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王泽谈90年代校园民谣《心愿》:曾经的那些
2017-03-11 | 阅:  转:  |  分享 
  


原帖地址:http://www.qiaxiahua.cn/191.html



不得不说,网易云音乐的算法真心imba!我都不记得具体是啥时候“四个女生”演唱的《心愿》这首歌了。没想到网易云音乐私人FM这个功能竟然根据我的口味,自动给推荐出来了。

那种美妙的感觉,就像是在大街上走着走着,忽然遇到多年没联系的小学同学,两人对望了半晌,才敢肯定地说:原来是你啊!

后来我把这首歌子分享了我师傅,没想到她居然也听过,还是她初中时候的班歌!也算是出于对这首歌子的作者的好奇,我就大致搜索了下,把相关信息正后了,于是就了这篇文。

一是一张有很时代感的合影,四个演唱者的,就是放在文首的那张;

二是网友听到这首歌子的感受,跟我的几乎一样:听这首歌很容易让人陷入对于中学生活的回忆。这种感觉真的是难以描述,仿佛那久远的中学生活一下子从遥远的有些模糊的记忆中冒了出来,让人伤感又让人怀念。

三是词曲作者王泽2003年7月的一份采访记录,我摘选其中要点并加以整理。

《心愿》(又名《曾经的那些》)是1994年秋由王泽作词曲,1996年夏由王泽、杨颖、乔媛、唐景莲演唱的校园风歌曲,因曲风轻盈而含有一丝淡淡的忧伤而得以广为传唱。

湖水是你的眼神梦想满天星辰心情是一个传说亘古不变地等候成长是一扇树叶的门童年有一群亲爱的人春天是一段路程沧海桑田的拥有那些我爱的人那些离逝的风那些永远的誓言一遍一遍那些爱我的人那些沉淀的泪那些永远的誓言一遍一遍我们都曾有过一张天真而忧伤的脸手握阳光我们望着遥远轻轻的一天天一年又一年长大间我们是否还会再唱起心愿长大间我们是否还会再唱起心愿

1978年生于北京;1993-1996年任北京青年报中生学通讯社记者兼副社长,负责校园音乐栏目;1996年录制《第一直觉》合辑;同年考入北京理工大学;1998年《第一直觉》合辑由上海声像出版社出版;同年,小说《王者当歌》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2000年9月,赴美费城艺术学院学设计专业;2002年5月研究生毕业后在美国工作;创作的歌曲共4首:心愿、航行(收在《第一直觉》合辑)、一棵叫做feeling的植物、山歌(收在《校园feeling》合辑)

(以下内容整理自2003年7月一次对王泽的采访,有删减)



1994年秋天和俩朋友玩,写歌唱歌,他们说我好久不好好写了,给我出个题目回家做作业,叫《心愿》,结果我写到最后俩字才扣上题目。

我写歌也一向很快,20分钟吧,前后,而且不改。《航行》是95年17岁生日那天写的,也很快。

1996年去朋友音乐公司玩,说笑间就录了一些小样留在那,后来他们就决定直接用小样出版,要那个原汁原味什么的感觉,于是就签了一张约,把版权卖给他们了,一共得了1000多块钱——就这么简单的。

当时说要录小样,我对自己唱歌不是很有信心,或者说觉得我的歌写得比我的声音好,需要嗓子好的人来唱,就去找我的同学帮忙。

杨颖是我小学到初中的同学,她是从小就会唱歌,声音很好,而且4年级开始吹黑管,当时在北京金帆吹了好几年了,乐感也很好。

乔媛是我初中同学,宣传委员,当时我们几个新年小合唱什么的经常一起,她乐感极好,随便哼一个调子她马上给你唱出谱子来,对于我这样的光写歌不记谱的来说实在景仰的很,她也在我们学校的乐团吹双簧管。

唐景莲是我小学同学,当时找她已经是6年没见了,一叫就来了,我特感动。她是中学时候在北京金帆合唱团唱合唱,算是唱歌方面最专业的一个。所以后来的副歌底音也是她唱的。

可能因为是心愿这个歌比较容易唱,好记,所以大学里演出上也经常唱,不过就是我一个人的版本了。加两把吉它,一个手风琴。也在一些外面的演出唱过,比如北京音乐台的校园民谣一百期什么的。

这首歌是1994年写的,是我高二的秋天,大约16岁生日前后。这首歌1996年夏天录的,我17岁,我们四个都是刚高考结束那时候。我的同伴也不过18,都不是专业歌手/演员。

