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南浔陵园寻访张钧衡墓
2017-04-07 | 阅:  转:  |  分享 
  
南浔陵园寻访张钧衡墓

张钧衡墓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镇南浔陵园内,旁边是他的堂弟张增熙,两座墓占地面积相差

无几,但是墓碑与底座的造型明显不同。

张钧衡之墓用的只是普普通通的黑色墓碑,上面正中间写着张钧衡的名字,两侧分别是他的两

位夫人徐咸安与徐清卿,墓碑底座以三种颜色的花岗岩组成,前面是一个扇面的造型,乍看上去,感

觉他与藏书没有半点关系,但是墓碑后面的简介里,清楚地写着他是实业家、收藏家、版本目录学家

和出版家。其堂弟张增熙的墓碑则为一块故意凿得凹凸不平的花岗石,朝上的一面做成被砸断的模样,

正中间凹进去一块平面,上面写着“张公弁群之墓”,基座的左边有三部极厚的书,以石头雕成,右

边为一个传统的笔筒,有意思的是墓碑的基座,为两本摊开的书页,一本较薄的铺在前面的地上,类

似拜坛,另一本较厚的以红色石头雕成,摊开在墓碑的正前方。



这让我怀疑施工方将两座墓碑的底座弄错了,书籍造型的基座应该是在张钧衡墓前。

张钧衡(1871-1928)字石铭,号适园主人,是清末民国时期吴兴三大文献家之一,另两位就

是刘承幹与蒋汝藻。张家以盐业致富,世代经商,唯一有过功名的就是张钧衡,乃光绪二十年(1894)

乡试举人,曾经捐赀纳过一个小官,之后便前往上海经商,其业务涉及盐务、典当、酱园、房地产及

钱庄等,生意之余,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藏书与刻书上。刘承幹与蒋汝藻两家都是自先世

即有藏书,唯有张钧衡是从自己这一代才开始藏书,但刘、蒋两家自刘承幹、蒋汝藻之后,都没有后

人继续藏书,也唯有张钧衡至子辈、孙辈,代代皆有人喜欢藏书。



张钧衡旧宅

张钧衡藏书处名叫适园,堂号取自《史记》中季鹰适志的典故,园址在南浔浔溪支流鹧鸪溪畔,

与刘家小莲庄相毗临,据说是明末遗民董说“丰草庵”的遗址,整个适园占地20余亩,中有“六宜

阁”,上下两层,三面临荷,一面通向梅林鹤笼,十分雅静,是张钧衡藏书的具体所在。适园藏书中

有着大量的宋元珍籍,曾请缪荃孙负责为之编目,成《适园藏书志》十三卷,其中著录善本700余部、

宋元本百余部、黄丕烈校跋本26部,其他尚有大量名人手稿等。但是《适园藏书志》并不能代表张

钧衡的全部藏书。《适园藏书志》撰成之后,张钧衡仍不断访求珍籍,待到他将藏书交给其长子张乃

熊时,已有黄跋30部。张乃熊继承父志,又收得黄跋82部。在民国初年期间,黄跋已十分难求,

当时蒋汝藻曾藏44部,松江韩氏曾藏65部,海源阁曾藏99部,然而都不及张家的101部,如今黄

跋更是难得一见,连孔夫子旧书网上也是有价无市。藏书同时,张钧衡还刻过《张氏适园丛书初集》

《适园丛书》和《择是居丛书》,“择是居”也是张钧衡的堂号,凡是他认为比较重要的书,都会在

第一页上端打上“择是居”朱文椭圆印。



张钧衡旧宅

张家是一个极富足的大家族,位列“南浔四象”第二位,仅次于刘家,其财富积累自张颂贤开

始。张颂贤有两个儿子,其长子张宝庆就是张钧衡的父亲,次子名叫张宝善,张宝善又育孙辈男丁七

人,长孙即张增熙,被孙中山称为“革命圣人”的张静江排行第二。张增熙(1875—1922)字弁群,

号查客,曾漫游欧洲各国,归国后创办正蒙学塾,提倡男女平等,并办起浔溪女校,曾经请来秋瑾执

教鞭。张增熙的兴趣并不在藏书,而是金石书画,尤其擅长书法。一个生前与藏书无关的人,死后不

仅在其墓碑前放上一堆书,还在其正前方雕上两本摊开的书,总觉得有些怪异。

古人的扇面多数用来挥毫,或绘画,或题诗,一直以来,极少读到关于张钧衡书法绘画方面的

资料,在他墓前陈设的东西,应该除了书,还是书。因此我觉得张钧衡、张增熙两位前贤墓前的造型

一定是弄错了,不知道这样的错误,除了我,还会有什么人注意到。



献花(0)
+1
(本文系我为你拼搏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