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中医治疗失眠经验大荟萃
2017-02-15 | 阅:  转:  |  分享 
  
中医治疗失眠经验大荟萃



失眠的简便治法

用活血通络.止痛膏,减成1厘米见方小块,于睡前贴双手十宣穴,神门穴,当晚即可改善睡眠,一疗程7天,休息两天再贴,晚上贴,白天撕掉,简单方便快捷

艾条灸涌泉穴,治失眠效果良好



艾灸涌泉穴治疗失眠症38例(宜兴市人民医院针灸科,江苏214200)1临床资料本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69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10年余。其中26例曾服过西药镇静剂,效果不显或产生耐药性。2治疗方法患者晚上临睡前用温热水泡脚10分钟,擦干后上床仰卧盖好被褥,露出双脚,宁神静等。由患者家属将清艾条点燃,对准涌泉穴施行温和灸,以患者感觉温热舒适不烫为度,每穴各灸15~20分钟。每日灸治1次,7日为一疗程,治疗期间不用任何药物辅助。3治疗效果经治疗2个疗程,痊愈21例(睡眠恢复正常,每天睡眠在7小时左右,兼症消失);有效17例(睡眠时间延长,每天睡眠在5小时以上)。总有效率为100%。4典型病例杜××,男,58岁,干部,于1997年8月6日初诊。主诉:失眠1年余,加重3天。1年多来睡眠欠佳,每晚需依赖1~2片安定方能入睡6小时。近3天,安定增至3片仅能入睡5小时,醒后再难入睡。白天精神萎顿、头晕健忘、耳鸣、二目干涩,二便尚正常,舌淡、苔薄白,脉细数。此乃劳倦内伤、心肾不交。嘱其暂勿服用他药,用艾灸涌泉之法治疗,当夜即能安静地入睡8小时,由于其信心增强,嘱其继续施灸6天。经灸治1疗程后,已能正常入睡,只是有时梦多,嘱其再灸1疗程以巩固疗效。后随访观察半年,未见复发。5体会祖国医学称失眠为"不寐",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神经衰弱"。本症的病因很多,诸如情志内伤、思虑太过、房劳过度、惊恐伤肾、饮食不节等,以致阳不入阴、神不守舍。治当温养诸脏、镇惊熄风、宁心安神。涌泉穴又名地冲,为足少阴肾经的井穴,灸之可滋阴降火、宁心安神,有引火归元之妙。艾灸涌泉具有无药物毒副作用的优点,笔者认为值得临床推广。

据《中国针灸》杂志2005年第5期报道,广东茂名市人民医院林廷樾采用针刺大陵、“失眠”穴治疗顽固性失眠48例,取得满意效果。48例中年龄16-71岁;病程90-3650天。治疗方法:取双侧大陵、“失眠”穴(第二掌骨挠侧反应点,轻按即有酸麻胀或痛感处即是,如反应点不明显则取第二掌指关节后1寸,第二掌骨挠侧缘)。治疗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临床治愈后再针3次以巩固疗效。治疗4个疗程后,39例临床治愈(每天睡眠在7小时以上,伴随症状全部消失,工作、生活正常,随访半年无复发);9全显效(每天睡眠在5小时以上,伴随症状消失,随访半年间反复,经治疗仍可治愈),有效率100%。失眠属祖国医学“不寐”范畴,本症病因主要是七情所伤,思虑劳倦太过,或暴受惊恐、体虚等引起心神被扰或心神失养,神不守舍而成不寐。大陵是心包经原穴;“失眠”穴源于道医藏象针灸学,是师传奇穴、经验穴,具有清心除烦、安神定志的作用。两穴相配,效果更佳。林廷樾同时认为此治疗方法简单,取穴少,但治疗时取穴必须准确,治疗方法正确才可取得满意效果。“大陵、“失眠”穴治疗顽固性失眠”,在下用过,“失眠穴”针感很强,但效果远没有作者所说的好,针了4、5次仍未见效,患者觉得针感难耐,而停用。近来试用董氏的“印堂上半寸”(不好意思,穴名忘了)觉得效果还可以。

大陵配安眠穴治的是心经实热,肾阴不足的失眠者,对于别的类型的失眠无效。治疗失眠病最好不灸,热伤神明,更易失眠。头部慎灸。

昨天蓝介绍说省中医院的针灸失眠必加印堂素髎大陵清心之实热,不能补心阴。实火用之,虚热不可用之。元气虚亦不可用之。滥用大陵,祸患无穷。有不信者,请连续针大陵10次,弊病立见。

我用足底的奇穴安眠穴當夜必见效安眠穴就在照海與申脈於足底連線的中點較靠近跟骨處。手法注意:針刺時針尖朝跟骨方向須抵骨抵骨后只捻轉不提插??若能使足跟有觸電麻痹感,當晚必見效這是福建中醫學院吳炳煌教授的失眠必用穴??晚輩隨吳老臨證時見吳老每用之當夜必效。晚輩試之,療效確切就嫌針刺太痛



武连仲教授治疗顽固性失眠之特穴特效

唐艳殷丽莉



(本文字数:2580)第1页/共1页《中国针灸》2007年第12期









[摘要]武连仲教授不仅治学严谨,学识渊博,临床经验丰富,治疗效果显著,而且善于探微知著、不断推陈出新。本文介绍了笔者运用武教授总结归纳的“五心穴”配伍组合治疗各种顽固性失眠症,屡用屡效,简便易行,颇有独到之处,并举验案5例。



[主题词]失眠症/针灸疗法;名医经验;武连仲



失眠又称“不寐”,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失眠患者越来越多,轻者头晕头痛、烦躁重者焦虑、抑郁,甚至痛不欲生,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迁延不愈者便发展成为顽固性失眠。西药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长期服用容易产生耐药性、成瘾性及戒断性反应等副作用,随着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也渐不为人所接受。针灸治疗失眠多以辨证取穴、灸法及其他疗法综合运用,疗效明显,但对顽固性失眠临床仍缺乏简便、速效的可靠方法。武连仲教授独特的“五心穴”配伍组合在临床实践中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武老临床多重调神,从心人手,认为神不安会失眠,神过安也会失眠,失眠的病因很多,诸如情志内伤、思虑太过、房劳过度、惊恐伤肾、饮食不节等,最终致阳不入阴、神不守舍,故治疗法则以宁心安神为主。“五心穴”即双涌泉(足心)、双劳官穴(手心)及水沟穴(头心),为组穴伍用之简称。涌泉是足少阴肾经之井穴,阴阳二气之根皆从下而上,刺肾经井穴兼根穴涌泉,可固阴阳之根、滋阴清热、交通心肾,使水升火降、上下相贯,虚火上炎可壮水制火,实火独亢者亦能釜底抽薪。《灵枢·经脉》日:“肾足少阴之脉……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水沟穴属督脉,手足阳明之会,贯心络肾,上通于脑,并与任脉交于龈交,使阴阳二脉相连系。《会元针灸学》日:“水沟者……鼻下长沟中,有手足阳明经相挟,土镶金邦,经水交合故名水沟。”刺水沟穴可安神定志,醒神开窍,天地交泰,阴阳交合,气血畅行,神府得养,魂魄意志各行所司。《素问·骨空论》日:“督脉……别绕臀至少阴……贯脐中央上贯心。”劳宫是心包经之荥穴,性清善降。清代廖润鸿《集成》日:“荥主身热,心邪也。”荥穴主治心之疾患,心属火,身热为心火亢盛的主要病症之一,热伤神明则心烦失眠,故刺劳宫穴可清痰舒气,开七情之郁结,清胸膈之热,清心安神。《灵枢·经脉》日:“手心主之别,名日内关……循经上系于心,包络心系。”



笔者有幸师从武老,聆听言传身教,感悟颇深,受益匪浅,并运用“五心穴”在临床上治疗顽固性失眠50例,疗效甚佳,全部治愈。50例中,男5例,女45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72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40年,都曾接受过中西药治疗,虽也改善一时睡眠状况,但大都迁延不愈,痛苦不堪。采用针刺“五心穴”,水沟穴,向上斜刺7~12

mm,以眼球湿润为度f涌泉穴,直刺12~25mm,针感胀痛即可;劳宫穴,直刺7~12

mm,针感胀痛即可。手法均以适量雀啄泻法为主,留针25分钟。经治疗睡眠保持在6.5小时以上者为治愈,50例中,1次治愈45例,2次治愈3例,7次治愈2例。兹选几例验案列举于后。





1中风失眠



患者,男,44岁,回族,2005年10月10日就诊。脑梗死恢复期,彻夜不寐月余,表情淡漠,言语不清,舌暗红、苔薄,脉弦细。辨证:肝肾阴虚,心火独炽,心肾不交,神志不宁。针刺水沟、涌泉,即日睡眠改善,后又仅取双涌泉穴,治疗2次睡眠正常,3个月后随访,睡眠正常。





2耳鸣失眠



患者,女,36岁,维吾尔族,2006年3月6日就诊。1996年因车祸损伤内耳导致外伤性耳鸣,精神刺激,情志欠畅,常抑郁寡欢,近半年来因工作问题而致整夜不能入睡,并伴烦躁,心悸不宁。神疲胆怯,善惊易恐,头晕目眩,耳鸣颞胀,纳食不香,记忆力减退,舌淡红、苔薄。脉细稍数。辨证:情志内伤,惊恐伤肾,阳不入阴,神不守舍。针刺水沟、涌泉,2次后睡眠及心悸、神疲胆怯等症改善;1周后能入睡7小时,纳香,精神爽;3个月后随访,除耳鸣外诸症消失。





3头晕失眠



患者,女,59岁,汉族,2007年3月26日就诊。因颈椎病导致头晕、耳鸣、失眠十余年,现人寐艰难,甚至彻夜不眠,心烦口干,舌质红而少苔,脉细数。辨证:肾水亏虚,心阳独亢。治则:壮水制火、交通心肾。取双侧涌泉穴治疗1次,睡眠即见好转,2次后睡眠正常,1个月后随访未见复发。





4头痛失眠



患者,女,23岁,维吾尔族,2006年5月4日就诊。无明显诱因头痛,头晕、失眠,常伴有心悸,时达半年有余,舌淡红、苔薄,脉细弱,除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外,余各项检查均正常,在心内科治疗20余天无效转针灸科。辨证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心神失养,神不守舍。针刺取水沟、双涌泉、双劳宫穴,治疗1次,当晚头痛头晕减轻,能入睡3小时,治疗4次睡眠正常,余症均除,又巩固治疗3次,痊愈出院。





