专门谈到欧阳询,称其“从谨严中得森挺,从密粟处得疏朗
,或行,或楷,必左右揖让,倜傥权奇,戈戟锯锐,物象生动,自成一家风骨”。之后说,前人讲欧阳询长相丑陋但颖悟过人,看了他的字(见下图
)便相信了。事实上的确如此,与欧阳询同一时代的的米芾说他:“如新瘥病人,颜色憔悴,举动辛勤”。苏东坡也作出回应:“率更(欧阳询)貌
寒寝,敏悟过人,今观其书,劲险刻历,正和其貌耳”。从字中看出欧阳询的性格,而且能与其相貌挂起钩来,这对笔迹学研究应是一个很好的启发
。?来分析书写者的人品,在中国古代书法论文中占有较大的篇幅。好几位对赵孟頫颇有微词。认为他媚骨过人,乏大节不夺之气。其中项穆最为直
言不讳:“妍媚纤柔,殊乏大节不在,所以天水之高(指赵)故甘心仇敌之禄也”。冯班也说:“赵文敏为人少骨力,故字无雄浑之气”。其实仔细
分析起孟的字,可以发现他缺乏君王应具备的那种雄才伟略,过于纤柔的性格必然造成他这种多桀的命运(见下图)?明未清初有位精通医术的书法
家傅山,他曾提出过“宁拙勿巧,宁五勿媚,宁支离勿轻滑,宁其车匆安排”的美学思想。这种一反常态的审美观点与其矛盾的性格是极为吻合的。
在清朝灭亡之后,曾因积极参加反清复明的斗争而被捕入狱。此后了拒不参加清朝博学鸿问的考试,也不接受统治者授予他的官职。他的字特别是草
书最能反映他的心理特征。在遭受亡国之恨的打击后,显得忧心忡仲,矛盾重重,如古股缠树般的字体特征更能说明他的孤独难解,悲肠百结的心理
矛盾。<见下图》?与其风格大相径庭的徐涓,字体结构大胆,运笔随心所欲,布置信手拈来,意趣天然,充分显示他的豪放不羁,蔑视清规戒律的
反叛精神。被书坛称之为:“八法激圣,字材侠客”,真是恰如其分。<见下图>?中国古代书法理论中,在笔迹对人的影响方面,书法理论家们也
开展了一些探讨。这些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改变人的书写习惯及字体特征,就能改变人的性格;十是临写不同的笔迹特征的文字会给
书者带来木同的情绪及心理变化。周星莲指出:“作书能养气,亦能助气,静坐作指法数十字或数百字,便觉矜躁俱平,若行草,任意挥洒,至痛快
淋漓之候,又觉内灵心焕发,下笔作诗、作文,自有头头是道,汩汩其来之势。故知书道,亦足以恢扩才倩,酝酿学问也”。孙过庭在《书谱》中也
说:“写乐毅,则情多拂郁,写《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由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驱,私门诫誓,情拘
志惨。所谓涉乐方笑,言衷己叹”。在临写帖子过程中,,除了爱文字因素影响外,点、横、竖、撇、捺,气、韵、思动、静共具一身,只要手、眼
、脑各器官配合默契,就可以深刻感受到笔迹中所包含的精神意蕴,重要的是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书写时强烈的情绪变化,进而与作者产生呼应,
临写者的情绪也会随作者情绪的起伏而变化。四?在中国古代书法理论中,笔迹与个性的研究比较简单,不仅方法单一,做出的结论往往过于笼统并
且模糊,分析材料的数量也不是很多,大多是用经验观察的方法来进行的,从中很难直接建立一个完整的可供实际操作的笔迹分析的系统理论。?我
们在挖掘中国古代书法理论这份宝贵文化遗产的时候,本着去粗存精的原则和求真务实的态度,对书论原文中部分“可用”的观点进行了提炼和加工
,以期从中得到古代书法家们的一些笔迹分析的方法。?前面我们谈到书法点论中的“势”,并指出“势”是书写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书写习惯,具有
较强的恒定性,是存在于笔迹中的一种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我们以此为基础,紧紧围绕书法中关于“势”的有关论述,深入地对书法用笔十四
势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基本罗列出古代书法理论中的形质与性情的对应关系。?(注意:这仅是某一种笔迹特征所对应性格特征,任何分析都需要综
合多种因素来考虑)??形质???性情时间速度快?思维灵活,行动迅速???慢谨慎小心,行动缓慢空间压力重精力充沛,认真执着??轻敏感
性强,反映强烈?笔锋中独立行事,较为理智??侧性格外向,爱说爱笑?方向?散注重外界,关注他人??敛?内向孤独,注意力好?笔划直个性
