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丘脑对垂体后叶的调控返回垂体前叶垂体后叶下丘脑大细胞性神经分放细胞血管释放激素进入血管,通过血液循环到达效应器官,发挥作 用。下丘脑对水的调节血容量减少(血压减低)肾脏分泌肾素(renin)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作用于 下丘脑到达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ADH)作用肾脏,减少尿液生成肝肾下丘脑返回 2、下丘脑对垂体前叶调控。下丘脑中的小细胞性神经分泌细胞分泌促垂体前叶激素,引起垂体前叶释放激素作用于全身的内分泌 器官。垂体前叶释放激素作用器官产生的作用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促卵泡激素生长激素催乳激素甲状腺肾上腺 性腺所有细胞乳腺增加代谢率促进皮质醇的分泌(动员能量储备,抑制免疫系统)促进排卵和精子的生成刺激蛋白质的合成促进乳腺 生长和乳汁分泌图片下丘脑对垂体前叶的调控激素释放细胞小细胞性神经分放细胞下丘脑垂体前叶激素内分 泌器官血管垂体前叶下丘脑返回生长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疾病由多种病因(多见于下丘脑和垂体病变)导致生长激素分泌异常。 若在生长发育期分泌过多表现为巨人症,过少则为侏儒症。若在生长期过后分泌过多,则形成肢端肥大症。生长激素异常(生长期时 )巨人和侏儒生长激素过多(生长期后)肢端肥大症埃及金字塔上的浮雕显示,公元前1379-1362年统治埃及的Ak henaton的法老可能患有肢端肥大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甲状腺肿大突眼由多种病因导致甲状腺功能增高,甲状腺素 (TH)分泌过多所致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1)代谢增高表现:神经过敏,易于激动,多言善虑,多急燥,双手平举出现震颤;怕热多汗 ,皮肤温暖潮湿,食欲亢进而体重减轻;2)甲状腺肿大;3)突眼;甲状腺素分泌过少也会产生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甲退)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cushingsyndrome)主要指皮质醇增多症,又称库欣综合征,可由于皮质增生、腺瘤或腺癌引起。1) “库欣”外貌是本病特征性表现,患者呈“满月”脸,常有痤疮,球形腹和“水牛”背,下腹、臀部、大腿呈对称性分布的纵形紫纹,常有体毛增多 增粗现象;2)血压升高;3)容易感染,肌无力,精神变态,情绪不稳定。主要指胰岛素产生不足,机体细胞无法利用葡萄糖 ,导致血糖升高,引起糖尿病。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吃多,喝多,尿多,反而瘦。糖尿病并发症是由于糖尿病及糖尿病属血糖 状态而继发的急性或慢性疾病以及临床症状,并明确指出糖尿病并发症是左右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主要有:1、感染2、酮症酸中毒 3、糖尿病肾病4、心脏病变:糖尿病人发生冠心病的机会是非糖尿病病人的2~3倍,常见的有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糖尿病的并发症几乎涉及到了人体的各个脏器,难怪有学者把糖尿病说成是“百病之源”。发病主要与饮食不合理有关,称“ 富贵”病。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应激(stress)反应:受到各种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 性全身反应生理应激(危险,疾病,手术等)心理应激(即将来临的考试)应激反应机制1、下丘脑—垂体——肾上腺,释放大 量皮质激素入血液中,作用于整个机体,动员能量储备、抑制免疫系统、兴奋、准备对付各种应激。2、交感肾上腺髓质激活,肾上腺素 大量分泌入血液中,作用于整个机体,升高血压,增加心率呼吸等。