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10流行病学题库2012
2017-04-03 | 阅:  转:  |  分享 
  
绪论一、A11、抗凝血灭鼠剂导致人畜中毒时,下列哪种药物是有效解毒剂A.阿托品B.维生素B1C.维生素CD.维生素K1E.维生素A1

二、B1、A.描述性研究B.病例对照研究C.队列研究D.流行病学实验研究E.分析性研究<1>、可以直接获得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并可以直接计算相对危险度的研究为<2>、客观地反映某一时点的疾病分布以及人们的某些特征与疾病之间的联系,这样的研究为<3>、由研究者控制干预措施的研究为<4>、使用比值比反映暴露与疾病联系强度的研究为<5>、一般来说,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是

一、A11、通过描述疾病年龄分布探讨病因,最好的方法是A.出生队列分析B.横断面分析C.发病率分析D.死亡率分析E.病死率分析2、我国发生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很快波及到许多省市,这种发病情况称为A.暴发B.季节性升高C.流行D.周期性流行E.长期变异3、哪项不是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术语A.暴发B.散发C.流行D.大流行E.季节性4、描述较短时间分布的最适合用语可为A.暴发B.散发C.流行D.大流行E.暴发性流行5、疾病流行是指A.某病发病率虽低,但在某地区或人群中却是长年不断B.罹患率大于1%C.某地区某病发病率明显超过该地区历年同时期的一般发病率水平D.呼吸系统疾病的季节性升高E.年发病率大于100/10万6、在大于70岁的人中,虽然冠心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加大而增高;但该病的患病率下降,这种现象的最好解释是A.大于70岁的人冠心病患者病程较短B.大于70岁的人冠心病患者病程较长C.大于70岁的人冠心病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措施D.大于70岁的人冠心病的病死率降低E.大于70岁的人冠心病的发病减少7、发病率、患病率和病程三者的正确关系是A.发病率=患病率×病程B.患病率=发病率×病程C.发病率=患病率+病程D.发病率=患病率-病程E.病程=患病率×发病率8、在哪种情况下,某病的患病率与发病率比值将增大A.病死率高B.该病病程短C.该病病程长D.暴露时间长E.该病发病率高9、患病率指标来自A.门诊病人的调查B.住院病人的调查C.现况调查资料D.专科医院调查E.所有病人的调查10、患病率通常用来表示A.病程短的慢性病的发生或流行情况B.病程长的慢性病的发生或流行情况C.病程短的传染病的发生或流行情况D.暴发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E.流行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11、发病率通常不用来表示A.病程短的急性病的调查B.各种疾病的暴发调查C.各种疾病流行时的调查D.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调查E.突发卫生事件时的疾病调查12、2002年11月至2003年6月初,我国发生了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流行SARS病死率是根据以下哪些数据计算出的A.全部患病者中死亡病例数占总人口的比例B.患该病的死亡者占同期暴露人口数C.全部确诊病人和疑似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D.全部确诊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E.该病的全部死亡病例占该期的平均人口数的比例13、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发病率和患病率是一样的B.现患率和患病率是不一样的C.某病发病率的分母中包括具有该病免疫力和现患病的人D.发病率指某特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新病例发生的频率E.患病率指特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发生某病的比例14、下列哪一种测量常用来作为计算某病发病率的分母A.观察到的病例数B.观察到的新病例数C.无症状病例数D.观察人年数E.失访人数15、暴发调查中常用的测量指标是A.发病率B.患病率C.病死率D.死亡率E.罹患率16、对暴发性肝炎评价临床抢救效果时最恰当的指标应是A.死亡率B.发病率C.患病率D.病死率E.罹患率17、某单位调查了1000人的HBsAg的携带情况,其中45人阳性,该调查最合适的流行病学描述指标是A.死亡率B.发病率C.患病率D.感染率E.罹患率18、某病的续发率是指A.(接触者中发病人数/接触者总人数)×100%B.(同等身份的接触者中发病人数/同等身份人数)×100%C.(一个潜伏期内接触者中的发病人数/易感接触者总人数)×100%D.(一个潜伏期内接触者中的患病人数/易感接触者总人数)×100%E.(接触者中的患病人数/接触者总人数)×100%19、为研究某种疾病的发生与遗传和环境的关系孰大,可用A.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B.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C.理论性流行病学方法D.移民流行病学方法E.遗传流行病学方法20、关于横断面分析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说明同一时期不同年龄死亡率的变化B.说明不同年代各年龄组死亡率的变化C.说明不同年代出生者各年龄组的死亡趋势D.不能说明不同年代出生者各年龄组的死亡趋势E.不能正确显示致病因子与年龄的关系21、关于某病病死率和死亡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前者用于医院人群,后者用于社区人群B.某病的病死率和死亡率都反映疾病对人群的危害程度C.某病死亡率和病死率都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D.某病死亡率反映疾病对人群的危害程度,而病死率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E.两者计算的分母相同22、发病率与患病率有相同之处,又有差异,因而常易混淆,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A.两者均为测量疾病频率的指标B.计算患病率时,其分子应为某特定时期或特定时点内患有某病的所有患者C.计算患病率时,其分子不应包括在研究期间或时点之前已经发病的病例D.发病率是指在特定时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的发生频率E.计算发病率和患病率时,选择公倍数K值的原则相同23、罹患率的计算公式是A.(观察期间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数)×100%B.(一年内新发病例数/同年暴露人口数)×100%C.(观察期间新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数)×100%D.(观察期间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100%E.(观察期间新旧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数)×100%24、甲、乙两地女性宫颈癌标化死亡率相同,甲地死亡率高于乙地死亡率,由此可知A.甲地人口较乙地年轻B.乙地人口较甲地年轻C.甲、乙两地人口的年龄分布相同D.甲地诊断水平高于乙地E.乙地诊断水平高于甲地25、某地进行首次糖尿病普查,可得出A.糖尿病发病率B.糖尿病罹患率C.糖尿病患病率D.糖尿病续发率E.糖尿病死亡率26、比较甲、乙两地的死亡率大小,要用哪个指标A.RRB.ARC.ORD.SMRE.AR%27、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A.发病率指某特定时期内人口中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B.患病率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C.发病率的分母中不包括不会发病的人D.现患率和患病率不是同一个指标E.发病率和现患率是同一个指标28、使用一种新疗法可使某病的康复人数增加,则会发生A.该病的发病率减少B.该病的发病率增加C.该病的患病率减少D.该病的患病率增加E.只减少发病率不减少患病率29、使用一种新疗法可减少某病的死亡人数,但不能使该病治愈,则会发生A.该病的发病率减少B.该病的发病率增加C.该病的患病率减少D.该病的患病率先增加后减少E.只减少发病率不减少患病率

30、通过疾病的现况调查(时间范围较短),可以得到某病的A.出生率B.发病率C.患病率D.病死率E.罹患率31、疾病分布呈散发形式的原因A.该病常年流行B.隐性感染为主的传染病C.传播机制难以实现的传染病D.潜伏期长的传染病E.以上均包括32、某病的三组病人的性别分布如下表

组别 男性 女性 1 200 100 2 300 100 3 400 100 合计 900 300 比较该病的性别发病率A.男性发病为女性韵2倍B.男性发病为女性的3倍C.男性发病为女性的4倍D.男性发病为女性的2~4倍E.所给资料不能计算33、某地一项有关高血压的横断面研究结果表明:男性40~49岁组有高血压者占2%,女性占1.1%,从而得出结论,该年龄组男性患高血压的危险性较女性大,此结论A.正确B.不正确,因为没有区分患病率和发病率C.不正确,因为未用率做性别间比较D.不正确,因为无对照E.不正确,因为没有考虑到可能存在的队列的影响34、某广告说:“某新药治疗1000名上呼吸道感染,其中950名在5天内症状消失,从而认为,这种新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有奇效”,此结论A.正确B.不正确,因为没有计算治愈率C.不正确,因为没有设立对照组D.不正确,因为没有做统计学检验E.不正确,因为样本含量不够大35、美国白人,美国的日本移民与日本人的一些死因的标化死亡比

疾病 日本 日本移民 美国白人 非美国生 美国生 冠心病 100 326 263 481 宫颈癌 100 52 33 48 上述资料说明:A.冠心病是环境因素起作用,宫颈癌是遗传因素所致B.宫颈癌是环境因素起作用,冠心病是遗传因素所致C.两者都是遗传因素起作用D.两者都是环境因素起作用E.以上判断均不正确36、某军区于1984年1~6月对20万名指战员进行高血压普查,共检出高血压患者200名,下列哪一项表示方法是正确的A.发病率为100/10万B.罹患率为100/10万C.时点患病率为100/10万D.续发率为100/10万E.期间患病率为100/10万37、某市某区1999年总平均人口为20万。该区l998年结核病患者为1234人,其中治愈501例,死亡75例,而在1999年底时结核病患者为1742人,请问该区l999年结核病发病率为A.1742/10万B.871/10万C.542/10万D.1200/10万E.无法计算38、某单位会餐的100人中,有30人因食某一被弧菌污染的食物。于会餐后的三天内发生腹泻、腹痛。这30%是A.发病率B.患病率C.罹患率D.感染率E.相对危险度二、B1、A.引入率B.续发率C.死亡率D.病死率E.发病率<1>、用以衡量疾病对人生命威胁的严重程度<2>、用于比较传染病传染力的强弱,分析传染病流行因素及评价防疫措施的效果<3>、研究哪类成员最易将麻疹带入家中时用2、A.发病率B.死亡率C.罹患率D.病死率E.患病率<1>、一定时期内,一定范围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发生的频率<2>、小范围短时期内的发病率<3>、在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4>、在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总死亡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5>、一定时期内(一般以年为单位)某病患者中因该病死亡的比例3、A.散发B.暴发C.隐性流行D.流行E.大流行