5单纯失眠



患者,男,72岁,汉族,退休教师,2006年1月13日就诊。失眠长达40余年,曾服用各种镇静剂不效放弃,经常彻夜不眠,偶能入睡,醒后再难入睡,腰膝酸软,时头晕耳鸣,健忘,纳可,二便尚调,舌淡、苔薄白,脉细数。辨证:劳倦内伤,心肾不交。治疗取双涌泉、双劳宫穴治疗1次,当晚能睡3小时,治疗2次能睡5小时,患者及家人皆大喜,治疗1周后能入睡7小时,中途无苏醒和梦扰现象,1年后随访无复发。





6小结



“五心穴”为组穴,可单用亦可伍用,临床多以涌泉穴为主,根据病情配伍劳宫穴和水沟穴组合施治疗效更好。中风及情感障碍配水沟穴为宜,加强镇静安神之功;更年期或烦躁易怒可配劳宫穴,两者井荥相配,实泻其子,虚补其母,制中有生、刚柔相济的关系符合阴阳交泰和互根的道理,从而水火交融,心肾相交,故宁心安神。因“五心穴”均属通智调神之峻穴,应向患者事先讲明,涌泉穴、水沟穴针感锐痛,劳宫穴敏痛,以免引起患者惧怕。治疗期间应同时治疗原发病,畅调情志,忌浓茶,节肥甘,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顽固性失眠临床常见,扰人尤甚,其病机最终为阳不入阴、神不守舍。“五心穴”取穴少而精,通过经络学说,概括、切中了失眠的病机,既体现了中医的辨证施治,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方法简单,疗效明显,易掌握和推广。















针刺虎边穴法???虎边穴,位于手第一、二掌骨之间,合谷穴与三间穴之间中点。???治疗方法:取穴时让病人横肘俯掌。半握拳,取三间与合谷穴,两穴联线的中点,捻转进针。进针0.5-1寸,连续捻转2-3分钟,留针3分钟。7天一疗程。轻度失眠者每天一次,一疗程之后可痊愈。???按:虎边穴,为经外奇穴,有清热镇静安神的作用。对顽固失眠者有较好的疗效,临床还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阁下的针刺虎边穴法固然是一种好的方法,至于实践怎样是否还待与明鉴?本人对于失眠也有所接触,运用针刺百汇穴和申脉穴,取得明显效果。望各位同道不吝赐教!

风池穴治失眠,是近代才提出来的。如朱琏《新针灸学》,中医研究院《针灸学简编》,上海中医学院《针灸学》,天津中医学院《实用针灸学》等均有记载。风池穴为什么能够治疗失眠呢?我们认为本穴是手足少阳经.阳维脉.阳跷脉的交会穴。足少阳胆经别贯心,阳维脉维系诸阳经,阳跷脉司眼睑之开合,故有宁心安神之效;又因胆主惊,心藏神,胆气失调,导致心神失守,而出现心胆气虚的病理反应,其证为惊悸失眠,针刺风池疏调胆府气机以安心神,所以它能治失眠。

附件

超大附件

附件

超大附件

风池穴治失眠,是近代才提出来的。如朱琏《新针灸学》,中医研究院《针灸学简编》,上海中医学院《针灸学》,天津中医学院《实用针灸学》等均有记载。风池穴为什么能够治疗失眠呢?我们认为本穴是手足少阳经.阳维脉.阳跷脉的交会穴。足少阳胆经别贯心,阳维脉维系诸阳经,阳跷脉司眼睑之开合,故有宁心安神之效;又因胆主惊,心藏神,胆气失调,导致心神失守,而出现心胆气虚的病理反应,其证为惊悸失眠,针刺风池疏调胆府气机以安心神,所以它能治失眠。

附件

超大附件



药物:夜交藤30g,熟枣仁20g,远志15g,柏子仁20g,茯苓15g,生地黄20g,玄参20g,生牡蛎25g,生赭石(研)30g,川连10g,生龙骨20g。





功效:滋阴潜阳,清热宁心,益智安神。



主治:心烦不寐,惊悸怔忡,口舌干燥,头晕耳鸣,手足烦热,舌红苔薄,脉象滑或弦数。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解:《内经》谓:“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临证观察不寐多由五志过极,心阴暗耗,心阳亢奋所致。本方用黄连以清心火,生地黄、玄参滋阴潜阳,更用龙牡、赭石以潜镇阳气,使阳入于阴。然此病日久,思虑过度,暗耗心阴,故再用远志、柏子仁、酸枣仁、夜交藤养心安神。不寐常见初睡之时忽然跳跃,似惊而醒,有似心虚胆怯而实非,乃阳亢阴亏,初入之时交合浅而脱离快,自然阴阳不能相济而复醒。因此,除滋阴潜阳外,必须用黄连以直折心火,从而达到泻南补北、心肾相交、阴平阳秘之目的。





加减:若阴亏甚,舌红少苔或无苔者,可加麦冬15g,百合20g,五味子10g;情怀抑郁,烦躁易怒者,可加合欢花15g,柴胡15g以解郁安神;兼大便秘者多为胃家郁热,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可加小量大黄以泻热和胃。





方歌:潜阳宁神夜交藤,枣柏远志连茯苓;龙骨牡石玄生地,阳入于阴心神宁。



验案:王某,女,47岁,病一年余。心烦不寐,近两个月病情加重,彻夜不能入睡,烦躁多怒,自汗,手足灼热,大便秘结,经用中西安神镇静之剂皆未收效。察其面色不荣,精神萎靡,自述不能入睡,至夜则烦躁难忍。舌光红少津无苔,脉弦数。此属心火上亢、肾阴不济之证,宜清心火、滋阴潜阳,乃出潜阳宁神汤。初服6剂,心烦不寐收效,夜间安稳,能入睡3小时左右,但仍大便秘结,遂原方加文军5g,嘱继服12剂。复诊病情明显好转,大便通畅,保持日一次,能入寐4小时以上,心烦消失。又服10剂,睡眠恢复6~7小时,诸症消失而愈。





按语:不寐一病临床颇为多见,病机亦错综复杂,有心脾两虚者,有胆郁痰扰者,亦有胃气不和者等等。临床上尤以阴虚阳亢、心肾不交者居多,往往缠绵难愈,难以骤效。久不得寐,势必耗伤心阴,使心阳更亢,复不得入于阴,而不成寐。潜阳宁神汤正是基此而立方。临床施用,要有方有守,循序渐进,待阴气得充,亢阳得平,心神安定,卧寐必宁矣。





方名:除痰安寐汤药物:北柴胡10g,法半夏10g,淡枯芩12g,炙青皮10g,枳实10g,制南星6g,竹茹1

2g,龙胆草10g,栀子10g,珍珠母60g(先下),礞石30g(先下),合欢皮15g,夜交藤30g,葛根30g。



功效:祛痰(无形)镇静,解郁舒肝,安神除烦。



主治:由七情六郁而引起的失眠烦躁,乱梦,头痛昏晕,多愁善感,疑虑妄想,惊悸夜游,无端喜怒啼泣等症。即现代医学所称神经官能症。



方解:本方系多方精组而成。上可溯源于《内经·素问》之半夏秫米汤;下又能至现代实验室,因今人实验证明,中医除痰药多有镇静作用;中可以归功于许学士的“珍珠母丸”,因本方重用珍珠母。





用法:方中珍珠母、礞石二药,须先放入水中煎沸约半小时,然后纳入其余诸药。因此二味为介类及矿物药,非久煎不能奏效。余可按常法煎取浓汁约150ml,煎两次,分两次服用,距离吃饭约一小时,前后均可。





加减:头痛甚,中医称为痰厥头痛者,加钩藤30g,菊花10g,白蒺藜15g,赤芍30g,以舒挛镇痛;大便干结者,加瓜蒌仁12g,生大黄6g以润肠通便;抽搐动风者,加羚角面1g

(分冲),以清肝熄风;狂言乱语,躁动不宁,幻视幻听者,则其病已由量变到质变,属于癫狂之症,所谓“精神分裂症”之类,本方须加菖蒲10g,远志6g以豁痰开窍。外加“礞石滚痰丸”6~9g,上午一次服下,下午可得泻下二、三次不等。慎不可睡前服用此丸,因为此药起作用时,可见腹痛泻下,影响睡眠,反滋病变。





方歌:除痰安寐夏星礞,去火柴芩与栀龙;下气枳青茹涤热,葛珠交合共成功。



按语:失眠多梦一症,根据旧说认为神魂不安所致,而神魂不安,则主要责之心(藏神)、肝(藏魂)火盛,蒸湿生痰,痰火交郁,故而发生心烦不寐,或寐则乱梦纷纭,大脑基本上得不到休息,经常处于疲劳状态。人非铁石,大脑更是精密度最高的器官,久之则变生百出。我曾统一将之称为“神志病”,意即由“五神”(神、魂、魄、意、志)、“五志”(善、怒、思、忧、恐)等相互交杂、相互影响而产生的疾病。这类疾病,少睡多梦实为最根本、最主要的症状,愈此则诸症减轻,而本方则主要用来解决这个问题的。但古语有:“心病还须心药医”之说,药物的作用,终是“外因”。治疗本病除服药以治其标外,更主要的还是消除病人“五志过极”(七情)的致病宿因。否则,病本不除,“内因”还要起主要作用。





方名:琥珀合欢白芍汤药物:琥珀0.6g(研末冲服),合欢花9g,白芍9g。



功效:安神解郁,养血柔肝。



主治:失眠、神经衰弱。



方解:思虑过度则伤脾,脾血亏损,血虚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肝失条达,郁而化火,上扰心神,阴液亏耗,无以上承于心,五志之火无制,而君火更亢,阳不入阴,致使心神不安而产生失眠、多梦、神疲、舌红或淡红、脉细弱或细数诸症。本方琥珀安五脏,定魂魄,镇惊安神,为君药;辅以合欢花安神解郁,入脾补阴,入心缓气而令五脏安和,神气舒畅;再佐以养血柔肝益脾之白芍,用其苦入心,微寒泻心火,酸入肝,收敛肝阴。全方药仅三味,但组方严谨,疗效确切,尤其以血虚阴虚型病人为佳。





加减:肝虚有热之虚烦不眠与酸枣仁汤合用;热病后期,热邪未尽,阴液已伤者与黄连阿胶汤合用;心肾不足,阴虚阳亢失眠、心悸、健忘、口燥咽干、舌红无苔者,加生地、柏子仁等养心滋肾之品。





方名:丹参枣仁汤药物:丹参、生龙骨、生牡蛎、夜交藤、合欢皮各15g,炒枣仁、柏子仁各10g。



主治:失眠。



制法:先用水将生龙骨、生牡蛎和其他药物分别浸泡30分钟,再用火先煎生龙骨、生牡蛎30

分钟,然后纳入诸药再煎,取汁250ml,再加水煎取150~200ml,2次煎出药液共300~450ml左右,合匀。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温服。



