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论期货实战
2017-04-06 | 阅:  转:  |  分享 
  


论期货实战!

陈裕稽

2002年12月7日,杭州的天终于冷了,丝丝冻雨,使得大街上的行人,略微都有那么一点寒颤。在

昨日,还和朋友谈论暖冬的事,可一夜之隔,冬天似乎刹那般来到了人间。

冬天来得那么突然,冬天又来得那么自然。突然是因为仅一夜之隔反差如此之大,自然是因为这是

大自然的规律,它终究是会发生作用的。

期货何尝不是如此,千变万化难于预测,但又有它的内在规律。这也就是我为什么会提笔的原因吧

!希望能通过本文的阐述,能略微窥得期货这们深奥艺术的冰山一角。

论期货实战(1)交易的本质

期货交易起源于远期交易,当时的人们以友谊为基础进行将来的贸易交易。但当友谊逐步被物质利益替代后,人们采用了标准化合约来替代承诺,并引进了中间者起监管和担保作用,这样就形成了现代期货交易。

期货合约是指两个对手之间签定的一个在确定的将来时间按确定的价格购买或出售某项资产的的协议。这也就是期货交易的最初职能,供求双方通过合同方式确定将来的需要。这种行为就是套期保值,它是期货市场之所以存在的理由。套保交易到目前为止仍是市场交易的中间力量,但并不是最重要的构成。

最重要的市场交易是投机交易,因为期货的特殊的保证金制度即杠杆效应使得人们可以通过期货价格的短期微小变动获得巨大收益。但市场的投机交易的目的有两类,一类是为了获得直接的经济利益,一类却以牺牲直接利益去换取间接利益。前者是指在单个品种上进行单边操作或套利操作,这种目的是形成市场操纵的根本原因,极可能会出现极端行情。后者是指在多个品种上进行对冲操作,目的在于控制风险而不是获利,坚持严格的止损操作,这种做法在国际上较为流行,为什么做伦敦铜的基金往往亏损的原因就在此。

随着交易所的作用越来越大,期货交易上又多了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交易所的态度。照理论上说,国内的交易所是非赢利机构,但实际上出于扩大交易所的市场份额及手续费收入,交易所往往会主动去鼓励一批资金参与他的上市品种。在这种合作中,交易所会倾向于多空的某个方向,甚至会作出赢利承诺。由于金融市场的政策市特点依然存在,所以交易所的态度及相应措施对期价走势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通过上文述说,我们基本上可以把交易的本质按重要程度归为:直接获利为目的的投机力量及倾向,交易所的倾向,套保力量(特别是空头力量),间接获利为目的的投机力量及倾向。通过这四个因素分析,基本上可以确定操作方向。

论期货实战(2)参与者的作用在期货实战中,监管方、交易所、资金型投机主力与现货背景的投机商这四种参与者对市场的影响是最为重要的。

监管方指政府监管机构(证监会)和行业协调组织(全国期货协会)及交易所自律机构(理事会等)这三级监管体系,理论上对规范市场防止过度投机的作用非常大。但实际上,由于我国目前金融投资市场尚不完善的特点,其所起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哪怕较为完善的西方金融市场,基于利益的诱惑,监管方的作用也是很有限的。因此,在进行操作时,要充分考虑到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出现。

交易所除一定的监管作用外,对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的有修改合约、上市新品种、更动交割有关内容、活跃合约等。2002年大商所废止了原大豆合约,推出了新黄大豆合约,对原大豆仓单进行自动转换等,无疑为当时的增量资金作多铺平了道路。上市新品种往往会对已有合约产生利空作用,因为会分流资金。更动交割有关内容包括库容、交割品质、交割库的废立等,对市场的影响很大,笔者将在后文中详谈。活跃合约实际上就是吸引增量资金,由于商品的希缺性,增量资金往往会采取作多市场,从而影响市场的正常运行。

资金型投机主力也就是常说的“庄家”,可能是单一个人或机构,也可能是多家联合资金,其对市场的影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尤其是对一些小品种合约而言。对资金型投机资金而言,其优势在于资金实力雄厚,但不一定有现货背景,而且相对资金来说,现货永远是希缺的,所以往往会采取多头方向。但它的缺陷在于如果品种扩仓过大使得资金优势削弱或资金断链及内部产生分歧。对资金型投机主力控盘的品种来说,它的走势往往是期价逐步上扬并伴随着扩仓,最后快速拉升形成“多空”。

现货背景的投机商对市场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但它发挥作用的时候往往是品种规模尚小的阶段。在一个较大的市场中,它的力量是很小的,一方面现货商的操作不具有很大的流通性,另一方面,现货商的行为已在主力的考虑范围之内。从经验上看,现货商入市往往是在行情开始阶段或中间阶段。