<1>、在常年无白喉发生的自然村中,去年秋天,突然发生白喉病人5例,在流行过程的强度上称<2>、非洲地区,伤寒发病率维持在10/10万左右.今年伤寒病人在某城发生20例,该城市30万人,这种情况属于<3>、据统计某省以往病毒性肝炎发病率维持在0.13%左右,1998年其病的发病率达到0.5%,这种情况属于第三节描述性研究

一、A11、抽样调查方法中,抽样误差最大的方法是A.单纯随机抽样B.整群抽样C.系统抽样D.分层抽样E.多阶段抽样2、不属于现况研究的目的与任务的是A.描述疾病的地区分布B.描述疾病的人群分布C.验证疾病的病因D.检出现患病例E.检出病原携带者3、现况调查对象的选择原则是A.从人群中选择有某病与无某病者B.从人群中选择暴露与非暴露某因素者C.从医院和人群中随机抽样选择患某病的人D.从人群中随机抽样选择部分人群E.从人群中随机抽样选择部分健康人群4、为了了解人群中某病的患病情况,开展普查工作最适合于A.患病率高的疾病B.患病率低的疾病C.不易发现的隐性疾病D.病死率较高的疾病E.检查方法操作技术复杂的病种5、儿童龋齿随饮水氟含量减少而增加,建立病因假设的最佳推理方法选用A.验证法B.求同法C.求异法D.排除法E.共变法6、病因研究中形成病因假设的方法以下哪条不正确A.验证法B.求同法C.求异法D.排除法E.共变法7、为研究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及其分布特点,在w市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五个社区,对15岁以上的居民进行体检并填写健康调查问卷,该种研究属于A.分析性研究B.现况研究C.社区试验D.生态学研究E.队列研究8、欲调查某地人群HBsAg携带情况,可采用A.个例调查B.前瞻性调查C.抽样调查D.暴发调查E.回顾性调查

9、关于抽样调查,以下哪个是正确的A.目的是为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宫颈癌B.为了调查大学生乙型肝炎感染情况,可不必调查所有大学的全部学生C.一项在健康人中发现可疑的肺结核患者的调查D.对个别发生的麻疹病人进行调查E.一次因会餐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10、1990年某市为了调查老年人中多发病的分布情况,对该市7个区的9个不同地段抽取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7458例进行调查,这是A.分析性研究B.抽样调查C.普查D.筛检E.发病率调查11、在常用的几种抽样方法中,最便于组织,并且节省经费的是A.单纯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整群抽样D.机械抽样E.单纯随机抽样和机械抽样12、

在一项队列研究中,35~44岁这一年龄组的观察人数如下

1973年11月 1974年11月 1975年3月 3000人 3020人 2980人 计算其暴露人年数A.9000B.3010C.4010D.3760E.6000二、B1、A.求同法B.求异法C.共变法D.排除法E.类比法<1>、将已经明确的事物之间的联系一一排除,再研究剩余的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2>、找出不同条件下高发人群、病人、以及高发地区的共同特点<3>、从相似的事物中寻找不同的特点<4>、从某病在不同时间、地区发病率的变化中,找出哪些因素也在发生变化,揭示和核实发病率的变动与这些因素在人群中的暴露率的变动相一致,分析有无剂量一反应关系,从而可以形成病因假设2、A.为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乳腺癌B.为了调查大学生乙型肝炎感染情况,可不必调查所有大学的全部学生C.一项在健康人中发现可疑的肺结核患者的调查D.对个别发生的麻疹病人进行调查E.一次因会餐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1>、普查<2>、筛检<3>、抽样调查3、A.描述流行病学B.分析流行病学C.实验流行病学D.理论流行病学E.血清流行病学<1>、归纳观察现象,解释疾病分布,提出病因假说<2>、在人群或动物中进行实验,观察在增加或消除某因素后疾病发病率的变化<3>、研究各项因素同疾病频率之间和各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用数学方程式表示,揭示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第四节队列研究

一、A11、出生队列是指A.将同一民族的人列为一队B.将同一年龄组的人列为一队C.将同一性别的人列为一队D.将同一职业的人列为一队E.将同一时期出生的人列为一队2、为研究某因素与某疾病的关系.进行了队列研究(1997—1998),观察资料如下

时间起始 观察人数 中途退出 中途加入 发病例数 1996.12.31 1000 160 280 20 1997.12.21 1200 190 200 10 1998.12.21 1200 由上述资料可得出该病发病率为A.30/3800B.30/3400C.30/2400D.30/2300E.不能计算3、在一项队列研究中.某年龄组的观察人数如下

1973年11月 1974年11月 1975年3月 3000人 3020人 2980人 计算其暴露人年数为A.9000B.3010C.4010D.3760E.60004、如果研究开始时研究人群病例已经产生,则不能进行A.队列研究B.前瞻性队列研究C.回顾性队列研究D.双向队列研究E.病例对照研究5、在进行某病的队列研究时,最初选择的队列组成是A.患该病的病人B.未患该病的人C.具有所要调查该项因素的人D.具有该病家族史的人E.没有所要调查该项因素的人6、队列研究中调查对象应选择A.在患病人群中,选择有、无某种暴露因素的两个组B.在患病人群中,选择有某种暴露因素的为一组,在未患病人群中选择无某种暴露因素的为另一组C.在未患病人群中选择有某种暴露因素的为一组,在患病人群中选择无某种暴露因素的为另一组D.在未患病人群中,选择有、无某种暴露因素两组E.任选有、无暴露的两个组7、队列研究属于A.实验性研究B.描述性研究C.分析性研究D.理论性研究E.相关性研究8、评价某致病因素对人群危害程度使用A.RRB.ARC.PARD.ARPE.死亡比例9、以人年为单位计算的率为A.发病率B.发病密度C.病死率D.现患率E.死亡率10、下列叙述中,哪一条不是队列研究的特点A.能直接估计因素和疾病的关联强度,可计算发病率B.暴露人年的计算繁重C.结果可靠,多用于稀有之病D.队列研究每次只列因素一个或一组E.因素的作用可分为等级,以便计算剂量反应关系11、评价一个致病因子的公共卫生学意义,宜选用A.绝对危险度B.相对危险度C.特异度D.归因危险度百分比E.人群归因危险度12、某因素与某病之间的关联强度最好用哪一指标衡量A.绝对危险度B.相对危险度C.特异度D.归因危险度百分比E.比值比13、队列研究的最大优点是A.对较多的人进行较长时间随访,具有好的代表性B.发生选择偏倚的可能比病例对照研究少C.能较直接地确定疾病与因素间的因果联系D.容易控制混杂因子的作用E.研究的结果常能外推到整个人群14、在队列研究中A.不能计算相对危险度B.不能计算特异危险度C.只能计算幽会比来估计相对危险度D.既可计算相对危险度,又可计算特异危险度E.以上都不是

15、某项队列研究得出的相对危险度为2.6,95%的可信区间为1.7~3.4,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A.率差为1.7B.暴露与疾病的关联为正关联C.暴露组的发病危险比对照组高D.暴露组的发病危险是对照组的2.6倍E.该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16、相对危险度(RR)是队列研究中反映暴露与发病(死亡)关联强度的指标,下列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A.RR95%可信区间(CI)的上限>1,认为暴露与疾病呈“正”关联,即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B.RR95%CI的下限<1,认为暴露与疾病呈“负”关联,即暴露因素是保护因素C.RR95%CI的下限>1,认为暴露与疾病呈“负”关联,即暴露因素是保护因素D.RR95%CI包括1,则认为暴露因素与疾病有统计学联系E.RR95%CI包括1,则认为暴露因素与疾病无统计学联系17、在队列研究中,最常用于分析疾病与危险因素联系强度的指标是A.RRB.ORC.ARD.PARE.P值18、特异危险度AR指A.病例对照研究中暴露组发病(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死亡)率的比值B.实验研究中暴露组发病(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死亡)率的比值C.队列研究中暴露组发病(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死亡)率的比值D.队列研究中暴露组发病(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死亡)率之差E.病例对照研究中暴露组发病(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死亡)率之差19、相对危险度是A.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比B.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差C.病例组有某因素的比例与对照组无某因素的比例之比D.病例组有某因素的比例与对照组无某因素的比例之差E.以上都不是20、队列研究设计在确定暴露因素时要全面考虑的问题有A.定量指标、暴露水平、暴露时间、暴露连续性B.定性指标、暴露早晚、暴露方式、暴露终止时间C.等级指标、暴露先后、暴露主次、暴露起始期D.量化指标、暴露有无、暴露来源、暴露间歇期E.概率指标、暴露性质、暴露强弱、暴露组距长短21、区分历史性队列研究与前瞻性队列研究的依据是A.依据追踪观察的时间B.依据所获结果检验水平C.依据暴露程度D.依据研究对象进入队列时间E.依据论证强度22、在队列研究中,结局的确切概念是指A.统计检验结果B.暴露属性的分组结果C.观察中出现了预期结果的事件D.观察期限的终止时间E.研究队列中存在的混杂结果23、甲地区一年内发生肺癌患者100例,选取100例做吸烟与肺癌关系的调查,结果肺癌组吸烟者为80%。对照组中吸烟者为20%;在乙地区,调查了5万居民的吸烟状况,并观察了其经过,一年后吸烟者中有10例发生了肺癌,不吸烟者仅2例发生率肺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区的调查是生态学研究B.甲地区的调查结果,肺癌组的吸烟率为对照组的4倍C.乙地区的调查是回顾性调查D.乙地区的调查结果,吸烟组的肺癌发生率为对照组的5倍E.甲、乙两地区调查均属观察性研究24、某人群某年糖尿病患者心肌梗死的死亡与总人群心肌梗死预期死亡的研究中,糖尿病患者心肌梗死死亡人数15000人,该人群预期死亡数为8000人,SMR等于A.7000B.53.3%C.46.7%D.188%E.不能计算二、A3/A41、1945年找出某厂的1000名在表上涂镭的女工,比较这些女工与1000名女电话接线员自1945~1975年骨瘤发生率,在此期间涂镭女工有20例骨瘤患者,而接线员只有4例<1>、这种研究属于A.队列研究B.实验研究C.病例对照研究D.临床实验研究E.干预性实验研究<2>、涂镭女工患骨瘤的相对危险度为A.16B.4C.5D.0.8E.0.2第五节病例对照研究

