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诗词之唯美爱情十首(网摘)1.“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我恨君生迟,君恨我生早”。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山与山的距离,而是同根生长的 树枝,却无法在风中相依。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树枝无法相依,而是相互瞭望的星星,却没有交汇的轨迹。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星星 之间的轨迹,而是纵然轨迹交汇,却在转瞬间无处寻觅。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瞬间便无处寻觅,而是尚未相遇,便注定无法相聚。世界上 最远的距离,是飞鸟与鱼的距离,一个在天,一个却深潜海底。但是距离又能如何,爱你就是爱你,距离只会让爱变得更加持久,时间也不过是真爱 垂钓的溪。全诗:夜夜挂长钩,朝朝望楚楼。可怜孤月夜,沧照客心愁(下平第十一尤)。圣水出温泉,新阳万里传。常居安乐国,多报未来缘( 下平第一先)。日日思前路,朝朝别主人。行行山水上,处处鸟啼新(上平第十一真)。祇愁啼鸟,恨送古人多。去后看明,风光处处过(下平 第五歌)。一别行万里,来时未有期。月中三十日,无夜不相思(上平第四支)。千里人归去,心画【疑为‘尽’字】一杯中。莫虑前途 远,开坑【疑为‘帆’字】逐便风(上平第一东)。小水通大河,山深鸟宿多。主人看客好,曲路亦相过(下平第五歌)。道别即须分( 上平12文韵),何劳说苦辛(上平11真韵)。牵牛石上过,不见有蹄痕(上平13元韵)。一月三场战,曾无赏罚为(改‘为’作‘偏’似 更妥。偏、眠)。将军马上坐,将士雪中眠。【‘眠’字不韵,疑有误。原校改作「归」字,尚难确定。】自入新丰市(新丰,即今西安临潼县。 新丰之名,起于汉代,汉高祖刘邦生于丰里,后起兵,诛秦灭项,建立了汉朝。他尊其父为太上皇。太上皇在长安城中思念故乡风景,刘邦便命巧匠 胡宽依故乡丰里的样子建造此城,名曰新丰,意为新迁来的丰乡。新丰建成后,太公还想喝家乡的酒,刘邦就将家乡的酿酒匠迁到此处,从此新丰美 酒享誉天下,文人、墨客多有吟咏。),唯闻旧酒香。抱琴酤gū一醉,尽日卧弯(?疑有误)汤(下平第七阳)。我有方寸心,无人堪共。遣风 吹却云,言向天边。男儿大丈夫,何用本乡居?明月家家有,黄金何处无?客人莫直入,直入主人嗔。叩门三五下,自有出来人(上平第十一真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上声第十九皓)。天地平如水,王道自然开。家中无学子,官从何处来?(上平第十 灰)龙门多贵客,出户是贤宾(上平第十一真)。今日归家去,将与贵人看(上平十四寒韵。疑有误?)。‘天’吞‘日’‘月’奣(奣wěn g◎天空晴朗无云),‘五’‘月’已‘三’龍。‘言’‘身’一‘寸’谢(帝出上联曰:口十心‘思’,思妻思子思家乡;王思轼一听,立马 续上下联: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皇恩。雍正大喜,立即准其告老还乡),‘千’‘里’重‘金’鍾。上有东流水,下有好山林。主人居此宅 ,可以斗量金(下平第十二侵)。买人心惆怅,卖人心不安。题诗安(接连两个‘安’字,似乎不妥)瓶上,将与卖人看(上平十四寒韵)。自 从君别后,常守旧时心。洛阳来路远,还用几黄金(下平第十二侵)。念念催年促,犹如少水鱼。劝诸行道众,修学至无馀。此诗为唐代铜官 窑瓷器题诗,可能是陶工自己的创作或当时流行的里巷歌谣。1974-1978年间出土于湖南长沙铜官窑窑址。见陈尚君辑校《全唐诗补编》下 册,《全唐诗续拾》卷五十六,无名氏五言诗,第1642页,中华书局,1992年10月版。2.“上邪yé,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cu ī。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yù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谁说真爱不许诺,谁说许诺不真爱。的确,契约与许诺不能保证将来如何 ,但是至少证明在那时,你我曾经爱过,而且海誓山盟,矢志不渝。在爱情面前生死本是一体,何必在内部将它分离。典故:《上邪》为《铙歌十八 曲》之一,属汉乐府《鼓吹曲辞》。作者不详。