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日本的王守仁文献研究概观
2017-03-19 | 阅:  转:  |  分享 
  
文献季刊

2006年7月第3期删x队N

·海外汉学·

日本的王守仁文献研究概观+

[日]永富青地

一、关于王守仁著作的文献学研究

王守仁(成化八年九月三十日、1472~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529)是

近世儒学史上与朱熹齐名的儒学大家。同时,在他生活的时代,还是一位以足

智多谋著称的军事家。由于生前便享有盛名,所以王守仁的语录、诗文集等在

其生前已有多种出版问世,在他去世之后不久,友人、弟子、后学以及他曾经留

下足迹的各地地方官们又陆续编辑刊刻了各种版本。隆庆六年(1572)出版的

《王文成公全书》,实际上是对这些在王守仁生前及身后流传于世的著作做了

一次集大成的工作。

《王文成公全书》名义上题为直隶监察御史谢廷杰编,但实际上是由王守

仁弟子钱德洪在自己编辑的《传习录》、《阳明先生文录》的基础上参考当时

流传的各种王守仁语录、诗文集等加工编纂而成的。该书是当时收录王守仁言

论、著作最丰富的著作集,而且,语录、文录、别录、外集、续编的编排方式在结

构上也显得整然有序。此外,书信部分系以编年,而且随处附有钱德洪的解说,

为读者利用该书提供了方便。

但是,或许正因为《王文成公全书》收录相对完整、结构整然有序等特点,

反而造成关于王守仁著作的文献学研究的萧条。因为《王文成公全书》容易给

人造成一种印象,以为该书收录完备,没有留下太多需要考证的文献学方面的

问题。因此,在该书问世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出现有关的研究。到

了清代,阳明学被视为空言无物的代表,导致“心学横流”的阳明学对明朝灭

亡负有责任的观点成为学者的共识。在这种历史认识的背景之下,虽然清代是

考证学隆盛的时代,但在有关王守仁著作的考证方面却没有太多值得称道的

进展。《四库全书总目》关于《王文成公全书》的记述谬误百出,便是一个最具

代表性的事例。

+本稿根据作者博士论文《王守仁著作的文献学研究》序章的部分内容改写而成。

177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2}葡霎囊登鬟蓁丽雾耋瑟望堡i蔌甬嚣i粪兹鎏薹喜

;骜i羹鎏萄基蓁攀塞谎崔雾墅i型萎丝是l霆往主琴

羹艺萋蕊鋈薹葡毖饕曩妻薹!荸蒸∥雾攀萋;羹戮l鬟新龟鼬!彗忍蠢霎j

誊鐾堕嚣丛篁=iii囊铺礤董囊焉铴摧霎篱蜘禾薹辇瓮鬻雾{也遏吟薹霎篓秘

型。;童i暖嗣萋鬻翌鋈雾薹基蓠茬主薹漏篓£鬻霎酣吲糯磅疆秦霎《西叠霉污蝈

雾爨冀j鲤磕黎堕季羹拍蓁攀鋈冀塑鐾妻鬟理。”④又说:

“在现代主义的巅峰时期,高等文化跟大众文

化(或称商业文化)分别属于两个截然不同的

美感经验范畴,今天,后现代主义把两者之间

的界限彻底取消了。”⑤让·鲍德里亚也指

出,在古典和现代文化中,雅文化和俗文化属

于不同的阵营,各自有自身的逻辑和运作规

则,两者的对立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后现

代条件下,两者的对立被同一所取代,界线的

丧失使得文化趋于庸俗。现代主义文化所追

求的那种艺术的自律和独立,在后现代文化

中被有力地消解了。据此,他提出要建立一

种“超美学”(transaesthetics)观,使美学不仅

仅局限于传统的艺术领域,而是向经济、政

治、文化和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广泛渗透,以

便使审美和艺术获得广泛的扩张或泛化。有

的美学家也试图为审美和艺术提供一种具有

广泛包容性的定义,如后分析美学家迪基的

“习俗”论认为,要确定一对象究竟是否艺术

作品,要看作为习俗的艺术世界是否授予其

作为艺术品的地位。这样一来,几乎没有什

么东西不能成为艺术品,只要它被授予“艺术

品”地位的话。这实际上是彻底混淆以至取

消了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也抹煞了审美和

艺术的基本标准,可以说是对传统美学进行

了重新改写。

后现代主义对从古典到现代的传统美学

的否定性批判和重新改写,对美学的发展既

可能产生某些积极影响,也会发生消极作

用。从积极影响方面说,后现代主义向“美学

霸权主义”发起挑战,敢于质疑和否定长期以

来人们认为是天经地义的西方传统美学概念

和理论体系,试图消解传统美学人为设置的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22)永富青地、水野实《(阳明兵策)的基础研究》(一)一(五)④

以上五篇论文,(18)是对论文(6)中提到的九州大学藏《阳明先生文录》中的

佚文的研究,(19)是对上文提到的《阳明先生要书》附录卷四《遗言逸事》中王

守仁“遗言”内容的考证。《从吾道人语录》是王守仁弟子董法的言行录,现在

单行本虽不存世,但从现存的《王门宗旨》明刻本中还可看到该书的内容。该

书共分为三部分,其中《日省录》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回忆和记录其老师的言

行。《先进遗风》是耿定向编辑的从明初宋濂开始,包括王守仁在内的五十七

位先贤的遗事,其中有《王文成公全书》未收录的佚文逸事资料。论文(20)、(21)

分别对《从吾道人语录》和《先进遗风》中的遗言遗事进行考证、注释和翻译。

(22)则是对在中国已经失传而在日本尚有明刊本存世的《阳明兵策》的考证、

注释和翻译。

由以上回顾可知,九十年代以后,关于王守仁佚文的研究成果在数量方面

有很大增加,这项工作的意义也逐渐为学界认知。随着资料挖掘工作的深入,

在今后的研究中,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其中特别要留意的是对收集到的佚

文资料的可靠性的考证。在我们今天可以见到的众多明清文献中,有大量署名

为王守仁的诗文。但这些作品究竟是否确实可以归到王守仁的名下,还需要根

据各种资料进行充分的实证J陛的考察。

以上,我们分两部分简要考察和介绍了日本学界在王守仁文献研究方面

的基本情况。如前所述,辑佚工作本是文献学研究的一部分,这样分开论述只

是为了行文的方便。事实上,佚文逸事的辑录、研究涉及版本学和校勘学的基

本知识,在收集、考证佚文逸事以及对不同版本的佚文逸事的文字异同进行校

勘时,需要对各种有关著作的不同版本进行系统的疏理和分析。我们希望今后

有关王守仁文献的辑佚工作能够与王守仁文献的系统整理结合起来,以便使

这项研究不仅能够为王守仁思想的研究提供新的资料,而且使我们对王守仁

文献的成书、出版的过程以及在当时及后世的流传情况有全面而系统的了解,

最终为王守仁及其后学的思想研究打下坚实可靠的文献学基础。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学者在王守仁著作的整理和王守

仁佚文逸事的辑录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近年也不断有新的成果问世。遗憾的

是,由于本文的对象是日本学界的研究情况,所以基本上没有涉及中国学者的

研究成果,特别是没有机会提到陈荣捷、陈来、钱明等先生的重要研究。关于中

国学者在王守仁文献研究方面的成果,希望今后有另外的机会报告。

作者工作单位:日本早稻田大学

①《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第四十一~四十五号,200l~2005年。

_L83

万方数据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