一、A11、对病例对照研究的资料可计算A.相对危险度B.特异危险度C.比值比D.发病率E.罹患率2、以下哪一项不是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A.适用于研究罕见病B.可在一次调查中调查多个危险因素C.不需大样本D.可计算疾病的发病率E.可从所获得的资料很快得出结论3、夫妻不和的男外科大夫事故发生率较高,如果用病例对照研究来验证此假设,合适的对照为A.未出事故的男外科大夫B.不是外科大夫的男性C.夫妻和睦的男外科大夫D.夫妻和睦的不是外科大夫的男性E.未出事故的外科大夫之妻4、在分析流行病学研究中,下列哪项是暴露的最确切含义A.暴露是指一个发病因素B.暴露是指多个危险因素C.暴露是指研究对象具有某种疑为与患病与否可能有关的特征或曾受到某种疑为与患病与否可能有关的因子的影响D.暴露是指接触了危险因素E.暴露是指感染了病原体5、为研究肺癌的病因,将肺癌病例与非肺癌对照按年龄、性别、职业进行配比,然后对两组观察对象的吸烟情况进行调查,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研究A.描述性研究B.现况研究C.病例对照研究D.队列研究E.实验研究6、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匹配过头会造成A.降低研究效率B.提高研究效率C.对研究效率无影响D.无法估算暴露因素的作用E.高估暴露因素的作用7、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组某因素暴露史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则认为A.暴露是该病的病因B.暴露与该病是因果关系C.该病与暴露没有联系D.该病与暴露有统计学联系E.该病是由这种暴露引起的8、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相比,其优点是A.更容易避免系统误差B.更容易确定暴露与疾病的先后顺序C.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D.更容易验证病因假设E.容易得到发病率指标9、下述哪项是对病例对照研究的描述A.对既往死亡或发病进行研究,以便能够对将来疾病的发生作出估计B.根据所积累的某病与某因素有关的假设,对不同地区和不同情况下进行的既往研究作分析C.为确立病例中调研的特征的相对频率,获得病例和对照的病史及其他信息D.在已戒烟的男性和尚在吸烟的对照中研究癌症的相对危险度E.不同层次人群中调查的疾病的流行率10、一位研究者对新生儿黄疸的病因感兴趣,为进行研究,他选择了100名患此病的婴儿,并同时在同一所医院选择了100名未患此病的婴儿,然后查阅了婴儿母亲的孕期保健与产科分娩记录,以确定产前和分娩中的各种暴露因素,该研究属何种类型的研究A.现况研究B.病例对照研究C.临床试验D.队列研究E.干预试验11、在研究冠心病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中,所选择的对照不能包括A.胆结石病人B.高血压病人C.消化性溃疡病人D.白内障病人E.肺气肿病人12、在进行宫颈癌病因的病例对照研究时,下列哪一组病例最为理想A.一所肿瘤专科医院收治的所有宫颈癌病人B.一个地区多所医院诊断的所有宫颈癌病人C.一个地区肿瘤发病监测系统登记的所有宫颈癌病人D.一个地区肿瘤死亡监测系统登记的所有宫颈癌病人E.一个地区多所医院新诊断的宫颈癌病人13、在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中,计算出某研究因素的0R值95%可信区间为0.35~0.75,请问该因素可能为A.混杂因素B.危险因素C.保护因素D.无关因素E.以上都不是14、病例对照研究中.下列哪种匹配效率最高A.1:1匹配B.1:2匹配C.1:3匹配D.1:4匹配E.1:5匹配15、病例对照研究中.估计样本大小时与下列哪一因素无关A.研究因素在对照人群中的估计暴露率B.研究因素估计比值比C.研究疾病的发病率D.希望达到的检验显著性水平E.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16、病例对照研究的缺点是A.不能估计相对危险度B.需要样本量大C.研究所需时间长D.易产生医德问题E.回忆时易发生偏倚17、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是A.每次只能研究一个因素B.需要样本量大C.研究所需时间短D.可直接计算RR值E.不能研究罕见病18、病例对照研究的性质是A.回顾性研究B.前赡性研究C.描述性研究D.理论性研究E.干预性研究19、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最大的优点是A.设立对照B.属于观察法C.可研究一种疾病与多种因素的关系D.随机分组E.偏倚小20、病例对照研究中,疾病与研究因素可能相关的推论理由是A.病例组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B.病例组的相对危险度显著高于对照组C.病例组的病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D.病例组的归因危险度显著高于对照组E.病例组的暴露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1、病例对照研究的资料分析中(分析整理表如下),要比较的是

病例 对照 合计 暴露 a b a+b 非暴露 c d c+d 合计 a+c b+d N A.a/a+b与c/c+dB.a/a+c与d/b+dC.a/a+c与b/b+dD.b/a+b与d/c+dE.a/a+d与c/c+d22、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的选择哪项是正确的A.必须是住院病例B.必须是新确诊的病例C.必须是研究总体人群中的全部病例D.必须具有暴露于调查因素的可能性E.必须具有暴露于调查因素的经历23、病例对照研究中,调查对象应当是A.病例组选择怀疑患某种疾病的人,对照组选择未患该种疾病的人B.病例组为确定患某种疾病的人,对照组为怀疑患该种疾病的人C.病例组和对照组均未确定患某种疾病D.病例组和对照组均是患某种疾病的人E.病例组应是确定患某种疾病的人,对照组是不患该种疾病的人24、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的最佳选择是A.死亡病例B.自觉症状病例C.现患病例D.新发病例E.典型的重病例25、病例对照研究中关于选择病例的方法,正确的是A.应符合统一的明确的诊断标准B.为保证病例诊断一致,应从同一医院选择全部对象C.最好是现患病例D.应尽量选择具有某种可疑危险因素的病例E.最好选择较典型的重病例26、病例对照研究中,比值比(OR)的含义是A.病例组的发病率与对照组的发病率之比B.病例组的发病率与对照组的发病率之差C.病例组的暴露比值与对照组的暴露比值之比D.对照组的暴露比值除以病例组的暴露比值E.病例组的暴露比值与对照组的暴露比值之差27、OR值是哪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评价暴露与疾病关系的指标A.临床试验B.回顾性队列研究C.病例对照研究D.前瞻性队列研究E.社区试验28、就病例对照研究而言,下述哪项是错误的A.属于描述性研究B.设立比较组C.研究方向由果及因D.特别适合对罕见病的研究E.省时省力29、在设计配对调查时确定配对条件的主要原则是A.对所研究疾病有影响的项目均应列为配对条件B.对所研究疾病有较大的直接影响的项目均应列为配对条件C.对所研究疾病有较大的直接影响的项目,但又不是本研究项目的应列为配对条件D.年龄和性别必须作为配对条件E.对所研究疾病有较大影响的项目应全部列为配对条件30、关于匹配的目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平衡配比因素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影响B.平衡混杂因素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影响C.控制混杂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D.提高研究效率E.消除已知混杂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31、病例对照研究之所以需要对照是因为A.某些研究因素在两组可比B.可追踪观察以确定是否发生所研究的疾病C.可增加样本量,以达到统计学要求D.可以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某因素暴露率的差别,从而有助于进一步研究E.以对照组的暴露作为人群暴露的估计32、一项关于吸烟与冠心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OR为4.0,其意义是A.吸烟引起冠心病发生的概率为4%B.吸烟导致冠心病发生的危险是不吸烟者的4倍C.吸烟导致冠心病发生的危险比不吸烟者大4倍D.吸烟导致冠心病发生的危险是不吸烟者的96%E.吸烟导致冠心病发生的危险是不吸烟者的3倍33、某项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中。对照组平均年龄高于病例组,P<0.05,OR=3(P<0.05),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两组均衡性不好B.实际OR值<3,不能认为吸烟与肺癌有联系C.实际OR值>3,吸烟与肺癌的联系强度相当大D.不能下任何结论,研究完全失败E.吸烟对于年龄较大的人危险性较小34、根据某医院20年来肺癌住院病人500例分析,吸烟者占80%,不吸烟者仅为20%,说明吸烟者易患肿瘤A.正确B.不正确,因为没有进行统计学显著性检验C.不正确,因为只是一个医院的资料,代表性不够D.不正确,因为只是病例组吸烟率,而无对照组的吸烟率E.吸烟者肺癌发生率为不吸烟者的4倍35、一项吸烟与肺癌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如下