出版是1998/1999年,CZ音乐(香港)合集《第一直觉》——严格说不算“大学生原创”,大学女生的校园歌曲也不是很准确。不过,很多大学里的朋友并不觉得它太幼稚,我也很高兴啦。

我们也不是中央民族大学的学生,好多网站上都误写了,我也解释一下吧。

她们三个——乔媛读的是北京旅游学院,杨颖是北京商学院日语,唐景莲是北京工业大学。大学里面,我曾经请她们过来我们俱乐部的演出一起唱歌,也参加过北京音乐台的演出,还有拍那个12演播室的采访片子。

我不太清楚她们几个毕业以后到现在的情况,杨颖有可能在海南和她的很帅的BF在一起,乔媛在北京工作,唐景莲的消息我暂时没有。很盼望有机会回国一次和她们再聚一聚。



当时是年底,我们也不是专业演员/歌手,没有化妆,没有特别的服装,就随便拍了玩的。拍出来的片子我也没有留底子,只有一两张照片了。

那张照片就是当时拍片子时候我的大学同学秦燕给我们拍的。1998年底中央电视台12演播室给我拍摄一个短采访时候,我又约了她们来拍摄,在中央民族大学的一间教室里我的好朋友秦燕给我们拍了这个照片。

我曾经贴在校园民谣网上的,为了介绍和我一起唱歌的几个女孩,因为很多地方网站转载没有写全她们的名字。本来我是不应该贴她们的照片的,更不应该被转载得到处都是。只是中央台的节目早也播出了,她们也是我的好朋友,想来不算侵权。



后来的王泽

吉它是我弹的,另有录音时候一位乐手岂航加的根音,就是每小节第一拍,他弹琴声音大,就帮我加强一下。另一首《航行》里面的口琴也是他加的。

不过,吉它谱子或者乐谱我都没有,我很懒。好多人发信问我要,实在没法一个一个回了,这里道歉了。

当时我们(北京理工大学)学校有个乡琴俱乐部,特好的一群兄弟,我们每年还在学校搞毕业演出,也请好多人来唱歌,包括后来红了的那几个,都是兄弟啦。

至于乡琴俱乐部现在如何,我不知道了,不过还在搞毕业演出吗?听说这个我很高兴。毕业演出是我们1998年开始搞的,一直到我2000年毕业,每年的辛苦简直难以历数。

上面有师弟说觉得俱乐部的人就知道显摆,我不知道你是否认识我们那几年的人。他们都是很勤恳很好的人,对音乐我们都不是内行也不走那条路,但是做事都很认真,也都有才华,起码当时,是没有自我感觉过好而又没有本事的人的。

一直以来,那都是我最珍贵的回忆。我也希望北理工的同学,多想想俱乐部的不易,尤其是毕业演出,那真是吃苦受气的活,如果大家能enjoy,我想,就是俱乐部的同学最大的欣慰了。

我个人创作的作品正式出版的一共有四首,这里的心愿,在同一张合集《第一直觉》里的另一首《航行》,都是我们四个人一起唱的。另两首是收在中唱/上海印象2001年出版的合集《校园feeling》里的,《一棵叫做feeling的植物》和《山歌》演唱是我自己。我暂时没有新作品出版,多谢大家关心了。

不知道为什么,一看有人说要包装我们,我就起鸡皮疙瘩,真的。请你们别说这样的话了,我都这么老了,也不是十五六岁的追星小女孩了,哈哈。

我不知道有些人是怎么找到我的私人照片的,那两张是我私人相册里面的,这样让我很不舒服,感觉连起码的隐私都保留不住了。我本无心出名或者被关注,没这方面的爱好,大家还是适可而止,不要太关心我的隐私了吧,好吗?

其实就是希望大家听歌,别想得太复杂了,一来这是很早的事情了,二来我们没想出名当明星,其实唱歌是很私人化的事情。所以什么包装啊,长相啊,这个那个的,我真心希望那些是和听歌无关的事情。

最后希望大家关注校园民谣网,及其他原创音乐网站,支持各种个样的音乐。

少愚注:既然作者不喜欢别人打听其隐私,我在这里就只放网上最常见的两张她的照片,也希望看完这篇文的朋友多关注校园民谣,尊重作者的隐私。



—END—



献花(0)
+1
(本文系练钢笔字大...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