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一、A11、下列有关MB(肌红蛋白)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MB由一条多肽链和一个血红素结合而成B.MB具有8段α-螺旋结构C.大部分疏水基团位于MB球状结构的外部D.血红素靠近F8组氨基酸残基附近E.O2是结合在血红素的Fe2+上2、一个蛋白质与它的配体(或其他蛋白质)结合后,蛋白质的构象发生变化,使它更适合于功能需要,这种变化称为:A.协同效应B.化学修饰C.激活效应D.共价修饰E.别构效应3、血浆白蛋白的主要生理功用是:A.具有很强结合补体和抗细菌功能B.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C.白蛋白分子中有识别和结合抗原的主要部位D.血浆蛋白电泳时,白蛋白泳动速度最慢E.白蛋白可运输铁、铜等金属离子4、下列有关MB(肌红蛋白)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A.MB由一条多肽链和一个血红素结合而成B.MB具有8段α-螺旋结构C.大部分疏水基团位于MB球状结构的外部D.血红素靠近F8组氨基酸残基附近E.O2是结合在血红素的Fe2+上5、下列有关Hb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Hb是一条多肽链和一个血红素结合而成,其氧解离曲线是直角曲线B.Hb是α2β2四聚体,所以一分子Hb可结合四分子氧C.Hb各亚基携带O2时,具有正协同效应D.O2是结合在血红素的Fe2+上E.大部分亲水基团位于Hb分子的表面
6、变性后的蛋白质,其主要特点是:A.分子量降低B.溶解度增加C.一级结构破坏D.不易被蛋白酶水解E.生物学活性丧失7、下列蛋白质通过凝胶过滤层析柱时,最先被洗脱的是:A.MB(Mr:68500)B.血清白蛋白(Mr:68500)C.牛ν-乳球蛋白(Mr:35000)D.马肝过氧化氢酶(Mr:247500)E.牛胰岛素(Mr:5700)8、蛋白质紫外吸收的最大波长是:A.250nmB.260nmC.270nmD.280nmE.290nm9、下列有关蛋白质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蛋白质分子都具有一级结构B.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指多肽链的局部构象C.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是整条肽链的空间结构D.蛋白质分子都具有四级结构E.蛋白质四级结构中亚基的种类和数量均不固定10、具有蛋白质四级结构的蛋白质分子,在一级结构分析时发现:A.具有一个以上N端和C端B.只有一个N端和C端C.具有一个N端和几个C端D.具有一个C端和几个N端E.一定有二硫键存在11、参与胶原合成后修饰的维生素是:A.维生素B1B.维生素CC.维生素B6D.维生素DE.维生素A12、在下列氨基酸中疏水性氨基酸是:A.组氨酸B.赖氨酸C.谷氨酸D.半胱氨酸E.丙氨酸13、维系蛋白质四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A.氢键B.肽键C.二硫键D.疏水键E.VanderWaals力14、在下列寡肽和多肽中,除哪种外均是生物活性肽:A.催产素B.加压素C.肾上腺皮质激素D.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E.胰高血糖素15、在下列寡肽和多肽中,生物活性肽是:A.胰岛素B.谷胱甘肽C.短杆菌素SD.血红素E.促胃液素16、蛋白质分子中不存在的氨基酸是:A.半胱氨酸B.赖氨酸C.鸟氨酸D.脯氨酸E.组氨酸17、维系蛋白质一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A.VanderwaalsB.二硫键C.氢键D.离子键E.肽键18、在下列氨基酸中酸性氨基酸是:A.半胱氨酸B.脯氨酸C.色氨酸D.精氨酸E.谷氨酸19、维系蛋白质分子二级结构的化学键是:A.二硫键B.离子键C.疏水键D.氢键E.肽键20、在下列氨基酸中碱性氨基酸是:A.丝氨酸B.赖氨酸C.谷氨酸D.酪氨酸E.苏氨酸二、A21、HB中一个亚基与其配体(O2)结合后,促使其构象发毕变化,从而影响此寡聚体与另一亚基与配体的结合能力,此现象称为:A.协同效应B.共价修饰C.化学修饰D.激活效应E.别构效应2、临床常用醋酸纤维索薄膜将血浆蛋白进行分类研究,按照血浆蛋白泳动速度的快慢,可分为A.α1、α2、β、γ白蛋白B.白蛋白、γ、β、α1、α2C.γ、β、α1、α2、白蛋白D.白蛋白、α1、α2、β、γE.α1、α2、γ、β白蛋白3、胰岛素分子中A链和B链之间的交联是靠:A.盐键B.疏水键C.氢键D.二硫键E.VanderWaa1s力三、B1、A.氢键、盐键、疏水键和二硫键B.S形C.加热D.双曲线E.α-螺旋<1>、肌红蛋白分子中主要的二维结构:<2>、血红蛋白的氧解离曲线是:<3>、蛋白质分子三级结构的稳定因素:2、A.蛋白质紫外吸收的最大波长280nmB.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C.蛋白质分子大小不同D.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是借肽键相连E.蛋白质溶液为亲水胶体<1>、分子筛(凝胶层析)分离蛋白质的依据是:.
<2>、电泳分离蛋白质的依据是
<3>、分光光度测定蛋白质含量的依据是:<4>、盐析分离蛋白质的依据是第二节核酸和结构与功能一、A11、真核细胞染色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小体。在核小体中:A.rRNA与组蛋白八聚体相结合B.rRNA与蛋白因子结合成核糖体C.组蛋白Hl、H2、H3、和H4各两分子形成八聚体D.组蛋白H2A、H2B、H3和H4各两分子形成八聚体E.非组蛋白H2A、H2B、H3和H4各两分子形成八聚体
2、真核生物的核糖体中rRNA包括:A.5S、16S和23SrRNAB.5S、5.8S、18S和28SrRNAC.5.8S、16S、18S和23SrRNAD.5S、16S、18S和5.8SrRNAE.5S、5.8S和28SrRNA3、已知双链DNA中一条链的A=25%,C=35%,其互补链的碱基组成应是:A.T和G60%B.A和G60%C.G和G35%D.T和G35%E.T和G35%4、tRNA的3′端的序列为:A.-ACCB.-ACAC.-CCAD.-AACE.-AAA5、在DNA.双螺旋中,两链间碱基配对形成氢键,其配对关系是:A.T=AC≡GB.G≡AC≡TC.U=AC≡GD.U=TT=AE.C=UG≡A6、关于tRNA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5′端是-CCAB.tRNA是由l03核苷酸组成C.tRNA的二级结构是二叶草型D.tRNA富有稀有碱基和核苷E.在其DHU环中有反密码子7、有关真核生物mRNA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帽子结构是多聚腺苷酸B.mRNA.代谢较慢C.mRNA.的前体是snRNAD.3′端是7-甲基鸟苷三磷酸(m7-GPPP)E.有帽子结构与多聚A尾8、下列有关DNA变性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磷酸二酯键断裂B.OD280不变C.Tm值大,表示T=A含量多,而G=C含量少D.DNA分子的双链间氢键断裂而解链E.OD260减小9、下列有关RNA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RNA分子也有双螺旋结构B.tRNA是分子量最小的RNAC.胸腺嘧啶是RNA的特有碱基D.rRNA参与核蛋白体的组成E.mRNA是生物合成多肽链的直接模板10、下列有关DNA二级结构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双螺旋中的两条DNA链的方向相反B.双螺旋以左手方式盘绕为主C.碱基A与T配对,C与G配对D.双螺旋的直径大约为2nmE.双螺旋每周含有l0对碱基11、DNA是:A.脱氧核糖核苷B.脱氧核糖核酸C.核糖核酸D.脱氧核糖核苷酸E.核糖核苷酸12、RNA是:A.脱氧核糖核苷B.脱氧核糖核酸C.核糖核酸D.脱氧核糖核苷酸E.