病例 非 合计 发病率(/10万) 暴露组 58 99942 100000 58 非暴露组 5 99995 100000 5 根据上表计算得到的相对危险度RR为A.11.6B.53.OC.63.D.0.91E.1.0936、在吸烟与某病关系的研究中,吸烟组的死亡率是5%,不吸烟组的死亡率是2%,吸烟的归因危险度是A.2.5B.0.4C.30%D.3%E.无法计算37、为了摸清某地吸毒人员艾滋病(AIDS)病毒感染情况,l995年确立吸毒者和非吸毒者两个队列,观察起始均未感染AIDS病毒,1997年随访复查,排除队列有变动的人员,检查结果如下,试问吸毒人员感染AIDS的相对危险度

暴露情况 检查人数 AIDS感染者 吸毒 500 20 非吸毒 1000 2 A.10B.20C.50D.100E.20038、一项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共调查240对,病例和对照均有某种暴露史60对,均无某种暴露史75对,病例有某种暴露史、对照无某种暴露史70对,对照有某种暴露史、病例无某种暴露史35对。其OR值为A.1.7B.1.3C.0.5D.0.9E.2.039、一项雌激素与子宫内膜癌关系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共63对,病例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有雌激素暴露史者27对,两组均无暴露史者4对,暴露组有暴露史而对照组无暴露史者29对,其余为对照组有暴露而病例组无暴露者,OR为A.10.67B.9.67C.2.24D.1.24E.4.4740、在500名病例与500名对照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中,有400名病例和100名对照有暴露史,OR值应为A.18B.16C.20D.10E.无法计算41、一项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χ2=12.36,P<0.05,OR=3.3,正确的结论为A.病例组肺癌的患病率明显大于对照组B.病例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对照组C.对照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病例组D.对照组肺癌的患病率明显大于病例组E.不吸烟者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小于吸烟者42、一项病例对照研究,500名病例中有暴露史者400例,而500名对照中有暴露史者100例,有暴露史者的发病率是A.20%B.40%C.80%D.100%E.无法计算43、有人研究授乳与乳腺癌的关系,回顾性的调查如下

乳腺癌组 对照组 无授乳史 208 192 有授乳史 50 66 经计算其OR为A.208×66/192×50B.192×50/208×66C.208/(208+50)D.208/400-50/116E.资料不全,无法计算44、在一个乳腺癌与产次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中,研究结果表明l00例乳腺癌患者有25人未产,l00例对照有l0人未产,一那么未产使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增大A.2.0倍B.3.0倍C.2.5倍D.1.0倍E.1.5倍二、A3/A41、一项以医院为基础的罕见病的病例对照研究,其符合规定的病例数很少且病例的某种构成特殊,不易找到均衡的对照组,但又必须保证研究效率<1>、选择易找到且常用对照来源为A.全人群的无偏样本B.产生病例的人群中全体非患此病的人C.同一医院诊断的其他系统疾病的病例D.社区人口中的健康人E.病例的同胞、同事等<2>、选用匹配对照时考虑匹配变量应A.匹配个数越大越好B.年龄、性别必须匹配C.可疑原因也应匹配D.注意匹配过度E.以上均不考虑<3>、选择对照的形式为A.频数匹配B.个体匹配C.完全匹配D.不匹配E.成组匹配

2、一项探讨母亲围产期放射暴露与儿童白血病关联的病例对照研究数据如下:200例儿童白血病患者有30例的母亲在孕期接受过放射诊断,400例对照儿童的母亲只有20位在孕期接受过放射诊断<1>、χ2值为A.l6.17B.17.45C.18.56D.14.73E.19.60<2>、OR的值为A.1.96B.2.74C.5.57D.2.85E.3.353、在某地区进行男性吸烟与膀胱癌关系的队列研究结果如下

膀胱癌发生率(1/10万) 吸烟 48.0 不吸烟 25.4 <1>、根据该资料,男性吸烟与膀胱癌关系的特异危险度为A.48.0B.48.0/10万-25.4/10万=22.6/10万C.48.0/25.4=1.89D.(48.0-25.4)/48.0E.本资料不能计算<2>、根据该资料,男性吸烟与膀胱癌关系的相对危险度为A.48.0B.48.0-25.4=22.6C.48.0/25.4=1.89D.(48.0-25.4)/48.0E.本资料不能计算4、美国BostonVincent纪念医院妇产科医师Herbst注意到:于1966—1969年间该院诊断了7例年轻女性阴道腺癌病例,这是一种罕见的女性生殖系统癌症,且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妇女中,为详细了解这些病例从胚胎期至发病前的情况,以及她们的母亲在妊娠期的情况,Herbst将1969年Boston另一所医院发生的一个阴道透明细胞癌的20岁女子也包括在内,这样8个病例,每个病例配4个非该病病人作对照,要求与病例在同等级病房中出生时间前后不超过5天的女婴作为对照候选人,优先选择与病例出生时间最近者为对照,对病例、对照以及她们的母亲进行随访调查,通过对8个病例与32个对照的研究,Herbst等做出结论,母亲在妊娠早期服用已烯雌酚使她们在子宫中的女儿以后发生阴道腺癌的危险性增加<1>、该研究属于A.现况研究B.实验研究C.病例对照研究D.队列研究E.生态学研究<2>、该研究采用A.不匹配设计B.1:1匹配设计C.1:5匹配设计D.1:4匹配设计E.成组匹配设计<3>、该研究说明A.病例对照研究适合于罕见病的研究B.病例对照研究适合于人群中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的研究C.队列研究适合于罕见病的研究D.实验研究提高了研究效率E.现况研究可证实病因线索三、B1、A.RRB.ARC.AR%D.ORE.PARP<1>、表示暴露组发病率是对照组发病率的比<2>、表示单纯由于暴露引起或降低事件发生的危险性的大小<3>、表示暴露人群中的发病归因于暴露的成份占全部发病的百分比<4>、表示病例组与对照组某因素暴露比例的比值<5>、表示人群中由于某因素引起发病的危险性占整个人群发病的比例

第六节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一、A11、下列哪项不是前瞻性研究的特点A.可直接计算发病率B.多数情况下要计算人年发病(死亡)率C.多用于罕见疾病D.每次调查能同时研究几种疾病E.因素可分为几个等级,便于分析剂量反应关系2、对于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对象的选择,下面哪一项不正确A.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应选择依从性好的人群B.在新药临床试验时,应将老年人儿童及孕妇等除外C.在做药物临床试验时,不应选择涌动性强的人群D.要评价甲肝疫苗的效果,可以选择新近有甲肝流行的地区E.要评价食用盐中加碘是否能有效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可以选择缺碘的内陆地区3、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与队列研究的主要相同点是A.均是分析性研究B.均是前瞻性研究C.均是回顾性研究D.均是实验性研究E.均是描述性研究4、某医师为了评价某疫苗的效果,将人群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接种组,给予疫苗接种,另一组为对照组,不接种疫苗,经过一个流行期后,对两组发病情况进行比较.这种方法属于A.现况研究B.病例对照研究C.定群研究D.实验研究E.横断面研究5、下列哪条不是流行病学实验的目的A.检验和评价干预措施(含临床和预防)的效果B.评价治疗药物和方法对解除病痛,提高生存率的效果C.评价干预措施后对预防疾病发生的效果D.评价新疫苗对预防某种传染病发生的效果E.评价自动戒烟对降低某疾病发生和死亡的效果6、下列哪一点是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不具备的A.随机化分组B.实验组和对照组是自然形成的C.必须有干预措施D.有严格的平行对照E.是前瞻性研究7、流行病学现场试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人群最大的不同点是A.观察指标不同B.目标人群不同C.入选标准不同D.干预措施不同E.随访方式不同8、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人群来自A.同一总体的患某病的病人B.同一总体的健康人C.同一总体的暴露人群和非暴露人群D.同一总体的干预人群和非干预人群E.同一总体的病例人群和非病例人群9、下列哪项不是流行病学实验的特点A.随机化分组B.有平行的对照组C.运用危险度的分析和评价D.对实验组人为地施加干预措施E.前瞻性研究10、下列哪项试验不属于流行病学实验研究A.观察性试验B.社区试验C.现场试验D.临床试验E.干预试验11、如果要评价某药物预防某病的流行病学效果,应采用哪种研究方法A.实验流行病学B.现况研究C.队列研究D.临床研究E.专题调查12、下列哪项不是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缺点A.设计和实验条件高、控制严、难度大B.易失访C.依从性不易做得很好D.论证强度不如分析性研究E.花费人力、物力、财力,有时还可涉及医德问题13、下列哪项是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优点A.可计算相对危险度和归因危险度B.能够及早治疗病人或预防和控制疾病C.可平衡和控制两组的混杂因素,提高可比性D.易于控制失访偏倚E.省时、省钱、省力14、疫苗预防接种效果评价的双盲试验是指A.观察者和受试者均不知道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为何人B.观察者不知道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为何人C.观察者和资料分析者知道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为何人D.试验组采用疫苗,而对照组采用安慰剂的试验方法E.观察者和受试者均不知道如何评价预防效果15、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的盲法是指A.试验的设计者、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不知道分组情况B.试验的设计者、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不知道试验设计C.试验的设计者、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不知道研究结局D.试验的设计者、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不知道研究目的E.试验的设计者、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不知道如何评价效果16、将经过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急性细菌性感染的患者.按设定的随机数字表分别纳入氟罗沙星实验组和氧氟沙星对照组,来评价氟罗沙星治疗细菌性感染的效果,该研究为A.队列研究B.病例对照研究C.临床试验D.社区干预试验E.现场试验17、评价治疗措施效果的主要指标是A.有效率、治愈率、生存率B.有效率、续发率、标化率C.治愈率、引入率、失访率D.有效率、续发率、生存率E.失访率、生存率、引入率18、在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给100例病人用A药,另50例病人用安慰剂治疗.发现A药组40%好转,安慰剂组32%好转,P>0.05,因此A.本试验证实A药有效B.本试验证实A药无效C.差异可能由抽样误差引起D.因为样本大小不同,两组比较没有意义E.差异可能在1%水平有显著性二、B1、A.在易感儿童中进行疫苗接种的效果观察B.食盐中统一加碘,使整个研究地区的人群食用,来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C.在医院评价某种新药的疗效D.对流脑流行区的儿童进行中草药漱口的预防效果观察E.孕妇抽烟对胎儿发育影响的观察<1>、临床试验<2>、现场试验2、A.治疗好转的例数/治疗的总例数×100%B.治愈人数/治疗的总例数×100%C.随访5年尚存活的病例数/随访5年的总病例数×100%D.对照组发病率/实验组发病率E.(对照组发病率一实验组发病率)/对照组发病率×100%<1>、治愈率<2>、效果指数<3>、保护率<4>、5年生存率3、A.罹患率、患病率B.死亡率、病死率C.相对危险度、特异危险度D.有效率、治愈率E.抗体阳转率、保护率<1>、对儿童接种易感疫苗后,评价效果可选用指标<2>、某医院进行某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试验,疗效评价可选用指标

