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走进吴哥 触摸古高棉文明
2017-04-05 | 阅:  转:  |  分享 
  
走进吴哥触摸古高棉文明

今年春节利用孩子们休假时机前往柬埔寨暹粒过年,小女儿由上海过去,我们经由吉隆

坡中转前往,约好在暹粒预定的艾美酒店汇合。飞暹粒的那天在机上乘务员发放了两张表,

不懂英文又没有和孩子们坐在一起就没有填写。入境时才知道是入关申报表和报关单,我们

只有一个半人稍懂英语,弄了半天还没有填对,海关人员过来说帮我们办理,连说带比每人

要四美元六个人二十四美元,拿走了护照让我们过关等候,没有几分钟就拿出来,也没有按

顺序填完各个项目已盖了通关章,由于没有美元小钞又不收人民币付了三十美元还不设找补,

这让接机的司机久等了。

在暹粒只是深度游览了吴哥的几个最主要的景点,古高棉辉煌历史让人叹为观止,一路

看到乡村的落后和贫穷更让人产生一种莫名的滋味。为我们开车的司机阿伦年纪不到三十,

为人热情开朗,可以说一口不太流利的中国话,互相沟通非常方便,他甚至能听得懂昆明话。

按照预定的行程他每日都希望带我们多去几个景点,但我们以休闲玩乐为主都不忙于赶路,

只顾游览和拍照经常错过了吃饭和预约的时间他也不在意,服务和照顾非常周到,车上还为

我们备好饮用水,这饮用水在外零买可是要一美元一瓶。



从第一天起我们就没有按订单的常规路线走,先去了吴哥寺,就按我们的行程记叙:

吴哥窟AngkorWat

吴哥窟又称吴哥寺,距酒店约6公里,被称作柬埔寨国宝,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同时

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哥特式建筑。吴哥窟原始的名字是VrahVishnulok,意思为“毗湿奴的神

殿”,中国佛学古籍称之为“桑香佛舍”。

12世纪时,吴哥王朝国王苏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II)希望在平地兴建一座规模宏

伟的石窟寺庙,作为吴哥王朝的国都和国寺。因此举全国之力,花了大约35年建造。它是

吴哥古迹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建筑,以建筑宏伟与浮雕精致闻名于世。



吴哥寺是一座的三层庭院建筑,外有宽阔的护城河、两层院墙,远远眺望立即令人震

撼。护城河呈长方形如口字,东西方向长1500米,南北方向长1350米,河面宽190米。

通过两层回廊进入中心,象征宇宙中心须弥山的五座高塔,建在中央高高的石级台阶之上。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吴哥古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此后吴哥窟作为吴哥古迹

的重中之重,成为了柬埔寨一张亮丽的旅游名片。

吴哥窟自发现一百多年来,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维护吴哥窟,

以保护这份世界文化遗产。吴哥窟的造型,已经成为柬埔寨国家的标志,展现在柬埔寨的国

旗上。



第一层的中央塔门侧塔门清净正好留影





回廊内游人如织,回廊内外浮雕精美目不暇接。走过巨石通道通往第二层庭院,二层回

廊建筑在三米多高的台基上,由精致宏伟、雕刻精美十字回廊进入第三层。







第三层建在高高的须弥台上,由于限制登顶人数排队人太多,快到上车时间我们就放弃了。



圣剑寺PreahKhan

圣剑寺,是柬埔寨吴哥一座建于12世纪阇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VII)时期的主要庙