验案:徐某某,男,56岁。1987年12月14日初诊。失眠10余年,难以入睡,常通宵达旦不眠,每晚需服10片安眠药始能入睡1~2小时,记忆力减退,稍劳即晕,肢体抽动,两胁隐痛,特由黑龙江来京求治。视其体,形体消瘦,目眶暗滞发黑;察其舌,质暗苔黄腻;切其脉,沉细而弦。证属肝肾阴虚,心火独亢,心肾不交。予丹参枣仁汤加生熟地各10g,珍珠母(先下)15g,黄连3g,白芍10g。服7剂后,不服安眠药已能入睡,头晕肢抽胁痛等症也随之减轻。再以原方去珍珠母、生熟地,加当归、菖蒲、炒远志各10g,继服7剂,晚上已能安静入睡,精神转佳,症状消失,高兴而归。嘱其继续服药,以资巩固。





按语:失眠多与肝肾有关。心藏神,赖肝血以养,需肾水以滋。肾藏精,肾虚则不能上济于心则心火独亢;或五志过极,心火内炽,不能下交于肾,心肾失交,心火亢盛,热扰神明,神志不宁,因而不眠。若情志所伤,肝失条达,郁而化火,火动扰心,神不安宁亦致失眠。临床上需根据全部脉证,审因论治。本方系自拟经验方,适应于心肝火旺,心肾不交的失眠。其审证要点为:心烦不眠,难以入睡,睡即多梦,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细弦数。方中丹参入血,既养心肝之血,又凉血分之热,从而起到安神作用,为本方主药;炒枣仁养肝血;柏子仁补心阴,生龙骨、生牡蛎镇静以增安神之功;夜交藤清虚火安心神;合欢皮化痰浊宁心神。临床运用,尚需随症加减:若目眶发黑,为肾水虚亏,加生熟地或女贞子;若虚烦性急,加山栀、白芍;若难以入睡,口苦舌尖红痛,加黄连或木通少许;若头晕目赤,加珍珠母;痰多可加茯神、菖蒲;胸胁闷胀,叹息,加郁金、香附;大便不通,加枳壳、槟榔、瓜蒌;时有躁热,面红或眩晕耳鸣,加龟板、磁石、石决明;五心烦热,加功劳叶、地骨皮、知母。





服药同时,应以清淡而富于营养的饮食为主,禁食辛热油腻之品,以防助火生痰。同时睡前避免饮用浓茶、烟酒,用温水洗脚,以引火下行。保持情绪安定,心情舒畅,解除思想负担。本方以养血安神为主,气虚阳虚者慎用,因邪实内扰者慎用。



方名:高枕无忧丹



药物:生地60g,酸枣仁60g,煅磁石45g,茯苓60g,茯神60g,黄连10g,阿胶60g,鸡子黄4枚,琥珀末10g,知母60g,川芎4.5g,远志45g,甘草10g。





主治:失眠。



制法:上药共研极细末,以猪心血和之,炼蜜为丸,朱砂为衣,每粒重1.5g。或以上方剂重的1/5~1/4水煎服。



用法:每晚临睡前2小时3~4粒,灯芯汤送下。如作汤剂,则每日1剂,日服2次,下午3~4时服头煎,晚间临睡前服2煎。



验案:李某某,男,42岁。失眠3年,终日头昏,记忆力衰退,寐则多梦纷纭,甚则通宵不眠,精神恍惚,舌红苔薄,脉细弦。服用高枕无忧丹2周,睡眠基本恢复正常。



按语:本方为酸枣仁汤与黄连阿胶汤加减而成。治虚劳虚烦不得眠,虚阳困扰中宫,心火上炎而心神不宁。临床特点为心烦不寐,头晕,耳鸣,健忘,五心烦热,舌红,脉细数。治当以滋阴清心安神为原则。方中酸枣仁养肝血、宁心神,配以川芎疏肝理气,一收一散,相反相成;更以知母、黄连清热除烦,制川芎之辛燥;生地、阿胶、鸡子黄滋阴,使亢阳有所附;茯苓、茯神、远志宁心安神;磁石、琥珀镇心安神。猪心血和药,取“心者入心”之义,为诸药之引。诸药合用,具有滋阴清热,镇心安神之效。





方名:枸杞枣仁汤



药物:枸杞30g,炒枣仁40g,五味子10g。



主治:失眠。



制法:上药3味和匀,分成5份。



用法:每日用药1份,置于茶杯中,开水浸泡,当茶频频饮之。或日饮3次,每次至少50ml。



验案:宁某某,男,45岁。患心动悸,发作无时,夜寐不安,倦怠乏力,面色微黄,形体消瘦,舌无苔,脉结代,每分钟心脏早搏八九次。予上方,嘱当茶饮。3天后脉律转齐,睡眠亦安。服药1月,诸症皆除。





按语:本方以药代茶频饮,既可免去煎药之劳,亦可达到治疗之效,且服用方便。其适应症为心血不足,肾阴亏损之失眠,可见虚烦心悸,夜寐不安,梦遗健忘,舌红少苔,脉细数。方用枣仁、枸杞子补肝肾,养心血;五味子敛心气,滋肾水。全方药少力专,滋补肝肾,养血安神。运用本方,可根据不同情况,适当调整用量或加减药味。如心律不齐,而失眠较轻者,枣仁、枸杞子量宜相同;单纯失眠者枣仁量宜大;胃酸过多者,可去五味子,加白豆蔻5g。服药时,可适当加入白糖或麦乳精以调味。





方名:紫灵汤



药物:紫石英30g,灵磁石30g,菟丝子15g,枸杞子15g,党参12g,茯苓10g,麦谷芽各30g,生甘草3g,怀山药15g。



主治:失眠。



制法:紫石英、磁石先煎半小时,余药先在水中浸泡半小时同煎,沸后10分钟即可,取汁,药渣再兑水,煎20~30分钟,取液,去渣,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的药汁混合。



用法:每日1剂,饭后2小时许温服,日服2~3次。



验案:黄某某,女,29岁。1976年9月30日来诊。半年前因“甲亢”行手术切除。患者于夜晚曾受惊吓,此后夜不能眠,稍有响动即心悸,曾用多种中西药治疗无效。诊时头晕目弦,耳鸣如蝉,消谷善饥,夜尿频数,精神倦怠,舌淡,苔薄,脉弱。用上方,服药4剂,夜即能寐,再以本方加减调治月余,睡眠恢复正常,他症皆除。追访12年,未见复发。





按语:失眠病因多端,临床兼证各异,因而需根据不同证型及不同兼证,选取不同方药,辨证施治。本方适用于阴虚阳亢者,证见头晕目眩,耳鸣,甚则耳聋,肢倦神疲,纳呆,舌淡,脉弱。方用磁石、紫石英一寒一温,以潜元阳;党参、茯苓、山药、甘草补中健脾益气;加谷麦芽以助消化,同时还有防金石之药伤胃之功。临床运用之时,尚须根据不同兼症化裁加减;眩晕者,加制首乌15g,菊花炭6g;晕厥、血压偏低者,党参改生晒参9g或西洋参6g,加山萸肉9g;失眠严重者,加酸枣仁24g,金蝉花3对,朱砂1g(分冲),夜交藤15g

;心悸严重者,加丹参15g,赤芍9g;耳鸣严重者,加石菖蒲3g,五味子9g。服药期间禁食碱性及刺激性食物,如馒头、切面、辣椒、大蒜、烟、酒等。





方名:安神煎



药物:炒陈皮6g,法半夏10g,胆星6g,石菖蒲6g,郁金10g,朱茯神15g,莲子心6g,龙齿20g,酸枣仁15g,炙甘草5g,麦芽30g,大枣10枚,黄金首饰6~10g。





主治:失眠。



制法:黄金首饰穿线,缚紧,置砂锅内,加水1000ml,煮沸后文火续煎1小时。其余诸药放入水中搅拌、浸泡,文火煎煮,沸后再煎20分钟,水不够时可略加,煎成200ml。





用法:每日1剂,日服1次。临睡前温服。服药后,以温热水洗脚后就寝。



验案:徐某,男,52岁。1986年5月4日初诊。患失眠2月,持续加重,渐至彻夜不寐,白天感头昏脑胀,无法工作,食少、消瘦、乏力。曾服镇静安眠西药无效。处以上方,5剂后即能入睡,再服5剂,每晚能睡6小时左右,精神转佳,遂恢复正常工作。





按语:本方所治失眠者多因精神紧张,心情不愉快而致,气郁不舒,影响脾气之运化,聚湿则成痰;或因气郁化火,煎熬津液,亦可生痰。明·戴思恭认为:“有痰在胆经,神不归舍,亦令不寐”,同时指出,“理痰气”为治疗本病的“第一要义”。方用陈皮、半夏、朱茯神、甘草,取二陈汤之义,燥湿化痰,同时朱茯神还有宁心安神之功;加胆星增强化痰的作用,并能清热;菖蒲、郁金、莲子心清心化痰解郁,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石菖蒲具有镇静作用;龙齿镇心安神;酸枣仁宁心安神;麦芽健脾和胃消食;另以金器置药中煎煮,其义在于取其“微量元素”,须用真金。诸药合用,有燥湿化痰,清心安神之功。本方证的审证要点为:要有痰湿内停之象,证见胸闷、头痛、厌食等。临证之时,如见舌质红,口干者,可去陈皮,加天冬12g,麦冬12g,何首乌12g。





方名:补心安神膏



药物:黄芪60g,党参30g,生地60g,当归60g,赤芍60g,白芍60g,川芎60g,阿胶30g,黄芩20g,川黄连10g,女贞子30g,旱莲草60g,金樱子60g,五味子60g,远志肉30g,生牡蛎80g,珍珠母80g,焦麦芽60g,鸡内金60g,桑椹子60g,鲜葡萄2500g

,鲜苹果4000g(切片),蜂蜜150g,冰糖60g。



主治:用脑过度,失眠,食欲不佳,大便秘结。



制法:将上药除阿胶外共入锅中,煎煮4小时,去净药渣,置文火上浓缩,加鲜葡萄和鲜苹果,再煎,再去净渣,加蜂蜜150g,冰糖60g,徐徐收膏,同时将阿胶溶化于膏内,以滴水成珠为度,贮于瓶中。





用法:每日早晚各服一匙,白开水化服。



验案:孙某某,女,76岁。缘于用脑过度,经常心慌怔忡,失眠,每日必服镇静剂方能入睡,大便经常干结,服麻仁丸始通,舌体瘦小,舌质红绛而干,脉弦细小滑。以本方治疗,服药后,诸症均除,年90始故。