第七节筛检

一、A11、影响筛检试验的阳性预测值的主要因素是A.灵敏度B.特异度C.现患率D.受检人数E.重复性2、为提高筛检试验的灵敏度,对几个独立试验可以A.串联使用B.并联使用C.先串联后并联使用D.要求每个试验的假阳性率低E.要求每个试验的特异度低

3、下列哪个疾病适合做大规模的筛检A.原位子宫颈癌B.乙型肝炎感染C.艾滋病D.流行性感冒E.麻疹4、串联试验可以提高诊断方法的A.特异度B.灵敏度C.约登指数D.一致性E.诊断准确性5、并联试验可以提高诊断方法的A.特异度B.灵敏度C.约登指数D.一致性E.诊断准确性6、筛检试验在下列哪种情况是最适宜的A.患病率高的疾病B.患病率低的疾病C.早期诊断可改善预后的疾病D.病情严重,难以治愈的疾病E.病死率较高的疾病7、反映筛检试验阴性者不患某病可能的比例所用的指标是A.阴性预测值B.阳性预测值C.误诊率D.漏诊率E.特异度8、直接影响筛检试验阳性预测值的是A.发病率B.患病率C.死亡率D.生存率E.罹患率9、关于筛检试验的评价指标,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灵敏度愈高,误诊率愈低B.灵敏度愈高,漏诊率愈低C.特异度愈高,漏诊率愈低D.特异度愈高,误诊率愈高E.灵敏度愈高,预测值愈高10、漏诊率是指A.实际有病,试验阳性B.实际有病,试验阴性C.实际无病,试验阳性D.实际无病,试验阴性E.试验阳性,实际有病的可能11、灵敏度是指A.试验检出阴性的人数占无病者总数的比例B.试验检出阳性的人数占有病者总数的比例C.筛检阴性者中真正成为非病人的可能性D.筛检方法能将实际有病的人正确地判为阳性的能力E.试验检出阳性的人数占无病者总数的比例12、评价筛检试验的真实性的指标有A.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可靠性B.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可重复性C.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D.变异性、灵敏度、假阳性率E.一致性、约登指数、假阳性率13、筛检试验是A.对人群中的早期病人作出诊断B.早期发现病人或高危个体的一种措施C.评价筛检试验的真实性D.评价筛检试验的可靠性E.了解筛检试验和金标准在诊断病人方面的符合程度14、筛检试验的目的是A.对可疑病人进行确诊B.为了评价筛检试验的特异度C.为了评价筛检试验的灵敏度D.防止筛检人群出现漏诊E.从表面健康的人群中查出某病的可疑患者或某病的高危人群15、在糖尿病的检出方案中,血糖筛选水平甲定在160mg/100ml,而乙则定在130mg/100ml,这将意味着A.甲实验的灵敏度比乙实验高B.甲实验的特异度比乙实验高C.用甲实验假阳性数比乙实验多D.甲实验的阳性预测值比乙实验低E.用甲实验假阴性数比乙实验少16、某地在退休纺织女工中开展糖尿病的筛检,用空腹血糖作为筛检手段,按WHO筛检标准.对筛检阳性者进一步确诊,该筛检方法灵敏度95%,特异度90%,根据当地退休职工的糖尿病患病率为6%,试问1000名退休职工通过筛查后发现筛检阳性人数是多少A.57B.94C.60D.154E.151二、A3/A41、用一种筛选宫颈癌的试验,在1000名已证实患宫颈癌和1000名未患宫颈癌的妇女中,筛检结果为:患宫颈癌组中有800名阳性,未患癌组有200名阳性<1>、试验的灵敏度是A.80%B.20%C.60%D.40%E.30%<2>、试验的特异度是A.80%B.20%C.60%D.40%E.30%<3>、试验的漏诊率是A.80%B.20%C.60%D.40%E.30%<4>、试验的误诊率是A.80%B.20%C.60%D.40%E.30%2、采用尿糖和血糖试验联合筛检糖尿病,结果如下尿糖和血糖筛检某人群中糖尿病的结果

试验结果 糖尿病病人 非糖尿病病人 尿糖试验 血糖试验 + + 45 7 + - 7 3 - + 23 11 - - 124 7620 合计 199 7641

<1>、串联试验的灵敏度为A.26.13%B.22.61%C.34.17%D.37.69%E.无法计算<2>、并联试验的特异度为A.99.73%B.99.87%C.99.91%D.99.76%E.无法计算<3>、串联试验的特异度为A.99.73%B.99.87%C.99.91%D.99.76%E.无法计算<4>、尿糖试验的灵敏度为A.26.13%B.99.87%C.34.17%D.99.76%E.无法计算<5>、尿糖试验的特异度为A.26.13%B.99.87%C.34.17%D.99.76%E.无法计算<6>、血糖的灵敏度为A.26.13%B.99.87%C.34.17%D.99.76%E.无法计算<7>、血糖的特异度为A.26.13%B.99.87%C.34.17%D.99.76%E.无法计算<8>、并联试验的灵敏度为A.26.13%B.22.61%C.34.17%D.37.69%E.无法计算3、应用一种筛选乳腺癌的试验,检查活检证实患有乳腺癌的1000名妇女和未患乳腺癌的1000名妇女,检查结果:患癌组中有900名阳性.未患癌组中有100名阳性<1>、试验的灵敏度是A.90%B.10%C.25%D.30%E.12%<2>、试验的特异度是A.90%B.10%C.25%D.30%E.12%<3>、阳性预测值是A.90%B.10%C.25%D.30%E.12%<4>、阴性预测值是A.90%B.10%C.25%D.30%E.12%<5>、漏诊率是A.90%B.10%C.25%D.30%E.12%4、某宫颈癌筛检试验的测定结果如下

筛检 宫颈癌患者 非宫颈癌患者 阳性 400 100 阴性 200 300 <1>、该试验的灵敏度为A.60%B.67%C.40%D.20%E.30%<2>、该试验的特异度为A.75%B.80%C.40%D.20%E.30%5、普查中对400例有乳腺癌史的妇女和400名正常妇女进行活检诊断,结果是前者中100例阳性,后者50例阳性。<1>、该试验的灵敏度为A.87%B.67%C.25%D.33%E.12%<2>、该试验的特异度为A.87.5%B.67%C.25%D.33%E.12%三、B1、A.A/(A+B)B.A/(A+C)C.B/(B+D)D.C/(A+C)E.D/(B+D)评价一项筛检试验真实性的资料可整理成以下表格形式

试验结果 有病组 无病组 合计 阳性 A B A+B 阴性 C D C+D 合计 A+C B+D N

<1>、特异度为<2>、阳性预测值为<3>、假阳性率为<4>、假阴性率为2、A.与实际有病者有关B.与实际无病者有关C.与实际无病者无关D.与实际有病者无关E.与实际有病无病者均无关<1>、灵敏度的大小<2>、特异度的大小<3>、假阴性率的大小<4>、假阳性率的大小第八节系统评价

一、A11、对研究所需指标或数据进行测定或测量时产生的偏倚为A.诊断怀疑偏倚B.入院率偏倚C.现患一新发病例偏倚D.易感性偏倚E.测量偏倚第九节偏倚及其控制

一、A11、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最易出现的偏倚是A.信息偏倚B.选择偏倚C.失访偏倚D.混杂偏倚E.回忆偏倚2、某因素在病因学上与某疾病本无关联,但由于该因素的存在而引起该疾病症状或体征的出现,从而使患者及早就医.提高了早期病例检出率,从而过高的估计了暴露程度,这种偏倚是A.诊断怀疑偏倚B.入院率偏倚C.检出偏倚D.易感性偏倚E.测量偏倚

