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旅欧散记61
2017-02-15 | 阅:  转:  |  分享 
  
旅欧散记(61)





威尼斯(venice)是一座建造在水上的美丽城市。相传威尼斯始建于公元453年。整个城市只靠一条长堤与意大利大陆半岛相连接。



水城威尼斯

威尼斯,地处意大利的东北部,位于亚得里海深入内陆的一个泻湖中,是闻名世界的水上城市,素有“水都”之称。威尼斯城由100多个小岛组成,是意大利重要的港口,自古以来都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水是威尼斯的梦幻世界。



威尼斯的祖先是意大利东北部的威尼蒂人(venetie)。公元451年,当罗马帝国崩溃的时候,他们被哥特人不断地烧杀抢劫逃到那些满是烂泥的小岛上,用木桩打进沼泽里,在上头建立起了自己的家园。威尼斯的诞生,几乎是一种不可能的选择,他们以水作城墙,来抵御敌人和外来的骚扰。岛上唯一的天敌是生活在海沟和沼泽地的水陆两栖的海狸鼠,它们把打进烂泥的水桩啃掉。威尼斯人的精明,狡诈和喜欢耍手段的性格,也许是在艰苦的建城时期与这些海狸鼠的“游戏”中形成的。



威尼斯有400多座桥,大运河上的里亚托桥(rialtobridge)最有名。



由于水上交通方便,他们通过君士坦丁堡和亚得里亚海来垄断东方的贸易。在那个年代,欧洲人讲的是天主,是十字军东征,是骑士风度,但威尼斯人只讲发财。他们每天翻阅的不是《圣经》,不是书本,而是帐簿。11-13世纪的时候,威尼斯拥有当时最强大的海军,他们提供战船给十字军东征。到13世纪初,君士坦丁堡陷落,威尼斯人连本带利,从十字军手中取得了对君士坦丁堡的主权。他们把土耳斯四匹铜马搬了回来,放到圣马可大教堂的屋顶上,就连大教堂里面供奉着的圣马可的尸体,也是两个商人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偷回来的。威尼斯是开放的,不像别的意大利城市那么保守。中世纪的威尼斯,也是拜占廷的领地,东方波斯、中国、印度都与之有定期的贸易往来。马可.波罗诞生在威尼斯,他的游记常有鲜明的东方情调。







威尼斯的桥



威尼斯这座奇异岛城,散发着浓郁的中世纪城邦的市民气息。因为做买卖要跑遍天下码头,所以威尼斯人思想比较开通。即使在中世纪,他们也没有非常认真地对待宗教,加上与当时教皇在政治上的对立,城中并没有建筑宏大壮观的大教堂,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广场和公共建筑上。威尼斯的规划手法和建筑面貌也不拘一格。城市充分利用水道作为主要的交通手段。一条长3公里的s形大运河贯穿全城,运河宽60m,在运河与四周的湖海之间,又有一百多条较窄的河道水港迂回穿插,形成完整的水上交通系统。因为水上交通方便、发达,加上为保护水城的环境和古建筑,威尼斯城各岛屿禁止机动车运驰。水陆通道交叉处,有四百多座名式拱桥卧虹般地跨立,两岸则排列着数百幢各种风格的建筑,其中有宫殿府邸、学校、图书馆、钟楼、修道院等。最令人匪夷所思的,哥特式教堂门廊上置放着裸体女人像;拜占庭式教堂顶上装饰着古罗马的四马双轮铜战车。城中还有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印度的庙宇、雅典娜神堂等与天主教教堂安然杂处,为各地来的商人服务。威尼斯很早以前就是开放的,文化多样的国际性城市,由此可见一斑。