按语:本方适用于劳倦太过而心脾两虚的失眠证,或伴见脾虚食滞者,可见心悸健忘,肢倦神疲,纳食欠佳,面色少华,大便秘结,舌淡,脉细弱。治当健脾安神,养血宁心。方中黄芪、党参健脾益气;女贞子、旱莲草、金樱子、桑椹子、五味子滋补肝肾,以达补心阴之效,此即“虚则补其母”;当归、赤白芍、川芎、阿胶养血;生牡蛎、珍珠母重镇安神;沙参、生地、鲜葡萄、鲜苹果、蜂蜜生津增液,以润大肠,老年血虚便秘之人,尤为适宜;“胃不和则卧不安”,本方在大量滋补药中加入焦麦芽、鸡内金、远志、黄连、黄芩,一则可防补药滋腻碍胃,二则可消胃中积滞,疏理肠腑。临证时,还应根据不同兼症,灵活加减化裁,如素有肺虚,燥热咳嗽,或血虚便结者,加川贝母30g,麦冬30g,玉竹30g;痔疮,便血者,加丹参30g,炒地榆60g,炒槐花60g,干荷叶30g;燥热干咳,舌瘦干红者,加款冬花60g,桑白皮60g,地骨皮60g,紫菀30g。如遇感冒及其他疾病发生,应立即停服此药,以免留邪。



方名:百合安神汤



药物:生百合30~50g,炒枣仁30g,当归10g,夜交藤30g。



功效:养心安神。



主治:失眠症。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解:失眠症的主要病机是心神不安,正如《景岳全书》所云:“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百合安神汤即据此立意。其中百合味甘,性寒,清补兼用,入心经善“敛气养心,安神定魂”,据老中医多年经验,重用百合有明显镇静安眠作用,故用以为君;炒枣仁甘收酸补,向为安神要用药,用以为臣;当归善补阴血,佐百合以养心阴,夜交藤味甘性平,佐枣仁以养心血,药虽四味,但君臣相合,互佐协力,功专安神。不寐病因虽多,证型亦杂,但均以心神不守为共同病机,其治均当以安神为要务,故不论何型,皆可用百合安神汤为主进行治疗。实际应用时,百合用量宜重,方解获效卓然。因其药性平和,即使用50g,亦无任何副作用,尽管放胆用之。





加减:肝郁化火者,合用丹栀逍遥丸或龙胆泻肝汤;思虑过度者,合用茯神、桂圆肉、白术、木香、石斛、陈皮、柏子仁等;卒受惊恐者,加用远志、山萸肉、琥珀、生龙牡等;饮食停滞者,加砂仁、麦芽、山楂、鸡内金、槟榔等,若腹胀满、大便干结者合调胃承气汤或枳实导滞丸;痰热内蒙者,上方加温胆汤。心肾失调者,上方合用六味地黄丸、交泰丸为基本方;偏阴虚火旺者,合黄连阿胶汤或天王补心丹;偏肾阳虚者,合右归丸或金匮肾气丸;遗精明显者酌加桑螵蛸、金樱子、芡实、连须;盗汗明显者酌加知母、黄柏、五倍子、煅龙牡等。心脾失调者,主方合归脾汤;纳呆明显者酌加陈皮、焦三仙;腹胀明显者酌加砂仁、川朴;大便稀溏者,去当归,酌加山药、薏仁、白扁豆。心肝失调者,肝血虚者合用四物汤;肝阴虚者合一贯煎;肝阳上亢者,合羚羊钩藤汤;月经不调者,酌加香附、益母草。





验案:姚某某,男,35岁,干部,1995年2月21日初诊,门诊号为:127489。



十年来常年失眠,屡治不效,近四天彻夜不眠,只好借酒刺激,以醉代眠,伴头昏、头晕,记忆力严重下降,口渴喜饮、腰







方名:养心安神汤



药物:北五味子6g,珠麦冬12g,太子参、茯苓、茯神各9g,桂圆肉、当归各9g,生龙骨1

2g,生牡蛎18g,炙远志6g,柏子仁、炒枣仁各15g,夜交藤30g,炙甘草2.5g。



功效:益气养心,补血安神。



主治:虚证不寐。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解:方中五味子、麦冬能滋养五脏,清心,敛肝,滋肾,益气,强阴;太子参、茯苓、茯神能益心气;桂圆肉、当归能补心血;生龙骨能入肝安魂;生牡蛎能入肺定魄;远志能引肾气上达于心,得茯苓茯神通心气下交于肾,合奏交通心肾之效,能佐麦冬散心郁以安神;炒枣仁补肝胆、敛心气;柏子仁镇肝,安惊悸,养心血;夜交藤除梦安神;炙甘草能和中,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益心血,补心气,镇心惊,安心神。





加减:阴虚火旺者,去参、归、元肉,加滋阴阿胶,清火加竹叶、灯芯草、栀子、连翘心、黄连、黄芩;阴虚阳亢者,去参、归、圆肉,加阿胶、鸡子黄,阳亢甚者加生石决明、珍珠母;肾阴虚者加生地、玄参;肝肾阴虚者加枸杞子、山萸肉、沙苑蒺藜、二至、桑椹、黑芝麻之属;心肾不交者加黄连、桂心;心脾两虚者加土炒白术,若胃气不和,苔白食少,再加砂仁、佛手或二陈;惊恐伤神,心胆气虚者改太子参为人参,加菖蒲、龙齿、朱砂;惊悸不安者炙甘草用至9~15g,照上条加味,再加琥珀;惊魇有声者参按上条适当加味,再加二陈;健忘者远志用至9g,再加菖蒲、酥炙龟板。





验案:1964年4月初银川市总工会干部张某,患严重神经衰弱,失眠多年,头昏,头痛,健忘,几乎丧失工作能力,即用养心安神汤照阴虚火旺、心肾不交二型加味出入,调治月余而愈。老中医用此方20几年来加减出入,治疗虚证不寐获效者人数众多。





按语:临床上如遇实证不寐,如胃中不和,痰热内阻,或肝胆火旺扰动心神,或瘀血不寐,均当另选对证良方;若误用此方则有实实之弊。若虚中扶实,以虚为主者,上方可以加减运用,而加减之法又不出上述十法之外。





方名:宁心安神汤



药物:生地20g,丹参20g,炒枣仁50g,夜交藤30g,炙甘草3g,远志10g。



功效:滋阴养血,宁心安神。



主治:用于阴虚血少,虚热内扰之失眠。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解:方中生地滋阴生津,养其暗耗之阴;丹参、酸枣仁、夜交藤、远志等养血、宁心、安神。方中酸枣仁重用则效捷,现代药理研究提出其有镇静催眠作用,宜炒熟用,勿久炒而致油枯。全方共达滋阴养血、宁心安神之功效。





加减:兼见倦怠乏力加南沙参30g,黄芪30g;兼见情绪不安、烦躁易怒,口舌生疮,手掌发胀等,加山栀仁10g,丹皮15g,益母草30g,竹叶15g;兼见手足心潮热,多汗,加丹皮15g,白薇15g,牡蛎30g;老年患者若伴腰膝酸软,关节疼痛,难以负重,筋肉时有挛急,五心烦热,多汗等,摄片发现骨质疏松者,加枸杞30g,龟板20g,鳖甲20g,牡蛎30g

,山萸肉12g。



著名医家程门雪治疗失眠症的经验如何?



(1)方:加味交泰丸



药物:肉桂心1.2g,姜川连0.9g,制半夏6g,北秫米9g(包煎),云茯苓9g,炙远志3

g,炒枣仁9g,淮小麦12g,陈皮4.5g,春砂壳2.4g,川楝子6g,煅瓦楞12g,佛手柑2.4g,炒香谷芽12g,片姜黄2.4g。



功效:疏肝和胃,养心安神。



主治:不寐,症见纳呆,脘中不舒,胃纳不香,泛泛欲恶;不寐,心悸不安,夜半发烦,脉数。



方解:程师指出,夜半发烦之失眠,为阳不入阴,故以肉桂、黄连引阳入阴,引火归源;脘中不舒,为肝胃不和,故以苓、夏、陈、秫米和胃安中;佛手、川楝疏肝理气;远志、枣仁、小麦养心安神;砂壳、谷麦芽消食运脾。共达疏肝和胃、养心安神之功效。





(2)方:滋肝安神汤



药物:阿胶珠9g,酒白芍6g,珍珠母15g,茯神9g,酸枣仁9g,黄连0.9g,炒杜仲6g,炒白蒺藜9g,炒川断9g,桑寄生9g,金锁固精丸12g(包煎)。



功效:滋肾柔肝,清心安神。



主治:不寐。症见失眠日久,口苦,舌麻辣,后脑热,头痛耳鸣,腰酸痛,遗精,苔薄,脉弦细。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解:证属阳不入阴,心肾不交,阴虚火旺,肝阳扰动。故以阿胶、白芍滋肾柔肝;珍珠母镇肝潜阳;川断、杜仲、寄生、蒺藜滋肝补肾;茯神、枣仁养心安神;用黄连者,程师认为对心阴不足或肾水不足,心火有余而烦躁者,黄连用量宜小并用水炒、盐水炒或蜜水炒,以防苦从躁化;黄连治烦躁,一要轻用,二要配伍,如配阿胶或枣仁。





(3)方:和胃安神汤



药物:半夏6g,秫米9g,炙远志3g,佛手4.5g,茯苓9g,白蔻2.4g,煅瓦楞12g,生苡仁12g,陈皮4.5g,苏梗4.5g,炒谷麦芽各9g。



功效:和胃化痰,疏肝和胃,化湿消痰。



主治:不寐。症见不寐胸闷,心悸不安,时噫,纳食不香,苔薄脉濡。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解:证属肝胃不和,痰湿阻滞。故以半夏、秫米、陈皮、茯苓和胃化痰湿;白蔻、苡仁宣畅化湿滞;佛手、远志、煅瓦楞平肝降逆气;苏梗、谷麦芽化滞助消化。共奏疏肝和胃、化湿祛痰之功效。





(1)方:平安汤



药物:石决明12g,珍珠母12g,钩藤9g,菊花9g,丹参9g,赤芍9g,夜交藤12g,合欢皮9g,淮小麦12g,炙甘草4.5g,竹茹9g。



功效:平肝潜阳,和胃安神。



主治:失眠。头痛失眠已年余,仅能睡1小时左右,精神反感兴奋,纳呆,常有嗳气,舌质淡而青,脉弦细者。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按语:本方证属肝阴不足,肝阳上亢,心火偏旺,胃失和降。因舌质带青,故加丹参、赤芍以祛瘀。



(2)方:养阴化痰汤



药物:元参9g,麦冬9g,丹皮4.5g,黄芩4.5g,贝母9g,海浮石12g,半夏9g,炙远志3g,炒枣仁9g,真珠母30g,牡蛎30g。



功效:滋阴潜阳,清热化痰。



主治:失眠。症见失眠年余,有逐渐加重之势,每晚只能睡3~4小时,未入睡而有鼾声,头晕耳鸣,健忘,头脑发胀,口干欲饮,舌红苔黄腻,脉细弱。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按语:本方证病机为阴虚阳亢,痰热内蕴之证。



(3)方:加味甘麦大枣汤



药物:炙甘草9g,淮小麦30g,大枣5枚,郁金9g,菖蒲9g,炙远志4.5g,党参9g,真珠母30g,旱莲草12g,木香6g。



功效:益气养心安神。



主治:失眠。症见失眠十余年,近来更为严重,即使服安眠药亦入睡不到三小时,醒后心悸不宁,烦躁,不能再入睡,头昏头胀,嗳气,健忘,思维不集中,情绪抑郁,精神疲乏,怕冷,腰酸带下,大便2~3次,舌质淡青,苔黄腻,脉弦细。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按语:本方证为脾胃失运,气血亏虚,血不养心,心神不安,肝阳上扰。



著名医家施今墨治疗失眠症的经验如何?



