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黄酮类化合物-1
2017-04-03 | 阅:  转:  |  分享 
  
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本章重点掌握内容结构类型性质:溶解性,酸性,显色反应提取方法分离方法:聚酰胺法,葡聚糖
凝胶法结构鉴定方法:UV,NMR,MS第一节概述一、定义黄酮类化合物是指基本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类化合物。(原定义)
二、分类C3-位有无OH,有:为黄酮醇(Flavonol),无:为黄酮(Flavone)。C2,C3饱和,加“二氢”。二
氢黄酮(醇)(Flavanone)B环连在C3位,为异黄酮(Isoflavone)C环开环,称查耳酮(Chalcone)C环
还原,称黄烷类黄烷-3,4-二醇黄烷-3-醇三、存在形式多以苷存在:O-苷和C-苷
糖的种类:单糖:D-葡萄糖,D-半乳糖,D-木糖,L-鼠李糖,L-阿拉伯糖,D-葡萄糖醛酸双糖:槐糖,龙胆二糖,芸香糖
(Rha1—6Glc),新橙皮糖(Rha1—2Glc)等三糖:龙胆三糖,槐三糖酰化糖:2-乙酰葡萄糖,咖啡酰基葡萄糖
第二节性质和颜色反应一、性状,色泽性状:多为结晶,少数为无定形粉末。颜色:交叉共轭系统黄酮(醇)
及其苷类呈灰黄-黄色查耳酮:黄-橙色二氢黄酮(醇):无色异黄酮:微黄色花色素及花色
苷:红色(pH<7),紫色(pH8.5),蓝色(pH>8.5)二、溶解度黄酮(醇),查耳酮二氢黄酮(醇)花色素三、酸
碱性酸性:分子中具酚羟基,具酸性,可溶于碱性水溶液、吡啶、甲酰胺及二甲基甲酰胺酸性强弱取决于羟基的数目和位置:7,4’-O
H>7-或4’-OH>一般OH>5-OH三、酸碱性碱性:1-位氧原子,有未共用的电子对,表现微弱的碱性,可与强无机
酸,如浓硫酸、盐酸等生成氧盐。四、显色反应(一)还原反应HCl-Mg反应:黄酮(醇)、二氢黄酮(醇)及苷(+)橙红-
紫红查耳酮、橙酮、儿茶素类(黄烷醇类)(—)异黄酮(—)(少数显色)四、显色反应(一)还原反应HCl-Zn反应
:二氢黄酮醇,黄酮醇-3-O-糖苷(+)红-紫色二氢黄酮醇-3-O-糖苷,黄酮醇(—)四氢硼钠反应:二氢黄酮
(+)紫-紫红色。(二氢黄酮与磷钼酸试剂反应呈棕褐色)(二)络合反应锆盐:2%二氯氧化锆(ZrOCl2)生成黄色络合
物的稳定性:3-OH,4-C=O(二氢黄酮醇除外)大于5-OH,4-C=O
锆-枸橼酸反应:鉴别黄酮中3-OH或5-OH(二)络合反应铝盐:1%AlCl3或Al(NO3)3生成黄色,并
有荧光铅盐:1%醋酸铅及碱式醋酸铅生成黄~红色沉淀镁盐:醋酸镁甲醇溶液二氢黄酮(醇),显天蓝色荧光,有5-OH更明
显黄酮(醇)、异黄酮,显黄~橙黄~褐色氯化锶(SrCl2):氨性甲醇溶液;具有邻二酚羟基黄酮类反应生成绿色~棕
色~黑色沉淀(三)硼酸显色反应——鉴别5-OH黄酮在酸存在下,生成亮黄色。如:加草酸,显黄色并有绿荧光;加枸橼酸,只显黄色。
(四)碱性试剂NH3蒸气,颜色加深,可逆;Na2CO3反应不可逆。二氢黄酮遇碱开环,生成查耳酮,显橙黄色。黄酮类有邻二酚羟基
或3,4‘-二羟基,在碱液中易氧化,生成由黄色、深红色至绿棕色沉淀。问题:预测芦丁的显色反应结果HCl-Mg反应HCl-Z
n反应NaBH4反应锆-枸橼酸反应SrCl2反应硼酸+草酸反应Molish反应(+)(+)(-)黄色,加枸橼酸,
褪色(+)(+)黄色(+)第三节提取和分离一、提取与粗分苷元:用氯仿、乙醚、乙酸乙酯等回流提取苷及极性大的苷元:用
丙酮、乙酸乙酯、乙醇、甲醇、醇-水加热提取溶剂萃取法(系统分离法)碱提取酸沉淀法炭粉吸附法溶剂萃取法碱提取酸沉淀法原理
