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旅欧散记13
2017-02-14 | 阅:  转:  |  分享 
  
旅欧散记(13)

希腊人的智慧

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思认为,在公元前一千年之内,希腊、以色列、印度和中国四大古代文明先后各不相谋而方式各异地经历了一个“哲学的突破”的阶段。所谓“哲学的突破”即对构成人类处境之宇宙的本质产生了一种理性的认识,而这种认识所达到的层次之高,则是从来都未曾有的。这一时期希腊所表现的是对自然的秩序及其规范的和经验的意义产生了明确的哲学概念。从此希腊世界的神话和英雄被自然规律所取代。这个时代的伟大哲人就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代表了这一“突破”的一个高峰。

油画“苏格拉底”之死(1787年)雅克·路易·大卫作



去希腊,去雅典,无论如何少不了这三个哲人,特别是苏格拉底,没有留下片言只语,后人只能通过柏拉图的《谈话录》,故事传说以及绘画作品有个大概的了解,但希腊人知道,这些伟人的思想影响了希腊二千多年,渗透到了希腊人生命的血液之中。希腊的国体、政体以及希腊人的生活方式都与此有关。来希腊前,有人告诉我,希腊国家“松松垮垮”,希腊人“稀稀拉拉”,希腊的基础建设“破破烂烂”。除了“稀稀拉拉”我有点印象,那是上个世纪末接待一批希腊客人留下的感觉外,我还真有点不大相信。但到了希腊,通过对希腊、雅典的了解、观察,还真有同感。不过这种感观上的不“完美”,又未尝不是希腊人的智慧所在。



拉斐尔(raphael)所绘的“雅典学院”里,柏拉图的手指向天,象征了他认为美德来

自于智慧的"形式"世界。而亚里士多德则手指向地,象征着他认为知识是透过经验

观察所获得的概念。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三人被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

者,史称“西方三圣贤”

古罗马的西塞罗说:“苏格拉底使哲学从天上来到人间。”苏格拉底生活的年代,雅典和斯巴达为争夺希腊霸权发动伯罗奔尼撒战争,社会的动荡造成道德沦丧,世风日下。他感到有必要挺身而出,劝导人们“认识自己”,培养道德情操。他善于否定,“我们只会思考,但什么都不懂”,“我唯一有把握的是:我什么都不知道”。认识到自己一无所知以后,人们才会主动改善心灵。苏格拉底死后,他的弟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继承和发展了他的哲学思想。他们认为,城邦是“比以往更优秀的公共生活与个人生活方式”;什么才是幸福的生活,无不依据自己的喜好而定,关键是别让自己痛苦,一定要保证自己想说就说,想做就做的自由。希腊人崇尚城邦制和民主政体,向往个性的自由,加上在地域上,希腊人的家园是直面大海的一个个城邦,它们的四周是三大洲交汇处不同文化的织锦,它们的财富和希望来自往来的商旅,他们的荣誉和传奇来自远方的世界,土地对这里的人们的束缚是微弱的,以至于希腊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缺乏立国的政治基础,没有一个整体的认同感。在巴尔干国家中,希腊是唯一在古代没有统一的国家。作为地理和文化概念的希腊的历史很长,可作为民族国家的希腊的历史却很短。这或许可以解释希腊为什么长期被外族统治的原因。或许这也是希腊人“智慧”的一种结果吧!



座落在雅典城西北的柏拉图(platoacademy)学院遗址。学院创办于公元前385年左右,以后历代相传,至公元前529年被查士丁尼大帝封闭为止,前后延续近千年。图中为柏拉图雕像。

苏格拉底是属于城邦内的,但苏格拉底的死则使柏拉图成为雅典民主制的坚定批评者。苏格拉底死后,柏拉图开始了长达12年的自我放逐,40岁的时候,柏拉图返回雅典,在城郊外西北角的阿卡德摩创建了西方世界第一所学校——学院。柏拉图最终走出了城邦,潜心撰写他的对话录。这里一个关键词非常重要——“学校”。“学校”(school)一词源出于古希腊的“闲暇”(skholee),本义是“度过闲暇的地方”,当然此闲暇不是仅有发呆和白日梦的自由和放纵,同时更是一种丰沛高远的精神生活。希腊人的“闲暇”生活,二千多年一直迁徙至今。



