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小儿食癖门--
2017-03-15 | 阅:  转:  |  分享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四百四十一



小儿食癖门



小儿直诀【宋?钱乙】







若腹中有癖不食,但饮乳是也,当渐用白饼子下之。盖小儿病此,良由乳食不消,伏于腹中,乍冷乍热,饮水过多,即荡涤肠胃,亡失津液,脾胃虚弱,不能传化水谷,以致四肢羸瘦,肚腹渐大而成疳矣。

【注按前证或因小儿乳食过多,致伤脾胃,或乳食起居,七情六淫失宜所致,必先调补元气为主,佐以消散之剂。若除之不以渐,则必有颠复之患。常治食积既去而热不退,或作呕吐少食,用五味异功散。胁胀少食,善怒泻青,用六君子汤加升麻、柴胡。少食体倦泻黄,用补中益气汤;手足冷加炮姜、木香;如不应,佐用四神丸。体瘦潮热口干,大便不调,用肥儿丸。若兼颈项结核,口齿腐烂,当参前疳条主之。】



儒门事亲【元?张从政】



小儿肌热



小儿身瘦肌热,面黄腹大,或吐泻,腹有青筋,两胁结硬如碗之状,名乳痈癖,俗呼曰奶癖是也。乳痈得之绵帛太厚,乳食伤多,太热则病生于肌,太饱则必伤于肠胃。生于肌表者,赤眼丹瘤,疥癣痈疖,眉炼赤白,口疮牙疳宣烂,及寒热往来,此乳母抱不下怀,积热熏蒸之故,两手脉浮而数也。伤于肠胃者,吐泻惊疳,哽气腹胀,肌瘦面黄,肚大筋青,喜食泥土,揉鼻窍头发作穗,乳瓣不化,此皆太饱之致然也。久而不愈,则成乳痈,两手脉沉而紧,此其辨也。已上诸证,皆乳母怀抱奉养过度之罪。癖之疾,可以丁香化癖散;取过数服,牛黄通膈丸、甘露散、益黄散等药磨之。如不愈者,有揉癖一法。

呪曰:日精月华,助吾手法,勑斩减消,驱毒勑摄!

右用法之人,每念一遍,望日取气一口,吹在手心自揉之。如小儿病在左胁上,用法之人亦左手揉之;在右胁上,以右手揉之。亦吹在乳癖上,令母揉之。男孩儿用单日,女孩儿用双日。大忌风雨阴晦孝子见之。用法之时,宜于日中前,晴明好日色则可矣。



平治会萃【元?朱震亨】



食积



小儿食积痰热伤乳为病,大概肝与脾病多,肝只是有余,脾只是不足。



婴童百问【明?鲁伯嗣】



腹中有癖



癖者,血膜包水侧僻于胁旁,时时作痛也。惟癖为能发潮,为能生寒热,故疟家多蓄黄水,日久而复结癖于中脘,寒热不已,有是疾者以此。小儿脏腑和平,荣卫调畅,则津液自然流通,纵使多饮水浆,不能为病。惟乳哺失调,三焦关格,以致水饮停滞,肠胃不能宣通,如冷气搏之,则结聚而成癖,轻者用积滞木香丸,重者用取癖丸。仲阳云:腹中有癖,不食但饮乳是也,当渐用白饼子下之。如不早治,则不能食,脾胃虚弱,四肢不举,诸邪遂生,羸瘦而成疳矣。



痞结



痞者,塞也。结者,实也。热气蕴于胸膈之间,留饮聚于腹胁之内,于是荣卫不能流行,脏腑不能宣通,由胀满而致痞结,势使然耳,此实热之证也。时或发为壮热,圣惠甘遂散主之。此药治小儿痞结,虽服汤药时,暂得利而滞实不去,心下坚胀,按之即啼,内有伏热诸候,并成此疾,宜疏利大便,破结散气,后宜常服进食丸。



积痛



仲阳云:积痛口中气温,面色黄白,目无精光,或白睛多,及多睡畏食,或大便酸臭者,当磨积而痛自除,宜消积丸,甚者白饼子下之。后胃气不和,用白朮散、小沉香丸、感应丸治之。又有食积肚痛有热者,芍药甘草汤加干葛。吐者,加半夏、生姜,或加枳实亦效。



积滞



小儿有积滞,面目黄肿,肚热胀痛复睡多困,酷啼不食,或大肠闭濇,小便如油,或便利无禁,粪白酸臭,此皆积滞也。然有乳积食积,须当明辨之。吐乳泻乳,其气酸臭,此由啼叫未已,便用乳儿,停滞不化而得之,是为乳积。肚硬带热,渴泻或呕,此由饮食无度,多餐过饱,饱后即睡得之,是为食积。腹痛啼叫,利如蟹渤,此由触忤其气,荣卫不和,淹延日久得之,是为气积。合用木香丸主之,槟榔丸亦可用。大小便闭者神芎丸妙。甚是斋推气亦佳。冷证下积,五珍丸亦可用。



食积冷热



巢氏云:夫宿食不消者,脾胃冷故也。小儿乳哺饮食,取冷过度,冷气积于脾胃,胃为水谷之海,脾气磨而消之,胃气调和则乳哺消化,脾伤于冷则宿食不消。脉沉者,伤食不化故也。亦有伤乳伤食而身热者,惟肚腹之热尤甚。人之伤积肚热,粪极臭酸,而夜间有热,伤积之明验,人所未晓也。冷者消食丸、木香丸。夜间有热,天明复凉,乃是伤寒夹食失解故也,当服白饼子,先与微利,次与参苏饮;发热,地骨皮饮、秦艽散退热而安。有实热者,大柴胡汤去大黄亦可服。《伤寒论》: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濇,故知有宿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其喘而发热者,紫霜丸主之。冷证用进食丸尤佳。亦治食厥,乃四肢逆冷面色青黑是也,或当吐而苏。有痰者温胆汤加减服,痰定而呕自痊。冷证丁香丸可服,白饼子下痰亦可。



胃气不和虚冷



仲阳云:胃气不和,面光白无精光,口中气冷,不思食,吐水,肌瘦虚弱,腹痛,当补脾,益黄散主之。凡人以胃气为本,惟治病亦然。胃气有实有虚,实者则有痞满内热之证,虚则有呕吐不食之证。虚者益之,实者损之,欲得其平则可矣。平胃散、观音散、银白散壮胃之剂,不可缺也。



伤寒六书【明?陶华】



伤食



海藏云:伤食宜以药下之者,当详其所伤何物,生硬寒热不等,不可遽用巴豆之类大毒之药下之。升麻葛根汤,太阳阳明也。惺惺散,风热,咽不利,脾不和,少阳渴,小便不利也。小柴胡汤,往来寒热,胸胁微痛,少阳也。然欲知其经,当以脉别之。



保婴撮要【明?薛铠】



不乳食



经曰:胃为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人身气血腑脏,俱由胃气而生,故东垣之法,一以脾胃为主,所谓补肾不若补脾,正此意也。在小儿虽得乳食,水谷之气未全,尤仗胃气,胃气一虚,则四脏俱失所养矣。故丹溪谓小儿多肝脾之疾也。若面色晃白,目无精光,口中气冷,不食吐水,肌瘦腹疼,此胃气虚寒之证,用五味异功散或六君子汤主之。若大便不实,兼脾虚也,加干姜温之。中满不利,脾不运也,加木香开之。喜冷便秘,胃实热也,用泻黄散凉之。命门火衰,不能生土者,用八味丸补之。禀赋胃气不足,亦用此丸。盖下焦真阳充盛,则上生脾元,自能温蒸水谷矣。



古今医鉴【明?龚信】



癖疾论



天地气运,固有南北之殊;小儿病患,亦有彼此之异。北方小儿患癖疾者,十恒八九;南方小儿患癖疾者,百无二三。是何谓而致之?盖南方水土薄弱,饮食柔软,易于克化,厥疾少矣。北方水土厚实,面食坚硬,难于运动,厥疾生焉,亦由脾胃之不和也。故东垣以脾胃为人之主,脾胃和一疾不生,亏则百病生焉。小儿脾胃本自柔脆,脏腑尚且娇嫩,为之母者,多不知调护之法,惟务姑息之爱,不问咸酸甘肥之味,瓜果生冷之物,及糍粽湿面油腻煎炙之类,诸般稠粘干硬难化之物,顺其所欲,食之过多,损伤脾胃,脾胃既伤,则不能消化水谷,水谷不化则停滞而发热,发热既久则耗伤元气,元气虚则不能运动其血,血遂不行而停滞不散,留于胁肋之间,遂成血块,居于皮里膜外,不能动移,始则有如钱大,发热则日渐长,其形如龟、如蛇、如猪肝肺者,长短大小之不一也。内有血孔贯通,外有血筋盘固,其筋直通背脊之下,与脐相对之间,有动脉之外,乃癖疾之根。夫人身之血脉,则昼夜循环无端,一周流及,此其血则贯入筋内,由筋入孔,由孔入癖。盖癖得血养而渐长,邪得血助而渐盛,于是正气愈惫而血愈枯矣。发为潮热,以致诸疾,或头出虚汗,或胸前项下跳动,或肚大青筋,毛焦发竖,或面黄肌瘦,四肢干枯。淹延日久,则毒气发出,变生诸证。有变为牙疳口臭,宣露出血者;有变为头面肿大,口鼻溃烂者;有变为一切疮毒流脓出血者,有变为肢体浮肿,腹胀气喘者;有变为寒热往来,似疟非疟者;有变为痰嗽喘热,衄吐下血者,有变为呕吐泻痢,脱肛下坠者;有变为心腹疼痛,疝气偏坠者,皆癖毒攻出之所致也。变证多端,难以悉举,乃九死一生之病,非一方一法所能愈也。

治之先宜针灸之法以断其根,使血不贯入筋内,则癖无血所养,癖即自败矣。外以膏药贴之,内以汤丸攻之。大抵宜补脾养气以治其本,清热消块以治其标,标本兼济。又当执其权衡,以量儿之壮弱,病之轻重。若壮而轻者,则治标之药多于治本之剂;若弱而重者,则治本之剂多于治标之药。大概肥儿丸、乌金丸、阿魏丸、千金保童丸之类,乃半攻半补平和之剂,宜对证选用,于针灸之后,可收十全之功也。医斯疾者,宜详究之!