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3.“死生契阔,与子成;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为爱而死的确难,但是更难的是为爱而活着。爱情不是一个瞬间性动词,在一定意义上它应该 是一个专有名词,甚至是一个形容词。时间是考验爱情的试金石。那些白发苍苍的老人彼此之间的感情未必就比公园里那些看似甜言蜜语的年轻人差 。很难想象到他们一生经历了多少坎坷与风雨,他们在青丝白发修成正果。“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好似一杯淡水,但是又 有几人能够一生面对着世间无数的琼浆玉液而依然只饮自己的那杯淡水呢?《国风·邶风·击鼓》:○擊鼓其鏜〈與‘湯’同,即汤汤声〉、踊 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賦也。鏜、擊鼓聲也。踊躍、坐作擊刺之狀也。兵、謂戈戟之屬。土、土功也。國、國中也。漕、衛邑名。○衛人從 軍者、自言其所爲。因言、衛國之民、或役土功於國(都)、或築城於漕。而我獨南行、有鋒鏑死亡之憂,危苦尤甚也。○從孫子仲、平陳與宋。 不我以歸。憂心有忡〈與‘充’同〉。○賦也。孫、氏。子仲、字。時軍師也。平、和也。合二國之好也。舊說、以此爲春秋隱公四年、州吁自立之 時、宋衛陳蔡伐鄭之事。恐或然也(或许可能,有可能而不一定)。以、猶與也。言不與我而歸也。○爰居爰處、爰喪〈息浪反〉其馬、于以求 之、于林之下。○賦也。爰、於也。於是居、於是處、於是喪其馬、而求之於林下。見其失伍離次無鬭志也。○死生契〈與‘挈’同〉闊、與 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賦也。契闊,隔遠之意。成說、謂成其約誓之言。○從役者、念其室家。因言、始爲室家之時、期以死生契闊不相忘 棄。又相與執手、而期以偕老也。○于〈音吁。下同〉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音荀〉兮、不我信〈師人反〉兮。賦也。于嗟、嘆辭也。闊、 契闊也。活、生。洵、信也。信、與‘申’同。○言昔者契闊之約如此、而今不得活。偕老之信如此、而今不得伸。意必死亡,不復得與其室家遂前 約之信也。《擊鼓》五章章四句4.“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并非自我安慰,而是我们这些世俗永远不会理解鹊桥相会的意 义,以及它所具有的超越性。我们只懂朝朝暮暮,所以注定我们不懂金风玉露。我们只懂永不分离,就注定我们不会懂银河浩渺。这世间的一切的舍 与得都是平衡的。你选择了广度,你就只能失去深度。彼此如果真心相爱,那么有银河也不过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而已。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 暮▲?云彩在天空变幻出千百种奇巧的样式,牛郎、织女守候在遥远银河两岸,每年只在七夕的夜晚相会,可这相逢就如同秋风和露水般的交溶,胜 过了人间那些日日相守,却不懂珍惜的人间伴侣。这刻缠绵的情思,像天河里,流了千年的河水,绵绵不绝,这如梦似幻的短暂欢会,却最终还是要 结束,牛郎、织女恋恋不舍的各自踏上归去的路,在心中相互劝解:我们的真情已至死不渝,天荒地老,又何必贪求卿我的朝欢暮乐?金风玉露:泛 指秋天的景物。出处:唐·李商隐《辛未七夕》诗:由来碧浪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5.“花丛冷眼,自惜寻春来较晚,知道今生,知道今生那 见卿?”世人都学纳兰风,谁人可知纳兰情。纳兰首先是个人,然后才是个诗人,不懂纳兰的过去,你就不配再去谈纳兰的诗词。抑郁或者悲伤只是 一种态度,与风格无关。出自名门,三科登第,仕途顺利,年少得志…。你之所以不知纳兰因何而哀伤,是因为你只看到世间的浮华,而忘却了爱。 也许你知道在纳兰的生命有一个卢氏,但是你永远不会知道那个与纳兰青梅竹马的雪梅却被强行送进宫去,最终服毒自杀。这是你之所以理解不了纳 兰风格的原因,因为这世间有一种你所理解不了的感情叫做“青梅竹马”。纳兰性德,小名冬郎。其父明珠,是当时权倾朝野的人物,四大重臣之 首(明珠、索额图、张庭玉、李光地)。遇到他表妹是在纳兰氏夫人的丈夫舒穆禄庆吉遇难,纳兰氏夫人因丧夫成疾,年仅十四岁的舒穆禄雪梅一 下父母全无,从千金大小姐变得孤苦无依,作为叔叔的明珠就把小雪梅接到了明珠府。