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地佐辛在癌症患者中心静脉穿剌置管术中的应用
2017-03-12 | 阅:  转:  |  分享 
  
·l614·

2结果

2.1治疗效果:观察组治愈8例,有效12例,无效2例,复发

2例,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治愈4例,有效11例,无效6

例,复发3例,总有效率为62.5%;两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5.1692,P=0.0230)。

2.2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1例出现头晕,1例出现短暂失

眠,3例出现皮肤脱色,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对照组I

例头晕、2例皮肤脱色,不良反应率为12.5%,两组不良反应

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672,P=0.6826)。

3讨论

腱鞘囊肿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多数专家认为该

病的发生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腱鞘内关节滑液因结缔组

织退行性变而局部疝出成为囊肿,同时发生粘连、变形以及增

生等退行性病理改变,导致囊内黏液受到梗阻难以流出吸收;

②关节活动时可导致关节腔内压力增高,导致囊肿的囊腔内

黏液持续增加,从而导致囊肿逐渐肿大;③因上述因素可能导

致关节局部慢性炎症刺激,从而导致黏液分泌增加,囊肿进一

步肿大J。关于本病的治疗,长期以来以手术切除最为彻底,

但因手术存在创伤较大及术后局部留有疤痕等缺点,近年来

十字缝扎术、封闭治疗等方法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且取得了

较好的效果J。

以往的封闭疗法使用较多的药物主要为利多卡因与泼尼

松等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康宁克通一A主要成分为曲安奈

德,属于人工合成的含氟糖皮质激素,其具有持久且较强的抗

炎作用,药效可在体内维持3~4周。该药物可通过减轻局部

充血、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抑制炎性细胞向炎性部位移

吉林医学2012年3月第33卷第8期

动、阻止炎性反应介质反应、抑制吞噬细胞的功能、稳定溶酶

体膜、阻止补体参与、抑制炎性后组织损伤的修复等作用来减

轻囊壁结缔组织细胞的炎性反应,抑制黏液分泌。该药物效

价可达氢化可的松的20倍以上j。笔者采用康宁克通一A

对腱鞘囊肿患者进行封闭治疗,同时与应用利多卡因及醋酸

泼尼松的对照组进行对比发现,应用康宁克通一A的观察组

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察中却并未发现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康宁克通一A

应用于腱鞘囊肿效果显著优于传统的封闭治疗,且较为安全

可靠。

4参考文献

[1]吴在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936.

[2]杜娟,魏艳霞.腱鞘囊肿三种治疗方法的比较[J].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7):3066.

[3]刘海波.局部封闭治疗腱鞘囊肿22例体会[J].中国

社区医师,2007,23(20):21.

[4]张传开,宋一平,童迅,等.三种封闭方法治疗腱鞘囊

肿的疗效比较[J].中国骨伤,2006,19(1):54.

[5]陈炼.非手术治疗腱鞘囊肿5O例[J].中医药导报,

2010,16(4):64.

[6]季东明.封闭治疗腱鞘囊肿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

2011,32(1):101.

[7]黄守坚.曲安奈德注射液——成功改造天然药物的典

范[J].现代临床医学,2008,34(8):313.

[收稿日期:2011—11—10编校:潘宏竹]

地佐辛在癌症患者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中的应用

刘晓宁,黄彦,何燕娜(广东省惠东县人民医院麻醉科,广东惠东516300)

[摘要]目的:旨在研究地佐辛用于癌症患者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选取45例各种癌

症需做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随机分成三组,I组采用0.9%NaC1溶液llIll静脉注射(安慰剂),Ⅱ组采用地佐辛5mg注射,

Ⅲ组采用啡吗3mg静脉注射。监测患者恶tb、呕吐等不良反应,同时进行VAS评分、Ramsay评分并记录。结果:Ⅱ组、Ⅲ组在各

观测点的VAS评分和Ramsay评分比较明显优于I组,Ⅱ组、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Ⅱ组明显低

于Ⅲ组和I组。结论:地佐辛在晚期癌性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等小手术中的使用有一定的优越性。

