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史前文化时期的酿酒_三_曲酒的诞生与酿酒技术进步_包启安
2017-02-18 | 阅:  转:  |  分享 
  
酿酒科技!""#年第$"期(总第$%&期)·!"#$%&’()"+,-."/+./01/.2+%!%,3!""#’()$"+(,)$%&-

收稿日期:!""#."/.$0

作者简介:包启安($1!".),男(蒙古族),辽宁人,日本岩手大学毕业,高级工程师,从事酿造事业#"年,发表论文#"余篇。

2史前文化时期的酿酒(一)、(二)见本刊!""#年第$期/3.3!页和第/期第33.1%页。

史前文化时期的酿酒(三)

2

———曲酒的诞生与酿酒技术进步

包启安

(北京市朝阳区八里庄北里%"/楼&"%室,北京$"""!&)

摘要:大汶口文化晚期(约公元前!0""年),先民已进入蒸食时代。曲酒的生成是经过蒸饭变

成以米曲霉为主的曲,曲将淀粉变成糖,曲中酵母将糖变成酒精。这时的曲酒为自然成酒。曲酒的

出现是我国酿造史上的最大转折点,从此开始了复式发酵,而发展至今。曲酒的诞生推动了发酵

容器和酿酒技术的进步。发酵容器由小口尖底瓮发展到大口平底陶尊,已有了滤酒器具。至今传

统黄酒生产使用的就是类似的大口平底缸。(丹妮)

关键词:酒文化;曲酒诞生;复式发酵;大口平底尊

中图分类号:+41/$;+4!&!)%;+4!&$)$文献标识码:5文章编号:$""$.1!3&(!""#)$".""10."0

!"#$%&’()"+,"+-&./"01%&"2-.&"%3(!)

4(.&,.+2.%56$!"#$%&)+3!"#$%&’()"+,7.2/+"2)8-&%,&.00

BAOQi-an

(BalizhuangBeiliBuilding307Unit603,ChaoyangDistrict,Beijing100026,China)

9:01&)21:SincethelatestageofDawenkoucultureperiod(about2,400B.C),ourancestorshadmarchedinto

food-steeping&cookingstage.Ricetransformedintostartermainlyas!"#$%&’(()"%+,!$byricecooking,thenstarter

transformedamylumintosugar,andyeastinstarterfurthertransformedsugarintoalcohol,eventuallyQuliquordevel-

oped.Quliquorwasnaturallyproducedliquoranditsemergencewasthegreatestturnpointinliquor-makingindustryin

China.Fromthenon,complexfermentationbeganandcontinuedtodevelopuptothepresent.TheemergenceofQuliquor

hadadvancedthedevelopmentoffermentingcontainersandliquor-makingtechniques.Fermentingcontainersdeveloped

fromsmall-mouthedpeaked-bottomearthentobig-mouthedflat-bottomvatandliquorfiltratingvesselsemerged.Similar

big-mouthedflat-bottomvatwasstillusedintraditionalyellowricewineproductionnowadays.(Tran.byYUEYang)

;.<=%&30:wineculture;emergenceofQuliquor;complexfermentation;big-mouthedflat-bottomvat

0曲酒的诞生

为了说明曲酒的诞生,有必要先谈谈古代酿酒所用

谷物及其食用方法。

仰韶文化时期人的主食是稷,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

现稷和黍的籽粒和穗干。两者的差异仅在于成熟后籽实

的性质,不粘或硬性的为稷,粘性或糯性的为黍。其生长

条件不高,能耐干旱,耐瘠,分糵力强,生长旺盛,生长期

短,因而得到广泛栽培,可能是我国最早的制曲酿酒主

要原料。在山西万泉县荆村就出土过新石器时代的黍。

据《夏本纪》载:“……黍禅祈麦实,菽糜粟零”。《尚书·商

书·盘庚上》中,盘庚告诫其臣民说:“若衣服田力穑,乃

亦有秋……惰农自安,不昏作劳,不服田亩,越期圈有黍

稷”。说明稷黍已是殷时代的主要农作物。殷商甲骨文中

不仅有稷和黍,其出现频度很高,稷达0"多次而黍竟达

%""次以上之多。

黍具有易于分解的淀粉和微生物生长所需各种营

养成分,遂成为夏商时代的主要酿酒原料,最初的曲酒

用曲酿制的酒-可能就是黍酒。

浙江河姆渡文化,是距今约/"""年的文化遗址,其

间发现了数量相当可观的稻谷遗物,颗粒非常完整,较

野生稻粒稍大,证明是人工培养的籼稻。从出土的陶制

炊具釜底上残留的炭化谷粒,可以证明稻是当时人们日

常生活的主食,同时还发现了大量稻壳。湖南澎头山遗



[%#]