雪梅当时的遭遇感觉像极了林黛玉,同样是个让人心疼的可人 儿。此时的纳兰性德感慨道:“人生有一红颜知己足矣!遑求它哉。”一首《眼儿媚mèi·咏梅》:莫把琼花比澹妆◎,谁似白霓裳◎?别样清幽 ,自然标格,莫近东墙◎。⊙冰肌玉骨天分付,兼付与凄凉◎。可怜遥夜,冷烟如月,疏影横窗◎。词的大意是:不要把扬州琼花比作淡妆,哪一种 花就像白色的霓裳?白梅花有别样的幽雅清香,风范是那样自然孤高,不要轻易走近东墙欣赏。梅花有一付上天赐予的冰肌玉骨,同时也付予它加倍 的孤高凄凉。可怜这遥远的寒夜,清冷的烟雾和清凉的明月笼罩着它,只留一束疏散的影子在横窗。扑面而来的是一股冷:那梅花的“别样清幽”竟 令人“莫近”,它的高洁姿容是天赋予的,而天更同时赋予了它凄凉的命运。这里面,蕴含了一种宿命式的幻灭感。于是,每一个晚上,词人看到的 是“冷烟和月,疏影横窗”的凄清图象。“生,同衾;死,同穴。”可后因母亲所阻私奔不成反被囚禁的雪梅在“小黑屋”里思念着哀怨着,吟出 词一首《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落花如梦凄迷◎,麝烟微◎,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 ◎。囚禁几天后,觉罗氏夫人把雪梅骗到宫中,雪梅进宫去当了宫女后纳兰写出(《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 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这句用了两个典,一个是裴航 乞药,一个是嫦娥奔月。第一个典故出自唐传奇中裴航遇云英的故事,作者为裴铏。大致情节如下:裴航为唐长庆间秀才,一次路过蓝桥驿,遇 见一织麻老妪,航渴甚求饮,妪呼女儿云英捧一瓯水浆饮之,甘如玉液。航见云英姿容绝世,十分喜欢,很想娶她为妻,妪告曰:“昨有神仙与药一 刀圭,须玉杵臼捣之。欲娶云英,须以玉杵臼为聘,为捣药百日乃可。”后裴航找到月宫中玉兔用的玉杵臼,娶了云英。婚后夫妻双双入玉峰,成仙 而去。传说中的蓝关驿是古时蓝关古道的驿站,为秦时开辟,是从咸阳和长安经武关通往东南各地的必经之地。秦始皇东巡中国南部,韩愈被贬南 方,走的就是这条路。今驿站虽已作古,但驿楼的门、石槽、驿桥的铁柱仍在。“药成碧海”则用李义山“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说的是嫦娥奔月的故事。“饮牛津”用《博物志》的典故,按《博物志》:“天河与海通,有人居海上,年年八月,见浮槎去来不失期。多赍粮乘槎 而往。十余日至一处,遥见宫中多织妇,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其人还至蜀间,严君平曰:‘某年某日有客星犯牵牛渚。”计年月,正此人到天 河时也。李义山身入离宫与宫嫔恋爱,有《海客》一绝云:“海客乘槎上紫氛,星娥罢织一相闻,只应不惮牵牛妒,聊用支机石赠君。”纳兰 容若以入宫与恋人相会,也用此典,居然与义山暗合。容若乃贵子,本不贫,现在用“相对忘贫”之语者,无非说如果我能同她相见,一个像牛郎 ,一个像织女,便也可以相对忘言了。再者中国诗词用典时,本来可以利用暗示的力量,容若由“饮牛津”联想到“牛衣对泣”,意谓若能结合,便 是做牛衣中贫贱夫妇,我们也满足之意。这里的“若容”又不是指本人(‘容若’),而是说‘如果容许’的意思。后来纳兰收到了表妹临死前给 他的白绢包裹,看到里面的一缕青丝和手指甲(托付终身),他明白了发生了什么。《山花子·风絮飘残已化萍》: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 姿容美好)藕丝萦◎。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可悲,可叹,可惜, 无尽的悲惋,凄凉,怎一个字说得清、写的明?谁能知道此时的纳兰内心有多痛苦?于是喝了一杯毒酒,愿与表妹死后作连理、化蝴蝶。毒性发作之 前写下了《减字木兰花》以示后人:花丛冷眼▲,自惜寻春来较晚▲。知道今生◎,知道今生那见卿◎?⊙天然绝代▲,不信相思浑不解▲。若 解相思◎,定与韩凭共一枝◎。浑不解:犹言全不解。②韩凭:又作韩朋、韩冯等。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载,战国时宋康王舍人韩凭娶妻何氏, 甚美,康王夺之。凭怨,王囚之,沦为城旦(应劭曰:“城旦者,旦起行治城,四岁刑也。”)。凭自杀。其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妻遂自 投台下,左右揽之,衣不中手而死。