:酚羟基与碱成盐,溶于水;加酸后析出。碱:常用Ca(OH)2,即石灰乳或石灰水。优点:一方面可使含酚羟基化合物成盐溶解,另一方
面可使含COOH杂质(如果胶、粘液质、蛋白质等)形成不溶的沉淀。注意:碱性不宜过强,以免破坏黄酮母核;酸化时,酸性不宜过强,pH
3~4即可,以免形成盐而溶解。炭粉吸附法用于黄酮苷的精制利用活性炭吸附黄酮苷的原理,将吸苷炭粉,依次用沸甲醇,沸水,7%酚/
水,15%酚/醇洗脱,洗脱液经TLC(或PC)检识合并。二、分离(一)柱色谱法硅胶色谱:按极性大小分离,主要分离极性小和中等
极性的化合物。可用CC,PTLC。聚酰胺色谱:原理:氢键吸附二、分离聚酰胺色谱:洗脱顺序规律:(先—后)(
1)苷元相同,三糖苷>双糖苷>单糖苷>苷元(2)母核上羟基增加,洗脱速度减慢(3)羟基数目相同,有缔合羟基>无缔合羟基(4
)不同类型:异黄酮>二氢黄酮(醇)>查耳酮>黄酮>黄酮醇(芳香核、共轭双键多者吸附力强)习题:下列黄酮化合物,(1)用聚酰胺柱
色谱,含水甲醇梯度洗脱,(2)用硅胶柱色谱分离,氯仿-甲醇梯度洗脱,分别写出洗脱顺序。葡聚糖凝胶常用型号:Sephadex-G
,Sephadex-LH20机理:分离游离黄酮,主要靠吸附作用。吸附程度取决于游离酚羟基数目。分离黄酮苷,分子筛的性质
起主导作用。在洗脱时,黄酮苷类按分子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流出柱体。葡聚糖凝胶洗脱剂:(1)碱性水溶液(如0.1mol/L
NH4OH),盐水溶液(0.5mol/LNaCl)。(2)醇或含水醇,如甲醇,甲醇-水,乙醇等。(3)其它溶剂:
丙酮-水,氯仿-甲醇等。例:黄酮类化合物在Sephadex-LH20(甲醇)上的Ve/Vo(二)梯度pH萃取法分离酸性强弱
不同的黄酮苷元酸性:7,4’-OH>7-或4’-OH>一般OH>5-OH(三)根据分子中某些官能
团进行分离醋酸铅沉淀法:具有邻二酚羟基,可被醋酸铅沉淀;不具有邻二酚羟基,可被碱式醋酸铅沉淀。硼酸沉淀法:邻二酚羟基
可与硼酸络合,生成物溶于水。从某植物中分离出四种化合物,其结构如下:试比较四种化合物的酸性,极性大小比较它们的
Rf值大小顺序:1)硅胶TLC,展开剂CHCl3-MeOH(9:2)2)聚酰胺TLC,60%MeOH/H2O
第四节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鉴定一、色谱法的应用硅胶TLC聚酰胺TLC双向纸色谱法双向纸色谱法第一向展开剂:醇性
溶剂,如n-BuOH-HAc-H2O(BAW,4:1:5上层),分配作用。Rf:苷元>单糖苷>双糖苷,一般苷元>0.7,苷
<0.7。第二向展开剂:水性溶剂,如:2~6%HAc,3%NaCl等,吸附作用。Rf:(1)苷元原点附近,苷>0.5,糖链
越长,Rf越大;(2)苷元:黄酮(醇),查耳酮(Rf<0.02)<二氢黄酮(醇),二氢查耳酮(Rf0.1~0
.3)二、紫外光谱法在黄酮类鉴定中的应用原理:黄酮类存在桂皮酰基及苯甲酰基组成的交叉共轭系统,在200~400nm间,有两个
主要的紫外吸收带二、紫外光谱法在黄酮类鉴定中的应用共性:B环OH增加,峰带I向长波位移,波长增大,特别是4’-OH,红移
大;A环OH增加,峰带II波长增大。(一)黄酮类化合物在甲醇溶液中的UV光谱——判断黄酮类化合物类型1.黄酮、黄酮醇
类峰带I和II强度相似1.黄酮、黄酮醇类取代基的影响:带I:母核上,如7-及4’-位引入羟基、甲氧基等供电
基,将促进结构重排,有利于实现上述电子跃迁,可引起相应吸收带红移。母核上氧取代程度越高,带I将越向长波方向位移。羟基甲基化或苷化
,将引起紫移。带II:峰位主要受A-环氧化程度的影响,A-环氧化程度越高,带II越向红移。B环的取代基只影响峰形。如:只有
4’-OR时,为单峰;3’,4-OR时,为双峰。2.查耳酮、橙酮类带I强,带II次强峰3.