3、奈曼偏倚是指A.诊断怀疑偏倚B.入院率偏倚C.现患-新发病例偏倚D.易感性偏倚E.测量偏倚4、在职业性疾病的研究中,由健康工人效应带来的偏倚是A.无应答偏倚B.混杂偏倚C.抽样误差D.易感性偏倚E.报告偏倚5、下列哪种手段不能控制混杂偏倚A.随机B.配比C.分层分析D.分级分析E.多因素分析6、下列哪种情况不属于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偏倚A.在调查过去的暴露史时由于记忆不清导致研究结果出现错误B.在测量结局时由于标准不统一导致研究结果出现错误C.在选择研究对象时由于抽样引起的误差D.由于入选的研究对象与未入选者在某些特征上存在差异导致结果出现错误E.随访对象流失7、下列属于选择偏倚的是A.诊断怀疑偏倚B.暴露怀疑偏倚C.入院率偏倚D.报告偏倚E.测量偏倚8、在现场调查时,当问及某个敏感问题时。很多被调查对象倾向于夸大或掩盖真实情况,此时可能引起的偏倚是A.暴露怀疑偏倚B.报告偏倚C.无应答的偏倚D.诊断怀疑偏倚E.测量偏倚9、队列研究容易出现的重要偏倚是A.回忆偏倚B.测量偏倚C.选择偏倚D.失访偏倚E.混杂偏倚10、下列哪种偏倚不属于选择偏倚A.入院率偏倚B.现患-新发病例偏倚C.检出偏倚D.测量偏倚E.无应答偏倚11、流行病学中的偏倚是指A.抽样误差B.系统误差C.随机误差D.错误E.逻辑误差12、流行病学实验研究采用盲法的目的是为了A.受试对象的安全B.减少主观偏倚C.增加统计检验效力D.减少样本量E.防止失访13、一次肺癌研究中,一名医生访视200名病例.一名护士访视200名对照,病例和对照来自同一所医院,并按性别、年龄、种族进行配比,结果发现50%的肺癌病人是重度吸烟者,而对照仅30%是重度吸烟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有人据此得出结论,肺癌与重度吸烟有联系,此推论A.正确B.不正确,因为不是根据率来判断C.不正确,因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在有关的特征上不可比D.不正确,因为对统计学的意义的解释不确切E.不正确,因为可能存在观察偏倚二、B1、A.选择偏倚B.信息偏倚C.混杂偏倚D.选择偏倚和混杂偏倚E.信息偏倚和混杂偏倚<1>、用住院病人作研究对象易发生<2>、调查者事先知道谁是病例谁是对照易发生<3>、进行配比研究可减少<4>、分层分析可减少2、A.回忆偏倚B.失访偏倚C.入院率偏倚D.检出偏倚E.现患一新发病例偏倚<1>、进行一次生活习惯与大肠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最常见的偏倚是<2>、开展一次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最常见的偏倚是<3>、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如选用现患病例作研究对象,最常见的偏倚是第十节病因与因果关系推断

一、A11、必要病因对疾病的作用在时间上必须在疾病发病A.之后B.同时C.之前后D.之前E.全过程2、缺乏某因素不会引起该病,这个因素被称为A.充分病因B.必要病因C.非充分病因D.非必要病因E.危险因素3、从现代流行病学的观点出发,判断研究因素与非传染性疾病之间存在因果联系必要的条件不包括A.联系的时间顺序B.联系的强度C.联系的特异性D.联系的可重复性E.联系的合理性4、确定某因素与某病发生因果关系时,下列哪一条不考虑A.联系的强度和联系的特异性B.剂量反应和关联的合理性C.时间顺序,即暴露发生于疾病之前D.对联系进行统计学检验所得的P值大小E.关联的重复性5、病因判定标准中应该放弃的是A.关联的时间顺序B.关联的强度C.关联的特异性D.关联的合理性E.关联的可重复性6、在判断因果联系的标准中,存在剂量-反应关系表明A.联系的强度不明显B.随着暴露剂量增加(或降低),联系强度也随之增大(或降低)C.疾病的患病率高D.疾病的发病率高E.因果之间的联系存在许多偏倚7、因果推断中的必要条件是A.因先于果B.关联强度大C.关联可重复出现D.存在剂量反应关系E.病因和疾病分布一致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辅助病因不属于流行病学研究范畴B.只要致病的生物因子存在,疾病一定发生C.所有疾病都有明确的必要病因D.必要病因是组成各种充分病因的不可缺少的部分E.必要病因是疾病唯一病因9、流行病学探讨病因的一般程序是A.从人为联系到统计学联系B.从直接联系到统计学联系C.从间接联系到因果联系D.从统计学联系到因果联系E.从人为联系到因果联系10、下列哪一种因果联接方式是正确且完整的A.单因单果B.单因多果C.多因单果D.多因多果E.直接病因链11、疾病轮状模型的外环是指A.环境B.遗传因子C.宿主D.生物环境E.社会环境12、以下哪项不是,“流行病学三角”的基本内涵A.致病因子、宿主和环境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之中B.任何一个条件的变化,即可导致疾病的发生C.任何一个条件的变化,可能引起其他两个条件的适应性变化以维持新的动态平衡D.三者关系的平衡失调,疾病就可能发生E.一个条件变化,另两个条件不能适应、平衡失调,导致疾病发生13、流行病学三角模型包含的三大因素是A.宿主、环境和遗传B.机体、生物环境和社会环境C.病因、宿主和环境D.遗传、环境和社会E.患者、家属和社会14、提出病因假设的目的是为了A.肯定病因B.代替病因C.否定病因D.验证病因E.探索病因的关联强度15、关于病因观,错误的是A.传染病的病因是单一的B.病因来源于环境和宿主C.流行病学三角模型包括病因、宿主和环境D.病因网络模型有利于病因探索E.有果必有因16、下列哪种联系是病因研究所寻找的A.统计学联系B.虚假联系C.间接联系D.直接联系E.因果联系17、关于病因概念叙述哪项不正确A.引起疾病的病因B.与疾病发生有关的所有因素C.包括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D.是与疾病发生有直接关系的致病因子E.某些因素的存在或减少,疾病发生的频率增加或减少18、流行病学的病因定义为A.存在时必定引起疾病的因素B.对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C.疾病发生机制中的生物因素D.使疾病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E.引起疾病发生的诸多因素19、根据不同国家、不同年代、不同民族调查,均发现同卵双生者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异卵双生者的发病率,此结果表明A.此病主要与遗传有关B.此病主要与环境有关C.此病主要与生活习惯有关D.此病病因遗传与环境同等重要E.此病病因遗传与生活习惯环境同等重要20、对疾病的时间、地区和人群这三方面分布的综合研究,最典型的研究方法是A.遗传流行病学B.血清流行病学C.移民流行病学D.分子流行病学E.理论流行病学21、混杂因素成立的基本条件A.只须与所研究疾病有关联B.与所研究疾病有笑联,又与研究因素(暴露因素)有关C.不足研究因素与研究疾病因果链上的中间变量D.是研究因素与研究疾病因果链是的中间变量E.既与所研究疾病有关联,又与研究因素(暴露因素)有关,并且不是研究因素与研究疾病因果链上的中间变量22、某单位食物中毒调查中,关于进餐与发病情况分析如下

进餐史 发病 不发病 罹患率(%) RR 水饺 包子 有 有 60 120 33.3 3.66 有 无 80 160 33.3 3.66 无 有 10 80 11.1 1.22 无 无 10 100 9.1 1.00 该次暴发A.与水饺、包子均有关系B.主要与水饺有关C.主要与包子有关D.与水饺、包子均无关E.资料不适宜分析23、某医生进行一项研究,他随机抽取100例经病理确诊为大肠癌的患者和100例正常人,检测这两组人群的血清胆固醇,发现病例中有62人低于正常值,而正常人中只有18人低于正常值,因此他认为低胆固醇是大肠癌发生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此结论A.正确B.不正确,因为没有进行统计学显著性检验C.不正确,因为没有排除可能的信息偏倚D.不正确,因为样本量小E.不正确,因为不能确定何是因何是果24、在一次食物中毒中,共有200人用餐,其中有80人出现急性胃肠炎症状,对这80人的进食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中多数人吃了凉拌黄瓜,据此调查者认为凉拌黄瓜是最可能的致病食物,此结论A.正确B.不正确,因为没有进行统计学显著性检验C.不正确,因为缺乏严格的对照组D.不正确,因为未用率作比较E.不正确,因为未进行年龄标化25、根据某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统计,蓝色车子的车祸发生事件要比其他车子的车祸发生事件多,由此推论:蓝色车子发生车祸的危险性高于其他车子,此推论A.正确B.不正确,因为没有进行统计学显著性检验C.不正确,因为以流行率而未用发病率D.不正确,因为比较的不是基于率的比较E.不正确,因为没有对照组26、一项胰腺癌的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7%的病人被诊断为糖尿病,根据年龄、性别配对的对照组4%有糖尿病,由此推断糖尿病在胰腺癌发生中起了病因作用,该推论A.正确B.不对,因为没有可比人群C.不对,因为该研究不能提供糖尿病和胰腺癌发生之间明确的时间顺序D.不对,因为没有做假设检验E.不对,因为17%和4%不代表人群的发病率27、在对50名某病病例与50名对照的研究中,二者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从下述情况中得出结论A.因素与疾病无关联B.这种差别可能有临床意义C.这种差别可能是抽样误差的结果D.病例与对照的可比性已被证实E.观察者的偏倚已被排除二、B1、A.在流行病学三角模型中,环境因素不变,病因比重增加B.宿主因素发生变化,宿主比重增加C.病因、宿主、环境三要素保持动态平衡D.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导致病因比重增加E.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导致宿主比重增加<1>、易感人口增加,导致麻疹流行属于<2>、由于流感病毒的变异引起流感流行属于<3>、夏季气温高、雨量多,蚊媒密度增加,因而引起以蚊子作传播媒介的乙型脑炎的流行属于<4>、战争年代因饥荒、人口拥挤、人口流动性增大而引起的急慢性传染病流行属于