皮质醇肾肾上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垂体前叶下丘脑应激反应 过程及利和弊警觉期:机体保护防御机制的快速动员期,以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为主,伴有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抵抗期:抵抗适应阶 段,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代谢率升高,炎症、免疫反应减弱,防御储备能力降低。衰竭期:应激反应的副效应开始出现,发生疾病甚至死亡 ;应激相关疾病发生,器官功能衰竭,休克。短时和轻的应激反应对机体有保护作用,让机体更好的应付即将发生事情。但长期和严重的 应激反应,则会引起过度紧张和焦虑,严重的导致疾病的产生。全身适应综合征(GeneralAdaptationSyndrome, GAS)是对应激反应所致的各种各样的机体损害和疾病的总称。最常见的是应激性溃疡和冠心病。自主神经系统(心脏、胃肠等脏器调节中 枢)相对于机体能随意控制的躯体运动系统而言,它是广泛分布于内脏器官的相互连接的神经元网络。控制内脏器官的活动,这些活动不受随 意运动所控制,由神经系统自主完成,因此称为自主神经系统。如心脏的博动、胃肠的蠕动、呼吸(也可受随意运动控制)等。由交感神经(s ympathetic)和副交感神经(parasympathetic)组成。内脏感觉和运动神经负责感觉和运动信息传入 和传出大脑。这是一张内脏感觉和运动神经分布图。支配心脏、肺、胃肠等的活动。绿色表示:副交感神经Parasympathetic 休息时活动增强蓝色表示:交感神经sympathetic觉醒时活动增强交感 和副交感两者同时控制内脏活动交感抑制内脏活动副交感增强内脏活动两者互相拮抗,对立统一。休息时副交感活动增强, 脏器活跃,机体合成物质,储备能量。兴奋应激时交感活动增强,脏器受抑制,机体分解物质,动员能量,以应对各种情况。自主神经系统调节 生理意义应激或兴奋时:交感兴奋,副交感抑制。内脏活动(主要是消化和泌尿)受抑制,但心脏和呼吸加快,血压升高,精神紧张以动员 骨骼肌随时3F:fight(战斗)flight(逃跑)fright(惊恐)。休息或抑制时:副交感兴奋,交感抑制。内脏活动(主要 是消化和泌尿)增强,但心脏和呼吸减慢,血压降低,精神放松,生产能量,储备物质。交感和副交感两者互相拮抗,使人体的生理活动维持一 个动态平衡。因此过度兴奋和抑制都是不好的,该兴奋时要兴奋,该抑制时应抑制,不能反过来。结语脑的基本调节有下丘脑和自主神经系 统。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中枢,通过激素调控机体活动。自主神经系统(交感和副交感)是内脏调节中枢,通过神经来调节内脏的活动。应激和 兴奋中出现的生理反应为正常反应,包括有下丘脑和自主神经的调节,此时交感兴奋。但不能过度,否则会引起过度焦虑和紧张。休息、睡眠、吃饭 时副交感兴奋,内脏活动增强,以储备能量,交感则被抑制。此时不宜过度兴奋或应激,诸如剧烈运动,冥思苦想,看精彩小说、喝茶咖啡等。 该精神集中、应激时就应兴奋,该休息时就应休息,精神放松,这样才能符合人体生理过程。长期的持续应激反应对人体是不利的,引起疾病的 产生。第八讲人体调节(神经与内分泌系统)肖飞(暨南大学医学院5350877@qq.com)结构功能 篇引言生命活动的基本内涵是维持和延续生命,最基本的有:饮食、躲避危险和繁殖等环节。概括一点,即机体必须随时调节以 适应环境。更广义的还包括对社会环境的适应和调节。人体的调节是通过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来实现的,是人体的指挥控制中枢。外 界环境与内在的感觉信息传达到神经内分泌系统后进行信息整合,然后提供一个协调和配合的行为输出,以调动内脏与躯体的效应器的反应,这样使 得个体的行为适应于当时的环境。调节机体功能与外界相协调才能使人在自然界存活、并发展自身。第八讲人体调节(神经 与内分泌系统)一、人体调节概论二、人体调节中枢1、新陈代谢(metabolism)机体不断地以新合成的生物 分子替代旧的生物分子的过程;也是机体不断地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进行交换和能量转换过程。 (物质代谢)合成自身 分解自身同化作用转换、利用 异化作用(合成代谢) (分解代谢)贮存能量 释放能量(能量代谢)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2、兴奋性(Excitability) 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产生的伴有电变化的应答性能力。