宇。它紧邻吴哥城东北方。相传该寺是阇耶跋摩七世为纪念供奉他父亲而修建的。也为了

纪念与暹罗军队作战胜利而修建的,是国王父亲的家庙。

在12世纪时,据说当时大吴哥城正在修建,这里就成了国王临时的住所,也就是他举

行朝拜和读书的地方。在寺中有一块碑文,是阔耶跋摩七世的儿子所写。

圣剑寺在1927年至1932年曾被修缮过,圣剑寺规模宏大,其长方形的围墙长800米、

宽700米。通往寺庙有四条路,在寺庙的东门口立着数尊手拿长蛇搅动乳海的修罗与阿修罗,

入口有一座两层建筑物,它的圆形支柱很像地中海建筑风格。相传这座房子是用来存放圣剑

的,这里存放了一把用黄金、钻石、宝石制成的宝剑,这圣剑是阇耶跋摩二世传给他继承人

的,吴哥王朝的继承人一定得拿到这把宝剑才能成为国王。寺廟中的寶藏包括金、銀、寶石、

112,300顆珍珠和一頭有鍍金牛角的牛。



在进入大门之前,两侧的通道是阿修罗和天神修罗搅拌乳海的场景,长得凶神恶煞的就

是阿修罗,慈眉善目的就是天神,很好辨认。搅拌乳海是很著名的印度神话,天神修罗想长

生不老约阿修罗一起去搅拌大海,从里面提炼出的长生不老药,他们决定用蛇王瓦苏基来代

替绳子,以曼多罗山作搅拌棒,把世界驮在背上的龟王沉入海底,以便当作搅拌曼多罗山的

支撑点。修罗抓住蛇头,阿修罗抓住蛇尾,一搅就是几百年,海水就变成了奶。然后修罗和

阿修罗就抢仙药。乳海里出来的女神克拉什米被毗湿奴娶回家当妻子,阿修罗本来抢到了仙

药,修罗变成一个美女诱惑阿修罗交出仙药,结果阿修罗美女没有了,长生不老也药没捞着。

由于阇耶跋摩七世改信佛教,圣剑寺在东西两边,有一列长的砂岩石莲花墙,而莲花上

曾经有佛像,后来其子信婆罗门教,在湿婆派主持时,佛像被毁坏。圣剑寺中间部分高,代

表了宇宙的中心——须弥山,从中央圣塔开始,四条狭长的走廊向各个方向延伸,并带拱顶。

在圣剑寺的西面和东面则分别供奉着毗湿奴和湿婆的神龛。为了避免打扰神灵,我们去到各

处都回避了神龛。



圣剑寺四扇门外均有极长的通道。通向东门的笔直通道干干净净,视线毫无遮拦。两旁

则长满几十米高的参天大树,树冠罩住了头顶的天空,盘曲的树根在地面上四处突起。寺内

通向中央圣堂的道路由拱顶长廊组成,长廊两侧以粗大的四方石柱支撑,一扇扇石门边上装

饰着诸神的雕像,墙上装点着无数的仙界跳舞女神Apsara(阿普莎拉)和Devata(蒂娃妲),

姿态曼妙。



整个建筑呈十字型,往里去就是中央圣堂,据说那里的内墙因饰以青铜而闪现出迷人的

光彩,内里供奉着Avalokiteshvara(观世音菩萨)。是依照国王的面容设计的神像,有高僧

日夜陪伴左右,烟雾缭绕,木鱼送经,昼夜不息。



修理圣剑寺的国际遗迹基金会并没有清理南面的寺庙,南面的遗迹则一直深埋于从林中。

根据考证,吴哥王朝的皇族在15世纪时被暹罗人打败,弃吴哥城而去金边建都,而圣剑寺

的香火却一直很旺。



圣剑寺的漂亮,在于穿越那重重叠叠的重生门,以及那种倒塌颓废特有的寺庙建筑正方

体石块和寺庙本身的建筑结构之间的和谐美!那座空中楼阁,还有传说中的圣剑宝地,都是

引人入胜。来到这里我们仿佛穿越时空进入了古高棉时代。



这个圆柱形物体叫林伽,是男性的阳具,下面的底座叫约尼,是女性生殖器。林伽和约

尼一般都是这样配套出现,象征阴阳两性永不分离,阴阳交合即万物的总体,是生命之源。



在我们游览的众多寺庙中,林伽和约尼无处不在。古代高棉人对林伽是及其崇拜的,因

为林伽是湿婆的象征。湿婆是创造和毁灭之神,兼具生殖与毁灭、创造与破坏双重性格。《罗

摩衍那》记载湿婆与妻子做爱时,一次就达100年之久,中间从不间断,精液喷洒成恒河,

孕育了印度文明。







龙蟠水池(NeakPean)

圣剑寺出来是一大片水域,沿路绕过水边有一条木栈道通向中心水池,就是龙蟠水池。

高棉语的意思是“缠绕的巨蛇”,就这么小小的神庙,在水中央,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亭

