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心学的蜕变
2017-03-19 | 阅:  转:  |  分享 
  
心學的蛻變陳復心學是儒學的蛻變,起點來自孔子。儒學有不同的宗派,然而能去除繁文縟節直指人的本來面目者,只有心學。孔子最早指出的「仁」,就是心學現在說的本體,只不過本體會隨著不同聖人的領悟,而有詞彙的差異。孟子是明確開始有心學傾向的大師,南宋的陸九淵,則是把這種傾向做最直接了當發揮的第一人,他強調恢復人的「本心」,有名言「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奠立心學無內外區隔,天人合一的里程碑,開出心學的具體路徑。王陽明先生是心學的大宗師,他首度明確使用「心學」兩字,來作為指稱心性議題的專有名詞。而且,陽明先生完整恢復儒學本來「內聖」與「外王」需兼顧的宗風,強調人需在「事上磨練」,認為本沒有出家與在家的差異性,人需要透過在人間具體面對生活處事,纔是真儒者的大修行。陽明先生並透過他的軍事實踐,讓人領會他的教旨,其落實的徹底,世間實難有第二人。然而,受限於時空環境,陽明先生並未解決「外王」的制度問題,使得心學的外王會有如何的政治思想,從未有人瞭解,這種限制性,使得儒家面對當前的民主議題顯得侷限。而且,面對當前世界人類普遍面臨的心靈空虛處境,既有的心學無法做有效的化解與轉換,這就是敝人的盤古心學會出現的原因,盤古心學,就是要徹底解決當前儒家面臨「內聖」與「外王」的困境的救世思想。因此,盤古心學脫胎自陽明心學,屬於儒學的最新蛻變型態,吸納中外各種宗教與哲學,發展出兼容並蓄的心靈儒學。作為儒學的最新型態,心學不再只關注著中國人的慧命,更關注著全球人類共同的慧命,因此,心學是面向世界張開雙手的儒學,不再具有傳統的民族情感負擔,雖然,我們很務實的明白,鑄造一個有道性的國家,階段性需要由鑄造「嶄新的中國」做起點,纔能不斷推擴,終至有「世界政府」的蘊生。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