遗书于带,愿以尸骨赐凭合葬。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家相望也。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两家之端,旬 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 ”。后人以此故事用于男女相爱、生死不渝之情事。【杜牧《叹花》原文】:自是寻春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赏析一】诗人借寻春迟到,芳华已逝,花开花落、子满枝头,喻少女青春已过,含蓄委婉地抒发机缘已误,时不再来的惆怅之情。关于此诗,有 一个传说:杜牧游湖州,识一民女,年十余岁,杜牧与其母相约过十年来娶。后十四年,杜牧始为湖州刺史,该女已嫁三年,生二子。杜牧有感而作 此诗叹之。事虽不可信,但诗人借惜春咏花感慨人生情缘容易失之交臂则是无疑的。此诗又题作《怅诗》,文亦有不同:“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 见未开时。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自恨”是主题词。通篇用比似手法。译文:若是知道前世约定的人终会在灯火阑珊处出现,谁 会在今生来一场繁华的等待呢?在华灯初上的街市甚至杳无人迹的阡陌,都有可能发生着各种形式的邂逅。人生最美好的相遇,莫过于灵魂相遇,而 灵魂默契的人最终的结局通常是分别,彼此深深交契,却无缘擦身而过。所以人生最无奈的相遇莫过于朝夕相处,生活中的各取所需,灵魂却完全陌 生。只是今生已经错过了的两个人,来生真的会再次刻骨铭心的相逢吗?作者: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词人,与朱彝尊、陈维 崧并称“清词三大家”。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大学士明珠长子。出生于满州正黄旗。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讳,改名性德。自 幼天资聪颖,18岁考中举人。康熙十五年(1676)年中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循例迁转)至一等。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 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曾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饮水 词》,后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2首,编辑为《纳兰词》。6.“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题都城南庄》——唐·崔护。奈何千年轮回,周遭早已物是人非。正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曾经的一切都在时间洗涤中 升腾而去,世间的恩怨情仇在轮回中变得尽不可知。万物皆流,无物永驻。纵使世间真有轮回,奈何桥上的那碗孟婆汤你也不曾喝下,可是这世间是 否还有谁能等你一个千年。大唐中和年间,博陵有个才子,姓崔名护,生得风流俊雅,才貌无双。偶遇春榜,收拾琴剑书籍,前往长安应举。时当暮 春,崔生暂离旅舍,往城南郊外游赏,但觉口燥咽干,唇焦鼻热。一来走得急,那时候也有些热了。这崔生只为口渴,又无溪涧取水。只见一个去处 :灼灼桃红似火,依依绿柳如烟。竹篱茅舍,黄土壁,白板扉,哰哰犬吠桃源中,两两黄鹂鸣翠柳。(哰哰láoláo狀聲詞:(1)? 形容犬吠的聲音。元.武漢臣.生金閣.第三折:「傍幾家兒村雞啞啞,隔半程兒野犬哰哰。」警世通言.卷三十.金明池吳清逢愛愛:「黃土壁, 白板扉,哰哰犬吠桃源中。」(2)?形容燕叫的聲音。宋.穆修.殘春病酲詩:「風簷窣窣燕哰哰,臥對殘芳起鬱陶。」)崔生去叩门,觅一 口水。立了半日,不见一人出来。正无计结(犹打算,主张),忽听得门内笑声,崔生鹰觑鹘望(鹰觑鹘望yīngqùhúwàng近义词 :鹰瞵lín鹗视。典故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金明池吴清逢爱爱》:“忽听得门内笑声,崔生鹰觑鹘望,去门缝里一瞧,那笑的却是一 个女孩儿,约有十六岁。”),去门缝里一瞧,元来那笑的,却是一个女孩儿,约有十六岁。