亭玉立,美得像一颗水中明珠。



龙蟠水池建于12世纪,是佛教庙宇,大水池中央有个小岛,岛上只有一座仿造「须弥

山」而建造的石塔小寺庙,石塔上雕刻两只缠绕的巨蛇王(Naga),小岛东侧还有一座白马

雕像,而NeakPoan的意思“缠绕的巨蛇”,就是取自岛上的巨蛇王像而得名。



阇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Ⅶ)在位时期,积极进行各项建筑工程,史学者认为他在位37

年中,以攸关民生生活所需的公共工程为第一优先,包括建水库、铺路修桥、建101所驿站、

102所医院等等,其中龙蟠水池(PreahNeakPean)算是一座寺庙疗养所,在当时是一个大医

院。即使在今日,柬埔寨人还是相信蛇庙的神奇药疗,柬埔寨人前往蛇庙参观,也想采摘长

在水池土地里的植物,拿回家做药浴。



塔逊寺TaSom

塔逊寺,又叫达松将军庙,属于佛教寺庙,吴哥王朝全盛时期国王阇耶跋摩七世

(JayavarmanVII)在12世纪末为纪念他的父亲所建,另一种说法是为纪念纪念一位骁勇之

将,勇猛的达松将军(塔逊将军)而修建。寺庙周边被卡波克树环抱,寺庙内亦有四面塔之

建筑,但是其一大亮点是神庙的东塔门之四面塔,有一颗巨大的无花果树将完整其包裹,西

门可以看到巨树包裹了整个门廊的景象。寺庙的建筑形式为巴戎式建筑,游人都愿意从这树

洞中穿过,进入一片神奇的世界。如果仔细寻找,你会看到在树根的缝隙中,几尊佛像神奇

的展现,不知它们被隐藏了多久,但这样的圣迹出现眼前总是难得的惊喜。这个寺虽然很

小,但也是《古墓丽影》的取景地之一,值得一游。









比粒寺PreRup

比粒寺位于塔逊寺(TaSom)的南侧约两公里的地方,是金字塔式建筑,和女王宫(Banteay

srei)、东梅奔寺都是当时的国王罗贞陀罗跋摩二世修建的。远早于吴哥寺、圣剑寺和吴哥城,

公元961年他修建了比粒寺,967年修建女王宫,但是他还没等到女王宫修建完成于968年

便去世了。是一座典型须弥山塔山建筑,在高高的基座上建造砖塔,中央塔可以看到烧焦过

的痕迹,有专门的保安把守,不准进入也不准拍照。千年前在此举行仪式,定是达官云集,

也不能随便进入的。据说比粒寺是进行罗贞陀罗跋摩二世火葬仪式的地方,火化变身为神之

神殿,又称变身塔,这个变身或许指的就是当时印度教信仰里的“轮回”吧。难道罗贞陀罗

跋摩二世在修建比粒寺的时候就是为了自己升天变神而做准备,它的结构因属红砖结构,在

夕阳照耀下泛着暖暖的红;加之这里开阔的视野,吸引着一些游客在此看日落。











看完日落第一天的行程完了驱车返回,在老街吃晚餐。

第二天行程

女王宫BanteaySrei

女王宫,有“女人的城堡”之意,以艳丽的色彩和精美的浮雕而闻名于世,讹传是由女

性修建和雕刻的,是柬埔寨三大圣殿之一。建于967年的罗贞陀罗跋摩二世(Rajendravarman)

王朝,而于1002年的阇耶跋摩五世(JayavarmanV)王朝完成。供奉着婆罗门教三大天神

之一的湿婆。湿婆(Shiva)是印度教里最有个性魅力的大神,亦正亦邪,敢爱敢恨,既是

毁灭者又能带来重生。女王宫前有一条长长的引道,引道两边是linga(林伽)。



有别于其他吴哥古迹使用青砂岩为材料,女王宫大量使用红色砂岩作为建筑材料,色彩

极为艳丽,也利于雕刻复杂细腻的图案。中央有十二生肖,据说孙悟空的原型就取自这里猴

王的故事和造型。



女王宫不算宏伟,但可以用高贵来形容,遍布精美的浮雕,在这些精致的雕塑中随处都

可以找到有关湿婆的故事,在《吴哥之美》中译为“斑蒂丝蕾”,有“吴哥艺术之钻”之称;