古今医统【明?徐春甫】



积滞



《活幼心书》云:小儿所患之证,皆因乳哺不节,过食生冷坚硬之物,脾胃不能克化,停积中脘;外为风寒所伤,或因夜卧失盖,致头疼面黄,身热,眼泡微肿,腹痛膨胀,足冷肚热,喜睡神昏,不思饮食。或呕哕噫气,吞酸,大便腥臭,此为陈积所伤;但有时时泄下清水如生草汁,是受惊而后有积,烦闷啾唧,常似生嗔,名为惊积。小儿医者,亦惟因其轻重虚实而治之可也。



证治准绳【明?王肯堂】







脾主困,实则困睡身热饮水,虚则吐泻生风。

脾病,困睡泄泻,不思饮食。

脾胃虚寒,则面晃白,目无精光,口鼻气冷,肌体瘦弱,吐水腹痛,不思乳食,用益黄散,下利用调中丸。

伤风手足冷者,脾脏怯也,先用益黄散补脾,后用大青膏发散。

脾病见四季,皆仿余四脏治之。顺者易治,逆者难治。脾怯当面赤目黄。五脏相反,随证治之。

脾主湿,自病则泄泻多睡,体重昏倦。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实则泄泻赤黄,睡不露睛,泻黄散主之。

虚则泄泻色白,睡露睛,白朮散主之。

肝乘脾,贼邪,风泻而呕,茯苓半夏汤主之。

心乘脾,虚邪,壮热体重而泻,羌活黄芩苍朮甘草汤主之。

肺乘脾,实邪,能食不大便而呕吐嗽,煎槟榔大黄汤下葶苈丸。

肾乘脾,微邪,恶寒泄泻,理中丸之类主之。

凡脾之得病,必先察肝心两脏之虚实,根其源之所起,然后救疗。盖肝是脾之鬼,心是脾之母,肝气盛则鬼气胜,心气亏则脾家生气不足,当用平肝气益心气,盛者抑之则退,亏者益之不乏,所以有抑脾气益心气两药。诊其脉,肝心两脏俱和,则是脾自生之疾,察其虚实而治之。

前证实者,病气实而形气虚也。若面色晄白,吐泻腹痛,口鼻气冷,属寒水侮土,宜用益黄散。若面青唇黯,吐泻,手足并冷,此脾土虚寒,用干姜理中汤。若面色萎黄,手足不冷,此脾土虚弱,用人参理中汤。若伤风手足并冷,吐痰咳嗽,吐泻腹胀,此脾肺气虚,用五味异功散实脾气,加防风、升麻散外邪。若发于寅卯之时,用六君、柴胡、升麻补脾土平肝木。然面黄者,脾之本色也。面赤者,火生土为顺;面青者,木克土为逆。当平其所胜,以补元气为善。

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白朮。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甘草。以甘补之,人参。以苦泻之,黄连。

脾虚,以甘草、大枣之类补之;如无他证,以钱氏益黄散补之。虚则补其母,心乃脾之母,以炒盐补心。

脾实,以枳实泻之;如无他证,以钱氏泻黄散泻之。实则泻其子,肺乃脾之子,以桑皮泻肺。



脾弱多困



脾具坤静之德,而有干健之运。夫胃,阳也,主气;脾,阴也,主血。胃司纳受,脾司运化,一纳一运,化生精气,清气上升,糟粕下降,纳五谷,化津液,其清者为荣,浊者为卫,阴阳得此,谓之橐钥。故东垣以脾胃为五脏之根本也。脾气既弱,则健运之令不行,化生之功失职,而嗜卧多困所由生焉。法当温补其脾,脾气既旺,则腑脏清阳之气升举,易于运行,又何困倦之有?海藏用四君子加木香、砂仁、半夏,白朮倍之,姜、枣煎服,诚良法也。若脾虚好睡多惊,则是心血虚而火动之,宜安神养血。若因心脾气虚有痰者,宜用人参、五味子、茯苓以补心气,当归、芍药、酸枣仁以养心血,橘红、半夏以开痰。若因脾肺气虚,胸膈有痰,用补中益气汤以健脾胃,胆星天竺丸以化痰涎。若因饮食停滞而作,用四君子汤以益脾土,山楂、神曲以消饮食。若因脾虚而好睡,用五味异功散以补脾气,当归、芍药以生脾血。芍药须用酒拌炒黄,不则酸寒伤脾,此假热以对假寒也。若乳母饮酒,致儿昏醉好睡者,以干姜、陈皮煎汤解之;不应,用异功散加干葛即愈矣。

脾胃不和,四君子加白朮一倍,姜、枣煎。

脾困,四君子加木香、砂仁、人参各半钱煎。

脾胃虚弱,生气多困,四君子加炒半夏曲、没石子等分为末,入冬瓜子少许同煎。



宿食



伤寒同一发热,而伤食者惟肚腹之热为甚,且粪极酸臭,夜间潮热,尤伤积之明验也。

小儿宿食不消者,胃纳水谷而脾化之,儿幼不知撙节,胃之所纳,脾气不足以胜之,故不消也。神曲、麦芽之属,皆腐化之物,昔贤已谓能伤胃中生发之气矣,况进而三棱、莪朮乎?况又进而牵牛、大黄、巴豆乎?脾气一受伤于食,再受伤于药,至于下之而气已脱矣,所存几何?故夫克食之药,不可多用。下积之药,尤不可不审其证之可下与不得不下而后用也。

钱氏论食不消,脾胃冷故不能消化,当补脾,益黄散主之。



食积寒热



小儿食积者,因脾胃虚寒,乳食不化,久而成积。其证至夜发热,天明复凉,腹痛膨胀。呕吐吞酸,足冷肚热,喜睡神昏,大便酸臭是也。有前证而兼寒热者,名曰食积寒热。若食在胃之上口者吐之,胃之下口者消之,腹痛痞胀按之益痛者下之。下后仍痛,按之则止者补之。夹食伤寒者先散之,用参苏饮。热甚便秘者先利之,用大柴胡汤。如无外感,但只伤食不至于甚,保和丸调之。盖脾为至阴之脏也,故凡脾病者,至夜必热,热而兼寒,则又见所胜者侮所不胜矣。食未消者消之,则寒热自止;食既消者补之,则寒热自痊。若手足并冷。喜热饮食,此中州处寒也,宜温之。大便欲去不去,脾气下陷也,宜升之。若夜间或侵晨泄泻者,脾肾俱虚也,用四神丸。手足并热,作渴饮水者,脾胃实热也,用泻黄散。大便秘结,用大柴胡汤。手足虽热,口不作渴,大便不实者,用白朮散。仍参腹痛腹胀、积痛积滞治之。



食积痢



有食饱伤脾,脾气稍虚,物难消化,留而成积,积败为痢,腹肚微痛,先调胃气,次理积,却止痢,则病根自除。和中散理虚养胃,三棱散、乌犀丸助脾化积,沉香槟榔丸、守中汤进食止痢。仍忌生冷粘腻等物,不致复作。



积病可医者九



面上虚肿是积。积者是脾之所系。脾主身之肌肉,故应面,故知是脾积。其脾系土,土无正形,故早晚浮肿不定,多则早浮,其睡则脾不磨,上面作肿。若病后此证,则是虚中积,宜用调脾消积行气等药。

面合地卧是积。何以合地?其受积在脾,是冷积。何以知之?其脾好土,故知在脾。其冷者属阴,故知伤冷硬食得之,宜下热积气药耳。

腹胀是积,其积在肺。何以知之?其肺主于气,才当受积,其气便冷,腹胀满气急,故知在肺。如腹胀先宜调气后转,转后更宜调气。

小便如油是积,其积在小肠。何以知之?其积受于脾,脾当传心,心不受触则入小肠,小肠是心之腑,故知在小肠,则节其水道,小便如米泔油相似也。

发黄是积,是积气伤心。心主血脉,荫遍身毛发,被积气所干则发黄,故知是积伤心。宜下空心散,及取积药。此人必时复发热也。

赤白痢是积,其积在肺,受传大肠及有外伤冷而得。何以知之?肺主西方庚辛金,其先白后赤,则是外邪。故知肺传大肠,则为赤白痢也,宜取后调气。

两眼黄赤睛青是积,其积在肝。何以知之?肝主东方甲乙木,色青,却被积气所干,即黄赤。睛青者,眼属五脏,肝是其主,脾若受积,故令眼睛青,是肝受精。若传胆,其人口苦不要吃物,宜凉药退之。

遍身虚肿是积,其积不在脏,只在腑。何以知之?为其积曾取后,被药发动,即不在脏,故出皮肤之间为肿也。只宜下取虚中积药,然后补之。

多泻白粪是积,是受冷积在脾。何以知之?脾主化,受冷积在脾,冷滑而泻白粪,故知在脾,宜先转,后热药补之。



不可医者六



喘急是肺积。肺主气,其喘急则肺绝。其人当面白全无血色,故不可医也。

面黑是肾积。其人面黑者,是肾绝也。人当不辨好恶,眼直无光,只得一日而死也。

吐热气是荣积。其不医者,是血绝不可治也。血主心,心不能营,故出热气不止耳。

手脚心生疮是卫积。卫者气也。胃气不生,故手足生疮。若卫绝则气不回,只得半日也。

恶心吐干呕是胃积。何以不医?胃主化食,其胃热则恶吐,故不治。其人必食乳不化,不食亦干吐呕,面色青黄无血色也。

泻久,住又泻,是积咬脾烂。何以知其脾烂?其人当泻白粪,为食不消,住了却放粪赤黑而死,即知脾烂,不可治。



积聚



小儿五积,为脏气不行,蓄积一处不动,故曰积。夫心为伏梁,在脐上,上攻其心,下攻胃口;脾为痞气,在胃口上横之;肝为肥气,在脐之左边;肺为息贲,在脐之右畔;肾为贲豚,在脐下。各有变动,非食之所成,乃气积也。脏属阴,故在一处而不动也。

聚谓六腑之气留聚也。腑属肠,阳气运转不停,故其聚不定一处,发而腹痛。积聚之候,皆面黄瘦劣,嗞啀,不生肌肉,发立,或肌体浮肿,腹急多困,多为水气。

虚中积候,凡惊中虚积者,谓因惊取复惊发动是也,所下粪青秽。凡虚中有积者,因伤食而泻又吐,如此渐虚,其病未瘥,故曰虚积也。又虚中之积,有积而频频取转,却取转不着,致其积尚伏,故亦曰虚中积。若惊积取下,则粪随惊青。如是食积即粪成块子。凡疳中虚积者,因疳病转泻虚而疳不退,故虚中尔,所取下粪里白色也。

凡婴孩所患积证,如觉一二日,先以百伤饮发表,次当归散,水姜煎服,温动积滞,方下乌犀丸、六圣丸重与宽利,后用匀气散调补。

凡有积滞,须辨虚实。况孩儿虚瘦长短黑白,南北古今不同,不可一概论也。予今之法,实者可服进食丸,虚而微白及疳瘦者,宜服肥儿丸。

初患元气未损之时,或腹胀作痛,大小便不利者,先用白饼子或木香槟榔丸下之,下后以白朮散或五味异功散和之。渴加干葛,吐加半夏。下而热不退,或作呕作泻,饮食不思,此脾胃俱伤也,用六君子汤。手足指冷,喜饮热汤,此脾胃虚寒也,前方加炮姜、木香。面色黄白,目无精光,脾肺俱虚也,用四君子加柴胡、升麻。腹痛泄痢下重,或小便不利者,用四逆散。发热晡热,或泻未已,脾气下陷也;潮熬口渴,大便不调,欲变疳证也,并用补中益气汤,佐以肥儿丸。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留而不去,其病乃实。必以调脾为主,而以消导佐之。古人所谓养正积自除,正此意也。



乳积



其候但是吐下乳来有馊臭气,因啼叫未已,遽与乳吃,停滞不化而得。茅先生先用丁香散调胃,后下牛黄丸取下奶积,后下匀气散,常服健脾散即愈。

乳癖之候,面色青黄,发渴壮热,吐乳多睡,口内生疮,渐渐黄瘦,腹内结块不散。由乳母食饮无常,醉饱过度,便即乳儿;或乳母偏卧一向,乳儿不能回转,儿亦睡着,乳滞偏于胁下,因兹结聚成块而痛者是也。



食积



肚硬而热于他处,或泻或呕,因饮食过饱,饱后即睡而得。茅先生用牛黄丸取积,后用匀气散调理,常服万灵丸即愈。



气积



其候面色黄白,不进食,腹痛,夭矫啼叫,痢如蟹渤,此因荣卫不和,二气乖忤,日久得之。茅先生用万灵丸、匀气散、醒脾散、健脾散之类,相夹调理。

《秘录》云:治小儿气癖,取三棱散作羹粥,以米面为之,与乳母食之。治小儿十岁以下,及新生百日,无问癎热、无辜、痃癖等皆理之,妙不可言。



脾中积



面黄如土色,或面带虚浮,脐上微痛,肚皮热,饮食减少,才食便言脐上及腹中痛,所食不化,头微热。此因先食硬物或冷物,所伤在脾。治之先下青金丸取下脾中积,后用匀气散、醒脾散调理,常服健脾散、万灵丸即愈。