论期货实战(3)基本分析概述期价的基本分析是指根据商品的预计产量、库存量和预计需求量,即根据商品的供结和需求关系以及影响供求关系变化的种种因素,来预测商品价格走势。

基本分析法具有三个特点:首先基本分析法是分析市场的长期价格走势,其次是对价格变动的根本原因进行研究,最后是分析一些较为宏观性的因素比如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变动、国内国际的经济形势、自然因素和政策因素等。总体上来说,基本分析对判断价格走势是行之有效的,但在实际操作上会出现三种偏差。

第一种偏差是因为人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同时认知的方法也会有很大缺陷,所能供给的信息也不全面。这种偏差几乎是必然存在的,没有办法避免。通常纠正这种偏差的方法有选用多个独立完成的操作方案进行折中、利用技术分析方法进行辅助等。

第二种偏差是一种经济学结构上的缺陷。人们往往会采用一种定式来思考问题,所以在古典经济学中,人们认为出现了a,就会出现b,但没有考虑到这种认识本身可能会改变结果。也就是说a出现了,b出现的可能因为人们已经认识到了b的出现而最终不会出现,或变形为c。举例说,按照以往多空的经验,后续合约会出现大幅下跌,但2002年的大豆合约却一个接一个仓,有过之而无不及,这里面应该会有多头主力已经认识到有一批空头会乘多空之机在后续合约上抛空从而进行巧妙利用的原因。所罗斯就经济学上的这种缺陷提出了著名的反射理论,值得揣摩。

第三种偏差是市场会出现过度投机情况,基本分析近乎完全失效。这种操纵几乎出现在任何市场上,但它的出现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资金面、政策面、市场流通短期失效等都是操纵的前提条件,更为高明的有,利用对冲进行市场操纵,比如天胶和琼胶的互为对冲。就市场操纵的条件和手法,笔者将在后文独立出来讨论。

论期货实战(4)技术诡美

技术分析在期货中的应用是最为广泛的,它似乎能预测一切,但又似乎不能预测任何,就如古时的谶语,衍射着一股说不出来的诡异之美。

技术分析是指通过对市场行为本身的分析来预测市场价格的变动方向,即对价格、成交量、空盘量等制成图形或图表进行分析来预测价格走势。技术分析法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多种理论如道氏理论、波浪理论,总体上去看是从判断涨跌方向发展到判断涨跌空间再到判断涨跌时间。通常我们是根据相关图表的形态按照特定理论进行如围棋定式一样的套用分析,有点象看图说话,以之判断技术图形告诉我们价格的趋势或价格运行的规律。这种做法的结果往往是分析结论对错各半,尤其是在主力可以进行“做图”的市场中,判断错误的可能性非常大,如2002年上半年的大豆合约,突破趋势线后往往是反向运行。因此我常常在考虑:技术图表本质上反映的是什么?如果从这些本质上着手进行分析的话结论会不会更准确一点。

技术图表从表面上看是简单记录着过去的价格、成交量等,但它所要表达的是不是以下两个内容:什么价格市场更愿意买入,什么价格市场更愿意卖出;市场实际发生的是不是和公开信息发生背离了?我认为技术图表本质上是要述说这两点,而不是表述价格的运行规律或它的趋势。天恒无常,尤其市场是不确定种类、变化着的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没有定式,不象1+1=2那样的简单和必然。但它可以告诉我们特定的时候特定的价格人们更愿意买入或卖出,告诉我们价格并没有按照公开信息所要表达的那种表现运行,市场里有其它不被公开的因素在发生作用。而这些可以指导着我们当时的交易,我们不交易过去,也不交易将来,有这些就很足够了。当然,现行的各种理论是集中智慧和经验的成果,它们正确的概率很大,但可能只适用特定时期特定市场,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忘掉它们而只记住得出它们的方法。

论期货实战(5)大众心理(个体)

人的痛苦在于人是有思想的,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

曾经在大豆11月合约上以2040的价格做多,但买入后两天,价格跌破了2020,这时非常懊丧,责怪自己为什么这么冲动地买入,做梦都是希望价格升到2040顺利脱身。又过了两天,价格回升了,到了2040甚至2050,略微盈利,这时,精神又受到折磨了,究竟是持仓还是卖出,后来还是咬牙挺住,因为感觉自己尽管曾经被动过,但并没有看错行情。果然过了两天,价格上涨到了2090,获利还算不错,于是赶紧卖出,心情愉悦。接下来的几天,价格又跌到2040,盘了几天,有了上次的成功经验,又做多大豆,这次更加顺利,大约一周时间,价格又上涨到2090,同样又卖出了,自我感觉好极了。隔天,价格串到2092后迅速跌至2073,认为这样的价格进去做短差应该不会有问题,于是全仓做多。但谁知次日价格迅速跌至2043,把前面赚的全亏了。后来价格又涨到了2090,当时真觉的有上天帮助,赶忙卖出了,希望能再次用2040的价格买入。但戏剧性的是,卖出后,大豆一路攀升,最高涨到了2340,如果持有,那可是有两倍的盈利,沮丧地计算着损失了多少多少可能收益,但是,谁又会用高出几十点甚至一两百点的的价钱去买入曾经不要的东西哪。