也被称为“吴哥的珍珠”。阳光照在女王宫上,如同燃烧的火焰。



1914年法国科学家发现这座小而精巧的建筑,深深被她精细唯美的雕刻所吸引,猜想

是国王修建给妻子的宫殿,故称之为女王宫。出神入化的雕刻、唯美曼妙的仙女,这给了后

人无限的瞎想,这个名字也一直沿用至今。但这座原名BanteaySrei的寺庙,不仅不是皇宫

更与女王无关,考古学家找到的碑铭里记载这里其实是一所供高僧隐修的寺院。是罗贞陀罗

跋摩二世(上面提到建立了东梅奔、比粒寺的国王)送给其国师的僧舍。



女王宫的门都很小,大约120-130公分,这是因为建造的国师认为这里是敬拜神的,他

希望所有人通过这个门时都能低下头,弯下腰,表示谦卑。也正因为如此,更让法国探险队

误会,认为这里是给娇小的女人住的,很多人都凭借“女王宫”这个名字以为是为当时女王

嫔妃们建造的宫苑。许多塔柱和墙壁上雕有不同形态的仙女只有中央的塔柱上雕的是男子。



门楣上雕刻的分别是罗摩王子(毗湿奴的化身)为猴王苏格利瓦夺回王位的场景和湿婆



这些精美的门头再也回不到它原来的位置了



崩密列BengMealea

当你到达崩密列,走过长长引道迎面看到的高高的的倒塌山门,一颗巨大的树长在高高

的石碓上,像当年外国探险家发现吴哥一样,让你看到吴哥窟未被发现前在丛林中沉睡的模

样,寺庙坍塌严重,被树木掩映,无路可走,根本不知道如何穿过这片巨大的废墟。



崩密列是一座小吴哥窟式的寺庙,名字的意思是“荷花池”。这座寺庙距离吴哥古迹群

以东40公里,崩密列是一座婆罗门教寺庙,是用来供奉湿婆神的,但是它有一些雕塑都反

映了佛教的主题。建造这座寺庙最初所使用的材料是沙岩,很多已经损毁,而且很难再被复

原。它破败、隐秘,从来没有完工,寺墙上应该有浮雕的都空空如也。未经修缮,没有维护,

就那样静静的立在那里,宠辱不惊,未曾繁华,也不堪衰落。这是一个看一眼少一眼的地方,

说不定哪天就只剩一片废墟了。



崩密列建于12世纪的苏利耶跋摩二世(SuryavamanⅡ)朝代,苏利耶跋摩二世

(Suryavarman)大约死于1150年,阇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W)1181年即位。阇耶跋摩是苏利