刺激(Stimulation)——作用于生物体的各种内外环境变化。 兴奋:功能增强反应抑制:功能减弱感觉器官(眼、耳等)能将外界刺激转变为电信号, 传到脑中。生命中的信息传递和调节生命活动各个环节都充满着信息的交流,每个生物体既是信息发送源,又是信息接受体。信息的发送 包括:光、形体动作、声、气味等。生物体内部组织器官之间,亦不断的发出和接受信息,以协调整体的代谢状态、动作和行为。生 物体信息调节的方式总的可以分为对外环境及对内环境的调节。效应器信息发送信息接受感受器生 物体信息调节中枢图片长鼻蝙蝠靠发送超声波,折回后,再接受,来探路雄松鸡向雌松鸡做求偶表演章鱼显然看到了装 在玻瓶中的虾内环境(internalenvironment)?:机体内部组织细胞生活所处的环境,相对人体所处的外环境而言。 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其成份非常接近于海水。内环境的作用:1、为机体提供必要的理化条件,使细胞 的各种酶促反应和生理功能得以正常发挥;2、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并接受来自细胞的代谢产物稳态(homeostasis):内环境的化 学成分及理化性质(化学成分、含氧量、pH值、温度、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的调 节(相对外环境调节而言)图片体液的分布(占体重60%)细胞内液(IntracellularFluid,40 %)??细胞外液(ExtracellularFluid,20%)1、组织间液(InterstitialFluid ,15%)2、血浆(Plasma,5%) 返回各种液体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处于动态平衡。水肿就是组织间液或细胞内液过多。毛细血管 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机体的代谢活动不断地破坏平衡,机体又依靠各种调节机制恢复平衡。因此,人体一些物质和功能数据在正常生理活动时都 在一个范围之间变化,医学上称正常值或参考值(95%的正常人的值都在此范围内)。体温、心率、血液pH值、含氧量、血糖等等处在动 态平衡。其正常值分别为36.0℃~37.4℃、60-100次/分、7.2-7.4等。各种原因打破这种平衡或机体不能恢复平衡,超 过正常值,过高或过低,便会进入疾病状态,严重导致死亡。体温过高就是发热。心率过高为心动过速,过低为心动过缓。血液PH值低为酸中毒, 高为碱中等。治疗疾病就是帮助机体恢复这种平衡。稳态是动态平衡正常值(95%的正常人的值都在此范围内,另外5%的人不在此范围 ,但也是正常的。)人数数值返回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主要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调节的反馈原理: 正反馈负反馈神经调节:通过神经反射来完成,由神经系统完成,其特点是:调节迅速、精确。1、非条件反射:与生俱来 的初级神经活动.2、条件反射:后天形成的高级神经活动,更具有适应性.反射——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对内外界环境 的变化做出的应答性反应,反射结构基础——反射弧。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感受器中枢神经效应器 反馈体液调节:内分泌器官(相对于唾液 、胃、胆等外分泌来说)分泌的各种激素(hormone)经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的靶细胞,发挥调节作用。其特点是缓慢、持久、弥散。 如血糖的调节:胰腺分泌胰岛素进入血液中,通过血液循环达到全身细胞,使细胞使用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自身调节: 组织、细胞或器官在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调节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的过程。其特点是调幅小,不够灵敏。