雅典古代市集遗址(ancientagora)雅典现存两处古代市集遗址,图为在蒙拉斯提拉奇区的古代市集。

希腊人善思辨。古希腊卫城和市场是城邦生活的活动中心,前者是祭神的地方,后者是政治活动的场所。雅典的古市场并非如今天的商品交易市场,更像今天人们举行集会的“广场”,悠闲的雅典公民们来这里谈天、辩论、演说,听《荷马史诗》的朗诵,进行祭神仪式,看人们打官司等。那时候的哲学远没有被圈在学校里,也没有专业意义上的哲学家,每个雅典人都永远准备好讨论不管是多么抽象多么深奥的问题。



现代雅典人的闲适生活



现代城里人大多享受着触觉的、口舌的、视觉的舒适,却终日在堵塞的道路上奔波,在繁重的工作和责任下疲于奔命。而希腊人并非如此。雅典人的作息时间很特别,商店银行一般工作到下午2点就打烊。再从4点到6点开门2小时,因为人们都喜欢午睡,为夜生活积攒精力。雅典人能歌善舞,性格豪爽,而且都是夜猫子,一般饭馆都是晚上10点左右才上人,最热闹的时间是午夜。所以初到雅典感觉很奇怪,我们晚上9点多上街,总是冷冷清清,等到热闹的时候,早已进入梦乡了。



雅典传统民居,简约、个性化的住所。

雅典人的家里没有像样的家具,他们从不为装修烦恼,日常的饮食也非常简单:大麦面、橄榄、一丁点儿葡萄酒,弄点鱼调调味,遇上重大节日才吃肉。晚餐有时会有两道菜,第一道麦片粥,第二道还是麦片粥。在欧洲各国旅行,我们去的基本上都是中餐馆,吃着中式餐,真的是一种奢侈的生活。当然,希腊人考究一点的饮食也是不错的,以烧烤为主,非常讲究营养,饭菜里要加橄榄油和柠檬汁,据说这两样东西可以降血脂,防止血管硬化,味道也是非常的鲜美。希腊人的平均寿命高于80岁,在全世界名列前茅,与希腊人的饮食结构有关。雅典虽是海滨城市,但海鲜很贵。



雅典普拉卡(plaka)老城区,这里是餐馆、旅游纪念品商店和咖啡店聚集的地方,也是人们来雅典必逛的地方。



离卫城不远是被称为雅典老城的普拉卡(plaka)步行街,到处是工艺品商店,跳蚤市场,独具特色的希腊小餐馆,还有许多私人和协会性质的小博物馆、收藏馆。步行街的街头艺人和欧洲其他城市极为相似,有的吹拉弹唱,有的席地作画,还有扮演活雕塑的,不同的是,在欧洲其他城市可以见到好多华裔艺人,在雅典见不到,可能与来雅典旅游的华人少有关。在步行街,已经见不到古代市场的风景,而纯粹是一个物质的世界。



雅典宪法广场,位于普拉卡步行街对面。







雅典人生活上的节制换来的是充分的闲暇。对雅典人来说,利用闲暇的时光去对话、辩论和演说,那才是人生最大的乐趣所在。据说有一种梦游式的走路方式是雅典人所独有的:雅典人走路时,双手背在背后,漫不经心地溜达,一会儿向东走两步,凑到人前去侃一阵,一会儿再朝西走两步,和另外几个人再辩论上两句,这种走路方式常常酝酿着哲学沉思的胚芽。

宪法广场上的无名英雄纪念碑。

纪念在摆脱土耳其统治的战争中捐躯的希腊无名英雄。这是卫兵的换岗仪式。



献花(0)
+1
(本文系过眼客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