耶跋摩二世的同胞兄弟,是陀罗尼因陀罗跋摩(Dharanindravarman)亲王的儿子,陀罗尼因陀

罗跋摩曾做过短期的国王,并且是一个在教派斗争中热烈的佛教徒。

崩密列是吴哥遗迹群中最值得去的地方。它的护城河长1.2公里,宽0.9公里,它和吴

哥寺几乎一样大的规模,护城河虽已干涸不见,但寺依然被丛林严密包裹着,由于比较荒僻,

所以很多浮雕和塑像已被掠夺,但寺庙的神秘气氛仍旧在森林深处弥漫。



看过电影《古墓丽影》对塔布笼寺一定还有印象,它给人的感觉是奇异,而崩密列带给

你更多的是震撼。随着深入景区,会发现栈道,它是在拍摄电影《虎兄虎弟》时搭建的。由

此可见,吴哥古迹中的很多景点都是深受电影导演们厚爱的,因为这里所透露出的神秘感绝

对是世界罕有的。

崩密列一直和密林融为一体,坚硬的石头压不住生命力强大的植物,一堆堆石头就像是

这些植物攀爬生根的家园。虽是荒废了几百年的寺庙,但这里的任何一处都是让人流涟的景

点。她的美虽然在慢慢的消逝,仍然能感受到一种神秘的气息,这个神奇而诡谲的地方,表

面平静淡定,从每一块断垣残壁间处处都弥漫着隐秘诱人震撼。据说更诡异的是许多人在崩

密列所拍的照片少有很清晰的,大多有些模糊,我拍的也出现过这样状况,估计是因为树林

较密湿度较大,镜头水汽凝雾所致。



虽然崩密列所有的寺庙没有修复,但是在树影斑驳下又显出独特的美感,在崩密列参观

还有个好处就是不会很热,因为景点在原始森林里,到处都是树荫,建筑内外,大树苍天,

落叶满地,即便是这几天是旱季都还有湿滑的青苔,踩在上面像铺了层毛毯,软软的,感觉

非常好。





有人说在崩密列可以找到小孩或者保安带路进入深处,拍出很好的照片,因为他们知道

过去在什么地方拍电影取景,但要付给一定的费用,难怪我们一进来爬上大门石堆里照相,

后来一个保洁工说着含混不清的中国话:钱、钱五美元。

崩密列出来司机阿伦要带我们去巴肯山看日落,我们提议回暹粒参观吴哥国家博物馆,

在车上阿伦又问第二天是否看日出,若要看五点钟出发,我们都想睡懒觉就不去了。







吴哥国家博物馆AngkorNationalMuseum

吴哥国家博物馆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其中的5千平方米是艺术文物和图画展览厅,馆

内收藏的文物是高棉王朝各时期艺术成就的代表作,均为真品。吴哥国家博物馆的外形设计,

突出了宏观借鉴、微观变化的特点,远远望去,博物馆的顶盖很有几分吴哥窟古塔的神韵。

而细细品味,长廊、门坊、镶窗这些细节尽管都是以吴哥窟特点设计,无不融入了现代元素,

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探索、考察高棉文化留下的丰富遗产。

博物馆里陈列的最精髓展示品,叙述吴哥的历史演变,文明到衰败,以及关于婆罗门教

的传说故事等。由于馆内不许拍照所以借用一些网络图片。



参观博物馆可以在进门处五美元租用中文讲解机,进去后先到第三层观看简介视频,然

后进入第一个展厅——千佛厅,里面大大小小保存着上百尊佛像,有石雕的,木雕的,还有

镀金的,非常壮观,很多都是从古迹中直接搬来,便于保存,所以都是真品。其中一尊趴着

的僧侣,后来听了讲解才知道很久以前,为了帮助佛祖渡河,平民百姓而用自己身体做桥,

如今这一种传统,也平民用自己的身体让高僧走过,达到祈福的作用。



第二层,这里都是婆罗门教的各种雕像和故事简介,柬埔寨最早是信奉婆罗门教,信仰

梵天,湿婆,毗湿奴这三位主神,尤其是毗湿奴,这里的大多雕像都是他,可以看到当时的

年代虽然久远,但做工丝毫不比现在差,尤其是细节,很丰富生动!