固执,从不服输??曲易于妥协,爱随大流?布局?疏大方随和,易于接近??密情绪不稳,容易冲动?连结断?连?缺乏灵活,墨守成规思维灵活
,善于联想?笔迹心理学笔迹分析笔迹分析使用说明:请依据您的笔迹特征在下表中选择相符的选项。1、笔迹粗细????析使用说明:
、笔迹粗细笔迹较粗笔迹较细2、笔迹规则笔迹工整规则笔迹潦草不规则喜欢写连笔字3、笔迹字型大小字型豪放,字体偏大字型谨
慎,笔迹内敛字型偏小,字体细矮4、笔迹格式字型为长方形字型为矮扁形字型为正方形5、笔迹风格字型为端正型字型为倾斜型6、笔
迹轻重笔迹有力型笔迹无力型7、笔迹的收笔特点最后收笔处加一点最后收笔处往上翘笔迹学十种笔迹看性格02【刘】字如其人,就
是说的从写字笔迹分析人的性格。1、字细小观察力好。习惯于写细小字的人有良好的观察力和专注力,办事认真细心,但过于谨慎小心,警觉性
很高,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如果字迹细小,并且越写越往上,表明书写者注意力非常集中,喜欢做一些细致的工作
,理智、冷静,善于分析判断,做事耐心,仔细。注重家庭,以家庭为核心,能自我牺牲、自我奉献。如果字迹细小,但是越写越往下,表明书写者
性格软弱,顺从,自信心不强,气量比较小,多疑多虑,过于在意别人对自己的反应。习惯于于写小字的人不喜欢引人注意,通常是喜欢内省的、谦
虚的、朴素的、羞怯的、注重细节的、谦卑的、恭顺的。2、字大好表现。习惯于写大字的人喜欢引起别人注意的,好表现的,做事比较迅速但有
些鲁莽的,以自我动机为行动导向的,做事有目的、有计划,不注重细节的、也是自我为中心的。3、字体垂直责任感强。写字字体垂直的人注重
实践,独立自主,头脑理智、清晰,根据自己的分析判断来做决定,一旦做出决定后,就不容易改变。自我控制力强,行事谨慎、有节制,认真,忠
于职守,责任感、原则性强,情感反应不强烈。4、字体右倾偏好互动。写字字体向右倾的人积极进取,能动性强,不怕困难,独立自主,思想开
放,展望未来,对精神领域的东西感兴趣,并渴望自己能在精神领域里有所发展。待人友好,性情开朗,为人慷慨大方,有同情心,利他,有奉献精
神,集体观念比较强,偏好社会互动。如果字体向右倾斜,而行向向下倾斜,反映书写者好内省,但意志比较薄弱,容易受他人影响。5、字体左
倾情感压抑。字体向左倾的人在生活中小心谨慎的、细心的,好内省的,关注自己,对周围环境反应冷漠,情感压抑。观察力敏锐,可能是个好的倾听者,不容易与人产生正面冲突。自立更生,独立自主。6、字中等注重实践。习惯于写中等字的人,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强的,注重实践的,理性的、现实的、实际的,工作中与人相处友好的。7、扁形字具有顽强的毅力。书写扁形字体的人有坚定的信心和顽强的毅力,不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甚至固执己见,爱钻牛角尖。做事认真、负责,行事有条理,有计划,但有时刻板僵化,缺乏弹性。如果扁形字向右倾,反映书写者有理想、有抱负、积极进取,勇于开拓,为人热情,热爱生活,乐于助人,容易与人相处,敢于冒险和做新的尝试。如果扁形字体向左倾,反映书写者具有叛逆的性格,上进心很强,能吃苦耐劳,做事持之以恒,坚韧不拔,写这种字体的人清高孤傲,不屑于世俗的事,对现实社会常感愤懑不平,胸怀理想却觉得壮志难踌,内心充满矛盾斗争。交友范围狭窄,但亲密的朋友则深交。8、正方形字为人正直。习惯于书写这种字体的人品行端正、为人正直,责任心强。尊重传统,遵守纪律和法规,原则性强,不屈从权威。办事稳重踏实、细心谨慎。自我控制能力强,情感不容易外露。9、圆形字性情随和。习惯于书写圆形字的人,一般性情比较温和,心地善良,善解人意,通情达理,重感情,性格坚韧,社会现实适应性强,为人处事采取中庸之道,不偏执一端,不喜欢与人产生正面冲突,自我克制能力强,行事审慎,考虑周全,但过于克制自己本能的需求,行动不够果敢,做重大决定时常常犹豫不决。10、长方形字勇于开拓。习惯于书写这种字体的人一般自信心强,积极进取,富于行动性,处世爱憎分明、态度明朗。具有反传统、反习俗和勇于开拓的精神。如果长方形的字体向右倾斜,反映书写者性情豪爽、心胸宽广,乐观向上,喜欢竞争。性格张扬外露,容易得罪人。如果长方形的字体向左倾斜,反映书写者好内省,情绪比较压抑,关注自己,自我比较封闭,对周围环境反应冷漠。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