那女儿出来开门,崔生见了,口一发燥,咽一发干,唇 一发焦,鼻一发热。连忙叉手向前道:“小娘子拜揖。”那女儿回个娇娇滴滴的万福道:“官人宠顾茅舍,有何见谕?”崔生道:“卑人博陵崔护, 别无甚事,只因走远气喘,敢求勺水解渴则个。”女子听罢,并无言语。疾忙进去,用纤纤玉手捧着磁瓯(用同“瓷”),盛半瓯茶,递与崔生。崔 生接过,呷xiā入口,透心也似凉,好爽利!只得谢了自回。想着功名,自去赴选,谁想时运未到,金榜无名,离了长安,匆匆回乡去了。倏忽 一年,又遇开科,崔生又起身赴试。追忆故人,且把试事权时(暂时)落后,急往城南。一路上东观西望,只怕错认了女儿住处。顷刻到门前,依 旧桃红柳绿,犬吠鹰啼。崔生至门,见寂寞无人,心中疑惑。还去门缝里瞧时,不闻人声。徘徊半晌。哪知故人已经死去。惆怅不已,于白板扉上题 四句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7.“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沧海之后水 非水,巫山之后云非云。是心的容量太小,还是沧海、巫山太大?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巫山,每个人一生能真正爱的人只可能有一个。也许谈过的 恋爱很多,但是对于其他人充其量是一种廉价的喜欢,所爱之人在无奈的生活中只能埋在心中。而我们之所以活着不随巫山沧海而去只是因为“半缘 修道半缘君”。元稹悼怀亡妻韦丛(字蕙丛)之作。诗的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从《孟子·尽心上》篇“观于海者难为水 ,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两处用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以“观于海”比喻“游于圣人之门”,喻意显明;而这两句则是暗喻, 喻意并不明显,是意隐喻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这固然是 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象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写。唐元稹《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亡妻)。”辞海注解:取次:1、任意;随便。寒山诗:“平侧(仄)不解压,凡言取次出 。”杜甫《送元二适江左》诗:“经过自爱惜,取次莫论兵(叮嘱:路上多保重,不要随便谈论国事)。”2、草草,匆匆。元稹《离思五首》:“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3、渐渐,陆续。邓学可《端正好/乐道》套曲:“亭台即渐催,花木取次休。”《遣悲怀》三首,是唐代诗 人元稹怀念原配妻子韦丛的作品。【其一】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软缠、央求)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 ,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其二】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 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其三】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同 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作品译文【其一】你如同谢公最受偏爱的女儿,嫁给我这个贫士事事不顺 利。你见我没有衣衫就在箱子找,你拔下金钗因我相求而买酒。你用野蔬充饥却说食物甘美,你用落叶作薪你用枯枝做炊。如今我高官厚禄你却离人 间,为你祭奠延请僧道超度亡灵。【其二】往昔曾经戏言我们身后的安排,如今都按你所说的展现在眼前。你穿过的衣裳已经快施舍完了,你的针线 盒我珍存着不忍打开。因怀念你我对婢仆也格外怜爱,多次梦到你我便为你焚纸烧钱。谁不知夫妻永诀人人都会伤怀,想起许多往事令人极度地伤悲 。