惊积



有时时泻清水如生米汁,是受伤而复有积,烦闷啾唧,常以生嗔,名为惊积。先解惊,后理积。解惊五苓散或百解散,理积三棱散或乌犀丸及三解散,炒神曲生姜煎汤调服。醒脾散、沉香槟榔丸,宁惊化积,壮气和胃。仍节冷乳,自然平治。



虚中积



其候浑身微热,不思饮食,昏昧神缓,抱着一似睡未觉,肚热足冷者,多因吐泻大病及攻击之后而得此候。茅先生先用青金丸取积,后用匀气醒脾散调理,常服万灵丸、保童丸即愈。



实积



其候大便不通,风毒疮疖,喉闭痄腮,咽中涎响,茅先生先用夺命散吐下热涎,后用匀气散、醒脾散调理,常服牛黄膏、天竺黄散、镇心丸即愈。



痃癖



茅先生论小儿生下五个月以上至七岁,有结癖在腹,成块如梅核大来去,或如卵大,常叫疼痛者,亦分数类:在左胁下痛者名痃气,左右胁下痛者名癖气。下蓬莪朮散夹健脾饮与服即愈。如见面黑眼直视,泻黑血,鼻口冷,手足冷,不进食者死。

钱氏论小儿病癖,由乳食不消,伏在腹中,乍凉乍热,饮水或喘嗽,与潮热相类,不早治必成疳。以其有癖,故令儿不食,致脾胃虚而热发,故引饮过多,即荡涤肠胃,亡失津液,胃不能传化水谷,其脉沉细;益不食,脾胃虚衰,四肢不举,诸邪遂生,鲜不瘦而成疳矣。

仁斋曰:癖者血膜包水,侧僻于胁旁,时时作痛也。惟癖为能发潮,为能生寒热,故疟家中脘多蓄黄水,日久而复结癖,寒热不已,有是疾者以此。小儿脏腑和平,荣卫调畅,则津液自然流通,纵使多饮水浆,不能为病。惟乳哺失调,三焦关隔,以致水饮停滞,肠胃不能宣通,如冷气搏之,则结聚而成癖。轻者用导滞木香丸,重者用取癖丸。

曾氏曰:婴儿始生,禀赋未完,失于襁褓之不谨,乳哺之不节,外为六淫侵袭,内因五脏气虚,冷积久停于脾,不能克化,结成癖块,突于胁下或左或右,其疾皆因积滞蕴作,致有寒热,或腹肚疼痛,或昼凉夜热。治疗之法:气实者亦须温正胃气,后用乌犀丸或水晶丹下之。如过三三次,即以稀粥略止,候所作形证消尽,方投补益之剂。气虚者先与调脾胃,固真元,神色稍正,饮食进多,如前法下之。若太虚甚,用三棱散、化癖丸渐消之,顺适阴阳,以平为期。然先补后泻,行迎夺之法。则取去陈寒冷积。若面黄唇白,发竖肌瘦,乃为虚极,不可轻下,但徐徐用药,消化调理为上。若儿小者,更令乳母常服藿香饮使药从乳过,亦少助也。



痞结



此痞在腹内,与心下之痞不同,宜常服进食丸。按进食丸有巴豆,岂宜常服?甘遂有大毒,泻水如决江河,非十分壮实、十分危急、十分水气,三者俱备,未可轻用,今以为痞结主方谬矣。

痞癖既久,饮食减少,脾气必虚,久而不愈,必先以固胃气为主,使养正则积自除。若欲直攻其结,不惟不能善消,抑亦损其脾土,脾土既亏必变证百出矣。当参各类及随见证而主治之。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宋?撰人未详】



食气积癖论



小儿积聚癖症者,其证不同。积聚乃气之所致,不可轻治。脾胃既已虚冷,饮食先已不化,乳哺再稍失其宜,便乃成伤也。其候身体壮热,口中气温,面黄腹胀,目无精光,或白睛多,喜睡,四肢垂亸,畏食壮热,大便酸臭,或为吐泻,水谷不消,须宜稳药克化,不可便行快药取转。小儿气实脾胃壮者,化之有渐。若气怯脾胃弱者,但稍失调养,便成伤也。







紫双丸[紫双丸原作「双紫圆」,据《千金》卷五改。]【《千金方》,下同】治小儿身热头痛,饮食不消,腹中胀满,或小腹绞痛,大小便不利,或重下数起;小儿无异疾,惟饮食过度,不知自止,哺乳失节,或惊悸寒热,惟此丸治之。不瘥,更可重服。小儿欲下,是其蒸候,哺食减少,气息不快,夜啼不眠,是腹内不调,悉宜用此丸,不用他药,数用神验,千金不传。臣亿等详[臣亿等详原作「今详」,据《千金》卷五改。]序例中凡云服紫丸者,即前变蒸篇中四味者是也。云服紫丸不下者,服赤丸,赤丸瘥快,病重者当用之。方中并无赤丸,而此用朱砂,又力紧于紫丸,疑此即是赤丸也。



巴豆霜蕤核仁各十八铢麦门冬十铢甘草五铢甘遂朱砂飞,各二铢牡蛎蜡各八铢

右八味,以熟汤洗巴豆研,新布绞去油,别捣甘草、甘遂、牡蛎、麦门冬下筛讫,研蕤核仁令极熟,乃内散更捣二千杵,药燥不能相丸,更入少蜜足之。半岁儿服如荏子一双,一岁二岁儿服如半麻子一双,三四岁者服如麻子二丸,五六岁者服如大麻子二丸,七岁八岁服如小豆二丸,九岁十岁微大于小豆二丸。常以鸡鸣时服,至日出时不下者,热粥饮数合即下,丸皆双出也。下甚者,饮以冷粥即止。



充悦圆治小儿胎中宿热,母饮食粗恶辛苦,乳汁不起,儿乳哺不为肌肤,心腹痞满,萎黄瘦瘠,四肢痿躄缭戾,服之可令充悦。

芍药柴胡各二两大黄人参各一两干姜如热以枳实代甘草各半两鳖甲茯苓各一两半

右八味为末,蜜丸如大豆,服一丸,一岁已上乳服三丸,七岁儿服十丸,日二。



牛黄圆治小儿宿乳不消,腹痛惊啼。

真牛黄三铢附子二枚真珠巴豆霜杏仁各一两

右五味,捣附子、真珠为末下筛,别捣巴豆、杏仁令如泥,内药及牛黄捣一千二百杵,药成若干入少蜜足之。百日儿服如粟米一丸,二岁儿服如麻子一丸,五六岁儿服如胡豆一丸,日二。先乳哺了服之,膈上下悉当微转,药完出者病愈,散出者更服,以药完出为度。



芒硝紫圆治小儿宿食,癖气痰饮,往来寒热,不欲食,消瘦。

芒硝大黄各四两半夏甘遂各二两代赭一两巴豆二百枚杏仁一百二十枚

右七味为末,别捣巴豆、杏仁,治如膏,旋内药末捣三千杵,令相和合,强者内少蜜,百日儿服如胡豆一丸,过百日至一岁服二丸,随儿大小以意节度,当候儿大便中药出为愈。若不出,更服如初。



八岁汤治八岁已上儿,热结痰实,不能食,自下。

白芍药栀子仁知母生大黄各二两柴胡二两六铢升麻黄芩黄连各二两半竹叶切,一升半桔梗一两半细辛十五铢

右十一味(口父)咀,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去滓,分四服,十岁儿为三服。一方有枳实、杏仁各一两半,无桔梗、黄连。



十五岁汤治小儿十五已下,热结多痰,饮食减。

大黄柴胡黄芩各三两枳实一两十八铢川升麻赤芍药知母栀子仁各二两半生姜十八铢杏仁二两竹叶切,一升半

右十一味(口父)咀,以水六升半,煮取二升,十岁至十五者分三服。



牛黄双圆治小儿结实,乳食不消,心腹痛。

牛黄太山甘遂各半两真珠六铢杏仁芍药黄芩各一两巴豆十八铢

右七味为末,蜜丸,一岁儿饮服如麻子二丸,但随儿大小加减之。



牛黄鳖甲圆治小儿癖实壮热,食不消化,中恶忤气。

牛黄厚朴桂心芍药干姜各半两茯苓麦曲柴胡大黄鳖甲枳实芎藭各一两

右十二味末之,蜜丸如小豆,日三服,以意量之。



芫花圆治小儿心下痞,痰癖结聚,腹大胀满,身体壮热,不欲哺乳。

芫花黄芩各一两大黄雄黄各二两半

右四味为末,蜜和,更捣一千杵,三岁儿至一岁已下,服如粟米一丸。欲服丸内儿喉中,令母与乳。若长服消病者,当以意消息与服之,与乳哺相避。



真珠圆治小儿痰实结聚,宿癖羸露,不能饮食。

真珠半两麦门冬一两蕤核仁二百枚巴豆四十枚

右四味为末,蜜丸,期岁儿服二丸如小豆大;二百日儿服如麻子二丸。渐增,以知为度。当下赤黄白黑葵汁,勿绝药,病尽下自止。久服,使小儿肥白,已试验。



鳖甲圆治少小腹中结坚,胁下有疹,手足烦热。

鳖甲芍药大黄各三十铢茯苓柴胡干姜各二十四铢桂心六铢(上庶下虫)虫瓦炙蛴螬各二十枚

右九味为末,蜜和服如梧子七丸,渐渐加之,以知为度。



鳖头圆治小儿痞气,胁下腹中有积聚坚痛。

鳖头炙,一枚甘皮半两蝱虫(上庶下虫)虫俱炙桃仁各十八铢

右五味为末,蜜丸,服如小豆大二丸,日三。大便不利,加大黄十八铢,以知为度。



甘草圆治小儿羸瘦惙惙,宜常服,不妨乳。

甘草五两

右为末,蜜丸,一岁儿服如小豆十丸,日三。服尽即更合。



桂心橘皮汤治小儿五六日不食,气逆。

桂心人参各半两橘皮三两成择薤五两黍米五合

右五味(口父)咀,以水七升,先煮药,煎取二升,次下薤米,米熟药成,稍稍服之。



地黄圆治少小胃气不调,不嗜食,生肌肉。

干地黄大黄各一两六铢茯苓十八铢当归柴胡杏仁各半两

右六味为末,以蜜丸如麻子大,服五丸,日三。



半夏圆治小儿暴腹满欲死。

半夏随多少,微火炮之捣末,酒和服如粟米粒大五丸,日三,立愈。



马通栗圆治少小胁下有气,内痛喘逆,气息难,往来寒热,羸瘦不食。

马通中粟十八铢杏仁紫苏细辛各半两五味子石膏秦艽半夏茯苓各六铢

右九味为未,蜜丸,服如小豆十丸,日三,不知加至二十丸。



清中解郁汤【《直诀》方】治脾气虚弱,饮食停滞,郁热生痰,或身发赤晕。

白朮炒茯苓陈皮山栀仁炒山渣神曲炒麦芽炒川芎桔梗炙草各五分

右,每服二三钱,水煎。



丁香化癖散【《儒门事亲》】治小儿乳癖。

白丁香密陀僧舶上硫黄已上各二钱硇砂半钱轻粉少许

右研细末,每儿一岁服半钱,男病女乳调,女病男乳调,出下黑粪为度,后用通膈丸泄之。



塌气退黄汤【《兰室秘藏》,下同】一名茯苓渗湿汤。治小儿面色萎黄,腹满胀,食不能下。

白朮柴胡各半分川升麻一分桂枝麻黄炒吴茱萸厚朴羌活草豆蔻神曲苍朮泽泻白茯苓猪苓黄蘗橘红各二分青皮黄连各五分杏仁二个

右,都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滓,食前温服。



中满分消丸

枳实黄连厚朴各五分生姜姜黄猪苓各一钱橘皮甘草白朮各一钱半砂仁泽泻茯苓各三钱半夏曲四钱黄芩一两二钱

右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黍米大,每服三五十丸,温水下。



消痞丸

黄连五钱黄芩二钱厚朴七分姜黄五分干生姜人参各四分甘草三分枳实二分橘皮一分

右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黍米大,每服三十丸,随乳下。



雄黄解毒丸【《片玉心书》,下同】下痰去热,追虫打积。

雄黄一钱,另研郁金一钱巴豆霜二钱共为末,米糊丸如粟米大,痰涎甚竹叶汤下;积痛茴香汤下;缠喉风,滚白水化开,吐痰;虫痛,苦楝子根白皮汤下,先以鸡卵油煎,空心时令儿闻之,然后服药,必要上半月,谓其虫之头向上故也。