核糖核苷酸13、自然界游离(或自由)核苷酸中磷酸最常见的是与戊糖(核糖或脱氧核糖)的哪个碳原子形成酯键:A.C-1′B.C-2′C.C-3′D.C-4′E.C-5′14、在tRNA二级结构的Tφ环中φ(假尿苷)的糖苷键是:A.C-H连接B.C-N连接C.N-N连接D.N-H连接E.C-C连接15、下列有关遗传密码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在mRNA信息区,由5′→3′端每相邻的三个核苷酸组成的三联体称为遗传密码B.在mRNA信息区,由3′→5′端每相邻的三个核苷酸组成的三联体称为遗传密码C.生物体细胞内存在64个遗传密码D.起始密码是AUG遗传密码E.终止密码为UAA、UAG和UGA16、组成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A.碱基和核糖B.核糖和磷酸C.核苷酸D.脱氧核苷和碱基E.核苷和碱基17、下列哪一种脱氧核苷酸不是DNA的组分:A.dTMPB.dCMPC.dGMPD.dUMPE.dAMP18、下列哪一种核苷酸不是RNA的组分:A.TMPB.CMPC.GMPD.UMPE.AMP第三节酶一、A11、有关酶原激活的概念,正确的是A.初分泌的酶原即有酶活性B.酶原转变为酶是可逆反应过程C.无活性酶原转变为有活性酶D.酶原激活无重要生理意义E.酶原激活是酶原蛋白质变性2、关于同工酶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酶分子的一级结构相同B.催化的化学反应相同C.各同工酶Km相同D.同工酶的生物学功能可有差异E.同工酶的理化性质相同3、有关变构调节(或变构酶)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催化部位与别构部位位于同一亚基B.都含有一个以上的亚基C.动力学曲线呈S型曲线D.变构调节可有效地和及时地适应环境的变化E.该调节可调节整个代谢通路4、关于共价修饰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代谢物作用于酶的别位,引起酶构象改变B.该酶在细胞内合成或初分泌时,没有酶活性C.该酶是在其他酶作用下,某些特殊基团进行可逆共价修饰D.调节过程无逐级放大作用E.共价修饰消耗ATP多,不是经济有效方式5、关于关键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其催化活性在酶体系中最低B.常为酶体系中间反应的酶C.多催化可逆反应D.该酶活性调节不改变整个反应体系的反应速度E.反应体系起始物常可调节关键酶6、常见酶催化基团有:A.羧基、羰基、醛基、酮基B.羧基、羟基、氨基、巯基C.羧基、羰基、酮基、酰基D.亚氨基、羧基、巯基、羟基E.羟基、羰基、羧基、醛基7、有关结合酶概念正确的是:A.酶蛋白决定反应性质B.辅酶与酶蛋白结合才具有酶活性C.辅酶决定酶的专一性D.酶与辅酶多以共价键结合E.体内大多数脂溶性维生素转变为辅酶8、磺胺药抑菌机制不正确是:A.增加二氢叶酸合成酶活性B.抑制细菌核酸合成C.磺胺药与对氨基苯甲酸具有类似结构D.磺胺药属酶的竞争性抑制剂E.药物可致四氢叶酸合成障碍9、有关酶活性中心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酶活性中心只能是酶表面的一个区域B.酶与底物通过非共价键结合C.活性中心可适于底物分子结构D.底物分子可诱导活性中心构象变化E.底物的分子远大于酶分子,易生成中间产物10、下列有关酶催化反应的特点中错误的是:A.酶反应在37℃条件下最高B.具有高度催化能力C.具有高度稳定性D.酶催化作用是受调控的E.具有高度专一性11、下列有关Km值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Km值是酶的特征性常数B.Km值是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C.它与酶对底物的亲和力有关D.Km值最大的底物,是酶的最适底物E.同一酶作用于不同底物,则有不同的Km值12、下列有关Vmax的叙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A.Vmax是酶完全被底物饱和时的反应速度B.竞争性抑制时Vm减少C.非竞争抑制时Vm增加D.反竞争抑制时Vm增加E.Vm与底物浓度无关第四节糖代谢一、A11、蛋白聚糖分子中含有若干糖胺聚糖,其中有二糖重复单位,体内重要的糖胺聚糖有6种,不包括:A.肝素B.硫酸软骨素C.硫酸皮肤素D.透明质酸E.神经氨酸2、糖蛋白的多肽链骨架上共价连接了一些寡糖链,其中常见的单糖有7种,下列单糖中不常见的单糖是:A.葡萄糖B.半乳糖C.果糖D.甘露糖E.岩藻糖3、下述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组成中辅酶,不包括哪种:A.TPPB.FADC.NADD.HSCoAE.NADP4、酵解过程中可被别构调节的限速酶是A.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B.6-磷酸果糖-l-激酶C.乳酸脱氢酶D.醛缩酶E.磷酸已糖异构酶5、空腹13小时,血糖浓度的维持主要靠:A.肌糖原分解B.肝糖原分解C.酮体转变成糖D.糖异生作用E.组织中葡萄糖的利用6、位于糖酵解、糖异生、磷酸戊糖途径,糖原合成及分解各代谢途径交汇点上的化合物是:A.6-磷酸葡萄糖B.1-磷酸葡萄糖C.1-6二磷酸果糖D.6-磷酸果糖E.3-磷酸甘油醛7、有关糖酵解途径的生理意义叙述中错误的是:A.成熟红细胞ATP是由糖酵解提供B.缺氧性疾病,由于酵解减少,易产生代谢性碱中毒C.神经细胞,骨髓等糖酵解旺盛D.糖酵解可迅速提供ATPE.肌肉剧烈运动时,其能量由糖酵解供给8、下述有关糖异生途径关键酶的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丙酮酸羧化酶B.丙酮酸激酶C.PEP羧激酶D.果糖双磷酸酶-1E.葡萄糖-6-磷酸酶9、下述有关蛋白聚糖的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糖胺聚糖链与多肽链以共价键相连B.体内重要的糖胺聚糖有六种C.蛋白聚糖主要功能是构成细胞间的基质D.基质内的蛋白聚糖,由于形成凝胶易使细胞通过E.肝素可与毛细血管壁的脂蛋白脂肪酶结合10、红细胞血型物质的主要成分是:A.蛋白质B.寡糖C.脂肪酸D.核酸E.小肽11、下述糖蛋白的生理功用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血型物质B.凝血因子C.转铁蛋白D.促红细胞生成素E.硫酸软骨素12、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是生成:A.5-磷酸核糖和NADH+H+B.6-磷酸果糖和NADPH+H+C.3-磷酸甘油醛和NADH+H+D.5-磷酸核糖和NADPH+H+E.6-磷酸葡萄糖酸和NADH+H+13、下述正常人摄取糖类过多时的几种代谢途径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糖转变为甘油B.糖转变为蛋白质C.糖转变为脂肪酸D.糖氧化分解成CO2,H2OE.糖转变成糖原14、能降低血糖水平的激素是:A.胰岛素B.胰高血糖素C.糖皮质激素D.肾上腺素E.生长激素15、糖原分子中一个葡萄糖单位经糖酵解途径分解成乳酸时能净产生多少ATP:A.1B.2C.3D.4E.516、糖酵解途径的关键酶是:A.乳酸脱氢酶B.果糖双磷酸酶C.磷酸果糖激酶-1D.磷酸果糖激酶-2E.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17、下述糖异生的生理意义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维持血糖浓度恒定B.补充肝糖原C.调节酸碱平衡D.防止乳酸酸中毒E.蛋白质合成加强
18、一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能生成多少ATP:A.22B.26C.30D.34E.3819、含有高能磷酸键的糖代谢中间产物是:A.6-磷酸果糖B.磷酸烯醇式丙酮酸C.3-磷酸甘油醛D.磷酸二羟丙酮E.6-磷酸葡萄糖20、糖代谢中与底物水平磷酸化有关的化合物是:A.3-磷酸甘油醛B.3-磷酸甘油酸C.6-磷酸葡萄糖酸D.1,3-二磷酸甘油酸E.2-磷酸甘油酸21、肝糖原合成中葡萄糖载体是:A.CDPB.ATPC.UDPD.TDPE.GDP22、不能补充皿糖的代谢过程是:A.肌糖原分解B.肝糖原分解C.糖类食物消化吸收D.糖异生作用E.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重吸收作用23、正常人空腹血糖水平(mmol/L):A.0~2B.2~4C.4~6D.6~8E.8~10