、湖北京山屈家岭遗址

[%&]

也都发现了大量稻壳,这

都说明南方是以稻米为主食,而北方就是以粟、黍为主

DOI:10.13746/j.njkj.2005.10.025

图!"大汶口文化时期的陶飌中的穿孔陶板

食。南方是以稻米为原料制曲、制酒,北方则经粟、黍相

继经大麦为原料制曲、制酒,并向着各自的方向发展,形

成了后世南曲、北曲,南酒、北酒两大体系。#"$%年河南

浙川县新石器遗址发现了炭化稻粒&距今约’(((年)说

明黄河流域的部分地区也有稻的栽培。《史记·夏本纪》

中记载:“禹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是可信的。

通过以上考古发掘的谷物情况看,到了黄帝时代,

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已具备了酿酒的物质基础。

至于谷物的加工方法最初不外乎舂之磨之,以便咀

嚼,最初很可能是采用如《易经·繁辞》所说“掘地为臼”

的方法,石器时代已知用石磨有磋谷皮的传统方法,即

如《诗经·民生》所谓“或臼或揄,或簸或蹂”,这就是描写

谷物去壳的方法。殷周人将谷物脱皮的方法,大致是凭

借舂器和石磋。殷墟出土有石臼、石杆,但器并不太大,

效率不会太高,需要很多人的劳动。到了春秋末年,公孙

创造出石磨(见《说文》石部硙字的解释)效率大增,不仅

可以脱皮,而且可以磨米、麦为粉,进入粉食时代,所以

说春秋以前是粒食时代,粒食时代的制曲属粒状曲,即

常说的“散曲”,进入粉食时代的制曲就成为“饼曲”。这

两种不同形态的曲,所繁殖的酿造微生物也不相同,散

曲所繁殖的微生物基本上是米曲霉,而饼曲基本上是根

霉。

另外,先民的熟食方法主要有蒸、煮两种。

仰韶文化时期出土了工艺水平较高的陶器,生产的

陶器分泥质陶和夹砂陶,夹砂陶器多作炊器,以便在煮

制粮食等食物时受热不致裂碎。炊器已有釜灶&图!$)、

甑、鼎、器盖等物出土。陶甑的形状犹如陶罐,上面加盖,

罐底有孔,可通蒸汽将甑底上所放浸渍粟米蒸熟。使用

时将水加入陶鬲,将陶罐放其上,烧柴使鬲中水沸腾,蒸

汽通过甑底小孔蒸熟粟米成饭。

大汶口文化晚期尉迟寺遗址墓出土了陶甗&图!),

该器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相当于陶甑,下部是一个

有如实足&或中空袋状)三足陶鬲,加水,煮沸即可产生蒸

汽,中间放置穿孔陶板&图!"),放置浸渍谷物。用时燃柴

烧热鬲底,所生蒸汽通过陶板蒸熟板上谷物,成饭。也有

用%支袋状足的陶鬲加水煮沸产生蒸汽的,将上面有孔

的甑上谷物蒸熟的装置。殷代的妇好青铜三联&图%()就

是这种结构,而且是三联为一体,效率更高。通过这些蒸

煮器,可以窥知当时先民已进入蒸食时代,蒸饭已是日

常的饮食。《古史考》说:“黄帝始作釜甑,火食之道始

成”,“黄帝蒸谷为饭,烹谷为粥”等完全是可靠的记载。