[关键词]地佐辛;吗啡;癌症;中心静脉穿刺置管;镇痛;镇静

地佐辛是阿片受体混合激动一拮抗剂,对K受体产生激

动作用,对受体有部分激动作用,但不产生典型的受体依

赖,地佐辛兼备阿片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本文旨在对地佐辛

在癌症患者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中强化麻醉作用进行研究。

癌症患者后期由于长期的补液或肠外营养,一般都需要行中

心静脉置管术以便于后期的补液管理,而癌症患者在后期通

常都有了全身不同脏器的转移且多出现全身性的、癌性的痛

疼:所以在行手术时单纯的局部麻醉已无法满足手术,由于疼

痛患者常出现烦燥不安因此难于配合手术。笔者现将不同的

药物施行基础麻醉后的观察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45例各种癌症需做中心静脉穿

刺置管的患者,年龄27~74岁,体重45—70kg,ASA3级。将

吉林医学2012年3月第33卷第8期

45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I组采用0.9%NaC1溶液1ml静脉

注射(安慰剂),Ⅱ组采用地佐辛5mg注射,Ⅲ组采用吗啡

3mg静脉注射。手术均由同一个高年资主治医师施行。

1.2方法:患者人手术室后开放外周静脉,监测心率、血氧饱

和度,药物注射采用双盲方式,给药采用随机制取,给药10min

后开始在局部麻醉下施行手术,手术于右颈内静脉穿刺。给

药后开始监测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同时进行VAS评分及

Ramsay评分。

1.3评分标准:①VAS评分:0为无痛,10为最痛。VAS<

3分为镇痛良好;3~4分为基本满意;>4分为镇痛差。②镇

静评分采用Ramsay评分:1分为不安静,烦燥;2分为安静合

作;3分为嗜睡,听从指令;4分为睡眠状态能被唤醒;5分为呼

唤迟钝;6分为呼唤不醒;2~4分为镇静满意,5~6分为镇静

过度。

1.4统计分析: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

量资料以均数±标标准差(±s)表示,组间计量资料行单因

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用SNK—q检验(若存在方差不齐,

行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行检验。

表1三组VAS评分及Ramsay评分比较(分)

表2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例)

注:与Ⅱ组比较,①JP《O05

2结果

I组穿刺针进入血管后一次置管成功例数为9例,Ⅱ组

穿刺针进入血管后一次置管成功例数为15例,Ⅲ组穿刺针进

入血管后一次置管成功例数为l0例。Ⅱ组、Ⅲ组在各观测点

的VAS评分和R绷8ay评分比较明显优于I组,Ⅱ组与Ⅲ组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不良反应发生率Ⅱ

组明显低于Ⅲ组和I组,与Ⅲ组和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见表2。I组使用0.9%NaC1溶液,患者不良

反应发生率应为零,但头痛、头晕发生率相对较高是本研究预

料之外的,究其原因笔者考虑可能是疼痛刺激导致的血压波

动引起的头痛、头晕症状。

·1615·

3讨论

由于癌症在后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全身性的痛疼,且造

成癌症患者疼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由癌肿直接引起的疼

痛外,尚有癌肿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化疗、放疗)的原因、精

神、心理及社会等诸方面因素。因此,此类患者在进行中心静

脉穿刺时如单纯的施行局部浸润麻醉常难于达到完全的、较

好的止痛效果。故I组(对照组)VAS评分、Ramsay评分都明

显高于Ⅱ组、Ⅲ组。

不良反应发生率则Ⅱ组明显好于Ⅲ组和I组,阿片受体

可分为8、K、,中枢性的阿片受体分布在痛觉传导区及情绪

和行为相关的区域,在脑内分布广泛但不均匀。外周性的阿

片受体分在感觉神经元、背根神经节细胞和初级传人神经元

末均有分布。这些复杂的受体可以被不同的激活剂激活而产

生不同的生物效应。受体激动产生脊髓上水平镇痛、呼吸

抑制、瞳孔缩小、抑制肠蠕动、恶心呕吐;激动8受体产生脊髓

上水平镇痛;激动受体产生脊髓上水平镇痛、呼吸抑制

(弱)、瞳孑L缩小(弱)。受体又可分为、№受体。被激活

后,可产生镇痛和u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作用,而分布于

大脑皮质的K受体只产生镇痛作用而不抑制呼吸

由于吗啡为强的阿片受体激动药,通过模拟内源性抗痛

物质脑啡肽的作用,激动中枢神经阿片受体(8、K、)而产生

作用,且有较强的U受体激动作用,同时激活、受体故产

生较多的不良反应。所以出现与本研究相符的观测结果,不

良反应发生率Ⅱ组明显低Ⅲ组。

穿刺针进入血管后一次置管成功例数Ⅱ组明显优于Ⅲ组

和I组,是由于Ⅲ组患者由于在穿刺针进入血管至置管区间

内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而导致患者体位变动而使穿刺针滑脱

血管,而I组则是由于患者全身性疼痛致烦燥难于安静的配

合手术导致的穿刺针滑脱血管,而Ⅱ组因能完善地达到止痛

且能导致患者不适的不良反应小而能安静的接受手术而使穿

刺针进入血管后一次置管成功率高。

地佐辛是阿片受体混合激动一提起抗拈剂,主要通过激

动K受体、部分激动受体,对受体还有弱拮抗作用及部分

阻断作用,不良反应较少。因此,在晚期癌性患者中心静脉置

管等小手术中的使用有一定的优越性。

4参考文献

[1]彭章龙.阿片受体研究进展[M].广州:中华医会,

2005:51.

[2]朱兆华.镇痛药、地佐辛[J].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华

药、制剂分册,1990,11(6):367.

[收稿日期:2011—09—27编校:费越/郑英善]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