异黄酮、二氢黄酮(醇)类带I弱,带II强峰只有A-环苯甲酰系统,带II为主峰带II异黄酮
245~270nm二氢黄酮(醇)270~295nm带I肩峰(二)
利用诊断试剂,判断羟基位置1.甲醇钠(NaOMe)黄酮类化合物上所有酚羟基,均可在NaOMe中成盐,引起红移。
黄酮醇类:a.4’-OH,带I位移40~60nm,强度不降.(二)利用诊断试剂,判断羟基位置2.醋酸钠(NaOAc)
NaOAc碱性较NaOMe弱,只能使7-OH,4’-OH解离。由于未熔融的NaOAc中含微量HOAc,限制4’-OH的解离
。黄酮(醇):7-OH,带II红移5~20nm,6,8-氧取代时影响位移幅度。一次二次峰带II,220~280nmA环
苯甲酰基系统峰带I,300~400nmB环桂皮酰基系统nmIII带I:黄酮类304~350nm
黄酮醇(3-OH被取代)328~357黄酮醇(3-OH游离)352~385带II
:240~285nmnmIII带I
带II查耳酮340~390nm(有裂分)220~270nm橙酮370~43
0nm(3~4个峰)IIInm确定4’-OH确定7-OH黄酮类化合物是泛指两个苯环通过三碳相互连接而成的一系列
化合物。其它类型:花色素类橙酮类高异黄酮山酮槲皮素大豆素异黄酮双黄酮例游离苷元
:难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乙醚等有机溶剂中苷:溶于水、乙醇、甲醇中,难溶于苯、氯仿水溶度:苷元<苷,糖链越长,水
溶度越大。水溶性平面型分子非平面型分子离子
枸橼酸黄色褪色(只有5-OH)样品+ZrOCl2黄色
(3或5-OH黄酮)黄色不褪(有3-OH)药材水或醇-水,加热提取提取液浓缩,加3~
4倍量醇(水提醇沉法)醇水液沉淀(水杂)浓缩,回收醇,加水水液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石油醚层(叶
绿素胡萝卜素脂溶性成分)氯仿层(黄酮苷元)乙酸乙酯层(极性大苷元极性小的苷)正丁醇层(黄酮苷)水层(多糖蛋白质)
洗脱顺序:聚酰胺:D>E>C>B>A硅胶:A>B>C>D>E5.36.38.39.23.34.04.95,
7,4‘-三OH5,7,3’,4’-四OH3,5,7,3’,4’-五OH3,5,7,3’,4’,5’-六OH三糖苷双糖
苷单糖苷芹菜素木犀草素槲皮素杨梅素山奈酚-3-半乳糖鼠李糖-7-鼠李糖苷槲皮素-3-芸香糖苷槲皮素-3-鼠李糖苷
Ve/Vo取代图式黄酮类化合物注:Ve为洗脱样品时需要的溶剂总量或洗脱体积;Vo为柱子的空体积。Ve/Vo数值越小,说明化
合物越容易被洗脱下来。结论:苷元的羟基数越多,越难洗脱;苷的分子量越大,连接糖的数目越多,越容易洗脱.溶于NaHCO3Na2CO3不同浓度的NaOH样品乙醚乙醚液依次萃取5%NaHCO35%Na2CO30.2%NaOH4%NaOH分别酸化各部分黄酮酸性减弱AR1=R2=H3,7,4’-OHBR1=H,R2=Rha3,4’-OH,7-RhaCR1=Glc,R2=H7,4’-OH,3-GlcDR1=Glc,R2=Rha4’-OH,3-Glc,7-Rha酸性A>C>B>D极性D>C>B>ARf:A>B>C>DD>B>C>A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