养脾丸治小儿脾胃虚弱,不思乳食,伤食癖积,面色黄,呕吐泻泄,腹痛膨胀,并皆治之。

苍朮制陈皮各五钱缩砂仁草果仁益智仁各二钱厚朴神曲麦芽炒,各三钱共为末,酒糊丸如粟米大,米饮下。脾胃虚弱,米汤下;呕吐,煨姜汤下;食积,山楂汤下:腹痛,茴香汤下;肿胀,萝卜汤下;寒泄,姜枣汤下。



肥儿丸【《育婴家秘》】小儿脾胃素弱,食少而瘦,或素强健,偶因伤食成积而瘦,或因火病之后而瘦者,宜服之。

人参白朮各二钱陈皮茯苓各钱半甘草炙木香缩砂仁青皮神曲炒使君子肉各一钱山药莲肉去心,各二钱桔梗一钱共为细末,荷叶浸汤,煮粳米粉为丸,米饮下。此参苓白朮散加减,以治疳病将成之圣药也。腹中有癖者,加三棱、莪朮各煨,九肋鳖甲醋炙各一钱半。有热者,加北柴胡二钱,黄芩、黄连、芦荟,干烧存性,各一钱半。瘦太甚者,加当归、川芎各二钱。泄泻者,加肉豆蔻面包煨、诃子肉各一钱。疳瘦食少者,去麦芽、神曲。



木香丸【《婴童百问》,下同】治吐乳泻乳,其气酸臭,由啼叫不已,以乳与儿,停滞不化,是为乳积。肚硬热渴吐泻,由饮食无度,过饱即睡,是为食积。腹痛啼叫,利如蟹渤,由触忤其气,荣卫不和,淹延日久,是为气积。疟后肚内结癖成块。

木香蓬朮砂仁青皮去穰朱砂研细代赭石大丁香各一钱巴豆去油二钱

右为细末和匀,飞白面糊和丸麻子大,每服二三丸,乳伤乳汁下,食伤米饮下。



取癖丸治小儿癖块大痛,用之如应。

甘遂芫花俱微炒黑牵牛半炒半生取末辣桂蓬朮青皮去穰木香桃仁炒五灵脂各二钱巴豆去油,一钱

右为末,研和十分细嫩,飞白面糊丸麻子大,每服一二丸,姜蜜煎汤灌下,泄后冷粥补,仍和胃。



挨癖丸治乳癖谷症,腹中块痛。

青皮木香代赭石火煅酢淬,研极细末蓬朮生地黄各三钱巴豆压去油,一钱

右为细末,酢面糊丸麻子大,每服二丸,食后姜汤下。



槟榔丸治小儿伤食得之,痛刺胁肋,心胸烦闷,饮食不下,吐逆恶心,久不医治,渐成痞癖。

青皮五钱,去穰,巴豆三十粒去壳同炒,去巴豆陈米半合,炒法亦用巴豆,同青皮槟榔五钱木香面裹煨,三钱

右为细末,蒸饼丸如黍米大,用米饮,食前服。丸数多少,量儿大小虚实加减。



北柴胡散治小儿因伤血得之,胸膈郁闷,痛引小腹,时或攻筑,上抢心胸,渐成瘕结之证。

人参北柴胡?木香枳壳京三棱槟榔各三钱

右为细末,陈皮煎汤调,食远服。



褐丸子治小儿因伤气得之,心腹膨胀,肚大胁痛,面黄肌瘦,倦怠无力,久而不治,渐成痞块。

陈皮青皮三棱萝卜子炒莪朮各五钱木香胡椒各一钱黑丑炒取头末,三钱

右为细末,面糊丸如黍米大,生姜三片,泡汤送下二三十丸。



七香丸治小儿因伤积得之,其证如肠澼之疾,便利无度,滑不成粪,似痢非痢,结成癖块。

丁香木香大茴炒,各一钱半枳壳三棱青皮莪朮同巴豆七粒炒赤色,去巴豆,各一钱

右为细末,煮糊丸如黍米大,每用三十丸,米饮空心服。



圣惠甘遂破结散治小儿心胸痞结,蕴聚痰水,虽服汤药,暂利而滞实不去,心下坚胀,按之辄啼,内有伏热所结。

甘遂面裹煨令黄色,二钱半青皮黄芩川大黄煨,各半两

右为粗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温和服,量大小加减,得通利即止,后以冷粥补之。



进食丸治乳食不消,心腹胀满,壮热喘粗,呕吐痰逆,腹鸣泄泻,米谷不化;或下痢赤白,腹痛后重;及食症乳癖,痃气痞结,并皆治之。小儿胸膈热实,腹内有留饮,致令荣卫痞塞,脏腑之气不得宣通,其病腹内气结,胀满或壮热,凡有此疾,当疏利大便,破结散气,宜常服之。

巴豆霜一钱朱砂飞,五钱枳壳炒,五钱当归泔浸炒代赭石煅酢淬七次,各三钱木香五钱麝少许

右为末,面糊为丸如麻子大,一岁儿一丸,米饮下,更量虚实加减,食后服。治食积发热,羸瘦肚大,青筋疳积,肚疼哺露。



消积丸治乳食伤积,心腹胀满,气粗壮热,或泻或呕。

丁香二十粒砂仁二十粒使君子五个乌梅三个

右为末,烂饭丸麻子大,加巴豆三粒,去尽油同丸,每服三丸,陈皮汤下。



白饼子治小儿夹食伤寒,其证发热呕吐,亦有肚疼者,嗳气辨得分晓。先用此药,一服推下食积,却用平和药发散调治,如惺惺散、加减参苏饮,皆可服,却不可服冷药。

滑石天南星半夏各一钱轻粉五分巴豆二十四粒,去皮膜,用水一升,煮干研细如泥

右三味,捣罗为末,入巴豆霜,次入轻粉,又研匀,却入余药末,令匀,糯米饮丸如菉豆大,量小儿壮瘦虚实用药。三岁已下每服三丸至五丸,紫苏汤空心下。忌热物。若三五岁儿壮实者,不以此拘,加至三十丸,以利为度。一方加白附子一钱。



白朮散治泻渴兼吐泻。

人参二钱半白茯苓白朮藿香叶各半两木香二钱甘草一钱干葛半两,渴者加一两

右剉散,水煎。发热甚渴者,去木香。肚痛,加白芍药。



小沉香丸和中顺气,嗜食消痰。

砂仁煨蓬朮煨,各四钱香附米炒,一两真沉香六钱甘松三两六钱益智仁炒炙草各一两半舶上丁香皮二两四钱

右为细末,汤浸蒸饼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或四十丸,食后温生姜汤下,或嚼破更妙。



芍药甘草汤治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烦数,微恶寒,脚挛急拘疼,及治肚腹胸胁大痛。

白芍药炒,五两甘草一两

右銼散,每服三钱,水二盏,煎至八分,不拘时服。



观音散

石莲肉人参神曲炒,各三钱白茯苓二钱甘草炙木香绵黄芪炙白扁豆炒去皮白朮各一钱

右銼散,每服二钱,水一盏,枣一枚,藿香三叶煎,空心温服。



银白散止吐泻,壮胃气,治粪青。

糯米扁豆各二两藿香白朮土炒,各一两丁香二钱甘草炙,三钱

右为末,紫苏米饮调下。加天麻、砂仁、白茯苓。快脾正色,加炮白附、全蝎、木香、石莲,姜煎服。



木香槟榔丸疏导三焦,宽利胸膈,破痰逐饮,通润大肠。

(木郁)李仁皂角醋炙半夏曲枳壳麸炒青皮杏仁面炒木香不见火槟榔各一钱

右为细末,别用皂角四两,用浆一碗,搓揉熬膏,更入熟蜜少许,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小儿服可丸如菉豆大,食后生姜汤送下。



神芎丸治风热壅滞,头目昏眩,口舌生疮,牙齿疳蚀;或遍身疮疥,咬牙,惊惕,怔忡,烦躁多渴;或大小便濇滞;或积热腹满,惊风潮搐,并皆治之。

生大黄黄芩各二两生牵牛头末三两滑石四两黄连薄荷叶川芎各半两

右为细末,滴水丸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食后温水下。一方加蒲黄,止血证亦用。



是斋推气丸治三焦痞塞,气不升降,胸膈胀满,大便闭濇,小便赤少。

大黄陈皮槟榔枳实小者去穰黄芩黑牵牛各等分

右为细末,炼蜜丸如菉豆大,临卧温熟水下二三十丸,量虚实加减。



槟榔丸治小儿疳气腹胀,胸膈痞闷,喘急不安。

青皮去穰,同巴豆十粒炒,去巴豆萝卜子香附子炒木香各一两黑牵牛半两,微炒

右为末,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丸黍米大,每服十丸,米饮下。



消食丸常服宽中快气,消乳食,正颜色。

缩砂陈皮三棱蓬朮神曲炒麦芽炒香附泔浸一宿炒枳壳槟榔乌梅各五钱丁香二钱五分

右为末,面糊丸如菉豆大,食后紫苏汤送下二三十丸。



快膈消食丸治小儿宿食停滞,腹胀疼痛。

三棱煨蓬莪朮煨拣缩砂去壳橘皮去白神曲炒麦芽炒,各五钱香附子炒,一钱

右为细末,蒸饼丸如黍米大,生姜煎汤或白汤,或将饼子磨,食远服。一方加制枳壳。



香棱丸治小儿积气发热,肚腹膨胀,肢体瘦弱,饮食不滋肌肤。

木香丁香槟榔去脐枳壳炒甘松使君子去壳神曲炒麦芽炒,各二钱半三棱煨莪朮青皮陈皮香附炒,各五钱胡黄连一钱

右为细末,蒸饼丸如黍米大,用米饮,食远服。



五珍丸治酒食积通用。

青皮干姜烧存性蓬朮五灵脂各一两巴豆去半油一钱

右为末,粳米饭丸麻子大,每服三五丸,米汤下。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四百四十二



小儿食癖门







理中清热汤【《明医杂着》】治小儿食积郁热,发于肌表,潮热往来。主理中,清阳明之热。

白朮炒山渣白芍药炒各一钱黄连炒枳实麸炒川芎香附米炒升麻各七分葛根一钱二分甘草炙草各三分

右用姜水煎服。若食积去后,潮热未除,减山楂、枳实、香附、川芎,加人参、黄芪、陈皮各五分,再加白朮二三分。有痰加半夏六分。薛己曰:按前证若食积去而热不退,用五味异功散以补胃气。若作呕少食,用四君子加藿香、半夏以安中气。若泄泻不食,宜用六君子汤加升麻、柴胡以升补脾气。若久泻不已,宜用补中益气汤以升补阳气。若虚寒加炮姜、木香;如不应,佐以四神丸以补脾肾。若体瘦潮热,口渴,大便不调,宜用肥儿丸以消疳积。若不分脾气虚实,有无食积,概用克伐消导寒凉清热之剂,复伤脾胃生气,反为难治之证。



