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旅欧散记68
2017-02-15 | 阅:  转:  |  分享 
  
旅欧散记(68)

比萨斜塔及比萨主教堂

去意大利,本来计划中没有比萨,因为从威尼斯到佛罗伦萨途中可以去比萨转一下,而且增加的路途又不是很多,与导游和司机一商量,满足了这个愿望。



比萨城(Pisa),透过城墙,可以看见对面的洗礼堂圆顶。



比萨是意大利中部海滨的“大学城”,10世纪成为托斯卡纳地区最大的城市。11世纪时,比萨是海上贸易军事强国。为纪念1062年打败阿拉伯人,攻占西西里首府巴勤摩,建造了比萨大教堂。

比萨大教堂是意大利中世纪最重要的建筑群之一,也是意大利“罗马风”建筑的杰出代表。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它又经历了三百余年混战,一直到9世纪前后,西欧才基本形成了法兰西、日耳曼、英格兰和意大利等民族国家。这一时期,曾经是人口稠密的城市萧条了,生活中心转到了农村,古代欧洲的灿烂文化,它的哲学、艺术和科学完全荒废了,唯有与宗教相关联的教堂建筑,还不时有些作品问世。10世纪开始,西欧的经济有了发展,特别在意大利和法兰西,重新出现了一些以商业手工业为中心的城市。在意大利北部,建立了一些相对独立的共和国,产生了“像罗马人那样盖房子”的愿望。此时的重要建筑几乎全是教堂。砖石拱券结构又流行起来,不少建筑的石柱等构件也拆自古罗马建筑的废墟,形式上也颇具罗马的遗韵,艺术史家便称之为罗马风(又称罗曼式)建筑。



奇迹广场(Miraclesquare),意大利比萨城北面的广场上,散布着一组

宗教建筑,它们是比萨大教堂、洗礼堂、钟塔和墓园,各自相对独立又形

成统一的罗马式建筑风格。



教堂建筑群由主教堂(建于1063-1118年)、洗礼堂(建于1152-1165年)和钟塔(建于1174-1271年)组成。作为主建筑的主教堂西向,平面为典型的拉丁十字形,即横轴比纵轴要短得多,纵向为大厅,横向为两侧耳房。巴西利卡是古罗马时的一种公共建筑样式,长方形的大厅,纵向的几排柱子把它分成几条长空间,中央的比较宽,是中厅,两侧的窄一点,是侧廊。中厅比侧廊高很多,可以利用高差在两侧开高窗。这种建筑物内部疏朗,便于群众聚会,所以被重现在群众性仪式的天主教会中。根据天主教教规,在举行仪式的时候,教徒要面向耶路撒冷的圣墓,所以教堂的圣坛必须在东端,大门因而朝西。圣坛是半圆形的,用半个穹顶半个伞形屋顶覆盖。圣坛之前是祭坛,祭坛之前是唱诗班的席位,叫歌坛。最早的天主教堂即是简单的长方形的巴西利卡。由于



罗马式拉丁十字型结构的比萨大教堂(CathedralofPisa)



宗教仪式日趋复杂,圣品人增多,后来就在祭坛前增建一道横向的空间,给圣品人专用,大一点的也分中厅和侧廊,高度和宽度同正厅相对应。于是就形成了一个十字形的平面。从高处看,形似卧地的十字架,象征耶稣受难。天主教会一直把拉丁十字形当作最正统的教堂形制(后来建造的圣彼得大教堂形制之争就是一例)。大厅的布局仍采用巴西利卡式,厅长95米,内设四行纵向列柱,平面十字交叉处上面设有一椭圆形的穹隆顶,屋顶上有采光塔、照明祭坛,使之成为幽暗的教堂里最亮的一点。西向正立面暴露山墙两坡,高约32米,有4层空券廊作装饰,是典型的意大利罗马式风格,并与斜塔取得很好的呼应。大门右边的墙上安放着建筑师的石棺。



大教堂西向立面,空券廊装饰,独具一格。



主教堂前面约60米处是洗礼堂,圆形,直径35.4米,顶子本来是雏形的,总高54米。立面分三层,上两层围着空券廊。后来经过改造,添加了一些哥特式的细部,顶子用木构架改成了穹隆顶。

建筑群中知名度最高的要数位于教堂东面一隅的钟塔。塔高56.7米。八层,圆柱形大理石建筑。塔基直径19.6米,其中四廊宽4.12米,上悬召集教徒做礼拜的大钟。经由294级台阶可盘旋到顶。中间六层围着罗曼式的空券廊,底层只在墙上作浮雕式的连结券,顶上一层收缩直径12.72米。塔墙底层厚度4.09米,顶层厚2.48米。楼梯藏在厚厚的墙体里。全塔总重14453吨。



洗礼堂(Baptisteries)



比萨钟塔之所以著名,是因为由于地基沉陷,塔身偏心倾斜4米以上而不倒塌,素有斜塔之称。

1173年8月9日,比萨主教堂钟塔奠基。当第三层完工时,人们发现塔体略有倾斜,原因是基础沉降不均。工匠们曾经企图用砌体本身校正,没有成功。最后被迫停工,1275年复工。1350年,钟塔完成全部工程,此时,塔顶中心点已偏离垂直中心线2.1米,“比萨”斜塔从此得名。1500年,意大利杰出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曾在斜塔上当着许多身着紫色长袍的比萨大学教授进行了著名的自由落体实验。从建筑上来说,斜塔是由拱券柱围廊结构组成的高层建筑,亦具较高艺术价值。



比萨斜塔(LeaningTowerofPisa),始建于1173年,1372年完工,

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位于比萨城的奇迹广场上。



三座建筑物的形体各异,对比很强,造成丰富的变化。但它们的构图母题一致,都用空券廊装饰,风格统一。空券廊造成的强烈的光影和虚实对比,使建筑物显得轻快爽朗。三座建筑物都由白色和暗红色大理石相间砌成,衬着碧绿的草地,色彩十分明亮。草地上点缀着一些不大的白色儿童雕像,更显得亲切生动。它们既不追求神秘的宗教气氛,也不追求威严的震慑力量,作为城市战胜强敌的纪念物,它们是端庄的、和谐的、宁静的。



大教堂祭台



参观结束时,天的西边已是残霞满天,比萨斜塔和主教堂在夕阳下更显得壮美。走出西边的门楼,最后一眼回望斜塔,我顿然想到这样一个问题,钟塔在施工时已是倾斜,并且是边施工边倾斜,这个故事要是发生在当今的工程建设中,不知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同时,我还想,当时的设计、建设者们,明知塔已倾斜,而且还可能继续倾斜的情况下,工程没有停下来,这是需要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和勇气啊!难道他们不懂科学?不懂技术?不知道可能失败?假如当时工程推倒重来,那么世界就少了一份建筑遗产。那最后的一瞥,是我一份深深的敬意。











献花(0)
+1
(本文系过眼客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