最下面一层就是近代时期的作品了,由于后来国王改佛教为国教,也没有完全抛弃原来

的婆罗门教文化,他把两者结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第三天行程

通王城AngkorThom

吴哥通王城又叫大吴哥,始建于9世纪,占地近9平方公里,但是在国王阇耶拔摩七

世才基本完成,也是吴哥文明光辉时代结束前的最后国都。据元朝使节周达观的《真腊风土

记》所形容,十三世纪末年的大吴哥城到处繁华热闹,建筑物金碧辉煌,较当时中国元朝的

城市也毫不逊色。



大吴哥城共有五道城门,门上四面皆刻有佛像,门外护城河引桥两旁是长长的一排修罗

和阿修罗搅拌乳海的石像,雄伟壮观,有的头像明显是后来修复时仿照原样加上去的。



大吴哥城内散布多处吴哥遗迹,较著名的有巴戎寺(Bayon)、巴芳寺(Baphuon)、空

中宫殿(Phimeanakas)、战象平台(TerraceoftheElephants)和癞王平台(TerraceoftheLeper

King)十二生肖塔等,分布在宽阔的大广场周围。



每天进入景点各自忙着找自己喜欢的景致拍照,很少集中在一起,今天是大年三十特地

请阿伦为我们拍了全家福。





巴戎寺Bayon

巴戎寺(Bayon)坐落于吴哥通王城之中心点,12世纪由阇耶跋摩七世所建,著名的高

棉的微笑就位于巴戎寺的顶层,共54座宝塔,每座宝塔四个面,均为巨大的四面佛雕像,

每面都有不同的表情,一共216个不同的高棉微笑,中央最高塔高49米,佛像为典型高棉

人面容,据说是建造巴戎寺的神王阇耶跋摩七世的面容。佛像脸带安详的微笑,这就是令吴

哥窟蜚声世界的“高棉的微笑”。



巴戎寺的回廊壁画十分丰富,其回廊东西长160公尺、南北长140公尺,浮雕长廊令

人惊叹的刻画了11000个人物,主要为神话和宗教故事。回廊上方原本皆有木造之屋顶,但

由于年代久远,目前只剩下断垣残壁及巨大之石柱。



还值得看的是寺庙之墙壁上仍保存着丰富且生动之雕刻,包括古代战争记述、寻常百姓

之生活百态、洞里萨湖之湖畔风光等皆充分透露着当时之情景,那一幅幅活灵活现的壁画彷

佛诉说着一段段珍贵史迹、遥远的故事。





古高棉的喃呢:倾听和诉说







巴芳寺Baphuon

巴芳寺位于巴戎寺西北方约200米(656英尺)处,在吴哥古皇宫的南侧。从东侧进

出。该寺建于十一世纪中叶(1060年),由乌达亚迪耶跋摩二世国王建成,献给湿婆的国

寺,虽然巴芳寺在吴哥通王城内,而这座城市在后来才建立。共有五层,呈金字塔形建筑,

属巴芳寺风格。由于寺庙保存不当,大部分建筑都已倒塌,元代人周达观在《真腊风土记》

所描述的那座宏伟的巴芳寺如今已难以辨认,左边是吴哥古皇宫。



从172米的引道从塔门开始,修长笔直,走在上面使人产生肃穆庄严、安静的感觉,反

而忽略寺院正殿的存在......



巴芳寺的正殿是五层逐渐向上缩小的塔形建筑,一层层加高,现在石阶梯已经不能用了,

走专为游人搭建的木梯上去。



巴芳寺的特征是其里面的浅浮雕刻在小块砖石上。很不幸的是,由于巴芳寺保存状况不

佳,可见的浅浮雕已微乎其微,浮雕叙述的主题为现实生活的场面以及森林景色。

法国殖民时期,法兰西远东学院就曾计划修复这座皇家寺庙。他们的考古学家把坍塌的

石块都编上号摆在寺庙的空地上,希望能一点点的拼凑上去再重建。站在最高层俯看整个巴

芳寺,整地散落的石块都有编号,但是,1972年由于战争,法国人被迫离开吴哥,愚蠢的

红色高棉政权赶走了法国人,屠杀了参与修复的柬埔寨人,销毁了所有档案,如今这些石块

落寞的散落一地,看着石块上的数字和标记,这些石块再也回不去它们原来的位置了,无不

让人惋惜感慨。

巴芳寺南面是空中宫殿,已经破败得不能游览了。







战象平台TerraceoftheElephants

战象平台是国王阅兵的平台,正对着通往胜利之门的大道,远处两边分布着十二生肖塔,

从胜利门凯旋而归的将士们就在这里接受国王的检阅。它和癞王台、巴方寺构成一个整体,

12世纪末由阇耶跋摩七世建造,它的外墙上有许多精美的雕刻,值得仔细观赏。



它全长350米,位于吴哥王城的中央,是用巨石垒成的一片很大规模的建筑。有5

座向外延伸的外围工事,中间有3座指向中央广场,两侧各有1座中间是保护墙,平台上围

一圈七头蛇石栏杆。它曾经是国王的观景台,是政要迎宾、检阅军队场所,也是观看公共庆

典仪式和斗象大会的地方,尚存巨象石雕。台子不太高,不过眼前一片空旷,对面的建筑物

离得很远,周围的墙不高,眼前的树也是很矮树冠很开阔的那一种,站在台子上就觉得很有

高度,和北京的天坛有点像,从视觉上感觉很高很有气势,可以俯视一切。



平台共有两层,一层为方形,另一层沿着基座有雕塑,可能是原来的木制亭阁的基座。

平台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两侧的大象浮雕,两边各有一队著名的战象游行队伍,象身上还有朝