二、A21、正常血糖水平时,葡萄糖虽然易透过肝细胞膜,但是葡萄糖主要在肝外各组织中被利用,其原因是:A.各组织中均含有已糖激酶B.因血糖为正常水平C.肝中葡萄糖激酶Km比已糖激酶高D.已糖激酶受产物的反馈抑制E.肝中存在抑制葡萄糖转变或利用的因子三、B1、A.磷酸果糖激酶-2B.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C.丙酮酸激酶D.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E.果糖双磷酸酶-1<1>、糖酵解糖异生共同需要:
<2>、仅糖异生需要的:
<3>、仅糖酵解需要的
<4>、仅磷酸戊糖途径需要的:第五节生物氧化一、A11、体内两条电子传递链分别以不同递氢体起始,经呼吸链最后将电子传递给氧,生成水。这两条电子传递链的交叉点是A.cytbB.FADC.FMND.cytcE.CoQ2、电子传递的递氢体有五种类型,它们按一定顺序进行电子传递,正确的是:A.辅酶I→黄素蛋白→铁硫蛋白→泛醌→细胞色素B.黄素蛋白→辅酶I→铁硫蛋白→泛醌→细胞色素C.辅酶→泛醌→黄素蛋白→铁硫蛋白→细胞色素D.辅酶I→泛醌→铁硫蛋白→黄素蛋白→细胞色素E.铁硫蛋白→黄素蛋白→辅酶I→泛醌→细胞色素
3、有关还原当量的穿梭叙述错误的是:A.2H经苹果酸穿梭在线粒体内生成3分子ATPB.2H经α磷酸甘油穿梭在线粒体内生成2分子ATPC.胞液生成的NADH只能进线粒体才能氧化成水D.2H经穿梭作用进入线粒体须消耗ATPE.NADH不能自由通过线粒体内膜4、细胞色素氧化酶(aa3)中除含铁卟啉外还含有:A.MnB.ZnC.CoD.MgE.Cu5、有关P/O比值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指每消耗lmol氧分子所消耗的无机磷的mol数B.是指每消耗1mol氧分子所消耗的ATP的mol数C.是指每消耗lmol氧原子所消耗的无机磷的mol数D.P/O比值不能反映物质氧化时生成ATP的数目E.P/O比值反映物质氧化时所产生的NAD+数目6、有关ATP合成机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除α、β亚基外,其他亚基有ATP结合部位B.在ATP合酶F1部分进行C.F0部分仅起固定Fl部分作用D.F1α、β亚基构成质子通道E.H+自由透过线粒体内膜7、线粒体内膜两侧形成质子梯度的能量来源是:A.磷酸肌酸水解B.ATP水解C.磷酸烯醇式丙酮酸D.电子传递链在传递电子时所释放的能量E.各种三磷酸核苷酸8、关于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哪项是错误的:A.直接供给体内所有合成反应所需能量B.能量的生成、贮存、释放和利用都以ATP为中心C.ATP的化学能可转变为机械能、渗透能、电能以及热能D.ATP对氧化磷酸化作用,是调节其生成E.体内ATP的含量很少,而转换极快9、苹果酸穿梭作用的生理意义是:A.将草酰乙酸带入线粒体彻底氧化B.维持线粒体内外有机酸的平衡C.将胞液中NADH+H+的2H带人线粒体内D.为三羧酸循环提供足够的草酰乙酸E.进行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基作用10、体内肌肉能量的储存形式是:A.CTPB.ATPC.磷酸肌酸D.磷酸烯醇或丙酮酸E.所有的三磷酸核苷酸11、体育运动消耗大量ATP时:A.ADP减少,ATP/ADP比值增大,呼吸加快B.ADP磷酸化,维持ATP/ADP比值不变C.ADP增加,ATP/ADP比值下降,呼吸加快D.ADP减少,ATP/ADP比值恢复E.以上都不对12、CO和氰化物中毒致死的原因是:A.抑制cytc中Fe3+B.抑制cytaa3中Fe3+C.抑制cytb中Fe3+D.抑制血红蛋白中砖Fe3+E.抑制cytC1中Fe3+13、在胞浆中进行的和能量代谢有关的代谢是:A.三羧酸循环B.脂肪酸氧化C.电子传递D.糖酵解E.氧化磷酸化14、细胞色素在呼吸链中传递电子的顺序是:A.a→a3→b→c→c1B.a3→b→c→c1→aC.b→c→c1→aa3D.b→c1→c→aa3E.c1→c→aa3→b二、A21、体内常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是因为其磷酸脂键水解时释放能量(KJ/mol)为:A.>11B.>16C.>21D.>26E.>31三、B1、A.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B.柠檬酸合成酶、琥珀酸脱氢酶C.柠檬酸合成酶D.琥珀酸合成酶E.苹果酸脱氢酶<1>、在三羧酸循环中既是催化不可逆反应的酶,又是调节点的是:
<2>、在三羧酸环中是催化不可逆反应的酶,但不是调节点:
<3>、催化三羧酸循环第一步反应的酶:
2、A.线粒体外膜B.线粒体内膜C.线粒体膜间腔D.线粒体基质E.线粒体内膜F1-F0复合体
<1>、三羧酸循环的酶位于:
<2>、呼吸链多数成分位于:
<3>、ATP合成部位在:
<4>、脂肪酸的β氧化在:第六节脂类代谢一、A11、胆固醇体内代谢的主要去路是在肝中转化为:A.乙酰CoAB.NADPHC.维生素DD.类固醇E.胆汁酸2、合成VLDL的主要场所是:A.脂肪组织B.肾C.肝D.小肠粘膜E.血浆3、下列有关类固醇激素合成的组织中除了某组织外,其他都是正确的:A.肺B.肾上腺皮质C.睾丸D.卵巢E.肾4、甘油磷脂合成最活跃的组织是:A.肺B.脑C.骨D.肝E.肌肉5、下列物质中参加胆固醇酯化成胆固醇酯过程的是:A.LCATB.IDLC.LPLD.LDHE.HMG-CoA还原酶6、下述哪种物质是体内合成胆碱的原料:A.肌醇B.苏氨酸C.丝氨酸D.甘氨酸E.核酸7、下列哪种物质不是甘油磷脂的成分:A.胆碱B.乙醇胺C.肌醇D.丝氨酸E.神经鞘氨醇8、胆固醇体内合成的原料:A.胆汁酸盐和磷脂酰胆碱B.17-羟类固醇和l7-酮类固醇C.胆汁酸和VD等D.乙酰CoA和NADPHE.胆汁酸9、胆固醇在体内的主要生理功能:A.影响基因表达B.合成磷脂的前体C.控制胆汁分泌D.影响胆汁分泌E.控制膜的流动性10、胆固醇合成的主要场所是:A.肾B.肝C.小肠D.脑E.胆11、合成胆固醇的限速酶是:A.HMGCoA合成酶B.HMGC0A裂解酶C.HMGCoA还原酶D.鲨烯环氧酶E.甲羟戊酸激酶12、乙酰CoA是在线粒体内产生,而FA及Ch是在胞液内以乙酰CoA为原料进行合成的,试问乙酰CoA通过何种机制由线粒体进入胞液中:A.乳酸循环B.柠檬酸-丙酮酸循环C.鸟氨酸循环D.三羧酸循环E.丙氨酸-葡萄糖循环13、脑组织在正常情况下主要利用葡萄糖供能,只有在下述某种情况下脑组织主要利用酮体:A.剧烈运动B.空腹C.短期饥饿D.长期饥饿E.轻型糖尿病14、有关柠檬酸-丙酮酸循环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提供NADHB.提供NADPHC.使乙酰CoA进入胞液D.参与TAC的部分反应E.消耗ATP15、1mol软脂酸(16:0)彻底氧化成CO2和水时,净生成ATP的mol数A.95B.105C.125D.129E.14616、FA由血液中何种物质运输:A.CMB.LDLC.HDLD.清蛋白E.球蛋白17、不参与甘油三酯合成的化合物为:A.磷脂酸B.DGC.脂酰CoAD.α-磷酸甘油E.CDP-DG18、脂酰CoA经β-氧化的酶促反应顺序为:A.加水、脱氢、再脱氢、硫解B.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C.脱氢、硫解、再脱氢、加水D.硫解、脱氢、加水、再脱氢E.加水、硫解、再脱氢、脱氢19、属于必需脂肪酸是:A.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B.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C.亚油酸、软脂酸、花生四烯酸D.亚麻酸、硬脂酸、亚油酸E.亚麻酸、亚油酸、软脂酸20、食物脂肪消化吸收后进人血液的主要方式是:A.甘油及FAB.DG及FAC.MG及FAD.CME.TG21、合成前列腺素的前体是:A.软脂酸B.硬脂酸C.花生四烯酸D.油酸E.亚油酸22、肝中乙酰CoA不能来自下列哪些物质:A.脂肪酸B.α-磷酸甘油C.葡萄糖D.甘油E.酮体23、某脂肪酰CoA(20:0)经β-氧化可分解为10mol乙酰CoA,此时可形成ATP的mol数为:A.15B.25C.35D.45E.60