人参安胃散【《保婴撮要》,下同】治脾胃虚弱,伤热乳食,呕吐泻痢。

人参一钱黄芪二钱生甘草炙草各五分白芍药酒炒,七分白茯苓四分陈皮三分黄连炒,二分

右为末,每服二钱,水煎。薛己曰:愚按东垣云:益黄散内有丁香、青皮之辛热,盖为寒水侮土而设也。若因热药巴豆之类,损其脾胃,或因暑热伤乳食而成吐泻,口鼻气热而致慢惊者,宜用前方。



益黄散治脾虚吐泻不食,米谷不化,困倦力少,滑肠夜起,并疳虚盗汗,涎流口角。

陈皮一两丁香二钱诃子炮去皮青皮甘草炙,各半两

右为末,每服一钱,水煎服。薛己曰:愚按前证,若脾土虚寒,或寒水侮土而呕吐泄泻,手足并冷,或痰涎上涌,睡而露睛,不思乳食,宜用此方。若因脾土虚弱吐泻者,用六君子汤加柴胡;如不应,或手足俱冷,属虚寒也,更加木香、炮姜。若因乳母脾虚肝侮,必治以前药。若乳母郁怒,致儿患前证,母服加味归脾汤。王肯堂曰:东垣云:阎孝忠编集钱氏方,以益黄散补土。又言:风旺必克脾土,当先实其脾。昧者不审脾中寒热,一例用补脾药;又不审药中有丁香、青皮辛热,大泻肺金,脾虚之证,岂可反泻其子?为寒水反来侮土,中寒呕吐,腹痛,泻痢青白,口鼻中气冷,益黄散神治之药也。如因服热药巴豆之类过剂,损其脾胃,或因暑天伤热积热,损其脾胃,而成吐泻,口鼻中气热而成慢惊者,不可服之,故立人参安胃散。



钱氏泻黄散一名泻脾散。治脾热吐舌。

藿香叶甘草各七钱五分山栀仁一两石膏五钱防风二两

右用蜜酒微炒为末,每服一二钱,水煎。薛己曰:愚按前证,若作渴饮冷,卧不露睛,手足热甚,或遍身发黄,属胃经实热,宜用泻黄散。若作渴饮汤,卧而露睛,手足并冷,属胃经虚热,宜用异功散。若面青搐搦,乳食少思,肝乘脾也,用秘旨补脾汤。若面赤惊悸,身热昏睡,心乘脾也,用秘旨安神丸。若面白喘嗽,肢体倦怠,肺乘脾也,用补中益气汤。若唇黑泄泻,手足指冷,肾乘脾也,用益黄散。病后津液不足,口干作渴,宜用七味白朮散。若乳母膏粱厚味,七情郁火所致,当审其因而治其母。



平胃散【《证治准绳》,下同】治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口苦无味,胸满短气,呕哕恶心,嗳气吞酸,面黄肌瘦,嗜卧体痛,霍乱吐泻等证。

厚朴姜汁制,五两陈皮甘草炙,各一两苍朮米泔浸焙,八两

右为末,每服二钱,姜枣水煎,沸汤点服亦可。常服调气暖胃,化宿食,消痰饮,辟四时不正之气。愚按前证,若乳食停滞,嗳腐吞酸,呕吐恶心者,宜服是方。若饮食既消,脾胃虚弱,呕吐恶心者,则宜四君子汤。



调中丸治脾胃虚寒。

白朮人参甘草炒,各五分

右加八味地黄丸,即六味地黄丸加肉桂、附子各一两,治禀赋命门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土虚寒,或饮食少思,及食而不化,腹脐疼痛,多旋溺等证。《内经》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正此药也。



人参散治脾风多困。

南星切片,用浆水姜汁煮存性,一两人参冬瓜仁各半两

右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半盏,煎二三分,温服。



藿香散理虚化痰,及治脾胃不和,饮食少进,正气除邪。

人参半夏汤煮透滤,銼片焙干赤茯苓炙草各一两苍朮米泔浸一宿,滤銼炒黄,二两陈皮藿香各七钱五分厚朴制,一两半

右件(口父)咀,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二片,枣一枚,煎七分,空心温服。或入烧盐同煎。



四君子散治小儿脾胃虚弱,饮食少进。

人参白朮茯苓甘草各等分

右为末,每服一钱,盐汤点服。一方加陈皮、缩砂。



参苓白朮散主脾胃虚弱,饮食不进,多困少气,中满痞结,噫呕吐逆,此药不寒不热,性味和平,常服调脾悦色,顺正去邪。

人参白茯苓粉草白朮白扁豆炒去壳干山药缩砂仁薏苡仁桔梗銼炒,各一两莲子肉

右銼焙为末,每服半钱至一钱,用枣汤空心调服,或温米汤亦可。



健脾饮健脾养胃,理呕吐,治泻利,及诸病后气色虚弱,有痰恶心,腹中微痛,饮食减,精神慢,宜服之。

厚朴銼,姜汁浸一宿,炒干,入醇酢焠透仍炒之人参各一两白茯肉蔻半夏汤煮透銼焙益智香附良姜壁土炒诃子肉各二钱炙草五钱

右銼,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二片,枣一枚,煎七分,无时服。



茅先主匀气散

桔梗五两炙草二两白姜一分砂仁陈橘皮茴香洗,各一两

右为末,半钱或一钱,霜木瓜煎汤调服,紫苏盐汤亦得。《宝童》多厚朴、苍朮、良姜、肉桂、乌梅,名养脾汤。



醒脾汤调理诸病。

木香白朮并湿纸裹煨人参白茯苓草蔻仁炙草陈橘皮厚朴硇砂水煮紫苏子

右等分为末一钱,水六分,姜一片,枣半个,煎四分,通口服。



健脾散治小儿胃气。

白茯苓人参各一两厚朴三两,姜汁炙苍朮泔浸一宿,四两橘皮五两草果子甘草各二两

右件为末,每服一钱,姜枣同煎,随大小分减服。



调中饮子治小儿诸病。

肉豆蔻自朮炮人参陈橘皮茴香诃子炮去核炙草砂仁各半两藿香桂心槟榔各三钱

右为末,每服半钱或一钱,用姜枣煎水,随儿大小五分四分煎,通口服。



宝童散壮脾去积进食。

京三棱蓬莪朮酢纸裹煨益智仁各四两甘草炙,四两半陈皮青皮各二两

右为末,汤点一钱,不时服。姜枣煎亦得。



神朮散治患后脾胃虚弱,烦热恍惚,睡中多惊,气急烦乱。温养脾胃,消奶进食,匀气清神,调和脏腑。

白朮人参白茯苓石莲肉罂粟米白扁豆藿香甘草炙

右等分,细末小半盏,枣汤调,空心日午服。汉东观音散,少白朮、粟米,多神曲、白芷、木香、黄芪。



圣惠前胡散治脾胃不和,见食欲呕,心胸壅闷。

前胡芦根各三分桂心一分人参白朮赤茯枇杷叶去毛炙炙草厚朴各半两粗罗一钱,水一盏,姜少许,煎五分,不时量温服。



张涣集香煎治脾胃虚,不欲食,羸瘦。

藿香叶厚朴姜制丁香沉香木香各一两白茯苓白豆蔻白朮炮,各半两

右为细末,入麝香一钱,水一升,蜜半斤,大枣三十枚,姜二十片,银石器中慢火熬成膏,去姜、枣,通风处阴干,每皂子大,乳前,米饮下。



调中散治小儿冷热不调,致脾胃不和。

木香人参白朮白茯苓丁香大腹皮甘草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干,各一两

右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生姜三片,煎五分,去滓温服。



益胃丹调冷热,和脾胃。

当归洗焙干木香白朮沉香各一两白芍药人参蓬莪朮缩砂仁各半两

右件捣罗为细末,面糊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至十五粒,点麝香汤下,量儿大小加减。



丁香黄芪散治小儿脾胃虚弱,不能饮食,已渐伤损荣卫,致令肌体羸瘦,时时下痢,面色青白。

丁香绵黄芪人参白朮当归洗焙干鳖甲酥炙黄去裙,各一两胡连炙草各半两

右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盏,入生姜二片,枣二枚,同煎至五分,去滓温服,食前。



鳖甲汤治三七岁儿不食或呕,或头热,或下痢,或渴,或手脚热,有时冷,每日一剂,便能食。

鳖甲一两当归炙草升麻各二钱五分椒五十粒,出汗

右切,水一升,煮八合,为三服,相去人行六七里再服,觉身上润衣,盖取汗,微汗勿深。



保和丸治饮食停滞,胸膈痞满,嗳气吞酸,或吐泻腹痛。加白朮一两,即大安丸。

神曲炒山楂半夏茯苓各一两陈皮连翘萝卜子炒,各五钱

右为末,粥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汤送下。愚按前方行气克滞之剂,若元气无亏,暴停乳食而致斯证者,宜用此消导之。若元气虚弱,而乳食所伤者,必调补胃气为主,而佐以消导。若乳食已消而作呕者,乃胃气被伤,当用异功散补之,不宜仍用前药,重损胃气,用者审之!



木香大安丸

木香二钱黄连陈皮白朮各三钱枳实山楂肉莱菔子炒连翘神曲炒麦芽炒砂仁各一钱半

右为末,神曲糊为丸,陈廪米汤下。



消食丸又名消乳丸。治宿食不消。

砂仁陈皮三棱神曲麦芽各半两香附一两

右末,曲糊丸如麻子大,食后白汤送下,量儿大小加减。



七圣丸

三棱蓬朮川楝青皮陈皮芫花杏仁

右件等分,先用酢浸芫花一宿,炒渐干,次入蓬棱同炒赤色,又入陈楝等再同炒一处,令微焦取出为末,前药如各半两,杏仁亦用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不用,研细,入巴豆二十粒,去油和匀,酢糊丸如黍米大,一岁儿常服二丸,临卧温热汤送下,使日间所餐之物,一夜而化,永无疳疾,能使黄瘦子顿作化生儿。今之小儿,可去巴豆,只入杏仁,名七圣丸是也。



三棱散主诸般停滞,疳积发热,泻痢酸馁,水谷不化。常服和脾胃,进饮食,长肌肉,益神气。

人参七钱半三棱炮銼净香附各一两半青皮益智仁陈皮谷芽枳壳麸炒神曲炒半夏制莪朮酢煮透滤干銼焙大黄半生半炮紫苏各半两甘草一两二钱

右碎,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仓米百粒,煎七分,无时温服。气虚者,加白茯苓一两。



莪朮丸和脾益胃,进饮消食,宽膈快气,悦色清神。

莪朮三棱香附各四两,酢浸七日煮焙槟榔薄銼生牵牛末各一两,另研清木香谷芽洗净焙干青皮各半两荜澄茄丁香南木香各四钱

右除槟榔、丁香、木香不过火,及牵牛末,余七味銼焙,仍同槟榔、丁香、木香为末,临入牵牛末和匀,水煮面糊丸菉豆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无时,用淡姜汤下,温茶温酒皆好。儿小者丸粟米大数粒,下法如前。