臣及骑手,看象的高棉人也走在队伍当中,还有大象正在用它们的鼻子搜索并与老虎展开激

烈战斗的场面。在平台的北面还有一匹长着5个头的马,位于内墙的基座上,它由一些仙女

和魔鬼保卫着。5头马雕刻得非常细腻,栩栩如生,它是国王的坐骑。



周萨神庙ChauSayTevoda

周萨神庙建于公元12世纪初期索亚娃曼(苏利耶跋摩)二世统治时期。与其北边相距

170米的托玛侬神庙为同一时期建造,二者建筑布局、结构形式完全一样。但这两组建筑为

何而建,目前尚不清楚,长期渊没在丛林中,从当地人口中得知该庙是供奉周萨神(ChauSay)

的,故法国人将其命名为周萨神庙(ChauSayTevoda)。



需要注意的是,周萨神庙不大,神庙建筑损毁情况极为严重,整个建筑群只剩前面的塔

门还算完整,其余8个建筑基本都已毁坏。它是由中国工作队负责维修的。



周萨神庙全名ChauSayTevode。Say是一个高棉人的名,Chau是印度语中的王,Tevoda

是印度语中的神,翻译过来应该是Say王的神。周萨神庙也因此覆上了浓浓的神秘感。



托玛侬神庙Thommanon

托玛侬神庙(Thommanon),柬埔寨吴哥窟著名景点之一。与周萨神庙的建筑形式完全一

样,位置也相对称。虽然很小,但基本结构与吴哥寺一样,可算得上一座缩微模型。

遗址平面图托玛侬神庙在大吴哥城的东门口与塔高寺(茶胶寺)的中间,与周萨神庙隔

着一条胜利之路相望,不过胜利之路是后来才兴建的,因此不是特地将两座庙盖在路的两旁。

寺庙四周的城墙已经消失,但是看到寺庙的本体雕刻细致,有班蒂丝蕾宫(女王宫)的影子,

而这里的丽华塔女神非常迷人。



雕工精细的托玛侬神庙,小而美,供奉着湿婆和毗湿奴。因为一看型制和周萨神庙相似

也就没有参观了。



塔布隆寺TaProhm

塔布隆寺建于1186年,是古吴哥国王闍耶跋摩七世为他母亲所修建的寺院,献给其母

亲的神庙。建筑风格与巴戎寺相同,是吴哥窟内最具神秘气息的景点。



整座寺庙被密密麻麻的树木包围,纠缠千年,淹没在一片荒烟蔓草之中,如同神灵与大

自然激烈博斗过的现场。到处是断垣残壁,它最有特色的是‘树包屋’,整座寺庙被当地

人称为蛇树的卡波克(Kapok)树所盘踞。树根茎干纠缠盘结,树与庙宇融为一体,形成了

塔布隆寺‘林寺一体’的独特景象与标记,还有那千姿百态的‘阿普沙拉’女神的雕像。



十九世纪中叶法国人发现塔布隆寺之后,即因整座寺庙已被树根茎干纠缠盘结在一起而

放弃整修,保持了原始模样,由此形成了塔布隆寺林寺一体的独特景象与标记。



凭借独特的浪漫气质,《花样年华》和《古墓丽影》都曾选择此处作为电影拍摄地,游

客来此参观时也可追寻一份光影记忆。



游览线路建议从东门进,西门出,这样就能看到刻有成列仙女浮雕的“舞者长廊”。



游过塔布隆寺我们就提前结束行程返回酒店,因为是大年三十,虽然酒店有自助餐但没

有年的气氛,我们就在酒店对面定了晚餐。回酒店的时候,酒店门外的树上、门沿都挂起了

红灯,大堂也挂起了彩灯,和我们一起过大年。













柏威夏寺PreahVihearTemple

柏威夏寺,是一座位于柬埔寨和泰国边境的古代高棉印度教寺庙,建于公元9世纪中叶

至12世纪初,经历了七代君主。柏威夏寺的历史悠久,它矗立在550米高的扁担山脉型似

鹰嘴的峭壁上,“喙尖”朝向柬埔寨,“喙根”朝向泰国,俯瞰整个柬埔寨平原。由于地处偏

远,地形险要,柏威夏寺保存得相对完好。该寺位于泰柬边境地区,处于柬埔寨柏威夏省的

实际管辖之下,泰柬两国在历史上都宣称对该寺所属区域拥有主权。1962年海牙国际法院

将柏威夏寺判归柬埔寨,这一裁决结果在泰国引发争议。2008年被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更引起了泰国和柬埔寨之间新一轮的主权争夺。



