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浪理论——数浪 |
|
|
波浪理论的数浪方法
波浪理论由于其普遍性和精确性而受到中外股市分析专家的极大偏爱,但对一般投资者来说,其最大的难题就是不知如何浪,并据此预测后市。
一、数浪的若干重要原则
(一)波数计算法则:波的交叠与长度
法则1:除了倾斜三角形的推动波变异形态之外,一般而言,在其他形态中,浪4与浪1的上下波动范围不会交叠,那么基本上可以断定这种数浪方法是错误的,需另辟新径。
法则2:在一个5波序列中,第3波经常是3个推动波中最长的波,既使不然,也绝对不会是最短的,这个法则也是一个定律。
根据这两个法则,我们就可以辨别出一些错误的波浪划分方法。如图:
浪4与浪1交叠,违反了法则1,浪3是最短的,违反了法则2,正确的数法应是把浪2至4看作是扩张平台形的修正波。
图中浪3是最短的,违反了法则2,因此应将浪2至4看作是强势平台形的修正波。
图中左边数浪的错误上图相同,但我们也可把它改成右边的数浪法,即把第(3)浪看作成是延伸浪。由于延伸浪经常发生在浪3中,因此这种数浪方法的准确性更高些,但在具体数浪时仍要保持谨慎。
(二)交替原则
波浪理论认为,在几乎所有波浪的运动中,其波动的形态都是交替出现的。较常见的交替现象有:
1、如果第二波修正波为简单利落的急转直下,则第四波很可能是横向整理的态势,反之亦然,如图:
简单利落修正波的形式几乎都是锯齿形的(单一、双重或三重),有时也可能是以锯齿形为前导的双重三波,在整个修正波中绝不会突破先前推动波的终点。而横向修正波则有平台形、双重及三重三波、双重及三重三波、三角形等形态,在修正波的行进中往往会突破先前推动波的终点。但应该注意的是,如果第四次出现横向整理的三角形态,则第二波也可能是另一种横向整理的修正形态。
2、如果一个大的修正波,刚开始的A波为平台形的a-b-c结构,刚B波很可能为锯齿形的a-b-c结构,反之亦然,如图:
交替原则是股市极其普遍的原则。股市上的历史常常重演,但它都是交替重演着的,交替原则告诉我们,市场下一时刻所发生的情况永远不会和现在的相同。
交替原则对于正确数浪和预测未来波浪的趋势是极其有用的,它最大的用处在于提醒不要因为最近一次的市场循环以某种形式出现,就假设现在这次也会如出一辙,这个原则跟相反意见理论甚是合拍。相反意见理论认为,当大多数投资人都认为他们已掌握了市场的某些习性时,往往也正是市场开始转变另一完全陌生事物的时候了。交替原则虽然不能明确告诉我什么是将要发生的,但它却能告诉我们什么是不会出现的,从而大大提高我们预测的准确性。
(三)修正波的纵深原则
修正波的纵深原则认为,修正波,特别是第四波修正波,倾向于在先前较小一级次的第四修正波的波动范围内完成其最大的同档幅度。但是,如果第一波是延伸波,那么第五波之后修正波的极限,就应是低级次第二波的低点。
纵深原则有两个例外:一是当行进波为延伸波而修正波为平台形或的三角形时,修正波的深度往往无法到达其前一次级波第四波的区间。二是当第二波为锯齿形的修正波时,该修正波往往会切得很深,直趋入次级波第二波的区间。
这个原则对于预测空头市场的持续时间和下跌幅度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四)波的等性
是指五波行进中的推动波,会有两波具有相等的时间和幅度。如果有一个推动波是延伸波,特别是这个延伸波是第三波时,其他两个非延伸波更具有这种等性。即使无法百分之百等,也极可能存在0.618的比例关系。
在计算波幅时,若波级属中形波以下级次的波,价格的等性通常可以绝对值来近似计算,而对于中形波以上的波,则要以百分比来计算。这是因为股价或股价指数的绝对水平对于股民来说是没有多大意义的,他们关心的是升降的幅度。例:同样是升跌100点,它发生在上证指数1500点和400点时的含义就不一样,对于大型波来说,由于其覆盖的范围很大,因此要以百分比来计算,而小型波覆盖范围较小,用百分比与绝对值计算差异不大,因此,可用绝对值粗略计算。
二、波行轨道和波性
(一)波行轨道
艾略略特借助平行的走势轨道寻找波动点,并据以预测未来的可能走势。
画出波行轨道至少需要三个参考点,因此可在第二波结束之后首先画出初始的波行轨道,如图:
在第二波见底之后,把“0”与“2”点连成一条直线,再由“1”点画一条与之平行的直线,就形成了初始的波行轨道。
初始轨道画好后,就可以用来预测浪3的高点。但如果浪3的高点达不到或超过平行轨道的上轨,就表示轨道的方向改变,为此我们重新画轨道。如图:
由于浪3顶点突破初始轨道上轨,我们得放弃“0”点,把“1”、“3”点连成一条直线,再通过“2”点画一条与之平行的直线,形成新轨道。根据经验,浪3多半都会刺穿初始轨道,使得“0”点最终都不是波行轨道的接触点。
依此类推,在第四波结束后,我们可能得再修改一次波行轨道。这样,第二、四波最低点的连线就成为最终轨道的下平行线。如果第一、第三波是常态发展的,那么最准确的上平行线就是触及第三波顶点的线,如图:
如果第三波几乎垂直,那么触及第一波波顶的平行线也许就太高了,此时,触及第一波波顶的平行线就较准确。上平行线对于预测浪5顶点所处位置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此时,我们还要配合成交量方面的考虑。当第五波趋近上方的平行线时,如果成交量递减,就表示此波的终点会碰到或低于上平行线,若成交量放大,就表示可能穿刺上平行线,此时,第五波中低级次的浪4可能就会贴近上平行线的下方横向游走,让浪5得以在成交量的最后上升中向上突破。
(二)波性
波浪理论最忌讳的事就是在数浪时介入感情色彩,不按市场的客观情况计数,虽然波浪理论中的波形有些弹性,但弹性毕竟是有限度的,我们在数浪时不可为所欲为。
在波浪理论中,每一波的波性,都是具有反应股民心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以多头市场,即推进波上行、修正波下行为背景,来说明波性。这些波性对于推进波下行、修正波上行的空头市场照样适用。
第一波:
根据历史的经验,第一波有50%其实只是整个波行“地基”的部分,因此总会遭到第二波严重的修正。空头市场里的反弹只是对前面下跌的修补,而第一波却并非如此,它在技术上较具建设性,成交量和市场宽度的增加都进行得相当巧妙。
另外50%的第一波,有的紧接在强大的修正波之后,有的在下跌失败形态中回升,有的从极度萎缩中上升,即使回跌也相当温和。
第二波:
由于第二波来临,许多投资人认为熊市又到了,因此沽盘很重,第二波经常会把第一波拉回一大段。第二波经常制造出道氏理论所谓的“买点”,此时低成交量与价格的不稳表示卖压已渐干涸。
第三波:
由于投资人信心得到恢复,市场上出现了逐渐有利的基本面,因此第三波的走势坚定明显,升势强大可观,市场宽度宏大,第三波的升幅和成交量通常是最大,而且经常产生延伸波。第三波常常发生突破、跳空,股价不断创新高。第三波突出的波性为数浪提供了相当有用的线索。
第四波:
第四波的深度是可以预测的,因为基于交替原则,第四波在纯方向上,必须不同于前面同级次里的第二波。为了给其拭一的第五波打底,第四波常常是复杂的,因为经过第三波的大涨后,有人对后市依然看好,而有些人而裹足不前,盘子过大的股票都是在第三波达到高点并开始下跌,因为只有第三波那种强势才能使之启动。这种衰退现象,就是第五波非应证点的启因,同时也巧妙地预示了后市的疲软。
第五波:
第五波是最为多变的,它既可能是延伸浪,也可能是失败形态,还可能是三角形。由于人们对第三波仍记忆犹新,所以在经过第四波调整后,仍认为新一轮涨势又将开始,市场气氛相当乐观,但由于股价已高,容易受一些重大消息的影响而出现许多变异形态。
A波:
经过长时间多头市场,许多人相信这次下跌只是上涨过程的回落而已。此时,个别股票将有较大跌幅,但小股民无视于,仍踊跃购进。
B波:
是多头陷阱,由于许多人认为A波仅是上升中的回档,顺理成章地认为B波是新一轮涨势,因此情绪高涨。B波是投机者的天堂,其结局是悲惨的。B波中活跃的股票数量较少。B波在技术上很少是强劲的,最后也注定要完全被C波拉回。两重或三重三波中的X波以及扩张三角形里的D波也具有相同的特征。一般来说,中形波级以下的B波通常表示成交量递减,而基本波级以上的B波则通常表示股民的广泛参与,其成交量远大于前面多头市场的成交量。深圳股市1993年7月中旬开始发动的基本波B波就是如此。
C波:
C波极具破坏性和杀伤力,许多人在B波中存在的幻想在此被彻底扑灭,投资者除了割肉外,别无他法,C波走势凌厉,市场宽度也广。
D波:
波数一般到C波为止就完成一个周期,但当修正波是三角形态时,就有D、E两波,除了扩张三角形里的“D”波外,其他的“D”波经常会伴随成交量的增加,由于D波和第一波都是跟在C波后面,因此要注意识别。
E波:
由于E波是在新顶点之后一个下跌走势戏剧化的开端,许多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市场将大跌,E波也常常像故意捉弄人似的,跌破三角形的下边线,从而更使股民相信大势不好,而实际是市场正准备往相反方向走,由于E波是最末波,所以股民的心理跟第五波一样极情绪化。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