(1)方:清滋安神汤



药物:石斛10g,生地6g,生龙骨10g,鲜石斛10g,鲜生地6g,牡蛎10g,黄芩6g,茯神10g,黄连3g,磁朱丸(包)6g,山栀6g,远志10g,白蒺藜10g,竹茹6g,佩兰10

g,陈皮6g,半夏6g,健神曲6g。



功效:清肝泻火,养阴安神。



主治:失眠。症见繁劳熬夜劳神,咽痛喉干,纳食不佳,胸胁均胀,极易烦躁,睡眠不安,时时惊醒,二便正常,舌苔黄垢,六脉弦、左关独盛。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按语:本方证属肝火上炎,扰乱神明。故以黄芩、黄连、山栀清热;生地、石斛滋阴;龙牡、磁珠丸镇静安神。



(2)方:加味八珍汤



药物:党参10g,黄芪12g,磁朱丸(包)6g,当归10g,柴胡3g,白芍10g,茯苓10g,苍术10g,生地10g,茯神10g,白术10g,熟地10g,川芎4.5g,半夏10g,苡仁18g

,陈皮6g,炙甘草3g。



功效:益气养血安神。



主治:失眠。症见失眠日久,头晕而痛,昏沉不清,极易烦急发怒,食欲不佳,腹胀嗳气,四肢酸麻,大便溏泄,面色苍白,语言力微,舌质淡胖苔白,脉象沉弱。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按语:本方证属脾胃虚弱,运化无权,精微产生减少,血不上荣,脑失滋养。故以参、芪、苓、术补中益气,以生气血之源;方中尤其应用炭类药(生地、熟地、陈皮、苍术),意在运脾止泻;再看四物汤中的药物,不是酒制,便是炭剂,是对脾虚血少之患治病求本之具体体现。





(3)方:柴胶汤



药物:柴胡4.5g,白芍10g,当归10g,生熟地各10g,砂仁4.5g,白术4.5g,茯神10g,杜仲10g,川芎4.5g,寸冬10g,续断10g,艾叶4.5g,阿胶10g,远志10g,磁朱丸(包)6g,炙甘草3g。





功效:调经理血疏肝。



主治:失眠。症见郁闷不舒,烦躁易怒,入夜易醒或彻夜不眠,多梦,腰酸腹胀,经期提前,血块甚多,疲倦无力,饮食无味,二便正常,六脉弦、左关独盛。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按语:本方证属冲任不调,气滞血瘀,肝失所养。故治应着重调经理血疏肝,少用安神镇静之药。方中以逍遥散治肝;胶艾四物汤调经血,使血气得荣,肝体得养,则睡眠自安,诚为“治病求本”之良法。





(4)方:枣仁琥珀汤



药物:炒枣仁10g,茯苓10g,白蒺藜10g,枣仁10g,茯苓10g,远志10g,知母6g

,川芎4.5g,半夏10g,秫米(包)10g,生牡蛎12g,贝齿10g,白薇6g,炙甘草3g,鹿角胶10g,琥珀3(冲)g。



功效:养心潜阳,清热舒肝。



主治:失眠。症见失眠,每夜最多仅睡3小时,恶梦,头晕,精神不振,心情抑郁,焦急不安,食欲减退,二便如常,舌苔黄,六脉虚数。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按语:本方证属体虚生热,心火妄动,扰乱神志,肝气郁滞。故以枣仁、远志、茯神养心安神;龙牡、磁朱丸潜阳平肝;知母、白薇清热;尤其是琥珀,施师每于安神剂中加入以治惊悸恶梦有殊效。





(5)方:七子丸



药物:补骨脂60g,贝齿30g,生龙牡各30g,蛇床子、熟地、枸杞、菟丝子、覆盆子、车前子、五倍子、巴戟天、仙灵脾、鹿衔草、制首乌、紫河车、朱茯神、炒远志、炙甘草、鹿角胶均各30g,五味子、菖蒲、蝉衣各15g。





功效:补肾镇精安神。



主治:失眠。症见体弱,头晕,耳鸣,多梦,腰酸,梦遗早泄,阳痿,记忆力减退,思维难以集中,常彻夜不能入睡,精神萎靡,面色无华,舌质淡、苔薄,六脉均弱,两尺尤甚。



用法:共研细末,金樱子膏420g,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早晚各服10g,白开水送下。



按语:本方证属肾虚脑髓失养。施师云:治失眠宜用镇静药,阳入于阴始得入睡,此为常法。今如补骨脂、巴戟、灵脾助阳药为主;加首乌、生地、龙牡滋阴潜阳之品,和调阴阳;更加“七子”以调补肾精。如此配伍,竟取良效。待上方服完症减可服第二料。





(6)方:六甲鹿角汤



药物:生龙牡各12g,生鳖甲、生龟板、草决明、沙蒺藜、寸冬、白蒺藜、朱茯神、炒远志、地骨皮、酒生地各均10g,旋覆花(包)、白薇、鹿角胶(烊化)各6g,石决明20g。





功效:滋阴养血安神。



主治:失眠。症见午后头面及周身均感发热,时或夜晚亦觉烧热,不出汗,头晕而疼,心跳气短,夜不安寐,舌质红,有薄苔,脉细数。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按语:本方证属阴虚血少,神不守舍。故以生龙牡、生龟板、生鳖甲、石决明滋阴潜阳以安神;白薇、地骨皮、生地、麦冬、蒺藜滋阴清热以降火;更加鹿角胶合上药滋补阴血以养心;远志、茯神以增定志安神之功。





(7)方:加味秫米半夏汤



药物:秫米10g,半夏、甘草、黄芩、白芍、寸冬、茯神、远志各10g,浮小麦30g,大枣10枚,生龙牡各30g,黄连3g,酸枣仁15g,鸡子黄2枚。



功效:养心安神,佐以清热。



主治:失眠。症见因受刺激后常感头晕,心跳,失眠,进而诸症加重,彻夜不眠,卧床不起,颜面浮肿,神色萎糜,舌苔薄黄,脉虚大而数。



用法:先煎服。待症状改善后,上药去鸡子黄,将剂量加两倍,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g,早晚各服1丸,白开水送服。



按语:本方证属心气亏损,心血不足,心火较盛。故以秫米、小麦、大枣、甘草益心气;枣仁、茯神、远志、鸡子黄养心神;黄连、黄芩清心热。





(1)方:镇心汤



药物:生牡蛎12g,生龙骨9g,代赭石4.5g,首乌藤30g,旋覆花4.5g,地骨皮12g,磁朱丸9g,石决明30g,川牛膝9g,黛蛤粉9g(包),莲子心4.5g,胆南星4.5g,知母9g,郁李仁6g,菖蒲3g,琥珀6g,藕30g。





功效:镇肝安神,交通心肾。



主治:失眠。症见夜不能寐,惊悸不宁,烦躁,胸闷,脘腹痞满,脉弦滑而数。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按语:本方证乃肝经气郁,扰及心经,气分愈郁,痰湿困阻。故以代赭石、石决明、龙牡、磁朱丸镇肝安神;菖蒲、莲子心、首乌藤交通心肾;南星、旋覆花祛痰湿。



(2)方:安眠汤



药物:磁石9g,知母9g,黄柏9g,生龙牡、石决明各12g,胆草、六曲、柏子仁、代赭石、焦栀子、厚朴花各9g,朱莲心6g,鲜石斛15g,茯神45g,首乌藤60g,旋覆花12g

,藕30g,鸡内金12g,荷叶1个。



功效:镇心安神,交通心肾。



主治:失眠。症见彻夜失眠,脑力迟顿,脉象弦大者。



按语:本方证属心肾不交,又因刺激,相火上浮,牵动肝魂,以致失眠。故以磁石、代赭石、龙牡、石决明镇心;柏子仁、首乌藤养神;知柏、石斛滋肾水;栀子、莲心降心火,与上药合用,上清下滋,使心肾相交。





方名:清热安眠汤



药物:全当归9g,生地15g,川芎2.4g,桃仁9g,红花、黄芩、白蒺藜、蒲黄、龟板、麦冬、竹茹、龙齿、牛膝、夏枯草均为9g,柴胡、枳壳、陈胆星、甘草各3g,山栀6g,黄连0.9g,酸枣仁12g,火麻仁15g。





功效:养血行瘀,疏肝泄热。



主治:失眠。症见失眠通宵不能入睡,烦躁,头昏,后脑及两太阳穴疼痛,口味干苦,大便干结,小溲黄赤,舌苔黄厚,脉弦细。



用法:水煎服,日1剂。



(2)魏善初治疗失眠症的验方



方名:清镇汤



药物:胡黄连、盐黄柏、旱莲草、竹叶、贝母、龙眼肉、朱茯神、石菖蒲、远志、龙齿、煅牡蛎、黄芪、当归、白芍、熟地、沙参、甘草。



功效:益气养血,清心泻火,镇静安神。



主治:失眠症。



用法:水煎服,日1剂





①心脾两虚:常见于老年衰弱、贫血、久病恢复期。症见失眠早醒,饮食减少,疲倦乏力,面色萎黄,心悸,唇淡舌白,脉细弱。治宜益气补血,养血安神。方用归脾汤加减,常用药:党参、远志、龙眼肉、茯苓、大枣、当归、柏子仁、五味子等。若胸闷、苔腻加木香;便溏加白术;心悸甚者加磁石、丹参。





②浊阻滞:平素嗜酒厚味,酿成痰浊,阻滞气机。多见于中老年人患者,血脂高、动脉硬化者。症见失眠多梦,头目眩晕,胸闷,痰多,舌苔腻,脉弦滑等。治宜除痰化浊。方用温胆汤加减,常用药: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远志、酸枣仁、柏子仁、丹参、夜交藤等。痰多加胆南星、贝母;头痛加白蒺藜、苍耳子。





③肝气郁结:妇女多见,尤其是更年期妇女,气血易逆乱,肝气易郁结,症见失眠多梦,头目眩晕,胸胁胀痛,口苦纳呆,或见月经失调,脉弦细等。治宜舒肝解郁,养心宁心。方用逍遥散加减,常用药:柴胡、当归、丹参、白芍、茯苓、酸枣仁、柏子仁、合欢花、夜交藤等。午后低热、心烦、舌红者加丹皮、山栀子;胁痛加郁金;月经不调加益母草。





