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王士雄
2017-03-01 | 阅:  转:  |  分享 
  
王士雄温病集大成者温病四大家之一《温热经纬》著作《温热经纬》《霍乱论》《随息居重订霍乱论》(由霍乱论后改为)《王氏医案》
(原名《回春录》、《王氏医案续编》(原名《仁术志》)、《王氏医案三编》、《随息居饮食谱》《潜斋医话》、《归砚录》、《乘桴医影》、
《潜斋简效方》、《鸡鸣录》、《重庆堂随笔》、《女科辑要按》、《古今医案按选》、《医砭》、《言医选评》、《校正愿体医话良方》、《柳洲
医话良方》、《洄溪医案按》、《叶案批谬》等。《随息居重订霍乱论》《霍乱论》上卷:论霍乱病情及防治方法下卷:引述古代名医及王氏
个人有关霍乱的临床医案对霍乱常用药物的药性和若干治疗方剂的适应症等也做了明确的分析和介绍《王氏医案》重视食疗王孟英的《
随息居饮食谱》是一部当时的营养和食疗的专著。而他的《王氏医案》中,应用食疗方案亦比较多。他在食疗方面颇多创见。王氏认为以食代药
“处处皆有,人人可服,物异功优,久服无弊。”如对伤津液的病人,主张大量频频进梨汁、蔗汁,以其凉甘之性味达到救阴养阴之目的。他称梨汁
为“天生甘露饮”;甘蔗汁为“天生复脉汤”;西瓜汁为“天生白虎汤”等。王氏常选择食物,配合成适当方剂,临床时用以提高疗效。如以橄
榄、生萝卜组成“青龙白虎汤”治疗喉症;以生绿豆、生黄豆、生黑大豆(或生白扁豆)组成“三豆饮”以治痘症、明目、消疳、疮疡、泄泻。以漂
淡海蜇、鲜荸荠合为“雪羹汤”。以猪肚、莲子为“玉苓丸”等等。王氏食疗经验,十分丰富,说理明白,将饮食平淡之品,得当用之,而达奇
效。温病学派(王士雄)对六气属性辨对霍乱病的研究对温病学说的阐发首倡温病传变的顺逆六气属性辨温病传变的顺逆温病
传变,叶天士有“逆传心包”之说,但语焉不详。王士雄对此曾作阐述,谓传心包称逆,是相对于传胃入气称顺而言的。在肺之邪,能下行传胃,
是从腑出腑,为有出路,是谓顺;不移胃而传心,是从脏传脏,邪无去路,内蕴滋变,是谓逆。他还指出“若不下传于胃,而内陷于心包络,不但
以脏传脏,其邪有气分(此处指肺之气)入营,更进一层矣,故曰逆传。”说明邪从肺入心,由卫入营,均为逆转病变。对霍乱病的研究分类
病因病机治疗霍乱病深入研究霍乱,于1839年著《霍乱论》咸丰、同治年间,王孟英在上海悬壶期间,霍乱病猖獗流行,家居浦西
,自命“随息居”重修旧论,于1862年著《随息居重订霍乱论》霍乱病(烈性传染病)霍乱(cholera)是指由霍乱弧菌
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仅有轻度腹泻;重者剧烈吐泻大量米泔水样排泄物,并引起严重脱水、酸碱失衡、周围循环衰竭及
急性肾功能衰竭。霍乱是以卒然发作上吐下泻、腹痛或不痛为特征的病证。以其病势急而变化快,挥霍之间便致撩乱,因而得名。对温病学说
的阐发代表作《温病经纬》新感温病与伏气温病批判继承,在继承上创新温病四大家:叶桂(叶天士)薛雪(薛生白)吴瑭(
吴鞠通)王士雄(王孟英)叶天士著《温热论》,被誉为“温热大师”,提出“卫气营血”的辨证论治理论和“辨舌验齿”“辨斑疹白琣”薛
生白著《湿热病篇》,对湿热之邪在上、中、下焦的辩证和治疗进行了系统论述吴鞠通著《温热条辨》,形成“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论治体
系王孟英著《温热经纬》《温热经纬》《温热经纬》“轩岐仲景之文为经,叶薛诸家之辨为纬”卷一:《内经》伏气温热篇卷二:《仲