【其三】闲坐无事为你悲伤为我感叹,人生短暂百年时间又多长呢!邓攸没有后代是命运的安排,潘岳悼念亡妻只是徒然悲鸣。即使能合葬也无法 倾诉衷情,来世结缘是多么虚幻的企望。只能睁着双眼整夜把你思念,报答你平生不得伸展的双眉。8.“错错错,莫莫莫”。陆游《钗头凤》:红 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湿鲛绡 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唐婉和了一首转调《钗头凤》词:世情薄▲,人情恶▲,雨送 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 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转载]《钗头凤》为何也押平韵?诸位看官,有没有发现两首词同为《钗头凤》,韵格却迥然 不同,前为仄韵格。如:“恶”“薄”“索”“错”“落”“阁”“托”“莫”。后为平韵格,如:“干”“残”“栏”“难”“寒”“珊”“欢” “瞒”。丙戌年冬月,我出差湘潭,与邹联安、曹青、刘咏姿等人一道商议成立世界汉诗协会湘潭分会事宜。会后,刘咏姿备车送我去衡阳,在车 上,他便问我这个问题,我一时语塞,回答不上来。回京后,我翻阅各类词书,得知《钗头凤》原名《撷芳词》,取名于北宋政和间宫中之撷 芳园,南宋陆游因无名氏词有“可怜孤似钗头凤”句,乃改现名。全词六十字,二十句,前后片各七仄韵,两叠韵,两部递换。首起两句和第四、五 、六、七句各自相对。末三字各为独立词句。谈得也都是押仄韵的。此问题一直悬而未解。也是机缘巧合,不久之后,我在编辑重庆诗人雍 容先生的诗集时,发现他对词研究有一段文字,引起了我的注意:“转调。转调就是增损旧腔,转入新调,如《碧鸡漫志》卷四说《虞美人》: “旧曲三,其一属中吕调,其一中宫调,近世转入黄钟宫。”词经转调后,有的字句还和原调相同,如《蝶恋花》与《转调蝶恋花》,字句完全相同 ,只有上片第四句和换头处两调平仄不同;有的字句与原调则不同,如《踏莎行》词原来只有五十八字,而《转调踏莎行》则有六十六字;有的转调 后用韵和原调不同,《贺圣朝》原押仄韵,《转调贺圣朝》则押平韵。”词起初是作为乐曲而唱的。“由乐以定词,依曲以定体”。词调,即曲 调之名。曲名除了表明其音乐内容,有时也表示曲调的性质和令、引、近、慢等乐曲类列。词的押韵不同于诗,它要依据曲度而确定韵位。唐宋将乐 曲一遍,分为若干小段,称为“均”,即乐曲中一个相对完整的音乐单位,乐曲于此为“顿”、“住”,而词调在此断句、押韵。由于每个词调的音 乐节奏不同,停顿之处不同,因而它的韵位也就各各不同。由此可见,唐婉所做《钗头凤》,应为转调《钗头凤》也。这是唐婉版本的,又 叫转调《钗头凤》,词谱如下: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十句,三仄韵、四平韵、两叠韵。仄平仄(韵)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平仄仄(韵)仄平平( 韵)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韵)平(叠韵)平(叠韵)平平仄(韵)平平仄(韵)仄平平仄平平仄(韵)仄平平(韵)仄平 平(韵)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韵)平(叠韵)平(叠韵)唐婉,字蕙仙,陆游之表妹。擅长诗词,他们常借诗词倾诉衷肠,二人吟诗作对 ,互相唱和,丽影成双。两家父母和众亲朋好友,也都认为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天造地设:造:制作;设:安排。指事物自然形成,合乎理想, 不必再加人工。出处:宋·赵佶(徽宗)《艮岳记》:真天造地设,神谋化力,非人力所能为者。)。陆游《沈园二首》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无复 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xuànrán。陆游二十岁 (绍兴十四)与唐婉结合,不料唐婉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女子无才便是德),在封建礼教的压制下,虽种种哀告,终 归走到了“执手相看泪眼”的地步,孰料,缘深情浅的这一对竟在绍兴二十年,与城南禹迹寺的沈园意外邂逅,陆游“怅然久之”,于沈园内壁上题 一首《钗头凤》,怆然(chuàngrán悲伤的样子)而别。