威尼斯水道两岸林立的各式建筑



发了财的威尼斯商人,成了威尼斯贵族,却依旧地发财不立品。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就有着典型的描写。到文艺复兴时期,他们还算落得赞助艺术,于是画家提·韦洛尼斯·丁托列托等笔下软绵绵的裸体女人,开始布满了殿堂的屋顶,并形成所谓的“威尼斯画派”,影响一时。威尼斯名胜古迹颇多,有77座府邸,120座哥特式、文艺复兴和巴洛克式教堂,120座钟楼,64座修道院,40多座宫殿和众多的海滨浴场,可谓“名胜之都”。众多的名胜,每年都要吸引世界名地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18世纪是威尼斯的黄金时代,那时候,它的嘉年华会,每年持续6个月之久。



欧洲油画中的威尼斯商人



最初到威尼斯旅行的作家,如卢梭、蒙田等,在水声舟影、雾霭沉沉的华丽城市面前,几乎不为所动,尤其不齿于威尼斯商人的奸狡行为。第一个惊艳于这座水城,并为它主持公道的是哥德。这位《少年维特的烦恼》的作者,为威尼斯揭开了面纱,以它最美丽的角度展示给他人。跟在他后面的,是誉满欧洲的诗人拜伦。在他的长篇叙事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以最高的音阶唱出了对威尼斯和意大利的赞美。因为拜伦的赞美,威尼斯一时红光满面,不胜娇羞,一头栽到拜伦的怀抱里。拜伦也从此成为威尼斯众多情人中的第一号情人。



丽都岛(lido),威尼斯夏季最让游人喜欢的地方。

19世纪法国文坛巨人夏多布里昂,则对威尼斯唱起了哀歌。德国著名作家托马斯·曼也来了,1912年他的《死在威尼斯》问世,1972年小说改编成电影,一位艺术家与一位美少年在威尼斯丽都岛海滩的丽都岛酒店相遇,一个同性恋的悲剧,最后看着美少年被同伴殴打虐待而远去的影子,艺术家终于心力交卒死在丽都岛的海滩上。从此,丽都岛海滩变得惨淡凄凉,威尼斯也变了调,威尼斯快到尽头了,哀歌越唱越劲。



自1932年开始,举办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就在丽都岛上举行,

每当这个时候,岛上充满了各种海报和广告。



去威尼斯,时间短短只有一天,根本无法作细细的考察,无法去寻找这些名人留下的足迹,只能是走马观花。威尼斯的商业、威尼斯人文看不出有什么衰退的迹像,表面上依然是那样的热热闹闹,也许外人能了解的大概只能是表面吧!然而,站在圣马可广场上,听着导游介绍围绕威尼斯人心中的恶梦——水城在下沉,确实感觉到这是威尼斯一个实实在在的威胁。



浸泡在水中的威尼斯



据说20世纪水城已经下沉了25公分,1966年11月4日的洪水,超出零的标记1.94米,贡多拉船浮到广场上来,飘荡在教堂的柱廊间,殿内积水曾达1.5米。平常日子,水位超过0.7警戒线是家常便饭。所有这一切是沉没的先兆。尽管有个挽救威尼斯的“摩西计划”,但摩西能够带领威尼斯人从水中突围吗?在威尼斯市巷内浏览时,看到的都是几百年前依水而筑的旧房,居民们的住房几乎



威尼斯是面具的世界,走在威尼斯的任何角落,都能发现让你心动到想带回去的面具。



见不到现代而又明亮的,如同这个城市一样,多数的居民生活在潮湿的环境里。据陪同的导游介绍,威尼斯城中的年轻人大多数都搬到外面去了,留在这里的多数是年老的人,他们对这座生养自己的老城有着深深的依恋。我非常理解这种眷顾的乡情,那是一种割不断的情感。即使是威尼斯真的沉没了,在威尼斯后人的心中,威尼斯还是永存。



威尼斯街景

这个从水中建立起来的乌托邦城,千百年来在乌托邦中经历它的辉煌和衰落,却没有忘记不断地向世人出售它的乌托邦。小说家、诗人、音乐家、画家去到那里,往往第一眼便认定这个城是自己的知音、最爱、密友,向它倾诉自己的痛苦或心事,又从他们的笔下生出无数的乌托邦世界。

献花(0)
+1
(本文系过眼客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