这是一种很常见的大众心理:作为个体时,经常会因为短期得失而躁动不安,容易骄傲也容易极度沮丧,从而影响了操作。同时,不会因为赚了多少钱而开心却会因为没有赚到可能收益而自责。

这种心理似乎是与生俱来,很难克服,众多心理专家并无良策,但在实战中会影响操盘者的最终成败。也许一些消极措施有助缓解这个压力:感觉很好时离开市场休息一下,感觉糟透了设一个底线;应该学会享受自己取得的成绩,用平常心对待自己错过的机会,人的一生有时候是有定数的。

论期货实战(6)大众心理(群体)

期货投机是以对手亏钱为目的的,对手双方通常是主力和散户(大众)。主力为了获利,必须掌握大众心理,这里的大众心理是一种群体心理,产生于个体心理但又有不同。最主要的群体大众心理有两种。

第一种群体心理可以用一句名言概括:“大众永远只能在行情开始的时候赚钱,直到行情结束的时候,一次正常的回调把所有的利润都洗掉。”市场常常会疯狂,但习惯以后,大众会相信这是一件正常的事实。我们可以以最近的天胶为例,来解析这种心理是怎样产生并如何为主力应用。从2002年10月份至今,天胶大约经过了四个拉升阶段。第一阶段是从9300点拉到10300点的前期高点,这可以看作是合理反弹,但不会触发盲目看多的群情。第二阶段从10300点拉升到11500点,这一阶段的作用是建立做多心理的过程。第三阶段从11500点到13000点,这个阶段持仓开始大量增加,做多遇到了真正的压力,但多头顺利化解了空头压力,使市场不得不相信只有做多才能赚钱,从而引发了疯狂的牛市行情。第四阶段就是始于2月13日的狂涨,三个交易日内上扬了1200点,而且行情远未结束(如果监管层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化解风险)。以后的结局现在还未发生,但可以预计,如果不会出现更强有力的空头对手,那么目前的多头就会在疯狂拉升的过程中逐步布空,换仓成功后,市场会转势成为空头市场。而大众会在主多换仓的时候继续持多并加持,一方面,因为过去证明做多才会赚钱,另一方面,是因为第二种群体心理。直到价格开始下跌并再也不能恢复到前期高点时,市场出现恐慌,多单纷纷卖出,价格迅速下跌,以前的多头散户贡献了所有获利。

第二种群体心理就是大众认为先前要用15000点的价格才能买到,现在用14000点买到是合算的,哪怕它实际上只值10000点。回想起来,最近做空的人何尝不是受价格比以前高了许多的影响。

论期货实战(7)操纵的前提条件

先不论市场操纵事件最后是否都能成功,但从以往案例来看,市场操纵事件的产生,是有一些前提条件的。

从90年中国成立期货市场开始,操纵事件一直没有停止过,出大事的有3.27国债事件、红小豆事件等,没出大事的有绿豆事件、玉米事件等,那是多年以前的故事,但这种故事并不会就此消失,当前暴炒天胶也许又意味着新的一轮操纵事件拉开了序幕。象3.27国债事件这样的恶性仓事件,很大原因是因为保证金制度、限仓制度等市场构架不完善产生的,用来分析当前市场的操纵前提不一定合适,但可以用绿豆玉米等作为例子来分析目前市场操纵的前提条件。

一般来说,过度投机的品种产量相对期货合约交易量来说是比较少,这也就是所谓的小品种易操纵。象绿豆我国年产量大约是80万吨,但和1996年的绿豆合约的交易量比起来实在少的可怜,当年绿豆的成交量是39138万吨,尽管最终交割量36万吨,几乎是年产量的一半,但交割率仍只是0.09%。当年,绿豆价格迅速从2000元/吨上涨到了4000元/吨,97年更达到了5000元/吨,而95年的最低价是1000元/吨。这就是“钱比货多”的结果,“钱比货多”就会产生所谓的空盘量(指没有现货可供交割的空头投机头寸)过大的现象,空盘量大是仓的首要条件。今年的天胶仓实际上也就是这个原因。

