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欧散记(8)
希腊柱式古代希腊留给后世的几乎没有完整的建筑,到处是断墙残壁和顶天立地的石柱,古希腊建筑的艺术精华主要也体现在这些石柱上,不同时期的不同柱式是古希腊建筑的最大遗产。
古希腊神庙众多,这与城邦制国家和泛神论密切相关,每一个城邦都有自己的守护神,这就有了供奉守护神的神庙。希腊的神庙是“神”住的地方,所以最初建造的庙宇只有一间圣堂,圣地的各种活动都在露天进行。庙宇内部功能单一,结构简单,而它的外观却很重要。在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建筑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庙宇形制的探索。随着城邦制的瓦解,守护神的神庙逐渐失去了意义,市场代替神庙成为城市的中心,庙宇与市场发生了联系,于是原来封闭的墙面渐渐被围廊式庙宇取代,廊柱开始出现;二是庙宇艺术形式的探索。这个时期最重要的是木建筑向石建筑的过度以及希腊神话所反映的平民的人本主义世界观对希腊柱式发展演进的深刻影响。
希腊石柱遗迹。在希腊众多的古代建筑遗址中,很少见到自然形态的石头,几乎每一块石砖、石块、石柱,都经过人工的雕刻和修饰,表达了理性、人定胜天的理念和永恒的宗教情怀。
石造的大型庙宇的典型形制是围廊式,因此,柱子、额枋和檐部的艺术处理基本上决定了庙宇的面貌。长时期里,希腊建筑艺术的种种改进,都集中在这些构件的形式、比例和相互结合上。公元前6世纪,它们已经相当稳定,有了成套做法,这套做法后来被罗马人称为“柱式”(ordo)。有两种柱式同时在演进。一种是流行于小亚细亚先进共和城邦里的爱奥尼式(ionic),因为那里主要住着爱奥尼族人;另一种是意大利、西西里一带寡头制城邦里的陶立克式(doric),因为那里主要住着陶立克人。古典时期,在伯罗奔尼撒还产生了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雅典宙斯(zeus)神殿遗迹宙斯是希腊神话中的父神。在希腊,许多的城市都有宙斯神殿。雅典的宙斯神殿位于卫城的东南,古希腊时期,这一地区为当时的宗教中心。宙斯神殿始建于公元前5世纪,形制上由104条高17米的科林斯式石柱支撑,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和众多神庙一样,宙斯神殿历史上几经破坏,目前仅剩15根柱子屹立在那,供人们瞻仰。
柱式中最早出现和最先定型的是陶立克柱式。据西方建筑史家分析,它艺术上的演变和成熟,经过了古典前期二百年时间。它由早期粗大硕壮的木柱,逐渐向挺拔的石柱发展,柱高对柱径的高度比则越来越大(从4~61/2),柱身和柱头的轮廓线也逐渐挺拔。另外,柱身上贯通的上下带有菱角的凹槽,是从古埃及陵墓建筑柱子上借用来的,只不过菱角从四个变为定型后的二十边形。陶立克柱式无柱座,它高大的柱身直接立起在地面平台上,显得非常刚毅有力。
希腊柱式——陶立克柱式
爱琴海边的爱奥尼亚富庶而强盛,文化艺术也很发达,其中以建筑和雕刻为著名。爱奥尼柱式比陶立克细长,柱高约为柱径之九倍,其最迷人之处为柱头装饰:正面和背面有两个很大的涡旋,看上去非常华丽和轻巧。涡旋的原型是用植物叶子做的装饰物,据考证,其形式与古埃及壁画中蓝荷草的叶卷相类似,聪明的爱奥尼亚人将这涡旋加以改进放在柱子顶上,使柱子具有一种优雅而又亲切的风格。
希腊柱式——爱奥尼柱式
到了公元前5世纪,又出现了最华丽秀气的科林斯柱式。科林斯是古希腊一个著名的城邦,人们喜爱装饰打扮,甚为爱美。柱式以爱奥尼式为基础,将柱式拉得更长(高为柱径的十倍),又用一个饰有美丽毛莨叶的倒钟形花篮代替了柱顶的两个卷涡。根据古罗马著名的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考证,发明这一柱式的是科林斯的一位青年青铜器工匠,而他又是受到一位少女墓前置放的美丽花篮的启发,而创造出婷婷聘立,极为秀丽,富有少女温柔之美的柱式。
希腊柱式——科林斯柱式
希腊建筑的遗嘱不是由希腊人写的,而是在帕特农神建成4个世纪后由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写就的——《建筑十书》。维特鲁威认为,希腊人设计和建造陶立克、爱奥尼亚、科林斯三种柱式,有着有机界的某些生物种类的特征。希腊神殿的美不是任何一名建筑师想象力的产物,相反地,它包含了自然界,尤其是人体的对称和比例,所有的测量单位都是人的自然比例在整个物质世界的简单运用。
古希腊的神话是古希腊艺术的土镶。神话所反应的平民的人本主义世界观一个重要的美学观点:人体是最美的东西。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第四篇中记载了一则希腊故事说,陶立克柱式是仿男体的,爱奥尼柱式是仿女体的。
陶立克柱式最先出观。海伦和仙女奥尔塞斯的儿子多鲁斯,在古城阿尔戈斯的朱诺圣地偶然建立了这种柱式的神庙。当时还没有对称规则,就探索用什么方法能使它适用于承受载荷并有公认美观的外貌,他们试着测量男子的脚长,把它和身长来比较。因为发现男子的脚长是身长的六分之一,所以他们就把同样的原则搬用到柱子上来,柱高是柱头厚度的六倍,这样陶立克式柱子就在建筑物上开始显出男子身体比例的刚劲和优美。
后来建造优雅的女神殿狄安娜神庙时,“脚长就改用窈窕女子的尺寸,为了显得更高一些,首次把柱子的厚度做成高度的1/8”,他们在柱头上放了盘涡饰,“像卷发一样从左右两面倒垂下”,正石则饰以水果垂花饰。柱子上的凹槽贯穿于整个柱身,像主妇长袍的褶皱一样下垂。
达·芬奇根据维特鲁威(vitruvius)《建筑十书》理论描绘的建筑人体比例图——“维特鲁威人”,在代表宇宙秩序的方和圆中,放入了一个人体。
任何美的东西,都是由度量和秩序所组成。建筑物各部分之间的度量关系就是比例。希腊柱式分别典型地概括了男性和女性的体态和性格,一种刚劲雄健,一种清秀柔美,这种美学观点反映出对人的美、对人的气质和品格的理解和尊重。然而,希腊柱式又不是像维特鲁威所说的那样简单地模仿和人体的比例,而是体现着严谨的构造逻辑,条理井然。它们下粗上细、下重上轻、下面质朴分划少而上面华丽分划多,使它们表现出向上生长的的态势。希腊柱式装饰很有节制,精美而不堆砌繁冗,“一切都不过度”。古希腊的柱式后来被罗马人继承和发展,随罗马建筑而影响世界。古罗马柱式除了古希腊三大柱式外,又发展了塔司杆柱式和组合柱式,共称古典五柱式。直至今天,“罗马式”还有强大的生命力(其实称为希腊式更确切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