第十一节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

一、A11、下列有关疾病监测的论述错误的是A.主动监测的结果要比被动监测准确B.哨点监测的耗费要比常规报告高C.监测病例的诊断要比实际病例简便D.直接指标的获得要比间接指标困难E.静态人群资料的处理要比动态人群简单

2、疾病监测的目的不包括A.描述疾病分布B.预测疾病流行C.验证病因假设D.制定预防措施E.评价预防效果3、目前我国疾病监测的种类有A.甲、乙、丙三类传染病监测B.传染病监测和非传染病监测C.呼吸道传染病监测、肠道传染病监测D.恶性肿瘤、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监测E.发病学监测、血清学监测、病原学监测、干预措施的监测4、关于疾病监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疾病监测是长期、连续、系统的过程B.疾病监测观察疾病动态变化C.疾病监测不仅涉及疾病的发病和死亡情况,还收集其他相关资料D.疾病监测可用于评价干预效果E.疾病监测资料只要求上报,但反馈不属于疾病监测范畴5、疾病监测采用的方法属于A.描述性研究B.分析性研究C.实验性研究D.理论性研究E.包括以上四种6、属于第三级预防措施的是A.心理康复B.戒烟限酒C.遗传咨询D.早期诊断E.体育锻炼7、属于第一级预防措施的是A.健康检查B.产前检查C.遗传咨询D.早期诊断E.病后恢复8、属于第二级预防措施的是A.接种疫苗B.健康促进C.遗传咨询D.早期诊断E.病后恢复9、关于我国预防控制策略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策略是指导全局的总体方针B.疾病预防要贯彻现代医学模式为指导的策略C.要从医学预防走向社会预防D.为人民健康服务E.以治疗为主10、评价预防接种效果的免疫学指标是A.抗体阳转率、抗体平均滴度B.标化率、续发率C.引入率、抗体阳转率D.有效率、抗体平均滴度E.保护率、效果指数11、传染病监测的主要内容,以下哪项不正确A.收集人口学资料、传染病的发病和死亡及其分布B.研究流行因素和流行规律,包括人群的免疫水平、病原体的型别、毒力和耐药性等C.媒介昆虫的种类、分布及病原携带状况D.评价防疫措施的效果和预测疫情E.早期发现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12、在疾病的预防措施中,EPI指的是A.流行B.流行病学C.扩大免疫计划D.预防接种E.被动免疫13、影响和制约疾病流行的两因素指的是A.自然因素、气候因素B.气候因素、地理因素C.地理因素、社会因素D.社会因素、气候因素E.自然因素、社会因素14、下列哪一种是用来防止传染病由国外传入的措施A.检疫B.消毒C.预防接种D.疾病监测E.卫生监督15、为评价乙脑疫苗的效果,随机确定某地1000名儿童接种该疫苗,并随访三年,结果95%的接种者未发生该病,就疫苗的效果而言,以下哪一个结论最正确A.疫苗效果很好,因为有很高的保护率B.疫苗效果很好,因为有很高的效果指数C.尚不能下结论,因为没有观察未接种者D.尚不能下结论,因为没有作假设检验E.尚不能下结论,因为不知血清抗体滴度二、B1、A.主动监测B.被动监测C.哨点监测D.以实验室为基础的监测系统E.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系统<1>、我国有关出生缺陷的信息,来源于<2>、我国卫生防疫单位开展的传染病漏报调查属于<3>、全国各地对高危人群进行定点、定时定量的HIV抗体监测属于<4>、我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属于2、A.一级预防B.二级预防C.三级预防D.传染病的预防性措施E.传染病的防疫性措施<1>、饮水加氟预防地方性氟病<2>、预防接种<3>、白内障手术复明<4>、乳房自检早期发现乳腺癌第十二节传染病流行病学

一、A11、对儿童进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实验研究,为评价其流行病学预防效果,应选用的指标是A.发病率B.死亡率C.效果指数D.病死率E.感染率2、临床试验的效果评价指标不包括A.有效率B.治愈率C.生存率D.保护率E.好转率3、评价预防接种群体效果的免疫学指标是A.抗体阳转率B.保护率C.效果指数D.发病率E.病死率4、进行预防接种效果评价试验,在选择实验现场时以下哪条是错误的A.实验地区或单位的人口相对稳定B.实验研究的疾病在该地区有较高而稳定的发病率C.选择近期发生过该病流行的地区D.实验地区有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E.实验地区(单位)领导重视,群众愿意接受,有较好的协作配合的条件5、《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报告的法定传染病有A.3类23种B.3类37种C.3类35种D.2类23种E.2类35种6、使用恢复期血清可提供哪一类免疫A.自然主动免疫B.自然被动免疫C.人工主动免疫D.人工被动免疫E.非特异性抵抗力7、疫苗可产生哪一类免疫A.自然主动免疫B.自然被动免疫C.人工主动免疫D.人工被动免疫E.非特异性抵抗力8、接种免疫球蛋白是一种A.人工主动免疫B.人工被动免疫C.被动主动免疫D.使用类毒素制剂的免疫E.使用基因重组疫苗的免疫9、将病原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机体,使人体主动产生特异性免疫,它是预防传染病的主要方法,在流行病学中将此方法称为A.人工主动免疫B.人工被动免疫C.被动主动免疫D.自然主动免疫E.自然被动免疫10、下面哪个因素会使人群易感性降低A.计划免疫B.新生儿增加C.易感人口迁入D.免疫人口免疫力自然消退E.免疫人口死亡11、下列哪条不符合经空气传播的特点A.具有冬春季节性升高现象B.在未经免疫预防人群中,发病呈周期性升高C.在未经免疫的城市人群中,常在儿童期即被感染D.在交通不便的山区发病呈典型的周期性现象E.易感者在人群中的比例是决定流行时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12、构成“传染过程”必须具备的因素是A.病原体、易感机体B.寄生虫、中间宿主及终未宿主C.病人、污染物、易感者D.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E.微生物、媒介及宿主13、从病原体侵入机体到临床症状出现这段时间为A.病原侵人期B.前驱期C.潜伏期D.传染期E.无症状期14、下列哪一项不是水平传播A.空气传播B.经水传播C.娩出前从母亲到后代之间的传播D.经食物传播E.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15、甲类传染病报告时限正确的是A.城镇2小时内,农村6小时内B.城镇6小时内,农村l0小时内C.城镇4小时内,农村l0小时内D.城镇4小时内,农村l2小时E.以上均不是16、疫源地是指A.传染源所在地B.病人所在地C.疫点或疫区D.有病原体的地区E.上述均错17、下列哪条不是传染源A.病原携带者B.传染病患者C.受感染的动物D.隐性感染者E.有血吸虫尾蚴的钉螺18、决定传染病病人隔离期长短的主要依据是A.传染期B.潜伏期C.临床症状期D.恢复期E.病原携带期19、确定对某传染病接触者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的主要依据是该传染病的A.传染期B.潜伏期C.临床症状期D.恢复期E.病原携带期20、下列哪种为我国规定报告的甲类传染病A.麻疹B.鼠疫C.流感D.新生儿破伤风E.血吸虫21、我国规定的儿童基础免疫的生物制品中包括A.乙脑疫苗B.流脑多糖体菌苗C.麻疹疫苗D.伤寒菌苗E.钩端螺旋体菌苗22、目前在全世界已消灭的传染病是A.麻疹B.鼠疫C.霍乱D.天花E.血吸虫23、不属于我国计划免疫范畴的传染病是A.乙肝B.风疹C.麻疹D.脊髓灰质炎E.结核病24、某年冬季,某地区居民因食用被甲肝病毒污染的毛蚶而发生甲型肝炎流行,此毛蚶称为A.传染源B.储存宿主C.传播因素D.传播机制E.病原携带者25、传染源是指A.体内有病原体的人B.体内有病原体的人和动物C.体内有病原体繁殖的人和动物D.体内有病原体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E.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26、疫情的责任报告人包括A.医疗保健人员B.医疗保健人员和卫生防疫人员C.医疗保健人员、个体医生和卫生防疫人员D.医疗保健人员、个体医生、卫生防疫人员和饭店职工E.医疗保健人员、个体医生、卫生防疫人员和饭、旅店职工27、引起医源性感染的细菌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A.经空气B.经污染物C.共同媒介传播D.媒介昆虫传播E.经手28、在人群中最容易实现的传播途径是A.经水传播B.经接触传播C.经食物传播D.经土壤传播E.经空气传播29、下列各因素中,属于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自然因素是A.人口密度B.气候、地理C.宗教信仰D.经济、文化E.生产及生活条件30、在孕期或分娩期.病原体从母体传给子代称为A.血源性传播B.遗传性传播C.垂直传播D.水平传播E.Z型传播31、我国规定甲类传染病报告时限在农村最多不超过A.4小时B.6小时C.8小时D.10小时E.12小时32、某人进行了下列疫苗试验,随机选择1000人,注射疫苗后,随访10年,接种者中80%未患该病,此疫苗效果A.很好B.得不出结论,因为无注射疫苗的对照C.不是很有效,因为尚有20%患病D.无肯定结论,因为未做统计学检验E.该病疾病的发生率是20%33、预防接种的目的是A.提高人群易感性B.降低人群易感性C.提高人群非特异免疫水平D.降低人群非特异免疫水平E.以上都不是34、某地发生一起疾病暴发,有10人发病,全部送医院治疗,并对其排出物进行了彻底消毒,至此,有人认为疫源地已经消灭,针对疫源地的各种措施可以结束,这种说法A.正确,因为达到了疫源地消灭的条件B.正确,因为传染源已经隔离C.错误,因为外界环境只进行消毒不行,还要进行灭菌D.错误,易感接触者尚未度过最长潜伏期,还有可能出现病例,形成新的疫源地E.以上均不对

