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2014年06月14日 性權會募款餐會發言-豪爽女人20年
2017-04-01 | 阅:  转:  |  分享 
  
20140614性權會募款餐會發言

豪爽女人二十年

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何春蕤



今年,《豪爽女人:女性主義與性解放》出版20年了,我從皇冠出版社收回了版

權,全書上網提供廣大群眾閱讀。不過,人總是要回頭看看自己留下的痕跡,這

本書曾經或仍在對這個社會形成怎樣的意義或衝擊,我留給別人去說,不過,就

這20年我個人的觀察和經歷,我想和各位分享一些看法。

1994年我其實同時在寫三本書,現在這三本都完整上網了。《豪爽女人》和《不

同國女人》在1994年秋天發表,《性心情》則一直寫到1996年才出版。我用《不

同國女人》的社會分析來發展一個寬廣的性別視角,然後用《豪爽女人》的文化

分析來宣示當時急切需要的一個女性主義情慾解放立場,《性心情》則是用八個

女人的對話來說明我之所以採取情慾解放立場的「前因」,寫作時當然我是沒預

料到《豪爽女人》會帶來我後來被排擠放逐的「後果」的。

主流女性主義者曾經批判我是「唯性主義者」,認為我只看性,不看性別,所以

才會提出像性解放這樣不顧女人危險的立場。可是其實《豪爽女人》的核心分析

架構,徹頭徹尾的是一個以「性別」而且是性別二分作為基本架構的分析。我用

兩性的「身體情慾賺賠邏輯」來指出,在和性相關的事情上,我們的文化設定了

男人不管怎樣都是賺而女人不管怎樣總是賠的文化和心理邏輯,而我認為這個不

平等的情慾邏輯源自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它使得女性的身體和情慾(以及人

生其他方面)遭受不利的差別待遇和差別發展」;「把男人放在主動的、佔有的、

征服的(也就是「賺」的)位置上,把女人放在被動的、被掠奪的、被掌管的(也

就是「賠」的)位置上;然後再在男人女人中間建立起冗長複雜的討價還價過程

(又名求偶過程)」。因此,「這個賺賠邏輯是女人在追求情慾、身體、以及其他

方面解放的過程中要打擊的頭號敵人」,它背後的一夫一妻對偶制度更是元兇。

這個分析關注的是兩性在情慾自由和自主上的不平等,是一個標準的女性主義分

析,除了集中談性這個話題在當時台灣的脈絡中有些新穎之外,其實結構上來說

是一個很老派的分析:它並沒有致力於展開性的多元或性別的多元,它並沒有處

理認同的複雜和游移,它甚至沒有性工作、性階序的眼界,更對愛滋和防治表現

了極為有限而工具性的認知。畢竟,它寫於1990年代初期的台灣,GayleRubin

的“ThinkingSex”、同志理論、酷兒理論這些論述,當時都還沒有現實中的爭戰、

辯論、運動來提供產生實際用途的沃土,因此我也只是用一個很素樸的、左翼的、

女性主義的分析,來針對甚囂塵上的性革命徵兆提出一個積極介入的論述。我很

直面的認為,當這麼多異性戀女人都已經踏入被社會非議的情慾實踐、卻還只能

沈默羞愧的背負污名的時候,女性主義非得有個說法打開空間不可,而這個說法

必須架構在整體社會文化的結構分析上,從主體如何被調教成為這個性別不平等

結構的承擔者的整個過程,來揭示女性情慾革命在整體女性主義運動中的必要性

和重要性。

從此刻台灣對於多元認同和權利權益的狂熱來看,《豪爽女人》在性別和性上的

分析都是很侷限的,很二元的,很單薄的。但是我也必須指出,《豪爽女人》當

時所針對打擊的,是保守性道德的性別假設,更是霸佔了發言權的醫學和性教育

專家們。當時社會規訓的主要目標正是逐漸在情慾上越界的女人們,而《豪爽女

人》所參與的這場論述戰,所關切的並不是認同或權益,而是從社會結構的角度

來談女性的主體養成、文化調教、情感心理等等,它企圖在性的道德價值上很根

本的挑戰我們所熟悉的安全感和道德感,高亢的涉險進入被放逐、被污名、被懲

罰的疆域,凸顯社會規範的強制和殘暴。這也是所謂性解放派20年來從來不棄

守邊緣,堅決的和火車趴、跨代戀、通姦劈腿、色情性工作站在一起的基本立場。

「認同」和「權益」都是在《豪爽女人》之後的運動發展中逐漸被強化高舉成為

運動和論述的核心的。認同和權益所要求的,是正義可敬的資源分配和分享,而

不是《豪爽女人》所彰顯的囂張攪擾、不甩規範、混亂賺賠邏輯。就歷史的發展

來看,《豪爽女人》當然是和運動的主流路線格格不入的,這本書的主要論點和

目的不被大多數人看見或看懂,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20年後,當婦女運動、同志運動都以「認同」和「權益」作為主要推動目標的

此刻,我野人獻曝式的再度把《豪爽女人》放到眾人的眼前,其實是想提醒:以

認同和權益為核心的思考,往往聚焦的是改變政策、要求接納、教育宣導、分享

資源、甚至提升個人機會和名聲,而很少是徹底挑戰自我與眾人長年就習以為常

的身體情感和道德判斷,很少是真心努力的與那些大眾覺得當然應該鄙視和不以

為然的主體與實踐並肩作戰,也因此很少堅守並積極支持那些已經與主流明顯背

道而馳的思考與價值。火車趴事件以及前前後後的諸多性爭議,都一再測試也暴

露了運動對於主流思考和主流價值的缺乏抵抗和攪擾。

最後我想說,只籠統的批判體制保守,批判大眾無知,認為歧視和壓迫只存在在

別人身上,因此只要求體制積極保護尊重主體,立法懲罰限制我們眼中的他者;

而不先透過與邊緣結合來改變自我、挑戰自我,驅逐體制早已內化於我們裡面的

習慣、情感、價值、語言──這樣的運動是不可能真正翻天覆地的。今日,運動

被收編、被外包,甚至自滿的與體制合流,分享治理的權力,這樣的結果其來有

自。就這個現實趨勢而言,我認為《豪爽女人》的繼續發聲、戮力抗爭,還是絕

對必要的。歡迎大家重讀《豪爽女人》。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