24、控制长链脂肪酰基进入线粒体氧化的关键因素是:A.ATP水平B.肉碱脂酰转移酶的活性C.脂酰CoA合成酶的活性D.脂酰CoA的水平E.脂酰CoA脱氢酶的活性25、血浆蛋白琼脂糖电泳图谱中脂蛋白迁移率从快到慢的顺序是:A.α、β、前β、CMB.β、前β、α、CMC.α、前β、β、CMD.CM、α、前β、βE.前β、β、α、CM26、导致脂肪肝的主要原因是:A.肝内脂肪合成过多B.肝内脂肪分解过多C.肝内脂肪运出障碍D.食入脂肪过多E.食人糖类过多27、体内脂肪酸合成的主要原料是:A.NADPH和乙酰CoAB.NADH和乙酰CoAC.NADPH和丙二酰CoAD.NADPH和乙酰乙酸E.NADH和丙二酰CoA28、酮体不能在肝中氧化是因为肝中缺乏下列哪种酶:A.HMGCoA合成酶B.HMGCoA还原酶C.HMGCoA裂解酶D.琥珀酰CoA转硫酶E.琥珀酸脱氢酶29、肝脏在脂肪代谢中产生过多酮体主要由于:A.肝功能不好B.肝中脂肪代谢障碍C.脂肪转运障碍D.脂肪摄食过多E.糖的供应不足或利用障碍30、酮体包括:A.草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B.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酸C.乙酰乙酸、γ-羟丁酸、丙酮D.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E.乙酰丙酸、β-羟丁酸、丙酮31、脂肪酸β氧化发生部位:A.胞液B.线粒体C.内质网D.胞液和线粒体E.胞液和内质网32、脂肪动员的关键酶是:A.脂蛋白脂肪酶B.甘油一酯酶C.甘油二酯酶D.甘油三酯酶E.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酶33、体内两条电子传递链分别以不同递氢体起始,经呼吸链最后将电子传递给氧,生成水。这两条电子传递链的交叉点是A.cytbB.FADC.FMND.cytcE.CoQ34、电子传递的递氢体有五种类型,它们按一定顺序进行电子传递,正确的是:A.辅酶I→黄素蛋白→铁硫蛋白→泛醌→细胞色素B.黄素蛋白→辅酶I→铁硫蛋白→泛醌→细胞色素C.辅酶→泛醌→黄素蛋白→铁硫蛋白→细胞色素D.辅酶I→泛醌→铁硫蛋白→黄素蛋白→细胞色素E.铁硫蛋白→黄素蛋白→辅酶I→泛醌→细胞色素35、有关还原当量的穿梭叙述错误的是:A.2H经苹果酸穿梭在线粒体内生成3分子ATPB.2H经α磷酸甘油穿梭在线粒体内生成2分子ATPC.胞液生成的NADH只能进线粒体才能氧化成水D.2H经穿梭作用进入线粒体须消耗ATPE.NADH不能自由通过线粒体内膜36、细胞色素氧化酶(aa3)中除含铁卟啉外还含有:A.MnB.ZnC.CoD.MgE.Cu37、有关P/O比值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指每消耗lmol氧分子所消耗的无机磷的mol数B.是指每消耗1mol氧分子所消耗的ATP的mol数C.是指每消耗lmol氧原子所消耗的无机磷的mol数D.P/O比值不能反映物质氧化时生成ATP的数目E.P/O比值反映物质氧化时所产生的NAD+数目38、有关ATP合成机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除α、β亚基外,其他亚基有ATP结合部位B.在ATP合酶F1部分进行C.F0部分仅起固定Fl部分作用D.F1α、β亚基构成质子通道E.H+自由透过线粒体内膜39、线粒体内膜两侧形成质子梯度的能量来源是:A.磷酸肌酸水解B.ATP水解C.磷酸烯醇式丙酮酸D.电子传递链在传递电子时所释放的能量E.各种三磷酸核苷酸40、关于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哪项是错误的:A.直接供给体内所有合成反应所需能量B.能量的生成、贮存、释放和利用都以ATP为中心C.ATP的化学能可转变为机械能、渗透能、电能以及热能D.ATP对氧化磷酸化作用,是调节其生成E.体内ATP的含量很少,而转换极快
二、A21、体内常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是因为其磷酸脂键水解时释放能量(KJ/mol)为:A.>11B.>16C.>21D.>26E.>312、体内常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是因为其磷酸脂键水解时释放能量(KJ/mol)为:A.>11B.>16C.>21D.>26E.>31三、B1、A.TG,TC,APo,磷脂和游离脂肪酸B.A,B,C,D与EC.Ⅰ,Ⅱa,Ⅱb,Ⅲ,Ⅳ和ⅤD.CM,HDL,LDL,VLDLE.乙酰CoA<1>、高脂蛋白血症分型:
血清LP TC TG 治疗原则 ICM↑ → ↑↑ 限制脂肪和酒类,用中链脂肪酸 ⅡaLDL↑ ↑ → 限制热量,低胆固醇饮食,P/S为1.2-2.0 LDL↑ 药物用胆汁酸隔离剂、烟酸类、普罗布可、HMG ⅡbVLDL↑ ↑ ↑ COA转换酶切制剂,Ⅱb可加用苯氧芳酸类 β-VLDL↑ 限制热量,低胆固醇饮食,P/S为1.2-2.0 ⅢLDL↑ ↑ ↑ 苯氧芳酸类药物 ⅣVLDL↑ →↑ ↑ 限制热量、酒类及醣类P/S为1.2-2.0 苯氧芳酸类及烟酸类药物 CM↑ 限制热量、酒类、醣类及脂肪,P/S为1.2-2.0 VVLDL↑ ↑ ↑ 中链脂肪酸,药物用苯氧芳酸及烟酸类 <2>、载脂蛋白分类:
<3>、血脂包括:2、A.运送内源性TGB.运送内源性chC.运送外源性TGD.蛋白质含量最高E.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呈负相关<1>、VLDL
<2>、CM
<3>、LDL
<4>、HDL
<5>、HDL23、A.胆汁酸盐和磷脂酰胆碱B.17-羟胆固醇和l7-酮胆固醇C.胆汁酸和维生素DD.乙酰CoA和NADPHE.胆汁酸<1>、防止胆固醇析出形成胆道结石的重要原因是胆汁中含有:
<2>、皮质类固醇激素和睾酮在肝脏灭活的产物有:
<3>、胆固醇的重要生理作用是合成某些活性物质的前体如4、A.贮能和供能B.磷脂,胆固醇和不饱和脂肪酸C.前列腺素,血栓恶烷及白三烯D.胆汁酸盐,辅脂酶与胰脂酶E.小肠<1>、生物膜组成成分:
<2>、脂肪的主要生理功用:
<3>、多不饱和脂酸的重要衍生物
<4>、脂肪乳化主要物质:
<5>、.乳糜微粒生成部位:
5、A.HMGCoA合成酶B.HMGCoA还原酶C.琥珀酰CoA转硫酶D.乙酰CoA羧化酶E.已糖激酶<1>、合成酮体的关键酶:
<2>、合成酮体的关键酶:<3>、酮体利用的关键酶是:
<4>、合成FA的关键酶是
6、A.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B.柠檬酸合成酶、琥珀酸脱氢酶C.柠檬酸合成酶D.琥珀酸合成酶E.苹果酸脱氢酶<1>、在三羧酸循环中既是催化不可逆反应的酶,又是调节点的是:
<2>、在三羧酸环中是催化不可逆反应的酶,但不是调节点:
<3>、催化三羧酸循环第一步反应的酶:
第七节氨基酸代谢一、A11、下述哪种酶缺乏可致白化病:A.酪氨酸转氨酶B.苯丙氨酸转氨酶C.苯丙酮酸羟化酶D.酪氨酸羟化酶E.酪氨酸酶2、肌酸的合成原料是:A.精氨酸和瓜氨酸B.精氨酸和甘氨酸C.精氨酸和鸟氨酸D.鸟氨酸和甘氨酸E.鸟氨酸和瓜氨酸3、下列哪种氨基酸是生酮氨基酸:A.谷氨酸B.丙氨酸C.亮氨酸D.甘氨酸E.蛋氨酸4、下列氨基酸中不属于必需氨基酸的是:A.缬氨酸B.苏氨酸C.赖氨酸D.蛋氨酸E.谷氨酸5、巨幼红细胞贫血患者,如用维生素B12治疗常表现疗效良好,其原因可能是维生素B12促进下述一种FH4的重新利用:A.N15N10=CH-FH4B.N5N10CH2-FH4C.N5一CH3一FH4中的FH4D.N10一CHO—FH4中的FH4E.N5一CH=NH—FH4中的FH46、血液中NPN的主要成分是:A.尿素B.尿酸C.肌酸D.胺E.氨基酸7、下述有关糖、脂肪、蛋白质互变的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蛋白质可转变为糖B.脂肪可转变为蛋白质C.糖可转变为脂肪D.葡萄糖可转变为非必需氨基酸的碳架部分E.脂肪中甘油可转变为糖8、体内氨的主要去路:A.合成谷氨酰胺B.合成尿素C.生成铵盐D.生成非必需氨基酸E.参与嘌呤、嘧啶合成9、体内NH3的主要来源是:A.肠道吸收B.肾脏产氨C.氨基酸脱氨基D.胺分解E.碱基分解10、下列氨基酸中不属于必需氨基酸的是:A.缬氨酸B.苏氨酸C.赖氨酸D.蛋氨酸E.谷氨酸二、A21、体内某些胺类在生长旺盛组织(胚胎、肿瘤)中含量较高,它是调节细胞生长的重要物质,该胺是:A.牛磺酸B.多胺C.组胺D.γ氨基丁酸E.5-羟色胺2、CPS-Ⅰ和CPS-Ⅱ均催化氨基甲酰磷酸的合成,而生成的氨基甲酰磷酸可参与尿素和嘧啶核苷酸合成,下述有关其叙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A.CPS-I参与嘧啶核苷酸合成B.CPS-Ⅱ参与尿素的合成C.N-乙酰谷氨酸是CPS-I的别构激活剂D.N-乙酰谷氨酸是CPS-Ⅱ的别构抑制剂E.CPS-I可作为细胞增殖的指标,CPS-Ⅱ可作为肝细胞分化指标三、B1、A.维生素B1B.维生素B6C.维生素PPD.叶酸E.泛酸<1>、参与一碳单位代谢的维生素是:
<2>、参与氧化脱氨的维生素是:
<3>、参与转氨基的维生素是:
<4>、参与辅酶A组成的维生素是:
2、A.甲硫氨酸循环B.嘌呤核苷酸循环C.γ——谷氨酰基循环D.鸟氨酸循环E.丙氨酸-葡萄糖循环<1>、SAM生成过程是:
<2>、氨基酸的吸收通过:
<3>、NH3由肌肉向肝中运输是通过:
<4>、骨骼与心肌细胞中的脱氨基方式:
3、A.鸟氨酸B.谷氨酸C.组氨酸D.色氨酸E.苏氨酸<1>、组胺的前体是:
<2>、γ-氨基丁酸的前体是:<3>、精脒、精胺的前体是:
<4>、5-羟色胺的前体是:
4、A.丙氨酸和谷氨酰胺B.谷氨酸和丙氨酸C.瓜氨酸和精氨酸D.半胱氨酸和瓜氨酸E.组氨酸和赖氨酸<1>、氨在血液中主要运输形式是:
<2>、氨在肝中合成尿索的主要中间物质:第八节核苷酸代谢一、A11、Lesch-Nyhan综合征是因为缺乏:A.核糖核苷酸还原酶B.APRTC.HGPRTD.腺苷激酶E.硫氧化还原蛋白还原酶2、当放射性同位素14C、15N同时标记的天冬氨酸酸进入动物体内时,有部分化合物将存在标记原子。下列哪种化合物可能同时存在15N,14C:A.尿素B.肾上腺素C.AMPD.UMPE.肌酸3、氨甲蝶呤可用于治疗白血病的原因是其可以直接:A.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B.抑制DNA的合成酶系的活性C.抑制蛋白质的分解代谢D.阻断蛋白质的合成代谢E.破坏DNA的分子结构4、5-FU是哪种碱基的类似物:A.AB.UC.CD.GE.T5、嘧啶核苷酸补救途径的主要酶是:A.尿苷激酶B.嘧啶磷酸核糖转移酶C.胸苷激酶D.胞苷激酶E.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6、嘧啶从头合成途径首先合成的核苷酸为:A.UDPB.CDPC.TMPD.UMPE.CMP7、AMP和GMP在细胞内分解时,均首先转化成:A.黄嘌呤B.内嘌呤C.次黄嘌呤核苷酸D.黄嘌呤核苷酸E.黄嘌呤核苷8、AMP在体内分解时首先形成的核苷酸是:A.IMPB.XMPC.GMPD.CMPE.UMP9、AMP转变成GMP的过程中经历了:A.氧化反应B.还原反应C.脱水反应D.硫化反应E.生物转化10、体内dTMP合成的直接前体是:A.dUMPB.TMPC.UDPD.UMPE.dCMP11、嘧啶环中的两个氮原子是来自于:A.谷氨酰胺和氮B.谷氨酰胺和天冬酰胺C.谷氨酰胺和氨甲酰磷酸D.天冬酰胺和氨甲酰磷酸E.天冬氨酸和氨甲酰磷酸12、嘌呤核苷酸分解的终产物是:A.尿素B.尿酸C.胺D.肌酐E.β-丙氨酸13、嘌呤环中的N7来源于:A.AlaB.AspC.GlnD.GluE.Gly14、嘌呤碱基的C8来自于:A.N5-CH=NH-FH4B.N5一CH3一FH4C.N10一CHO—FH4D.N5,N10一CH3一FH4E.N5,N10=CH-FH415、细胞内含量较多的核苷酸是:A.5′一ATPB.3′一ATPC.3′一dATPD.5′一UTPE.5′一dUTP16、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首先合成的是:A.XMPB.IMPC.GMPD.AMPE.CMP二、A21、6-巯基嘌呤、8-氮杂鸟嘌呤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可能机制是:A.抑制嘌呤的补救合成B.抑制RNA聚合酶C.抑制DNA聚合酶D.碱基错配E.抑制蛋白质合成2、有患者血中尿酸含量>80mg/L,经临床别嘌呤醇治疗后尿酸降为50mg/L,病人尿液中可能出现哪种化合物:A.尿黑酸B.别嘌呤核苷酸C.牛磺酸D.多巴胺E.精胺、精脒3、氮杂丝氨酸能干扰或阻断核苷酸合成是因为其化学结构类似于:A.丝氨酸B.谷氨酸C.天冬氨酸D.谷氨酰胺E.天冬酰胺4、别嘌呤醇治疗痛风的机制是该药抑制:A.黄嘌呤氧化酶B.腺苷脱氨酸C.尿酸氧化酶D.鸟嘌呤脱氢酶E.黄嘌呤脱氢酶5、痛风症是因为血中某种物质在关节、软组织处沉积,其成分为:A.尿酸B.尿素C.胆固醇D.黄嘌呤E.次黄嘌呤三、B1、A.IB.XC.AD.TE.U<1>、6-MP的结构类似物是:
<2>、直接分解产生尿酸的是
2、A.尿酸B.尿囊素C.尿囊酸D.尿素E.β-氨基异丁酸<1>、精氨酸可分解产生:
<2>、黄嘌呤氧化酶的产物为:
<3>、嘧啶分解可产生:
3、A.8-氮杂鸟嘌呤B.甲氨蝶呤C.阿糖胞苷D.5-氟尿嘧啶E.别嘌呤醇<1>、叶酸类似物抗代谢药物是:.
<2>、抑制CDP还原成dCDP的药物是:
<3>、为次黄嘌呤类似物的药物是:
4、A.ATPB.CTPC.GTPD.UTPE.TTP<1>、细胞内合成氨基酰-tRNA时消耗:
<2>、合成磷脂时,除消耗ATP外,还消耗:
<3>、糖原合成时形成活化的葡萄糖时消耗:
<4>、形成3′,5′-环化鸟苷酸时需要:第九节遗传信息的传递一、A11、催化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酶是:A.逆转录酶B.引物酶C.DNA聚合酶D.RNA聚合酶E.拓扑异构酶2、DNA连接酶的催化作用在于:A.解开超螺旋B.解开双螺旋C.合成引物RNAD.连接DNA链3′-OH末端与另一DNA链的5′-P末端E.连接DNA与RNA分子3、DNA上某段碱基顺序为5′-ATCGT-TA-3′,其互补链相对应的mRNA碱基顺序是:A.5′-TAGCAAT-3′B.5′-AUGCGUUA-3′C.5′-AUCGUUA-3′D.3′-UAGCAAU-5′E.5′-ATCGTIA-3′4、DNA上某段碱基顺序为ATCGGC其互补链的碱基顺序是:A.ATCGGCB.TAGCCGC.GCCGATD.UAGCCGE.GCCGAU5、关于紫外光照射引起DNA分子形成的T⌒T二聚体,下列叙述哪项正确:A.并不终止复制B.由光修复酶断裂两个胸腺嘧啶形成的二聚体C.由胸腺嘧啶二聚体酶所催化D.由两股互补核苷酸链上胸腺嘧啶之间形成共价键E.接移码突变阅读6、关于DNA连接酶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促进DNA形成超螺旋结构B.除去引物,补空缺C.合成RNA引物D.使相邻的两个片段连接起来E.以上都不是7、哺乳动物细胞中DNA紫外线损伤最主要的修复酶是:A.DNA聚合酶αB.DNA聚合酶βC.DNA聚合酶γD.DNA聚合酶δE.DNA聚合酶ε8、真细胞DNA前导链合成的主要复制:A.DNA聚合酶δB.DNA聚合酶βC.DNA聚合酶γD.DNA聚合酶αE.DNA聚合酶ε9、DNA以半保留复制方式进行复制,一完全被同位素(放射性核素)标记的DNA分子置于无放射性标记的溶液中复制两代,其放射性状况如何:A.4个分子的DNA均有放射性B.仅2个分子的DNA有放射性C.4个分子的DNA均无放射性D.4个分子的DNA双链中仅其一条链有放射性E.以上都不是10、DNA复制中,DNA片段TAGCAT的互补结构是:A.TAGCATB.ATCGATAC.ATGCTAD.AUCGUAE.AUGCUA11、DNA复制的主要方式是:A.半保留复制B.全保留复制C.弥散式复制D.不均一复制E.以上都不是12、证实DNA合成是半保留复制的是:A.M.Messelson&F.W.StahlB.Watson&CrickC.Okazaki&CechD.Kom&TeminE.Watson&ChatxaffE13、原核生物多肽链翻译阶段有释放因子RF识别结合终止密码,释放因子诱导以下作用中错误的是:A.转肽酶发挥肽链水解酶作用B.促进核糖体上tRNA脱落C.促进合成肽链折叠成空间构象D.促进合成肽链脱落E.mRNA与核糖体分离14、进行DNA复制实验时,保留全部DNA复制体系成分,但以DNA聚合酶Ⅱ代替DNA连接酶,试分析可能会出现什么后果:A.DNA高度缠绕,无法作为模板B.DNA被分解成无数片段C.无RNA引物,复制无法进行D.随从链的复制无法完成E.