但并非只有小品种容易被操纵,大品种也会这个样子。拿玉米来说,我国年产量大约是12000万吨,应该算是很大了,大豆年产量也就在1600万吨。但1994年开始到1995年,玉米从950元/吨炒到了2100元/吨。这种炒作的背景是中美知识产权谈判破裂,中方取消了自美国进口大量玉米的计划。这实际上就是政策变动引发了期货市场流通短期失真,导致商品供不应求。同样的例子也发生在今天,实施转基因政策使主流品种转基因大豆不能进行交割,导致大豆合约失去了实物交割的平衡机制,仓也就难免了。

除上述的资金、政策面外,基本趋势是另一重要原因,无非是主力在短期内放大了这种趋势。

论期货实战(8)操纵的手法

纵观多年来的操纵案件,主力操纵手法可以分类为三方面,现在的市场仍然会产生过度投机现象,了解这方面的情况,对散户来说,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进行操纵一般会有一些诱因。大的来说有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自然灾害引起的的供求紧张,小的来说有交易所的交割库库容过小,交易所对某品种的持仓限额或者交割限量。我记得在去年年底,曾有人提醒过我天胶库容过小,且可供交割量过少,但可惜的是我当时并没很在意。

其次,交易所在操纵案件中会被主力利用成为推波助澜的工具,甚至有些时候本身就是主力成员,因为交易所不能简单看作是一个非盈利机构,其中的黑幕是很重的。在过去发生的事件中,最典型的手法是利用交割标准的弹性放松或严格交割标准,如红小豆严禁陈、新豆搀杂交割,绿豆的黑粒事件;除此之外,交易所也可能会利用它的监管职能对某些品种进行中盘强平、交易销零的做法。

最关键的还是“庄家”的运作手法。一般采用的有大户联手、分仓、对敲、锁单、洗盘等,这是最为平常的。更深一步的有抢占交割库,使真正的空头货物无法入库;利用一些品种小的特点,在现货市场上大量买进在期货上大量做多,利用期现联动走强牟利;或者扩大基差引诱大量套保盘,然后利用资金优势合而围之,使之被拉暴。有两个案例,我的印象很深刻,这两件事情都发生在天胶上。一个是最近发生的,主力利用海南市场和上海市场进行跨市套利,或者说自己给自己制造了一个对冲工具,实在是很高明。另一件是发生在2000年底r101仓事件中,主力利用滚动操作使浮盈兑现,同时在高位在新席位上新开多仓维持行情,同期开新空锁单。最后行情急转,大量空单获利,但新开多单暴仓后的损失却转嫁到经纪公司,根据有关政策,该部分的损失可以动用风险准备金冲销。

论期货实战(9)交割中的敏感问题

在实战中,交割有关问题对期货行情的影响是很大的,总体上看,交割中的交割库容、商品品质把关、大交割量及库存仓单对期货的影响为最大。

交割库容是指交易所设置的交割库的最大容量,这一方面的问题主要是有时候库容不足。库容不足就会使现货交不进仓库,使得现货对期价的平衡作用不能得以发挥。象今年海南橡胶市场和上海天胶市场都有库容不足的问题,当然随着期价高企总持仓放大后,都相应做了调整,库容放大了2-3倍。库容放大后,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期价的上涨,但并不能决定期价走向,两地的橡胶期价随后仍上涨了一大段。

商品品质把关是比较难说的一个问题,特别对农产品来说,交割商品是否合格,有主观上的因素。在过去发生过事情中,把关过严和过松对行情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有一件是在绿豆上,因为天气原因,绿豆大面积产生黑粒问题,被拒绝入库,结果导致了严重的“多空”事件。但过松也是不行的,曾有大量农产品中掺杂沙子石子等被制成仓单,使得多方不愿意接货,导致期价大幅下跌。

从经验上看,大交割之后会导致期价大幅下跌,因为大交割产生的大量仓单给期价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2002年的大豆大交割并没有使后续合约期价下挫,反而使期价大幅上涨。这里面的原因是仓单被巧妙利用成为多方利器,多头接货后并不急于出手,使得市场供求平衡短期被打破,引起期现互动上涨,最终在两头都赚到了钱,形象点说类似“囤积居奇”。

另外,库存仓单也会影响期价,这里说的是正常情况下的仓单变化,不是说大交割导致的短期仓单骤升。特别对伦敦交易所中的铜,仓单成为研判行情的重要因素,仓单难于被有效消化往往作为重要的利空因素来看待,反之则成为利多因素。从供求关系上看这是对的,但对伦铜仓单和期价进行长期的相关性分析后这两者并没有存在必然联系。



献花(0)
+1
(本文系木木三哥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