丁香脾积丸

三棱煨去皮毛莪朮炒神曲炒,各七钱青皮巴豆霜小茴香炒陈皮各五钱丁香木香各三钱

右为细末,酢调神曲糊为丸如菉豆大,每服五七丸,生姜汤下。



三黄枳朮丸治伤肉湿面辛辣味厚之物,致填塞闷乱不快。

枳实麸炒黄芩各五钱川黄连酒浸炒大黄湿纸裹煨白朮各一两

右为末,汤浸蒸饼为丸如菉豆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临时量所伤多少,加减服之。



圣惠诃梨勒散治小儿宿食不化,少欲饮食,四肢消瘦,腹胁多胀。

诃梨勒皮三分人参白朮麦芽炒令微黄陈橘皮槟榔各半钱炙草一分

右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量儿大小分减,温服,日四五服。



朱氏木香丸治小儿气开胃进食。

三棱一两炮木香人参白茯苓青皮陈皮肉豆蔻各一分

右为末,面糊丸麻子大,每服十丸,姜汤下。



朱氏洗心散治小儿乳食伤心,作壮热,喘息不调,咳嗽多睡。

皂角半两,入沙糖酥炙于盆下,盖良久出火毒生甘草一钱麦门冬一分半

右烂杵不罗,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八分,作五服,时时吃。



养脾丸

人参白朮当归川芎各一钱木香青皮黄连陈皮各一钱砂仁山楂肉神曲炒麦芽炒,各五分

右为细末,水调神曲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陈仓米饮下。



理惠三棱散治乳癖结实,或有滞恶停积不化,令儿日渐羸瘦,面色萎黄,春夏多发,不欲乳食。

三棱大黄微炒槟榔鳖甲赤伏各半两枳壳麸炒微黄,各二钱半

右捣罗为散,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分为二服,日三四服,逐下恶物为度。



张涣三棱散治小儿乳癖结实不瘥。

三棱赤茯当归鳖甲酢炙黄去裙,各一两枳壳麸炒木香白朮各半两

右捣罗细末,每服一钱,水一盏,入生姜七片,煎至五分,去滓放温,时时与服。



圣惠化癖丸治乳癖结块,久不消化,诸药无效。

巴豆霜半两腻粉朱砂各一钱研硇砂雄雀姜各一字黄鹰姜二钱半

右件都研如粉,用糯米饭和丸如黍米大,一岁儿每服空心煎皂荚仁汤下二丸,取下恶物为度。



茅先生千金丹小儿诸积病悉主之。

滑石末白丁香罗过天南星轻粉各二钱水银秤二钱,先以锡二钱于铜铫内熔化,更下水银拌,和匀,倾在于地,冷用青黛飞罗过,半钱巴豆去皮心膜七十二个,无缺损者,井华水浸一宿,悬当风处,吹干烂研

右前件药同拌合,用软饭为丸如小菉豆大,巴豆不出油,依形证用汤使下。伤寒后取积痰,煎葱汤吞下。取疳虫,用牛肉炙汁下。惊风肚中紧硬,面青黑,金银箔薄荷葱汤吞下。因伤,看肚中及腹皮上微热,肚胀,夜间作热,似疳又不是疳,面青黄色,眼微黄,此腹中有积,用皂角子二七粒,灰火煨过,用水一盏,煎至半盏下。有积作泻,鱼酢汤下。气积,炒茴香汤下。凡下此药周岁十四丸,三岁十八丸,七岁二十四丸,量儿大小加减下。须是四更初下,至天明通下。积来尽时依形证候下药补之。临吃此药,恐先吐下些小涎来,亦不妨。



万灵丸治小儿诸积,依形证用之。

木香川黄连蓬莪朮各半分陈橘皮青橘皮各去瓤一分槟榔一钱半重者,一枚

右为末,每匕药一钱,巴豆一粒,去心膜,用酢煮巴豆一枚,煮药,令巴豆紫色,同杏仁一枚,去皮尖,用灯火煅留性,二味都研,用酢面糊为丸如小菉豆大,每服五丸七丸十丸,薄荷姜汤吞下。



紫霜丸消积聚。

巴豆去油心膜杏仁去皮尖,各二十一个代赭石一钱,另研水飞

右为细末,饭丸如粟米大,每服三五丸至十丸,煎皂角仁汤下,无时。儿小者减之。



真珠丸取小儿虚中一切积聚惊涎,宿食乳癖。治大小便濇滞;疗腹胀,行滞气。

木香真白丁香轻粉各半钱,留少许为衣巴豆十四粒,水浸一宿,研极细丁香末滑石末二钱

右为末研匀,湿纸裹烧,粟米饭丸麻子大,一岁一丸,八九岁以上至十五岁服八丸,炮皂子煎汤放冷下。挟风热难动者,先服凉药一服。乳癖者,减丸数,隔日临卧一服。



消坚丸消乳癖及下交奶,又治痰热膈实取积。

硇砂巴霜轻粉各一钱黄明胶五钱细墨少许水银沙子两皂子大

右同研细末,少入面糊为丸如麻子大,倒流水下,一岁儿服一丸,食后。



张涣万灵丹治小儿脾胃久不和,挟积,服温热药皆不效,此药神妙。

肉桂川黄连莪朮各一两肉豆蔻仁槟榔陈橘皮去白焙干广木香不宜见火丁香各半两,已上为细末,次用巴豆去皮心膜杏仁麸炒去皮尖二件,并灯上烧灰存性,各二七个

右件同再捣拌匀,滴水丸黍米大,每服未周晬者一粒,量儿大小加添粒数,用生姜汤放冷下,食后服。久积或乳癖,并当常服。



五色丸子治小儿一切所伤,痰涎壅塞,胸膈不利,乳食不消,变生癖积,胁肋磈硬,按之疼痛;及治一

切急慢惊风,发搐痰涎壅塞。

青黛别研南星姜汁制,各半两巴霜半钱以上青丸子;

朱砂水飞半夏姜制,各半两巴霜半钱以上红丸子;

煨大黄川郁金各半两巴霜半钱以上黄丸子;

生白附子寒水石煅,各半两巴霜半钱以上白丸子;

五灵脂炒全蝎炒,各半两巴霜半钱以上黑丸子

右前五色药,各另研为细末,入巴霜半钱,研匀,面糊丸粟米大,一岁服五丸,乳汁送下,量大小加减或姜汤下。急惊,金银薄荷汤。慢惊,生姜全蝎汤。



六圣丸【曾氏方,下同】治诸积和胃。大能主气,厚肠消疳快膈。

莪朮炮净黄连陈皮白姜炮,各五钱南木香二钱半

右除木香不见火,余四味銼焙,同木香为末,每一钱,巴豆三粒,去壳膜心存油碎切,入乳钵内细研,同前药再研匀,酢煮面糊丸麻仁大,每服十五粒至二十五粒,或三十五粒,五更空心淡姜汤下,利三五行,匀气散止补。此药常服肋脾化积,进食消疳,临睡以净汤或汤酒下三粒及五粒,每次止丸药末三钱,净巴豆九粒为则。不可多合,久则味散。



乌犀丸主诸积滞夹惊夹风,温胃调脾,消进饮食。吐逆酢馊气,面黄肌瘦,不拘孩儿生后岁月远近,并宜可投。

乌犀即皂角,銼三寸长煨灰火中见青烟起为度,取出地上瓦碗盖定存性冷用,七钱舶硫黄白姜各三钱半陈皮川乌炮去皮脐,各五钱巴豆去壳膜心存油,七十七粒

右先研硫黄细,除巴豆外,余四味同焙为末,却薄切巴豆细研,同前五味药末捣匀,用粳米饭包作一大粽子,小瓦瓶盛水,熟煮候冷,取出沙钵内烂杵,细布兜紧,绞出如稠糊,安在别器内,以药末停分同杵细软,丸粟米大,取诸积每服十五丸、或五丸、或二十一丸,至三十三丸,并用淡姜汤泡冷饭取汁小盏,五更初空心送下。通利三五行,以匀气散止补。治积滞有酢馊气,每服三丸至五丸,用淡姜汤入米酢少许,候温空心下。



水晶丹治惊积食积虫积,腹胀烦啼,恶心,食减面黄,并宜通利。此药有顽积惊重,风紧涎多,热极,乃可服,非常用之剂。及急惊后,风痰未尽,免生痴疾,宜再投。

南星銼不块汤煮片时半夏汤泡去滑,各三钱滑石四钱轻粉五十贴净芜荑二百片巴豆五十粒,去壳汤泡七次,又去心膜作两半,水煮少时,晒干碎切

右前三味焙为末,拌和轻粉外,芜荑、巴豆同碎切在乳钵内,细杵入前药末,再拌匀,如乌犀丸内制糊,丸麻仁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五丸,或三十五丸,糯米汤泡葱白,取汁小盏,五更初空心下,过三五行,进匀气散调补。下风痰,淡姜汤空心服。



聚宝圣饼子取一切积,及虚中积,下风涎药,取病甚稳,全不搜搅。

轻粉粉霜各四钱石燕子大者二枚,为细末延胡索大者二十八个,为末

右四味,同研匀,滴水和丸如大棋子大,仍放候阴干,每服一饼,先用熟水浸软,冷浆水调下,临卧更深。服后急漱口。此药只取积滞,并不损气,更临时加减。若下惊积,则每料更入朱砂、生龙脑各一钱,小儿一饼作四服,或便捏成小饼子。



吉氏追魂散治果子伤积。

白丁香轻粉官桂去粗皮,各三钱

右为末,冷水调下半钱,睡时服,来日取下所伤物,用异功散煎紫苏木瓜汤调,三服和气。



沉香槟榔丸和脾助胃,进食清神,宽胸快膈,顺气调中,悦颜色,壮筋骨,理面带萎黄,肌肤瘦弱,过食生果,停寒在里,乳癖腹胀作疼,及吐利疟肿,瘥后诸疳虫积。

真沉香槟榔白檀香南木香丁皮京三棱炮銼神曲莪朮炮麦芽洗炒厚朴刮去粗皮姜汁炙苍朮泔浸銼炒黄,使君肉銼瓦上焙干青皮陈皮各去白缩砂仁益智仁净香附枳壳麸炒燥良姜制,各半两甘草炙,一两半

右除前五味不见火,余十五味銼焙,仍同沉香等为末,水煮面糊丸麻仁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温米汤无时送下。小儿不能吞咽,炼蜜丸如芡实大,每以一丸至二丸温汤化下。



集验蓬朮丸治乳食不化,心腹胀满,一切所伤。

三棱莪朮并煨陈皮香附萝卜子各半两砂仁青皮枳壳胡黄连芦荟各三钱胡椒二钱半

右为细末,糊丸黄米大,每服三十丸加至五十丸,温米饮下,日二三服。忌生冷硬物。



青礞石丸治证同前。

硫黄三钱礞石五灵脂锅底墨各一钱半白丁香一钱,去土为末,米饭丸菉豆大,捻饼子,每服二十饼,温水下。



玉诀银白散生胃气,取下后,宜服此方。

人参茯苓甘草炙白朮麦面炒藿香叶白扁豆去皮

右各等分,末一钱,紫苏汤调下。



张氏方治小儿奶癖。

芫花一两,酢浸三日净洗大黄半两

右为末,入蒜一斤,同药末研烂匀,男左女右,用药涂在乳母手心,熨擦癖上,如闻得患人口中出药气,即时取了,立效。



董氏方治小儿奶癖极效。

紫河车二两寒食面三两

右同为细末,每用一匙许,水调涂足心。病在左涂左,病在右涂右。涂于红帛上缚之,良久,其病大便中下去,救人多矣。大便尽,洗去。



孔氏方治小儿奶癖。

密陀僧不拘多少,研极细

右以大蒜自然汁调,稀稠得所,涂于有奶癖处,据其大小周遍,又不可涂之太过。须臾,候儿口中有蒜气息,即是药透。仔细以手揉之,觉奶癖似消及五六分,即用温浆水洗去。切须量度,不可令消尽,恐药毒损气也。如未消药先干,即以温水润之。