35、因吃不洁食物而感痢疾,食物是A.传染源B.传播途径C.带菌者D.传播因素(媒介)E.以上都不是36、传播途径是指A.病原体更换宿主在外界环境下所经历的途径B.传染病在群体或个体间的传播C.病原体由母亲到后代间的传播D.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的过程E.病原体侵入机体,与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37、下列哪项不是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A.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时限B.确定免疫接种时间C.推断患者受感染的时间D.评价预防效果好坏E.判断传染病传染力的大小38、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有A.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预防接种工作B.流行后免疫人口的增加C.隐性感染后免疫人口的增加D.新生儿在人群比例的增加E.免疫人口的迁入39、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定义是A.各种传染源不断向外界排出病原体B.病原体侵袭易感者C.病原体在中间宿主中的传代D.病原体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不断更迭其宿主的过程E.病原体在宿主体内生长、繁殖的过程40、下列哪种是被动免疫的生物制品A.伤寒菌苗B.卡介苗C.流感疫苗D.破伤风类毒素E.白喉抗毒素41、母体抗体进入胎儿体内可提供哪一类免疫A.自然主动免疫B.自然被动免疫C.人工主动免疫D.人工被动免疫E.非特异性抵抗力42、某地甲肝发病率通常在2%,为降低该地甲肝对人群健康的危害,拟普种甲肝疫苗,该疫苗的效果指数为10,则通过疫苗的接种,可望使该地甲肝发病率下降至A.0.2%B.1.8%C.1.9%D.2.O%E.以上都不对43、某地对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的效果进行评价,观察资料统计如下(地区人口稳定)

未发病人数 发病人数 实验组 999 1 对照组 900 100 其效果指数和保护率依次为A.100,99%B.99%,l00C.110.99%D.99%,110E.100,90%

二、B1、A.艾滋病B.鼠疫C.脊髓灰质炎D.麻风病E.登革热

<1>、以上疾病中属于甲类传染病的是<2>、以上疾病中属于丙类传染病的是2、A.传染病患者B.病原携带者C.慢性病原携带者D.受感染的动物E.暂时病原携带者<1>、感染了传染病病原体但无明显临床症状而排出病原体者称<2>、携带病原体3个月以内者称3、A.扩充血容量B.激素应用C.病毒唑治疗D.肝素抗凝治疗E.血液透析<1>、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早期抗病毒治疗为<2>、出现DIC时应选用<3>、休克期时重点治疗措施为4、A.玫瑰疹B.斑丘疹C.脓疱疹D.荨麻疹E.单纯疱疹<1>、伤寒<2>、麻疹5、A.早期诊断、隔离并彻底治愈病人B.注意营养,锻炼身体C.彻底消毒疾病源地D.广泛接种疫苗E.注射抗毒素或丙种球蛋白<1>、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是<2>、管理传染源的措施是<3>、提高机体特异性免疫力的被动免疫是6、A.自然自动免疫B.自然被动免疫C.人工自动免疫D.人工被动免疫E.被动自动免疫<1>、接种卡介苗属于<2>、注射狂犬疫苗属于<3>、注射白喉毒素属于<4>、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属于<5>、注射丙种球蛋白属于<6>、在注射白喉抗毒素的同时也做白喉类毒素接种属于<7>、在注射白喉抗毒素的同时也做白喉类毒素接种属于<8>、母体抗体进入胎儿体内可提供哪一类免疫7、A.直接通过空气飞沫传播B.直接接触传播C.经接触疫水传播D.经吸血节肢动物传播E.经污染媒介物间接传播<1>、流行性脑脊髓炎的传播途径是<2>、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是<3>、流行性乙型脑炎传播方式是第十三节传染病暴发调查

一、A11、某病的流行曲线只有一个高峰,所有病例都集中在该病常见潜伏期这个时间段内,则可断定此暴发为A.连续传播性流行B.同源暴发C.混合型暴发D.多次暴露E.持续暴露2、对于共源性暴发A.不能用潜伏期来推算暴露日期或时间范围B.可从流行曲线的尾部向前倒推二个常见潜伏期来推算暴露日期或时问范围C.可从流行曲线的前部向前倒推一个最长潜伏期来推算暴露日期或时问范围D.可从发病高峰倒推一个常见潜伏期来推算暴露日期或时间范围E.可从发病高峰倒推一个最短潜伏期来推算暴露日期或时间范围3、下列关于暴发的描述错误的是A.暴发常由于许多人接触同一致病因子而引起B.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在较短时间内发生大量同一种疾病称为暴发C.一次同源性疾病暴发过程中,大部分病例的发生日期往往在该病的最短和最长潜伏期之间D.一次同源性暴发的流行高峰与中位数潜伏期基本一致E.疾病暴发时病例发生日期之不同,是由于该病的传染期不同所致4、进行暴发调查时的首要工作是A.计算各种罹患率B.形成病因假设并检验假设C.核实诊断D.扑灭疫情E.制定防治措施5、下列哪组疾病均可经水传播A.伤寒、霍乱、钩虫病B.血吸虫病、甲型肝炎、钩端螺旋体病C.伤寒、霍乱、出血热D.霍乱、痢疾、斑疹伤寒E.甲型肝炎、戊型肝炎、恙虫病二、B1、A.森林脑炎见于春天B.吸毒、不正当性行为可致艾滋病C.城市肝癌死亡率和发病率高于农村D.流行性乙型脑炎多有隐性流行E.霍乱可发生大流行<1>、人群分布<2>、地区分布<3>、时间分布2、下列腹泻的原因可能为:A.胃泌素瘤B.甲状腺功能亢进C.霍乱D.吸收不良综合征E.急性胃肠炎<1>、男性,22岁,水样腹泻1天,粪便呈淘米水样,每次约500ml,共大便1O余次,无腹痛。口渴。腓肠肌痉挛。粪检少许红白细胞<2>、女性,15岁,呕吐腹泻1天,大便4~5次,呈水样或糊状,无粘液及脓血,排便前腹痛。便后缓解。发病前曾在路边小摊上吃冷面一碗。体检:腹软,脐周轻度压痛,肠鸣音活跃,粪检:WBC10个/HP,RBC少许.<3>、男性,28岁,反复中上腹痛年余,伴腹泻,反酸暖气明显,曾做胃镜检查见胃、十二指肠及球后多发溃疡,服西米替丁疗效不明显,粪检(-),血清胃泌素500pg/mL<4>、男性,50岁,腹泻年余,粪便稀便常常有不消化的食物。粪检(-),1年前曾因绞窄性肠梗阻做部分小肠切除术第十四节艾滋病

一、B1、A.艾滋病B.鼠疫C.脊髓灰质炎D.麻风病E.登革热

<1>、以上疾病中属于甲类传染病的是<2>、以上疾病中属于丙类传染病的是第十五节病毒性肝炎

一、B1、A.HBsAg(+)、抗HBe(+)、抗HBs(+)B.HBsAg(-)、抗HBs(+)、抗HBc(+)C.HBsAg(+)、HBeAg(+)、HBV—DNA(+)D.HBsAg(+)、HBeAg(-)、HBV—DNA(-)E.HBsAg(+)、HBeAg(-)、HBV—DNA(+)<1>、代表病毒感染已愈的指标是<2>、说明乙肝病毒有复制的指标是<3>、代表病毒发生了变异的指标是第十六节肺结核

一、A11、哪种疾病是咯血的常见原因()。A.肺淤血B.房间隔缺损C.支气管腺瘤D.肺结核E.肺梗死第十七节医院感染

一、A11、有一名4岁的儿童因臂骨折入院治疗,并当天进行手术。手术后的第3天发生麻疹。这种情况属于()A.交叉感染B.合并感染C.手术后应激性反应D.医院性感染E.都不是第十八节常见慢性病

一、A11、冠心病常见的危险因素有A.疾病因素,包括传统的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和糖尿病等B.不良生活方式C.社会心理因素D.遗传因素E.以上都是2、有关高血压流行的一般规律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血压患病率与年龄成正比B.有地理分布差异C.没有季节差异D.与饮食习惯有关E.与肥胖和精神压力正相关,与体力活动负相关3、下列关于心血管疾病在我国流行的特征描述中错误的是A.发病率和死亡率已经超过了许多发达国家B.青壮年发病与患病水平升高,发病和死亡年轻化C.发病水平城乡差别越来越大D.治疗率和控制率很低E.致残和死亡情况较严重第十九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

一、A11、下列哪项不是突发事件的主要特征A.时间、地点分布各异B.影响各个人群C.造成心灵创伤D.一般没有后期效应E.发生难以预测



公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辅导《流行病学》





第1页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