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旅欧散记38
2017-02-15 | 阅:  转:  |  分享 
  
旅欧散记(38)

米拉之家

巴塞罗那显要的成功商人皮尔米拉和他的新婚妻子,一位漂亮富有的寡妇准备在格拉西亚大道上共筑爱巢,刚刚设计完“巴特里奥之家”的高迪吸引了他们的注意,最终米拉决定聘请这位当时最有名的设计师为他们设计新家。

“米拉之家“于1906年开始动工,费时4年建成。它是高迪在设计圣家族教堂后建造的最后一栋世纪建筑,其中汇集了高迪得以闻名于世的诸多建筑要素:自然主义、曲线设计、奇形怪状的烟囱、粗大的圆柱等,堪称他最成熟的作品,也是当之无愧的现代主义建筑代表作,1984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米拉之家(CasaMila)建于1906-1912年间,坐落在巴塞罗那的格拉

西亚大道上,是为富豪米拉先生设计,占地1323平方米,有33个阳台,

150扇窗户,3个采光中庭,6层住宅,1层阁楼,1个地下停车场。米拉

之家是高迪设计的最后一个私人住宅。



米拉之家地面上共有六层,俨如一个怪异的庞然大物位于街道的拐角地带。建筑物表面仿佛是一座被海水长期侵蚀又经风化布满孔洞的岩体,外墙墙面的圆角圆滑得几乎看不出角度,以至于从外面看上去更像是一段圆弧而不是尖锐的三角形的两个边。凹凸不平、蜿蜒起伏的墙身是高迪不知经过多少次凸起和凹进的角度改动才达到的自然效果,犹如波纹荡漾的海面,富有动感。屋檐和屋脊有高有低,呈蛇形的曲线。小阳台栏杆由扭曲回绕的铁条和铁板构成,挂在墙面上,如同海中的一簇簇杂乱的海带,诱惑着水下的生物。高迪曾经还想在墙面上修建抱着耶稣的巨大圣母像,米拉考虑当时1909年对宗教建筑的破坏活动而劝说放弃,极其宗教化的高迪对此不满。



米拉之家的中庭之一



在结构上,高迪通过两个露天的内院把整体划分为两个区域,而内部的公寓就围绕着这两个内院而建。高迪的创新在于摒弃了以往惯用的方形内院设计而改为圆形,并将之设计成上边缘突出去的露天圆塔。从高空看去,这两个边缘伸出的圆塔就像是两个大漏斗,企图将周围的一切阳光和空气吸入。内院周长设计得尽可能大,以便让更多的阳光射进环绕四周的公寓。由于公寓的墙壁呈环形,射进去的阳光就像是在圆塔中跳舞,在墙壁和窗户上交替地变换着明与暗的步调。建筑内的其他各处也几乎全是“离方循圆”,走廊、房间、天花板、窗户,没有一处是方正的矩形。

米拉之家的最吸引人之处在它的天台。沿着螺旋形的楼梯登上屋顶之后,从两个中空的内院向下望,四周墙壁和缓和优美的曲线完美无遗地展现在眼前。另外,屋顶上有趣的烟囱让整个空间变得很梦幻。这几个有大有小、形态各异的突出物体,其造型的的像一个个带着头盔的烈士,有的像神话中的怪兽,有的如螺旋体,有的如无名的花蕾,有的如天外来客……难以想象,这样出色的设计也曾在当时因为建筑高度超出限制而险些被市政当局取消。



米拉之家的精华就在楼顶,好像外星人的烟囱造型奇异。

高迪好像特别喜欢烟囱,他设计的各类烟囱千奇百怪。

被高迪称为“用自然主义手法在建筑上体现浪漫主义和反传统精神最有说服力的作品”的米拉之家,在当时似乎并没有受到米拉的赞许,据说米拉嫌整幢建筑物耗资巨大,为此还和高迪起了争执,值得庆幸的是,即使当年出钱的米拉不满意这件作品,米拉之家还是完好地建成并保留至今,接受着亿万双眼睛评判和赞赏的目光。

现在,米拉之家归加泰罗尼亚储备基金会所有。他们设置了一个模仿1911年刚建成时的典型公寓,内部保持着原来的样子。入口处的一个小的展览空间挤进了公寓建造的历史背景。米拉之家顶楼的空间被储备基金会翻修,这里还设有一个高迪建筑展览室。夏天,在天台上还举办露天音乐会和现场演出,内部也常举办临时性的文化展览,在入口旁有一个纪念品店,卖一些“现代派”风格的小工艺品和小摆设。











献花(0)
+1
(本文系过眼客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