谭氏殊圣方治月里孩儿乳癖。

紫河车草人参各等分

右为末,用好酢调;拍成饼子如大钱大,如左畔有癖者,药贴左畔脚心,用绯帛扎,干后见效。左右一般使药。



庄氏紫金丸治小儿因惊,积聚粘滑毒物在脾胃,累曾用药取不下,变成虚中积,体热困重,目闭不开,用黄连甘草桃仁薄荷汤,化下腻粉一字许下。一岁上三岁下三丸,小儿只可一丸二丸。

蝎梢三七个犀角末银末朱砂各一钱

右研极细末,用水面糊为丸菉豆大,依前汤使。



庄氏软金丸治惊疳,下积聚。

青黛飞腻粉研胡黄连麝香各二钱半寒食面三钱使君子三个天浆子三七个

右七味研匀,滴水丸,梧桐子大,每服一丸,用金银薄荷汤化下。



刘氏桃红散治小儿惊积疳积,常服进食,面如桃花。

马牙硝朱砂茯苓人参各等分

右末之,二岁服二字,一岁一字,三岁亦二字,四五岁三字,新汲水入少蜜调下,蜜水约盏内三分许。



王先生灵砂丹下虚中积,脏腑虚滑泄泻,久经取转,里急后重,久积恶痢暴泻,久不止,神效。

通明硇砂一钱辰砂通明有墙壁者,二钱半

右二味,衮研极细,用黄蜡半两,先于盏内熔化,入去皮尖巴豆三七粒煎,候巴豆紫色为度,漉豆出细研,入前二味再研匀,于黄蜡内三分取一熔成汁,便药入内,急搅令匀,刮入磁盒收之。每服,暴泻恶痢旋(上绝下刀)三丸如菉豆大,浓煎艾汤,先呷三五口,然后吞下;水泻,冷水吞下。如取积,每服三丸如梧桐子大,浓煎甘草汤,放冷吞下,临卧服。其久积,药随积下,其小可,不动便安。按既是虚,即不宜用峻剂取积,仍须用四君子益黄散之类相兼服之。



良方妙香丸治小儿虚中积,潮发寒热,心腹胀满疼痛。

辰砂一两牛黄生龙脑麝香各二钱半金箔十四片粉霜腻粉各一钱黄蜡二两巴豆肥者,一百二十粒

右丸如弹子大,量虚实加减,龙脑浆水下,夜半后服。脏虚即以龙脑米饮下,每服三丸,如小豆。欲药势缓,即按令扁。疾坚者,加至十丸。皆以针刺作数孔。以行药力。小儿取积,丸如菉豆。治小儿吐逆尤效。此药最下胸中烦及虚积。



少饮子小儿自下后,得寒热,血结成气在左胁下,或寒饮,或冷食,积聚气动,胸心留热,不下食饮,暗瘦,宜先服少饮子,散气下食,后服紫霜丸,去宿食,自充溢也。

柴胡白茯苓人参鳖甲酢涂炙令香熟白朮各半两

右切如豆大,水二升,煮五合,空心分温三四服,相去如人行一二里久再服,食粥将息。



茅先主蓬朮散主小儿痃气,一切气疾。

蓬莪朮青橘皮益智各半两木香二钱半糯米一两

右为末,每服一大钱,用陈米饮调下,日进四服。



圣惠鳖甲散

鳖甲一枚,涂酢炙令黄去裙襕

右捣罗为末,每服一钱,以童子小便一小盏,煎至五分,量儿大小,分加减服之,日三服,神效。



曾氏化癖丸主癖结气块在胁之间,日久不化,乍寒乍热,腑脏不调,米谷不消,哽气喘促,胸腹满闷,及理丁奚哺露。

南木香陈皮去白莪朮炮銼三棱炮銼青皮用巴豆九粒去皮膜心微炒熟,去巴豆枳壳去瓤麸炒槟榔七味各半两白朮丁香二味各二钱细辛烧存性,四钱

右除木香、槟榔、丁香不过火,余七味焙,同前三味为末,曲糊丸作麻仁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一丸,清水汤空心下。有寒热往来,以柴胡饮间服。忌油腻生冷。



外台必效方疗小儿癖。

车下李仁微汤退去皮及双仁,与干面相半捣之

右为饼,如犹干,和淡水,如常搜面,大小一如病人手掌,为两饼,微炙使黄,勿令至熟,空肚食一枚,当快利。如不利,更食一枚。或饮热粥汁即利。以快利为度。至午后利不止,即以酢饭止之。利后当虚。病未尽者,量力一二日更尽一服,以病尽为限。小儿亦以意量之。不得食酪及牛马肉,无不效。但病重者,李仁与面相半,轻者以意减之,亦须量力。频试无不瘥,神效。



圣惠前胡丸治小儿癖气腹痛。

前胡桔梗各去芦赤芍赤茯枳壳川大黄当归郁李仁去皮微炒,各半两鳖甲一两,炙令黄

右件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菉豆大,三岁儿每服空心,以粥饮化破五丸服,量儿大小加减。一方无桔梗,亦作散服。



茯苓汤治小儿闪癖,身体壮热,频服冷药,冷气漫心成癖,下焦又冷,肠结大便难。

茯苓川芎鳖甲炙枳壳炙芍药各二分柴胡四分

右銼,以水一大升三合,煎至三合,空心为二服,去如人行五六里再服。忌苋子。



朱氏知母丸治小儿腹痛不调,兼癖气。

知母六分鳖甲炙,四分牡蛎枳壳各三分大黄一钱二分,纸裹煨熟

右件为末,蜜丸如菉豆大,米饮下五丸,大小量儿分减服。



柴胡饮治小儿七八岁多睡,或时壮热,日加羸瘦,身虽不痛,有时痢脓,呕逆不食,是癖气之候,其疾似疟疾,人多不识此患。

柴胡黄芩各一分枳壳炒,两片甘草知母芍药各二分大诃梨勒煨取皮,一个

右件为末,水一盏,煎服。



枳朮丸

白朮四两枳实二两

右为末,荷叶包煨,烂饭为丸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空心白滚汤下。



枳实理中丸

枳实十六片,麸炒白茯苓人参白朮干姜炮甘草炙,各二两

右末,炼蜜和丸,如龙眼大,每服一丸,热汤化下,连进二三服,胸中豁然。渴者加瓜蒌根一两,自汗者加牡蛎二两煅过,下利亦加。



快膈汤理胸膈不快,饮食少进;亦能顺气和中,消导宿滞。

人参青皮砂仁乌药良姜制香附炙草各一两

右细末,每一钱,温盐汤空心调服。



参朮陷胸汤

人参白朮茯苓橘红半夏各一钱瓜蒌全用细切带湿,三钱黄连甘草各五分

右用水一锺半,生姜三片,枣一个,煎七分,温服。洁古云:饮食不进,四君子加姜、枣煎。



四季肥儿丸【《穷乡便方》,下同】治小儿脾弱,不拘四时服之,妙。

山药山楂使君子神曲白茯各三钱苡仁米四钱白朮土炒,一钱白莲肉五钱粉草二钱诃皮末一两

右为末,早糯米糊为丸,量儿大小加减,米汤吞下。



猪肚补脾丸

豮猪肚一个,洗净去油膜,用莲肉四两去皮心入肚内缝之,用水煮令极热黄连四两,姜汁炒为末

右前物,共捣烂为丸如萝卜子大,每服五分,米汤吞下。



七味保婴汤治小儿脾胃虚弱,此方妙甚,无忽。

老仓米主清胃炒黄土养脾苦竹叶去热萝卜子去食积灯草去夜啼麦芽和脾胃薄荷叶去惊热

右随证所主者多用,余次之,每服不过三钱,袋盛煮汤,任意渴饮,或加蜜少许。



八反膏【《身经通考方》】治小儿积块发热。

硼砂五钱山栀子皮硝胠油各二两鸡子一个白萝卜皮一两葱白五枝,连须用蜂蜜一酒锺,纸摊贴布绢缠定。



单方



小儿乳癖,胸腹高,喘急吐乳:以不入仓黑豆七粒,去皮研极细,滴水七遍,和成作七丸,以青黛末滚之令遍,用白面和作皮裹药,慢火煨熟,去面再研细,别入腻粉、生脑子、麝香各少许,再滴水丸作七丸。每服一丸,临卧温水送下。儿子小嚼破无妨,极效。【《中藏经》,下同】



小儿奶癖:以白芥子不拘多少,研成膏,摊纸花子上,贴痛硬处坐中效。



小儿症病:用麝肉二两切焙,蜀椒三百枚炒,捣末,鸡子白和丸小豆大,每服二三丸,汤下,以知为度。【《范汪方》】



治小儿食不知饥饱:用鼠屎二七枚烧为末,服之。【《千金方》,下同】



治小儿食土:取肉一斤,绳系曳地行数里,勿洗,火炙与食。



小儿闪癖:取苦瓠未破者,煮苓熟,解开熨之。【《陈藏器本草》】

又:以巴豆一粒,同枳壳一枚,切作二片,去穰内巴豆,以麻系合,不拘多少,水煮,令枳壳软烂,则去巴豆,焙干枳壳为末,面糊丸如桐子大,食后熟水下十五丸。老人小儿皆可服之。【《退斋雅闻录》】



小儿吃土:用干黄土一块研末,浓煎黄连汤调下。【《救急方》】



小儿痞积:急性子、水红花、大黄各一两,俱生研末,每味取五钱,外用皮硝一两拌匀;将白鹁鸽一个,或白鸭亦可,去毛屎,剖腹,勿犯水,以布拭净,将末装入内,用绵扎定,沙锅内用水三碗,重重纸封,以小火煮干,将鸽鸭翻调焙黄色,冷定,早晨食之,日四时,疾软,三日大便下血,病去矣。忌冷物百日。【《孙天仁集效方》】



小儿痞块腹大,肌瘦面黄,渐成疳疾:使君子仁三钱,木鳖子仁五钱为末,水丸龙眼大,每以一丸用鸡子一个,破顶入药在内,饭上蒸熟,空心食之。【《杨氏简便方》】



小儿脾癖疳积:锦纹大黄三两为末,酢一盏,沙锅内文武火熬成膏,倾瓦上,日晒夜露,三日再研,用舶上硫黄一两,形如琥珀者,官粉一两同研匀。十岁以下小儿半钱,米饮下。忌一切生冷鱼肉,只食白粥。半月前一服不愈,半月之后再服。若不忌口,不如勿服。【《圣济总录》】