唐婉读此词后,和其词(转调《钗头凤》),不久即郁闷愁怨而死。此后,陆游 北上抗金,又转川蜀任职,几十年的风雨生涯,依然无法排遣诗人心中的眷恋,在他六十七岁的时候,重游沈园,看到当年题《钗头凤》的半面破壁 ,事隔四十年字迹虽然已经模糊,他还是泪落沾襟,写一首诗以记此事,诗中小序曰:“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阕壁间,偶复一到, 而园主已三易其主,读之怅然”,在诗中哀悼唐婉:“泉路凭谁说断肠?”、“断云幽梦事茫茫。”(陆游《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枫叶初丹槲 hú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诗人以河阳令潘岳自比,突出斑白双鬓,乃结意于潘岳为亡妻写的《悼亡诗》)。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 断肠。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年来妄念消除尽,回首禅龛一炷香。)后陆游七十五岁,住在沈园的附近,“每入城,必登寺 眺望,不能胜情”,写下绝句《沈园》:“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就在陆游去世的前一年,他还 在写诗《春游》:“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沈家园林里面花团锦簇,似乎大部分花儿都见证过当年“我”于此地游赏)。也信美人终作 土,不堪幽梦太匆匆。”这是一种深挚无告,令人窒息的爱情,能在死后四十年里仍然不断被人真心悼念,真是一种幸福了。9.许是今生,误把前 生草踏青。许是今生,误把前生草踏青。在见(‘现’)今生,梦以来世柳自青。不是今生,前生、来世皆成空。人生若只如初见,一 切随缘亦随风。本是今生,误入前生。前生不是前生,只是今生的前生,若无今生,前生飘渺终难成,若无前生,今生何必再再次苦相逢。你不懂轮 回,你不懂执着,你不懂忘却。踏青tàqīng:清明节前后郊野游览的习俗。旧时并以‘清明节’为‘踏青节’。五代宋初徐铉xuàn《偷 声木兰花·春分遇雨》:天将小雨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纵目天涯◎,浅黛春山处处纱◎。⊙焦人不过轻寒恼▲,问卜怕听情未了▲。许是今生◎,误把前生草踏青◎。徐铉(916年—991年)五代宋初文学家、书法家。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曾受诏与句中正等校定《说文解字》。工于书,好李斯小篆。与弟徐锴有文名,号称“二徐”;又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铉xuàn古代举鼎用的器具。铜制,钩状,以之提鼎的两耳。10.相濡以沫xiāngrúyǐmò,不如相忘于江湖。生我之前谁是我,生我之后我是谁。车辙之鱼,不懂江湖之广阔;世俗之人,难解六道之因果。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爱到忘记才是真爱。忘记了所爱,并非忘记了爱的本身。对于人,对于感情或许也是如此吧。相濡以沫,有时是为了生存的必要或是无奈。“相濡以沫”,或许令人感动;而“相忘于江湖”则是一种境界。所有东西的生都是为了死,那么‘执着’与‘不执着’都是爱,爱到不知还依然爱着,爱到超越,爱到相忘。余论(网摘):曾经某人问过我一个问题:“爱是什么?”已经很长时间过去了,我依然无法回答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现实的确是大多数人貌似在爱,笔者无法对于当今的许多所谓的爱情进行评价,也没有这份精力。只是自己虽然看过不少的书,思考过不少的问题,但是关于“爱是什么?”这个问题还是显得无能为力。也许,我也只能说也许爱就是爱本身,与其他一切无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无法正面回答,只能姑且写一写那些我认为至少像样的爱情,仅仅以此作为答案送于某人。今生无缘,那么来生也不过是一句扯淡的谎言。最后希望你将来能够一直幸福快乐,或者说至少要“过得比我好。”(戒凡居士网摘整理,2017.02.24)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