煮熟或蒸熟,尤其是蒸煮的米饭&稻米或黍米饭)是经过

了糊化,并具备了适当水分,经过杀菌消除了本身存在

的菌类,这样就提供给空气中大量存在的霉菌以增殖的

最佳条件,于是发生了微生物之间的生存竞争,繁殖力

强大的霉菌就会优先增殖起来,最终成为主要菌群,它

就是米曲霉,其他霉菌为次要的,这就是曲的形成。其后

放水,由于霉菌的酶作用,淀粉被液化,糖化而生成大量

发酵糖,促使酵母菌的迅速生长繁殖,进行酒精发酵,这

就是曲酒生成的主要反应经过。古人观察到残饭变成酒

的现象,进行模拟实践,这就是曲酒的诞生,也就是曲酒

的起源。因此,我们认为酿酒源于残饭自然发酵模仿和

探求。

尤其是米曲霉生长成熟后所生成的黄色孢子丰富

而轻盈,随空气流动而飘扬,所到之处只要有营养物质

就会繁殖起来,显示出强大的繁殖能力。在固定地点,反

复培养数次,米曲霉孢子就会到处飞扬,附着在制曲器

物上,在这样满布米曲霉孢子的环境下制曲,更会迅速

获得以米曲霉为主的曲。过去传统工艺制曲,曲室不进

行灭菌的道理就是其主要原因。

图!$仰韶文化时期的釜灶

图!大汶口文化时期的陶飌

包启安·史前文化时期的酿酒(三)———曲酒的诞生与酿酒技术进步

酿酒科技!""#年第$"期(总第$%&期)·!"#$%&’()"+,-."/+./01/.2+%!%,3!""#’()$"+(,)$%&-

图%"妇好青铜三联飌

曲酒的生成是经过蒸饭变成以米曲霉为主的曲,曲

将淀粉变成糖,曲中酵母将糖变成酒精的三大过程,这

一连串反应是在发酵陶尊内依次进行,不似现代制曲、

发酵是在不同场所分别进行的。所以当时是没有制曲这

一概念的,单独进行制曲是以后的事。在古文献可以查

到曲字的出现是在殷代。从这字的麦字旁,可以看出曲

是用麦子作的,那么可以认定殷代已有麦子,就是甲骨

文中的“来”字,可能是大麦而不是小麦。我们有许多理

由推算夏代已有曲酒。那么夏代的曲是什么样的呢.因

为我们还没有从文献和出土的文物查到夏代已有麦子

的证据,但是当时的作物是粟和黍,那么当时是从粟黍

饭引入米曲霉发酵制成曲酒的。我们决不能认为夏代没

有麦子就没有曲。如前所述,只是没有意识到曲的存在

而已。意识到曲的存在,很可能是在把它搞成单独培养

曲的工序之后,它的发生可能不会迟于有文字的殷代。

这一自然成酒的方式,至今仍在浙江一带生产“玫

瑰香醋”,参与其间的霉菌以米曲霉为主,另外还有黑曲

霉、红曲霉等,风味极好,所以有“玫瑰香醋”之名。它的

生产是在四月中旬即农历芒种-至七月中旬农历立秋

之后-,这是最适合霉菌繁殖的季节。将浸泡好的大米蒸

熟,放入酿酒大缸中,盖上拍子。根据季节气候情况开启

拍子程度保温发酵,其成酒过程大致如下:首先蒸饭粒

上生长出如毛的白色菌丝,最后结成不同颜色的孢子,

黄绿色的是米曲霉,黑色的是黑曲霉,红色的是红曲霉,

正像《齐民要术》制曲文中所讲“五色衣”。其后放水就可

以看到米饭有些塌软,出现些甜液,不久就会嗅到酒味,

液体部位有/0

!