柏威夏寺主体结构的建造由于历任君主不断对它加以润饰,终于形成了悬崖之巅令人赞

叹的建筑群落。其为五层式的建筑群,建筑风格与吴哥窟相似。这个古代寺庙遗址分布在长

800米、宽400米的峭壁上,北面有长长的阶梯上下。寺有四层,带四个庭院,每层都有

山门和围墙,山门的屋角翘起为一大特色,上面有精致的花纹雕刻。围墙具有吴哥窟的风格,

曲线环绕。整个建筑呈褐红色,在绿荫和蓝天白云的背景下,古朴壮美。体现了吴哥王朝时

期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世界遗产委员会指出,柏威夏寺具有极佳的地势,其建筑充分融合

了自然景观与宗教功能,寺内精致的石雕更是古代文明的瑰宝。在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甬

道两旁有28米长的雕龙,因年代久远,部分损毁。古刹围墙内还有七个石池。柏威夏寺由

于年久失修,部分已经坍塌,巨石散落。



1904年2月,泰国当时的暹罗当局与统治柬埔寨的法国殖民者商定边界协议,双方

同意沿马夸山山脊划定边界。按照这个条约,柏威夏神庙应在泰国境内,法国于1907年与

泰国进行边界勘定,边界地图由法国军官于1908年秋完成,并于1908年送交给暹罗政府。

但负责勘界的法国军官在地图上将柏威夏寺标绘在边界线的柬埔寨一侧境内,让柏威夏神庙

被划在法属高棉一方。泰方为了主权独立而急于签约,也因为地图知识匮乏,没有发现地图

被动了手脚。泰方对地图签字认可,尽管他们在1935年就已经发现地图有问题,却慑于法

国的强大只表示了不满,1937的修约谈判,泰方也未敢表示异议,仍继续沿用旧地图。



20世纪50年代,柬埔寨独立后,与泰国就柏威夏寺归属产生争议,当法军1953年底

撤出柏威夏寺地区后,泰国占领该寺。泰柬两国都宣称对该寺附近地区拥有主权,双方第一

次兵戎相见。于是刚独立的柬埔寨提出抗议并提交海牙国际法庭审理.1962年6月15日,国

际法庭判古寺归柬所有,法院认为,地图是作为联合勘界的成果被送交暹罗政府的。当时及

以后许多年,暹罗方面许多官员包括前联合勘界委员会的成员都看到过这幅地图,非但没有

表示任何不同的意见,并且还对制作地图的法国官员表示感谢。据此,可以认为地图已被暹

罗当局所确认,法院因此拒绝泰国方面主张柏威夏寺主权的理由。



海牙国际法庭裁定柬埔寨只拥有柏威夏寺,而不是整座山。边界线被划在该入口通往神

庙的第一百八十六级台阶上,将神庙最方便的入口通道划给泰国。这样一来,尽管神庙属于

柬埔寨所有,但泰国却掌握了进出神庙的主通道。最后,法院以9票对3票确认柏威夏寺位

于柬埔寨主权管辖的领土上,因此判决泰国有义务从柏威夏寺及其邻近的柬埔寨领土上撤出

其武装和警察部队及其他警卫和管理人员。虽然有海牙国际法庭的判决,泰国一直没有放弃

拥有该地区的任何机会。此后柬埔寨国内动荡,自顾不暇,泰国人致力于从柬埔寨用各种手

段搜罗所有和圣寺有关的石刻和文物……

此后泰、柬两国又达成协议,泰国让出神庙附近十五米道路允许柬埔寨使用,十五米以

外属于泰国主权领土。自此,边境安宁,两国民众可以一道礼佛祈祷。在泰国境内,神庙山

脚下的小村落,成为两国民众杂居的土地,加上周围的丛林,总计四点六平方公里。这片土

地就是如今双方争议的焦点。



2011年6月25日,泰国政府宣布,世界遗产委员会打算把柬埔寨一份涉及柏威夏寺的

管理提案纳入会议议程,泰国决定退出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



2013年11月11日,海牙国际法院对柏威夏寺周边地区的领土纠纷作出判决,裁定柬

埔寨拥有整个柏威夏寺地区的全部领土主权。







献花(0)
+1
(本文系erkuaij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