④阴虚火旺:多见于老年阴精亏虚,或一些慢性病消耗性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高血压、兴奋型神经官能症、某些传染病恢复期等患者。症见失眠多梦,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治宜滋阴降火,宁心安神。方用酸枣仁汤加减,常用药:酸枣仁、知母、茯苓、黄连、阿胶、麦冬、夜交藤、柏子仁、珍珠母、丹皮等。低热者加地骨皮、白薇、生地等;汗多加浮小麦、生牡蛎等。





(4)李今庸教授运用半夏治疗失眠的经验:李今庸教授认为半夏治疗失眠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效果。如古方瓜蒌薤白半夏汤、半夏茯苓汤、温胆汤、《小品》流水汤、半夏秫米汤等,虽均为复方而不是半夏单味,但诸方中的共同药物是“半夏”,而所主治的病证则是“失眠症”或兼有“失眠”之证,瓜蒌薤白半夏汤,正是在瓜蒌薤白白酒汤主治胸痹主证基础上而多“不得卧”一证,才于方中加入“半夏”一药以成为其方的,故半夏之能治失眠无疑。半夏生当夏季之半,阳极之时,感一阴之气而生,有化痰蠲饮、祛邪降逆功用,故能导盛阳之气以交于阴分,邪去经通,阴阳和得,而失眠之证愈也。





(5)老中医贾孟龄治疗失眠症的经验



①思虑伤脾:治以补益心脾,用蠲梦汤加减:党参、焦枣仁、磁石各30g,生地、山萸肉、夏枯草、龙骨各15g,苏子、降香、半夏各10g。



②心肾两虚:治以交通心肾,安神益肺,用酣眠汤:党参、酸枣仁各30g,茯苓、生地、山萸肉、远志、麦冬各15g,石菖蒲、当归各10g,砂仁、肉桂、黄连各3g。



③阴虚火旺:治以养阴清热、交通心肾,用安寐汤:龟板、鳖甲、生地、熟地、柏子仁、半夏各15g,草决明、石决明各12g,远志、石菖蒲、焦枣仁、夏枯草各10g。



(6)楼百层老中医治疗神经官能症失眠的经验



①单纯型:心血不足而导致的神衰失眠症,运用镇心丹方加减治疗:熟地12g,党参、天麦冬、山药、茯神、酸枣仁、青龙齿各10g,五味子、远志各6g,灵磁石24g。



②夹杂型:由于胃纳呆纯,故而出现“胃不和则不安”,运用十味温胆汤加减治疗:姜半夏、茯苓、党参、青龙齿各10g,生地12g,酸枣仁、陈皮、远志、五味子、枳实各6g。





当代医家治疗失眠症的经验(Ⅰ)怎样?



(1)方:养阴镇静丸



药物:当归100g,生地50g,茯苓100g,玄参75g,麦冬75g,柏子仁25g,丹参75g,五味子63g,党参100g,桔梗50g,夜交藤50g,珍珠母125g,远志50g,朱砂12.5g。





功效:养阴清热,宁心镇静。



主治:失眠。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每100g药粉加蜂蜜110g,制成大蜜丸,每丸重9g。每次1丸,每日3次,连服30丸为一疗程。



疗效:田凤兰等运用该法治疗失眠症患者100例,结果总有效率达82%。



(2)方:丹枣散



药物:丹参、炒枣仁各等分。



功效:养心活血,宁心安神。



主治:失眠症。



用法:上两味药共为细末,每服10g,每日2次,第2次临睡前半小时服下。10天为一疗程,病情较轻者1~2疗程,病程较重者可2~4个疗程。



疗效:黄玉桂曾运用以上方法,配随证1~2味中药煎剂送服上药,共治58例,结果总有效率达88%。



(3)方:活血眠通汤



药物:三棱10g,莪术10g,柴胡10g,炙甘草10g,白芍10g,白术10g,酸枣仁12g,当归15g,丹参15g,茯苓18g,夜交藤24g,珍珠母30g。



功效:舒肝宁心,活血安神。



主治:顽固性失眠症,证属气滞血瘀者。



用法:水煎服,日1剂,连服3周。



疗效:舒盛良运用该法治疗顽固性失眠患者112例,结果总有效率达93%。



(4)方:活血安神方



药物:丹参20~45g,三棱20~45g,香附10~25g,木香10~25g,当归10~25g,栀子10~20g。



功效:活血化瘀,清心利气。



主治:瘀血型失眠。



用法:水煎服,日1剂。



疗效:谢勇运用该方随证加味,其中治疗失眠伴神经官能症者120例,总有效率达75%;治疗失眠伴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总有效率为65%。



(5)方:脑灵汤



药物:当归450g,白芍450g,黄芪450g,怀牛膝450g,酸枣仁600g,茯苓600g,丹参750g,首乌750g,远志300g,石菖蒲300g。



功效:益气养血安神。



主治:失眠症。



用法:上方药用50%乙醇浸泡2次,每次1周,取出浸液加水稀释至40%浓度备用。用时加单糖浆稀释至20%浓度,每日3次,每次口服10ml。1个月为一疗程。



疗效:赵翕平运用该法治疗失眠患者152例,结果总有效率达94.1%。



(6)方:百合九味方



药物:百合12g,党参12g,龙齿30g,琥珀粉3g,五味子3g,炙甘草6g,浮小麦30g,红枣5枚,麦冬12g。



功效:养心宁神,安脏润燥。



主治:以阴虚证为主兼阳亢的失眠证。



用法:水煎服,日1剂。



疗效:黄志强运用该方法治疗94例,结果有效率为93%。



(7)方:失眠方



药物:炙甘草15g,淮小麦60g,红枣8枚,百合18g,苏叶4.5g,姜半夏9g,茯苓12g,磁石12g(先煎)。



功效:养心安神,和中缓急。



主治:失眠症。



用法:水煎服,日1剂,10天为一疗程。



疗效:张常春运用该法治疗失眠症34例,结果30例有效。用时均随证加味。



(8)方:夜合汤



药物:夜交藤30g,合欢皮30g,桑椹子30g,徐长卿30g,丹参15g,五味子4g,甘草3g。



功效:补血养心,定神镇静。



主治:失眠症。



用法:水煎至100ml,每日1剂,睡前1小时服完。



疗效:余克涌运用该法随证加味治疗40例,结果痊愈34例,好转6例。有效率为100%。



(9)方:镇心安神汤



药物:生龙骨10~30g,生牡蛎30g,朱茯苓12g,丹参30g,酸枣仁30g,合欢皮12g,夜交藤30g。



功效:镇心安神。



主治:失眠症。



用法:水煎服,日1剂,3天为一疗程。



疗效:吴震西等运用该法随证加味治疗严重失眠症157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7%。



(10)方:安神汤



药物:磁石30g(先煎),龙骨20g(先煎),山栀9g,豆豉9g,夜交藤24g,炒枣仁20g,柏子仁9g,白术10g,茯神15g,远志6g,清半夏6g。



功效:健脾养心,清镇安神。



主治:失眠症。



用法:水煎服,日1剂,30天为一疗程。



疗效:毛小红运用该法治疗失眠症患者60例,结果总有效率达85%。



当代医家治疗失眠症的经验(Ⅱ)怎样?



(1)方:和胃安眠汤



药物:陈皮10g,茯苓10g,枳实10g,竹茹10g,半夏10g,夏枯草10g,石菖蒲10g,远志5g,酸枣仁30g,五味子6g。



功效:和胃化湿,宁心安神。



主治:胃气不和,痰热内扰之失眠症。



用法:水煎服,日1剂。



疗效:张晓晖等运用该法随证加味治疗失眠症338例,结果总有效率达93.2%。



(2)方:养营安神灵



药物:党参30g,茯神、当归、熟地、茯苓、远志、炒枣仁各15g,山萸肉、菖蒲、肉桂、五味子、白芥子各10g,炙甘草5g,黄连3g,砂仁5g。



功效:补气养血,交通心肾,养心安神。



主治:虚证失眠者。



用法:水煎服,日1剂。



疗效:贺卫珍等运用该方随证加味治疗失眠症173例,结果总有效率达96.7%。



(3)方:血府逐瘀汤



药物:当归15g,生地12g,赤芍12g,川芎10g,桃仁6~10g,枳壳6g,柴胡6g,桔梗6g,川牛膝30g,红花2g。



功效:活血化瘀,通络安神。



主治:血瘀失眠症。



用法:水煎服,日1剂。



疗效:赵福顺等运用该法随证加味治疗失眠症40例,结果治愈20例,有效16例。



(4)方:疏肝泄火安神汤



药物:栀子10g,合欢皮10g,炒枣仁24g,夜交藤24g,柴胡5g,生龙牡各30g。



功效:疏肝、泻火、安神。



主治:失眠症。



用法:水煎,日1剂,于午睡前、晚睡前30分钟服。7天为一疗程。



疗效:莫太安运用该法随证加味治疗41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5.1%。



(5)方:顽固性失眠方



药物:焦枣仁、磁石、生龙牡各30g,豆豉、山栀、远志、陈皮、白术各10g,天竺黄、知母、琥珀各6g,石斛、柏子仁、仙灵脾各12g,合欢皮、夜交藤、枸杞子各15g,生百合2

0g,朱砂1.5g(分冲)。



功效:镇心安神。



主治:顽固性失眠症。



用法:水煎,每日下午3点和10点各服1次。



疗效:王敬俭运用该法治疗顽固性失眠患者84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4%。



(6)方:安神汤



药物:酸枣仁15g,柏子仁15g,朱茯苓15g,夜交藤20g,合欢皮20g,琥珀1g。



功效:宁心安神。



主治:失眠症。



用法:水煎服,日1剂,30天为一疗程。



疗效:张中英运用该方法随证加味治疗失眠36例,结果有效率达97.23%。



(7)方:大定风珠



药物:生龟板、生鳖甲、生牡蛎各30g,生白芍、生地黄各20g,麦门冬、麻仁各15g,五味子、炙甘草各10g。



功效:养阴镇静,宁心安神。



主治:中风后遗症引起的不寐症。



用法:水煎,服前加鸡子黄1枚,阿胶7.5g,温服,日1剂。



疗效:符世纯运用该法治疗中风后遗症引起的不寐证36例,总有效率达94.4%。



(8)方:柴胡疏肝散加味方



药物:柴胡15g,香附15g,白芍20g,川芎12g,枳壳12g,甘草6g。



功效:疏肝安神。



主治:顽固性失眠症。



用法:水煎服,日1剂,10天为一疗程。



疗效:董长华运用该方随证加味治疗顽固性失眠患者30例,总有效率达96.7%。



(9)方:益气升阳汤



药物:党参、大枣各15g,茯苓、白术、黄柏各12g,炙甘草8g,苍术、远志各10g,黄芪、山药各30g,谷芽、麦芽、酸枣仁、夜交藤各20g,合欢皮25g,冰糖1两。





功效:益气升阳,宁心安神。



主治:顽固性失眠。



用法:水煎服,日1剂,连服5剂。阴虚火旺者去党参、苍术,加沙参、黄芩、栀子。



疗效:张元鸿运用该法治疗顽固性失眠症27例,结果有效24例,好转2例。



(10)方:加味黄连阿胶汤



药物:黄连6g,黄芩10g,白芍12g,生地25g,阿胶10g,酸枣仁12g,山萸肉12g,生龙骨20g(先煎),鸡子黄2枚。



功效:滋阴降火,宁心安神。



主治:顽固性失眠症。



用法:水煎,服时阿胶烊化,鸡子黄冲入,日1剂,连服5~10天。



疗效:陈邦康运用该方随证加减治疗顽固性失眠症36例,均获良效。对其中的25例进行随访3~6个月,结果23例未见反复。



当代医家治疗失眠症的经验(Ⅲ)怎样?