冈崎片段生成过量15、引起着色性干皮病的原因是:A.DNA上T⌒T聚体的切除修复系统有缺陷B.细胞膜通透性缺陷引起迅速失水C.紫外光照射诱导了有毒性的前病毒D.温度敏感性转移酶失活E.维生素B1缺乏16、一个tRNA反密码子为5′-IGC-3′,它可以识别的密码:A.5′-GCA-3′B.5′-GCG-3′C.5′-CCG-3′D.5′-ACG-3′E.5′-UCG-3′17、氨基酰-tRNA合成酶的特点正确的是:A.存在于细胞核中B.催化反应需GTPC.对氨基酸、tRNA都有专一性D.直接生成甲酰蛋氨酰-tRNAE.只对氨基酸有绝对专一性18、原核细胞翻译中需要四氢叶酸参与的过程是:A.起始氨基酰-tRNA生成B.大小亚基结合C.肽链终止阶段D.mRNA与小亚基结合E.肽键形成19、真核生物中tRNA和5SrRNA的转录由下列哪一种酶催化:A.RNA聚合酶IB.逆转录酶C.RNA聚合酶ⅡD.RNA聚合酶全酶E.RNA聚合酶Ⅲ20、在真核生物中,经RNA聚合酶Ⅱ催化产生的转录产物是:A.mRNAB.18SrRNAC.28SrRNAD.tRNAE.全部RNA21、原核生物参与转录起始的酶是:A.解链酶B.引物酶C.RNA聚合酶ⅢD.RNA聚合酶全酶E.RNA聚合酶核心酶22、下列关于RNA分子中“帽子”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可使tRNA进行加工过程B.存在于tRNA的3′端C.是由聚A组成D.存在于真核细胞的mRNA5′端E.用于校正原核细胞mRNA翻译中的错误23、识别转录起始点的是:A.ρ因子B.核心酶C.聚合酶α亚基D.σ因子E.dnaB蛋白24、参与DAN复制的物质不包括:A.DNA聚合酶B.解链酶、拓扑酶C.模板、引物D.光修复酶E.单链DNA结合蛋白25、着色性干皮病的分子基础是:A.Na+泵激活引起细胞失水B.温度敏感性转移酶类失活C.紫外线照射损伤DNA修复D.利用维生素A的酶被光破坏E.DNA损伤修复所需的核酸内切酶缺乏26、真核生物染色体DNA复制特点错误的是:A.冈崎片段较短B.复制呈半不连续性C.只需DNA聚合酶α、β参与D.可有多个复制起始点E.为半保留复制27、关于RNA引物错误的是:A.以游离NTP为原料聚合而成B.以DNA为模板合成C.在复制结束前被切除D.由DNA聚合酶催化生成E.为DNA复制提供3′-OH28、冈崎片段的生成是由于:A.真核生物有多个复制起始点B.拓扑酶的作用C.RNA引物合成不足D.随从链的复制与解链方向相反E.DNA连接酶缺失29、DNA连接酶的作用正确的是:A.不参与DNA复制B.能去除引物,填补空缺C.合成冈崎片段D.不参与DNA复制E.连接DNA双链中单链缺口的两个末端30、可引起读码框移位的突变是:A.转换B.颠换C.点突变D.缺失终止密码子E.插入十个核苷酸31、最可能的致死性突变为缺失或插入一个核苷酸,其机制为:A.碱基转换B.碱基颠换C.移码突变D.无义突变E.自发性转换突变32、关于真核细胞DNA聚合酶α活性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合成前导链B.具有核酸酶活性C.具有引物酶活性,它能合成l0个核苷酸左右的RNAD.底物是NTPE.是线粒体内DNA复制的主要酶二、A21、原核生物多肽合成的延长阶段需要将氨基酰.tRNA带人核糖体A位,与mRNA密码识别,参与这一作用的延长因子成分应为:A.EFTu-GTPB.EFTsC.EFTu-GDPD.EFTGE.EFTs-GTP2、DNA复制过程中,母链遗传信息必须准确地传到子链,即复制的保真性,下列哪种情况可造成复制的失真:A.A-T,G-C配对B.DNA聚合酶选择配对碱基C.DNA聚合酶即时校读D.DNA聚合酶依赖模板E.DNA聚合酶Ⅲ缺乏ε亚基3、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DNA复制过程,都能看到伸展成叉状的复制现象,其可能的原因是:A.DNA双链被解链酶解开B.拓扑酶发挥作用形成中间体C.有多个复制起始点D.冈崎片段连接时的中间体E.单向复制所致4、镰刀形贫血是因为血红蛋白β链基因上哪种突变引起的:A.点突变B.插入C.缺失D.倒位E.移码突变5、下列哪种疾病与DNA修复过程缺陷有关:A.痛风B.黄疸C.蚕豆病D.着色性干皮病E.卟啉病三、B1、A.摆动性B.通用性C.连续性D.简并性E.特异性<1>、tRNA反密码第l位上的I与mRNA密码第3位上的A、C、U均可配对,属于:.
<2>、UGC、UGU可编码半胱氨酸属于密码的:
<3>、mRNA碱基插入或缺失可造成框移突变由于密码的:2、A.丝氨酸B.羟脯氨酸C.胱氨酸D.蛋氨酸E.苏氨酸<1>、肽链合成后经羟化生成的是:
<2>、由两个半胱氨酸的-SH基氧化生成的是:第十节蛋白质生物合成一、A11、关于蛋白质合成的错误叙述是:A.20种氨基酸都有相应的密码B.氨基酸以氨基与tRNA共价相连C.氨基酸与tRNA3端连接D.核糖体是蛋白质翻译的场所E.mRNA是多肽合成的直接模板2、下列有关密码的错误叙述是:A.密码无标点符号B.有终止密码和起始密码C.密码有简并性D.密码有通用性E.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均有一个相应密码3、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决定因素是:A.氨基酸的种类B.tRNAC.转肽酶D.mRNA分子中单核苷酸的排列顺序E.核糖体4、蛋白质腐败作用的主要产物:A.氨、胺类B.胺类、硫化氢C.吲哚、氨D.苯酚、胺类E.硫化氢5、蛋白质生理价值大小主要取决于:A.氨基酸种类B.氨基酸数量C.必需氨基酸数量D.必需氨基酸种类E.必需氨基酸数量、种类及比例6、蛋白质的消化酶主要来源于:A.胃B.小肠C.胆囊D.胰腺E.肝脏第十一节基因表达调控一、A11、cAMP对转录起始的调控是:A.单独与操纵基因结合,封闭其基因表达B.以cAMP-CAP复合物与操纵基因结合,使该基因开放C.与RNApolⅡ结合,促进酶的活性D.与阻遏蛋白结合,去阻遏作用E.与增强子结合,促进转录2、下列哪种结构是操纵子所没有的:A.启动子B.调控基因C.结构基因D.操纵基因E.5′帽子结构3、衰减子的作用是:A.促进转录B.抑制转录C.减弱转录D.终止复制E.减弱复制4、在亮氨酸拉链中,每隔多少个氨基酸出现一个亮氨酸:A.7个B.3.6个C.9个D.12个E.7.2个5、以下关于增强子的叙述错误是:A.增强子决定基因表达的组织特异性B.增强子是远离启动子的顺式作用元件C.增强子作用无方向性D.增强子在基因的上游或下游均对基因的转录有增强作用E.增强子只在个别真核生物中存在,无普遍性6、以下哪一种不是癌基因产物:A.生长因子及类似物B.GTP结合蛋白C.生长因子受体D.转录因子E.酪氨酸蛋白激酶7、RNA聚合酶Ⅱ(TFⅡ)中能与TATA盒直接结合的是:A.TFⅡAB.TFⅡBC.TFⅡDD.TFⅡEE.TFⅡF8、与DNA结合并阻止转录进行的蛋白质称为:A.正调控蛋白B.反式作用因子C.诱导物D.阻遏物E.分解代谢基因活化蛋白9、基因表达中的诱导现象是指:A.阻遏物的生成B.细菌利用葡萄糖作碳源C.细菌不用乳糖作碳源D.由底物的存在引起代谢底物的酶的合成E.低等生物可以无限制地利用营养物10、关于启动子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开始被翻译的DNA序列B.开始转录生成mRNA的DNA序列C.开始结合RNA聚合酶的DNA序列D.阻遏蛋白结合的DNA序列E.产生阻遏物的基因11、关于癌基因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A.是致癌病毒具有的某些核苷酸序列B.不能称作细胞癌基因C.不需活化即能表达D.正常人类基因组不存在E.永远高表达的基因12、反式作用因子是指:A.DNA的某段序列B.RNA的某段序列C.mRNA的表达产物D.作用于转录调控的蛋白质因子E.组蛋白及非组蛋白13、关于乳糖操纵子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属于可诱导型调控B.属于可阻遏型调控C.结构基因产物抑制分解代谢D.结构基因产物与分解代谢无关E.受代谢终产物抑制14、关于TFⅡD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是惟一能与TATA盒结合的转录因子B.能促进RNApolⅡ与启动子结合C.具有ATP酶活性D.能解开DNA双链E.抑制DNA基因转录15、增强子的作用特点是:A.只作用于真核细胞中B.有固定的部位,必须在启动子上游C.有严格的专一性D.无需与蛋白质因子结合就能增强转录作用E.作用无方向性16、增强子的序列是:A.含两组72bp串联(顺向)重复序列,核心部分为TGTGGAATTAGB.含回文结构C.含八聚体结构D.高度重复序列E.GC及TATA结构17、增强子的作用是:A.促进结构基因转录B.抑制结构基因转录C.抑制阻遏蛋白D.抑制操纵基因表达E.抑制启动子18、调节子是指:A.操纵子B.一种特殊蛋白质C.成群的操纵子组成的调控网络D.mRNA的特殊序列E.调节基因19、启动子是指:A.DNA分子中能转录的序列B.与RNA聚合酶结合的DNA序列C.与阻遏蛋白结合的DNA序列D.有转录终止信号的序列E.与顺式作用元件结合的序列20、cAMP对转录进行调控,必须先与:A.CAP结合,形成cAMP-CAP复合物B.RNA聚合酶结合,从而促进该酶与启动子结合:C.G蛋白结合D.受体结合E.操纵基因结合21、关于操纵基因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与阻遏蛋白结合的部位B.与RNA聚合酶结合的部位C.属于结构基因的一部分D.具有转录活性E.是结构基因的转录产物二、B1、A.TATA盒B.增强子结合蛋白C.操纵子D.酪氨酸蛋白激酶E.RNA聚合酶Ⅱ<1>、属于反式作用因子的是:
<2>、属于顺式元件的是:
<3>、可能是癌基因表达产物的是:
2、A.辅阻遏蛋白B.TFⅡBC.CAPD.乳糖E.抑制基因<1>、可使阻遏蛋白变构并促进其与操纵基因结合的
<2>、参与操纵子正调控的蛋白质因子:
3、A.增强子B.启动子C.操纵子D.衰减子E.转座子<1>、与基因转录起动有关的核苷酸顺序是:
<2>、一类能促进基因转录活性的顺式作用元件是:
<3>、由一组结构基因加上其上游的启动子和操纵基因组成的称为:4、A.顺式作用元件B.反式作用因子C.操纵子D.调节基因E.结构基因<1>、与结构基因串联的特定DNA顺序是:
<2>、由位于不同或相同染色体上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并调节转录的是:
5、A.基因突变B.基因易位C.基因扩增D.DNA甲基化E.基因缺失<1>、一个或几个核苷酸顺序的改变称为:
<2>、染色体重排引起基因转位,倒错称为:
<3>、细胞内某一基因的拷贝数高于正常称为:
6、A.结构基因B.操纵基因C.抑癌基因D.调节基因E.癌基因<1>、Rb基因是
<2>、p53基因是:
<3>、表达阻遏蛋白的基因是:7、A.顺式作用元件B.反式作用因子C.操纵子D.调节蛋白E.传感器<1>、增强子属于:
<2>、跨膜蛋白一般是:
<3>、能调控多个操纵子:
第十二节信息物质、受体与信号传导一、A11、有关生长因子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为跨膜蛋白质B.与配体结合后可变构,并且二聚化C.本身可具有蛋白激酶活性D.其丝(苏)氨酸残基可被自身磷酸化E.磷酸化后参与信息传递2、胰岛素受体β亚基可具有下列哪种酶活性:A.蛋白激酶AB.蛋白激酶CC.蛋白激酶GD.酪氨酸蛋白激酶E.CaM激酶3、1,4,5-三磷酸肌醇(IP3)可以:A.促进甘油二酯生成B.使细胞膜钙泵活性增强C.促进内质网中Ca2+释放至胞液D.促进Ca2+与CaM结合E.促进Ca2+与蛋白激酶C结合4、蛋白激酶的作用是使:A.蛋白质水解B.蛋白质或酶磷酸化C.蛋白质或酶脱磷酸D.酶降解失活E.蛋白质合成5、cAMP可以别构激活:A.蛋白酶B.蛋白激酶C.磷蛋白磷酸酶D.还原酶E.转肽酶6、下列哪种物质不属于第二信使:A.cAMPB.Ca2+C.cGMPD.IP3E.乙酰胆碱7、通过细胞膜受体发挥作用的激素是:A.雌激素B.孕激素C.糖皮质激素D.甲状腺素E.胰岛素8、细胞膜受体的化学本质是:A.糖蛋白B.脂类C.糖类D.肽类E.核酸9、下列哪项不符合G蛋白的特点:A.又称鸟苷三磷酸结合蛋白B.由α、β、γ三种亚基组成C.α亚基能与GTP、GDP结合D.α亚基具有GTP酶活性E.βγ附结合松弛10、关于第二信使甘油二酯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由甘油三酯水解而成B.进入胞质,起第二信使的作用C.只能由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水解生成D.可提高PKC对Ca2+的敏感性,激活PKCE.只参与腺体的分泌11、IP3受体位于:A.质膜B.高尔基体C.内质网D.溶酶体E.核糖体12、下列哪种酶可催化PIP2水解IP3:A.磷脂酶A1B.磷脂酶CC.PKAD.PKCE.磷脂酶A213、cAMP-蛋白激酶A途径和DG-蛋白激酶C途径的共同特点是:A.由G蛋白介导B.Ca2+可激活激酶C.磷脂酰丝氨酸可激活激酶D.钙泵可拮抗激酶活性E.cAMP和DG均为小分子,故都可在胞液内自由扩散14、受体的特异性取决于:A.活性中心的构象和活性基团B.结合域的构象和活性基团C.细胞膜的构象和活性基团D.信息传导部分的构象和活性基团E.G蛋白的构象和活性基团15、由激活磷脂酶而生成二脂酰甘油信息途径与下列哪一过程有关:A.短暂激活蛋白激酶A的活性B.主要引起内分泌腺的分泌C.引起平滑肌张力的改变D.与细胞的增殖、分化有关E.与糖代谢有关16、下列哪种激素的受体属于受体-转录因子型:A.肾上腺素B.甲状腺素C.胰岛素D.促甲状腺素E.胰高血糖素二、A21、某受体为α2β2四聚体,属跨膜蛋白,胞外段结合配体,胞内段具有潜在的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此类受体最有可能:A.属于上皮生长因子受体B.属于甲状腺素受体C.与配体结合后α、β亚基解聚D.与配体结合后,受体发生二聚化E.与配体结合后,β亚基发生磷酸化
2、某蛋白分子具有以下特点:①为三聚体(α、β、γ);②有激活型和抑制型两种;③α-GTP为其活化形式;④具有潜在的GTP酶活性。该蛋白最有可能:A.属于CaMB.属于胰岛素受体C.属于PKAD.活化后调节AC活性E.活化后调节PKC活性三、B1、A.cAMPB.cGMPC.IP3D.DGE.PIP2<1>、可促进内质网释出Ca2+的是:
<2>、可直接激活蛋白激酶C的是:2、A.细胞膜B.细胞液C.细胞核D.线粒体E.内质网<1>、腺苷酸环化酶位于:
<2>、细胞内Ca2+贮存于:
<3>、性激素受体位于:3、A.IRS-1B.cGMPC.IP3D.DGE.神经生长因子<1>、Ca2+-钙调蛋白激酶途径可被上述哪种物质激活:<2>、PKC可被上述哪种物质激活:
4、A.cAMPB.cGMPC.磷脂酰丝氨酸D.IP3E.GSH<1>、激活蛋白激酶A需:
<2>、激活蛋白激酶C需:
5、A.DGB.Na+一K+一ATP酶C.线粒体内膜嵴D.F-F0复合体E.GLUT4<1>、ATP合酶:
<2>、第二信使:
<3>、不依赖Na+的转运葡萄糖载体:
6、A.外分泌B.旁分泌C.内分泌D.自分泌E.动作电位刺激细胞分泌<1>、T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属于:
<2>、胰δ细胞分泌生长抑制素属于:
<3>、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属于:
7、A.cAMPB.PDGFC.肾上腺素D.IP3E.cGMP
<1>、具蛋白激酶活性:
<2>、是第一信使:
8、A.使α-亚基与效应蛋白解离B.具蛋白激酶A活性C.具蛋白激酶C活性D.具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E.可激活腺苷酸环化酶<1>、G蛋白游离的α亚基-GTP:
<2>、G蛋白结合GDP后:
9、A.神经递质B.旁分泌的激素C.自分泌的激素D.细胞因子E.谷胱甘肽<1>、胰岛δ细胞分泌的生长抑素是:
<2>、EGF是:第十三节重组DNA技术一、A11、重组DNA的连接方式不包括:A.粘性末端连接B.平头末端连接C.粘性末端与平头末端连接D.DNA连接子技术E.DNA适配子技术2、基因重组不包括:A.转化B.转换C.整合D.转导E.转位3、下列哪项不是限制性内切酶识别序列的特点:A.特异性很高B.常由4~6个核苷酸组成C.一般具有回文结构D.少数内切酶识别序列中的碱基可以有规律地替换E.限制性内切酶的切口均是粘性末端4、关于质粒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大小约为数千个碱基对B.是双链的线性分子C.存在于大多数细菌的胞质中D.易从一个细菌转移人另一个细菌E.常带抗药基因5、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也称基因克隆B.只有质粒DNA能被用作载体C.需供体DNAD.重组DNA转化或转染宿主细胞E.重组DNA需进一步纯化、传代和扩增6、实验室内常用的连接外源性DNA载体DNA的酶是:A.Taq酶B.T4DNA连接酶C.DNA聚合酶ID.DNA聚合酶ⅡE.DNA聚合酶Ⅲ7、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序体系与PCR反应体系的主要区别是前者含有:A.模板B.引物C.DNA聚合酶D.ddNTPE.缓冲液8、有关理想质粒载体的特点,正确的是:A.为线性单链DNAB.含有多种限制酶的单一切点C.含有同一限制酶的多个切点D.其复制受宿主控制E.不含耐药基因9、有关限制内切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噬菌体提取而得B.可将单链DNA随机切开C.可将双链DNA特异切开D.可将两个DNA片段连接起来E.催化DNA的甲基化二、B1、A.96℃B.85℃C.72℃D.62℃E.55℃
<1>、PCR变性温度一般为:<2>、PCR引物退火温度一般为:
<3>、引物延伸温度一般为:
2、A.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B.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ⅡC.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大片段D.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ⅢE.水生菌YT-1菌株的DNA聚合酶<1>、KlenowDNA聚合酶:
<2>、TaqDNA聚合酶:
3、A.pBR322B.DNAC.装配型质粒D.Ml3-DNAE.穿梭质粒<1>、环状双链DNA,由4363bp组成,具有一个复制起始点,一个抗氨苄青霉素和一个抗四环素的基因:
<2>、环形双链DNA,具有两个复起始点,一个可在大肠杆菌中推动它的复制,另一个可在酵母细胞中推动复制:
<3>、含单链环状DNA,感染细菌后,可形成过渡阶段的双链环状复制型DNA:
4、A.Northern印迹杂交B.亲和层析C.Southem印迹杂交D.Western印迹杂交E.离子交换层析<1>、用来鉴定蛋白质的技术是:<2>、用来鉴定RNA的技术是:
<3>、用来鉴定DNA的技术是:第十四节癌基因与抑癌基因
一、A11、下列哪种因素可能使癌基因活化:A.癌基因发生点突变B.正常基因不表达C.正常基因表达减弱D.抑癌基因表达增强E.细胞分化增加2、下列哪项与受体的性质不符:A.各类激素有其特异性的受体B.各类生长因子有其特异性受体C.神经递质有其特异性受体D.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E.受体只存在于细胞膜上3、生长因子受体不具备下列哪项结构特点:A.是跨膜糖蛋白B.胞外部分构成结合域C.跨膜段由20多个疏水氨基酸组成D.胞内部分有较多可以被磷酸化的酪氨酸残基E.酪氨酸残基磷酸化后形成与G蛋白的结合位点4、细胞因子的特点不包括:A.是一种信息物质B.由分化的内分泌腺所分泌C.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D.主要以旁分泌和自分泌方式发挥作用E.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多肽5、根据经典的定义,细胞因子与激素的不同点是:A.是一类信息物质B.作用于特定细胞C.产生于一般细胞D.调节靶细胞的生长、分化E.以内分泌、旁分泌、自分泌方式发挥作用6、关于原癌基因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正常细胞无此基因B.基因突变可激活原癌基因表达C.正常细胞均有原癌基因D.病毒感染可使该基因活化表达E.多种理化因素可活化此基因表达7、关于抑癌基因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发出抗细胞增殖信号B.与癌基因表达无关C.缺失对细胞的增殖、分化无影响D.不存在于人类正常细胞E.肿瘤细胞出现时才进行表达8、癌基因表达的酪氨酸蛋白激酶主要是催化:A.受其作用的酶蛋白酪氨酸残基磷酸化B.蛋白质丝氨酸磷酸化C.蛋白质苏氨酸磷酸化D.组蛋白磷酸化E.任一氨基酸磷酸化二、B1、A.Rb基因B.NF-1基因C.突变的Rb基因D.MCC基因E.APE基因<1>、世界上第一个被克隆和完成测序的抑癌基因是<2>、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基因Ⅰ型易感基因是:
<3>、视网膜母细胞瘤易感基因是:第十五节血液生化一、A11、在血浆内含有的下列物质中,肝脏不能合成的是:A.白蛋白B.免疫球蛋白C.凝血酶原D.高密度脂蛋白E.纤维蛋白原2、核黄疸的主要病因是:A.结合胆红素侵犯脑神经核而黄染B.非结合胆红素侵犯脑神经核而黄染C.非结合胆红素侵犯肝细胞而黄染D.非结合胆红素与外周神经细胞核结合E.结合胆红素侵犯肝细胞而黄染3、铁的运输形式是:A.Fe3+B.Fe2+C.Fe2+-运铁蛋白D.Fe3+-运铁蛋白E.Fe3+-白蛋白4、干扰血红素合成的物质是:A.维生素CB.铅C.氨基酸D.Fe2+E.葡萄糖5、血液非蛋白氮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A.肌酐B.肌酸C.蛋白质D.尿酸E.尿素6、下列哪种血浆蛋白异常与肝豆状核变性有关:A.运铁蛋白B.铜蓝蛋白C.结合珠蛋白D.白蛋白E.γ-球蛋白7、血红素合成的限速酶是:A.ALA脱水酶B.ALA合酶C.尿卟啉原Ⅰ合成酶D.血红素合成酶E.尿卟啉原Ⅲ合成酶8、血液内存在的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代谢终产物的是:A.尿素B.尿酸C.肌酐D.二氧化碳E.丙酮酸9、不影响血红素生物合成的是:A.肾素B.5β-氢睾酮C.Pb2+D.血红素E.Fe2+二、B1、A.溶血性黄疽B.阻塞性黄疸C.肝细胞性黄疸D.后天性卟啉症E.多发性骨髓瘤<1>、铅中毒:
<2>、病变的免疫球蛋白:
<3>、尿胆素原增加,尿胆红素阴性:
2、A.白蛋白B.脂蛋白C.过路蛋白D.补体系统蛋白质E.免疫球蛋白<1>、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是:
<2>、胶体渗透压的维持主要依赖:
<3>、胰岛素属于:
3、A.碱性磷酸酶B.酸性磷酸酶C.单胺氧化酶D.乳酸脱氢酶E.谷丙转氨酶<1>、主要分布在肾脏:
<2>、主要分布在肝脏:
<3>、分布的主要组织为小肠粘膜:
4、A.水解乙酰胆碱B.抑制凝血酶C.特异地与球蛋白结合D.专与血红素结合E.属抗体<1>、胆碱酯酶:
<2>、免疫球蛋白:<3>、抗凝血酶Ⅲ:第十六节肝胆生化一、A11、溶血性黄疸时,下列哪一项不存在:A.血中游离胆红素增加B.粪胆素原增加C.尿胆素原增加D.尿中出现胆红素E.粪便颜色加深2、下列哪种情况尿中胆素原族排泄量减少:A.肝功能轻度损伤B.肠道阻塞C.溶血D.碱中毒E.胆道阻塞3、下列化合物哪一个不是胆色素:A.血红素B.胆绿素C.胆红素D.胆素原族E.胆素族4、血中哪一种胆红素增加会在尿中出现胆红素:A.非结合胆红素B.结合胆红素C.肝前胆红素D.间接反应胆红素E.与白蛋白结合的胆红素5、下列哪一种胆汁酸是初级胆汁酸:A.甘氨石胆酸B.甘氨胆酸C.牛磺脱氧胆酸D.牛磺石胆酸E.甘氨脱氧胆酸6、在生物转化中最常见的一种结合物是:A.乙酰基B.甲基C.谷胱甘肽D.葡萄糖醛酸E.硫酸7、生物转化过程最重要的方式是:A.使毒物的毒性降低B.使药物失效C.使生物活性物质灭活D.使某些药物药效更强或毒性增加E.使非营养物质极性增强,利于排泄8、下列哪一种物质的合成过程仅在肝脏中进行:A.尿素B.糖原C.血浆蛋白D.脂肪酸E.胆固醇二、B1、A.硫酸胆红素B.胆红素-白蛋白C.胆红素-配体蛋白D.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E.胆素原族<1>、胆红素在血内运输形式:
<2>、胆红素在肝细胞内存在形式:
<3>、胆红素自肝脏排出主要形式:
<4>、肠道重吸收的胆色素: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生物化学
第14页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生物化学
第32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