气泡冒出,说明已有酒生成。时间一长,

醋酸菌就会进入而生成醋。这个事例正好说明自然酒生

成的过程。也可以说是残饭变成酒的过程。

江统《酒诰》中有:“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结成味,

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的话,真正道出了酒的

起源。许多古人也都赞同这种说法。宋代朱肱在其《北山

酒经》总论中记道:“古语有之,空桑秽饭,酝以稷麦,以

成醇醪,酒之始也”。这里的秽饭就是由《说文解字》解释

酒的起源时所说:“酒白谓之醙”,醙者坏饭也,醙者老

也,饭老即坏,则酒不甜。这里所说的“醙”是指发霉、坏

饭,当是曲也。

《战国策》中有:“昔者帝女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

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后世必有亡其国者”的

记载。根据所载是说仪狄所作的酒甘而美的旨酒。而有

人却认为仪狄是酒的发明者,或说是酒的起源。郭沫若

却说:“相传禹臣仪狄开始造酒,这是比原始社会时代更

甘美浓烈的旨酒”。我认为郭老的话是准确的。因为最早

的酒是谷芽酒,远在仰韶文化时期,可以说是无名氏,而

夏代禹王时代仪狄所作的酒不是谷芽酒。根据《战国策》

所载:“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后世必有亡其国

者”。这几句话,可以断定“旨酒”是曲酒,嗜酒而亡其国

的只有嗜饮曲酒才能怠政而亡其国的。禹的预言果真在

其后的末代桀身上得到应验。先秦史官所著《世本》中有

“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的记载。《说文解字》酒条中也

有“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嗜之而美,遂疏仪狄”的叙述,应

该认定《战国策》中所载为信史之言。另外,从二里头遗

址及二里岗遗址所出土的酿酒器大口平底陶尊是酿制

曲酒的发酵容器。米曲霉、黑曲霉、红曲霉都是好气性

菌,必须供给它充足的氧。大口陶尊内投入适量蒸熟黍

米饭后,所余空间很大,足够它生长繁殖所需,并且在培

养发霉期间,还要掀起所盖拍子,排除所产生的热量,流

入新鲜空气。这是因为米曲霉等霉菌繁殖期会产生大量

呼吸热及/0

!

,应该加以排除,以保持正常繁殖,所以必

须用大口容器。选用大口平底陶尊是培养米曲霉和发酵

的最佳选择,因而现在制备传统黄酒依然使用这种大口

陶缸。大口平底陶尊的使用是从酿造学的角度判断曲酒

出现的一条理由。

曲酒的出现是我国酿造历史上的最大转折点,从此

谷芽酒作为传统祭祀用酒生产,然而由于其酒度低,逐

渐被酒度高而风味好的曲酒所取代,而曲酒踏上复式发

酵的道路发展到今日。日本、东南亚也同样是复式发酵,

构成了东亚酿酒技术的特异光辉标志。而西方国家依然

顺着单式发酵,以麦芽为糖化剂的途径发展到今日,显

示出了与东方酿酒技术的鲜明差异。

#发酵容器的演进与酿酒技术的进步

我国酿酒发酵容器的演进如图%$所示。最早的是

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小口尖底瓮,图%$($)是谷芽酒酿

造用器。大汶口文化晚期公元前%"""1前!&""年间-所

用的大口尖底陶尊(图%$(!)),其形状基本相似,其出

土量几乎遍及山东东南地区,南至江苏北部新沂市一

带,并深入至皖北蒙城一带广大区域。依然是谷芽酒生

产用较大型发酵容器。图%$(2)是殷代发掘出生产用麦

芽酒的发酵容器,以上都是生产谷芽或麦芽酒用的,体

形细长是其特征。可以说是适合于厌氧发酵产品的要

求。从酿造技术来讲是谷芽的培养、糖化和酵母培养及

酒精发酵的生化过程。

图%$(%),图%$(2)及图%$(#),图%$(&)是分别代

表夏文化的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及代表殷代郑州二里

冈文化遗址出土的大口平底陶尊,后者的分布更为广

泛,东起山东济南、柘城、荷泽,西经河南至关中一带,从

河南向南至湖北江汉荆州一带。其形状见图%$,基本一

样,只是在分期特点上有些区别而已。发酵容器的变化,

容量随出土年代而变大,容器的形状从尖底到平底,从

小口向大口演变,凡酿造曲酒的发酵容器的口径已达到

最大,体形已缩短至接近口径,呈短粗形状。

如前所述,曲酒的起源是在残饭上繁殖起以米曲霉

为主的霉菌,然后在霉菌的酶作用下,提供了糖源给酵

母,使其增殖进行酒精发酵成曲酒的。这些霉菌都是好

气性菌,尤其是米曲霉的增殖必须有足够的氧。空气流

通良好的平底大口陶尊中加入适量的饭,米曲霉就会繁

殖起来,所产生的呼吸热也会通过陶尊的尊体及平底以

及开启发酵器盖加以排除。这样就可以顺利地调节发酵

品温,做成生长良好的米曲霉曲。加入适量稀黍米粥,供

给糖源,使酵母繁殖,进行酒精发酵而成酒。总之,二里

头文化遗址和二里冈文化遗址所出土的大口平底陶尊

是夏商时期生产米曲霉曲酒的最佳选择,发展至今日,

传统黄酒所用发酵陶缸的形状也是很好的鉴证。

曲酒的生产技术实际上是霉菌的培养,也就是酿造

学中的制曲技术,而且是曲酒生产中的核心,它不仅包

括了培养米曲霉的技术条件,而且还要考虑酵母的繁殖

和酒精发酵。曲的独立生产不会迟于殷代。

参考文献:

!"#刘安$淮南子(卷十七)%“西部从刊”本&[’]$"($

!)#(秦)吕不韦$吕氏春秋(第十七卷“勿躬篇”)[’]$"+$,$

!-#(汉)刘向$战国策(卷二十三,中华%四部备要本&&[’]$+$

!.#%秦&嘉谟辑本世本%卷九“作篇”&[’]$","+$"$

!/#高承$事物纪原%卷九)[’]$-),$

!0#王冰校$黄帝内经素问(卷四)[’]$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版$

",-"$-.$

!#张子高$论我国酿酒起源时代问题[1]$清华大学学报,())$

!+#方扬$我国酿酒出始于龙山文化[1]$考古,",0.,())$

!,#罗志腾$我国古代的酿酒发酵[1]$化学通报,",+,%/&$

!"(#李仰松$对我国酿酒起源的探讨[1]$考古,",0),(")$

!""#方心芳$对我国古代的酿酒发酵一文的商榷[1]$化学通报,

",,,(-)$

!")#袁翰青$中国化学史论文集[2]$",/0$

!"-#杜葆仁$我国粮仓的起源和发展[1]$农业考古,",+.,())$

!".#余扶危,叶万松$我国古代地下储粮之研究[1]$农业考古,

",+),())$

!"/#河北省文物管理处,邯郸市文物保管所$河北武安磁山遗址

[1]$考古学报,",+",(-)$

!"0#河北磁山新石器遗址试掘[1]$考古,",,,(0)$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半坡[’]$西安:文物出版社,

",0-$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泾水队$陕西邠县下孟村仰韶

文化遗址续掘简报[1]$考古,",0),(0)$

!",#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发掘简报[1]$考古,",-,(-)$

!)(#黄河水库考古队$庙底沟与三里桥!’#$科学出版社,",/,$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队$晋西南地区新石器时代

和商代遗址的调查与发掘!1#$考古,",0),(,):./,$

!))#张家口考古队$",,年蔚县新石器时代考古主要收获[1]$

考古,",+",())$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大河村!’#$科学出版社,$

!).#山东省文物管理处$济南市博物馆$大汶口———新石器时代

墓葬发掘报告[3]$文物出版社,",.$

!)/#王增林$植物硅酸体分析在安徽蒙城尉迟寺遗址中的应用

[1]$考古,",,/,(")$

!)0#山东省考古研究所$山东莒县杭头遗址!1#$考古$",++,%")&$

!)#南京博物院$",+年江苏新沂花厅遗址的发掘!1#$文物,

",,(,%)&,南京博物院$江苏新沂花厅遗址",+,年发掘纪

要[1]$东南文化,",,(,("4))$

!)+#山东省考古研究所,山东省博物馆,莒县文管所$陵阳河大

汶口文化墓葬发掘报告!1#$史前研究,",+,(-)$

!),#苏兆庆,常兴照,张安林$山东省大朱村大汶口文化墓地清理

简报!1#$史前研究%辑刊&,",+,$

!-(#王树明$大汶口文化晚期的酿酒!1#$中国烹饪,",+,%,&$

!-"#于省吾$关于古文字研究的若干问题!1#$文物,",-,%)&$

!-)#邵望平$远古文明的火花———陶尊上的文字!1#$文物$",+,

%,&$

!--#高明$论陶府兼谈汉字的起源!1#$北京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0&$

!-.#王树明$谈陵阳河与大朱村出土的陶尊文字!5#$山东史前文

化论文集[2]$齐鲁书社,",+0$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浥县彭头山新石器时代早期遗

址发掘简报[1]$文物,",,(,(+)$

!-0#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京山屈家岑[’]$北京:科学出版社,

",0/$

图-"我国古代发酵容器的演进

殷代大陶尊(藁城市

台西商代遗址出土)

(0)

(/)

殷代大陶尊(二里

冈文化遗址出土)

灰陶大口尊(二里

头文化遗址出土)

(.)

(-)

大口尖底陶尊(山东

莒县陵阳河出土)

())

(")

小口尖底瓮(仰韶

文化遗址出土)

大口尖底陶尊(大汶

口文化遗址出土)

包启安·史前文化时期的酿酒(三)———曲酒的诞生与酿酒技术进步

献花(0)
+1
(本文系老高的家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