(1)方:挹神汤



药物:香附12g,黄芩12g,菊花15g,远志9g,生地9g,白芍12g,白蒺藜12g,夜交藤15g,石决明18g,生赭石30g。



功效:疏肝、镇惊、安神。



主治:精神刺激引起的严重失眠患者。



用法:水煎服,日1剂,10天为一疗程。



疗效:该方为著名老中医焦树德验方,田新景运用该方随证加味治疗严重失眠症16例,结果痊愈9例,显效5例,好转2例。



(2)方:健脑安神膏



药物:生地、熟地、泽泻、当归、炒柏子仁、合欢皮、龙眼肉、白芍、炙远志、西洋参、枸杞、菊花、百合、炒枣仁、黄精、琥珀粉。



功效:滋补肝肾,宁心安神。



主治:肝肾阴虚证所致的失眠。



用法:上方药按比例加工成细末,加蜂蜜制成膏剂,每日3次,每次5~10ml口服。



疗效:于青圃运用该方治疗失眠症42例,结果全部有效。



(3)方:安神定悸汤



药物:太子参18g,当归9g,黄芪15g,桂枝6g,麦冬15g,苦参9g,炒柏子仁15g,丹参18g。



功效:益气养阴,安神定悸。



主治:气虚阴血亏损而致的失眠心悸等症。



用法:水煎服,日1剂。



疗效:曹圣荣运用该方治疗单纯性失眠33例,结果痊愈24例,好转8例;治疗失眠心悸者17例,结果痊愈13例,好转3例。



(4)方:复方独活胶囊丸



药物:独活30g,朱砂6g,琥珀6g。



功效:疏风安神。



主治:失眠症。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混合后装入2号空心胶囊内,每晚睡前2小时服胶丸6粒,连服10天。



疗效:赵进喜运用该方法治疗失眠症210例,结果治愈175例,有效30例。



(5)方:柴胡龙骨牡蛎汤



药物:柴胡、黄芩、桂枝、菊花各15g,生龙牡各20~40g,大黄5~10g,白芍、生地各20g,夜交藤20~50g,半夏,甘草各10g。



功效:疏肝理气,协调脏腑,镇静安神。



主治:失眠及顽固性失眠症。



用法:水煎服,日1剂。



疗效:张丽君等运用该方随证加味治疗不寐症230例,结果总有效率达91.3%。



(6)方:归脾汤合针刺法



药物:人参、黄芪各15~30g,白术、茯苓各10~20g,酸枣仁、远志、当归各15~25g,甘草、木香各10g。



功效:补益心脾,宁心安神。



主治:顽固性失眠属脾气虚者。



用法:水煎服,日1剂,20天为一疗程。针刺,主穴选神门、三阴交、足三里,手法均用补法。



疗效:周黎等运用该方法随证加减治疗顽固性失眠者40例,结果总有效率为87.5%,治愈率为45%。



一、酸枣仁粥:酸枣仁18克,捣碎,煎取浓汁;用粳米60克,淘净煮粥,待米熟时加入酸枣汁同煮,粥成淡食,加糖食即可。每日晚餐温食,酸枣仁甘酸性平,能够滋养心脾,补益肝胆,为治疗虚烦,惊悸失眠的良药。此粥对神经衰弱、失眠多梦疗效甚佳,无论失眠新久,均适用。

二、百合糖水汤:百合100克,加水500毫升,用文火煎煮至熟烂后加糖适量,分2次服食。百合甘苦微寒,能清心安神,治心烦不安,失眠多梦,此汤可用于病后余热不净,体虚未复的虚烦失眠,对伴有结核病史失眠患者选服尤佳。

三、丹参冰糖水:丹参30克,加水300毫升,用文火煎煮20分钟,去渣,加冰糖适量再稍煮片刻,分2次饮服。丹参苦微寒,活血安神,对长期失眠者有安神作用,对患有冠心病、肝炎等慢性病患者,还可改善原疾患。

四、甘麦大枣汤:浮小麦60克,甘草20克,大枣15枚(去核)。先将浮小麦、大枣、淘洗浸泡,入甘草同煎煮,待麦、枣熟后,去甘草、小麦,分2次吃枣喝汤。大枣补虚,小麦养心,甘草润躁,药虽平凡,但安心养神功效显著。原是医圣张仲景的名方。对神经衰弱、癔病均有缓解急噪,焦虑、安神等作用

失眠,中医称之为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甚者彻夜不眠,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



现代医学对失眠有不同的分类,如按照失眠的时间长短分为一过性失眠(偶尔失眠)、短期失眠(为期2-3周或数月的失眠)和慢性失眠(病程在6个月以上的经常性失眠);按照失眠的症状特点分为起始失眠(入睡困难,通常要到后半夜才能入睡)、间断性失眠(入睡不宁,容易惊醒;常有噩梦)和终点失眠(能入睡,但持续时间不长,后半夜醒后不能再入睡);又按照失眠的性质分为生理性失眠(因生理心理或环境原因引起的短期失眠)、病理性失眠(各种疾病导致的失眠)和特殊性失眠(习惯性失眠、单纯性失眠)等。



总之,失眠是一种多种原因引起的睡眠障碍。引起睡眠的原因包括年龄因素、过度疲劳、生物钟紊乱、环境变化、睡前习惯受到影响、各种身心刺激、疾病的影响、身体状况不佳、情绪状态等等。中医认为,人的寤寐由心神控制,而营卫阴阳的运行是保证心神调节寤寐的基础。可因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逸失调、思虑过度、病后体虚、年老虚弱等因素,导致心神不安,神不守舍,不能由动转静而致夜不能寐。



按最新版的《中医内科学》教科书所言,不寐的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一为阴虚不能纳阳,一位阳盛不得入阴。其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辨证主张首分虚实,虚证多属阴血不足,心失所养;实证多为邪热扰心。因而将失眠分为肝火扰心、痰热扰心、心脾两虚、心肾不交、心胆气虚五种证型辨之。但质之于临床实际,失眠的病机证型要复杂得多,就笔者的经验,失眠的病理因素除火、热、痰、瘀、郁、食、湿之外,内寒也是极为常见的病理因素,且常与痰湿郁瘀相结为患;而失眠的病理基础,也有阴虚内热和阳虚寒盛的根本不同。因此,失眠的中医辨治,应当仔细诊察病理因素,分析病理基础,辨清寒热虚实,重视多向思维,注意五行生克,复法处方用药。同时,多种治疗手段的有机配合是增强疗效、缩短病程的有效措施。其中,重视温阳驱寒是本人诊治失眠的独到之处。



就笔者的体会,失眠最少可分为以下十种证治:心脾两虚型用归脾丸合甘麦大枣汤;心阳不足型用桂甘龙牡汤;肝阴亏虚型用酸枣仁汤合百合地黄汤;阴虚火旺型用黄连阿胶汤、阿胶鸡子黄汤;心肾不交型用交泰丸加半夏、夏枯草;肝气郁结型用逍遥丸加合欢皮、夜交藤;肝胆郁火型用龙胆泻肝汤;瘀血阻滞型用血府逐瘀汤;痰湿中阻型用半夏秫米汤合二陈汤;痰热阻滞型用黄连温胆汤;湿热瘀食互结型用越鞠丸加减。



按摩治疗失眠症??失眠是一种常见病。近年来患病人数日益增多,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2002年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世界上18岁以上的成人每4个人中就有一人患有失眠或失眠综合症。而事实上经常发生睡眠障碍的人比统计数据还要高,失眠已成为危害人们身心健康,影响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最常见的病症之