景伏气温病篇》《仲景伏气热病篇》《仲景外感热病篇》《仲景湿温篇》《仲景疫病篇》卷三:《叶香岩外感温热篇》《叶香岩三时伏气外感篇》
卷四:《陈平伯外感温病篇》《薛生白湿热病篇》《余师愚疫病篇》卷五:附常用方113首,选择历代诸贤的注释,间加个人评注学术评价
王士雄是善于继承创新的温病学家,学术观点散见于《温热经纬》雄案中,主要为:温病既有新感又有伏气,反对非难伏气之说;首倡温病传变的
顺逆两种形式;论证暑湿原为二气,暑邪未必一定兼湿;对霍乱病的深刻认识和总结。对其以前的温病学发展作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大总结,是温病之
集大成者,虽然是集前人之说,但从其评注内容,可以看出王氏温病学说的观点,其兼取众家之说,并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对后世温病学说的研究与
发展产生很大影响。结束了!同学们下次再会!王士雄字孟英,堂号潜斋、归砚、自号半痴山人、随息居士、华胥
小隐、晚年梦隐,清嘉靖光绪间(1808~1890),享年(约)72岁,籍贯浙江海宁后迁杭州,温病四大家之一。其世行医
,十四岁,父病陨,继遗业,苦学年,览群书,业进步,一生经历多次温热、霍乱、疫疠的流行,经验颇丰,对温病的认识极其深刻。?王士雄
曾祖王学权是一位名医,著有《医学随笔》二卷,祖父永嘉、父沧也都精通医学,曾对该书作过补充和校注。王士雄14岁时,父重病不起,临终前
曾嘱咐他:“人生天地之间,必期有用于世,汝识斯言,吾无憾矣”。父亲死后,他遵家训钻研医学,但终因家境贫困,厨无宿舂,无法度日。为了
生计,于同年冬去婺(wu)州(今浙江金华市)孝顺街佐理盐务。白天工作,谋食养家,晚上“披览医书,焚膏继晷,乐此不疲”。王士雄虽身
处逆境,但决不因此而影响学业,反而激起了发奋图强的精神,学医之志愈坚。平时苦心攻读,手不释卷,上自《内经》、《难经》,下迄明
清诸先贤著作,无不深究极研,并能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打下了坚实的中医理论基础。《海宁州志》称他“究心《灵》、《素》,昼夜考察,直
造精微”。说明勤奋好学是王士雄治学最可贵之处,也是他取得学术成就的关键。王士雄生活在西学东渐的时代,他对当时传入之西方医学持开明
态度,不抱门户之见,有分析地吸取,并据理批评了中医界有些人尊经崇古、拒绝接受西说的守旧思想,反映了他善于吸取新知的治学精神。更值得
指出的是,王士雄十分重视临床,注意从实践中求得真知。他平时诊务繁忙,广泛接触病人,从而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王士雄学医3年之后
,就开始为人治病。1824年夏间,盐业主政周光远,27岁,身体肥胖,肌肤白皙,一次登厕后,突然身冷汗出,口唇发白,声音低微。有些医
生诊断为“中暑”,想用辛香开窍的方药。王士雄诊得患者脉象已是微软欲绝,知是阳气将脱,如再用辛开之剂,必加速危亡,于是力辟群议。众医
笑他年轻无知,纷纷非难。幸病家懂医,认为王士雄说得有理,请他处方。由于一时购药不及,王士雄刚巧带有一块老姜,急令煎汁灌下,服后病情
有了明显好转;接着用人参、黄芪、白术、甘草等药培补,获得痊愈。从此以后,人们有病常请他诊治,他也不负众望,挽救了不少危重病人,于是
医名大震。在婺9年后,王士雄回到了杭州。他踌躇满志,决心在医学上干一番事业。当时的杭城,多见温热病证,而医生常从伤寒论治,用药不是
辛燥温散,就是厚腻滋补。请王士雄诊治的,大多是经其他医生误治后的复杂病证,他以高超的医术,救人无数。1836年春,四川石符生经杭途