如 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当血压增高时,肾血流量增加,此时肾血管收缩,管腔缩小,血流量减低,以维持血流量的恒定。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特点神经反射短,准,快化学物质体液运输长,慢,广不依 赖神经体液因素局限,调幅小意义机体最重要的调节方式调节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生殖,维持内环境稳态辅助调节三种调节方式 的比较人体调节的反馈原理反馈(feedback)作用:受控部分不断有反馈信息返回输给控制部分,改变其活动。1、负反馈:受 控部分的活动反过来使调节部分的原发作用向相反方向发展。最常见,可使某种生理活动保持相对稳定。如血压、血糖的的调节,使其保持稳态。 2、正反馈:受控部分的反馈活动与调节部分的原发作用一致。某种生理活动尽快完成。分娩、排便、排尿、血液凝固等。正反馈负反馈概念 反馈作用与原效应作用一致,加强原效应反馈作用与原效应作用相反,减弱原效应意义使生理过程迅速发起,尽快结束使生理过程保持 稳态返回人体调节中枢1、内分泌系统:(相对于唾液、胃、胆等外分泌来说)体液调节的中枢,采用释放激素(horm one)进入血液中,到达效应器官进行调节。由人体多个内分泌器官组成。2、神经系统:神经调节的中枢,采 用神经调节的方式进行调节,主要是通过反射实现。它由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组成,外周神经为信息的传导通路。中枢神经系统负责内外界 信息的处理,是由脑和脊髓组成。图片1图片2松果腺下丘脑脑垂体甲状旁腺甲状腺肾上腺胰腺 卵巢睾丸胸腺调节代谢生物钟内分泌中枢调节血钙调节免疫应激、血盐调节血糖生殖功能返回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神经系统(nervoussystem)外周神经系统(Peripheralne rvoussystem,PNS)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nervoussyst em,CNS)脑(Brain)脊髓(Spin alcord)脑又由三部分组成1.大脑(Cerebrum) 2.小脑(Cerebellum)3.脑干(Brainstem)脑的结构 及主要功能脑干:呼吸和心跳中枢。小脑:协调运动大脑1.额叶:行动规划,认知(躯体及言语运动功能)2.顶叶:躯 体感觉中枢3.枕叶:视觉中枢4.颞叶:听觉中枢额叶枕叶顶叶颞叶小脑脑干神经系统的调节方式AC DBA:点对点调节。一个神经元作用于另一个神经元。感觉和运动都是这类。B:下丘脑调节。神经元通过释放激素进入血流,通过血液 循环作用于多个器官,与内分泌相似。C:自主神经系统。神经元相互连接形成神经元网络,作用于机体内脏器官。D:弥散性调节系统。 一个神经元作用于多个神经元。脑干中的神经元激活整个大脑皮质。下丘脑(hypothalmus)脑干的一部分,位于颅底部,分布 第三脑室周围。前方是视交叉,下连脑垂体。(pituitary)。只占脑总量的1%,但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巨大。它是人的内分泌中 枢,控制脑垂体,调节所有内分泌器官的功能。下丘脑垂体视交叉第三脑室下丘脑和垂体后叶前叶对体温的调节下丘脑能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对体温和血液成份进行调节。1、赤身在雪地里漫步时的反应?下丘脑温度敏感细胞检测到温度的变化,然后发出指令使产热增强,散热减少。出现寒战(肌肉收缩产热)、产生鸡皮疙瘩、身体发紫(血液从体表流到内部,保持重要器官的温度,也减少了散热)。2、当你在炎热天气跑步时,下丘脑感受外界信息后,发出指令使你的散热增强,产热减少。出现体表变红(血液流到体表加强散热),出汗(通过水分蒸发来冷却皮肤)。调节的本质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环境。下丘脑的调节途径1、下丘脑对垂体后叶调控下丘脑中的大细胞性神经分泌细胞分泌催产素和抗利尿激素,在垂体后叶进行释放,通过血液循环到达效应器官。催产素:分娩最后阶段释放,引起子宫的收缩和促乳汁分泌。抗利尿激素:调节水的代谢,该激素分泌增多能使尿液减少。当机体摄入水份减少,血液减少时释放,引起尿液减少,以保留体内水份。图片 |
|