一。??本人在长期的按摩治疗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一套治疗失眠的按摩手法,该手法在治疗失眠时具有独特功效。??一、失眠主要由强烈的情绪波动或精神负担过重以及病后体质虚弱等引起,本病症由于内在因素和外界因素对神经系统的干扰和刺激,造成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失调。紧张的脑力劳动较容易患失眠。祖国医学把失眠称作不寐。在辩证论治时分为虚证和实证。虚证多由于阴血亏虚,心脾肝肾等脏的功能失调所致,治疗原则应着重调补心脾肝肾,益气补血、滋阴降火、镇静安神;实证多由于痰湿阻滞胃气不和所致,治疗时应着重消食导滞,清降痰火和胃安神。正如我国汉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言:"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实者,重在怯邪,邪去则神志安。虚者重在扶正,正扶则神得安。"??二、失眠症的临床表现??失眠症的表现形式主要有:难以入眠或是入眠后梦太多容易惊醒,或醒后难以入睡,甚则彻夜不能入眠。失眠并发症状有:精神疲劳、多疑焦虑、忧郁、头痛头晕、烦躁健忘、乏力、注意力不易集中、心悸多汗、食欲不振、严重者中年男性还会出现遗精、阳萎等症状。??三、失眠的按摩治疗方法??患者先取仰卧位,医者站立于患者头侧。??①面部手法(5分钟):对患者面部及眼眶周围施指推法、按法、拨法、揉法,重点刺激印堂、眉冲、四白、颊车等穴位,以摩法结束。??②头部手法(10分钟):对患者头部、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等经脉路线施以按法、拨法、揉法、挤压法、摆拿法,重点刺激太阳、率谷、角孙、头维、上星、百会、四神聪等穴位,以多指指腹梳抓叩击头部结束。??③胸腹部手法(10分钟):医者立于患者右侧,对患者胸部施以推法、揉法、按法,腹部顺时针施以摩法,揉、颤法、拿揉法,重点刺激天突、膻中、建里、中脘、梁门、天枢、气海、关元等穴位,以推摩胸、腹部结束。??④上肢部手法(每侧5分钟):医者先对右上肢施以推法、按法、多指拿揉法,双手掌夹住患者上肢,自上而下快速搓动,重点刺激曲池、手三里、内、外关,神门、劳宫等穴位,然后医者双手握住患者手掌在拨伸状态下作快速的抖法。结束后,照上述手法施以左上肢。??⑤下肢部手法(每侧5分钟):医者先对左下肢施以推法,多指拿揉法,双掌抱揉法、沿足阳阴胃经按压,重点刺激气冲、梁丘,足三里、上巨虚、解溪,然后双掌握住患者踝关节上部在拨伸牵引状态下作快速而有节律的抖动,结束后照上述手法施以右下肢。患者俯卧位??⑥颈肩部手法(10分钟):医者站立于患者左侧,对颈肩部施以拿揉法,拇指按法、拨法、揉法,重点刺激风池、风府、安眠、天柱、肩井等穴,以轻快的捏拿法结束。??⑦背腰臀及下肢部手法(35分钟)。医者立于患者左侧,沿患者足太阳膀胱经路线,从大杼穴至足根部施以推法、按法、揉法、用法肘关节按拨法,多指拿揉法,双掌搓揉法重点刺激大杼、大椎、肺俞、脾俞、胃俞、命门、腰阳关、承扶、承山、昆仑、太溪等穴位,以滚法结束。??照同样手法施以右侧??⑧足底部手法(每侧5分钟):医者先对左足底施以推法、按法、拨法、揉法,重点刺激涌泉、公孙等穴位,以掌部用力搓摩足底,直至足底发热为止。照同样手法施以右足底。??手法结束,整套手法用时90分钟。??四、治疗效果??本组病例79名,其中男患者38名,女患者41名,年龄最大的65岁,最小的18岁。上述患者经一个疗程(每日一次,十次为一个疗程)的治疗,痊愈(睡眠完全恢复正常,每晚能熟睡6.5小时以上,醒后精神较佳)39名,占患者总数的49.3%;显效(睡眠明显改善,平均每晚有5个小时的正常睡眠)21名,占患者总数的26.6%;好转(入睡比治疗前容易,基本能入睡)19名,占患者总数的24.1%,总有效率达100%。??五、典型病例??①张xx,女,18岁,高三年纪级学生。??2003年4月3日在其父母陪同下来我所接受治疗。患者因面临高考,心理压力过大,数月前开始失眠,并伴有头晕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忧郁、食欲不振等症状,经多方诊治,服用了大量药物,收效甚微。用上述手法对其治疗三次后患者睡眠恢复正常,连续治疗十次后,所有不适症状完全消失,以后每周治疗一次,直至高考结束,未出现失眠,该患者还顺利的考上了大学。??②李xx,男,42岁,某行政单位主任科员,2003年8月2日来我所接受治疗,患者因两年前与单位领导不和又加之家庭也出现矛盾,开始失眠常伴有多疑,焦虑,烦躁健忘,全身疲劳乏力,后还出现遗精、阳萎等症状,经医院诊断为忧郁症患者,服药较长时间,疗效不明显,经别人推荐到我所治疗。本人对其用上述手法进行治疗并针对其有遗精、阳萎等症状特别对三焦俞、气海俞、膀胱俞、关元俞、八髎等穴位重点施以揉法、拨法、搓法以取到滋阴壮阳、补益肾气,强壮腰膝之功效,经过连续十次治疗,患者感觉睡眠已基本恢复正常,其他症状也明显改善。??六、注意事项??医者要注意:因器质性病变,如肿瘤等引起的失眠要另当别论。同时医者在施术的过程中要开导患者心胸开阔,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面对失眠,经常看一些幽默笑话读物,多听一些相声小品,以帮助调节好自己情绪,与家人、同事邻里融洽相处,经常参与体育健身运动,这些对治疗失眠都有重要意义



(本文字数:2580)第1页/共1页《中国针灸》2007年第12期









[摘要]武连仲教授不仅治学严谨,学识渊博,临床经验丰富,治疗效果显著,而且善于探微知著、不断推陈出新。本文介绍了笔者运用武教授总结归纳的“五心穴”配伍组合治疗各种顽固性失眠症,屡用屡效,简便易行,颇有独到之处,并举验案5例。



[主题词]失眠症/针灸疗法;名医经验;武连仲



失眠又称“不寐”,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失眠患者越来越多,轻者头晕头痛、烦躁重者焦虑、抑郁,甚至痛不欲生,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迁延不愈者便发展成为顽固性失眠。西药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长期服用容易产生耐药性、成瘾性及戒断性反应等副作用,随着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也渐不为人所接受。针灸治疗失眠多以辨证取穴、灸法及其他疗法综合运用,疗效明显,但对顽固性失眠临床仍缺乏简便、速效的可靠方法。武连仲教授独特的“五心穴”配伍组合在临床实践中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武老临床多重调神,从心人手,认为神不安会失眠,神过安也会失眠,失眠的病因很多,诸如情志内伤、思虑太过、房劳过度、惊恐伤肾、饮食不节等,最终致阳不入阴、神不守舍,故治疗法则以宁心安神为主。“五心穴”即双涌泉(足心)、双劳官穴(手心)及水沟穴(头心),为组穴伍用之简称。涌泉是足少阴肾经之井穴,阴阳二气之根皆从下而上,刺肾经井穴兼根穴涌泉,可固阴阳之根、滋阴清热、交通心肾,使水升火降、上下相贯,虚火上炎可壮水制火,实火独亢者亦能釜底抽薪。《灵枢·经脉》日:“肾足少阴之脉……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水沟穴属督脉,手足阳明之会,贯心络肾,上通于脑,并与任脉交于龈交,使阴阳二脉相连系。《会元针灸学》日:“水沟者……鼻下长沟中,有手足阳明经相挟,土镶金邦,经水交合故名水沟。”刺水沟穴可安神定志,醒神开窍,天地交泰,阴阳交合,气血畅行,神府得养,魂魄意志各行所司。《素问·骨空论》日:“督脉……别绕臀至少阴……贯脐中央上贯心。”劳宫是心包经之荥穴,性清善降。清代廖润鸿《集成》日:“荥主身热,心邪也。”荥穴主治心之疾患,心属火,身热为心火亢盛的主要病症之一,热伤神明则心烦失眠,故刺劳宫穴可清痰舒气,开七情之郁结,清胸膈之热,清心安神。《灵枢·经脉》日:“手心主之别,名日内关……循经上系于心,包络心系。”



笔者有幸师从武老,聆听言传身教,感悟颇深,受益匪浅,并运用“五心穴”在临床上治疗顽固性失眠50例,疗效甚佳,全部治愈。50例中,男5例,女45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72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40年,都曾接受过中西药治疗,虽也改善一时睡眠状况,但大都迁延不愈,痛苦不堪。采用针刺“五心穴”,水沟穴,向上斜刺7~12

mm,以眼球湿润为度f涌泉穴,直刺12~25mm,针感胀痛即可;劳宫穴,直刺7~12

mm,针感胀痛即可。手法均以适量雀啄泻法为主,留针25分钟。经治疗睡眠保持在6.5小时以上者为治愈,50例中,1次治愈45例,2次治愈3例,7次治愈2例。兹选几例验案列举于后。





1中风失眠



患者,男,44岁,回族,2005年10月10日就诊。脑梗死恢复期,彻夜不寐月余,表情淡漠,言语不清,舌暗红、苔薄,脉弦细。辨证:肝肾阴虚,心火独炽,心肾不交,神志不宁。针刺水沟、涌泉,即日睡眠改善,后又仅取双涌泉穴,治疗2次睡眠正常,3个月后随访,睡眠正常。





2耳鸣失眠



患者,女,36岁,维吾尔族,2006年3月6日就诊。1996年因车祸损伤内耳导致外伤性耳鸣,精神刺激,情志欠畅,常抑郁寡欢,近半年来因工作问题而致整夜不能入睡,并伴烦躁,心悸不宁。神疲胆怯,善惊易恐,头晕目眩,耳鸣颞胀,纳食不香,记忆力减退,舌淡红、苔薄。脉细稍数。辨证:情志内伤,惊恐伤肾,阳不入阴,神不守舍。针刺水沟、涌泉,2次后睡眠及心悸、神疲胆怯等症改善;1周后能入睡7小时,纳香,精神爽;3个月后随访,除耳鸣外诸症消失。





3头晕失眠



患者,女,59岁,汉族,2007年3月26日就诊。因颈椎病导致头晕、耳鸣、失眠十余年,现人寐艰难,甚至彻夜不眠,心烦口干,舌质红而少苔,脉细数。辨证:肾水亏虚,心阳独亢。治则:壮水制火、交通心肾。取双侧涌泉穴治疗1次,睡眠即见好转,2次后睡眠正常,1个月后随访未见复发。





4头痛失眠



患者,女,23岁,维吾尔族,2006年5月4日就诊。无明显诱因头痛,头晕、失眠,常伴有心悸,时达半年有余,舌淡红、苔薄,脉细弱,除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外,余各项检查均正常,在心内科治疗20余天无效转针灸科。辨证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心神失养,神不守舍。针刺取水沟、双涌泉、双劳宫穴,治疗1次,当晚头痛头晕减轻,能入睡3小时,治疗4次睡眠正常,余症均除,又巩固治疗3次,痊愈出院。





5单纯失眠



患者,男,72岁,汉族,退休教师,2006年1月13日就诊。失眠长达40余年,曾服用各种镇静剂不效放弃,经常彻夜不眠,偶能入睡,醒后再难入睡,腰膝酸软,时头晕耳鸣,健忘,纳可,二便尚调,舌淡、苔薄白,脉细数。辨证:劳倦内伤,心肾不交。治疗取双涌泉、双劳宫穴治疗1次,当晚能睡3小时,治疗2次能睡5小时,患者及家人皆大喜,治疗1周后能入睡7小时,中途无苏醒和梦扰现象,1年后随访无复发。





6小结



“五心穴”为组穴,可单用亦可伍用,临床多以涌泉穴为主,根据病情配伍劳宫穴和水沟穴组合施治疗效更好。中风及情感障碍配水沟穴为宜,加强镇静安神之功;更年期或烦躁易怒可配劳宫穴,两者井荥相配,实泻其子,虚补其母,制中有生、刚柔相济的关系符合阴阳交泰和互根的道理,从而水火交融,心肾相交,故宁心安神。因“五心穴”均属通智调神之峻穴,应向患者事先讲明,涌泉穴、水沟穴针感锐痛,劳宫穴敏痛,以免引起患者惧怕。治疗期间应同时治疗原发病,畅调情志,忌浓茶,节肥甘,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顽固性失眠临床常见,扰人尤甚,其病机最终为阳不入阴、神不守舍。“五心穴”取穴少而精,通过经络学说,概括、切中了失眠的病机,既体现了中医的辨证施治,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方法简单,疗效明显,易掌握和推广。

献花(0)
+1
(本文系一日之秋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