中患病,开始由陈姓医生治疗,症情加重,待王士雄至,已是神志模糊,肢凉体冷,口吐痰涎,小便涩少,脉沉涩滞,难分至数了。王士雄说,这是
旅途感受风湿,没有及时清理解散,邪从热化,加上误服温补药物,致使气机窒塞,邪热漫无出路,烁液成痰,逆行上攻,所以有此危象。劝说病家
不必惊慌,服些疏利清化药,痰去热清,病就会好的。药用黄连、黄芩、枳实、橘皮、栀子、淡豆鼓、桔梗、杏仁、贝母、郁金、通草、紫菀、竹茹
、芦菔汁等。服三剂患者即脱却险境,能起床行走,再调理10来天,就痊愈了。王氏一生南北奔走,所诊病人多为劳苦民众。著书立说传播医学
知识,广搜效方。以利僻壤贫民。遇瘟疫危疾,毫不畏惧,竭力图治。周光远曾深有感触地说:“孟英学识过人,热肠独具。凡遇危险之候,从不轻
弃,最肯出心任怨以图之。”他诊治的病人,多为经其他医生治疗无效的,他绝不乘机诋毁前医以抬高自己。如郑九患疾,陈姓医生诊治后,汗
出昏狂,精流欲绝,转请王孟英诊治,王曰:“此证颇危,生机仅存一线,亦斯人阴分素亏,不可竟谓附、桂之罪也。”病家闻言大悦,曰:“长者
也,不斥前手之非以自伐,不以见证之险而要誉。”又如治石诵羲病感,多医治疗不瘥,病情日增,逾一月请王诊。王氏并不非议前医各方,说他
们“各有来历,皆费心思。”而多次向病家解释:“邪在肺经,清肃不行,必用石膏为主药。”然病家犹豫不敢服,反而请了很多医生会诊。王氏见
群贤毕至,议论纷纷。深恐贻误病情,援笔立案曰:“病既久延,药无小效,主人方寸乱矣。”并向病家开导说:“肺移热于大肠,则为肠?,是皆
白虎之专司……放胆服之,勿再因循,致贻伊戚。”病人取方煎服,3剂而痊愈。足见王氏不但有精湛的医术,更有救人疾苦崇高的承担责任之精神
。其医德与贡献,久为医林所敬仰。《温热经纬》六气属性辨阴阳燥寒湿火风暑温燥凉燥寒湿湿热风寒风热:以暑为例暑邪
阳邪为热阴邪为暑湿热相合就是暑,暑必挟湿暑分阳暑与阴暑在天为热,在地为
火,其性为暑阳之动,始于温,盛于暑暑即是热二气同属火热之邪,可有风湿燥寒郁遏化生惟暑邪独胜于夏令不同暑邪最容易挟
湿,暑非必定挟湿暑多挟湿夏季外感阳暑:湿热外感阴暑:寒湿外感暑为纯阳属热张介宾:“阴暑者,因暑而寒者也”阳邪为热阴邪为
暑湿热相合就是暑,暑必挟湿暑分阳暑与阴暑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其性为暑阳
之动,始于温,盛于暑暑即是热二气同属火热之邪,可有风湿燥寒郁遏化生不同暑邪最容易挟湿,暑非必定挟湿暑多挟湿夏季外
感阳暑:湿热外感阴暑:寒湿外感暑为纯阳属热惟暑邪独胜于夏令暑邪张介宾:“阴暑者,因暑而寒者也”霍乱病性质分类病因
分类寒霍乱热霍乱:时疫霍乱时疫霍乱:多指热霍乱非时疫霍乱:多指寒霍乱霍乱病病因时疫霍乱:疫邪,多由饮水恶浊所致背
景:人烟繁萃,地气愈热,房屋稠密,秽气愈盛,附近河水,藏污纳垢,水质恶浊防范:疏浚河道,毋使污积,广凿泉井,毋使饮浊,倡用药物来
净化水液,主张节饮食,忌厚味,戒醇酒,宜进清淡饮食,以保护脾胃功能成就:能认识到吐泻霍乱有一种可以成疫,能认识到与“毒气”致病有
关,而不是六淫饮食所伤,足以补前人之未备。非时疫霍乱:寒湿之邪,饮食不节霍乱病病机时疫霍乱:亢旱酷暑水质恶浊(疫邪)+人多
蕴热湿热留著中焦,脾胃升降气机阻滞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清浊相干吐泻交作,为之霍乱非时疫霍乱:脾胃素虚+湿浊饮食阴阳二气
乱于胸中无以火化,非停留不行,即为飧泻下注湿盛于热多为热霍乱霍乱病症状热证霍乱寒证霍乱火主燔灼,其性急速,热迫肠胃