小儿癖疾:疮朮四两为末,羊肝一具,竹刀批开,撒朮末线缚,入沙锅内煮熟,捣作丸服。【《生生编》】



小儿诸果成积,伤脾作胀,气急:用麝香一钱,生桂末一两,饭和丸菉豆大,大人十五丸,小儿七丸,白汤下。盖果得麝则落,木得桂则枯故也。【《济生方》】



小儿症瘕:用老鼠肉煮汁作粥食之。【《姚和众方》】



小儿闪癖,头发稀黄,瘰(疒果)瘦弱者:干林檎脯研末,和酢敷之。【《子母秘录》,下同】



小儿气癖:三棱煮汁作羹粥,与奶母食日亦以枣许与儿食。小儿新生百日及十岁以下,无问癎热痃癖等皆理之,秘妙不可具言,大效。



治小儿吃泥土及(月襄)肚:用腻粉一分,沙糖和丸麻子大,空心米饮下一丸,泻出土即瘥。【《纲目》方。】



小儿食土:取好土,浓煎黄连取清汁和,日干,与服即止。【《回春》方】



治胃虚气逆,吮乳不食:人参一钱,丁香、藿香叶各半钱,水半盏煎熟,入乳汁少许煎服。



治胃弱吐逆,手足心热,不进乳食:陈红曲三钱半,白朮一钱半麸炒,甘草炙一钱为末,每服半钱,姜枣米饮下。【《准绳》方,下同】



治脾胃不和,呕逆恶心,乳食不进:厚朴姜制一钱,白朮半钱,干姜炮、甘草炙各三分,水一盏,姜二片煎,空心热服。



治宿食伤脾,消食快膈:缩砂仁、三棱、莪朮、神曲、麦芽各半两,香附子一两各炒为末,面和丸如麻子大,食后白汤下,随大小加减丸数。



小儿癖积:用粪中蛆洗净晒干为末,入甘草末少许,米糊丸梧子大,每服五七丸,米饮下甚妙。【《总微论》】



小儿疳积有痰:用南星一两,半夏五钱,水泡七次,切片,用姜一两捣汁浸,以不麻为度;甘草、白附子各五钱,水滴为丸,紫苏汤下五分。【《幼幼近编》,下同】



一小儿吃粽成腹痛:用黄连、白酒药为末服之愈。



针灸

]



晋皇甫谧《甲乙经》曰:小儿食晦头痛,譩嘻主之。

小儿口中腥臭,胸胁搘满,劳宫主之。

小儿嗽而泄不欲食者,商丘主之。

小儿腹满不能食饮,悬钟主之。

《千金方》曰:治小儿癖,灸两乳下一寸各三壮。

《古今医统》曰:小儿癖气,灸章门、脊中;积聚泻泄痃癖,于十一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灸七壮。

王肯堂《证治准绳》曰:小儿癖气久不瘥者,灸中脘一穴、章门二穴各七壮。章门在大横外直脐,季胁肋端,侧卧,曲上足伸下足,举臂取之。中脘在上脘下一寸,脐上四寸,居心蔽骨与脐之中,从(暍去日改骨)骭下取病人四指定穴。并灸脐后脊骨中二七壮,无不验。

《古今医鉴》曰:灸癖法,穴在小儿背脊中,自尾骶骨将手揣摸脊骨,两傍有血筋发动处两穴,每一穴用铜钱三文,压在穴上,用艾烟[艾烟疑当作「艾炷」。]安钱孔中,各灸七壮。此是癖之根,贯血之所,灸之疮即发,即可见效。灸不着血筋,则疮不发而不效矣。



医案



钱乙《小儿直诀》曰:曹宣德子三岁,面黄,时发寒热,不欲食而饮水,及乳不止,众医以为潮热,用牛黄丸、麝香丸不愈,及以止渴干葛散服之反吐。钱曰:当下白饼子,后补脾。乃以消积丸磨之,此乃癖也。后果愈。何以故?不食但饮水者,食伏于管内不能消,致令发寒热。服止渴药吐者,以药冲脾故也,下之即愈。



罗天益《卫生宝鉴》曰:真定总管董公长孙,年十一岁,病癖积,左胁下硬如覆手,肚大青筋,发热肌热,咳嗽自汗,日晡尤甚,牙疳臭恶,宣露出血,四肢困倦,饮食减少,病甚危笃,召太医刘仲安先生治之,约百日可愈。先与沉香海金沙丸一服,下秽物两三行;次日合塌气丸服之;十日复以沉香海金沙丸导利之,又令服塌气丸。如此互换,服至月余,其癖减半,未及百日良愈。近年多有此疾,愈之者多,录之以救将来之病者。



《汤氏小儿方》曰:户部张侍郎小娘子,患此蕴积结聚,已经年矣。其候腹满壮热,大小便闭,不食。诸医皆作虚热潮热。或作胃寒不食治。然既不食,大小便自然少。又欲作疳热治,百药俱试而无一中,势已窘迫,招予视之。问曰:合服何药?答曰:当服甘遂、大黄。涨惊骇曰:前诸医者,皆用补剂。此女不进饮食久矣,不宜利动肠胃。予答曰:信我者生,逆我者死。张曰:更有无甘遂而次于此药方者可否?予令即服大承气汤。二服而愈。次日诊之,尚有余滞积实,其证必过数日而复闭,须服前药,始可除根。数日后,果再闭,腹满痞结,再投此药,一服而痊。



《保婴金镜录》曰:一小儿人中青黄,嗳腐酸气,用平胃散一服,宿滞顿化,余云不必多药,但节其饮食自愈。不信,复伤食而嗳腐,另用克滞之药,更加吐泻以致不救。惜夫!



一小儿伤食呕吐,服克伐之药,呕中见血,用清热凉血之药,又大便下血,唇色白而或青,问其故于余。余曰:此脾土亏损,肝木所乘而然也。令空心服补中益气汤。食远用异功散,以调补中气,使涎血各归其源而愈。



《体仁汇编》曰:昔有一人从贵州来得瘴,夫妇相继而死,存二子归,皆病,腹中有块如瓜,其苦欲死。用大黄酒洗、荜拨微炙,等分为细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麝香水送下。方十服,气块皆消。此方小儿做小丸用,大人大丸。初服五十丸,以后只逐日二十丸或服三十丸,不可太多,病去八分止服,以俟自消尽也。



《薛氏医案》曰:一小儿伤食,发热唇动,或用养胃汤、枳实、黄连、山楂之类,更加腹胀,午后发热,按其腹不痛。余以为服前药,饮食虽化而脾胃复伤也,用六君子汤数剂而痊。



一小儿伤食,风热呕吐,唇口蠕动,服消导清热之剂,饮食已消,热犹如故。余曰:此胃经虚热耳。用四君子、升麻、柴胡四剂而愈。



一小儿素面白,忽然目唇微动,时面色黄青,良久,其唇口手足亦微动,此脾虚而肝侮之也,用五味异功散加钓藤钩、白附子一剂而面青少退,再二剂唇口动亦止,又用异功散加升麻柴胡四剂而痊。



治一小儿腹中痞塞,却服二陈、枳实、黄连,其痞益甚。余谓:属脾经血虚。用六君子加当归,数剂胃气渐复;乃朝用异功散加升麻,夕用异功散加当归而愈。



一小儿未及周岁,气短喘急,乳食少进,时或吐乳,视其形如去蛇,乃脾伤而食积,先用六君子加山楂、枳实,渐愈;后乳食复伤,吐泻作渴,候二日不止,先与胃苓膏以治吐泻,继以七味白朮散生胃气而愈。



一小儿患痞,服克滞之药。余谓:形气有余,病气有余者,当泻不当补;形气不足,病气不足者,当补不当泻。前证属形病俱虚,非调补中气不愈。不信,仍行克伐,元气亏损,虚火上炎,齿龈蚀烂,颔下结核,余用大芜荑汤及异功散之类,寻愈。



一小儿停食发热,服芩、连、三棱等剂,饮食日少,胸腹膨胀,肢体羸瘦。余谓脾虚饮食停滞,元气复伤,先用补中益气汤加木香、钓藤钩数剂渐愈,又用六君、炮姜调理而安。



一小儿素嗜肉食,腹中作痛,大便不调,半载之后,肚腹膨胀,右胁内结一块,不时转移;又三月,左胁内亦结一块,胸腹亦胀,龈溃作渴,小便赤濇或澄白,大便色秽不一;又半载,颔下结核三五枚。服消块行滞等药,元气益虚,其块益甚。余用四味肥儿丸、五味异功散之类,随证进退治之,热渴渐止;又月余,腹胀渐消,更佐以九味芦荟丸,齿龈渐愈;乃用四君子汤为主,佐以芜荑丸之类而痊。



一小儿饮食不节,或作泻,或腹痛,或腹胀,腹中一块,大便不调,作渴发热,龈烂口臭,专服消导克滞,前证益甚,形体益瘦。余曰:面色黄中隐青,脾土亏损而肝木所侮也。法当调补中气平肝木,则脾气自旺,虚火自退,诸证自愈。遂月冲和汤、大芜荑汤之类,果愈。



一小儿小腹胀坠,小便濇滞,午前为甚,以补中益气汤加木香与朝服,以五味异功散加升麻、柴胡与夕服,两月余而愈。后饮食失节,腹胀咽酸,用五味异功散、四味茱萸丸而痊。毕姻后,复患如前,更恶寒腹冷,小便清频,大便不实,手足并冷,用补中益气汤、八味地黄丸而寻愈。



一小儿伤食腹胀,胸满有痰,余用异功散而痊。后复伤食,腹胀作痛,或用药下之,痛虽止而胀益甚,更加喘粗,此脾气伤而及于肺也,用六君、桔梗调补而愈。



一小儿腹胀,恶食,寒热恶心,证类外感。余曰:气口脉大于人迎,此饮食停滞也,用保和丸一服,诸证顿退,但腹胀未已,用异功散而痊。



一小儿伤风咳嗽痰涌,用六君、桔梗、桑皮、杏仁而愈。后饮食停滞,腹泻胀痛,又用六君加山楂、厚朴而安。复停食作呕,或用药下之,更加咳嗽。余谓:此脾肺益虚,欲行调补。彼以为缓,乃服发表克滞之药,前证益甚,更加摇头。余用天麻散倍加钓藤钩及异功散而愈。



一小儿胸腹胀痛,寒热烦闷,以手按腹即哭,此饮食停滞也,先用保和丸一服,前证即愈。更加烦渴,按其腹不哭,此宿食去而脾气未复也,用五味异功散加柴胡治之而瘳。



一小儿饮食停滞,服消导之剂,饮食既消,热尚未退,此胃经虚热,用六君子加柴胡、升麻四剂而逾。



一小儿先因饮食停滞,服克伐之剂,更加腹痛,按之即止,余用六君子汤而愈。后复伤食,用保和丸及三棱、槟榔之类,更加腹重善噫,此脾气虚而下陷也,仍用前汤加升麻、柴胡、木香而愈。



一小儿面色青白,饮食难化,大便频泄,或用消积化痰等药,久不愈。余谓:脾胃虚弱也,用六君子汤渐愈。或以为食积,宜驱逐之,遂反作泻痰喘发搐。余谓:脾气复伤,不能生肺,肺虚不能平肝而作是证。先用六君子加钓藤钩,饮食少进;又用五味异功散加升麻而愈。



一小儿患前证腹痛,服攻下之剂,发热不已,大便不化,按其腹不痛,与冷水不饮,此食积去而脾气虚也,用五味异功散加当归、升麻而愈。



一小儿患痞癖,服槟榔、蓬朮、枳实、黄连之类,痞益甚。余曰:此脾经血虚痞也,不可克伐。逐用六君子加当归,数剂胃气渐复,诸证渐愈。乃朝用异功散加升麻柴胡,夕用异功散加当归、芍药而愈。



一小儿患痞结,久而四肢消瘦,肚腹渐大,寒热嗜卧,作渴引饮,用白朮散为主,佐以四味肥儿丸,月余诸证渐愈。



一小儿患痞结,身热如火,病状多端,不可尽述,朝用五味异功散,夕用四味肥儿丸,月余诸证稍愈;佐以地黄丸,自能行立;遂朝用地黄丸,夕用异功散及虾(虫麻)丸,数服而愈。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