,传化失常,吐泻之势重于寒霍乱,所吐之物,浑浊水液,酸秽恶臭,大热烦渴,大汗出,小便短赤,或癃或闭,大便灼热臭,或肢冷脉伏,脉弦,
舌红少津,苔黄燥等证属于湿热蕴结中焦,脾胃气机阻滞多见于安逸之人,身居静处,阳气不伸,坐卧风凉,起居任意,冷饮瓜果,恣食为常,盛
夏之时亦多非暑病,所吐澄澈清冷无酸秽,所泻多完谷不化不臭浊,口不渴,或渴喜冷饮,小便自利,腹痛喜温喜按,畏寒肢冷,身体困重,倦怠乏
力,脉缓弱滑弦,苔白腻滑等证属于脾阳不足,寒湿中阻霍乱的主要病变部位在于中焦脾胃治疗上主张从祛除病邪,恢复脾胃升降功能着眼。
热霍乱,创燃照汤宣土郁而分阴阳,连朴饮祛暑秽而行食滞寒湿霍乱,推用理中,五苓及正气散之类。在用药上列蚕砂为治疗热霍乱的主药,颇
有特色。所创蚕矢汤、黄芩定乱汤、解毒活血汤中均用了大量蚕砂,无不取其祛浊除秽,展化宣通之功。霍乱病治疗(辩证论治)湿盛,胃
苓汤热甚,桂苓甘露饮火热之体感湿甘寒清之,白虎汤类感暑伤津耗气清暑为主补虚为辅,
白虎加人参类;体虚后感暑补虚为主清暑为辅,药如参术佐以清邪暑霍乱兼厥逆烦躁,燃照汤;甚者,浆煎竹叶石膏汤
醇酒肥甘过度湿热内生辛苦泻之,葱豉汤、连朴饮霍乱转筋肢冷腹痛口渴烦躁脉伏,蚕矢汤霍乱腹不痛肢冷
脉伏或肢不冷口渴苔黄小便不利烦躁,黄芩定乱汤病轻者,藿香正气散或平胃散湿盛者,胃苓汤七情郁结饮食停滞,
厚朴汤、治中汤兼表证,先用香薷散或大顺散阳虚脉弱,来复丹元气耗散阴盛格阳,理中汤甚则四逆加
盐暴泻如水脉微不言,急冷进浆水散热证霍乱寒证霍乱温中祛湿为大法若拘时令,误投清暑之剂而更助其阴,则顷刻亡阳莫挽
矣!清热祛湿兼顾气津为大法想要深入了解者最好自己去看《温热经纬》这本书,不错!你值得拥有!温病温病学说(王士雄)新感温
病:伏气温病“若伏气温病由里出表,乃先从血分后而达气分,故起病之初,往往舌润而无苔垢,但察其脉软而或弦,或微数,口未渴而心烦恶
热,即宜投以清解营阴之药,迨邪从气分而化,苔始渐步,然后再清其气分可也。伏邪重者,初起即舌绛咽干,甚有肢冷脉浮之假象,更宜大清阴分
伏邪,继必厚腻黄浊之苔渐生,此伏邪与新感先后不同处”———王士雄详情请看《温病学》教材急性多部
位、多窍道出血,斑疹密布,舌深绛身热灼手,躁扰不安,甚或神昏谵语,吐血便血尿血,斑疹密布,舌质深绛动血耗血瘀热内阻血分证身
热夜深,心烦谵语,斑点隐隐,舌红绛身热夜深,口干反不甚渴饮,心烦不寐,时有谵语,斑点隐隐,舌红绛,脉细数热灼营阴扰神窜络营分
证发热不恶寒,口渴,苔黄壮热不恶寒反恶热,口渴喜凉饮,汗多,尿赤,舌质红,苔黄,脉数有力邪正剧争热津炽伤气分证发热,微恶
寒,口微渴发热,微恶寒,口微渴头痛,无汗或少汗,或咳嗽,苔薄白,舌边尖红,脉浮数邪郁卫表肺卫失和卫分证辨证要点证候病机证型温病学说(王士雄)批判继承,在继承上创新例:“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桂枝汤主之”————吴鞠通《温热条辨》“喻氏尝云仲景治温证,凡用表药,皆以桂枝汤,以示微发与不发之意。尤在泾《读书记》云:“此喻氏之臆说,非仲景之旧章。鞠通自问跳出伤寒圈子,而不觉已入嘉言套中,又不甘为人下,遂肆改原文,捏为圣训,以窃附与宫墙,而不自知其诬圣误世之罪””————王士雄“夫病本热也,加以桂枝之辛热,故液为热迫而大汗出,液去则热愈灼,故大烦渴而脉洪大”————王士雄强调温病初起,不宜辛温解表,既遵仲景医训之意,也批驳吴鞠通辛温之法治温病之误,经过临床实践,是符合实际的。
献花(0)
+1
(本文系冰冷血轮眼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